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图形变变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学习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运用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教学PPT、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邀请幼儿上台指出PPT中的图形,巩固对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黑板,展示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
邀请幼儿动手操作,用图形卡片进行分解与组合,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运用图形分解与组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选取部分幼儿的作业进行展示,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强调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变变变》2. 内容:基本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分解与组合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基本平面图形,进行创意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 答案:根据幼儿创意,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了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解组合方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图形变变变》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基本图形,了解图形的组合与分解,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培养幼儿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有一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在团队活动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分享的经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重点:掌握基本图形的特点,提高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基本图形卡片、组合图形卡片、磁性白板、磁性图形、教鞭等。
2. 学具:基本图形操作卡片、剪刀、胶棒、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箱子,引导幼儿猜测箱子里的物品,激发幼儿好奇心。
然后,教师从箱子中取出基本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用磁性白板和磁性图形,演示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过程。
(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台,进行图形组合与分解的操作,并引导其他幼儿观察、讨论。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张基本图形操作卡片,用剪刀将卡片上的图形剪下来。
(2)幼儿将剪下的图形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1)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展示基本图形和组合图形。
2. 在黑板上,书写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基本图形组合成一幅有趣的图画。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的创意为主。
2. 家长协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记录创作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基本图形,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公开课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

2024年幼儿园公开课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图形变变变》,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与变换。
详细内容涉及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图形的拼组与变换。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变换。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故事书、游戏道具。
2.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图形王国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图形元素,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2. 图形认知(10分钟)(1)展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征。
(2)教师讲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帮助幼儿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图形拼组与变换(10分钟)(1)发放彩色卡纸,让幼儿动手操作,拼组图形。
(2)引导幼儿观察拼组后的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3)教师示范图形变换,让幼儿模仿并尝试创新。
4.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例题,让幼儿理解图形变换的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图形变换任务。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图形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展示各种图形,并标注名称和特征。
2. 画出图形变换的步骤,方便幼儿理解和模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成一个有趣的图形,并画出来。
2. 答案: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拼组成各种有趣的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优质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图形变变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组合与分解以及图形创意变变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组合和创造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的认识、组合与分解。
难点:图形创意变变变,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通过组合和分解图形,让幼儿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图形卡片,让幼儿进行图形配对。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4. 图形创意变变变(10分钟)(1)发放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图形作品。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作品。
(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创作思路。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黑板上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在黑板右侧展示图形组合与分解的示例。
3. 在黑板下方展示幼儿的图形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彩纸、画笔等学具创作一幅以“我的家庭”为主题的图形作品。
2. 答案:作品以家庭为主题,包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结合本节课内容,可以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各种图形,并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024年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2024年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图形变变变》。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了解图形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拼组不同图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并能识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拼组图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学会图形的拼组和转换。
难点:图形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以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拼图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剪刀、胶棒、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2)讲解图形间相互转换的关系,如三角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等。
(3)示范图形拼组过程,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定数量的图形卡片。
(2)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如小房子、小动物等。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展示与交流(5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拼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所学图形创作有趣的图案。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黑板上展示基本图形,并标注名称。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转换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所学的图形拼组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画在画纸上。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拼组图形时的困难,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图形变变变》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学会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组合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图形画,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图形,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2)教师通过磁性黑板演示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图形卡片,让幼儿动手组合,观察图形变化。
4. 动手操作(10分钟)(1)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自己制作图形卡片。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变变变》2. 板书内容:(1)基本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2)图形组合与分解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一幅包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形画,并进行组合与分解。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图形创意大赛”,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图形创作出有趣的作品,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兴趣。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图形变变变》。
主要内容是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组合、分解和变换等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图形组合和分解方法,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幼儿观察图形细节,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分解和变换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由多个图形组合而成的有趣图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案的组成图形。
(2)邀请幼儿到讲台上尝试用不同图形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图形之间的联系。
(2)讲解图形组合、分解和变换的方法,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图形卡片,让幼儿尝试组合、分解和变换图形。
(2)邀请部分幼儿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操作心得。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图形组合、分解和变换的方法。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组合、分解和变换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用图形卡片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图形。
2. 在旁边用文字描述图形组合、分解和变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图形卡片组合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尝试进行分解和变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操作情况,了解他们在图形组合、分解和变换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图形创意大赛”,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独特的图形作品,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图形变变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掌握图形的简单组合与分解;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基本的平面图形名称,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运用图形进行组合与分解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掌握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组合图形模具。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不同的组合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展示基本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
(2)通过组合图形模具,演示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运用基本图形进行组合与分解,并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利用彩纸、剪刀、胶棒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变变变》2. 内容:(1)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2)图形组合与分解示例(3)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基本图形组合出不同的图案,并分解出其中的基本图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图形,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磁性黑板展示和组合图形模具操作,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数学《图形变变变》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拼的方法进行变化操作。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
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图形变变变》,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形,探索图形的变换规律,运用图形进行创意拼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图形变换规律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变换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形,图形变换规律的探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形卡片、七巧板、磁性拼图。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2)通过图形变换游戏,让幼儿探索图形变换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七巧板为例,讲解图形变换规律,并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磁性拼图游戏,巩固图形变换规律。
5. 创意拼图(10分钟)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进行创意拼图活动。
六、板书设计1. 图形变变变2. 内容:(1)认识平面图形(2)图形变换规律(3)创意拼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磁性拼图或七巧板,创作一幅有趣的图形变换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认识平面图形,探索图形变换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图形变换的例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1. 情景选择: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如家庭、公园等,以增强幼儿的代入感。
2. 图形展示:在PPT中展示各种平面图形时,注意图形的大小、颜色和布局,确保幼儿能清晰、直观地观察。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图形变变变》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了解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识别并命名基本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拼图游戏中图形的组合与拆分。
教学重点: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拼图板、磁性黑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图形卡片、拼图板、磁性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拼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各种图形。
2. 讲解基本平面图形(10分钟)通过展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并命名基本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3. 图形变换(10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图形变换的特点。
4. 拼图游戏(10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图形卡片和拼图板,让幼儿通过合作完成拼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拼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拼图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观察图形之间的联系,完成拼图。
6.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独立完成一道拼图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变变变2. 板书内容:基本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图形变换:平移、旋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一幅拼图作品,要求包含至少4种基本平面图形。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幼儿掌握了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图形变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活动目标:1、巩固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乐意参加拼图、拼搭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背景图两张、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拼图各一份。
2、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3、音乐。
活动过程:一、出示三种形状的卡片,导入课题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位图形朋友,大家来看看是谁呀?幼儿边念边出示卡片。
二、基本部分(一)谁站错了队1、放音乐,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2、老师把三角形的卡片偷偷的拿走。
3、音乐停止,小朋友睁开眼睛。
提问:谁站错了队?(二)游戏:找朋友1、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
2、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停止,小朋友看清自己拿的是什么形状的卡片,赶快找到与自己相等的卡片做朋友。
3、游戏反复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三)拼图游戏《图形变变变》1、出示背景图,请小朋友找找看图中缺了什么?2、请小朋友用“找找想想”中的正方形拼成房子。
比一比,谁拼得快。
3、用圆形拼成车。
4、用三角形拼成旗帜。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帮妈妈把缺少的房子、车、旗帜都找出来了,妈妈真开心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放音乐做律动出教室。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课后拼拼玩玩,交换玩具,交流玩法,体验交换的快乐!活动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有些枯燥,但本次活动通过几个数学游戏,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会了辨别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不同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和拼搭,在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图形变变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学习图形的分割与组合,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其能够将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或者将几个基本图形组合成一个新图形。
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分割与组合,以及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形卡片、剪刀、胶棒、画纸等。
学具:每组一份图形卡片、剪刀、胶棒、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认识基本平面图形。
(2)通过分组讨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各个图形的特征。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2)教师示范如何将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以及如何将几个基本图形组合成一个新图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操作,尝试将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2)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图形,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名称和特征2. 图形的分割与组合方法3. 生活中的图形举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物品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并将这些图形画在画纸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大班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图形变变变》,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操作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的分类、变换及组合分解。
难点:图形变换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图形组合分解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磁性图形、多媒体设备。
学具:幼儿用图形卡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由不同图形组合而成的美丽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图形。
2. 图形认识与分类(10分钟)(1)教师发放图形卡片,让幼儿进行观察、分类。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分类过程,并给予鼓励。
3. 图形变换(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形变换的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变换规律。
(2)教师发放磁性图形,让幼儿在磁性黑板上进行图形变换操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一个复杂的图形为例,讲解如何将其分解为基本图形,并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画。
6. 合作交流(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由多个图形组合而成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图形分类: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图形变换规律:旋转、翻转、平移等。
3. 图形组合分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基本图形创作一幅有趣的图画。
2. 答案:幼儿根据个人想象力,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发现图形变换的乐趣,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图形变换的教学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4. 合作交流环节的组织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兴趣的关键环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图形变变变》。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并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学会将这三种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识别并描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将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以及图形的组合和分解。
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具各一个,磁性黑板,图形卡片。
学具:每组一套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学具,剪刀,胶水,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教具展示,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讲解如何将这三种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学具,让幼儿自己尝试组合和分解图形。
(2)邀请部分幼儿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图形的组合和分解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变变变》2. 板书内容:(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2)图形组合和分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合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组合和分解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图形变变变》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了解图形之间的组合和分解;学会运用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准确识别和描述。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组合、分解和创意拼搭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掌握基本平面图形,学会图形的组合和分解。
难点:运用图形进行创意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白板、挂图、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图形卡片、画纸、彩笔、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幅由基本图形组成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图形。
(2)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用磁性白板上的图形卡片拼搭出不同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
(2)教师示范图形的组合和分解,让学生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用学具进行图形的组合和分解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意拼搭(10分钟)(1)教师提出创意拼搭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运用学具进行创意拼搭。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拼搭作品,并介绍设计思路。
(2)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图形变变变》2. 内容:(1)基本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2)图形组合与分解。
(3)创意拼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基本图形画一幅画作,并标注图形名称。
(2)运用图形进行创意拼搭,拍照记录。
2. 答案:(2)创意拼搭作品: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1)关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024年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变变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图形变变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并学会将这些基本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四种基本图形的名称,掌握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让幼儿能够将复杂图形拆分成基本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基本图形卡片、组合图形卡片、磁性黑板、直尺、圆规。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磁性黑板,展示基本图形组合成新图形的过程,引导幼儿学会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用剪刀和彩纸动手制作组合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图形组合与分解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图形变变变》2. 内容: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品,尝试将它们组合成新图形,并将组合过程画下来。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将观察到的图形进行组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方法,提高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寻找基本图形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和命名两种平面图形:正方形和三角形;2.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3.能够通过将正方形进行旋转、翻转和平移来掌握图形的变化规律;4.能够用语言、图形等形式描述图形变化的规律;5.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图形识别和命名通过呈现图形卡片和实物模型等形式,让学生认识正方形和三角形,并掌握其基本特征,如边的数量、长度、角度等。
2. 图形观察和描述老师可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入手,采用观察、提问、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描述图形的特征。
3. 图形变化规律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正方形的不同变化,如旋转、翻转和平移等,让学生发现正方形的不同变化方式和规律,并采用语言、图形等形式简单描述变化规律。
4. 应用实际案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图形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建筑设计、舞台布置、广告制作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时间:5分钟)师生相互问候,确认课堂纪律,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图形识别与命名(时间:10分钟)老师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卡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图形,并通过实物模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
3. 图形观察与描述(时间: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如从前、后、左、右等,让学生关注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通过提问、比较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描述图形的特征。
4. 图形变化规律(时间:3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正方形的变化,如通过翻转、平移、旋转等方式,让学生发现正方形的不同变化方式和规律,并通过语言、图形等简单描述变化规律。
5. 应用实际案例(时间:10分钟)老师结合实际案例,如广告招牌设计、建筑设计等,让学生了解图形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时间: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程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并进行简单讲评和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图形变变变》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换;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辨别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幼儿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培养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板、磁性图形、剪刀、胶水、画纸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神秘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图形之间的变换。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磁性板和磁性图形,讲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2)通过磁性板操作,演示图形之间的变换。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在画纸上用画笔画出基本图形。
(2)幼儿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图形变换作品。
4. 互动环节(10分钟)(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图形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板上展示基本图形,旁边标注图形名称。
2. 在磁性板上展示图形变换过程,旁边标注变换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基本图形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图形认识、变换方面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基本图形,观察图形之间的变换,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快乐学》第四章第三节“有趣的图形变换”。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将基本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转等变换;利用图形变换创作有趣的图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名称及特点,能够识别各种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运用平移、旋转、翻转等图形变换方法。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变换的创意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变换的动画;基本图形卡片;彩纸;剪刀;胶棒。
2. 学具:学生人手一份基本图形卡片,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图形变换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它们变成了什么?2. 图形认识(5分钟)介绍基本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能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 图形变换方法讲解(10分钟)(1)平移:将图形沿直线移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旋转:将图形绕一个点进行转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翻转:将图形沿一个轴线进行翻转,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基本图形,现场演示如何进行平移、旋转、翻转等变换,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基本图形进行变换,创作有趣的图画。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基本图形,旁边标注名称。
2. 画出三种图形变换的示例,并标注变换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基本图形进行变换,创作一幅有趣的图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较高,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重点: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拼的方法进行变化操作。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
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 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 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折变。
4.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小三角形和正方形;小朋友还可以动手怎么做是图形宝宝华丽变身。
请小朋友想一想?拼一拼,图形也会变身,并且变的会更加神奇,你想当魔术师吗?
三、运用图形拼物体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给我示范一个拼图?(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师:我们还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我们来比一比。
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拼图。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把我们图形宝宝变成了另外一种图形宝宝,你们真厉害!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把这些图形放在益智区小朋友拼一拼,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最亲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