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施工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桥梁施工测量(一)

桥梁施工测量(一)

桥梁施工测量(一)引言概述:桥梁施工测量是指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对桥梁各个部位进行测量、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桥梁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基础测量1.确定桥梁基本位置:通过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方法,确定桥梁的中心位置和桥墩的坐标。

2.标高测量:使用水准仪和高程测量设备,确定桥墩和桥面的高程,以确保桥梁的垂直和平面度。

3.地形测量:利用地面测量仪器,对建桥区域的地势进行测量和绘制,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4.孔洞测量:通过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孔洞的深度、宽度和位置,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桥墩基础测量:使用测距仪和水平仪等测量设备,对桥墩基础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测量,确保桥墩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二、结构测量1.梁段测量:使用全站仪和测量标杆等设备,对桥梁梁段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进行测量,确保梁段的精确安装。

2.支座测量:通过使用测距仪和水平仪等测量设备,对桥梁支座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支座的准确安装和调整。

3.拱顶测量:使用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对桥梁拱顶的形状和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拱顶的精确施工。

4.墩顶偏移测量:通过使用位移测量仪和测距仪等设备,对桥墩顶部的位移和偏移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和修正施工中的问题。

5.钢筋测量:利用测距仪和钢筋探测仪等设备,对桥梁中的钢筋位置、长度和直径进行测量,以保证钢筋的正确布置和质量。

三、沉降监测1.基准点设定:在施工前确定桥梁的基准点,并在合适的位置上设置测点,用来进行沉降监测。

2.沉降测量:使用沉降仪或位移测量设备,对桥梁的各个部位进行沉降测量,以评估桥梁的变形和稳定性。

3.沉降补偿:通过对测点的实时监测,对沉降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采取补偿措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4.监测报告分析:根据测量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并对桥梁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5.沉降监测记录: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用于日后桥梁的维护和管理。

测量控制方案--长会口大桥

测量控制方案--长会口大桥

第一节:测量控制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项目起于….路线长度……米。

主桥:。

米双塔H型斜拉桥,跨越靖海湾,塔高。

,桥面以上塔高。

,下塔柱为八边形实心断面,上塔柱为矩形实心断面,塔上挂索采用空间交叉锚固方式,斜拉桥采用双索面,扇形密索布置,梁上索距。

;主侨宽度。

m引桥:东岸。

预应力砼T梁+西岸16。

预应力砼T梁,引桥宽度。

二、人员与仪器配备1、人员主塔及主梁施工时至少配备四名精通测量内外业的测量技术人员,还要配备四名身体健康、手脚灵活、胆大心细的立尺员。

否则,测量人员如果人手不够或者专业人员不能保证到位,将可能造成测量被动甚至出错,从而影响施工。

2、仪器由于斜拉桥对于全站仪的依赖性较大,所以主塔及主梁施工时,应当保证有两台精密全站仪。

在调锚箱和索导管时,在河的一岸将不能够全视目标,需要两台全站仪同时调索导管的上出口和下出口;斜拉桥测量精度要求很高,一台全站仪一旦出现问题,将可能对施工造成很大影响。

如果有两台可以相互复核外业数据。

另外,在变形观测时,水准仪的精度要保证,要保证仪器误差在1mm之内。

三、控制网建设本项目我们建立了十五个控制点,在大桥的东岸布设五个控制点,在大桥的西岸布设十个控制点,利用其中七个控制点控制主塔和主梁的测量施工。

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由。

测设计院利用静态GPS分别测量了GP52、GP50、GP45A、GP46、GP48、JC01、JC03。

经复核控制点的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因为主桥控制精度高,依照工程测量规范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我们在主桥做单独的闭合导线控制网的加密、联测、严密平差等工作,大桥整体做附合导线严密平差,以确保控制网的精度,主桥控制网如图:整体大桥控制网如图:四、部分分项、分部工程的控制措施1、主墩施工平台位置控制主桥位于黄海靖海湾北部,湾内风浪较小,涨潮和落潮水流较大,平台基础采用φ800mm、壁厚10mm钢管桩。

平台控测量制程序:在滩涂地段放出路线中桩,用竹竿彩旗作标记,做出路线走向;浮吊船大致就位抛锚,粗略放出桩的位置,调整船位;在导向架上精确放样,做好护桩;两台仪器和钢管桩视线成90°观测,缓缓下放,下放一米,两个方向各测一次距离和垂直度,反复调整钢管桩位置和垂直度;快到设计标高时放慢插入进度,并控制钢管桩高出一定的设计标高,测量钢管桩标高,标出设计标高线,用氧焊切割到位。

卢浦大桥施工测量方案

卢浦大桥施工测量方案

卢浦大桥测量方案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卢浦大桥是继杨浦、南浦大桥之后在上海市闹市区跨越黄浦江的又一座大桥,其新颖、壮观的造型给人们以全新的感受和强烈的震撼。

鲁班路越江工程北起南北高架鲁班路立交,南联沿浦公路与外环相连。

主线基本为南北走向,全长约8.7公里。

卢浦大桥为鲁班路越江工程跨越黄浦江的关键工程,上游距打浦路隧道约0.4km,下游距南浦大桥3km。

卢浦大桥主跨550m采用中承式拱梁组合体系,边跨采用跨径为100m的上承式拱梁结构。

其拱肋采用修正的钢箱形结构,横向1:5向内倾斜;桥面系梁为全钢箱形结构,跨中桥面箱梁通过吊杆悬挂在拱肋上,边跨桥面箱梁通过钢立柱支撑在拱肋上。

整个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拱肋和主立柱由拱座传递到基础承台和桩基础上;拱肋产生的水平力由16根水平索承担,水平索锚固在两边墩上。

桥宽29.8m,跨中桥面中心标高54.897m。

(见图1)1.2施工方案的总体设想边跨拱肋采用满堂支架、分段吊装法;河跨拱肋采用临时水平索对拉法,用1000t大型浮吊安装。

岸垮的桥面箱梁由垂直提升架垂直提升后水平滑移安装到位,河跨桥面箱梁由1000t大型浮吊安装。

中跨桥面以上钢拱肋采用临时塔斜拉索结合拱上吊机逐段悬臂拼装的方法进行施工。

跨中钢梁采用分段吊装,每节段27m。

1.3测量方案的整体设想本方案的设计依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上海市黄浦江大桥工程施工阶段测量技术要求》。

根据本桥特点和施工工艺,拟采用上堪院提供的浦东SK7(-4533.877,866.014)和浦西GPS2(-5219.315,886.987)作为基准线,SK6(-4698.558,131.18)为复核点,进行桥中心轴线的放样工作和三角区加密控制点的测量。

浦东加密点E1E2E3E4E5E6(图示2)、浦西加密点W1W2W3W4W5W6(图示3)分别控制浦东浦西的三角区施工。

主墩承台施工结束后,以GPS2、SK7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在系梁上放样主墩中心点ZW(浦西)ZE(浦东),为保证桥轴线相对精度,将以GPS2、ZE、ZW、SK7组成符合导线网进行边角测量,并应用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平差和精度评定。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测量是桥梁工程非常关键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方作好本工程测量工作,根据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精度,将图纸上设计的桥梁墩台位置标定于地面,据此指导施工,确保建成的桥梁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外形尺寸等均符合设计要求。

一工程概述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济南特大桥,此桥全长 27532.19m,起止里程DK1+908.95~DK29+441.14,中心里程为: DK15+675.1。

全桥墩台身共 846个,桥墩采用圆端型实体桥墩,墩身高度 3.5~17.5m;顶帽托盘采用 C35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支承垫石采用 C40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支承垫石采用 C50钢筋混凝土;承台根据环境作用不同分别采用 C35、C40、C45混凝土;钻孔桩共 6954 根(305215延米),桩径类型为 1.0m,1.25m,1.5m,单根桩长 30m~55m,桩基根据环境作用不同采用 C30、C35、C40混凝土摩擦桩。

中铁十局济青高铁 2标二分部承建济南特大桥 DK13+500~DK27+000(351# 墩~ 770#墩)的桥梁单位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和区间连续梁部分,其中桩基础共 3353根,承台 419个,墩身 419个。

线路在DK11+354.76647~DK14+675.774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 7000m ;在DK18+791.680~DK22+588.693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 8000m;在 DK22 +951.956~DK29+676.349为右偏曲线,曲线半径 8500m。

桥梁在 DK21+124.28 及 DK24+554.08:分别上跨既有 X303县道和潘王路,上部均采用( 32+48+32)m连续梁。

14+519.11:跨莱济高速公路上部采用( 48.5+56+48.5)m连续梁。

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 199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3、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C级)GPS网坐标成果》;4、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I(D级)GPS网坐标成果》;5、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 CPI级 GPS点之记》;6、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广段) CPII级 GPS 点之记》。

飞云江施工测量方案

飞云江施工测量方案

温福铁路飞云江、平阳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一、概述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承建的浙江沿海铁路温苍段共有2项工程:飞云江特大桥和平阳特大桥。

飞云江特大桥位于浙江省瑞安市郊西北面,北岸位于白象镇,南岸位于屿头镇,近南北走向,横跨飞云江,距入海口约14公里。

桥址附近河道基本顺直,上游约800m以外有微弯;桥址断面宽度为700m,最大水深20m左右;深槽呈平底槽型,平均河底标高约为l5m左右,桥址处河道较为稳定,上下游相对开阔。

飞云江特大桥起始里程为DK24+03 8.27,终点里程为DK26+642.25,全桥长为2662.43m。

桥梁设计为和缓和曲线加圆曲线的2条曲线上,其中0#台位于曲线半径6000m 曲线1上,l#墩至68#台位于曲线半径为4500米的曲线2上。

曲线2的曲线长度为2390.24米,其中缓和曲线为2×320米。

线路设计以左线为正线,左右线间距为4.6米~5米。

孔跨布置为2×32m后张箱梁+(48+7×80+48)m连续箱梁+57×32m后张箱梁+l×l6m框架。

标准孔跨采用预制架设法施工、连续梁采用挂蓝悬臂施工。

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双线圆端形实体墩。

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和扩大基础两种。

1#墩、28#墩、2 9#墩、3 0#墩采用扩大基础,其它墩采用桩基础;其中3#~13#墩共11个墩为水中墩。

本桥桩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全桥共有桩基564根;直径有l.25m、2.0m和 2.5m、三种,根据地质情况,桩长从7米~72.5米不等,其中φ1.25m桩基459根,φ2.0m桩基9根,φ2.5 m桩基96根。

平阳特大桥桥址处位于瑞平平原,瑞平平原位于瑞安市飞云江南岸,西起瑞安市西坪山,南至平阳县。

桥址处地势及其平坦,河流网发达,河沟较多,河流流速及其缓慢。

本桥跨越的乡间道路较多,其中DK3 6+415处道路等级较高,水泥路面,宽7m,其余道路多为宽5m造价人才网的碎石路或水泥路。

丹阳至昆山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

丹阳至昆山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土建五标段丹阳至昆山特大桥(九曲河桥段与常州西桥段)施工测量技术方案(中心里程DK1194+072.03)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三局京沪高铁经理部十六工区2008年4月10日目录1.总则 (3)2.工程概况 (3)3.编制依据 (6)4.控制测量 (7)4.1平面控制测量 (7)4.2高程控制测量 (8)5.施工测量 (11)5.1放样说明 (11)5.2施工放样的步骤和方法 (11)5.3注意事项 (14)6.变形监测 (15)6.1垂直位移监测 (15)6.2变形监测注意事项 (15)6.3提交资料 (17)7.附件 (17)7.1桥位处导线控制网平面布置图 (17)7.2测量仪器检定证书 (17)7.3测量人员资质证书 (17)7.4全桥钻孔桩坐标计算表 (17)7.5测量放样报验单 (17)1. 总则京沪高速铁路采用I型板式无碴轨道结构,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为5米,设计时速350km/h。

因此对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的要求极高,按铁道部的要求京沪高速铁路精测网为一次布设、统一测量、整网平差,“三网合一”,即戡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控制网使用同一控制网。

而在列车高速行驶条件下,要保证旅客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京沪高速铁路具有非常高的平顺性和精确的几何线性参数,工程施工工艺和精度要求高,工程测量精度终极目标要求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以内,相对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而言,其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完全不同。

,为了保证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精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及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需要,判定线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值,以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特制定本桥段施工测量方案。

2.工程概况丹阳至昆山特大桥在我工区内共分九曲河桥段与常州西桥段两段,九曲河桥起止于(DK1112+722.96~DK1123+976.00),常州西桥段起止于(DK1123+976.00~DK1129+700),其中在DK1115+751.04处有跨九曲河的(40.75+56+40.75)三联悬臂梁施工,在DK1117+277.4处有跨S122省道的提蓝拱施工(跨径100米),在DK1119+738.4处有跨机场路的(32.65+48+32.65)三联现浇施工,在DK1122+786.8处有跨窦浦路的(32.65+48+32.65)三联现浇施工。

特大桥测量实施方案

特大桥测量实施方案

特大桥测量实施方案一、前言。

特大桥是指跨度大于1000米的桥梁,其测量工作是桥梁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特大桥测量实施方案的编制旨在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特大桥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和技术支持。

二、测量前准备。

1. 调查研究,在编制特大桥测量实施方案之前,需要对特大桥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技术准备,确保测量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岗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术。

三、测量方案。

1. 控制测量,首先进行控制测量,确定特大桥的基准点和控制点,建立起可靠的测量基准,为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 桥梁结构测量,对特大桥的桥墩、桥面、桥梁结构等进行精确测量,确保桥梁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环境测量,对特大桥周边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气象环境等进行测量,为特大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环境数据支持。

4. 安全测量,对特大桥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测量监测,确保特大桥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四、测量实施。

1. 组织协调,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和任务分工,对测量人员进行严格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实施测量,按照测量方案和计划进行实施测量工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可靠的测量报告和数据资料。

五、测量质量控制。

1. 质量监督,对测量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2. 质量评估,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六、总结与展望。

特大桥测量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特大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特大桥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测量技术水平,为特大桥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七、结束语。

特大桥测量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实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桥梁测量方案

桥梁测量方案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1 、首级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桥施工测量中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四川江油市城建坐标系统,为了简化施工中的测量工作,本桥平面坐标采用大桥独立的坐标系。

首级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由设计单位提供,进场后用全站仪对首级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复核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首级平面控制点的坐标数据,作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的依据。

本桥的重要结构在施工测量是尽可能直接使用首级平面控制网。

2 、首级施工高程控制网四川江油桥高程系统采用吴淞高程系统。

进场后使用2 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或者250 光电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法测量,复核设计单位提供的首级高程控制网,将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确定后作为本桥的高程测量控制依据。

3 、控制点的加密为了更有利于全桥的施工测量工作,确保全桥轴线和全桥竖向线性的控制,在离桥不远的地方选择较为稳定的开阔地方加密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加密点采用和首级控制网相同等级的观测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案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确保加密点与首级控制网是统一的精度。

高程控制点布设控制在200m 摆布。

4 、施工控制网的复测施工控制网点要坚持定期复测,按照规范文件要求每隔12 个月进行一次复测。

每次复测采用和首级控制网相同等级的观测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案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

二、钻孔灌注桩基的施工测量四川江油桥的桩基一部份在陆上进行,一部份在水中进行施工,施工中桩基施工钢护筒的平面定位确定了桩基位置的平面定位,在埋设钢护筒时测量定位可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测设。

在灌注桩开钻前必须报监理验收钢护筒的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在成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杆的垂直度,成孔后要报检监理进行成孔后的验收工作,检查钢护筒的平面位置、孔深垂直度等。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笼的安装,在安装下放最后一节钢筋笼时确保其中心位置的偏位在允许的范围内。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依据高程基准点准确测定钢护筒的顶标高,以控制孔深,钢筋骨架底面和顶面高程及混凝土灌注的桩顶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昆明枢纽铁路工程项目马料河施工控制测量方案编制:黄飞审批:王骁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昆明枢纽项目部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六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测量依据 (1)三.施工测量 (2)1、桥轴线长度测量精度估算 (2)2.平面控制测量 (3)3、水准控制测量 (5)四.施工放样 (7)五.采用的测量基准 (8)六.测量保证措施 (8)七、测量人员和仪器 (9)八.测量资料管理 (10)八.施工控制测量中注意事项 (10)九.测量资料管理 (11)马料河特大桥控制测量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昆明枢纽工程主要线路,从昆明南至昆明东客车线(D2K747+035m至D2K754+068m),线路长7.033公里联络线联络线全长13711.82m(王家营西,途径倪家营,新关山,羊堡车站,小新村,大石坝至金马村)。

主要工程数量:路基6843.68m,特大桥一座,隧道2座。

马料河特大桥起于ZCK786+290.57 m至ZCK787+625.56 m,全长1344.99 m。

为确保桥梁定位整体精度,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案尤其重要。

严格按有关规范、细则进行测量,以满足桥梁定位要求。

二.测量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J961-2009)2.国家标准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3.JTJ/T066-9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4、本工程设计技术标准要求以及线路总平面图、桥梁布置图;5、设计提供的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以及现场踏勘资料;6、我公司长期从事桥梁施工中所积累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经验以及公司测量设备情况:仪器精度、性能状况。

GPS的主要技术指标各等级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GPS基本技术要求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三.施工测量1、桥轴线长度测量精度估算桥轴线精度估算公式为:mL=△D(N)1/2/21/2 mL/L=1/m上式中mL为桥轴线长度相对中误差N为跨数△D为墩中心的点位放样限差为10㎜①马料河特大桥1344.9m(ZCK786+290.57 至ZCK787+625.56 )(42跨)mL=41.8㎜mL/L=1/280002.平面控制测量2.1. 选点布网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桩表、桥梁平面布置图、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经过实地踏勘,布设平面GPS控制网,选择通视良好、坚实稳定的地方埋设控制桩。

控制网的布设严格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J961-2009)、JTJ/T066-9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

2.2. 数据采集平面控制测量采用莱卡CS10.CS15四台套GPS接收机,其静态相对定位精度为:静态基线±(5㎜+1ppm);高程±(10㎜+2ppm)。

测量模式采用静态测量方式,野外GPS数据采集时严格按JTJ/066-9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中E级网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卫星高度截止角>15°,有效观测卫星数≥5个,采集历元间隔为15秒,有效观测时段长度>45分钟,最大为2小时。

在野外观测时,仪器、天线安置严格整平、对中,置中误差小于1mm,天线高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互差小于2mm取平均值,同步观测时确保接收机的开机和关机时间的同步。

2.3. 平差处理首先进行基线向量的质量检验(1)同步环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应满足:(Wx,Wy,Wz)≤1/5·δ·n1/2Ws=(Wx2+ Wy2+ Wz2)1/2≤1/5·δ·(3n)1/2(2)复测基线较差应满足:Δs≤2·21/2·δ式中:δ=(a2+(bs)2)1/2a为相应等级的固定误差 b为比例误差s为环中基线的平均长度 n为闭合差基线条数对不符合上述限差的闭合环或基线,根据全网的具体情况分析,检查哪一条基线含有粗差,应及时剔除,必要时进行重测,以确保成果的整体质量。

在各项质量检查符合技术要求后,进行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无约束平差。

在无约束平差中,应对观测值先验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观测值改正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异常观测值,并对其进行检查和分析,决定弃舍。

三维无约束平差及精度分析:首先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定基线向量网自身的内符合精度及其系统误差和粗差。

控制网的基线向量网自身的内符合精度高,基线向量没有明显系统误差和粗差,基线向量网的质量是可靠的。

二维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在确认复测精度满足要求时的前提下,进行GPS控制网的二维约束平差,做到和设计时施工控制网的平差方案基本一致,包括中央子午线的确定,投影面的选择等,以便成果的比较和分析。

平差时选用复测固定的E级GPS控制点,选择约束点时,固定点位均匀分布,作为平面基准点进行二维坐标约束平差,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7°10′00″,投影面高程为500m。

求出各控制点在独立工程坐标系中的坐标。

精度分析:基线向量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基线向量坐标方位角中误差全部满足JTJ/T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相关指标要求。

导线闭合环15个,处理结果详见复测报告《网平差》《闭合环和闭合差》《导线成果》。

从《闭合环和闭合差》中,边长相对精度为1/31万~1/323万,符合JTJ/T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E级GPS控制网精度要求。

实测成果与设计院提供值比较,说明本次控制测量成果合格。

GPS控制测量成果符合《铁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标准的E级GPS控制网测量基本技术指标。

采用本次GPS控制测量成果能满足本合同段的施工精度,能满足相邻段的衔接要求。

3、水准控制测量3.1、水准网布置水准基点沿线路两侧均匀布置,间距约200m,原设计提供的水准基点应纳入网内,新增设的GPS点亦可作为水准基点使用,以减少布网埋桩工作量。

本次属加密水准基点,布设成四等附合水准网。

3.2、野外观测按水准线路采用DSZ2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

观测时需呈像稳定,日出后和日落前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呈像跳动难于照准时需停止观测。

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按四等水准标准执行。

表3 等级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表4 等级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中间转点须使用尺垫,间歇点尽量选在水准点上。

确因时间原因不能闭合到水准点上,可选择2个稳固可靠固定点作为间歇点,且作出明显标记,在继续施测前先检测其高差差数,满足表3要求时方可向前引测,否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3.3、内业计算外业观测完成后,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复核检查,在均满足表3的技术要求后,计算各水准线路(环线)高差不符值,其限差满足表2的规定时即可采用计算机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四.施工放样马料河特大桥采用工程采用TC802全站仪置镜于GPS点极坐标法或坐标法测设,仪器需架设于不同的GPS点重复测设和检核;高程采用DSZ2水准仪按四等水准要求测设,并闭合到水准基点上。

1.桩基础马料河特大桥工程采用TC802全站仪置镜于GPS点极坐标法或坐标法测设,仪器需架设于不同的GPS点重复测设和检核;高程采用DSZ2水准仪按四等水准要求测设,并闭合到水准基点上。

2.承台一般测设承台四角,或测设承台中心和轴线,测设误差控制在±10 mm。

立模后灌注砼前需对模板进行检查和校正,承台模板尺寸误差限控制在4㎝,标高检查限差控制在3㎝。

3.墩身测设中心和轴线,放样误差控制在±10 mm。

墩身模板尺寸误差限控制在2㎝,标高检查限差控制在3㎝,模板上同一高程线互差限差控制在1㎝。

4.墩帽测设中心和轴线,放样误差控制在±10 mm。

顶帽模板尺寸误差限控制在1㎝,高程精度符合四等水准精度要求,灌注砼前还需对该墩与相邻墩(台)的跨距进行检查和校正,跨距控制在2㎝内。

5.桥梁竣工测量包括精密测定墩台中心、纵横十字线、桥梁中线;测量跨距和墩台各部尺寸;检查顶帽及支承垫石标高;检查支座、锚栓孔平面位置。

五.采用的测量基准1.坐标系统根据本次施工控制网复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交桩时提供的已有资料情况,为了保证施工放样的精度,采用WGS-84椭圆高斯投影工程独立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高程系统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六.测量保证措施1、全站仪、水准仪应按《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在测量作业前也应按《测规》要求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正,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作业条件和操作程序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标准执行。

3、对外业实测成果,内业计算资料、现场放样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的成果才能采用,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4、由于诸多施工因素影响,在利用已测GPS点、水准点测量前,必须先检测、判明已知点是否位移、沉降,以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

一旦发现控制点的稳定性有问题时,立即对原控制网进行复测。

5、施工测量中,坚持换手复测制度,减少人为误差(看错、读错、记错)的出现。

6、各种桩位、基点的埋设应严格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附录中的要求进行,并加强桩点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现象。

七、测量人员和仪器根据以上测量方案和本工程特点,我公司已组织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测量工程师、测量技工上场进行控制测量、日常施工测量,并配备性能稳定、精度满足本工程需求的整套测量仪器,本着严谨、求精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该工程的测量任务。

测量人员资质表投入的测量设备表八.测量资料管理测量放样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使用的图纸及规范必须盖“受控”章,确保其有效。

对工程所用测量资料加以分类存档,并按要求进行管理。

所有原始测量数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记录在规定的测量手簿内,记录数据字迹应端正、整齐、清楚,不得更改、擦改、转抄。

每次施测前应在室内做好测量资料计算,同时将施工过程、测量方法及要求对测量人员交底。

测量资料必须由一人计算,另一人复核签认后才能用于现场测量放样。

所有现场测量原始记录,必须将观测者、记录者、复核者记录清楚且须是各岗位操作人员自己签名。

中线施工放样记录必须用中线记录手簿记录,各项内容应填写清楚。

水平高程施工放样记录必须用水准仪测量簿记录,记录中各项内容应填写清楚、完整。

八.施工控制测量中注意事项为确保放样数据的准确无误,还需养成严谨的复核习惯,建立严格的测量工作制度:1.严格按规程办事,遇到超限时要认真检查,不合规范要求及时返工。

2.测量组人员团结配合,保持测量人员的相对稳定。

3.制定仪器维修和保养制度及周检计划,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良好状态,按时送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