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合集下载

企业管理理论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有哪些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

对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企业管理的本质和规律,吸收借鉴有益的经验和方法,推动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一、国外企业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工作的标准和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强调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量,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同时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以激励工人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理论在 20 世纪初对美国的工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2、管理过程理论亨利·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职能,并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如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等。

这一理论注重对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系统阐述,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框架。

3、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了人际关系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强调员工的满意度和团队合作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此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也为理解员工的动机和激励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运用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它强调通过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线性规划、决策树、排队论等方法在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5、战略管理理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强调通过分析行业竞争结构,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如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

此外,核心竞争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也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思想(职场经验)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思想(职场经验)

影响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思想(职场经验)最近几年,各种管理思想在中国得到空前的传播,管理大师们亦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乐此不疲地到中国兜售和演绎其管理思想。

那么,在诸多的管理思想中又有哪些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对本年度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的企业又从哪些管理理念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收获?同时又有哪些管理理念需要中国的企业进行反思呢?1、继任者计划近些年来,以GE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让位,新CEO伊梅尔特成功主政为代表,有计划有条理地为组织寻找最高执行长官的继任者的思想理论在西方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在实际执行中趋于成熟。

近年中国企业发生了诸多企业家的“突然退休”和企业家的意外身亡事件,使得这些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有足够能力来掌舵并引领该企业继续奔跑的领军人,更使中国企业家的继任者计划缺失异常凸显,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对企业继任者计划的探讨。

2、新“竞争战略”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和竞争战略理论的权威,迈克尔。

波特(MichaelE.Porter)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同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中国企业目前大多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比较低的制造环节,企业的模仿者过多,产品与服务过于同质化,从而形成无奈的竞争格局。

而波特今年的中国之行则为这类战略提供了系统化、深入化的思考方式,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对于经营实践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3、向外走的走动式管理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说:“大约40年前,我第一次建议高层‘在周围走动’,即走出办公室,去和公司内的其他人交谈。

当时这是正确的建议,现在这样做就错了,是对经理人最稀缺资源的浪费。

所谓”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户那里去,到供应商那里去,到投资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并且要有意愿和勇气,到国外去走走。

只有向外走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中,才有可能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和融洽的文化氛围,才可能整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6、泰 罗 科 学 管 理 思 想 的 局 限 性
30 多倍, 1999 年实现利税 33 亿元, 但 9 名企业领导人的总收入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局限性和缺陷受当时的条件和泰罗个
只 32 万元, 不到企业年实现利税的万分之一。单个领导的收入相 人 阶 级 立 场 的 限 制 , 泰 罗 的 科 学 管 理 思 想 难 免 有“ 不 科 学 ”的 地
下 , 我 国 企 业 的 效 率 明 显 提 高 , 这 种 机 制 对 企 业 职 工 和 企 业 本 身 的“经济人”, 忽视工人的感情和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同时泰罗
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激励机制对企 还没有认识到人是“社会人”。在企业管理中要加强沟通 , 包括上
业的作用更加明显。它是开发个人潜能的重要手段 , 是提高企业 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塑造符合企业发展的
当 于 同 期 的 外 企 老 总 的 几 十 分 之 一 , 跟 私 营 老 板 的 收 入 也 无 法 方。泰罗把工人当作会说话的机器, 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
比。由于收入的过低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些优秀的企业领 示 、命 令 进 行 劳 动 , 在 体 力 和 技 能 上 受 最 大 限 度 的 压 榨 。 泰 罗 的
一 、泰 罗 科 学 管 理 思 想 的 精 华 泰 罗 的《科 学 管 理 原 理》奠 定 了 科 学 管 理 的 理 论 基 础 , 标 志 着 科 学 管 理 思 想 的 正 式 形 成 , 人 们 称 之 为“ 泰 罗 制 ”, 泰 罗 也 被 誉 为“ 科 学 管 理 之 父 ”。泰 罗 科 学 管 理 思 想 的 精 华 主 要 概 括 为 以 下 几 点: 1、作 业 管 理 作业管理由一系列科学方法所组成: 一是制定科学的工作方 法。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目的在 于提高每一个单位的劳动产量。泰罗通过一系列简单明确的事 实, 指出全国各个领域由于工作效率低所遭到的巨大损失, 然后 说 明 挖 掘 工 人 劳 动 潜 力 的 重 大 意 义 。二 是 制 定 培 训 工 人 的 科 学 方 法。为了挖掘人的最大潜力, 就必须做到人尽其才。泰罗 1895 年 提出了一种具有很大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 差别工资制度, 以此来 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现象。 2、组 织 管 理 首先, 泰罗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以科学方法代替凭 经验工作的方法。在传统的管理中, 生产中的工作责任都推到工 人身上, 而工人则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经验来工作, 工作效率由工 人自己决定。泰罗认为这达不到最高效率, 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 改变。科学方法就是找出标准、制定标谁, 然后按标准办事。而这 一工作的完成就必须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其次, 实行职 能工长制。泰罗认为找到具有特殊素质的职能工长, 实行职能工 长制可以使每个职能工长只承担某项工作, 职责单一, 容易提高 管理效率; 而且由于作业计划由计划部门制定, 工具和作业方法 标准化, 车间工长只负责现场指挥与监督, 便于降低成本。第三, 泰罗为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 例外原则。例外原 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 负责。 3、管 理 哲 学 泰罗认为,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雇主和工人两方面必须取得 良好合作。雇主关心低成本, 工人关心高工资, 要使双方都认识 到, 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双方的目的。他认为 “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 其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法律条例和 原则上”; 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一切行 为”。泰罗指出, 科学管理最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 科 学而非经验与臆断;( 2) )融洽而不是不和;( 3) 合 作 而 不 是 个 人 主 义 ;( 4) 最 高 的 产 量 , 而 不 是 人 为 的 限 制 产 量 ;( 5) 要 给 每 个 人 培 训, 使他发挥最高的水平和效率。 二 、泰 罗 科 学 管 理 思 想 对 我 国 企 业 的 借 鉴 意 义 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产生的, 这在当时无疑是次史 无前例的革命,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它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 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我国企业的管理 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 受到倡导者个人经历和历史条 件的限制,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也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 1、制 度 建 设 “ 没 有 规 矩 不 成 方 圆 ”, 完 善 、严 格 、科 学 的 管 理 是 降 低 生 产 成本、确保质量、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20 世纪初, 泰罗在工厂中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李雪妮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

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

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

“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

论文:科学管理理论带给中国企业的思考

论文:科学管理理论带给中国企业的思考

科学管理理论带给中国企业的思考摘要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

而做为其一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在今天环境越来越动态和复杂,组织的应变能力几乎成了制胜最关键的因素,泰罗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的弊端日趋明显。

但是对于众多仍然依科学管理是不可逾越的一靠经验进行管理的中国企业,成为一个重要转型的阶段。

论文叙述了在变化莫测,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其科学管理给不断摸索和发展中的中国是否带来了启示,它能否带来真正的应用价值及如何运用科学管理提升企业效率。

关键词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中国企业效率引言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理论。

当时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经验,企业经营基本处于一个无序状态,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产量,企业主迫使工人加班加点,劳资双方矛盾突出。

古典管理理论因为倡导秩序、标准化而提高了效率,正是因为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才会破土而出。

一、科学管理思想及其本质科学管理、组织管理和行政管理是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的三个重要学派。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F.W.Tay10r,1856-1915),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a.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b.确定合理的工作量;c.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d.实行差别工资制;e.实行职能工长制。

其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学说和大卫·李嘉图,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了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和剥削本质等.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很大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是:①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xx: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xx: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法约尔14条和泰勒制对当代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法约尔14条和泰勒制对当代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题目泰勒制和法约尔的14条原则对当前中国当前企业是否仍具有意义姓名:崔祥祥学院: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学号:7096022220班级:09级国际贸易现代管理的演始进于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和美国的19世纪末。

在新一轮的经济高潮中,所有政治、教育和经济组织的管理者都在极力探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更好方式。

经济、技术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

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新式工厂的企业主和管理者发现,他们并未做好适应这一重大变革的准备。

工厂和车间的管理者许多都是技术人员,缺乏对群众和组织的管理经验。

为了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切实提高生产效率,管理者开始思考、探索和研究加强组织资源管理的新技术。

其中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旨在重新设计工作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行着工人—任务的研究,其相信如果通过工业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可以在不增加劳动时间的前提下一增加产出,使生产更有效率。

泰勒提出提高工作效率的四个原理:1、研究工人的生产方式,收集其掌握的相关工作知识,然后实验各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2、将完成工作的新方式编写成书面的规程和标准的操作步骤3、仔细挑选工人,保证其具备与工作需要相匹配的能力;接着根据确定的准则和程序对他们进行工作培训4、建立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工作绩效水平,然后设计一个能够对超出这一水平的工作给予奖励的薪酬系统这四条原理分别从工人的工作方式、规章和操作步骤、工人的选择和激励方面说明管理者该如何提高效率。

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而现代科学管理学派则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必然延伸。

法约尔和他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关于行政管理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能够长生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组织结构。

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在书中阐述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技术、商务、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个方面的活动。

同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试论中国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及其借鉴意义

试论中国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及其借鉴意义

试论中国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及其借鉴意义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和古代管理思想,是我国古老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内容。

是我们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犹如夏日夜空中的群星璀璨夺目,它无可置疑地对于当代企业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良性影响,这一良性影响不是一点一滴的,而是多方面的。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其要点主要是:顺“道”,中国的“道”有多种含义,主观范畴的“道”,指治国的理论,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

“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从自我管理入手实现人和,从而达到系统管理以协力推进事业的管理思想;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守信。

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

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利器,“利器说”贯乎古今,成为兴邦立业的重要思想;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客观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并灵活地支配或顺应现实;对策,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纵观看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

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招致天下大乱。

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法治。

浅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浅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浅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发表时间:2011-04-13T13:43:25.9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2月下供稿作者:胡君1 霍志磊2 杨慧慧3 [导读] 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胡君1 霍志磊2 杨慧慧3 (1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成都610059;2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成都610059;3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59)中图分类号院K31 I20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0992(2011)02-0020-02 摘要: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近五千年的“柔性”文化催生了东方的人本管理思想,而西方的视人为“工具”的文化特征孕育了科学、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本文就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两种文化下的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文化差异;管理思想管理的实践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其理论也在逐渐的发展、完善和更新。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其管理理论大多是由工人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得来,缺乏科学实验的支撑。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泰罗、亨利·甘特、弗兰克·杰布雷斯夫妇及亨利·法约尔等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随之亨利·法约尔又提出了组织管理理论,该理论补充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

二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时段诞生了现代管理理论。

西方理论的出发点都是围绕着人的假设———“经济人”和“社会人”而进行的,而中国的管理思想虽没有西方管理思想的门派林立,但总结出来,大多都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依托而产生的。

中国的管理思想以重视人的管理为所有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1 西方管理思想的特点 1.1 人在企业中的主体性逐步得到承认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前提就是把人假设为“经济人”,把人看作是工作的“机器”。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管理的理论研究也相应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国外对管理理论的研究已较为成熟,我国起步较晚,加快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方法,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管理实践;管理理论一、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组织更好的发展,通过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作为研究组织中管理活动的科学,其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人类的管理活动历史悠久,在管理学形成之后,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变革,形成了3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为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是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的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

这一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化,“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主张运用科学管理替代经验管理;法约尔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管理人员应遵守的14项原则以及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主张非人格化的管理。

第二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和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作用。

20世纪40-80年代,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如果位卑者和位尊者都能尽其义务,整个民族也 能形成良性循环,其交易的成本比起西方个体主义的 解决方案,因省下讨论契约,合同的成本,可能还要 低一些。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人的民族保持了这种集体 主义的解决方案。其组织成员对集体有一种发自内心 的虔诚,一种近乎原始的、准宗教式的情怀,形成了 他们组织的强大竞争力基础,但是,这种集体主义的 古风在作为发源地的中国却很难找到。
在微软公司的员工休息室每周都放电影给员工 看,普通员工先到就坐第一排看电影,就算比尔盖 茨来了,也基本不会有人站起来让座或刻意逢迎, 他也就是坐在后排安静的欣赏电影。
西方基本不会把职位或财富上的差异带入对人 格的歧视,强调的还是平等。关于契约,我们看到 最多的是西方人习惯遵守习俗和规章制度,在西方, 如果有行人穿越马路,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所有 的车辆都自觉停下来等候,待行人过完马路,他们 再重新启动汽车前行,这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契 约精神,西方人认为如果不遵守契约和规章制度, 自己一定会得到上帝的惩罚。
而事实上这并不是单一的制度问题可以解决, 因为制度不可能涵盖食品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文 化传统中契约精神的缺失才是关键所在。
世界的华人都普遍依赖私人关系作为组织的 基础,仔细的观察这些华人所选择的发展行业, 第一类是通过与政府高层的特殊关系,垄断烟草, 博彩等一些特殊行业,例如马来西亚的赌王林梧 桐,菲律宾的烟草大王陈永栽,印尼烟草大王蔡 道行等。第二类是地产或以地产业为主的多元化, 如李嘉诚,郭鹤年(香格里拉),郑裕彤(新世 界)等。他们所选择产业的特征是,依靠个人关 系发展的产业,也许可以命名为“关系密集型产 业”。
总结:西方文化追求的是法治,只有法治才能保证个体 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共存;中方文化追求的是人治,通过 伦理道德来达成个体和集体的平衡。西方的方案科学性更强, 但是执行成本也高;中方的方案完全依靠伦理道德和集体成 员的自觉性来达成集体平衡,执行成本要比西方低,但是这 种集体平衡不牢靠,要么容易变成中国今天的“伪集体主 义”,要么组织的平衡很容易坍塌,所以不管是国家还是企 业,中方还得继续摸索除西方外的安全性高和成本较低的其 他组织解决方案,这也为中国整个国家的治理和企业的管理 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摘要:老子曾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即明了、掌握古时的方法和道理,可以用来治理当今之事。

简言之,就是“古为今用”。

我国既是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明古国,拥有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家,在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更急需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阶层和管理理论。

因此,只有充分利用东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借鉴西方管理学说,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宏观继承、综合创新”,在当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管理思想,儒家文化,管理问题,启示一、古代文化中管理的经典思想人类的管理思想起源于“监督和指挥劳动”。

东方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精神标记”,它们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内涵。

因此在东方与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东方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思想,西方则以科学逻辑为轴心的管理思想。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不管是从儒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看,都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学说。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

“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儒家在管理思想上测重于礼和义,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二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一个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

儒家文化中“仁”思想不仅能反映出当代管理思想的核心,也对当代管理思想有了借鉴意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者只有从这点出发才能创造出最多的价值。

西方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一个博弈论视角

西方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一个博弈论视角

型 ,揭 示 了中 西 方 管理 理 念 在 阶段 性 发 展 中相 互 融 合 的 过 程 , 阐 明 了西方 管 理 思 想 对 中国企 业 管 理 者 价值 观 的影 响 。
【 关键词 】西方管理思想

制度
博弈论 中国企业管理

制 度 的本 质 及 博 弈 论诠 释
划分 , 第一阶段为早期引入阶段 , 即扫盲阶段。在此之前, 中国
论、 工具方法 中起步的 , 遵从了古典博弈论的分析 范式 。由于 企 业管理者接触的都是翻译过来的东西 , 因此听到或看到外 国文 献 中的某些新名词 、 念时 , 立刻会在 中国广泛迅 速地传 新概 就 播开来。此时 , 由于国 内管理者对于外 国管理理论 的不甚了解 , 基本属于简单模仿 , 完全受制于他们的经验 。这一阶段 , 中国企 业管理学者将国外先进 的管理经验总 结成 1 种科学管理方 法 8 和技术 。这些方法多数都与企业的计划和运营管理相关 , 更突
的 演 进 过 程 。 通 过 建 立 中 西 方 管 理 者 思 想 融 合 的 动 态博 弈 模
的两个方面 : 已核实模 仿性 、 一是 归纳性和有限理性 ; 是精 心 二 计算 、 演绎推理和完全理性。一般来说 , 古典博弈论更适合于分 析 诸如规范 、 同和 治理 结构之类制度 的可 自我 实施性 , 化 合 进 博弈论 更适合于分 析以惯例和 习俗形式体现 的制度 的 自我实 施性 。 根据西方管理 制度 引入中国的时间维度 ( 王雪莉 ,oo 的 2 l)
发展特点和管理经验 , 总结提炼适合企业的管理方法, 形成个 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管理的正式制度近似于 面是超理性的 ; 而进化博弈论认为参与人的理 睦非常有限 , 它 性鲜明的管理模式。

朱兰的管理思想总结

朱兰的管理思想总结

朱兰的管理思想总结朱兰是中国管理学家、管理科学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管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管理思想深受西方管理学的影响,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理论体系。

朱兰的管理思想不仅对中国企业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国际管理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朱兰的管理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德行为本,谋道为要”。

他强调管理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他认为管理者要以道德为基础,以谋道为重要任务,通过自我修养和学习,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实现企业目标、员工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朱兰的管理思想注重人的因素,他认为人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因素。

他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张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满意度,通过激励、培训和激发潜能,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朱兰的管理思想强调组织结构和文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组织要合理设计,明确职责和权力分配,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他注重组织文化的塑造,强调价值观的共同理解和共享,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形象。

朱兰的管理思想还强调创新和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

同时,他主张管理者要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力。

朱兰的管理思想还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会公益等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他主张发展可持续的经营模式,通过创新和变革,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朱兰的管理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践价值,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也对国际管理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

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

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追求更创新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西方管理思想因其前瞻性和可行性,在中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一、西方管理思想概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西方管理思想的基本概念。

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亨利·福特等人开始实施科学管理,以实现企业的高效率和效益。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强调绩效评估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此外,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行为塑造、领导力、创新和变革也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关键。

二、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1. 着重员工培训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以高薪招聘员工并不奏效。

相反,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开始使用西方管理思想,采用员工培训、奖励激励等方式,使员工始终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

员工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提高员工满意度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和企业收益。

2. 减少层级并鼓励创新西方的“扁平化管理”方式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

这个管理风格消除了无用的层级并赋予了员工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以鼓励员工探索当前操作中能够改进的事项,从而提高效率和创新。

3. 强调顾客体验西方企业的成功也得益于强调顾客体验和鼓励顾客反馈的文化。

中国的企业也开始借鉴这种思路,通过反馈机制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寻求顾客的支持和建议,从而提高顾客忠诚度。

4. 赋予管理者多元化和市场意识在西方管理思想中,重视管理者的多元化和市场意识。

多元化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并促进适应性和变通性。

市场意识则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处理市场动向、消费者行为和竞争环境,从而更好地掌握市场机会。

三、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从影响的角度来看,西方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西方管理思想的应用使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

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文/蔡钰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家管理思想,其包含的法治精神和强调规章制度、奖惩相结合等手段,在今天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它的建设过程是持久而漫长的。

但是一旦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将使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脱颖而出。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今天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想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法家管理思想尤其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法家思想的具体内容尽管法家管理思想服务的对象是专制皇权,但在今天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揭示出来的法治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倡法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1.势是胜众之资。

要推行法治,统治者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权势。

韩非认为,君失去权势,如虎失去爪牙,无力控制百兽。

势位、威严、力量三者是法家权势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势位是前提,威严是条件,力量是手段。

2.法治是治世之宝。

法治主要是指以法律制度作为治国的依据。

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以法为教。

二、法家管理思想的现实作用(一)针对企业精神文化1.法治是治世之宝:法治理念而不是人治理念韩非子所提倡的法治思想,强调的是法治,去除多余的人治。

在当今中国,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管理者本身将自己的领导权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可撼动,企业中无人质疑或者不敢质疑领导者的决策,这些问题都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性。

在紧张急迫的情况下,集权是合理有效的,但对于多变的环境,人治很难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脱颖而出。

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因素是人治色彩浓厚,所以企业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企业管理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不成熟阶段。

2.罚赏要相结合:有效的激励-惩戒机制严厉的惩戒机制,树立起员工对企业的敬畏尊敬之心,以此确保企业制度的执行和高效运行。

目前企业激励制度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有效的激励机制,有针对性的实施激励制度,能够让员工快乐地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提高员工执行力,最终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西学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学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学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学思潮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西学思潮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改革。

通过接触和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中国得以迅速跟上世界的步伐,开启了现代化进程。

西方的先进思想观念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法治等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变革者,他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提倡学习西方现代文明,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其次,西学思潮的传播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开始学习西方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西方的社会改革思想和民主政治理念也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和政治改革的关注和参与。

然而,西学思潮的传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

另一方面,全盘西化的思潮也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破坏,导致了一些文化传承的失落和文化自信的缺失。

总的来说,西学思潮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它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改革,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

同时,它也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论当代西方工商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管理类毕业论文

论当代西方工商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管理类毕业论文

专科生毕业论文教学中心第二教学中心专业工商管理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论当代西方工商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完成期限:2011年9月10 日至2011 年12 月30 日学习中心二中心年级 09秋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唐建生姓名刘建旺学号092012042006接受任务日期 2011.09.10 批准日期 2011.09.12一、原始依据(资料)[1]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WinslowTaylor,科学管理之父,正式出版《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1912。

[2] 维尔纳•施凡费尔德,西方工业理论的发展:以人为本——孔子管理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3] 彼得·德鲁克译者,当代西方工商管理理论中在中国的应用现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二、设计内容和要求:(说明书、专题、结果等)1、围绕选题查询相关书籍,搜集文献资料。

2、撰写毕业论文详细大纲。

3、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文章的文字要简洁、语言通顺、流畅、无错别字。

4、按要求进行论文修改补充排版。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注:1.任务完成后附在说明书内。

2.“检查人签名”一栏和“指导教师批准日期”由教师用笔填写,其余各项均要求打印,打印字体和字号按照《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定》执行。

摘要本文就从西方工商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工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如何使用三个方面,对当代西方工商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进行阐述。

现在的中国工商业界也正在经历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思潮在现今工商管理工作中碰撞、思索、实践的过程。

本文就从西方工商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工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如何使用三个方面,对当代西方工商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进行阐述。

工商管理理论不同于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是,没有一个最优理念,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企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题目:西方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专业:企业经济管理考号:************考生姓名:指导教师:***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3月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创作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自考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西方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国情的改变是制度的变革,我们要继续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中国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借鉴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来打造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强国。

从中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契合点出发,通过对完善制度、以人为本、权益制衡、尊重规律等管理方式演进的讨论分析,探索获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分析提高管理效能的途径与方式,从其更迭与演进中探讨获取管理效能的满意方式。

全文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比分析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其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的总结;第二部分是总结西方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是分析总结中国借鉴西方管理思想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式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in Chinese companiesAbstractIs institutional change as the change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we will continue to adher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introduce to and go global strateg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advanced technical experience to create a new type of socialist power.Starting from the correspondency of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theory, through the perfect system, people-oriente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hecks and balances, respect the law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way, explor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 analysis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from its change and evolution to investigat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the satisfaction. The full text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ummary;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western ideas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summary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Key words: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theory; Management style二级以下(包括二级题序)用小四宋体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II)第1章 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1.2.1研究目标 (1)1.2.2研究内容 (4)第2章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其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5)2.1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5)2.1.1中国古代思想的管理实践 (6)2.1.2中国管理思想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6)2.2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12)2.2.1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12)2.2.2西方管理思想对企业影响的分析 (12)2.2.3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实践印证 (13)第3章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15)3.1对中国企业产生影响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15)3.1.1思想背景不同发展有阻力 (15)3.1.2正确认识合理运用 (15)3.2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规律 (15)3.2.1把管理的科学理性方面同感情的非理性方面结合 (15)3.2.2把管理中的正式组织作用和非正式组织作用结合 (16)3.2.3 把管理中的各方面结合 (16)3.2.4把管理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相结合 (16)第4章中国企业管理对西方思想借鉴的意义 (18)4.1西方管理思想演化的哲学逻辑 (18)4.1.1理性主义 (18)4.1.2非理性主义 (18)4.1.3西方理性主义的成就与困惑 (19)4.2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思维特点的分析 (20)4.2.1中国管理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20)4.2.2西方思维解决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困境 (20)结论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第1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从中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契合点出发,通过对完善制度、以人为本、权益制衡、尊重规律等管理方式演进的讨论分析,探索获取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分析提高管理效能的途径与方式,从其更迭与演进中探讨获取管理效能的满意方式。

现代管理发展已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环境选择、人员聘用、作业方式、目标确立等问题,但如何实施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热情、发挥人的潜能,获取最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目标则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认为:只有不断挖掘中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结合当前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才能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创新中国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1.2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目标1.2.1研究目标1.注重完善制度,标准化员工操作的法治管理中国法家管理思想强调依法治国、乱世重典,认为“法”,即制度是组织管理的有效途径,舍“法”不能管理,这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有异曲同工之效。

经济人,懒惰、理性且唯利是图,金钱是刺激其工作的唯一动力,对这类人的管理需要严格制度与规范,否则难以约束其行为与思想。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此有更为系统的研究,他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指出,只有通过严格规范制度,才能有效约束员工标准化操作,而通过金钱刺激,才可能获得员工的积极与努力。

完善组织制度不但能保证组织与员工收益的稳定,也从制度上维护了员工投人与产出的横向与纵向公平,达到维持员工工作热情、增进组织团结,提高组织收益的目的。

关于组织效率与工作制度的研究,马克思·韦伯认为:一个组织只有具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利,才能变混乱为秩序,达到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理想组织体系。

卡曼、赫西与布兰查德的研究主张:完善工作制度、培训员工标准化的操作技能并严密监督,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效果显著,这种高工作低关系的管理方式是管理者面临员工成熟度较低,完成组织任务的必然选择。

它既应对于员工不成熟阶段组织任务的完成,也完全契合理性经济人对工作投人与收益的理性选择的管理。

纵观管理发展历程,工作制度完善是所有组织系统各项工作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基础。

通过制度把关杜绝资源浪费、剔除追求公平与收益过程人为因素的干扰,在物质与环境条件上充分保障员工绩效显现、管理效能提高和组织目标达成。

它既适应了员工成熟度较低的状态,也是员工成熟度不断提高,实施其它管理方式的基础环节。

可见,完善工作制度对任何组织而言是绝对必要且不容漠视的的一项重要工作。

2.以人为本满足员工合理需求的情感管理儒家管理思想以德治为核心,提出施仁政、德治礼制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注重“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这种管理思想倡导以人为本,管理中应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以有效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潜能发挥。

这种对员工管理方式的论述,与梅奥教授的人际关系学说论点一致。

霍桑实验从管理实践角度证明了“社会人”现实存在,即员工有社会归属的需要,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明显区别于经济人,认为工作是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钱并不是人参与工作的唯一理由。

工作中投入精力、努力、与热情,接受挑战与失败,享受愉悦、乐趣和成功,获得归属、尊重与能力提升,这些是工作对人的有益回馈,是金钱换不来的宝贵财富。

梅奥认为对员工的管理不应局限于对金钱欲望的满足,工作过程中更多时间,员工追求社会交往、人际互动、归属、认可和尊重。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以人为本,满足员工合理需求,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收益。

赫茨伯格关于员工有效激励问题的研究,指出了维持员工正常工作的基础保证条件是完善组织各项制度与规范,但员工的热情激发、潜能发挥、社会交往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则需要激励因素的作用,即对员工工作努力与成绩给予尊重与肯定、提供其具有挑战性并负有责任的工作、使其获得工作成就感且职业上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