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合集下载

第一节_人口增长模式课件

第一节_人口增长模式课件

特点
社会 发展 阶段
原因
“高—高—低”模式
模式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出生率极高(﹥3%) 死亡率高(﹥2%) 自然增长率较低(﹥1%) 人均寿命有所延长,人口增长缓慢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初期
社会 发展 阶段
原因
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自然经济相适 应 生产力水平低下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一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历程
1、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
3 、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现代
想一想:
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与什 么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 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死 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社会 发展 阶段
原因
分布
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人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粮食产量大 幅度增加,是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思考:
讨论分析: 发展中国家出生率较高、人口增长快, 这种 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有何主要影 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物质资料的需求 和消费也会随之快速增长,极易超出环境的 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破坏资源、 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严重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力实行计划生育
经济发达程度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 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 么影响?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 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
负担重
多生
子女养老
贫穷
负担轻
少生
富裕

1.1 人口增长模式讲课

1.1  人口增长模式讲课

(2)图中构成要素所占比例总和 为100%。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首先 :要读懂每一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地理要素);
其次: 正确读取每一个变量的数值,正确读取数据的方法可以 概括为转“三”为“二”法,即把“三轴坐标图”转化为常见 的“两轴坐标图”; 最后:检验判读正确的标准是三个变量之和必须等于100%。
地图册P5
原始型 一
传统型 二
过渡型 三
现代型 四
“高-高-低”
“高-低-高”“低-低-低”
1、“高-高-低”模式
地 图 册 P5
(工业革命以前)
原始型 传统型 “高-高-低” 一 二
过渡型 三
现代型 四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社会)(一阶段)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3.0℅)、高死亡率(>3.0 ℅) 、 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注意:人口的死亡率很高且变化很大,常出现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奴隶 封建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二阶段)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3.0℅) 、高死亡率(2~3 ℅ )、 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注意:人口死亡率有所下降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 大幅度增加,死亡率显著下降。 该模式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基本结束; 分布: 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大 多数 发展中国家面临较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过剩
缩减型:上宽下窄,表明 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 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小 宽窄非常相近,预示着 ,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 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将 趋势将是缩减趋势。 是稳定趋势。 人口增长模式: “低—低--低”

1.1人口增长模式(共25张PPT)

1.1人口增长模式(共25张PPT)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2005年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变化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
2.0
0.9
1.2
发达国家
1.1
1.0
0.1
发展中国家 2.2
0.8
1.4
非洲
3.8
1.5
2.4
北美
1.4
0.9
0.6
拉丁美洲
2.2
0.6
1.5
亚洲
2.0
0.8
1.2
欧洲
1.0
1.2
–0.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72021/9/172021/9/172021/9/179/1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2021/9/172021/9/172021/9/1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72021/9/172021/9/179/1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72021/9/17September 1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72021/9/172021/9/172021/9/17
5.右图表示四个国家
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
死亡率,其中人口自
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是( C )
A.①
B.②
C.③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增长模式
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社会时期: 工业化社会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 (2-3%) 低死亡率 (1-2%) 高自然增长率 (1-2.5%)
原因
发达国家: 产业革命促使了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 展迅速,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发展中国家: 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
老年型
年轻型
成年型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资源和环 境造成巨大压力。
印度的人口压力
2、读我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的 加速 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负增 高速 减速 波动 低速 增长 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大跃进” 政策失误 和自然灾 害影响。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导致我国人口 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出生率的波动。
(3)197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4)1980年代以后出现两次小的人口增长高峰(a、b) 的原因是什么? 是60年代人口高出生带来的滞后影响
(5)中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思考:人口增长等同于人口自然增长吗?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 式模式 社会时期 基本特点
原始型 原始社会 极高出生率 (3-4%) 极高死亡率 (3-4%) 极低自然增长率 (0.5%)
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没 有控制生育,需要劳动力; 战争频繁、食物匮乏、医 疗卫生条件差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 高出生率 (3-4%) 传统型 奴隶社会、 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 高死亡率 (2-3%) 封建社会、 了提高,促使粮食增加、医 资’初期 较低自然增长率 (1-2%) 疗水平改善;节育不普及、 子女可以养老和分担劳动

1.1 人口增长模式

1.1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分布
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三).“低-低-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类型 时间 特点
现代性 现代(后工业化时期)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 原因 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 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分布
现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识别常见的有关人口的图例
1.人口结构“金字塔” 图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人口迅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
人口稳定
人口数量减少
发达国家
地区 发展中 国家
问题人口增长过 快 少儿比源自 过大解决措施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2.三角形坐标轴图
判断a、b、c 三国人口的 组成结构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 历史上人口增长曲线呈“ J ”形曲线,且有快有慢, 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一、人口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死亡人口 死亡率=————×100% 总人口 出生人口 出生率=———— ×100% 总人口
一、人口增长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经济基础 到 生物学规律的制约,也受到从_________ 上层建筑 _________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 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 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
分布
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手工劳动为主,粮食供应 生产力水平极低 和生存条件有一定的改善 现在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还包括交通通讯发展;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中心变更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5、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2、城市土地利用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城市的功能分区②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高低市空间布局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①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区②沿江、沿湖、沿海及河流交汇、河流入海口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城市化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3、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剩余劳动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城市社会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3、如何建设“生态城市”: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1、生产协作联系: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纵向联系工业聚集②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横向联系工业分散③复杂生产联系生产链工业聚集2、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3、科技与信息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土质、肥力、水分降水、水源②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状况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五种工业指向类型①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②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③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2、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①生产上的投人一产出联系,例如:棉布厂就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各工厂间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②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厂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③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如信息网络联系;3、工业集聚和分散①集聚1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2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②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优:寻找各地的最优区位,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问题劣: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①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②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5、工业集聚集中垄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因其产品性质特异、利润丰厚、经济效益好,不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有些产品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维持着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6、工业与地理环境①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关系成反比②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A、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盛行风主导风、最大风频下风向地带,在季风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B、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2、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也刺激了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3、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网状分布,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规模较大;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平地狭小,道路呈带状分散分布,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规模较小;4、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5、沿河设城的类型: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②河流的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③河口:上海、广州、天津、纽约④陆上交通的过河点:南京、伦敦6、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石家庄、郑州、株洲和怀化的兴起;京九线主要经过落后地区,是为了带动这些地区的城市、经济的发展;7、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兴旺或衰落;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主要人地关系观点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结构和基本内涵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②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③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④四个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图解2 Array、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规模②转变发展模式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

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保(2)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困难措施: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淡水。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4、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影响特定地区人口数量,对全球总人口无影响)1、人口迁移的判断(三要素):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从农村→农村;从农村→城市(城市化、主要类型);从城市→城市;从城市→农村(逆城市化)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利,劳动力增加,人才的流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弊,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自然灾害经济(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国家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社会: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5、我国的人口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ﻫ、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区位:(1)地形:平原,高原(热带湿润地区),谷地(山区)(2)气候: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提供水源,运输,军事防卫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①河流凹岸②河流入海口(上海、广州)③干支流交汇(重庆宜宾武汉九江)④航运起点(赣州)⑤山前平原、绿洲经济地理区位:(1)交通条件: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青岛大连香港);公路铁路枢纽或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宝鸡蚌埠怀化)火车拉来的城市(2)矿产资源:工矿城市大庆攀枝花大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1)历史继承性:古都(2)国家政策:深圳(3)宗教:拉萨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4)旅游:黄山(5)科技:硅谷日本筑波(3)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3、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同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不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相互嵌套★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ﻫ★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 (万) 54170 59020 73900 103190 129500
人口增长模式
①我国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快,有的时期 人口增长得慢 ②新中国建立前,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增长迅猛; 20世纪八十年代 后,人口增速减慢. 人口数量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二、人口增长模式
讨论分析: 发达国家为“三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 增长缓慢;这种状况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 面有何主要影响? 应采取何种对策?
人口增长模式
一、 人口增长
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有 些发达国家的总计死亡率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 么呢?下表中的数据也许能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人口自然增长
年龄 发达国家 人口数 死亡率﹪ 发展中国 人口数 家 死亡率﹪
0~14岁 200 0.5 350
15~59岁 550 0.6 600
解决措施
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德国鼓励生育的宣传画
三、中国的人口增长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间(年)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70 3.34 1.52 1.29 0.76 2.58
1999
2002
0.64
(过渡型)
低 -低 -低 高 -低 -高
低–低–低
(现代型)
高 -高 -低
高–高–极低
(原始型)
生产力水平: 由低到高
时间
(一)“高-高-低”模 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两种类型: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们抵御自然 基本特点 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乱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主要原因 致使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 区别? 平较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 基本特点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平波动较大,但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 主要原因 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2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讲义)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2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讲义)

1.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2. 通过比较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

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3.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够结合某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正确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并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差异||。

一、人口增长模式①从特征上区分: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前者描述为“极低”||,后者描述为“较低”||。

②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曲线特征上区分:前者人口数量变化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大;后者人口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

如下图所示||,A表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表示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从所处历史时期区分:前者只存在于原始社会||,后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1.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整体看来||,我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向“三低”模式的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之中||。

2. 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②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的下降;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3.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1)主要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④人口老龄化;⑤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1.1人口增长模式

1.1人口增长模式
高出生 高死亡 低增长 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 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
1.1.3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
中国的人口增长
建国后中国人口自然变动曲线
人口增长模式
Population growth mode
高出生 高死亡 低增长 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 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
思考:2、试分析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 3、试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和不利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
Population growth mode
1990
11.6
2000
12.48
中国的人口增长
中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思考: 1、归纳四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金字塔所反映的人口增 长特征。 2、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
补充: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 环境承载力 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 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PRED
动物们为 何要杀死 猿类?
上帝看到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于是 让时光倒流三千万年,为避免重蹈覆辙,召开 了动物世界的会议。会上老虎、大象等动物一 致提出,要想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 猿类。
POPULATION
人口问题
RESOURCE
资源问题
ENVIROMENT
环境问题
DEVELOPMENT
发展问题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1。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学会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难点)3。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重点)一、人口增长1.历程: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加速的趋势,人口增长曲线是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因素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高-高-低”模式自然增长率高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3。

“低-低-低”模式分布主要发达国家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就是人口增加。

()(2)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量与死亡人口数量之差. ()(3)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4)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因素是人的生育意愿。

()(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提示:(1)×人口增长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可能是正增长,也可能是负增长。

1.1人口增长模式

1.1人口增长模式

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少数经济较好的发展中国家。
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负增长 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零增长 中国、古巴、韩国、乌拉圭等经济较好的发展中国家。
A、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慢,甚至零增长和负 增长。
带来的问题: 社会、家庭负担过重。 服兵役人数减少。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过渡型
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以后,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 增加,死亡率显著下降。
基本特点:高出生、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
A、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1)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人均拥有的资 源减少。 带来的问题: (2)教育、就业压力大,影响生活水平的 提高。
一、人口增长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 60亿; 2011年10月31日凌晨,全球70亿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 出生。 2005年1月我国人口达13亿。
世界人口增长“J”形曲线
世界人口每增长1个10亿所用的时间在不断缩短
世界人口的第1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2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3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4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5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6个10亿 用了近100万年 1830年~1930年 100余年 1930年~1960年 30年 1960年~1975年 15年 1975年~1987年 12年 1987年~1999年 12年
198 0

“三低”型
2004
出生率迅速下降因素有三: ① 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②制度因素 (国家的人口制度、教育等促进了出生率下降) 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深入人口)

第1章第1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1章第1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及其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性国家。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四、教学建议本节教材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重点讲述人口增长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可以用2课时完成。

(一)关于“人口增长”的教学建议1.阅读图1—1,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和特点。

2.展示有关人口数量统计资料,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3.让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4.阅读教材中的影响人口增长快慢因素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

目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教学思路,可以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对教材案例或者师生收集的案例进行剖析,在探究活动中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产生原因、主要特点和分布地区。

1.“高—高—低”模式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教材的两个案例:案例一:“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使学生感悟到,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抵抗疾病的能力较低,导致死亡率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
下面是2000年埃及和日本的人口统计资料,
计算并填写下表。
总人口 国家 (万) 埃及 6 398 日本 12 687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1.85 0.12
2.5 0.94
0.65 0.82
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 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1、2题。
()
()
( )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从图中可以看出( B )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
1.我国( D )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2.目前,我国人口( B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式正逐步从“高—低—高”模式向“三低”模式过渡。
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
同目标,中国应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及措施?
应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有关专家提出:中国目前应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你认为是否可行?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典题训练】
下图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较低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
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
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2012 • 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 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生产力水平低下,疾病,自然灾害,粮食的缺
乏,战争的影响,死亡率高。(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a.“高——高——低”模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两种类型:
基本特点 差别在于死亡率不同。原始社会,人们抵御自然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灾害和疾病的能力非常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乱 主要原因 致使死亡率极高;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 区别? 基本特点 平较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平波动较大,但已经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人口 主要原因 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
1.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死亡人口数 死亡率= ————— ×100% 总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 出生率= —————— ×100% 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 =出生率-死亡率
点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使死亡率下降,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思想意 识和社会福利水平,从而使人口模式发生变化。
3.
A


J 型曲线。 1.人口增长曲线呈_____
出生率-死亡率 2.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____________
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材料2: 我国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波动起伏。 在建国初期,战争减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死 亡率迅速降低,而此时并没有相应的控制人口增长 的政策,因此出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19581961年,我国不仅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还受 到国内经济政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出现了 负增长;60年代以后,经济的恢复和人口增长惯性 的影响,出现了两次小的增长高峰;而80年代后期 开始,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出生率较低,但庞大 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老年人口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 变得越来越大。
快!
每小时净增
每分钟净增
8904人
148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快! 快!
每秒钟净增
一节课净增
2.5人
? 人
一、人口增长
请描述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
(数量、速度)
世界人口增长“J”形曲线
想一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人口的增长为什
么有快有慢呢?
关于人口的几个概念
人口 出生 总体 死亡
三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5.读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与出
生率的影响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
该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措施分别是什么?
(2)结合图示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图中唯一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国家是______,
3.图中信息反映出(
B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4.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 构的变化( B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解析】第1题,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A B
C
内 容 分 析
1985 ~ 1987 年,出生率、自然增 长率呈上升趋势 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上升 2002 年之后,人口死亡率超过人 口自然增长率 2006 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 小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等 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日本等
增长较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约0.4-0.8)
B
A
B
C
1、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 “高-高-低”模 ; 式 -低-高”模 ,其特点是 2、B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高 ,现主要分布于 发展中国家 式 。 3、C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 ,其特点是 式 ,现主要分布于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 计划生育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 ______工作,人口 增长模式正逐步由 “高-低-高”模 向 “低-低-低”模 转变。
A.① C.③ B.② D.④
画一画
画一画,自己父祖辈、父辈和“我”三代人 的亲兄妹,尝试画出家族里三代的简易家 谱。 从“家谱”中反映出我国现代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有和特点?
人口的增长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出生率
出生率
请从材料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 材料1: 从20世纪60年代起,俄罗斯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从 1993年至今,俄罗斯人口总数从1.49亿减少到1.43亿 。造成俄罗斯人口减少的因素很多,其根本原因是苏联 解体后国家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很多俄罗斯人不愿生孩子或选 择少生孩子。此外,心血管疾病、结核病、艾滋病等疾 病的蔓延以及酗酒、毒品泛滥导致居民死亡率,特别是 青壮年死亡率直线上升,免费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 渐废除更是加剧了这种形势。专家认为,如果俄罗斯不 对人口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该国人口将在本世纪中期减 少到1.2亿甚至9000万。
印度人口的增长
【活动】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
"高低高"模式向''三低''转变 (1).增长模式:
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 (2).影响因素:
计划生育因素
(3).问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给 题:
社会、自然、资源带来影响。
计划生育 (4).基本国策:
人口数量在增加,但是增长速度在下降,人口增长模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
思考:世界人口的增长有规律可循吗?
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
2.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
一、人口增长
2011年10月31日,
作为全球第70亿人口的
丹妮卡·卡马乔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将这一
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
日”。
“地球村”的人口增长: 每年净增 7800万人 每天净增 21.4万人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经济 基础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 战争 自然灾害 婚姻生育观念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人口政策
影 响 因 素
上层 建筑
影响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B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变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科技的进步
b.“高——低——高”模式
产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
发展,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死亡率显著下降。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赤脚医生的功劳
c.“低——低——低”模式 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 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 术的进步,养老保障体系 的日益完善,生育观念的 改变。(低出生率-低死 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各阶段的人口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