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观察和实验的用具
二年级科学认识植物结构优秀教案范本
二年级科学认识植物结构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
2. 能够描述不同植物结构的功能。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植物标本、图书、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展示板、磁带等。
3. 教学环境:教室内部有足够的光线和空气流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或者带来一株小型植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问学生他们对植物了解多少,他们认为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2. 探究植物的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根部结构,并讲解其功能。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植物的根系。
实验步骤:a. 每个学生都分别拿到一株小型植物,例如小麦种子或者豌豆种子。
b. 学生将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取出,用水清洗干净。
c. 学生观察根系的形状和颜色,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d. 学生尝试用手轻轻拉扯根系,看看会发生什么。
3. 探究植物的茎(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茎部结构,并讲解其功能。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植物的茎的特点。
实验步骤:a. 学生在一片水中加入几滴食用色素,使水变成彩色。
b. 每个学生将植物的茎放入彩色水中,然后观察茎的变化。
c. 学生描述茎变化的过程,并解释原因。
4. 探究植物的叶(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叶部结构,并讲解其功能。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植物的叶的特点。
实验步骤:a. 每个学生拿到一片植物的叶子,例如常见的草叶或者树叶。
b. 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c. 学生尝试触摸叶子的表面,看看是光滑的还是有刺的。
5. 探究植物的花(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花部结构,并讲解其功能。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植物的花的特点。
实验步骤:a. 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不同植物的花,比如玫瑰花、向日葵等。
植物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目录绪论 (1)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实验二生物绘图 (6)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绪论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
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
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
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
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药用植物学实训耗材
药用植物学实训耗材
1. 植物标本,用于观察和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
标本制作需要使用刀具、标本纸、压花工具等。
2. 显微镜,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花粉、种子等微小结构。
3. 研钵和研棒,用于研磨植物样品,提取药用成分或制作植物药物。
4. 溶剂,用于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常见的溶剂包括乙醇、乙醚、丙酮等。
5. 实验器皿,包括烧杯、烧瓶、漏斗等,用于混合溶液、过滤提取物等操作。
6. 色谱柱和色谱纸,用于色谱分析,帮助分离和鉴定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7. pH试纸和PH计,用于测试植物提取物的酸碱度。
8. 称量仪器,用于准确称量药材和药物。
除了以上列举的耗材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实验耗材,例如实验室常用耗材、安全防护用品等,这些耗材都是药用植物学实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这些耗材,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和个人安全。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识别植物体的器官。
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材料,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新鲜的番茄、橘子、菠菜叶等实验材料。
3、显微镜、刀片、镊子等实验用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棵大树和一朵鲜花的图片,提问:“大家知道植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细胞分化形成组织(1)展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图片,讲解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介绍植物的主要组织,包括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2、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1)展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图片,讲解器官的概念,即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2)以根为例,分析根由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等构成,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3)让学生分组观察番茄、橘子等,讨论它们分别由哪些组织构成,具有什么功能,从而认识植物的器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生物实验报告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步骤:(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200倍800倍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1、学习要求: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四、总结步骤: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实验器材或药品水实验探究过程现象分析及结论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实验前水温: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针上试验后水温: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温差:×51×=6300J形瓶下面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实验结的能量论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
2.2.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共2课时)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细胞、组织、器官等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理解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基本观点和互相干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体结构层次的重要性,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组织、器官等基本结构单位的介绍和观察。
2.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体结构层次之间的互相干系,培养抽象思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显微镜、切片器、植物细胞、组织等标本或模型。
2. 准备教学材料:植物切片、图片、白板等。
3. 安排教学活动:实验、讨论、答疑等。
4. 安置作业:学生需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和教室小结。
1. 课前预习:在课前一周,将预习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观特征,并提问学生植物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3. 新课教学:(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图片,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2)组织:组织是植物体内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包括分生组织、输导组织、珍爱组织、薄壁组织等。
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组织,加深学生对组织观点的理解。
(3)器官:器官是由组织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器官的形成和功能。
(4)个体:个体是植物体的最终形态,包括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实验八 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实验目的】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
【实验内容】(一)根尖的区分(图8-1)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
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
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
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
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
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A.外方组织B.维管柱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初生木质部呈放射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
生物小学植物的结构教案三年级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根、茎、叶的结构,并理解它们的功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通过观察和描述来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实物植物标本、图书等。
2.教学材料:《植物结构图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展示几个不同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Step 2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介绍(15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植物标本介绍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a)根的结构和功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
b)茎的结构和功能:承担枝叶、花和果实的生长,输送养分和水分。
c)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
2.学生跟随教师的解释和示范,观察植物结构特点,并理解其功能。
Step 3 根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根的结构图解,帮助学生了解根的结构细节。
2.学生观察实物根和根对应的结构图解,描述根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记录在笔记中。
3.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根的功能。
Step 4 茎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茎的结构图解,帮助学生了解茎的结构细节。
2.学生观察实物茎和茎对应的结构图解,描述茎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记录在笔记中。
3.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茎的功能。
Step 5 叶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叶的结构图解,帮助学生了解叶的结构细节。
2.学生观察实物叶和叶对应的结构图解,描述叶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记录在笔记中。
3.学生自由讨论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叶的功能。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总结归纳。
初中科学植物观察实验
初中科学植物观察实验
1. 实验目的
- 观察植物的外部结构和生长特征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实验材料
- 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豆芽、芽菜、向日葵等)
- 放大镜或手持显微镜
- 记录本和铅笔
3. 实验步骤
a. 植物外部结构观察
- 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如有)等部位
- 描述每个部位的形状、颜色和特征
-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细节
b. 植物生长过程观察
- 选择一种植物,如豆芽或芽菜
- 每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如茎的伸长、叶的展开等 - 绘制生长曲线图,记录植物的生长规律
c. 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反应
- 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观察植物在不同温度或湿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记录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反应
4. 实验结果和讨论
- 汇总观察结果,描述不同植物的外部结构特征
- 分析植物生长曲线,探讨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 讨论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机制
5. 实验小结
- 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植物结构和生长规律的理解
- 培养科学探究和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度
温馨提示:进行实验时请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爱护实验材料,珍惜自然资源。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组成、仪器设备及基本操作(精要)
有时添加水解乳蛋白或水解酪蛋白,为牛乳经酶法加工的 水解产物,含有20种氨基酸的混合物,用量10- 1000mg/L, 通常用于原生质体等培养。
此外肌醇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有机成分,在维持离子平衡, 糖类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还参与磷脂代谢及等生理作 用。它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不定芽、不定胚的分化。
(一)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又称无机营养,是指植物生 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1)组成各种化合物,成为结构物质;
(2)许多酶和附酶的组成部分,参与 代谢;
(3)维持离子平衡、胶体稳定及电荷 平衡等电化学作用;
(4)影响形态发生和组织、器官的建 成等。
根据植物对元素的吸收量,可以把植物必 需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c.不少培养基颜色加深。
d.体积和浓度有所变化。
e.营养成分有时受到破坏。
3、不耐高温材料的灭菌:
采用过滤灭菌,如IAA、ZT、天然有机 添加物等。
4、外植体的表面灭菌:
采用70-75%乙醇(10-30秒)、有效 氯1%的次氯酸钠(5-30分钟)、0.1- 0.2%的氯化汞(2-15分钟)等杀菌剂中加 入几滴吐温-20或80(Tween-20或80) 效果较好。
(二)接种室(无菌操作室):
1、功能:
接种材料的灭菌、接种以及培养物的 继代转接等。
接种室要求保持洁净,与化学实验室 之间应设置缓冲室。
2、仪器设备及用品:
超净工作台、紫外灯、小推车、搁架、 磁盘、接种工具(各种镊子、解剖刀、手 术剪、普通剪刀接种针、酒精灯、手持喷 雾器、细菌过滤器等)等。
植物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可以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观察。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将洋葱根尖置于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生长良好。
2. 解离:将洋葱根尖置于盛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5分钟。
3. 漂洗:用蒸馏水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4. 染色:将根尖置于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根尖取出,用镊子夹取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6. 镜检:用显微镜观察制片,调整焦距,观察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分裂间期,细胞核呈圆形,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粗,细胞核膜逐渐消失;在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呈赤道板状;在后期,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在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结果分析:1. 观察到的有丝分裂过程符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 通过绘制生物图,加深了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讨论:1.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解离充分,使组织分散,细胞不会重叠;漂洗时间要足够,使细胞染色;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要掌握好。
植物观察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2)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2)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植物分类和识别。
(2)观察过程中的细节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显微镜、放大镜、植物标本、植物图片、植物生长记录表等。
2. 教学场地:校园内或植物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为什么?(二)新课导入1. 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2. 讲解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环节1. 分组观察植物: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
2. 观察内容:(1)植物的外部形态:叶片、茎、花、果实等。
(2)植物的生长环境:土壤、阳光、水分等。
(3)植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幼苗、成熟、衰老等。
3. 小组讨论:根据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四)植物分类和识别1. 讲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对植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五)总结与评价1.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植物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
2.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资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植物的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2. 了解不同植物器官的功能;3. 掌握使用不同的观察工具观察植物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和材料:植物标本、手镜、显微镜、放大镜、图示图片、幻灯片等;2. 学生前置知识:学生已经学过了植物的基本概念和部分植物的名字;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幻灯片或者展示植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并与他们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
核心内容:1. 根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土壤中,起着吸水、吸收养分、固定植物身体的作用。
通过放大镜观察根的不同部分,并介绍根的主要结构,如根毛、根尖、根茎等。
2. 茎的结构与功能茎是植物体上的主要支撑结构,承担着负责供给水分与养分和连接地下根和地上叶的功能。
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截面图和标本,引导学生认识茎的不同部分,如种子壳、节、韧皮部等。
3. 叶的结构与功能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制造出养分。
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植物叶片,并用手镜或显微镜观察其细节结构,了解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4. 花的结构与功能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过授粉和结实,形成新的种子和果实。
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花朵样本,引导学生认识花的组成部分,如花瓣、花蕊、花蒂等。
5. 果实的结构与功能果实是植物的子实体,通过保护种子并帮助其传播,起到繁殖后代的作用。
通过观察不同的果实,引导学生认识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与总结: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和图片,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植物结构与功能,并进行简单的回答问题与讨论。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附近的公园或者校园中观察不同的植物,并画出观察到的植物的结构图,并标注其功能。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观察植物细胞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观察并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可以了解其形态、结构及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盐酸、酒精、清水、碘液、显微镜镜片、显微镜支架。
2. 用具:实验台、白纸、铅笔、剪刀、解剖刀。
四、实验步骤1. 制作临时装片(1)将洋葱鳞片叶剪成小块,用解剖刀将叶片切成薄片。
(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洋葱鳞片叶薄片放在水滴中。
(3)用镊子轻轻将盖玻片盖上,避免产生气泡。
2. 染色(1)用滴管滴一滴碘液在盖玻片的一侧。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碘液,使碘液均匀覆盖在洋葱鳞片叶薄片上。
3. 观察(1)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支架上,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洋葱鳞片叶薄片清晰可见。
(2)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4. 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1)用铅笔在白纸上绘制洋葱鳞片叶薄片的轮廓。
(2)在轮廓内绘制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壁:洋葱鳞片叶细胞壁呈透明状,为细胞提供支持和保护。
2. 细胞膜:细胞膜为半透膜,负责物质的进出和信息的传递。
3. 细胞质:细胞质为胶状物质,含有多种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4. 细胞核:细胞核为细胞的核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5. 液泡:液泡为细胞内的储存器官,储存水分、营养物质和废物。
6. 叶绿体:叶绿体为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负责光合作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打下基础。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1. 载玻片上的洋葱鳞片叶薄片不易均匀分布,导致观察时部分区域较暗。
植物细胞的观察 生物学实验
纵裂后的两个染色单体开始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由于纺锤 丝收缩而产生的牵引力,两组染色单位从赤道板趋赴纺锤 体的两极。从染色体开始移动的两组染色单体到达细胞的 两极,这个阶段是细胞分裂的后期。
中 期
后期
• 末期[子核成立时期] 到达细胞两极的染色单体逐渐改变形态。染色体解螺旋、
之间的关系如何? 4、细胞的内含物中包含哪些主要物质?用什
么方法检验?
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用具与材料
洋葱或蚕豆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 片、镊子、解剖针、醋酸洋红或改良碱性品 红、酒精灯。
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取洋葱或蚕豆根尖压片(或已制好的洋葱根尖纵切 片)置显微镜下观察。仔细找出分裂的细胞或正在分裂中 各期细胞。正在分裂的细胞内部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化。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显著的变化是细胞核。所以,平时 着重观察细胞核变化中的几个阶段。
前 期
• 中期[纺锤体形成时期]
染色体在细胞内发生移动,原来散乱的各个染色体最后排 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叫赤道面。这些在 赤道面上的染色体合成赤道板。同时,在这个时期,一些 无色的细丝从细胞的两极伸到赤道板的附近,与纵裂两半 的染色单位联系着。这些无色细丝叫做纺锤丝。全部纺锤 丝合成纺锤体。(纺锤丝在普通显微镜下,往往不易见到, 要缩小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有时亦可见到。)
• 显微镜、载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烧杯、 试管、酒精灯。
一、保护组织的观察
(一)双子叶植物叶表皮 撕取蚕豆或烟草叶下表皮一小块,置载玻片上用水合
氯醛透化,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
1、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结合紧密,没有细胞间隙,细胞壁边缘呈波纹
小学生物教案:植物生长观察
小学生物教案:植物生长观察植物生长观察教案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通过实践亲身感受植物的成长奇迹。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植物种子发芽和根茎生长过程。
3.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植物观察并记录数据。
4. 培养学生精心呵护和照顾自己所种下的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科普读物:提前为学生提供关于植物结构、种子发芽等方面内容丰富而简单明了的科普读本。
2. 植物标本:准备各类常见的宿根、浅根、草本或攀援类植物标本,以供学生认识不同类型植物。
3. 私人小花园:提前在教室或校园某个区域种植好几盆不同种类的小型植物,供学生观察和比较。
4. 学生用具:提供给学生需要的工具,如放大镜、画笔、标尺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植物结构的科普讲解1. 通过科普书籍或幻灯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结构组成,包括根茎、叶子和花朵等。
2. 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解释根茎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叶子则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
第二节:认识种子发芽过程1.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种子,并引导他们观察外观特征。
2.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所观察到的变化。
可以是绘制海报、拍照片或编写日记等方式。
3. 将若干颗豌豆或葱头种子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将其移入湿润环境中保存。
4. 学生每天仔细观察种子,并记录下所见到的变化及其观察结果。
第三节:根茎生长观察1. 向学生展示培养好的植物标本,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根部和茎干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找到一些植物并用放大镜观察其根系和地上部分。
3. 让学生根据所见绘制图画或写作,记录下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植物的相似点和区别。
第四节:私人小花园护理1. 将班级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顾一个自己选择的小型植物。
试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一、目的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伪作用,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和保养措施;2 、认识植物细胞的构造;3 、学会简易装片和生物绘图方法。
二、仪器、药品和用具显微镜、擦镜纸、镊子、小剪、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表面皿、吸水纸、碘液、清水。
三、材料各种切片、洋葱鳞叶。
四、方法步骤(-)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1 、镜座 显微的底座,马蹄形,供固定全镜用。
2 、镜柱 连在镜座上的短柱,上连镜臂,在镜座与镜臂之间有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倾斜,镜柱上还安有反光镜。
3 、镜臂 为镜中的支架弯臂,是拿显微镜时手握的地方。
4 、载物台 圆形或方形的平台,供放切片用,中央有一圆孔,以通光线。
台上两旁有一对压夹,供固定切片用。
5 、反光镜 在载物台下,连在镜柱上,分平面及凹面两面,凹面反射光强。
6 、光圈盘或集光器 光圈盘附着在载物台的下面,盘上有几个大小不同的孔,可旋转光圈盘,选用合适的孔,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较精密的显微镜没有光圈盘而有集光器。
集光器内有透镜,用以集合由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
转动集光器螺旋,可使集光器上下移动,调节光线的强弱。
在集光器的下部装有光圈,可推转其上的小柄,使光圈任意开大或缩小,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7 、镜筒 连接在镜臂上。
镜筒上端装接目镜,下接转换盘。
8 、接物镜及转换盘 转换盘上安有二个至四个接物镜。
一般低倍镜头较短,高倍镜头较长。
接物镜上写有放大倍数。
低倍接物镜放大倍数为 5x - 10 X ,高倍接物镜放大倍数为 40 X - 45 X 。
有些放大倍数更高的为 90 x 一 100 x 。
这是油接物镜。
使用这种镜头时,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香柏油,蒋镜头接触油滴后进行观察。
转动转换盘,可以换用放大率不同的物镜。
9、按目镜 有二或三个。
上面写有放大倍数,从 5x 一 20 x 等接目镜装在镜筒的上方。
显微镜放大倍数 = 接目镜放大倍数 X 接物镜放大倍数10、调节轮 装在镜臂上部两旁,有大小两对。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
1.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 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 内表皮。
-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 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 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 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
细胞结构中可以清晰看到细胞壁、细胞膜(紧贴细胞壁,较薄不易分清)、细胞质、细胞核(染色后颜色较深)等结构。
五、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我们能够直观地认识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你可以根据实际的实验情况进行修改,或者告诉我具体的实验内容以便我能给出更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观察和实验的用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的研究是从观察和实验入手的,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是学好生物课的前提。
2.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生物学观察和实验中的常用用具。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显微镜的使用为本课的重点,因为植物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都非常微小,用一般的放大镜(为单片双凸透镜,放大倍数从几倍到十几倍),是不能看清的,而显微镜放大倍数较高(一般为100多倍到几百倍),使用它就能看清植物体的细微结构了,所以显微镜成为了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用具,要了解生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学会使用显微镜。
2.显微镜是初中学生第一次使用的实验仪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难点,这是因为:(1)由于显微镜是较昂贵的仪器,在不具备人手一台或两人一台的情况下,很难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熟练地使用。
(2)学生是初次接触到显微镜,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及使用要求一无所知。
(3)初中生一般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在练习使用过程中,多余动作多,容易出现不正当操作以至损坏显微镜的现象。
所以,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解决这些问题是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
解决显微镜不足和没有专用教室的问题,可在普通教室,将两个或四个学生课桌并在一起,构成一个临时实验台,以避免因课桌太小无法练习操作的情况出现,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多,显微镜少的问题,以2~4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轮换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本课的教学方法:
1.常规方法:先以挂图和教材为例,讲述实验用具的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分组练习,此方法优点为易于组织教学,缺点是学生的听、看与实际练习脱节,不利于操作能力的形成。
2.同步教学方法:挂图和实物相结合,边讲边看边操作,老师讲一步,让学生看一看实物并动手练习操作一下,此方法的优点为:使学生能同时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实物,多种感官同时感觉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印象深刻。
缺点为:组织教学难度大,学生出于对用具的新鲜感,往往会忽略老师对用具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的介绍,而急于动手操作。
所以,建议在确有把握组织好教学的前提下采用此方法。
三、教学过程:(以同步教学法为例)
1.引言设计:此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完绪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学生引人生物学具体学习过程的重要一步,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引入语,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以绪论引入。
这是在绪论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渴求生物学知识的欲望,例如:“在绪论中提到了将要学习的几大部分内容,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进入生物世界了,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板书:第一部分植物)首先我们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植物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构成它们身体的基本结构却十分微小,不借助于一些专门的用具和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我们是观察不到的。
所以,我们在了解植物之前,要先认识和熟悉一下观察植物结构时所使用的一些用具和方法。
”
(2)从日常生活引入。
这样的引人可以使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自然地将认识过渡到课堂知识中,不会出现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的现象,同时也潜在地培养了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
例如:“一提到植物,大家就会想到花草树木(此处语言设计应生动),一提到动物,就会想到虫鱼鸟兽,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
那么,它们多彩多姿的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它们神秘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就植物而言,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构成它们身体的基本结构都是相似的,都是由一些微小的单位组成的,这些小单位很小,必须借助于专门的用具和采用专门的方法才能观察到它……”下面就可以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中来了。
(3)设疑引入。
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知之甚少,但他们有着十几年的日常生活经验,越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与自然界接触得越多,对身边的生物了解得越多,然而,这些对于他们毕竟是一些零碎的、感性的认识。
其中包括许许多多的疑惑。
让他们把这些疑惑说出来,或许学生一时说不出什么问题。
这时,老师就可以以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索。
例如:“一棵树的叶子和树干有何不同?”学生马上会说出许多形态上的不同点,再进一步地提问:“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再引导:“树干也好,树叶也好,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也就
是说,它们都是由一些结构非常相似的微小单位构成,这些微小的结构必须借助于专门的用具和方法才能观察到它们,大家想看一看这些奇特的小结构吗?想亲自使用一下这些专门的用具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这些用具并熟悉使用它们的方法……”。
(4)其他引入的方法。
因为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观察了解生物体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引入此课主题的出发点和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但是,无论何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此课内容的注意是设计好引入语的基本原则。
2.新课的设计:
(1)向学生展示放大镜、显微镜和其他观察实验用具,准确告诉学生它们各自的名称,例如:烧杯不能称为玻璃杯;培养皿不能称为玻璃盘;试管夹不能称为竹夹子…等等。
(2)依次讲述它们的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边讲边指导学生练习使用。
①放大镜(教材第10页图Il所示的放大镜)一般学校只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由于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所以是野外观察的必备用具,例如观察一些小型花的结构,观察茎和叶表面的特征等等。
可让学生手持放大镜观察一些小的物体,提醒学生只有当镜面与被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距离时才能达到最佳观察效果(在没有足够数量的放大镜进行教学时,可以课前或课后组织指导学生自制一些简易放大镜,方法在后面的小资料中,仅供参考)。
②显微镜显微镜是生物观察实验中最精密的仪器,其结构复杂,操作过程有严格的要求。
所以,应该从“取镜和安放”开始介绍显微镜的内容。
a.指导学生按要求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并要放好。
b.挂图结合实物讲述显微镜的结构,并尽量演示其各结构的功能。
例如,握镜臂、托镜座、转动遮光器和转换器等等,每演示一步,让学生自己练习1~2次。
c.在介绍完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和完成使用练习后,可按每台镜发给一片载玻片(片上可用笔写一个小的“上”宇),指导学生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按教材第12~13页的操作方法进行观察并同时提出问题:“用手移动载玻片时,载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有何关系?”或者具体让学生将视野中某处的一个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体验一下手动的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有何不同,完成这一步后,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载玻片上的“上”字与视野中的“上”字有什么样的位置变化(可以让学生把看到“上”字像写在黑板上)。
然后说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物体的完全倒像,“上”字的完全倒像是“ ”而不是“下”,这一点要说清,因为学生往往会把倒像误认为只是物体在一个方向上的倒置。
d.最后组织学生将显微镜按要求放回镜箱。
锁好箱门,可在完成后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例如:怎样取放显微镜?为什么在转换物镜时不能用手搬物镜而要用转换器?为什么要以上提的方法来调焦距?……等等。
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
③其他实验用具显微镜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应用25~30分钟完成,预留10~15分钟介绍其他实验用具,在最初展示时只让学生知道了这些用具的名称,现在是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例如,镊子可用来夹取实验材料;刀片用来从植物体上切取薄片以制成装片进行观察(此时应告诉学生装片的制作是下一节课的内容,要提前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做出高质量的装片);碘酒是用来染色;在用试管加热时必须使用试管夹,否则手会被烫伤…等等,在此不要详细讲述和练习,因为在今后的大量实验课中会多次地用到这些用具,用到什么,结合当时的实验再加以介绍和练习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