钙基吸收剂
钙基CO2吸收剂的循环特性
工
学
报
Vo . 7 No 1 15 .2 De e e 2 0 c mb r 06
20 0 6年 1 2月
J u n l o Ch m ia I d sr a d E gn eig ( ia o r a f e c l n u ty n n ie rn Chn )
a y te t e td ci e o a o t2 atr1 y ls Fo x mp e t ec p u ec p ct e l e o2 . n r am n e l d t b u 0 n fe 0 c ce . re a l , h a t r a a i d ci d t 0 0 y n fo 7 . r m 3 4 a tr 0 y ls t 0 ℃ fe 1 c ce a 9 0 f r acn t n n 6 0 o c liai a d 5 ℃ o f r ab n to . o c r o a in A mi c li ain l d acn t o
显 下降,未 经处理 的吸收剂 ,循环 1 次后 ,其吸收能力基本都下 降到 2 左右 ;温和的煅烧温度 和较高 的吸收 o 0
温 度下,吸收剂 的最 大转 化率 比较高 ;C C过 程中吸收刺 的最 大转化 率明显 低于 CHC过 程 ;添 加 了氯 化钠 和碳 酸钠的吸收剂的吸收能力急剧下降 ,但循环性能 稳定 ;多 次循环后 对吸 收剂进行 再活 化 ,可使 其活性 恢复 到初
Ab ta t Th e eiiec li ai n c r o ain c p bl yo a b s da s r e twa v si ae y u ig sr c : er p ttv acn t —a b n to a a i t fC — a e b o b n si etg t db sn o i n alb r t r —c l v ria—u e ra t r Th fet o e p r t r s o acn to n a b n to n t e a o ao y s ae e t l b e co . e efc ft m ea u e fc li ain a d c r o ain o h c t d cieo b o b n ywa t d e e l fa s r e c ss u id. a d t ema i l a t r a a i t ft ec lia in c r o ai n ( n n h x ma p u ec p bl yo h acn to —a b n t c i o CC) p o e sa d t e c lia in h d ain c r o a in ( r c s n h acn t - y rto -a b n to o CH C) p o e swa o p r d Th x e i e to h r c s s c m a e . e e p rm n n t e a s r e t a u ae wih d iie b o b n s s t rt d t a dt wa as c r id o t Th v s lo a re u . e CO2 a t r c p ct o t e b o b n s c p u e a a iy f h a s r e t
炉内喷钙的脱硫原理
炉内喷钙的脱硫原理炉内喷钙是一种常见的炉内脱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特别是煤炭燃烧过程中的烟气脱硫。
它采用钙基吸收剂将炉内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转化为无害的石膏,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设备的目的。
喷钙的脱硫原理主要涉及两个关键步骤:吸收和转化。
在炉内,当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SO2时,喷钙系统通过喷洒钙基吸收剂,如石灰石(CaCO3)或石膏(CaSO4),使其与SO2发生反应。
首先,通过喷洒器将细小的钙基吸收剂颗粒均匀地喷洒到炉内废气中,在喷洒过程中,石灰石或石膏颗粒与烟气中的SO2发生接触与吸收作用。
此时,SO2与钙基吸收剂中的碱土金属阳离子(如钙)反应,生成点状或块状的无害钙基硫酸盐。
接下来,石灰石或石膏中的钙基硫酸盐会与其他废气中的成分反应,形成石膏(CaSO4)。
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石膏是一种无害的化合物,可以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炉内喷钙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相对简单,可以方便地与燃烧设备集成。
此外,喷钙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因此可以减少能源损失。
而且,钙基吸收剂通常易得且经济实惠,可以大规模应用。
然而,炉内喷钙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喷钙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石膏,需要妥善处理和处置。
其次,在喷钙过程中,需要有精确的控制和监测系统,以确保钙基吸收剂的喷洒量和喷洒效果,从而达到脱硫效果的最佳化。
总的来说,炉内喷钙是一种生动、全面并且具有指导意义的炉内脱硫技术。
通过吸收和转化作用,炉内喷钙系统可以高效地将炉内废气中的SO2转化为无害的石膏,保护环境和设备。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处理产生的石膏和确保喷钙过程的精确控制。
这种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为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脱硫工艺简介
. 1. 湿法烟气脱硫石灰石(石灰)—石膏烟气脱硫是以石灰石或石灰浆液与烟气中的SO2反应,脱硫产物是含水15-20%的石膏。
氧化镁烟气脱硫是以氧化镁浆液与烟气中的SO2反应,脱硫产物是含结晶水的亚硫酸镁和硫酸镁的固体吸收产物。
氨法烟气脱硫用亚硫酸铵(NH4)2SO3吸收SO2生成亚硫酸氢铵NH4HSO3,循环槽中用补充的氨使NH4HSO3亚硫酸氢铵再生为(NH4)2SO3亚硫酸铵循环使用。
双碱法烟气脱硫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启动脱硫剂,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打入脱硫塔洗涤脱除烟气中SO2来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然后脱硫产物经脱硫剂再生池还原成氢氧化钠再打回脱硫塔内循环使用海水法烟气脱硫海水通常呈弱碱性具有天然的二氧化硫吸收能力,生成亚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洗涤后的海水呈酸性,经过处理合格后排入大海。
2.干法或半干法烟气脱硫所谓干法烟气脱硫,是指脱硫的最终产物是干态的喷雾法:利用高速旋转雾化器,将石灰浆液雾化成细小液滴与烟气进行传热和反应,吸收烟气中的SO2。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将钙基吸收剂如石灰石、白云石等喷入到炉膛燃烧室上部温度低于1200℃的区域,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新生成的氧化钙CaO与SO2进行反应生成CaSO4硫酸钙,并随飞灰在除尘器中收集,并且在活化反应器内喷水增湿,促进脱硫反应。
循环流化床法:将干粉吸收剂粉喷入塔内,与烟气中的SO2反应,同时喷入一定量的雾化水,增湿颗粒表面,增进反应,控制塔出口烟气的温度,吸收剂和生成的产物一起经过除尘器的收集,再进行多次循环,延长吸收剂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大大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和脱硫效率。
荷电干式喷射脱硫法:吸收剂干粉以高速通过高压静电电晕充电区,使干粉荷上相同的负电荷被喷射到烟气中荷电干粉同电荷相斥,在烟气中形成均匀的悬浊状态,离子表面充分暴露,增加了与SO2的反应机会。
同时荷电粒子增强了活性,缩短了反应所需停留时间,提高了脱硫效率。
二、烧结机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概述1、烧结机的烟气特点烧结烟气是烧结混合料点火后,随台车运行,在高温烧结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含尘废气,烧结烟气的主要特点是:(1)烧结机年作业率较高,达90%以上,烟气排放量大;(2)烟气成分复杂,且根据配料的变化存在多改变性别;(3)烟气温度波动幅度较大,波动规模在90~170 ℃;(4)烟气湿度比较大一般在10%左右;(5)由于烧结原料含硫率关系,引起排放烟气SO2浓度随配料比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6)烧结烟气含氧量高,约占10%~15%左右;(7)含有腐蚀性气体。
SO_2对钙基吸收剂吸收NO的作用机理
C ( a OH) n t ea s n eo ,e e h u h ah g O2r mo a o l ea ti e . O2c ud e h n eNO 2i h b e c f02 v n t o g ih S e v l ud b tan d S o l n a c c
第6卷 1
第 1 期 1
化
工 学
报
V o . No. 1 61 11 Nov m b 2 0 e er 01
21 0 0年 1 1月
CI ESC J u n l o r a
S 对 钙 基 吸 收 ,付 晓林 , 杜 谦 , 高 建 民 ,秦 裕 琨
r m o a e n r r s n n t e f e g s smu t n o s y Ca O3 a t p c l d s 1 rz t n e vl wh n H2 a d O2we e p e e t i h l a i l e u l . S , y ia e u f ia i 0 u a u o
的存 在 对 NO 吸 收 具有 促 进 作 用 。Hz 和 0 对 S 促进 N 吸收 有 显 著 影 响 ;当烟 气 不 含 0 0 z Oz O 。时 ,即 使 大 量 的 S 2被 吸 收 ,NO 吸 收效 率 仍 较 低 ;只 有 S z与 0z H 0共 存 才 能 促 进 N 吸 收 。脱 硫 产 物 C S NO无 氧 0 O 和 O aO 对 化 作 用 ;NO、Hz 和 S z 在 吸 收 剂 表 面 产生 可分 解 释 放 N 的 大 分 子 中 间 配 合 物 。分 析 认 为 在 脱 硫 过 程 中 O O 未 O
水合改性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2的影响
t e r c a r b on a t i o n r e a c t i o n i s g o o d f o r c y c l i c a b s o r p t i o n i s s tp r e s e n t ,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i mp r o v i n g t h e c y c l i c CO c a p t u r e c a p a c i t y o f c a l c i u m —b a s e d s o r b e n t s b y h y d r a t i o n a n d mo d i f i c a t i o n i s s t i l l 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
i n t h e car bona t i on, c al ci ni ng, c ycl i c cap t u r e pr et r eat m ent an d cal ci n ed s t a ge: whet her t he hy d r at i on t r eat m ent af —
钟 渝 平
( 重庆 市节能 技术 服务 中心 , 重庆
4 0 0 0 2 0 )
摘要 : 在钙基吸收剂捕集 C O ,的过 程 中 , 吸 收 剂 转 化 率会 随 着 循 环 次数 的 增 加 而 迅 速 降低 。 钙 基 吸 收 剂 的 水 合 改
性 作 为 改 善 吸 收 剂 循 环 转化 率 的 主要 方 法之 一 受到 了 国 内 外 学 者 的 广 泛 关 注 。 总 结 了 目前 国 内外 研 究 者 对 不 同 的吸 收 剂 、 循环捕集条件下的水合改性方法的研究成 果。结果表 明, 在 循 环 过 程 中 的 不 同 阶段 对 吸 收 剂 进 行 水 合 处理 后 得 到 的 效 果 不 同。 其 中, 在碳酸化阶段、 煅 烧 阶段 、 循 环捕 集前预处理 以及煅烧后 对吸 收剂水合 改性 , 吸 收 剂捕集 C O ,的能 力均 得 到 了改 善 ; 碳 酸 化 反 应后 对吸 收 剂 进 行 水 合 处理 是 否 对 循 环 吸 收 有 利 还 存 在 争 议 。 目前 , 利 用水 合 改 性 的 方 法提 高钙 基 吸 收 剂循 环捕 集 C O , 能 力 的 机 理 还 存 在 争议 , 且水合改性后的吸收剂机械性 能差 以 及 此 方法 能 耗 高的 问题 尚待 解 决 。 关键词 : 钙 基 吸 收剂 ; C O ; 水合改性 ; 循环反应 ; 转 化 率
Cl含量对钙基吸收剂微观结构以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2018年第37卷第9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3629·化 工 进展Cl 含量对钙基吸收剂微观结构以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孙荣岳,叶江明,陈凌海,毕小龙,李尚(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摘要:通过浸渍法向分析纯CaCO 3中添加Cl ,在双固定床反应器系统和热重分析仪上研究了其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 2性能的影响,利用离子反应模型对添加Cl 后吸收剂化学反应控制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
结果显示:Cl 对钙基吸收剂循环捕集CO 2性能具有不利影响。
当Cl/Ca 摩尔比大于0.25%后,随Cl/Ca 摩尔比增加,化学反应控制阶段反应速率和持续时间均减小,导致在该阶段最终碳酸化转化率降低。
对添加Cl 前后吸收剂孔隙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添加Cl 导致煅烧后吸收剂烧结加剧,比表面积降低,10~120nm 范围内孔分布减少,导致CO 2在吸收剂内部扩散阻力增加,同时能与CO 2反应的CaO 量减少,这是导致吸收剂化学反应控制阶段碳酸化反应速度较慢、最终碳酸化转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鉴于Cl 的不利影响,在选择钙基材料作为CO 2吸收剂或合成高活性复合吸收剂时,应避免吸收剂中Cl 含量过高。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钙循环;氯;动力学;烧结中图分类号:TQ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8)09–3629–06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2225Effect of Cl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ofcalcium-based sorbentSUN Rongyue , YE Jiangming , CHEN Linghai , BI Xiaolong , LI Shang(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Jiangsu, China)Abstract :The CO 2 capture peformance of the CaCO 3 doped with Cl through impregnation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in a dual fixed-bed reactor together TGA measurment. A gas-solid ion reactive adsorption kinetics model wa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chemical-reaction controlled stage of the carbonation process of the sorb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of Cl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O 2 capture with the calcium based sorbent. When the Cl/Ca molar ratio is greater than 0.25%, both the carbonation rate and the lasting time during the chemical reaction controlled stag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e of the Cl/Ca molar ratio, leading to a low ultimate carbonation conversion in this stage. The pore distribution of the Cl-doped sorbent were analyzed through N 2 adsorption method. The existence of Cl leads to a lower BET surface area and reduced pore distribution in the range of 10—120nm, resulting in higher CO 2 diffusion resistance in the sorbent and less CaO that can react with CO 2. Thus, the carbonation rate and ultimate conversion of the Cl-doped sorbent in the chemical reaction controlled stage are lower. Therefore, high content Cl in the final sorbents should be avoided when choosing calcium materials as CO 2 sorbent or synthesizing high reactive calcium-based sorbent.Key words :CO 2 capture ;calcium looping process ;chlorine ;kinetics ;sintering收稿日期:2017-10-30;修改稿日期:2017-12-04。
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循环反应特性(1)
、 删 菩 昏
古
反应时间.mir, 图1分析纯碳酸钙循环反应特性初始TGA曲线
反应时间.mir, 图2分析纯碳酸钙循环吸收量特性
3.2白云石循环反应特性
㈣
¨
i 2
㈣
、
1
呻i 眦
掣 8
电
:量
¨
掣删搀刨鸣曹罂
O e
0 5
一
。
反应时间.rain 图3白云石IC02循环吸收量特性
循环数 图4白云石I循环稳定性
1前言
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是当前也是未来能源和环境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热点 及难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C02的排放成为新世纪能源动力系统研究中的重要课 题…。利用CaO与C02的碳酸盐反应及其逆反应(即CaC03的分解反应)来吸收c02,最 早是用于增加碳与水蒸气气化反应程度。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利用CaO循环吸收c02 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在天然气重整翩氢方面,利用 CaO循环吸收C02以使重整反应、水气变换反应和C02的分离过程在~个反应器内进 行,也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 此外,随着燃料电池的开发成功,许多国家开始注重氢能的开发,而制氢技术在整 个氢能的开发利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许多研究者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零排 放煤制氢系统方案。其中,以c02接受体气化法(即利用CaO来循环吸收C02)为基础 的无氧气化煤制氢零排放利用系统得到了许多研究机构的重视。如美国LANL提出的零 排放的煤制氢/发电技术(ZECA)”’和日本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0)提出的称为HyPr— RING的煤利用系统”】。同时,CaO与C02的碳酸盐化反应及其碳酸盐的煅烧反应,也被 应用于能源存储系统和化学热泵系统【7jJ。 由上可见,CaO与COz的碳酸盐化反应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而在应用CaO来吸 收C02的反应过程中, CaO一般都是循环使用的,即CaO先与COz反应生成CaC03, 反应一段时间后,对生成的CaC03加热使其分解生成CaO,然后再利用生成的CaO来 吸收c02,如此循环下去。普通钙基c02吸收剂CaO和由CaC03煅烧生成的CaO循环 反应特性非常差,因此有必要对其他钙基吸收剂循环稳定性进行研究。本文对分析纯碳 酸钙和三种白云石的循环反应特性进行分析,目的是寻找一种性能优良、活性稳定的吸 收剂。
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
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一、引言脱硫是指将硫化物从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中去除的过程,它对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物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脱硫技术,本文将对其原理、工艺以及优缺点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
二、原理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是利用固定床反应器中的吸收剂与烟气进行反应,将硫化物转化为不易挥发的硫化钙。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原理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的主要反应为:CaCO3+SO2=CaSO3+CO2CaSO3+0.5O2=CaSO42. 吸收剂选择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中常用的吸收剂有氧化钙(CaO)、石灰石(CaCO3)等。
吸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反应性、稳定性和成本等因素。
3. 反应条件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烟气流速等。
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减少吸收剂的消耗,但反应速率较慢;较高的反应温度虽然有利于增加反应速率,但会增加热量损失。
三、工艺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的工艺一般包括石灰石研磨、制浆、传送、干燥、固定床吸收、烟气净化等步骤。
下面对其中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详细介绍:1. 石灰石研磨石灰石研磨是将石灰石通过破碎、磨粉等工艺处理成适合吸收剂制备的颗粒状物料,以提高反应效果。
2. 制浆制浆是将研磨好的石灰石与水混合,形成吸收剂浆料。
制浆过程中需要控制浆料的浓度,确保其均匀性和稳定性。
3. 干燥干燥过程是将制浆后的浆料进行干燥,使其变成干粉,便于后续的固定床吸收。
4. 固定床吸收固定床吸收是将干燥后的吸收剂填充到反应器中,烟气经过时与吸收剂进行反应。
反应后的硫化物会被转化为硫化钙,同时烟气中的其他污染物也会被吸附。
5. 烟气净化烟气净化是将经过固定床吸收后的烟气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四、优缺点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作为一种常用的脱硫技术,具有以下优缺点:1. 优点•脱硫效率高: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能够将燃料中的硫化物去除率达到90%以上。
钙基吸附剂循环捕获 CO2 反应动力学研究_晁阳
始碳酸化过程:在流量 50 mL/min 混和气 ( (CO2) 15%和 (N2) 85%) 中保温 20 min。吸附剂转化率 计算公式如下:
= - o · CaO
(1)
o
CO2
式中: 为第 次吸附剂碳酸化转化率; o 为吸附
剂质量; 为吸附剂吸附后的质量; 为吸附剂中
CaO 的质量分数; CO2 为 CO2 摩尔质 量, CaO 为 CaO 的摩尔质量。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制备 本文所用试剂一水葡萄糖酸钙、四水柠檬酸钙、
一水乙酸钙都来自上海阿拉丁试剂公司,分析纯。选 用的白云石来自安徽,其成分为: (CaO) 37.01%,
(MgO) 22.50%, (SiO2) 0.11%, (Fe2O3) 0.1%, CO2 平衡;石灰石来自天津,其成分为: (CaCO3) 99%, (Na2O) 0.1%等。样品制备方法为:取适量 前驱体于坩埚中,在马弗炉中以 20 益/min 升温到 600 益,然后以 10 益/min 升温到 800 益,保温 2 h, 保证完全分解为 CaO。 1.2 循环吸附实验
与前驱体有关。其中以葡萄糖酸钙为前驱体的吸附
剂反应速率最快,石灰石最差。而以白云石为前驱
体的吸附剂最终碳酸化转化率最高,在第 2 次循环
接近 90%,以葡萄糖酸钙为前驱体的吸附剂次之,
最终转化率为 83%,以石灰石为前驱体的吸附剂转
化率最差,只有 59%。
1.0
0.8
0.6 0.4 0.2 0.0
0
CaO 吸附 CO2 的反应的吸附速率 (d /d) 呈 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其反应曲线是典型
的 S 型曲线。碳酸化速率 (d /d) 在反应早期(<
促进钙吸收的药品名称
促进钙吸收的药品名称
维生素D、钙剂、骨化三醇等。
钙吸收促进药品主要有:钙剂、抗酸剂、碘剂、烟酸类药物、维生素D类药物、α、β、γ谷氨酰胺和谷氨酰氨基丙酸等。
一、钙剂。
钙剂可用于治疗钙缺乏症,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常见的钙剂有碳酸钙、月桂酸钙、氧化钙、锌钙片等。
二、抗酸剂。
抗酸剂主要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钙的破坏,从而提高钙的吸收率。
常用的抗酸剂有氢氧化钾、氯化钠等。
三、碘剂。
碘剂是催乳素的前体,可以增加小肠吸收钙的能力,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常见的碘剂有二碘甲烷、碘尿素等。
四、烟酸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可以抑制小肠对钙的再结合,从而增加小肠对钙的吸收率,促进钙的吸收。
常见的烟酸类药物有吡烟酸、洛烟酸等。
五、维生素D类药物。
维生素D类药物可以增强小肠对钙的吸收,从而提高钙的吸收率。
常见的维生素D类药物有维生素D2、维生素D3等。
六、谷氨酰胺类药物。
谷氨酰胺类药物可以增加绒毛膜的血液流量,增强小肠吸收钙的能力,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常见的谷氨酰胺类药物有α、β、γ谷氨酰胺、谷氨酰氨基丙酸等。
钙剂干法脱硫工艺流程
钙剂干法脱硫工艺流程一、钙剂干法脱硫的原理。
钙剂干法脱硫就是利用钙基吸收剂来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啦。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钙基吸收剂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清洁卫士,专门去找二氧化硫这个小坏蛋。
钙基吸收剂有很多种哦,像石灰石、石灰这些都是常见的。
它们和二氧化硫相遇之后呢,就会发生化学反应。
比如说石灰石,它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下,碳酸钙会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个氧化钙就会和二氧化硫还有氧气发生反应,最后变成硫酸钙。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小小的魔法,把有害的二氧化硫变成了相对无害的硫酸钙,是不是很神奇呢?二、工艺流程的开始——物料准备。
那这个流程是怎么开始的呢?首先得准备好我们的钙基吸收剂呀。
如果是用石灰石的话,要把石灰石加工成合适的粒度。
就像我们做饭得把食材切好一样,石灰石的粒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哦。
太大了呢,反应的表面积就小,和二氧化硫接触的机会就少,脱硫的效果就不好啦;太小呢,又可能会在设备里被气流吹走,造成浪费。
这个加工的过程也是很有讲究的,要经过破碎、研磨等步骤,让石灰石达到我们想要的粒度。
三、进入反应设备。
准备好吸收剂后,就要让含硫的烟气和钙基吸收剂在反应设备里见面啦。
这个反应设备就像是它们的约会场所呢。
在反应设备里,温度、气流速度这些条件都很重要。
温度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不同的钙基吸收剂反应的最佳温度可能会有点差别哦。
如果温度不合适,反应可能就不能很好地进行。
气流速度也不能太快,太快的话,吸收剂和烟气还没来得及好好反应就被吹跑了;当然也不能太慢,太慢的话,脱硫的效率就会很低。
在这个反应设备里,吸收剂和烟气充分混合、接触,二氧化硫就开始被吸收剂捕捉啦。
四、产物的处理。
反应完成之后,就会产生一些产物啦,比如我们前面说的硫酸钙。
这些产物可不能就放在那里不管哦。
要把它们收集起来,看看能不能再利用。
有的时候,这些产物可以用于建筑材料之类的。
如果不能再利用,也要妥善处理,不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这个过程就像是打扫战场一样,要把战斗后的东西都处理好。
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的研制和应用
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的研制和应用近年来,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其中,水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也会给水生生物带来重大伤害。
钙基吸附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净水材料,其研制和应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钙基吸附剂的定义及优缺点”、“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的研制”、“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在净水方面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钙基吸附剂的定义及优缺点钙基吸附剂是指属于钙类离子、碱土金属离子、氢氧化钙等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定粘附能力的物质,能够从水中去除一定的重金属、有机物及其它杂质。
其主要优点包括:价格相对便宜、易于脱附,吸附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易于制备;缺点包括:吸附速度较慢、吸附容量有限等。
钙基吸附剂在净水方面应用广泛,但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人们需要研发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
二、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的研制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是相对于传统的钙基吸附剂而言的。
研究表明,合理利用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设计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可以大大提高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
目前,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的研制主要有以下方法:1. 吸附剂改性:利用化学物质、自组装方法等改变钙基吸附剂的表面结构或表面化学性质,提高吸附性能。
2. 控制吸附剂形貌结构:通过制备单分散球形或具有多孔结构的吸附剂,有效提高其吸附性能。
3. 合成新型吸附剂:如磁性吸附剂、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通过控制其结构和形貌提高吸附性能。
三、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在净水方面的应用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在净水方面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例如,该吸附剂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其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此外,在污染治理过程中,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可以用于去除氯和铁锈的残留物,并可以增强水的味道和口感,从而提高水的品质。
近年来,该吸附剂也广泛用于饮用水、废水处理、农业灌溉等领域。
综上所述,研发新型高效钙基吸附剂不仅可以提高净水技术的水平,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钙基吸收剂脱除SO2和HCI研究进展
电 力 科
技 与 环 保
第2 9卷 第 3期
钙 基 吸收 剂 脱 除 S O2和 HC I 研 究 进 展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s i mu l t a n e o u s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c h l o r i n a t i o n wi t h c a l c i u m — — b a s e d s o r b e n t s
等 效 粒 子 模 型 是 比较 经 典 的模 型 。 未 反 应 核 收 缩 模 型 … 指 的是 未反 应 的 C a O 颗 粒 随 着 固 硫 反 应 的 进
虽 然石 灰石 作 为传统 的钙 基脱 硫材料 有着 资源 丰富 , 廉价 易得 等特 点 , 但 在 高温 固硫时 利用率 普遍
中图分类号 : X T O I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l 6 7 4— 8 0 6 9 ( 2 0 l 3 ) 0 3一 O 0 1 — 0 5
1 钙 基 吸收 剂 脱 除 S O:的研 究
1 . 1 反 应 机 理
间变化 的动 力学 曲线 上存 在两个 特 征转化 率 。大部
王 茜, 韩 奎 华
( 山东大 学能 源与 动力 工程 学 院 , 山东 济南Leabharlann 2 5 0 0 6 1 )
摘要 : 分 别 介 绍 了钙 基 吸 收 剂 脱 硫 和 脱 氯 的机 理 和 影 响 因素 , 分 析 了脱 硫 、 脱 氯 的 相 互 影 响 。 探 讨 了钙 基 吸 收 剂 协
同脱 硫 脱 氯 的 可行 性 , 指 出 了 未来 研 究 方 向 , 为 今 后 实现 燃 烧 中 同 时脱 硫 、 脱 氯提 供 理 论 依 据 和 技 术 参 考 。
脱硫方法与工艺
脱硫方法与工艺*目录*脱硫方法与工艺 (1)*目录* (1)*正文* (1)技术简介 (1)工艺种类 (2)石膏法(湿法脱硫、回收法) (2)脱硫氨水洗涤法(湿法脱硫、回收法) (3)海水脱硫(湿法脱硫、抛弃法) (4)脱硫喷雾干燥法(半干法、抛弃法) (4)脱硫磷铵肥法(半干法、回收法) (5)脱硫电子束法(半干法、回收法) (5)脱硫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干法脱硫、抛弃法) (6)炉内脱硫 (6)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法(燃烧中脱硫、抛弃法) (7)燃烧前脱硫法 (8)常用名词 (9)湿法FGD技术是用含有吸收剂的溶液或浆液在湿状态下脱硫和处理脱硫产物,该法具有脱硫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普遍存在腐蚀严重、运行维护费用高及易造成二次污染(废水处理)等问题。
干法FGD技术的脱硫吸收和产物处理均在干状态下进行,该法具有无污水废酸排出、设备腐蚀程度较轻,烟气在净化过程中无明显降温、净化后烟温高、利于烟囱排气扩散、二次污染少等优点,但存在脱硫效率低,反应速度较慢、设备庞大等问题。
半干法FGD技术是指脱硫剂在干燥状态下脱硫、在湿状态下再生(如水洗活性炭再生流程),或者在湿状态下脱硫、在干状态下处理脱硫产物(如喷雾干燥法)的烟气脱硫技术。
特别是在湿状态下脱硫、在干状态下处理脱硫产物的半干法,以其既有湿法脱硫反应速度快、脱硫效率高的优点,又有干法无污水废酸排出、脱硫后产物易于处理的优势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按脱硫产物的用途,可分为抛弃法和回收法两种。
工艺种类石膏法(湿法脱硫、回收法)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硫技术,湿法脱硫工艺流程如右图。
日本、德国、美国的火力发电厂采用的烟气脱硫装置约90%采用此工艺。
)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石灰石粉(CaCO3加水制成浆液作为吸收剂泵入吸收塔与烟气充分接触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浆液中的碳酸钙以及从塔下部鼓入的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达到一定饱和度后,结晶形成二水石膏。
双流化床钙基吸收剂吸收CO2能量平衡研究
Re e r h o h r a a a c f Ca ba e o b n o s a c n t e m lb l n e o - s d s r e t f r CO2 a t r n c p u e i
d a u d z d b ds u lf i ie e l
5 8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平 衡及 钙碳 摩 尔 比 、碳 化 炉 飞 灰 份 额 、分 离 器 效
率等可变参量对能量变化影响 ,为碳化炉和煅烧 炉 的结构设计与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2 双流化床质 能平衡关 系式
双 流 化 床 物 质 与 能 量 平 衡 计 算 应 用 某 电 厂 30M 锅 炉 的设 计 煤 种 ,设 计 煤 种 的元 素 分 析 0 W
C N H n - e,LA G Z a — e,Q i o HE o gw i I N h nw i I ・ ,HA i g Ha b N La n
( e aoao f o dtnMoi r gadC nrlo Pw r l t q imet f K yL brtr o C nio nt i n ot r o e a up n y i on of P nE o Mi s f dct n ot h aEetcP w rU i ri ,B oig 70 3 hn ) n t o E uai ,N r C i lc i o e n esy adn 10 ,C ia ir y o h n r v t 0
表 1 燃 煤 元 素分 析 T b 1 A ayio eca ee et a. nl s f h ol lm n 原 理
炉 内 C O吸收 C 2生成 CC 3 a O a O ,生 成 的 C C 3 a O 经
常见的脱硫脱硝技术方法
常见的脱硫脱硝技术方法探讨[摘要]:现阶段,煤炭依然是我国主要能源的来源,而燃煤烟气中的so 和no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目前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干法、湿法、生物法同步脱硫脱销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同步脱硫脱销技术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方法探讨中图分类号:c8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400 -010、引言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国家,燃煤生成的大气污染物so和no 造成我国局部地区酸雨污染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未来我国的酸雨污染可能将由硫酸型转向硫酸/硝酸复合型。
而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是在一套系统内实现脱硫与脱硝,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简便,就目前而言,它能有效控制so 和no 的发展趋势。
目前被认为有价值的方法有干法、湿法、生物法等同步脱硫脱硝技术。
1、干法烟气同步脱硫脱硝技术1.1脉冲电晕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继电子束方法之后脉冲电晕脱硫脱硝技术于80年代中期提出。
它利用电晕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高能电子使烟气中的分子如h2o、o2等激活、裂解或电离,从而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o、oh、ho2等。
而这些自由基会对so2和no进行等离子体催化氧化,分别生成so3和no2或相应的酸,在有添加剂如氨的情况下,则生成可用作肥料的铵盐沉降下来,国内外都对此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目前较成熟的高压脉冲电源技术有磁脉冲调制技术、百ns级常用脉冲电源tesla变压器谐振充电技术、新型窄脉冲电源。
各国在研究的同时,也加大了中试与工业应用。
虽然脉冲电晕技术成本较低,且无二次污染,又可同时脱硫脱硝,但so2和nox脱除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尚需深入研究,以确定烟气中飞灰,水蒸气等各种成分对脱除反应的影响,还需考虑电源与反应器的有效匹配等问题,才能实现该技术在工业中大规模的应用。
1.2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电子束辐照脱硫脱硝技术是将物理与化学原理相结合的脱硫脱硝技术。
脱硫值班员技能试卷(第140套)
一、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1.0 分):【1】防止吸收塔反应池内浆液发生沉淀的常用方法有()。
A.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B.机械搅拌和脉冲悬浮C.人工搅拌和脉冲悬浮D.鼓风搅拌和脉冲悬浮【2】在装有GGH的脱硫系统中,下列关于各部分烟道内烟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FGD系统人口烟道输送的是经GGH升温后的中温、已脱硫的湿烟气B.吸收塔人口烟道输送的是未处理热烟气C.吸收塔出口烟道输送来自吸收塔的低温、饱和净烟气D.FGD系统出口烟道输送的是经GGH降温后的中温、未脱硫的烟气【3】通过除雾器的烟气流速越高,()。
A.除雾器的效率也越高B.越不利于液滴的分离C.越容易堵塞结垢D.越容易造成烟气的二次带水【4】脱硫风机按照相对于系统中GGH和吸收塔的不同位置,一般有()种不同的布置方式。
A.2B.3C.4D.5【5】常说的30号机油中的"3〇号"是指()。
A.规定温度下的黏度B.使用温度C.凝固点D.油的滴点【6】位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的火力发电厂,应实行二氧化硫的全厂排放总量与各烟囱()双重控制。
A.排放高度B.排放总量C.排放浓度D.排放浓度和排放高度【7】吸收塔内水的消耗主要是()。
A.由于吸收塔向地沟排水B.饱和烟气带水C.石膏含有结晶水D.排放石膏浆液【8】罗茨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电流逐渐增大,可能是()。
A.出口门阀饼掉B.冷却水温度逐渐升高C.吸收塔液位逐渐变低D.人口过滤器脏【9】LIFAC脱硫系统中,炉前喷钙投用后,烟道和炉膛内结灰速率()。
A.不变B.降低C.提高D.不同系统不一样【10】不断向吸收塔浆液池中鼓入空气是为了()。
A.防止浆液池中的固体颗粒物沉淀B.将浆液中的亚硫酸转氧化成硫酸钙C.加快池中化学反应速度D.使池中的氢氧化钙充分与二氧化硫反应【11】设备依照条件而实现连动、连开、连停的装置或系统,总称为()。
A.反馈B.连锁C.机构D.网络【12】石灰石一石膏法中,通常要求吸收剂的纯度应在()以上。
钙硫比计算方法
钙硫比计算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无论何种脱硫工艺,在理论上只要有一个钙基吸收剂分子就可以吸收一个SO2分子,或者说,脱除1mol的硫需要1mol的钙。
但在实际反应设备中,反应的条件并不处于理想状态,因此,一般需要增加脱硫剂的量来保证吸收过程的进行.钙硫摩尔比就是用来表示达到一定脱硫效率时所需要钙基吸收剂的过量程度,也说明在用钙基吸收剂脱硫时钙的有效利用率。
一般用钙与硫的摩尔比值表示,即Ca/S比,所需的Ca/S越高,钙的利用率则越低。
以应用最为广泛的石灰石脱硫吸收剂为例:CaCO3的分子量为100,S的分子量为32,理论上,每脱除1kg的硫需要3。
125kg的CaCO3。
钙硫摩尔比由下式计算。
Ca/S=(32/100)×CaCO3/S
反过来,如果已知为达到一定脱硫效率所需的钙硫摩尔比时,也可以由上式求出所需加入的石灰石量G。
通常情况下,石灰石的消耗量占锅
炉燃煤量的百分比小于6%.
湿法脱硫工艺的反应是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之间进行的,反应条件比较理想,因此,在脱硫效率为90%以上时,其钙硫摩尔比略大于1,目前国外脱硫公司的先进技术一般不超过1.05,最佳状态可达1。
01~
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6-04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5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 5 3.1.7 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6 3.1.8 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 7 3.2 学位论文 ................................................................................................ 9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9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10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10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11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11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12 3.3 中文会议论文 ...................................................................................... 13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13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13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14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14 3.3.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15 3.3.6 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16 3.4 外文期刊论文 ...................................................................................... 17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17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18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18 3.5 外文会议论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