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 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 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 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 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 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提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可能会 有所波动,但仍符合“S”型增长。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 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 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 外界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典型例题
例: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 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 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 菌总数
(4) 重复2、3步骤 —— 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5) 绘图分析 ——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①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 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②曲线图
K值:环境容纳量 减速期,增长缓慢
转折期,
K/2
增长速率
最快
种群饱数和量期由,0增→K/2值时,
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数学方程式 曲线图
3.建构数学模型的意义: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典型例题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 )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 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 达事 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②模型:
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 为
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数)
④增长特点:
种
种
群
群
增
增
长
长
速
率
率
O
时间
O
时间
⑤例子: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长速率为零 种群增长速率增大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种群数量K/2 →K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不断降低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加速期,个体数量增加,增长加速
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 潜伏期,个体数量较少到增最长大缓,慢且种内斗争最剧烈。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2.实验流程
(1) 酵母菌培养 —— 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2) 振荡培养基 —— 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 养,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
(3) 观察并计数 —— 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个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 较,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公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20 40 60 80 100120 140 160
时间/ 分钟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典型例题
例: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提示: “J”型增长由于资源、空间是理想的,无限的,种群 个体数不断增加。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理想状态
自然状态
越来越小 先增加再减少
保持稳定 呈指数增长
有K值
无K值
典型例题
(2014福建)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 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 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 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③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
⑴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ac 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段。
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应通过降低其
⑵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环境容纳量(K值)
⑶图乙的gh段相当于图甲的cd ②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
段。
过改善其栖息环境,提高K值。
⑷图乙的h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③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 量为K/2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 时期在潜伏期。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
适应期 增长期 稳定期 衰退期 时间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 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 后代的数量。
1 源自文库34 5
6
7
89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2.n代细菌数量Nn的计算公式是:
Nn=1 ×2n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解:n= 60min x72h/20min=216 Nn=1×2n =2216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 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 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 迁出率 外界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典型例题
例: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 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 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 菌总数
(4) 重复2、3步骤 —— 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5) 绘图分析 ——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①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 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②曲线图
K值:环境容纳量 减速期,增长缓慢
转折期,
K/2
增长速率
最快
种群饱数和量期由,0增→K/2值时,
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数学方程式 曲线图
3.建构数学模型的意义: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典型例题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 )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 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 达事 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
②模型:
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 为
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数)
④增长特点:
种
种
群
群
增
增
长
长
速
率
率
O
时间
O
时间
⑤例子: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新环境。
长速率为零 种群增长速率增大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种群数量K/2 →K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不断降低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加速期,个体数量增加,增长加速
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种群数量达 潜伏期,个体数量较少到增最长大缓,慢且种内斗争最剧烈。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 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2.实验流程
(1) 酵母菌培养 —— 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2) 振荡培养基 —— 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 养,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
(3) 观察并计数 —— 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个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 较,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公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20 40 60 80 100120 140 160
时间/ 分钟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典型例题
例: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提示: “J”型增长由于资源、空间是理想的,无限的,种群 个体数不断增加。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理想状态
自然状态
越来越小 先增加再减少
保持稳定 呈指数增长
有K值
无K值
典型例题
(2014福建)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 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 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 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③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
⑴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ac 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段。
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应通过降低其
⑵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环境容纳量(K值)
⑶图乙的gh段相当于图甲的cd ②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
段。
过改善其栖息环境,提高K值。
⑷图乙的h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③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 量为K/2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 时期在潜伏期。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高中生物 优秀课 件1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
适应期 增长期 稳定期 衰退期 时间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 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 后代的数量。
1 源自文库34 5
6
7
89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2.n代细菌数量Nn的计算公式是:
Nn=1 ×2n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解:n= 60min x72h/20min=216 Nn=1×2n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