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形容这些形状的特征。

2.能在游戏中掌握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3.培养注意力、思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学资料:幼儿玩具积木、彩色纸、卡片、小球等。

教学环境:教室。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积木搭建
利用积木,让幼儿自由地搭建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形状的特征。

同学们自己讲解自己的作品,转而引入各形状的名称。

2.游戏开始——形状变变变
以三角形为例,让其中一名幼儿将一张三角形卡片贴到墙上,并将其他形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其中,一张卡片为变身卡片(例如:将三角形卡片变成圆形卡片等)。

老师或者学生扔骰子,数到几,则移动多几个桌子外的卡片,取出该卡片,看是啥形状,再通过一些手指简单性质比对,找出该卡片属于哪种形状,适当引导幼儿们自己发现用手指的方法找出形状的特点。

3.流程反思
1)互动性不够
在游戏过程中,虽然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相应的比对和描述,但有时幼儿们的注意力不稳定,还需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2)游戏规则把握不够
幼儿们的年纪小,需要更详细认真地向他们说明规则,以免不理解、不遵守或互相推诿,导致游戏失去了原先的意义和效果。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不仅对常见的几种形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儿们的注意力、思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幼儿们能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结合实际情境更好地掌握形状的特征。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特点和共同点。

2. 能够将形状分成多个小部分来组合成新的形状。

3. 能够通过交流和合作,探究不同的组合方式。

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形状的特点和共同点。

2. 将形状分成多个部分进行组合。

3. 通过交流和合作,探究不同的组合方式。

教学难点:1. 将形状分解为多个部分。

2. 探究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

课程分析:本节课程以形状作为主题,通过观察、描述、分解和组合等多维度,让孩子们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形状的本质和特点。

本节课程重点围绕着“形状变变变”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从而掌握形状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教学步骤:1. 以游戏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找到教室中的不同形状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明显错误的描述,让学生发现并指正,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展示不同形状,对比它们的特点和共同点,并介绍它们的名称: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基本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向学生传授它们的名称和特点,让学生对不同形状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3. 分组合作,拼组不同形状:教师将不同形状的木块随意分配给各小组,让学生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图案,并通过展示、讨论,让学生互相观察、比较学习,从而掌握不同形状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4. 分析、总结、推理:教师在孩子们完成拼图之后发现他们的M形状基本一致,得出除了一个四边形其他都是三角形的结论,再让孩子们自己用其他图形完成M形的组合(例如两个四边形组合)。

5. 创意表现:让学生在创意课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自主组合不同的形状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图案和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核心是让孩子们从形状特点的基础入手,通过观察、描述、分解、组合等多维度的方式,深入探讨形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并运用到实际中,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思维发展。

2024年幼儿园公开课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

2024年幼儿园公开课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

2024年幼儿园公开课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图形变变变》,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与变换。

详细内容涉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图形的拼组与变换。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变换。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故事书、游戏道具。

2.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图形王国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图形元素,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2. 图形认知(10分钟)(1)展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征。

(2)教师讲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帮助幼儿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图形拼组与变换(10分钟)(1)发放彩色卡纸,让幼儿动手操作,拼组图形。

(2)引导幼儿观察拼组后的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教师示范图形变换,让幼儿模仿并尝试创新。

4.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例题,让幼儿理解图形变换的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图形变换任务。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图形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展示各种图形,并标注名称和特征。

2. 画出图形变换的步骤,方便幼儿理解和模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成一个有趣的图形,并画出来。

2. 答案: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拼组成各种有趣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形状的变化规律。

3.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

2. 形状拼图玩具。

3. 白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 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 用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比如:“今天我们要一起玩一个游戏,叫做‘形状变变变’,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形状会变成什么呢?”
二、主题活动(20分钟)
1. 活动一:形状认知。

教师逐一出示形状卡片,让幼儿辨认并说出其名字。

2. 活动二:形状拼图。

分发形状拼图玩具,让幼儿自由拼接,体验形状的变化。

3. 活动三:形状绘画。

提供白纸和彩色笔,鼓励幼儿画出他们心中的形状变化。

三、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讲述自己是如何将形状变来变去的。

2.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形状变化的乐趣和可能性。

四、作业布置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形状,并尝试将它们组合成新的形状。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形状变变变”为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认识了基本的几何形状,也激发了他们对形状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和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形状识别,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形状组合创造出不同的图案。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形状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教学教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形状卡片,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状。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用手指比划出这些形状。

2. 基本形状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教授学生如何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基本形状。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3. 形状组合创作(10分钟)1.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用基本形状组合创作出不同的图案。

2. 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独特的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形状识别和组合创作的能力。

2.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形状的奥秘,如用家中的物品组合出不同的形状等。

四、活动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和学生反馈,评价学生在形状识别、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方面的进步。

2.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反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教学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能够用简单的词语如直线、曲线、角、边等来描述物体的形状;•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能够尝试通过变换形状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物体的形状;•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通过变换形状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尝试通过变换形状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堂展示物体,如球、长方体、正方体等;•画图工具(可用板书或投影仪);•多组形状卡片;•绘画工具,如彩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导入新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以下物体的形状:篮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圆锥等。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如直线、曲线、角、边等。

2.观察形状变换展示不同形状卡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卡片的形状,并描述出它的形状特征。

接着,从卡片组中随机抽取两个卡片,在全班面前观察前后卡片形状的变化。

鼓励学生发现形状的变换规律,同时引导他们描述出变换的细节。

3.实际应用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尝试一下通过变换形状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玩具箱中有一颗正方体的玩具,上面有一个小球形的按钮,请运用什么形状的东西可以使得小球按钮离地产生一定的高度?4.形状创作教学让学生欣赏不同颜色、形状的图案,激发他们的艺术感受力。

引导他们使用不同色彩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及想象,鼓励他们将学习到的形状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如直线、曲线、角、边等来描述物体的形状;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尝试通过变换形状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形象描述画一个五角星和一个心形,同时让他们找到家中一个物体画出它的形状,并描述出它的形状特征。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形状变变变》的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并学会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培养幼儿对形状变化的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理解图形之间的组合与分解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操作图形的能力,提高幼儿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点,学会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磁性黑板、画图工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基本平面图形。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通过磁性黑板,演示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例题1:将一个正方形分解成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2)讲解例题2:将一个长方形分解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图形进行组合与分解,并分享成果。

(2)布置拓展任务: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并进行组合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1. 《形状变变变》2. 内容:(1)基本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2)图形组合与分解示例七、作业设计(1)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组合成一个正方形。

(2)一个长方形分解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答案:(1)组合:两个长方形的长边相接,短边相接,形成一个正方形。

(2)分解: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矩形、三角形等。

2.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玩具,学习几何变换概念。

3.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教学准备1.几种平面图形模型玩具。

2.五官模型,例如眼睛、鼻子、嘴巴,可以用来预习时的讲解。

3.蒙台梭利长方体或其他与平面图形相关性强的教具。

4.书籍或其他多媒体教材。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教师在教室中放置几种不同形状的玩具,让学生观察。

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形状,几何描述这个形状的上下左右,边角数目和边的长度等。

2.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手里拿着一种形状的玩具,之后请学生用茶杯或其他相似物体放在矩形的各个角落或边缘,用不同颜色的沙子或其他相似物体填满矩形,最后将茶杯或其他相似物体从矩形上面取下来,让学生看到矩形的四周都是不规则的形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矩形的画图。

3.学生活动在教师讲解完形状的变换之后,让学生自己在玩中体验,让学生摆放不同的形状模型在桌面上,让他们感受各种形状的变化和变换对形状的识别有什么影响。

让他们通过摆放玩具和画图做练习,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发现常识能力。

4.小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一下今天学了哪些形状,哪些变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什么。

另外,还应当整合此次活动中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找到一些这些形状和变换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用矩形变形为实际例子,除了展示形状变换的原理,在教学上,还能增加学生对矩形的认知,在矩形的边角上放置物体,以及沙子填充矩形,有助于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深刻理解矩形的边缘以及图形的不同角落和边的长度等重要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 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各种颜色和大小的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

2. 学具:各种形状的积木或拼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用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比如:“今天,我们一起去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有许多会变魔法的图形,它们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2. 新授课程:
(1)展示各种形状的积木或拼图,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2)引导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形状组合成新的形状。

例如,两个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四个半圆可以组成一个圆形等。

(3)提供纸张,剪刀和胶水,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形状,并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游戏,如“找朋友”,请幼儿找出与给定形状相匹配的图形。

4. 小结:
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发现和感受,强调形状的变化和组合是有趣的,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
请幼儿回家后,利用家中的物品,寻找生活中的形状,并尝试将它们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形状。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要予以表扬;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要耐心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通用10篇)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

的不同。

活动准备: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

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

"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

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

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

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

"(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的二维形状;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操作掌握形状的变换规律;3.学生能够运用形状变换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白板、彩色笔、幻灯片或图片素材;•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通过引入一个趣味性质的问题或活动,激发学生对形状变换的兴趣。

例如:题目:这是一个神奇的变变变游戏!游戏规则:我将在黑板上画一个形状,然后请你们说出经过什么变化后会变成另一个形状。

2. 形状的识别和描述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特征。

例如: - 展示图片1,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请用手指指出图形的特征。

回答后,教师再强调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 以同样的方法依次展示图片2、3等,逐渐增加图形的复杂程度。

3. 形状的变换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变换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形状变换的规律。

例如: - 展示一个正方形变换为长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提问:变换后形状有什么特点不同?为什么? - 继续展示其他形状的变换过程,例如:圆变为椭圆、三角形变为等边三角形等,引导学生总结出形状变换的规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身体感知形状的变换过程。

例如: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彩色纸和剪刀,要求他们通过剪纸的方式进行形状变换。

例如:将一个正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变换方式,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展示他们的成果。

5. 形状变换的应用通过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形状变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问题: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的路上,有一条长方形的草坪。

他想从路右边直接走到草坪的对角线上,怎么走才能最短?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鼓励他们以多种形状变换的方式思考。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形状变换知识。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形状变换的理解和掌握。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大班,以“形状变变变”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基本的几何形状,并能够通过操作、组合等方式进行形状的变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并掌握直线、曲线、闭合图形等常见几何形状;2.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几何形状进行形状的拼接、变换、组合等操作;3.学生能够发挥创造力,自主设计并呈现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创意的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常见几何形状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常见几何形状:点、线、线段、直线、曲线、角度、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2.学生描述这些几何形状的特征和定义。

第二步:展示形状变换1.教师展示形状变换的演示视频或图片,例如通过旋转、移动、镜像等方式变换直线、曲线、长方形等形状;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过程,初步了解形状变换的原理。

第三步:练习形状拼接1.教师让学生利用图形卡片拼接出不同的几何形状,例如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等组成房子、车子等;2.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形状组合的基本方法。

第四步:进行形状变换1.教师放置几何形状卡片,让学生自行尝试通过旋转、移动、镜像等方式变换形状;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渐掌握形状变换的技巧和窍门。

第五步:创造新形状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创意的几何图形;2.学生通过创作,展现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流程图graph TBsubgraph 课前准备A[复习常见几何形状]endsubgraph 形状变换B[展示形状变换]C[练习形状拼接]D[进行形状变换]endsubgraph 创造新形状E[创造新形状]endA --> BB --> CC --> DD --> E教学评价及反思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对常见几何形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进行形状的变换和拼接;2.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

2024年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标准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标准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形状变变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学会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意拼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平面图形名称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意拼图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学会运用图形进行拼图。

难点:创意拼图构思与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拼图模具、示例图。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课件,呈现生活中各种形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名字。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基本平面图形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这些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用拼图模具拼出各种图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意拼图,并讲解拼图过程中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示例图,用彩纸、剪刀、胶棒等学具进行创意拼图。

5. 小组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基本图形认识和创意拼图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形状变变变》2. 内容:(1)基本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创意拼图方法:构思、画图、剪裁、粘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基本图形,创作一幅有趣拼图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创意拼图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如废旧物品、自然材料等)进行创意拼图,提高他们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方面,我特别关注基本平面图形认识和创意拼图实践操作。

这部分内容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既是数学知识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有效途径。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

《形状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激发幼儿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平面图形,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卡片,剪刀、胶棒等手工工具。

2.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棒。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变成什么吗?”引发幼儿思考。

2.探究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

(2)教师提出任务:“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将平面图形变成不同的形状。

”(3)幼儿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3.展示交流(1)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过程。

(2)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分享创作心得。

4.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球、书本、盒子等,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

(2)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物品是这些图形变的?”(2)教师讲解图形变化的基本规律,如三角形可以变成正方形、圆形等。

6.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请你们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创作一幅图形变化的画作。

”(2)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要小心。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让他们了解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探究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3.在展示交流环节,幼儿互相学习,分享心得,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4.本节课的拓展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强了他们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图形变化的知识。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形状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形状变变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探索如何将这些基本形状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熟练掌握基本二维图形;2. 培养幼儿将基本形状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图形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基本形状的组合与创新;重点:基本二维图形的认识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形状卡片、磁性白板、磁性图形;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邀请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中的形状;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磁性图形在白板上展示如何将基本形状组合成新的图形;讲解组合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和思考;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加深对组合方法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形状卡片,让幼儿进行组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幼儿互相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4. 创新实践(10分钟)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独特的图形;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基本二维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 形状组合方法;3. 幼儿作品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形状组合方法,创作一幅美丽的画。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创作能力,作品形式不限,鼓励创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开展“形状变变变”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寻找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变变变》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为大班儿童设计的数学启蒙课程,教学内容为“形状变变变”,该内容是在幼儿园数学启蒙课程中十分基础的。

通过这个主题,儿童可以初步了解到形状的基本概念,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形状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通过游戏和绘画让孩子们加深对基本图形的记忆。

3.发展孩子们的比较、归纳、推理和判断等认知能力。

4.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孩子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游戏让孩子动起来以动手做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们展开互动。

根据儿童认知规律,讲授的知识必须是与儿童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引起兴趣和积极参与,使知识根植于儿童认知与经验之中。

比如在“形状变变变”这个主题中,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玩具积木拼图,或者通过奖励游戏闯关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到学习形状知识的乐趣。

2. 愉悦氛围让孩子快乐学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开心的学习中逐步建立起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一些美术创作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画出不同形状,或者把形状拼成各种有趣的图案。

3. 发散思维激发孩子创造力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形状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认知、理解某一现象、问题的基础上,将想象结果变成现实。

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创造一些形状模型,或者想出一些新的形状,通过讨论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加深对形状的记忆,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好的发散自己的思维。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各种乐器进行引入课程。

•通过神秘盒子找出“形状变变变”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定义和形状特点。

3. 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形状。

•教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一起搭积木,或者一起画出不同的形状,并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4. 比较•让孩子学会通过对比和分类来区分不同的形状。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背景介绍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课程中,通过教授形状变换的内容,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观察力、空间认知能力和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图形的变换,包括旋转、反转、平移和缩放等变换类型。

学习目标•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长、宽、面积、周长等•掌握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包括旋转、反转、平移和缩放•能够通过灵活运用变换方式来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即形状变换,引导孩子们共同探索形状的变化过程。

•出示几张常见的图形,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以激发他们对图形的兴趣和认知。

学习重点讲解1.旋转:将图形按照某个中心点转动一定角度,如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或180度等;2.反转:在图形上某一条线作为边界,使图形对称翻转,如左右反转或上下反转等;3.平移:在平面上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一个图形,如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平移等;4.缩放:按比例增加或缩小图形的长、宽和面积等基本属性,如放大或缩小2倍或3倍等。

实例演示1.给孩子们出几个简单的练习题目,让他们自行完成。

2.老师可以通过画板来模拟图形的变换过程,并将孩子们的回答和过程做出记录和评论。

3.当发现孩子中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来指出错误,并阐述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操作方法,使孩子们得到援助和启发。

拓展练习1.提供题目:请用形状变换的方式来绘制出一颗漂亮的圣诞树;2.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让大家展示出来。

3.老师讲解完成作品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夸奖孩子们的优秀表现,以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让孩子们进行复述,并指出其中易错的地方;•提供练习题目,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亦可评估自己的教学成果;•此外,也可以让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感想或学习体会,并进行集体分享和讨论。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够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变换方式,而且也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练习,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计算能力。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教案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教案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基本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2.掌握几种变换形状的方式:平移、翻转、旋转;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几何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认识•正方形:四条相等的边,四个顶点都是直角;•长方形:拥有两组相等的边,四个顶点也都是直角;•圆形:所有点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三角形:三条边连接起来的图形,总和为180°。

2. 图形的变换平移•定义:在平面上,图形在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的情况下,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性质:平移前后图形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但位置发生了改变;•操作:图形的每个点在平移过程中保持与其它点相同的平行距离和方向。

翻转•定义:将图形围绕着某条直线对称;•性质:翻转前后图形保持形状不变,但是位置和朝向发生了改变;•操作:图形的每个点关于对称轴的坐标变为其对称点的坐标。

旋转•定义: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性质:旋转前后图形保持形状不变,但是位置和角度发生了改变;•操作:图形的每个点绕旋转中心按照旋转角度旋转,并保持与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变。

3. 应用实例1.平移: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的路上,他经过了一座桥。

请画出小明的路径图,并标出桥的位置。

2.翻转:在翻转图形ABC时,A点的坐标为(2,3),请画出翻转后的图形,并标出翻转轴。

3.旋转:图形DEF绕点(2,1)逆时针旋转90°,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三、教学步骤:步骤1:图形的基本认识(15分钟)•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解释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图形。

步骤2:图形的变换(20分钟)平移•演示平移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指导学生进行平移图形的练习。

翻转•演示翻转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翻转的概念和性质;•指导学生进行翻转图形的练习。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教案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教案

形状变变变大班数学教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幼儿的早期数学教育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课程中,形状的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形状的教学,幼儿可以培养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以“形状变变变”为主题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形状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不同形状的辨识和命名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形状的特点,并能够描述和比较形状的属性;3.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种几何图形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2.丝带或者绳子;3.实物模型,如积木等;4.录音机和音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图形,帮助他们复习形状的名称和特点。

- 播放音乐,让学生动起来,做出不同形状的动作,如大圆圈、小三角等,同时让学生用口头描述这些形状。

2. 形状辨识与命名:- 布置小组活动,每组给学生几个形状卡片,要求他们使用眼睛观察、手指触摸,并用口头描述或写出形状的名称。

- 鼓励学生分享并归纳各自小组观察到的形状特点,教师可在黑板上做出总结和归类。

3. 形状变化实践:- 介绍模型,如一些积木,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状。

- 提出问题,如“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使用积木进行实践。

-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形状之间的变化规律。

4. 形状变化游戏:- 划定游戏区域,使用丝带或者绳子将地面分成不同的形状区域,如圆形区域、三角形区域等。

-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在不同的形状之间快速移动,同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不同形状的名称。

5. 形状变化绘画:- 提供纸张、颜色笔等绘画材料,要求学生随意选择一个形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形状的绘画创作。

- 鼓励学生在绘画作品中运用各种形状并进行变化,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六、教学延伸:1. 借助拼图游戏或者积木玩具,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形状的变化规律,如将几个正方形组合成长方形等。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

大班数学教案形状变变变介绍本教案是为大班学生设计的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探索不同形状的特征与变化。

通过活动和游戏,学生将能够加深对形状的理解,并学会通过变换形状来产生新的图形。

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2.知道如何根据规定的要求调整已有图形的形状;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创造新的图形。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彩色纸张和卡片•彩色笔或铅笔•剪刀和胶水教学步骤1.引入新知识(5分钟)–列举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例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让学生观察每种图形的特征,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能找到周围环境中的哪些形状?”、“你知道你的名字由哪些形状组成吗?”2.动手实践(15分钟)–给学生发放彩色纸张和卡片,让他们用剪刀和胶水把纸张剪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卡片。

–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引入的几何图形,将小卡片分类并命名。

–鼓励学生使用彩色笔或铅笔在卡片上标记图形的名称,以便后续的活动和游戏使用。

3.变换形状(20分钟)–引入变换形状的概念,例如旋转、镜像和组合。

–让学生尝试将自己手上的小卡片进行旋转,观察形状是否有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提供一些简单的形状变换实例,让学生试着用纸张和卡片实践,例如正方形旋转90度变成菱形等。

4.形状游戏(20分钟)–借助音乐播放器,给学生放一段音乐。

–让学生自由舞动,当音乐停止时,随机指定一个学生。

–指定的学生需要根据老师口头给出的图形描述,找到对应形状的卡片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学生们可以互相提问,猜测指定学生手上的卡片是什么形状,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总结不同形状的特征和变换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变换方法应用到其他图形上,并创造出新的有趣图形。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例如:“你能设计一个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新图形吗?”、“你能用3个小圆形组成一个大圆形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课程计划:形状变化
它可以正确识别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并可以命名图形。

2.在了解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乐趣。

3,可以调出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名称,并识别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矩形的理解,以了解平面和实体之间的差异。

活动准备
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土坑”小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石头”。

2.三个图形婴儿的家。

3,小猫用手装饰,背面附有图形。

活动程序
首先,集体理解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老师:'今天,猫妈妈邀请了几个图形婴儿,让我们相互了解。

“其次,孩子们“修路”要巩固对图形的理解。

老师:'婴儿真的很有能力。

现在,图形婴儿要求我们去他们的家做客。

婴儿要离开,他们必须跟随母亲,否则他们会失败。

'播放音乐,学会与小猫一起散步。

来到路边。

老师:“噢,这有什么不对,”孩子说,“路上有很多小坑,”
老师说:“坑有什么样的形状?”老师:'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填补这条路? '孩子回答。

老师:'宝贝,看到路边有这么多石头。

我们用这些石头建造道路。

“孩子们建造道路来提醒幼儿:'宝宝必须动脑筋,坑里还有什么样的宝石。


老师检查了路径是否已经修好。

老师:'你用什么样的石头建造一条道路?(请让个别孩子回答),路径是固定的,我们走路,谈谈你的图形。

'(老师第一次示范,儿童重新演示)
4.显示长方体和立方体,并告诉孩子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名称。

5,送给孩子(每组)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让孩子们自由玩耍,
触摸和观察它们与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加不同。

6.老师与孩子们进行比较和总结:按照数字的顺序,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通常是矩形的。

立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与正方形和立方体的每个面相比),它的六个面都很大
7.让孩子们告诉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物体是长方体。

哪些对象是立方体
第三,来到图形婴儿家做客。

老师:'看,这是图形婴儿的家。

你能猜出哪个图形婴儿的家是这个吗? '让孩子们说话。

2,根据孩子的图形是客人。

老师:'我的猫宝宝真的很有能力。

现在我想穿一个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客人。

同时打个招呼吧。

当你回来时告别三角形图形娃娃。


老师:'这次我们将一起去客人,根据你身上的图片去客人。

上述方法]
3.老师的验证是否正确?
第四,活动结束。

老师:'猫宝宝,厌倦了这么久的比赛,让我们回家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