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中外科技史提纲

专题11 中外科技史提纲
专题11 中外科技史提纲

专题十二之中外科技发展史班级姓名

【中考考点】

A.识记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祖冲之、华佗、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水经注》、《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和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了解蒸汽机的作用。

电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B.理解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了解爱迪生的发明,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中国历代科技成就

(一)先秦时期

1、司母戊鼎

商朝后期制造,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2、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四川省)修筑,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秦汉时期

1、长城

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2、造纸术

(1)纸的发明西汉前期,已出现纸。(不等于西汉前期最早发明造纸术)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2世纪)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起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麻沸散——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发明,擅长外科手术和针灸,并创有“五禽戏”。(三)隋唐时期

1、赵州桥——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2、大运河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是为了巡游)(2)作用: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3、雕版印刷术

868年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4、火药

(1)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的;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

(四)宋元时期

1、活字印刷术:

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晚400年。

2、指南针:

(1)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2)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3、火药

(1)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

(2)13、14世纪,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有力的武器。

4、“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1)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后,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取得革命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3)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

(五)明清时期

1、故宫(紫禁城)

明成祖朱棣时期建造,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明长城

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

精神象征: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

3、《本草纲目》

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著,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六)近代时期

1、张謇(状元实业家)

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一个缩影。

2、詹天佑

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率工程队出色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艰难的隧道工程,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3、侯德榜

中国近现代著名化学家。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七)现代时期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航天空间技术

(1)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

(3)2006年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3、杂交水稻

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世界科技成就

(一)世界古代史

1、埃及金字塔——古埃及法老陵墓

希腊帕台农神庙——为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而建造

罗马圆形竞技场——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和奴隶角斗的场所

巴黎圣母院(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基督教建筑

阿拉伯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

2、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二)世界近代史之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英国最先发生的有利条件:

(1)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的确立。

(2)经济上:a 雄厚的资本; b 充足的劳动力;

c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d 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2、开始标志:从英国棉纺织业机器(珍妮纺纱机)(水力为动力)的发明和使用为开始。

瓦特改良蒸汽机(煤为能源),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纺织与冶金、交通”等部门的联系:

(1)在棉纺织工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下,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也很快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的新技术,工业的发展(或纺织、冶金、采矿等工业的发展)刺激了交通运输的革新。

(2)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汽船;

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使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社会生活、思想观念)

5、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3)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石油、电力;

②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飞机、汽车;

③新的讯息传递技术、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电话、电报。

3、特点:

(1)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

(3)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日),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4)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德、日、意)。

4、成果:

(1)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

(2)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3)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4)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5、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类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使人类联系加强。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安全(战争、车祸、空难等)等。

6、影响:

(1)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

(2)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1、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核心)、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2、特点:(1)科技对生产的推动力加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3、新的发明:电脑、互联网、超音速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克隆技术等。

4、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

(2)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大大发展起来;

(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4)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5)世界各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求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三次科技革命之比较

开始标志核心新能源工业时代生活好处

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珍妮机)

瓦特改良

蒸汽机

煤炭蒸汽时代汽船、火车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

石油

电力

电气时代

汽车、飞机、电车

有线电话、电报、电灯

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

原子能

太阳能

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移动电话、传真机

微波炉、上网

★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影响?说明了什么?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4)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1)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2)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3)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4)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启示: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为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闭关锁国的中国,用(鸦片)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清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地主阶级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了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延缓了发展的机遇。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牛顿英17世纪后期

《自然哲学

的数学原理》

创立经典力学体系,被称“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英1859年《物种起源》确立生物进化学说

爱迪生美1879年一生发明2000多项,电灯

爱因斯坦美20世纪初“相对论”

富尔顿美1807年汽船

史蒂芬孙英1814年火车

本茨德1885年汽车

莱特兄弟美1903年飞机

【巩固练习】

1(2010·盐城)人类工业化进程中,机器大量使用,碳排放迅速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开始于()A.电灯的使用 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内燃机的使用 D.计算机的使用

2(2010·宜宾)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

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不可能

...有()

①珍妮纺纱机②网络长椅③火车机车④汽车

A.①②全品中考网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10·遵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加速了欧洲城市化进程》

B.《英国人富尔顿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C.《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工业革命是从珍妮纺纱机的使用开始的》

4(2010·威海)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5(2010·湛江)2010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收购了沃尔沃,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卡尔·本茨

6(2010·自贡)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汽车

7(2010·达州)英国人欧文1870年病故,他生前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 B C D

8(2010黄冈)科技发展使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 A .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的考察 B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 1943年蒋介石乘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 .2010年全市中考阅卷将全部采用网上阅卷 9(2010·梅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时期( )

A .新航路开辟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10(2010·四川)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其中“他把世界翻了—个个”是指达尔文( )

A .发现美洲新大陆

B .创立相对论论

C .环球航行

D .提出生物进化论 11(2010 湘潭)下列哪一幅图片不属于...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 B C D

12(2010泉州)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 ) A .火车司机、飞行员 B .网络管理员、航天工程师 C .汽车司机、空姐 D .铁路工程师、电工

13(2010·福建泉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没有人会怀疑英国的强大:约1/4的全球人口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起领土面积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而18世纪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这就是第一届世博会开幕时的英国。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4分)

材料二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参加,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

(2)通过分析1876年世博会的中国展品,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分)

材料三 1926年中国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因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中国遂与世博会无缘。直到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举办的诺克斯雅尔世博会。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遂与世博会无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你对我国“遂与世

博会无缘”有何感想?(2分)

14[2011·广东]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科技革命发展的历程。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是什么?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发现的新能源是什么?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新时代?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并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这场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简表

Ⅰ.①秦汉之际,大量中国人往朝鲜半岛避难。汉时,半岛南部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见武帝、光武帝。其中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 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朝鲜输檀弓、果下马入中国,中国传给铜镜、漆器、 铁器等。 Ⅱ.①西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遣使经朝鲜半岛赴汉。②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遣使朝汉,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后中国传给铁器、铜器、丝帛等。Ⅲ.两汉时期中越联系密切,越南输象牙、犀牛、珍珠入中国,中国传给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等。 Ⅳ.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少量转贩至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张骞使西域后,汉与西域联系渐频,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②丝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交佛教经中亚由丝路传入中国。③汉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路自广东沿海始,西至孟加拉湾沿岸,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Ⅴ.西亚安息国经陆上丝路与汉频繁交往,又经海上丝路在汉与大秦之间转贩丝绸,大获其利。 Ⅵ.①丝路西端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想直接交往,但受安息等国之阻。 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往使,至条支海(波斯湾)则止,不达。②后大秦经海上间接地与汉进行丝绸贸易。《后汉书》载,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于166年来汉,献象牙、犀角等物给桓帝。这是正史所载中欧最早的直接往来。★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汉朝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大。 ②政策:汉 的对外政策。 ③交通:张骞、班超开辟发展了中西交通。 ④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这与对外关系发展互为因果。 Ⅰ.隋唐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多国。 海路自登州、扬州出,东到韩国、日本;自广州出,西至波斯湾。 Ⅱ①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往来频繁,来唐留学生以新罗人为多,如崔致远。许多城市中设有“新罗馆”“新罗坊”。②新罗立国参用唐制,设国学,教儒学。③新罗人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制铜技术。新罗受唐文化影响很大。 Ⅲ.①隋时,中日互使。自贞观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归国的人策动了大化改新,多法唐制。都城建造,效仿长安。学校教授儒学。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③对中日交往贡献突出者,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Ⅳ.①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互使,交换土特产品。炀帝曾遣使马来半岛。唐中期骠国王子携歌舞团来唐。②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贞观时,天竺遣使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天竺。③对中印交往贡献突出者,有唐玄奘、义净。 Ⅴ.①隋唐时,中亚一些国家频繁来使,带来名马、异药等。②隋时已和波斯互使;唐时波斯受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波斯商人在中国设“波斯店”。③唐高宗时大食始与中国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也在唐时传到大食。④唐和东罗马(拂菻)通使,其医术、杂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大量丝绸、瓷器运往欧洲。⑤史载唐朝和非洲也有往来。唐人杜环到过非洲。索马里使者于高宗时来中国。非洲出土过当时中国的陶瓷残片。★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隋唐经济繁荣, ②政策: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表现在:a.欢迎外人来华; 出访;c.尊重外人生活习俗; 待他国。 ③交通: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步。 ④文化:隋唐时科技文化居世界领先水平,对外吸引力大。 ★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了隋唐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②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③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技术史试题(四)

西南财经大学《科学技术史》试题(四)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陶器制造】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4、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李约瑟】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ⅹ) 5、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X ) 6、古代原子论学派的代表是留基伯和他的学生【赫拉克利特】。(ⅹ) 7、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是【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一书代表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 8、古希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最伟大的定律。(√) 9、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体内的【三种】体液的协调与否决定着人的健康。(ⅹ) 9、古罗马科学家【盖仑】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0、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1、1666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出版的《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了元素的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12、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89】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ⅹ) 13、18世纪生物学的重要成就是瑞典生物学家【林耐】所作的动植物分类。他于1735年发表了一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分类的原则。(√) 14、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赫姆霍兹】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ⅹ) 15、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第一个发现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6、187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出版了划时代著作《电学和磁学论》,标志着完整的电磁学理论的确立。(ⅹ) 17、奥地利生物学家【摩尔根】发现的遗传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ⅹ) 18、具有实用价值的无线电系统是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工程师波波夫发明的。(√) 19、【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ⅹ) 20、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部分考查的知识点种类繁多,而关于科技史方面的知识点今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事业单位的考试现在对科技史知识的考察也是不无道理的。现中公教育专家就将科技史知识的中国古代科技史部分中的一些重点总结如下: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 365 又 1/4 天,采用 19 年 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 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他在 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 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 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科技发展史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文章 1."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 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 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 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

科学技术史 思考题

思考题 1.简述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 答: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科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成就有如下方面: ①天文学。我国是天文观测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保存天文记 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到17世纪末,我国记载了大约70颗新星和超 新星,这些记录为现代天文学家对中子星的探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 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东汉时期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 台自动天文仪——浑天仪,他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方位的 仪器——地动仪和世界上第一台观测气象的仪器——候风仪;在宇宙 结构方面我国古代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提出了“盖天说”等宇 宙结构思想。 ②数学。我国古代数学发展也是源远流长,并且具有独特的风格,概念 与体系。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分数概念和九九表。《周髀算经》、《九 章算术》、《九章算术注》等著作都是我国数学体系地位颇高的书本; π值的计算领先了其他国家和地区1000年。 ③医药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医,中 药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医学科学价值;《黄帝内经》、《伤 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是世界重要的科学文献;我国的 医药学体系是完全独立完整的,成果显著。 ④地学。地学是我国古代成就较大的学科之一。主要表现在地理、地图 绘制和地质等方面;《山海经》、《水经注》、《梦溪笔谈》等对我国古 代的地理风土人情等做了综合性的表述;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 为中国地理学竖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开辟了“丝绸之路”,如今我国 主导的“一带一路”经济带就是以丝绸之路为借鉴的,郑和七下西洋, 绘制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⑤物理学。战国时期物理学有较大的成就。《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 知识,包括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关于光影 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都非常系统,被现代科学家成为“《墨经》

科学技术史考试资料2 简答题

简答题 1、15-16世纪西欧国家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有何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意义:①这种活动带有掠夺和开拓殖民地的性质;②葡萄牙等西欧国家资产阶级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③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价值:①打开人们的眼界,是人们看到科学的正确与力量鼓舞了人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②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③此外,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 3、15-16世纪的欧洲各国开始了航海探险,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有何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 哥伦布、麦哲伦坚信大地是球形的这一科学家说并以勇敢的探险活动证实了它,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科学的正确和力量,鼓舞了人们用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对当时的西欧和以后的世界各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航海能使人们从不同的地区和方位观察天象获得更丰富的天文资料:远航需要精确的星图、海图及测量海里和方位的量表;航海需要造炮舰这就需要大量力学知识。天文学和力学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此外探险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倾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欧洲。地磁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人种学等学科只有在全球范围内才能有巨大的发现。 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科学的兴起有何影响 答:1.大地是球形这一科学假说被证实,鼓舞了人们探索和创新的精神。2.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3.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现促进了地磁学,地理学,植物学,生物学,人种学等学科的发展。 12、远古人类所发明的人工取火方法在人类进化史上有何特别的重要意义 一、事物的种类和范围扩大了,营养丰富了,进而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二、人类可以用火防止野兽的侵袭,又能用火围攻猎取野兽;三、人类还能用火取暖照明,从而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四、人类渐渐学会有火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并在火的利用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一个重要标志,请问: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有何特别重要的意义 答:①食物的范围和种类扩大了,营养丰富了,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②人类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用火围攻猎取野兽③人类可以用火取暖,照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④人类渐渐学会了用火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世界科技文化史期末考试答案!!!!

世界科技文化史(一) 1 科技文化的特点有: A、系统性 B、国际性 C、基础性 D、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 D 2 下列对文化描述错误的是: A、人类为了生存与理想而进行 B、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 C、在精神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 D、只包括精神产品 正确答案: D 3 下列哪一学科不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 A、科学技术史 B、生命科学 C、科学哲学 D、科学社会学 正确答案: B 4 我过历史上比较看重科技文化的 A、制度层次 B、器物层次 C、行为规范层次 D、价值观层次 正确答案: B 5 科技文化的特点不包括 A、实用性 B、系统性 C、国际性 D、基础性 正确答案: A 6 以下哪门学科不不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 A、科学技术史 B、科学社会学 C、自然科学 D、科学哲学 正确答案: C

7 科学哲学的研究脉路是:从思想史到社会史,从学科史到综合史。 正确答案:√ 8 科学哲学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基础。 正确答案:× 9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使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 正确答案:√ 10 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与理想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全部产品。 正确答案:√ 世界科技文化史(二) 1 下列属于现代科学技术史奠基人的是: A、库勒 B、萨顿 C、霍尔特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2 下列属于中国科学技术普及运动战线的是: A、全民科普 B、重点科普 C、防止科学技术异化 D、严格控制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 C 3 《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 A、蕾切尔卡逊 B、勒庞 C、都德 D、霍布斯 正确答案: A 4 石器制造的发展过程不包括 A、旧石器时代

《走进科技的殿堂》教学设计

《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设计 民乐县岔家堡小学黄鑫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 2、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愉悦。 3、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布置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学习,学会合理布置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 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并体会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愉悦。 四、教学关键点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怎样才干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集中精力学习。 五、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并分析其原因,以便

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 1、播放故事《龟兔赛跑》 2、问:听了故事后,你觉得龟为什么能跑赢兔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学习呢? 板题: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文明理 1、交流学习经验 (1)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应怎样做? 以“冬冬的烦恼“为内容讨论 假如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对冬冬说些什么? (2)让学生自身谈谈学习中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再分分类。 (3)讨论: ①对不认识的生字,看不懂的文章应该怎么办? ②对自身不爱学习又必需学习的课程应怎么办? ③学习做某件事,总是做不好,怎么办? (4)用图形式加以说明、延伸。 (5)小结: 我们在学习中也遇到过烦恼,但是只要动脑筋、想方法,总会克服困难的。

(三)抓紧分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1、争分夺秒。 ①誊写生字,5分钟后检查学生所写的字数。 ②誊写课文,5分钟后检查,让学生说一说,对比一下与所抄生字有什么不同? ③让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分组讨论并说说自身在学习,做事时通常会出现的低效率问题,大家一起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是什么? 3、对照图片,说说有什么方法使小丽做事更快些? 4、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布置时间,才干有效率。 (四)教学延伸 1、出示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合理布置时间呢? (1)、星期六,小军需要做以下的几件事: 画画儿、做作业、看电视、买文具、看课外书、踢球 (2)、王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必需完成以下家务,-需要分钟,故此,对他如何进行复习有一定的影响,请大家帮帮他。 扫地5分钟,淘米3分钟,烧开水9分钟 煮饭10分钟,喂鸡5分钟,洗茶壶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给小军出主意。 各组互相交流,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 摘要:中国从古至今科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发展历程。 关键词:陶器玉器,青铜,数学,医学,农业,天文。 一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这一时期人类发明了工具,标志人类文明的开始。这一时期出现了陶器玉器,农牧业,开始观察天文,开创了医学及用蚕丝作丝绸等一系列进步。其中陶器玉器工艺令人惊叹,5300前的人类玉器上的打孔钻头仅有0.07毫米,硬度达到7度(最高8度),其高超技艺令人震撼。 二先秦时期 此时期中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技术十分高超,其中以鼎的铸造最具代表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这时开始广泛使用铁器,其运用于战场,农业等各个方面。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其中有代表作越王剑,其在地底埋了两千多年仍然不锈,依旧锋利无比。 当时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当时还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比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数学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当时的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出名的医学家有扁鹊等。 三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趋于成熟。 农业上轮作制已经确立。其中有著作《氾胜之书》,《汉书》等。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此时还出现了青瓷。其中越窑最为成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科学技术史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ⅹ)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ⅹ)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ⅹ) 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14、166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出版《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ⅹ) 15、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勒维烈】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X ) 16、【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17、近代实验科学大师伽利略把培根所倡导的实验方法和【笛卡尔】所推崇的逻辑演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科学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途径。(√) 18、【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作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这三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准备了条件。(X ) 19、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被称为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这三大发现揭开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20、【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首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 1、科学史的内史与外史 内史:把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科学内部,把科学史仅看成是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外史:把科学看作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他与社会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诸如与经济,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摘要:中国科技发展史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一无二的相对连续性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灿烂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成为古代世界许多重要发明和发现的故乡。 关键词:古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特点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的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与影响呢? 它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原始积累,春秋战国奠定基础,两汉、宋元两次高潮,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提高和隋唐五代的持续发展,至明万历以后虽比诸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大为落后,但仍有缓慢进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传统科学思想从高峰走向总结。综观整个发展历程,16世纪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正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先驱辛勤耕耘、善于观察、长于思索、勇于探究,注重整合、联系实际的产物,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就曾经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杠杆。” (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为纵线,世纪年代作为横线,制作了一幅科技发展的示意图,它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以前4000年,还是近5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稳缓地前进”。他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还指出:“我常喜欢用一种相对来说缓缓上升的曲线来说明中国的演变,显然这曲线比欧洲同一时期,譬如说公元二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演变过程的曲线上升得高,有时高得多。” (二)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秦统一我国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事件,“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类”,意思是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要保留,也就是说科技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重视的。汉承秦制,这部分科技遗产当然会被继承。科技的实用性被固定下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与此同时,把秦始皇打击的儒家树立为统治思想,西汉作为整理已有科技知识的重视时期,像医药、天文历

科学技术史复习题

1.古代技术发端的代表及意义 第一个标志:打制石器(人类掌握第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 第二个标志:人工取火(人类第一次支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第三个标志:创造文字(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工具;对历史的认识更确切和完整;人类生经验和自然知识容易传播、继承和积累;记录人类感情和命运的文学流传和影响更广远) 意义: 1)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是现代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原始雏形; 3)古代技术出现的次序,恰好也是近代历次技术革命的顺序。 2.古希腊自然哲学 1)自然科学包含在哲学中 2)米利都学派: 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亚和赫拉克利特 共同点: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宇宙万物由某种基本的东西演化而来 水、无限者、空气、水 3)毕达哥拉斯学派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和菲洛劳斯 数是万物的本原,企图用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想象; 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生二,产生各种数目,从数产生点、线、面、体;产生水火土气四元素 意义:关于地球运行的第一个猜测,启迪后世学者追求体现宇宙和谐的规律。4)德谟克利特学派 代表人物: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 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有原子所组成的,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谓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 意义: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最重要的、最高成果之一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特点 1)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 2)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3)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 4)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 5)官办为主 6)重整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 7)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丰碑_郑国渠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丰碑———郑国渠 梁安和 郑国渠是战国末期秦国开凿的一条灌溉渠道,其建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费人力、物力之多,工程设计技术之先进,经济社会效益之高,在我国古代农业史和水利史上都堪称丰碑。 一、郑国渠开凿缘起 战国末期,曾被视为西戎夷狄之邦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其经济、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邻国,它凭借关中这块地盘,很快将汉中和巴蜀地区吞并。其后,又连续对“三晋”等国用兵,夺取了上郡、太原、上党,势力扩展到黄河以东。不久,秦国又东进中原,取得了周王室旧地,占领了荥阳。此时,东方诸国危如累卵,成为秦国“心腹之病”①的韩国,更是首当其冲,面临灭顶之灾。 韩国为了苟延残喘,便设“疲秦”之计,选派技术高超的水工郑国来到秦国,要求帮助秦国开凿一条益国利民的水渠,其目的是,“令凿泾水”,“毋令东伐”②,即利用这个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阻止秦国东伐。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郑国渠的修凿,不仅没有达到“疲秦”的目的,反而进一步增加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不久,韩国首先被秦国灭亡。 郑国奉命来到秦国,看到秦国变法后的各种气象,便一改初衷,决心为秦国修一条真正益国利民的水利灌溉工程。他“引泾入洛”的建议,得到秦国的重视并被采纳,让郑国主持修建这一水利工程。就在工程顺利进展,即将“水到渠成”的关键时刻,郑国间谍身份暴露,被传到咸阳。秦始皇召见郑国,郑国坦然承认,对始皇说:“当初韩王派我到贵国,的确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我到贵国后,看到各种事业兴旺发达,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我愿意为秦国的农业水利事业贡献一切。杀掉我没有什么,可惜的是,这项水利工程就半途而废了!但是,水渠修成后,贵国得到的是长久的利益,而韩国只能再苟延残喘几年而已!”③秦始皇听了郑国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仍然让郑国主持完成了这一水利工程。正是秦始皇利用了水利专家郑国,才有了郑国渠这一赐惠关中几千年的浩大的水利工程。 二、郑国渠的工程设计 秦国地处黄河中游,无河患之忧。泾渭二水流经关中平原,这里地势平坦,虽无决溢之事,却有水利可图。关中地区,沃野千里,但雨水较少,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关中东部又是渭、洛入河之处,三水交汇,地下水位高,一经蒸晒,地面会出现盐碱,农作物难以生长。郑国认为,如果用疏导的方法,修凿一条渠道,引泾水灌溉,就能解除关中地区的干旱,况且泾水所含泥沙较多,又很肥沃,久灌之后,又可洗碱压盐,这对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国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西周时期已经开始。当时只是利用河水,以简单的自然挹注方法进行溉田,还不能修建较大的水利工程。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学会了修建较大的水利工程。如战国时期,“西门豹引漳溉邺”④,使魏国的河内之地很快富强起来;李冰父子主 ? 6 ?

科学技术史考试答案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期末考试(1) 姓名:杨烁明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后学院科学实质产生于()的科学研究成果。1.0 分 A、 学院 B、 学会 C、 企业 D、 社会 我的答案:C 2四因说是指()。1.0 分 A、 本原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B、 本原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C、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D、 质料因、形式因、逻辑因、目的因 我的答案:C 3RNA的类型不包括()。1.0 分 A、 信使RNA B、 转运RNA C、 核糖体RNA D、 传输RNA 我的答案:D 4诺贝尔奖获得者诺曼的()可以极大地简化过去量子力学繁琐的计算,成了具有标志性的成就。1.0 分 A、 路径积分表述 B、 量子电动力学 C、 费曼图 D、 费曼规则

我的答案:C 5哥白尼之后到()之前的时代被人们称为哥白尼革命。1.0 分 A、 伽利略 B、 笛卡尔 C、 牛顿 D、 瓦特 我的答案:C 6有康熙“钦定”的名义的较为全面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是()。1.0 分 A、 《大测》 B、 《律历渊源》 C、 《测量全义》 D、 《御制三角形论》 我的答案:B 7在提出狭义相对论()年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1.0 分 A、 5 B、 10 C、 15 D、 20 我的答案:B 8斐波那契(Fibonacci)的斐波那契数列是在()年提出于他的著作《算盘书》中。1.0 分A、 1202 B、 1217 C、 1228 D、 1233 我的答案:C 9根据萨顿的理论,把知识变成真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时期是()。1.0 分 A、 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时期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

新中国科技发展史 1955年,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非凡等,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并对其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争论了半个世纪的沙眼病毒病原学假说予以证实。 * 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 * 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该粒子是带奇异数的荷电重子的反粒子。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5年,中科院生物化学所王应睐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经过6年多的艰苦工作,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 1966年,我国第一颗地对地核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1970年,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972年,在水稻育种方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为首的科技人员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1973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二号”。 * 1978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汝康等,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发现了世界第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化石。 * 1980年,南京大学冯端院士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聚片多筹的倍频增强效应,使激光倍频增强效应提高数十倍,为功能材料中利用缺陷开创了新的途径。 * 1981年,中科院生物化学所王应睐等,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运算速度每秒1亿次。 * 1985年,北京大学教授王选领导的团队研制成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和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

* 1987年,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赵忠贤领导的科研小组发现起始转变温度超过100k的超导体。 * 1993年,中科院计算所和曙光公司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全对称的多处理机—曙光一号并行机。曙光1000是我国第一台实际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的并行机。 *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的科研人员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任务,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人类重要功能基因。 * 2003年,清华大学核研院研制的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72小时满功率发电运行。 * 2003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提出并牵头组织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该计划是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组计划,我国科学家承担了30%以上的研究任务。 * 2006年,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创立和发展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方法和用机器求解方程的方法。 * 2006年,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介电材料超晶格的理论体系,将半导体超晶格的概念扩展到介电体。 * 2006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分析粲粒子J/ψ衰变到1个光子和3个介子的过程中,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观测到一个新粒子。该新粒子质量约为1835兆电子伏特,寿命约为10~23秒。 2008年,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

科学技术史试题(一)

西南财经大学《科学技术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ⅹ)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ⅹ)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ⅹ)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ⅹ)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ⅹ)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ⅹ)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ⅹ)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