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理念下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研究城市修补理念下的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传统街区的更新设计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

在传统街区更新设计中,城市修补理念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思想。

城市修补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对已有城市建成区进行补充和完善,填补城市破碎和缺失的部分;另一方面,它也指的是对城市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修复,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在传统街区更新设计中,城市修补理念以其综合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街区的更新设计旨在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

传统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地域特色和人文氛围,但也存在着老旧、拥挤和不合理的问题。

因此,通过城市修补理念进行传统街区的更新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社区互动。

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空间组织。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可以将传统街区重新组织,使其形成更合理、更协调的空间布局。

比如,在狭窄拥挤的老旧街区中,可以通过拆除部分建筑,开辟广场或公园,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同时,可以优化道路网格,改善街道通行能力,增加停车位等,以提高整体交通流畅度。

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宜居环境。

城市修补理念强调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

在传统街区更新设计中,可以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可以在传统建筑保护的基础上改造内部结构,增加现代设施和舒适居住空间。

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疗机构、社区中心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传统街区更新设计的第三个关键问题是功能多样性。

传统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通过城市修补理念,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功能多样的文化街区。

如将历史建筑改造为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注重开展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和居民参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也可以在传统街区内引入商业、办公和娱乐设施,丰富街区的功能,提升其吸引力和活力。

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和更新策略

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和更新策略

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和更新策略改善和更新城市公共设施的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的改善和更新成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设施改善和更新的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1.1 基础设施规划与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区域发展需求等因素进行布局。

将有限资源合理分配,避免设施过度集中或者欠缺的情况。

1.2 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改善交通设施是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关键之一。

应注重公交、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私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1.3 提升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提高供应能力和供应质量。

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为居民提供更稳定、便捷的公共服务。

二、加强城市环境建设2.1 创新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的温度和噪音。

同时,注重绿化的多样性和美观性,提高居民的舒适感。

2.2 建设多功能公共空间通过开发多功能公共空间,充分满足居民的休闲、运动、社交等需求。

建设公园、广场、绿道等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娱乐场所,丰富城市居民的社交生活。

2.3 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

鼓励居民垃圾分类,加强废水、废气等治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噪音控制,提高居民生活的安静程度。

三、推进智慧化建设3.1 构建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整合城市公共设施信息,提供居民便捷的服务。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设施的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

提供智能定位、导航等功能,提高居民出行的效率。

3.2 推广智能设备应用在城市公共设施中推广智能设备的应用,提高各项设施的自动化程度。

例如,智能路灯、智能停车系统等,提供更安全、便利的城市环境。

同时,应加强网络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城市边缘区街道空间修补改造设计探讨——以呼和浩特市北郊某街道为例

城市边缘区街道空间修补改造设计探讨——以呼和浩特市北郊某街道为例
缺少静态停车空间.整条街道缺 少 统 一 规 范 的 停 车 空 间,有 的 机 动 车 直 接 停 在 街 道 两 侧,占 用 街 道 的 有 效 通 行 宽 度 ,高 峰 期 时 会 加 剧 道 路 的 拥 挤 ;有 的 机 动 车 停 在 了 商 铺 门 前 ,占 用 店 铺 前 的 行 走 空 间 ,妨 碍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时影响了街道 的 整 体 形 象.部 分 闲 置 的 空 地 成 为 临 时 停 车 场,由 于 没 有 清 晰 的 划 分 出 停 车 位 ,车 辆 随 意 停 放 ,停 车 效 率 较 低 .(图 8)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 首 府 城 市,在 城 市 发 展 和 建 设 过 程 中,城 市 边 界 不 断 向 外 扩 展,城 市周边形成大量边缘区域.(图1、图2)这些区域暂时没有纳入 城市规划 的范 围,或处 于待 开发 与建 设阶 段.该区域内人口密集,路网结构不合理,导致交通拥 挤[2];街 道 两 侧 整 体 布 局 功 能 混 乱、建 筑 轮 廓 线 单 一;基础设施不完备,缺少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和绿化景观 节点设 置.以 上 这 些 负 面 问 题 严 重 的 影 响 了 呼 和 浩 特 市 的 总 体 风 貌 和 城 市 边 缘 区 居 民 的 生 活 质 量 ,亟 待 去 解 决 .
图 3 调 研 区 位 图 Fig.3 Surveylocation map
图 4 街 道 区 位 图 Fig.4 St过现场实地调研,结合本 论 文 研 究 的 主 题,将 问 题 聚 焦 在 交 通 组 织 混 乱、剩 余 空 间 零 散 且 未 被 合 理 利 用 、缺 少 必 要 的 绿 化 景 观 等 方 面 ,具 体 梳 理 如 下 :
234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究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究
在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方面,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同,城 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面貌。所以,工作人员应结合城 市的区域特点,修补城市的特色风貌,进而达到优化城市空间 布局的目标。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应对历史文化遗产相对集中 的文化城区、历史街区,应设计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利用完 善的保护措施,重点修补城市的主干街道、广场、滨水等地区, 进而强化对城市立体空间结构的管理,落实城市修补理念,促 进城市生态修复的合理性,完善城市整体的空间布局。总之“,城 市双修”理念下,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现代 化的手段,促进城市的更新与改造 [7]。
一、“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更新改造的内涵
“城市双修”理念包括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方面的内 容,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在于构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 处关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工作,该项内容的具 体实施环节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资源的使用 状况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而城市的修补工作,则更多在于 城市风貌、建筑景观以及空间环境的改造与完善,其具体内容 也包含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改进、城市建筑物色彩的修补以及夜 景照明系统的完善 [2]。
城市规划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究
叶 昶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基于“城市双修”的理念,我国城市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城市建设应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城市 空间布局进行有机 统一。基于此,本文 主要 分析了城市双修 理念 的具 体内涵,然 后重点探究了城市双修 理念即生态 修 复和城市修补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在优化城市空间环境方面,相关人员应注重提高城市街 道环境质量,完善无障碍服务设施,保障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 安全性和连续性,提高城市基建质量水平。在旧城改造中,要 积极开发闲置用地、城市街角,修补城市广场,满足市民多样 化活动需求。同时,应鼓励商业、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中附属 绿地的开发与建设,有条件地开发绿地资源,进而为市民提供 多样化的场地资源 [6]。

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0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11-0134-04 收稿日期 2023-03-25摘 要 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人与城市三者之间矛盾愈发冲突,构建具有恢复性效益的历史街区,对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以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独特空间特点为基础,分析水西林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并整合相关问题,选用恢复性环境理论为主导思想,总结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所需依据的理论,同时提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提升策略,为历史街区空间环境的恢复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福州水西林 历史街区 恢复性环境 公共空间 提升策略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high urbanization, conflicts between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people, and cit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ute. Building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with restorative benefi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lleviat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the population, to eliminate negative emotions, and other practical issues. Based on the uniqu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uixilin Historical District in Fuzhou, we analyze the physical spac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Shuixilin and integrate related issues. Then we select the theory of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summarize the theories needed to enhance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propose a set of feasibl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storative design of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Keywords Shuixilin of Fuzhou, Historic block, Restorative environment, Public space, Promotion strategy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福州水西林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策略研究Public Spac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Shuixilin Historic District in Fuzhou Based on Restorative Environmental Theory截至202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从1949年的10.64%提高至64.72%。

城市修补理念下滨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城市修补理念下滨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第44卷第7期 山西建筑• 6 • 2 0 1 8 年 3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V〇l.44No.7 Mar.2018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7-0006-02城市修补理念下滨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骆宏路毅(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对哈尔滨市井街至公浴街滨江公共空间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优化场地功能和强化地域归属感等方面,探讨"城市双修 理念下的规划设计新思维,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修补,滨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113城市修补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生态修复,城市 修补”城市双修的其中一项,余池明认为城市修补是城市规划设 计与建设修复更新的新理念,它是一种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方式,不 同于大拆大建的旧式改造方式。

重在实施干扰性最小的规划修复,注重小型空间规划设计[1]。

城市滨江公共空间本身是集休闲、文 化、交通等多功能的复合空间载体,但随着快速经济发展,场地功能 不合理,文化内涵逐渐消失等问题逐渐显现,对滨江公共空间进行 “小范围”逐一有机更新,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合理有效途径。

1项目背景规划区位于哈尔滨中心城区内松花江南岸滨江区域。

规划 范围西起井街,东至公浴街,北起松花江防洪堤,南至巡船胡同、大新街,规划区域总面积34. 2 hm2。

该规划区中的斯大林街是紧 邻松花江的一条交通支路;中部滨江空间包含铁路公园一部分,是纪念中东铁路的纪念性公园;临江的公共建筑主要有青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儿少中心);青年 宫为欧式建筑,于1961年建成投用,被评为不可移动文物,举办 公益文化活动,也是国内外艺术文化表演交流中心;老干部活动 中心是提供老人学习课堂和文化娱乐场所;儿少中心是对儿童进 行校外教育的大本营。

该区域滨江公共空间不单纯是滨江休闲 游憩的场所,同时印证了城市发展历程,具有文化历史内涵。

079.城市修补视角下南昌上海路街道空间改造研究

079.城市修补视角下南昌上海路街道空间改造研究

城市修补视角下南昌上海路街道空间改造研究王振茂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街道空间环境品质低下、人性化设计缺失、风貌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对慢行交通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城市街道功能的复合化发展,传统的以机动车行交通为导向的街道设计思路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建设和国情发展的需要。

因此,文章以南昌市上海路为例,从城市修补视角出发,遵循完整街道的设计原则和理念,结合上海路现状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提出“文萃绿巷、锦绣客厅”的设计主题,并从建筑风貌、公共空间、道路交通、功能业态四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造和整治,力求创造一个安全、宜人、绿色的街道空间,以增加其个性、活力和本土文化特色,并为其他城市的街道空间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修补,街道空间,改造策略,南昌上海路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许多大城市出现了诸如建成区环境品质低下、城市风貌特色不突出、公共空间人性化缺失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城市建设和发展方式面临着转型,在此背景下,存量规划和建成区环境的改造提升逐渐提上了日程。

2015年6月,国家住建部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首个试点城市,并在2017年3月印发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小区、保护历史文化、塑造城市时代风貌”的修补城市功能和提升环境品质的策略和要求,“城市双修”成为当前各个城市工作的重点。

而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市民使用最为频繁的城市公共空间,除了承载城市中大量的交通功能外,还是市民日常游憩、商业购物、休闲交流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品质、功能活动、风貌特色等方面的优化提升,对于提高城市的空间形象及人们工作生活的满意度,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文章从城市修补的角度入手,对南昌上海路的街道空间改造提出策略和建议,力求使上海路在空间、功能、风貌、交通等方面形成有机更新和协调发展。

城市双修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城市双修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城市双修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4年第07期摘要:为了解决城市功能无法满足居民生活和社交需求等问题,“城市双修”理念应运而生。

在城区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最特殊的存在,承担着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任务。

然而,部分街区存在道路狭隘、交通堵塞、设施不足、环境混乱及建筑违章搭建等问题,因此,改造历史街区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在“城市双修”理念的指导下,以武汉市汉阳区显正街为例,详细分析了街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历史街区基础功能、延续街区历史背景、扩大街区影响力及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街区的改造策略,为后续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城市双修;历史街区;显正街;微更新在过去40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斷加快,房地产开发以大拆大建的粗放式发展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街区的历史文脉,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使得我国的城市问题日益凸显。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倡导城市修补,并推出“城市双修”战略。

该战略旨在解决城市内部存在的问题,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大举措,推动城市发展,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

地处武汉市汉阳区的显正街汇聚了武汉古巷的历史文化,却一度成为老旧街区衰败的典型。

如何正确处理历史街区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探索适合街区发展的更新措施,保护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城市双修概念对历史街区发展的意义(一)城市双修的概念2017年,《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生态修复”是指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包括水体、植被和污染土地的治理,消除生态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品质。

“城市修补”是指完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保护街区的历史文化,重塑特色城市。

“城市双修”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手段,以生态环境和物质环境为主攻方向,涉及到景观学、规划学、建筑学及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是实现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基于织补理论的韦曲老街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基于织补理论的韦曲老街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基于织补理论的韦曲老街景观更新设计研究基于织补理论的韦曲老街景观更新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街区的更新与改造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基于织补理论,以韦曲老街为例,探讨其景观更新设计。

通过对韦曲老街的历史文化分析和现状评估,确定了保留与改造并重的原则,以及绿化、人行交通和活动空间设计方案。

本研究旨在为传统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可行性的设计策略。

1. 引言韦曲老街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挑战。

基于此,本研究将运用织补理论,通过对韦曲老街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景观更新设计方案,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2. 韦曲老街的历史文化分析韦曲老街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通过对韦曲老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街区的价值和意义,为后续的景观更新设计提供依据。

3. 韦曲老街现状评估对韦曲老街现状的评估是为了全面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机遇。

通过对街区道路、建筑物、绿化、交通和功能分布等方面的详细调查,可以确定景观更新设计的重点和目标。

4. 景观更新设计原则基于韦曲老街的历史文化和现状评估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保留与改造并重的原则。

在保护原有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改造和更新,提升街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5. 绿化设计方案绿化是城市街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提出了针对韦曲老街的绿化设计方案,包括植被选择、景观雕塑和绿色廊道的建设。

通过增加绿化元素,提升街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居品质。

6. 人行交通设计方案人行交通是城市街区更新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研究提出了合理的人行交通设计方案,包括拓宽人行道、设置人行过街设施和改善街区的步行环境。

通过提升人行交通条件,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7. 活动空间设计方案韦曲老街作为城市的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场所,活动空间的设计尤为重要。

本研究提出了多样化的活动空间设计方案,包括广场、公园和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核心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张家港人民路为例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核心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张家港人民路为例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核心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张家港人民路为例发布时间:2023-03-21T08:53:24.236Z 来源:《城镇建设》2023年第1月第1期作者:姚德锟[导读]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正在迈入转型期,“城市双修”是城市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理念与方法。

姚德锟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市215000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发展正在迈入转型期,“城市双修”是城市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理念与方法。

基于此,本文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核心区规划中,结合张家港人民路的实践,从功能网络、交通网络、空间网络、生态网络及生活圈网络五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双修”策略研究,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核心区,更新策略,张家港人民路 0 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建设正在迈入转型期,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城乡规划方法也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向存量规划转变。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等指示,指引当前城市发展模式与治理方式转型,“城市双修”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城市双修”虽重点针对老城区域,但其方法和理念可以不断拓展延伸,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

城市核心区经过多轮规划引导与控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系列“城市病”等问题,影响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因此,通过“城市双修”的方法更新城市核心区,对于提高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内涵:城市双修的概念 1.1国内源起国内早在2000年,刘力对北京西单商业地段规划设计中曾提出功能修补手法,修补城市功能景观,促进多元交通网络接驳,营造和谐城市风貌。

蔡新冬在2006年针对圣·尼古拉教堂与周边环境冲突问题提出了“修补城市”的理念。

2011年,萧百兴在台湾石碇小镇规划设计中,提出“外科手术的修补式设计”理念,促进旧区整体性发展。

探究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街道更新

探究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街道更新

探究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街道更新摘要:利用城市修补的技术定义对城市的街区进行设计更新分析,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导致的城市病的出现,要积极完善与解决城区中交通堵塞,景观不足与历史传承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打造城市街区之美提出一些新想法,望能够给他人借鉴。

关键词:城市修补,街道景观,景观更新0引言目前,我国城市的改造工作大体历经从豪放式的拆建逐渐发展到缓慢渐进式发展的城市更新阶段。

怎样做好老旧街区的整治工作,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是目前城市发展建设重要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还有关于人们生活水平。

依照目前老旧居住区的实际问题,实现大规模的改造十分困难,所以通过城市街道环境的更新,以城市修补理论为依托,采取渐进式的改造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街道活力,将街道功能,文化水平与生活环境等效益进行整体性的提升。

1城市修补理念及相关研究在2015年的3月10日,陈部长首次提出“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的理念,在六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围绕修补的工作重点展开试点工作,在三亚等地卓有成效。

现已形成相关的理念方法与技术手段。

1.1城市修补的定义作为城市精准修建的一个环节,城市修补主要是更新城市发展理念,这是一项长期且大规模的完整工程,这是既要保持原有形貌,也要融入新的建设理念,要将两者有效的结合。

1.2城市修补的内容经过几年城市修补的经验,以完备技术框架,这是要针对城市建筑色彩搭配,夜景建设与违规建筑的搭建。

利用城市的设计手段,能够让城市地形地貌,资源景观与文化底蕴完美的结合,突出主要问题,因地制宜。

2街道景观更新的内容及趋势当今城市化进程与日俱增,老街道的改造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下城市发展功能的需要,凸显出城市与人们间的主要矛盾不断增加。

人们在不断的认识与反思中深化城市街道景观的建设,通过完善与修补的方式达到不断完善与更新的,进而使越来越符合现在的城市人们生活。

2.1街道景观的发展城市内部街道从最开始的简单式到最后的繁琐式不断的再完善功能配置,形式会更加的具有丰富性。

城市修补背景下的旧城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城市修补背景下的旧城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城乡建设】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12月城市修补背景下的旧城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刁 艳(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摘要: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因素及城市化发展的冲击,城市公共空间暴露出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出现不同程度的物质条件衰退和空间活力丧失的现象。

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举措,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尤其在旧城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城市修补策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城市修补;旧城;公共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12-0214-01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会议,明确城市双修是城市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时期提出的城市设计新理念和城市建设更新方法,为当前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指引。

城市修补可以有效纠正城市发展乱象,促进城市转型升级。

因此,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举措,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尤其在旧城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城市修补策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

1 项目背景“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这一始建于20世纪初期的日式小区作为日伪时期重要遗留建筑居住区,具有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它是鞍山日本遗留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历史的见证。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台町”的现状不容乐观,如原有道路有的较窄只能作为单向车道通行,使道路交通状况不畅;原有住宅基础设施老化,日照朝向不佳等使住户得不到更好的居住体验;建筑外部立面及色彩被随意改造使原有风格相近的日式街区风貌荡然无存等等。

这一系列的现状问题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迫使对“台町”历史文化街区地段的保护和更新改造势在必行。

2 “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现状(1)功能的缺失与断裂。

功能单一且缺乏联系,商业、文化、娱乐及景观功能过于薄弱,导致空间活力不足,基地内商业多为品质低端的零售业,没有体现土地价值,对人群吸引力较低,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欲望,没有与周围城市商业形成良好的协同互动关系。

城市修补理念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城市修补理念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城市修补理念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变得越来越重要。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的目的是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首要考虑是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行动不便,因此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交通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时,需要增设无障碍通道,包括扶手和坡道,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同时,在公共空间中增设一些休憩区域,方便老年人休息和交流。

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还应该注重安全。

为了防止老年人的意外事故发生,需要增加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滑地面等。

安全设施的设置不仅要符合老年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特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

除了安全性外,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还应该注重舒适性。

老年人对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较高,因此在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例如,在休憩区域中增加一些舒适的座椅,设置一些绿化植物,增加空气湿度等。

同时,为了防止老年人在户外活动时受到过度暴晒的影响,可以在公共空间中设置遮阳棚等设施。

另外,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在适老化改造时还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老年人常常需要社交活动来减少孤独感,因此在公共空间中需要提供一些供老年人交流的场所,如休闲室、活动中心等。

这些场所可以组织一些老年人感兴趣的活动,如广场舞、书画展等,来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机会。

总之,在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打造一个便利、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这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为老龄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研究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研究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研究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老旧小区的景观状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出发点,通过对老旧小区景观的微更新研究,探讨如何提升老旧小区的景观品质和居民居住环境。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景观微更新策略,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估。

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老旧小区的数量与日俱增。

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着景观状况不佳、绿化稀少、公共设施老化等问题。

传统的大规模拆除重建往往需要高额资金投入,难以解决所有老旧小区的问题。

因此,通过对老旧小区的景观进行微更新,提升其景观品质,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2. “城市双修”理念“城市双修”理念强调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中,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通过提供更好的绿化环境、舒适的休闲空间等,增加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居住环境。

3. 老旧小区景观微更新策略(1)绿化提升策略通过改善绿地的布局和景观植物的选择,增加绿化面积和绿化密度。

同时,注重绿地的维护和管理,提高绿地的整体品质。

(2)公共设施更新策略对老化、破损的公共设施进行更新,如水电设施、道路、亭子等。

在更新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特色和历史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3)休闲活动场所建设策略根据老旧小区居民的休闲需求,规划和建设适合各年龄段居民的休闲活动场所,如健身器材区、运动场、庭院等。

同时,注重活动场所的布局和设计,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4. 案例分析通过对某老旧小区进行景观微更新,既提升了景观品质,也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

在绿化提升策略上,通过增加绿化植物,改善了小区的生态环境;在公共设施更新策略上,对老化设施进行了更新,增加了小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休闲活动场所建设策略上,建设了多个休闲活动场所,满足了居民的不同需求。

5. 效果评估通过对更新后的小区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和观察,初步评估了景观微更新的效果。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中村设计研究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中村设计研究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中村设计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中心居住区的供应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心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人们居住的选择。

城中村的生活环境和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中村设计研究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市修补理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善和更新城市现有的建筑和设施,提高城市的空间质量和居住环境。

这一理念可以同样应用于城中村的改造和设计中。

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居住区的布局,划分出合理的道路和街区,提高交通和交往的便利性。

科学地规划公共空间和绿化带,增加居住区的景观价值和舒适性。

我们应当注重城中村的建筑质量和外观改造。

城中村往往是以老旧的平房和简陋的楼房为主的,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还给城市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考虑对旧建筑进行整修和改造,使它们更加美观、实用和现代化。

也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使城中村的建筑具有时代感和独特性。

除了建筑改造,城中村的设施和服务也需要进行提升。

我们可以在城中村引入更多的商业设施,提供更多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也可以建立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善居住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措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城中村的社区管理也是城市修补的关键一环。

我们应当加强对居民自治和社区参与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也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城市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也应当加强对城中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城中村的发展能够按照规划和标准进行。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中村设计研究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优化居住区的布局,改善建筑质量和外观,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城中村的全面改造和升级,提高城市的整体质量和生活水平。

城市修补背景下老城区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探究

城市修补背景下老城区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探究

城市修补背景下老城区公共建筑更新改造探究殷俊【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35【总页数】1页(P124)【关键词】老城区; 公共建筑; 更新改造【作者】殷俊【作者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41 老城区公共建筑更新改造工作应坚持的原则1.1 适用性原则城市中公共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因此,针对老城区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也应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1]。

城市管理人员应加强与城市内民众的沟通交流,依据城市内民众的实际需求,对老城区的公共建筑进行更新改造,使老城区的公共建筑更能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

除此之外,城市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对比,为老城区公共建筑更新改造工作提供正确方向的指引,使得老城区公共建筑更能适应城市的发展状况,全面提升城市的服务质量。

1.2 综合性原则在对老城区公共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时,需要综合性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保证更新改造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员应对老城区的历史文化、政治权利等非物质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对老城区的公共建筑进行重新布局,保障更新改造后的老城区公共建筑可以为全体民众提供统一的服务,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员应对老城区的空间布局、交通设施等物质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升老城区的空间布局,提升老城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1.3 地域性原则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每一座城市都拥有其独特的美感,这也是城市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

城市管理人员在对老城区公共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坚持城市的地域特色不动摇[2]。

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员应对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在对老城区公共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时,加入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因素,提升城市整体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员还应对民众的审美观念进行分析,从而保障老城区公共建筑的更新改造符合当代民众的审美要求。

“修补”理念下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修补”理念下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修补”理念下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居民公共生活赖以生存的空间载体。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中无序化扩张、土地空间资源紧缺以及城市中心区活力衰退等城市问题的加剧,寻求城市更新方式转型以及公共空间发展新思路成为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驱动力。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城市双修政策工作的大力推广施行,使得“修补”理念成为解决“城市病”问题和提升城市更新建设品质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街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集聚地,正是城市问题交织的集中区域和最佳的研究样本;且在“车本”思想的长期影响下,街道建设及其更新都已然向着服务于车行需求这一单一主体目标的趋势发展,造成了街道空间设计趋同、地域环境特色减退以及公共生活贫乏等问题。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诉求度的提高,对于街道公共空间的建设更新更加向着实现人车一体化、街道共享的目标发展,因此置于城市修补的大环境下,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研究契机,以保护城市空间肌理、提升城市公共生活品质和弘扬城市特色文化为宗旨,探究由修补理念引导下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本文首先通过研究人在街道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特征,探寻街道公共空间所要面对的更新要求,并结合街道公共空间的内容和现状问题分析,以问题为导向,进而为修补理念思想的引入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对修补理念核心思想和手法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相较于传统更新模式对于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的适用性和优越性,从理论层面构建起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基于修补理念引导之下的思考;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其在街道公共空间更新中所进行的修补式更新措施,通过问卷调查和SD分析方法从公众层面解析空间改造的效果并总结出街道公共空间更新需注重的安全性、舒适性、一体性、完整性以及精神性的塑造和体现;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从网络组织、公共交通、步行空间、设施景观、文化塑造以及管理参与六个方面归纳分析出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修补的策略。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街道更新研究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街道更新研究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街道更新研究叶菁超;汤铭;王泰康【摘要】运用"城市修补"的相关理念对城市老旧街道的更新设计进行分析,缓解城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日渐突显的"城市病",解决老旧城区交通堵塞、景观单一、传承不足、立面凌乱等问题,并以合肥市徽州大道精品工程为例,探讨了相关做法和经验.【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27【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城市修补;街道景观;景观更新【作者】叶菁超;汤铭;王泰康【作者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2015年3月,陈政高部长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思路,同年6月,住房及城乡建设部复函同意,围绕“双修”工作开展试点,推进至今,在三亚、张家港等地取得卓越成效。

形成相关的理念方法、技术策略及实施重点。

1.1 城市修补的定义作为城市“双修”的一部分,城市修补主要指的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是一项长期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要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成为关键。

1.2 城市修补的内容城市修补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框架,主要针对:城市形态、轮廓天际线,建筑色彩风貌,城市广告牌匾,城市夜景亮化,拆除违规建筑。

运用总体城市设计方法,让城市与地形地貌、景观资源、文化背景等充分融合,针对突出的问题,因地制宜的进行“修补”。

城市化进程加速,老旧街道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城市与居民的矛盾不断突出。

人们在认识与反思的过程中,对城市街道景观研究不断深化,通过修补与完善达到更新与提升,从而越来越适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

2.1 街道景观的发展城市街道由无到有,由简到繁,功能不断完善,形式不断丰富。

城市街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徐馨

城市街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徐馨

城市街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徐馨发布时间:2021-11-12T02:51:19.30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5期作者:徐馨[导读] 中国一线城市的建设已进入转型阶段。

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由增量到存量发展模式的转变,城市发展也由大尺度的城市开发向既有城区的城市更新倾斜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中国一线城市的建设已进入转型阶段。

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由增量到存量发展模式的转变,城市发展也由大尺度的城市开发向既有城区的城市更新倾斜;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和历史价值的觉醒,让历史城区的意义得到进一步重视。

1956年,时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何塞·路易·赛特就美国城市发展作出以下论述:“我们美国的城市,经过了一段高速发展和向郊区的无序蔓延扩张后,是时候需要承担其在昔日城镇繁荣之时未曾认识到的责任了。

”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街区空间更新策略。

关键词:城市;街区空间;更新策略引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已从增量式扩张转向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发展阶段,大部分城市都在持续推进老旧街区的更新改造。

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更新改造侧重短期内街区物质形态的优化提升,却忽视了街区长远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造成了空间资源的严重浪费;城市道路过宽、间距过大和机动车数量激增,引起城市交通秩序和结构的混乱;城市能耗过高导致能源短缺、环境破坏;更新后绿地及透水地面面积较少,造成了城市内涝等。

1人文理念为提升城市空间的亲民性,充分挖掘城市人文特色,保留城市街区空间记忆,结合国内一线城市更新经验,本研究围绕人文理念提出“可漫步的街区”、“尚文化的街区”、“有记忆的街区”三大行动策略。

1.1可漫步的街区“可漫步的街区”通过街区公共空间的塑造和街区公共空间安全的保障使街区兼具交通功能和休憩娱乐功能,让市民能在街区中悠闲舒适地漫步,提升街区空间的亲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补”理念下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居民公共生活赖以生存的空间载体。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中无序化扩张、土地空间资源紧缺以及城市中心区活力衰退等城市问题的加剧,寻求城市更新方式转型以及公共空间发展新思路成为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驱动力。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城市双修政策工作的大力推广施行,使得“修补”理念成为解决“城市病”问题和提升城市更新建设品质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街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集聚地,正是城市问题交织的集中区域和最佳的研究样本;且在“车本”思想的长期影响下,街道建设及其更新都已然向着服务于车行需求这一单一主体目标的趋势发展,造成了街道空间设计趋同、地域环境特色减退以及公共生活贫乏等问题。

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诉求度的提高,对于街道公共空间的建设更新更加向着实现人车一体化、街道共享的目标发展,因此置于城市修补的大环境下,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研究契机,以保护城市空间肌理、提升城市公共生活品质和弘扬城市特色文化为宗旨,探究由修补理念引导下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本文首先通过研究人在街道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特征,探寻街道公共空间所要面对的更新要求,并结合街道公共空间的内容和现状问题分析,以问题为导向,进而为修补理念思想的引入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对修补理念核心思想和手法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相较于传统更新模式对于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的适用性和优越性,从理论层面构建起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基于修补理念引导之下的思考;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其在街道公共空间更新中所进行的修补式更新措施,通过问卷调查和SD分析方法从公众层面解析空间
改造的效果并总结出街道公共空间更新需注重的安全性、舒适性、一体性、完整性以及精神性的塑造和体现;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从网络组织、公共交通、步行空间、设施景观、文化塑造以及管理参与六个方面归纳分析出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修补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