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屈原列传》说课稿(1)
《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屈原列传》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通假字】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见通现显现;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浊水;绌通黜罢黜;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接纳;被同披披散;【一词多义】伐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苏教版选修《屈原列传》说课稿
《屈原列传》说课稿王莉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屈原列传》(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
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
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doc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作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To)六、朗读全文。
第3教时要点:总结、探讨,作业过程:一、总结1、认真看课文,和同学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 课文按照怎样的线索写屈原?主要记叙了屈原的哪些事迹?(2) 作者解释的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3) 课文有哪些议论性语句直接赞扬屈原?2、班级交流( 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屈原一身的遭遇“任、疏、细、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 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主要记叙了:屈原的才华;屈原被陷害;屈原作《离骚》;屈原被疏远和流放;自投汩罗。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 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祸也。
”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二、探讨1、和同学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 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2) 人物传记,一般不需要作者直接评论,而本文,作者却禁不住出来议论,怎么解释?(3) 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2、班级交流( 作者在交代屈原被细后,用了大量篇幅写楚国的命运,意在表现楚国远离屈原后的巨大损失,揭示楚怀王的昏庸,把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暗示屈原的命运就是楚国的命运。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苏教版
屈原列传节选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能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爱国情怀的重要性;(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片段;2.2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3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3.2 深入解读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3.3 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4.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修辞手法;(2)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3)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4.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2)选取课文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五、课后作业5.1 背诵课文中的经典片段;5.2 收集有关屈原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需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屈原列传》 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课堂环境:普通教室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品《离骚》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阅读《离骚》启发学生对于爱国精神的思考。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推动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品《离骚》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阅读《离骚》启发学生对于爱国精神的思考。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离骚》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2.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屈原列传》教材、《离骚》原文、课件、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屈原列传》和《离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古代中国的背景音乐,营造出古风古韵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二、新课讲授(20分钟)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品《离骚》的内容和意义。
2.教师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引发学生对其深入理解的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离骚》中表达的爱国精神,并且启示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三、阅读课文(25分钟)1.教师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按照梳理的重点进行阅读。
2.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尝试理解诗中的艺术表达和隐喻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讨论和总结(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屈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思考如何将屈原的精神融入到现实中。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仿写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题材,仿照《离骚》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板书设计:《离骚》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兴亡离合、草木萌芽-苦难和希望并存-爱国精神的展现教学反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作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课文比较难懂,选文较长,教学时在多读的基础上逐段疏通,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屈原和他的高尚人格;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解读和情感。
时间设定:3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疏通段落,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一、导入《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和贾谊的合传。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了《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
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朗读1、注意读音惨怛( ) 温蠖( ) 濯淖( ) 啜其醨( )( ) 帝喾( ) 皭然( ) 汶汶( ) 汨罗( ) 屈匄( ) 随属( ) 唐眛( )娴于辞令( ) 谗谄( )举类迩滋垢( ) 滓( )商於( ) 顷襄王令尹( ) 咎( ) 行吟泽畔( ) 枯槁( ) 三闾大夫( ) 怀瑾握瑜( ) 皓皓() 郢( ) 绌( ) 从亲( ) 不内( ) 汶汶( )2、指名朗读三、疏通1、2段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楚之同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争宠而心害其能——属草稿——众莫不知——平伐其功2、提问交流(楚之同姓——是楚王的同姓。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
明于治乱——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屈原列传》说课课件
政治 文学
贾谊《吊屈原赋》、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报任安书》等
奖励耕战,奖励农耕
举贤能,唯才是举
反壅蔽,禁朋党,命赏罚,移风易俗 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 代也” 在表现手法上,将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 ”的比兴手法 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 艺术著作丰富
课时安排 教学资源
➢ 单元教学9课时 ➢ 本课教学3课时,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各1课时,本课
为第3课时
➢ 线上资源:有关屈原生平经历的网络资源 ➢ 线下资源:《离骚》、《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
贰
教学流程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流程设计
主题引领 情境创生
任务驱动 活动落实
一 主题引领
回到历史现场 品评人物精神 品味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
人物台词 设计
设计指导:以《屈原列传》中屈原与渔父对话的的内容作为台词设计的原稿,结 合群文阅读中感受的屈原的性格与形象,设计台词,要求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渔
怀王入秦 秦设计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卒死于秦而归葬 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
怀王身客死于秦而为天下笑
其后楚日以削 数十年 竟为秦所灭
史传精神:忠于历史、秉笔直书
关键词
王甚任之 王怒而疏
放流 王怒而迁
贰 学习活动二 重现历史场景 体悟品格
为了增加游客对屈原人生的直观了解, 纪念馆现要求大家选取屈原的一段人生经 历为蓝本,编演一幕情景剧。请认真阅读 《屈原列传》,从中选取你认为最能够表 明屈原人物性格的文段,进行情景剧的撰 写,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要求:明确情 景剧中的人物形象及基本情节,为人物撰 写台词,并说明撰写理由。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教案设计
【思考1】两次对话揭示了屈原临死前怎样的内心世界?
①潦倒到了极点的举止:被发行吟(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②近死的容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
③他在吟什么?屈原仍在“吟”其志
渔父明知故问其见放之因,屈原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既是对不合理遭遇的解释,也是对自我人格立场的持守。渔父建议屈原“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怀瑾握瑜”,屈原则用形象化的比喻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明自己誓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一句可见屈原的矢志不移,宁弃生求死,不坠青云之志。死亡已经成为屈原标举清高解脱愁苦的惟一手段。
【思考3】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1)创作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解题:离骚者,犹离忧也。
(3)创作心理:“盖自怨生也”
(4)思想内容:上···下···中 明道德,析治乱
(5)写作艺术:“其文约……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二、知识链接
1.屈原其人: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1《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其著作。
2.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屈原生平2.《离骚》的创作背景与文学价值3.《九歌》等文学作品的分析三、教学步骤:1.课前预习通过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离骚》等文学作品,了解屈原的生平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对屈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课堂讲解通过理论分析、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屈原列传》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屈原的人生经历、《离骚》的创作背景与文学价值、《九歌》等文学作品的分析等。
3.案例分析将一些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例如《离骚》、《九歌》等,作为案例,让学生对屈原的文学成就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对文学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4.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文学知识。
5.课堂反馈通过选学生代表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小组讨论法4.课堂互动法五、教学效果测评:1.课堂讲解情况2.小组讨论情况3.作业评分情况4.考试成绩情况六、教学建议:1.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模式,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实际应用,将文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接。
3.多采用互动的泛在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4.注重教学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教学总结:通过对《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该课程不仅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文学知识,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文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教案的分析与设计,可以看出,对于如何有效地教授文学知识,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屈原列传》说课稿,教师资格证说课范文
《屈原列传》说课稿,教师资格证说课范文在教师上课时,老师们要先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才能更好的上好课哦!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屈原列传》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志、属、夺、致、从容等;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茫茫人世间,生命是一件大自然最伟大的艺术品,纵观历史长河,行吟汨罗江畔的诗人那忧思怀国之情,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的伟功伟绩,爱国史册上文天祥的刚烈、坚贞……无不为我们奏响着一曲曲永恒的赞歌,于是我们慨叹,世间短暂的是生命,永恒的也是生命。
那么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代“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收获很多。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屈原列传》二、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圈点勾划,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并编写内容提要。
① 请你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讲述屈原的主要事迹。
② 圈点出概括屈原悲惨遭遇的词。
③请你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抒情议论的语段,给课文分段,编写结构提纲。
④划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现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词语。
三、品析课文(一)本文题为“列传”,请找出记叙性质的段落,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生平。
提示:除3、8、9、11四个小节外,其他均为记叙性段落。
屈原一生遭际可用“任、疏、黜、迁、死”5个字来概括。
(板书)(1)由“任”而“疏”(1—2自然段)(2)见“黜”见“迁”(3—10自然段)(3)吟答渔父,自沉汨罗(11自然段)(4)屈原既死,赋存国亡(12自然段)(二)、说明本文是史传“变体”,明确研读方法。
屈原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言词汇的意思和用法,特殊句式。
2、屈原的人格精神的理解。
3、本文传评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串讲法、启发式、练习法。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传评结合的人物传记,是“太史公别调”。
叙事部分文字还比较简单,议论部分就比较艰深了,而且还有些历来存有疑义的地方,所以句句疏通和掌握就很重要。
1班可以稍微快些,重点难句要求笔头翻译。
2班则要慢些,其中练习尽量安排在课内,促其自觉完成,实现有效学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回顾已知的屈原。
2、研读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回顾已知的屈原。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屈原。
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高二时我们学习过《离骚》节选,可以温习其中的名句。
如:日月忽其不淹兮,二、研读1-3段。
1、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内容。
2、把握第1段内容。
这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左徒:楚官名。
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
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这是屈原的见任。
3、把握第2段内容。
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
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聩。
这是屈原的见疏。
见疏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人难以相信。
4、重点研读第3段。
《屈原列传》 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又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
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屈原。
1、简介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汉代把它们合编为《楚辞》。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舟,吃粽子就是来纪念屈原的2、屈原的影响: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
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
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
《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教案(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史记是必修的文本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文学和哲学价值。
本文主要讲述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中关于《史记选读》之《屈原列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史记》的编纂历史和文本特点;2)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价值;3) 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和文学价值;2)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教学难点1) 解读《史记》文本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2) 感受屈原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1) 你们读过《史记》吗?它有哪些特点?2) 你们听说过屈原吗?他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你们了解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吗?2. 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 屈原在史书中的形象是怎样的?2) 屈原《离骚》中的哪些诗句印象最深?3)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哪些地方体现?3. 文学鉴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离骚》中的名句,让学生感受屈原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例如: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苏教版语文选修7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教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
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简介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后因李陵一案致罪下狱,受宫刑。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三、文题讲解《史记》,西汉司马迁著。
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通史〕。
书中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汇编。
高三语文下册屈原列传说课稿怎么写范文
高三语文下册屈原列传说课稿怎么写范文
《屈原列传》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小编准备了高三语文下册屈原列传说课稿怎幺写,希望你喜欢。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志、属、夺、致、从容等;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茫茫人世间,生命是一件大自然最伟大的艺术品,纵观历史长河,行吟汨。
苏教版选修《史记》之《屈原列传》课件 (共35张)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 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 姓氏不分。)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锐利
本
(1)父母者,人之本也
来源
(2)今背本而趋末
根本
(3)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来的,固有的
(4)本在冀州之南
本来,原来
靡
(1)靡不毕见
无、没有
(2)求之靡途
没有
(3)望风披靡
倒下
(4)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退却
(5)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多
写作,撰著 连接 (课文第9段) 亲属 通“嘱”,嘱咐 劝请,邀请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夸耀
(2)其后秦欲伐齐
进攻,征伐 (课文第4段)
(3)此五霸之伐也
功绩,战功
(4)坎坎伐檀兮
(2)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离开 (课文第3段)
(3)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名作动,用奏章写
听说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懂得,明白
(9)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名,出名
志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记,记住
(2)其志洁,其行廉
志趣
(课文第3段)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志向
(课文第3段)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愿望
苏教版语文选修7 屈原列传1
屈原列传教学目标(一)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设计及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对联引入)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
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沅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
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
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
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二、背景简介: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
《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
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
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先秦文献没有说到屈原,这篇传记第一次记下有关屈原的资料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人,贾谊是西汉初期的人,司马迁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人编在一起呢?明代陈仁锡《史记考》说:“屈贾俱被谤,俱工辞赋,其事迹相似,故二人同传。
《屈原列传》教案说课稿
《屈原列传》教案?+说课稿《屈原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进一步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并从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解本文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的紧密结合,即人物评传的特点,明确本文不同与其它人物传记的地方。
3、将本文屈原的诗歌结合起来阅读,从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现在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上。
4、重点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词义的运用等等。
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难点: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全文,理清全文记叙的线索。
教学步骤:一、由《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导入新课,并回顾学过的屈原的诗歌:《离骚》与《涉江》堪称姐妹篇,让学生背诵两篇诗歌中诗句,明确屈原思想的内核:正直与爱国政治理想诗人形象美政民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驰食玉英(唯美情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浊——高驰不顾、苟余心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不能变心固将愁苦董道重昏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二、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明确课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进行记叙把表示这四个部分的段落做上记号,找出记叙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词语:任——疏——黜——迁——投三、学生参照注释,阅读课文,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内容层次:全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响四、布置作业:熟读翻译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屈原列传说课
六、说教学过程
4、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带领下疏通第二段文意
(1)上官大夫与之同 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与:代指屈原 列: 朝列,班列 害:嫉 妒 (2)王使屈平造为宪 令…… 造为:制定 属:撰 写
六、说教学过程
5、然后抛出一个问题: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明确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会在 课堂即将结束时,以教师小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 环节五、巩固练习 在内容讲解完成之后我会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复习回顾,再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题, 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环节六、布置作业 针对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 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6
七、说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 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 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 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7
八、说教学反思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环节二、整体感知
4
六、说教学过程
1、屈原简介
六、说教学过程 2、作者简介
六、说教学过程
3、史记》相关文 学常识
六、说教学过程
4、朗读一、二段 ,学生齐声朗读, 这一环节是教法和 学法的落实
环节三、深入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带领下疏通第一段文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应掌握判断句,借此回顾判断句 标志 (2)"入则……,出则……" 入:名词做状语,对内 出:名 词做状语,对外 闻:动词做 名词学识 为➕官职担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说课稿
王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屈原列传》(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
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
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
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屈原。
(多媒体展示屈原简介和相关图片)
此导语力图让学生从对屈原的兴趣迁移到对文本的兴趣,又抓住了即将过端午节这一时机,具有及时性,又使学生理解了关于屈原的文学常识。
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由于本课含有较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难的“罹”,以及注释中并没有出现的“齐与楚从亲”的“从”通“纵”,合纵的意思。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词做状语。
还有判断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等。
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教师请数位学生通过逐段朗读结合教师的讲解,既订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
疏通字词和句子后,教师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提取圈点出关键词。
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本课提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板书内容见第四)此外,对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现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表
现欲、求知欲。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师以两个问题为线索,请学生重点研读此段。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题目:
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
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问题一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使学生能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的高洁品质。
问题二学生首先通过文本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法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接着,教师请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讨论题:《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
此时,教师点拨,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经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拓展:司马迁和屈原在人生经历上又很多相似之处,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马迁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史学家认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传,作者在议论的过程中表达的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既了解的有关司马迁的文史知识,又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历史人物,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文言问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我的作业为:对本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归类,并做相关练习。
四、说板书设计
屈原列传
司马迁
(1-3)任-疏-志
(4-11)免官-放逐
(12)屈原之死
(13)屈原影响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理清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