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空城计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准确朗读课文《空城计》;(2)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及故事情节;(3)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培养想象力,感受故事氛围;(3)学会通过成语和典故,拓展知识面,丰富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诸葛亮智勇双全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3)懂得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准确朗读;(2)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理解与运用;(3)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成语和典故的含义及用法;(2)古代战争策略的理解;(3)对诸葛亮智勇双全品质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成语和典故的资料卡片;4. 教学PPT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氛围;(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简单复述。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历史背景;(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理解其含义。

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典故知识回答,拓展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语气、节奏的把握;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成语,进行阅读分享;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智勇双全品质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景再现: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历史剧片段或音频故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3篇)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3篇)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3篇)《空城计》教案篇1常绿树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

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学生分析:学生在课前己利用阅览课及课余时间借阅《三国演义》,初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第95回的故事梗概,前节课又学习了一些小说的有关知识,对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识。

初一学生具有好肿、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新鉴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同标,结合本实验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

小学语文《空城计》的教案

小学语文《空城计》的教案

小学语文《空城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空城计》的内容;(2)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和机智的品质;(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在司马懿攻打蜀国时,运用空城计智退敌军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2)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3)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空城计》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空城计》文本,了解故事背景;(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三国演义》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空城计》文本,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3)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心理战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故事所传递的哲理和战略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故事中战略思想和心理战术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空城计》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空城计》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探讨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心理战术。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哲理和战略思想,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

6.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分析与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战略思想方面的表现。

4. 小组合作能力:在讨论交流环节,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享。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座,分享对《空城计》的深入解读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景,提高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战争中的智谋策略,提升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拓展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智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空城计》的主要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古代战争中的智谋策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 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空城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拓展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强调其中的智谋策略。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空城计》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智谋策略等方面的掌握。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代战争智谋策略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和拓展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空城计》2. 相关资料:三国演义》原著、课文注释、历史背景资料3. 多媒体课件:故事情节插图、人物形象图片、视频资料等4. 教学道具:战争棋盘、角色扮演道具等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自学能力。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13课《空城计》word教案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13课《空城计》word教案
1、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析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
2、阅读课文,分析诸葛亮摆空城计的原因。
小组同学一起找一找写诸葛亮摆空城计原因的句子,用简洁的词概括这些原因,再读一读相关句子。
3、个别读题,学生自习。
4、交流反馈。[板书]兵力少无大将力量悬殊时间紧魏兵杀来难以撤退
5、指导朗读。
6、小结:这样看来,诸葛亮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摆的空城计。
教学难点:懂得诸葛亮为什么摆空城计,及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在危急时刻善于分析、知己知彼、机智过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晓了《空城计》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十六计中,空城计并非上策,那么平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呢?
[板书]为何摆?
二、学习为什么摆空城计的原因。
2、阅读课文,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原因。读一读课文三、四小节,找一找空城计成功的原因,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3、学生自学。
4、交流反馈。[板书]知己知彼
五、评价诸葛亮。学完了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诸葛亮吗?
六、拓展课文。
1、关于诸葛亮还有许多传奇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他的故事?你能说出几个故事的名字吗?(三顾茅庐、挥泪斩马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
班级:七年级科目:语文教师:
主备教案
副备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讨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空城计》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概括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能够解读并领会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

(2)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故事中策略和智慧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空城计》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空城计》,了解故事背景。

(2)收集与《空城计》相关的资料,如故事改编、历史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讨论故事中的策略和智慧。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对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进行解读。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演绎故事中的场景。

(2)学生通过表演,深入领会故事中的智慧和策略。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使用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智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空城计》。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会故事中勇敢、智慧、冷静等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故事中所体现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智慧。

2. 教学难点:故事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对故事中战略思想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空城计》,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智慧。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景,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空城计》中的战略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现能力,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空城计》原文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角色扮演道具和情景模拟所需的物品。

八、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计划安排4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1. 导入新课:5分钟2. 自读课文:10分钟3. 合作探讨:10分钟4. 角色扮演: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九、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空城计》故事的角色扮演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故事的理解。

第十三课空城计教学教案

第十三课空城计教学教案

第十三课:空城计教学教案—罗贯中ﻭ导学平台ﻭ[课标要求]1、概括情节的四个阶段。

2、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ﻭ3、理解文中对比映衬的写法。

4、揣摩细节描写的妙处。

5、欣赏《》的语言特点。

ﻭ[学法点悟]阅读应从情节入手,抓住情节**阶段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三次写到的“笑”,细细揣摩,可见人物性格之一斑。

ﻭ[整体感知]读完课文,我们可以看出,课文通过人心弦的情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脉络清晰.文章运用了对比映衬和细节描写突出了主要人物的足智多谋。

情节的几部分,应怎样概括的三次“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ﻭ[疑难解析]质疑: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的四个阶段解惑:先按照情节的开端、、、结局,将文章分成四部分,然后用尽量简短、准确的语言概括,即兵临**(第一段)、临危施计(第二段)、司马中计(第三、四段)、孔明释计(第五、六段).质疑:课文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解惑: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之险;用众“尽皆失色"衬托临危不惧.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尽皆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

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的足智多谋:司马懿狡诈多端,更是技高一筹。

司马懿善“识人”,而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

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ﻭ质疑:文中几次写到的“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解惑:文中三次写到的“笑”。

第一次,写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第二次,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是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3)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智慧,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课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冷静面对困难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战争策略和智慧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古代战争术语的理解。

(2)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空城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空城计》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战争术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战争策略和智慧,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战争的独特魅力。

(2)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 巩固练习:(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战争策略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发言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战争策略和智慧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战争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空城计》。

2. 资料卡片:介绍战争术语、人物形象等相关知识。

3. 课后练习题: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

《空城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成语,如“空城计”、“兵不厌诈”等。

(3)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战争策略和智慧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智慧斗争的精彩。

(2)领悟到智慧战胜实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情节把握。

(2)关键词语和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3)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智慧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战争中智慧的应用和策略的提炼。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空城计》为例,分析战争策略和智慧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空城计》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空城计》相关的战争场景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空城计》,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并掌握关键词语和成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智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战争策略和智慧的应用。

4. 案例分析:(1)教师以课文《空城计》为例,进行战争策略和智慧的深入分析。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领悟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

空城计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智慧、勇敢、谋略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2. 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分析;3. 故事中体现的智慧、勇敢、谋略等品质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古代军事术语的理解;2. 人物内心活动的推测和把握;3. 故事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融合。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空城计》;2.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空城计》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故事背景,熟悉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总结故事主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故事中的智慧、勇敢、谋略等品质。

5. 情感拓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智慧、勇敢、谋略等品质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品质领悟。

7. 课后作业: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运用情感教育法,结合故事中的情感线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空城计》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故事背景,熟悉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空城计》的教案

小学语文《空城计》的教案

小学语文《空城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空城计》的内容;(2)理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空城计》的思想内涵;(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领悟到智慧与勇敢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空城计》的思想内涵;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空城计》文本;2. 参考资料:有关《空城计》的背景知识、赏析文章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空城计”是一种怎样的战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空城计》文本,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人物形象,讨论战术的可行性。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重点解析人物形象;(2)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如“空城计”、“虚虚实实”等;(3)引导学生领悟到智慧与勇敢的力量。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并背诵《空城计》文本;(2)学生回答与《空城计》相关的问题,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空城计”;(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空城计》的思想内涵和人物形象。

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并背诵《空城计》文本;(2)学生写一篇关于《空城计》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空城计》的思想内涵;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3课空城计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13课空城计教学设计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2、加深学生对“智慧”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趣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二、新授(一)解题、阅读定向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简要介绍小说特点及阅读要点:小说三要素、阅读方法——通过环境、情节的分析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教师板书:“诸葛亮”及“智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空城计》 教案新部编本 1

《空城计》 教案新部编本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空城计罗贯中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3.激发阅读、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孔明的“三笑”和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生静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听着这悠扬而凝重的歌声,我们仿佛翻开了三国历史的画卷,走进了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感受了那刀光剑影的惊心动魄。

这一个个的英雄讲述了一段段三国时期谋士们斗智、猛士们斗勇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空城计》中,见识一下诸葛亮过人的智慧和超人的胆略吧。

二.听课文录音朗读,扫清文字障碍,熟悉内容三.复述故事梗概,概括故事情节教师简介小说的一般常识,本文虽是节选,但情节完整,按小说的情节发展,可把课文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清文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复述、概括。

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人物和情节的关系司马懿(逼)↓诸葛亮(释)→ 计 ←(施)诸葛亮↑(中)司马懿四.品析情节1. 老师:同学们说这个故事写得好吗?好在哪呢?2. 学生各抒己见,点评文章好处。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品析人物1.故事里出现了三个人物,重点刻画的是哪个人物?看插图,再看黑板上班上的小画家画的图,指着画中凭栏弹琴者问学生:这是谁?在干什么?旁边还有哪些人物?2.孔明的神态是怎样?请问课文里写到了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有关笑的词语。

3.孔明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你能揣摩出他当时的心理吗?请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3、空城计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空城计》的第一课时,大家还记得我们昨天学的知识吗,现在让检测一下:
1、小说的三要素是
2、把正确的答案用线连起来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首先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的学习任务。

(出示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分析人物个性特点,理解空城计成功的原因(重点)
2、掌握对比映衬的手法,体会生动的细节描写。

(难点)
3、把握文中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
趣。

一、现在让我们学习新知识,这篇课文里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你
最喜欢哪一个?你喜欢他的那些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找出课文中的相应语句来说一说。

(分别在课文那一段?)
1、教“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
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足智多谋)
2、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
而坐,焚香操琴。

(临危不惧处乱不惊)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
以退去。

”“此人必引军投北山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在这里为了描绘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结合上面语句说一说。

仔细阅读课文的高潮部分,找出描写司马懿的句子,你认为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看谁找得最好(在课文的第几段?)
1、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自负)
2、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多疑)
3、“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老谋深算,狡诈多端)
4、“汝辈岂知?宜速退。

”(刚愎自用)
人物的描写方法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结合以上句子说说)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除此之外,文章还对诸葛亮的神态进行了细节描写。

这就是诸葛亮的“笑”,文中诸葛亮笑了几次,每一次又有什么不同?分别体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心理?
诸葛亮的三笑
一笑:笑容可掬(故作轻松的笑)
二笑:抚掌而笑(如释重负的笑)
三笑:拍手大笑(自豪的笑)
四、本文在人物描写方面,除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细节
描写外,还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看谁找得最多。

1、第一、二部分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

2、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3、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诸葛亮“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诸葛亮的一番高见相比,突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慧: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计”高一筹。

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这也正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六、张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是司马昭而不是司马懿,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用了还会成功吗?为什么这次能成功呢?
不会,正是因为诸葛亮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诸葛亮生平不曾弄险,但却不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关键时刻,诸葛亮才敢“弄险”。

诸葛亮能够成功避险,正是因为他在相互了解方面比司马懿更胜一筹。

七、课堂小测验
1.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模.样(mó)隐匿.(nì) B犒.赏(kào)城铺.(pù)C言讫.(qì)纶.巾(lún)D远遁.(dùn)司马懿.(yí)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分拨(分派)
B、言讫(说完)
C、抚掌(拍手表示欢迎)
D、远遁(逃走到远地)
3、把下列三国人物和他们的相关故事用线连起来。

关羽官渡之战
张飞草船借箭
赵云温酒斩华雄
诸葛亮单骑救阿斗
周瑜威震当阳桥
刘备白帝城托孤
曹操赔了夫人又折了兵
八、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