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政策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社会保障。

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社会生活需求和生产能力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正公平,保障公民的基本福利,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能力。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作用有:(1)保障社会公正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公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生产能力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它保障了不同人群的基本权利和福利,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2)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可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等服务,促进居民就业,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稳定社会经济和社会治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保障社会团结。

社会保障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障社会和谐和社会团结,通过对生活困难人员进行帮助,增强社会生活的满足感。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的制度主要涉及到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然而,在19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也在此期间逐渐发生了变化和发展。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至今,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保支出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以上。

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险以外,中国还开展了一些非基本保险项目。

比如,住房公积金制度,职工养老基金、医疗救助基金等。

在政府和劳动力市场双向合作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较广,甚至包括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三、社会保障制度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分析

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分析
速度。
l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理论分歧 .
对我 国现 阶段是 否 积极 推 进农 村社 会 保 障制 度 创 新
和 建设存 在正 反两种 观点 。持反 对观点 的理 由主要有 :
() 4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要相应提高社会保险税
的税率 , 由于社会保 障费用 由国家 、 集体 ( 业 )个人 三方 企 、 承担 , 和个 人负担 费用 的提 高会使 企业 用人 的成 本提 企业 高 , 品成本 提高 , 我 国产 品的 国际竞争 力。 使产 影响 以上几 点是反 对在 现 阶 段积 极 推进 农 村 社会保 障制 度建 设 的主要理 由 , 笔者认 为这也是 政府 决策层 尚未 下定 决 心全 面建设农 村社 会保 障制度 的主要原 因。 主张积极推 进农 村 社会 保 障 制度 体 系 建设 的 主要 理
对 现阶段我国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 分析
王 冰 张 军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湖北 , 武汉 407 ) 302
摘要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题 中应有 之义。从理论上说 . 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 是社会安全 的需
要. 是社会化 大生产 的要求 , 是宏观需求管理的需要 . 而且我 国现阶段 已有能力承担农 村社会保障支出 ; 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现状 看,
户是 独立 的商 品生产 者和市 场行 为主体 , 立承 担 自然灾 独
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 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意义更加重大 , 没有社会保
中图分类号
中央作 出建设社 会 主义新农 村 的重大 部署 , 坚持按 照 统筹城 乡经济社 会 发 展 , 业 反 哺农 业 , 工 城市 支 持农 村 和 多予 少 取 放 活 的方 针 , 照 生产 发 展 、 活 宽 裕 、 按 生 乡风 文 明 、 整洁 、 理民 主的要求 , 村容 管 协调推 进农村 经 济社 会发 展和政 治文 化建 设 。要 实现 农 村 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 会 和 社 会 主义新农 村 的 目标 , 中十 分 重 要 的一 环 就是 “ 决 好 其 解 农 民群众 最关心 、 最直 接 、 现实 的 利 益 问题 ”促 进 农 村 最 , 和谐 社会 建设 。而农 村 社 会保 障是 当前 农 民群 众最 关 心

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模型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模型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模型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供基本社会福利,还能够实现收入再分配。

本文将从经济模型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和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福利的体系。

其目标是为了降低社会不平等、缓解贫富差距,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经济模型: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收集纳税和社会保险费等途径,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贫困人口和困境群体进行收入再分配。

1. 收入再分配的原则收入再分配的原则通常包括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和降低贫富差距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应考虑这些原则,使得收入再分配更加公正和有效。

2. 纵向公平:福利最大化经济学家通过福利经济学模型来解释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实现纵向公平。

根据这一模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提供最低保障收入、医疗保险等福利措施,将贫困人口的福利水平提升至最低标准。

这样一来,社会中最贫困的人群能够享有基本福利,从而实现纵向的公平。

3. 横向公平:税收和福利措施横向公平是指相同个体之间的公平,即相同努力和能力的人应该获得相同的回报。

通过税收和福利措施,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实现横向公平。

比如,通过适度的税收调节,富人的税负较高,而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减免和福利补贴。

4. 降低贫富差距的效果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降低贫富差距。

经济学家通过基尼系数等指标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收集和再分配收入,可以减小收入分布的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程度。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和改进措施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资金来源多样化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应从简单依靠纳税人转变为多样化的途径,如社会保险费、投资收益等,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资金缺乏等方面存在不足,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问题分析1. 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农村社会保障的参保率较低,很多农村居民并未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这意味着他们在老年、失业、生病等风险面前缺乏有效的保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57.67%,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44.6%。

2. 保障水平低农村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相对城市而言较低,养老金、医疗补助等各项待遇都不及城市居民,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面对意外险情时的生活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居民养老金待遇较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平均要低30%左右。

3. 资金缺乏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缴纳社会保障的金额也较少,这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累积金额远远不足,很难满足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二、解决措施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要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例如给予一定的补贴、减免相关费用等。

可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保障。

2. 提高保障水平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政府可以适当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使其与城镇居民的待遇相适应。

同时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到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通过企业参保、缴费等方式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

3. 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的问题,政府需要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充足。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水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系统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参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对象有限,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较低。

特别是对特定群体如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保障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2. 缺乏资金支持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集体经济收入,而这些资金来源相对不稳定。

加之农村人口规模大,需要保障的对象众多,资金储备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给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了困难。

3. 缺乏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监管不严、发放不及时等问题,部分保障资源浪费或者被挪用,无法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

4. 缺乏人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很多乡镇村庄并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人员。

这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宣传和执行不到位,影响了工作的实施效果。

5. 信息不畅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一些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不畅通、无法及时更新,信息不对称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一大问题。

1. 完善制度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对特定群体的保障,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2.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充足。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

3. 建立健全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制,提高监管的力度和效果,确保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保障社会保障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4. 完善队伍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

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

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

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收入分配、消费、储蓄及劳动力市场中都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可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险;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一、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内容。

我国养老保险包括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是指1997年后在全国统一建立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2011年起开展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前一制度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职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等参保的养老保险。

后一制度是指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退休金制度。

我国城镇实行的是“双轨制”的养老保险。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1992年民政部出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所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差异性较大,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也较大。

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发展较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养老保险认识不够并且很多人无力参加养老保险。

现行的养老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

城镇医疗保险是指1998年以后推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2007年以后推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医疗保险是指2003年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个人账户部分可以进行购买药物或医疗中不符合报销部分的支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农民群众获得基本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很多农民依然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民,由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待遇水平较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相较于城市地区仍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一般偏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也导致了一些贫困农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3. 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不高,无法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4. 缺乏可持续性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

一旦政府财政面临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运行,从而影响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二、解决对策1. 扩大覆盖范围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的好处。

2. 提高待遇水平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有效保障。

3. 加强体制建设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组织改革,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与分析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对居民提供的一种基本保障,旨在保障其生活安稳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得以满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悠久,但在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本文将对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现收现付”的运行方式。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中央统筹和地方参与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

但在目前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缴纳人员的负担、养老金计算方式不同等原因,养老金标准大幅度参差不齐,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现有收支问题的解决方案还需不断探讨和提出。

2. 医疗保险我国医疗保险实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覆盖居民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已经达到98%以上,实现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障。

但是,医疗保险的报销标准和报销比例差异较大,尤其是在新接入地区,大病保险的风险保障有待完善。

3. 失业保险我国失业保险建立于1986年,是劳动者在失业期间的一种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企业职保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失业保险制度。

虽然失业人数逐年递减,但是,由于一些违法用工和白领失业等导致的失业人数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4. 工伤保险我国工伤保险由企业承担,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伤害和职业病的一种保险。

虽然工伤保险的赔付标准和流程确立清晰,但很多企业依然不能及时赔偿职工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存在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5. 生育保险我国的生育保险是指在生育期间,为产妇和其新生儿提供一种基本保障。

虽然生育保险已经得到普及,但由于机构、流程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不规范,剥夺了一部分有需求的劳动者的福利。

1. 制度整合不同步当前,我国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不同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都是由不同的机构管理且缴费标准不同,会给群众带来很多烦恼和不便。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分析

目前是 新 中 国成立 以来 总体 形 势最 好 的 时期 , 集 中表 现为 票 等 渠道 的社 会筹 集 和一 些 其他 渠 道 。 政治稳定、 经 济 快 速健 康 增 长 、 综 合 国力 极 大 增 强 、 国 际 地位
社 会保 障基金 的投 资运营。 在确定了社会保障 基金的筹
利 运 行 的关 键 , 要始终坚持安全性原则、 长 期 收 益性 原 则 、 多
不 断提 高 、 构 建和 谐 社 会 步伐 加快 、 人 民 群众 生活 水平 显 著提 集 模 式 后 , 社 会 保 障 基 金 的运 营 就 成 为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得 以顺 高。 具体 表 现 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障制度中, 最 主要 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财政拨款便成为社会保 散投 资于国债、 银行存款、 股票 、 企业债券 、 金融债券 、 不动
障 基 金 的 一个 固定 的、 主 要 的来 源 。 国家 财 政 对 社会 保 障 的支 产 等 。 持, 主要包括: 直接 拨款 , 承 担 社 会 运 行 的 费用 , 实施 税 收优 社会 保障基金的给付。 不 同种 类 的社 会 保 障 政 策 有 着 不
基础 。
因此, 可选 择 平衡 型投 资 组合 , 投资于股票 ( 含基金) 的 比例 大概 为 2 0 % ̄ 3 0 %, 其余 基 金 则 可 以投 资 于 银 行 存 款、 国 债、 企业 债 券 、 金融债券 、 房地 产 和 股 票 等 。 企 业 补充 养 老 保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
吼 经 E c o 济 n o m 与 y 管 & M 理 a n a g e m e n t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分析
口 吴 雪平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有必要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为薄弱。

在农村,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很多农民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风险时缺乏相应的保障,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偏低导致的。

农村居民普遍从事农村种植和务农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风险时,无法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

3. 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很多农民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

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工作的配套措施不足,制度覆盖范围较窄,导致一部分农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4. 监管和执行不到位在农村地区,由于监管不到位,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并不够规范,导致一些农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政策时遇到困难。

政策执行机构的不健全,造成了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滞后和不完善。

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政府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确保农村居民在面临疾病、养老等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帮助和保障。

3.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拓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

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知。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监管和执行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及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及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谋福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方面。

全国人民政府根据现有的国民收入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

然而,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在不断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虽然不断扩大,但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如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体系不够协调。

现行制度虽然横向涉及多个领域,但纵向协调不够,比如,养老、医疗、失业险、住房公积金等保障制度要有机衔接并形成相互补充的体系。

3.监督机制不健全。

制度完善与否,除了依靠制度建设外,还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监督机制还存在不足,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对策建议针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建议:1.优化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上,应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新型保险制度的建设。

同时应加强社保体系之间的协调,在保障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群体方面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2.提高基金运作效益。

应探索多途径筹集资金,实现社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基金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投资的比例,规范基金管理行为,提升基金运行效益。

3.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应建立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保内部自我监管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督机制。

要强化各级政府、社保机构及保险公司之间的监督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促进社保制度健康发展。

总之,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要应对各种挑战和社会变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制度创新和实践应用。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对经济效应的影响,旨在强调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向全体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的稳定性。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府财政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这些支出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支付,以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的投入。

这些支出不仅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会对政府的财政政策产生影响。

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从而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促进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提高医疗保险水平可以使人们更愿意花钱看病就医,从而带动医疗消费的增长。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分析具体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会增加,同时社会公平感和经济增长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例如,根据某国统计数据,在过去十年中,该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0%上升到15%,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25%,而同期该国经济增长率也从5%上升到8%。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效应的影响不可小觑。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支出,还能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稳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逐步建立起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在内的综合保障体系。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制度碎片化、保障水平不均等、基金压力增大等。

因此,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发展路径,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覆盖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方面。

在养老保险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以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医疗保险方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在保障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和工伤康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育保险制度则为保障女性职工的生育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注重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了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加强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确保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社会保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然而,尽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够广泛,部分群体尚未纳入保障范围;社会保险费率较高,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一定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等。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现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分析现状
1. 引言
在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保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保
障农村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制度,在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在职职工和农民自愿参加,以及政府补贴等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和养老保障。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规模
据统计,截至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数千万人。

随着
制度的完善和宣传力度的增加,参保人数还将继续增加。

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保率较低、参保费用过高、政
府补贴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挑战和对策
面对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

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保率。

其次,需要适度调整参保费用,减轻农民负担。

最后,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以提高民众的参保意愿。

6. 结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

通过采取一系列对策,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全文)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全文)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全文)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出发,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1.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

相比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待遇明显较低。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这些保障制度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都远远不及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城市体系来说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的实施机制。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普遍较低,政府和个人都对社会保障缴费意愿不高,致使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3. 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即便有接入社会保障制度的意愿,也往往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无法实现。

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成因1. 农村经济水平低。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城市较低,很多农民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社会保障费用,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落实。

2. 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不均,覆盖范围较窄。

3. 农村社会保障信息不对称。

由于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民缺乏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无法主动接入社会保障系统,导致覆盖面狭窄。

三、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1. 增加政府补贴。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确保其基本生活质量。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3.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其社会保障意识。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及其社会力量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福利所实施的种种社会保障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可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法规与制度。

一、促进企业经营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企业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企业员工的基本福利,如普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针对各类企业的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险种,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爱,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相对的,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能够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减少企业因员工意外伤害所产生的赔偿费用、医疗费用等。

二、促进消费升级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可以保障劳动者的生活需求,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生活水平,从而促进消费升级。

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和药品、教育、医疗保障时,他们通常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为了预防意外的风险,会更加注重消费品质的选择。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在民生领域的细节、服务质量和依法保障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升级。

三、促进社会稳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是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防止一些因为生活压力而引发的暴力冲突和社会问题。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还能够解决民生问题,平衡社会分配,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避免社会出现过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人口结构优化也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使劳动者在职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生产潜力,从而提升整体的国民经济水平。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还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一些儿童少年人口寄养问题。

随着人口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金融资源将投入到老年人的退休保障、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方面,从而提供关键的支持基础设施,帮助维护整体的人口结构优化。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1.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在社会救助方面,包括供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等。

在医疗卫生方面,则包括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

2. 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程度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程度已经相对较广,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较广,但是还有一些农村居民、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没有参保。

特困人员救助的覆盖面比较广,但是救助标准较低,存在一定的问题。

3. 社会保障体系的经费来源社会保障体系的经费来源主要有由国家财政拨款、社会保险费、地方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

但是由于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费用的支付压力也不断加大。

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1. 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面,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社保制度的改革,推出个人账户制度,促进社保基金的市场化投资,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和运作方式等。

2.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方面,将扩大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覆盖面,提高特困人员救助的标准等。

3.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水平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服务方面,将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比如实施“互联网+社保”服务、推广社保卡服务等。

4. 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经费的来源在社会保障经费的来源方面,将通过加强财税改革、推进非税收入体系建设以及探索新的社保经费来源等多种方式加强资金的来源和管理。

结语总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仍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改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一、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稳定。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1. 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实行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制度。

这些制度在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上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覆盖范围不广: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水平不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较大。

•养老金调整机制不完善:养老金水平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 医疗保险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组成。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城乡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医药费用过高,个人负担过重。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就医难问题。

3. 失业保险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失业后生活困难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金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支持失业者的生活。

•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部分失业者再就业困难。

4.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支持受伤职工的生活。

•生育津贴和产假补贴标准不一致,导致部分女性职工权益受损。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 覆盖范围不广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范围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个体经济户和新就业群体等特殊群体来说,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机会较少。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一、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提高社会公平度而实施的制度安排,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2.1 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逐步提高,人员参保率不断增加。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企业年金等附加性养老保险制度。

但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 养老金水平不高:由于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庞大,养老金缺口较大,导致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 城乡差异较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差异,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待遇标准不高。

2.2 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实施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等。

但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高医疗费用:我国医疗费用高企,个人负担重。

尤其是大病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 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设施和人才缺乏,致使一些地区居民就医困难。

2.3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社会就业和保障个体就业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失业待遇不足:失业保险金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 失业再就业困难: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失业人员再就业机会有限,难以实现较快的再就业。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3.1 资金不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养老金缺口日益加大,为确保养老金的支付和长期稳定运行,需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7-15作者简介:施晓琳(1970-),女,江苏海安人,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基础课部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从事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2005年第6期(总第127期)理 论 探 讨THEORETICAL INV ESTIG A TION No.6,2005G eneral.No.127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分析施晓琳1,陈会芳2(11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基础课部,江苏南京210031;21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1) 摘 要: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扩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我国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单靠增长引发的方法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要同时采用扶持导致的方法指导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二元经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05)06-0060-03 众所周知,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一直以来是一个城乡经济、政治和文化区别显著的二元社会,乡村具有浓厚的传统社会色彩,城镇具有鲜明的现代社会特征,这种二元性的社会结构长期存在于中国的现实中。

基于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即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城乡分开,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结果过多地牺牲了农民利益,大大削弱了农业资本积累、技术革新的能力,窒息了农业的发展后劲。

这样,在工业化过程中,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不但没有得到改变,反而被固化和强化了。

虽然政府对这一非均衡发展模式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性质。

这种“重城轻乡”和“挖农补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以下部分拟对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对城乡贫富差距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途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人。

一、城乡二元经济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国初期,优先发展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采用,使中国经济成“二元”状;户籍制度的严格执行,人口无法流动,人口结构也成“二元”状;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发展需求理论,使人们对生存的考虑优先于社会保障,致使城市居民拥有较高水平的保障,而农民的保障几乎为空白,使城镇早熟的社会保障与农村没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存。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劳动保险,绝大多数城镇企业职工都享有“一揽子”社会保险。

“文革”后,社会保障由企业保障所代替,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生老病死均由企业承担。

加之计划经济高就业政策的实施,城市居民生活得到了全方位、高水平的保障。

而此时农村居民的保障仅有:自然灾害时的政府转移支付、集体经济支持的“五保”户和以集体经济(生产大队)为主体的合作医疗,这些项目都不是正式的社会保障项目,农民完全依靠家庭保障。

可以说,这段时期城乡间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人口结构完全一致,而且三者间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城乡间的鸿沟,城乡壁垒森严。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二元”经济正在逐步弱化;户籍制度有所放松,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同时由于城镇建设的需要,城市征用了一部分农村土地,使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由“二元”变为“三元”,除原有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外,产生了一部分“中间人口”,人们称之为流动人口。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并先后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和女工生育保险制度、以及“两个确保”措施和“三条保障线”政策,并为城市贫困居民建立了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民政部于1991年曾组织部分地区进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但是随着1998年的机构改革,新成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将此项工作停止下来。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0年没有改变,“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向“一元”转型的经济结构和“三元”人口结构极不协调。

与相对完善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我国农村保障的形式主要是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农村“五保”;保障对象基本上是“困难的人”和“光荣的人”;保障的内容基本上是补贴性、救济性的单项保障;保障的核心———社会保险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基本上未展开,只有少数先富起来6的地区最近几年逐步开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但大多还处于试点阶段;合作医疗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的医疗保障基本上名存实亡。

农村广大居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土地保障而缺乏社会保障。

另外,中国政府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资严重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社会保障支出看,占全国人口75%以上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只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总数的5%,而占人口20%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总数的95%;从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用情况看,城市居民人均455元,农民仅人均15元,相差30倍[1]。

我国农村人口比重相当大,但社会保障却仅局限在比重小的城镇劳动者中实施,形成明显的城乡社会保障落差。

就目前贫困问题而言,政府针对城镇的贫困问题,全面推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农村贫困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处于“零敲碎打”的不规范状态,其实,无论相对贫困,还是绝对贫困,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按照农村绝对贫困标准627元来计算,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2002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820万,贫困发生率为310%;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5825万,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12%。

也就是说,近10%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急需一定的社会渠道解决贫困问题。

到2002年,中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458。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在1990年城镇和农村的差距为1115元,到1999年达到了4869元,2002年达到了5713元。

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的扩大反映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水平在扩大[2]。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本应缓解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困差距,却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得到一定改善,而对农村居民基本没有起到作用,使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途径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在他的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提出,涵盖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安排分为两种:一种是增长引发型,即这个过程的成功取决于利用增长带来的经济繁荣来扩展有关的社会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保障;另一种是扶持导致型,是政府通过扶持而建立起的社会保障制度,即“扶持导致的过程不依赖于高速经济增长,而通过精心策划的医疗保健、教育等社会扶助计划项目及其他有关的社会安排起作用”。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主要是增长引发。

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与实际做法是增长引发型,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这种观点肯定了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范围和程度的根本制约作用。

有的学者通过分析建国以后我们建立的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引发的弊端,以及引证这种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的现实,来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的决定作用[3]。

有的学者则通过对欧洲发达的福利国家的检讨,来说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超越经济发展水平搞社会保障,必然会重蹈福利国家的覆辙,且经济和社会后果将更加严重[4]。

同上述学者一样,我们也肯定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实施的范围、程度和给付标准具有根本性的制约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否认非经济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影响,如土地政策、人口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和心理因素对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力图建立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完全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达到纯粹理性化的社会目标,这本身就是非理性的,因为社会并非人为设计出来的。

既要使社会保障在国家经济萧条、社会成员遭受经济风险时起到社会“减震器”、“安全网”的作用,又要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5]有些学者在谈及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时,只强调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忽视国家作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公平的主体所应尽的责任,无论其主观动机如何,在客观上都导致将农村社会应受保障的群体长期置于一个被忽略的地位。

这恐怕也是造成下述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在中国的过去还是在中国的现在,农村社会保障都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甚至在某些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探讨和政策设计中,还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农村社会保障。

”[6]显然,这无益于农村的稳定,也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增长落后于城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比城镇要少。

同时由于农村本身经济结构、文化风俗及自然环境等复杂的因素的影响,要使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增长速度与城镇距离缩小,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如果单靠增长引发的方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要等相当一段长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收入分配差距会随着短期经济增长继续扩大,由此带来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减少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不稳定将阻碍长期经济增长,长期经济不增长,社会保障制度在长期阶段也无法建立。

因此,我国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单靠增长引发方法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要同时采用扶持导致的方法指导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政府应该将用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比例加大,而且这部分的资金绝对不能因为经济的增长速度变慢了而减少。

在城市和富裕的地区可以主要采用增长引发方法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因为这些地区的政府有足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政府可以规定居民收入的固定比例用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居民收入提高了,其社会保障也就高。

但是对于农村采取规定收入的固定比例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行不通的,因为农村居民收入本身就不高,按比例得到的资金是不足的,所以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主要靠政府。

政府应该从税收、证券、基金、福利彩票以及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固定资金部分甚至大部分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专款专用,保值增值,而不能一味地将资金用于其他投资。

实践证明,采用扶持导致方法的过程中并不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反而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如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的识字率比欧洲高,当时日本工业化落后欧洲的工业化几十年,可见日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