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区别及互鉴重点
行政首长负责制名词解释
行政首长负责制名词解释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由行政首长负责在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指引下执行政府之整体职责和管理责任的一种管理形式。
是政治制度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施政策的核心。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领导是行政首长,即总理或其他领导人,他们负责政府的总体工作,负责制定政策和统筹实施。
负责制的本质是一种参与和负责的机制,它可以有效地激发人们的活力,减少负面影响,确保责任的贯彻执行。
各级行政首长面对各级政府问题,要认真细致地履行其职责,向上级政府报告进展情况。
他们还要从宏观上来管理、组织和协调政府部门,保证政府部门各种职能有序地运行,激发政府部门的活力和创造力。
行政首长负责制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在过程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它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
同时,行政首长负责制也有一定的弊端。
由于一个人在行政首长的职责和责任上做出决定,可能会受到政治利益的影响。
因此,必须对行政首长和其他参与者的权利进行有效管控,以确保其平衡和公平。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它在保证政府服务质量、实现政策目标、做好多部门协调、实现政府效率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 1 -。
行政首长负责制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来源(宪法)时间(1982)国家(中国)1.概述行政首长负责制指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首长对本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负全面责任的制度。
这是一种适合于中国行政管理的政府工作责任制。
依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同时,行政首长负责制也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形式,是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
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不意味着行政首长可以独断专行或者滥用职权。
行政机关或行政部门的重大问题,要由某种行政会议来决定。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2.存在问题行政首长负责制导致行政效率不高现在,政令不通,上行下不效,行政效率不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比如治理矿难,中央政府下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除了人大通过《安全生产法》,国务院还制定了大量法规,下发了许多关于整顿和检查的通知,但矿难仍有增无减。
广东大兴矿难后,国务院又下发了限令在煤矿投资入股的公务员一个月内撤资的通知,如今限期已过,却并未见显著成效。
在治理矿难方面如此,在其它方面,如兑付农民工被欠工资,治理环境污染,教育乱收费,举凡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重大问题,大抵如此。
这是为什么?问题的出现当然有多种原因,如不正之风的蔓延,干部素质不高,行政不作为盛行,而原因之一则出在行政首长负责制本身。
行政首长负责制本没有错,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实行这种管理体制,但在中国则不然。
一是从《宪法》角度讲,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地方政府都在党委领导下工作;二是从《党章》角度讲,地方党委集体决定重大问题,行政首长虽身兼党委副书记,也只有一票的权力;三是实际工作中,地方党委书记拥有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权,可以说,没有他的点头,行政首长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是作不了决定的。
决策方案的选择介绍
(四)首长决定方式的优点:
一
决策权力集 中,有利于 快速果断决 策,提高决 策效率
二
决策权力明确 ,能够避免决 策过程中因职 权不清而造成 的对决策问题 相互推诿现象
三
决策责任明确 ,能够提高决 策者的责任心 ,能够有效避 免对决策后果 无人负责的现 象
(五)首长决定方式的缺点:
1、首长主要 凭自己的知识 、经验和智慧 决策,易于造 成决策失误
☆ (三)首长决定方式的特点:
﹠ 选择最终决策方案的是首长个人;
﹠ 首长知识、经验、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相互作用的结 果;
﹠ 首长的决定范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 首长在做出决策时,应该广泛听取不同人的意见, 接受咨询,但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必须由首长个人决 定;
﹠ 作出决定的首长必须对决策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或主要责任。
(1)曲线a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型的决策人; (2)曲线c所代表的是一种进取型的决策人; (3)曲线b所代表的是一种中间型的决策人。
※2、决策效用值与决策优化的相对性
不同类型的决策者对同一决策方案效用的评估是不 一样的,每一个决策者在选择决策方案时总是根据 自己对决策方案效用的判断进行选择,即坚持效用 最优原则。
第十一章 决策方案的选择
主要内容
1
选择决策方 案的准则
2
选择决策方 案的基本方 式
3
票决制的规 则与抉择策 略
第一节 选择决策方案的准则
1
现实性最优准则
2
系统性最优准则
3
效用性最优准则
决策准则应具有的特性:
1、准则的 客观性
2、准则的 绝对性
3、准则的 相对性
人事决策
某县需要选拔一名主管经济的副县长,现在有三个方案:
行政首长
所为首长负责制的特点,一般是相对与民主讨论制而言。
首长负责制: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首长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对本行政组织所管辖的重要事务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此全面负责。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均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1.授权的形式和方式不同。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其领导者的权力是由选民自下而上选举产生的。
这是选民直接授权的表现形式。
如,各级党代会和各级人代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常委会的权力都是如此产生的。
实行首长负责制的机关或单位,除各级主要行政首长由选举产生外,其他干部则由上级领导自上而下提名委任。
它是选民委托授权的一种形式。
前者称作选举制;后者称作委任制或任命制(企业也称作聘任制)。
2.行使权力的主体和决策的原则、方式不同。
民主集中制领导制度行使权力的主体是领导班子集体,而非领导者个人;其实施领导和决策的原则、方式是少数服从多数。
因此,也称其为委员会制(在法院系统称作合议制,以下均简称委员会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制度行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首长个人,而非领导班子集体;其实施领导和决策的原则、方式是,行政首长个人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依据个人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做出抉择。
所以,也称它为“首长制”、“一长制”、“独任制”。
3.领导层成员的地位和责任不同。
实行委员会制的组织,其领导成员在班子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决策时一人一票,权力相等,责任相同;决策后果由领导班子集体直接对选举人(党代会或人代会)负责。
因此,又称其为集体领导制。
实行首长负责制的机关,其领导成员在班子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正职、副职、委员间都是上下级关系,权力和责任也不相同。
副职就其主管的部门和工作直接对正职负责,正职就本机关的全面工作直接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
对选民的负责是通过对上级领导负责实现的。
所以,亦称此为个人负责制或责任制。
4.行使权力的主要目的和目标不同。
实行委员会制的组织实施领导和决策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是,反映和维护广大选民的意愿和利益,维持组织和社会秩序的公平、正义与稳定。
2016中国政府与政治参考答案及计分标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016)参考答案及计分标准(A):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D,2.A,3.D,4.B.5,D.,6.B.E, 7.C. 8.C, 9.C , 10.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D.E.2.A.B.C.3.A.B.C.D,4.A.D.E,5.C.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2.错,3.对,4.对,5.错。
四、比较题(每题8分,共16分)1,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领导小组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指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首长对本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负全面责任的制度。
这是一种适合于中国行政管理的政府工作责任制。
领导小组作为是一种基本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方式,在解决或完成临时性、综合性,尤其是正式序列机构难以单独完成的问题时的一种制度安排。
二者都是我国行政部门广泛采用的制度形式,其中,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也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形式,是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是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不意味着行政首长可以独断专行或者滥用职权。
而领导小组制度则是针对特殊性的任务而作的一种具有临时性质的制度安排,表现多为一种工作性的制度性质。
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
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指的是组成国务院的部、委员会、行、署,设/成立、撤销、合并、调整这些部门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任命、免去这些部门的行政首长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
国务院直属机构指的是各总局、总署,国务院有权根据需要自行决定这些部门的设立及其首长人事任免事务等事项,而无需经过人大及其常委会。
从法律意义而言,它们最主要的一个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国务院组成部门没有独立的行政主体地位(除非有法律,法规的授权.)国务院直属机构有着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五、材料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1,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天气及其它自然因素外,主要有:一是我国政府正在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党委制”的内涵和实践要求解析
“党委制”的内涵和实践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
简称“党委制”。
这一制度从提出到完善有一个发展过程。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我军的诞生,为了加强党对起义部队的领导,在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确定军设军党委,师设师党委,团设支部,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我军的党委制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制度还是秘密的。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确定在营以上各级建立党委,把支部建在连上,这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确立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
著名的古田会议肯定了党委是部队的领导核心,强调党委必须在军队中成为“领导中枢”,并且规定部队的一切工作在党委讨论和决定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
从而为我军的党委制奠定了基础。
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组织关系的决定》规定:“军内大事、军事政策、军事行动等大的方针,需要交党委讨论,但具体行动由司令员、政治委员决定之”,这个规定既强调了集体领导,又提出了军政首长分工负责。
1953年,毛泽东同志把党委制和军政双首长制相结合的领导制度,概括为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从此,在党的文件和军队政治工作条例中,都把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作为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加于固定。
党委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党委的统一领导,二是党委的集体领导,三是首长分工负责。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分三个问题来讲解。
一、党委的统一领导(一)正确理解党委的统一领导所谓党委的统一领导,主要是指党委的职权而言的,即党委对所属部队的一切组织、一切部门、一切人员、一切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除紧急情况下由首长临机处置外,都必须由党委做出决定。
党委的统一领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领导范围上看,它有三个规定性。
简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简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国家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首长对国家行政机关负责的制度安排。
其基本内容包括:
1. 最高行政首长地位:行政首长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负责人,拥有行使行政权力的权限和责任。
通常由国家元首、总统、总理等担任。
2. 行政权力:行政首长拥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权利,包括颁布行政法规、命令、决定等,制定执法措施,组织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
3. 行政责任:行政首长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负有最终责任。
他负责行政机关的组织运行、行政决策、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工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责任。
4. 行政首长的选举产生:行政首长的产生通常通过选举或委任等方式进行。
选举过程和条件有所不同,有的通过普选、间接选举或议会选举等方式,有的由国家元首、议会或政党决定。
5. 行政首长的任期:行政首长在任期内负有行使行政权力和履行行政职责的义务,任期一般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任期结束后,可以重新选举或进行续任等方式继续担任行政首长职务。
总的来说,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机关的最高负责人负责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机关的工作负有最终责任的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旨在加强行政机关的权威和行政效能,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首长制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首长制第一篇: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首长制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首长制,它既兼备了委员会制和首长制的优点,又避免了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短处。
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民主决策,行政首长虽然拥有最终决定权,但并不是行政首长个人独裁。
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行政首长根据大家意见,行使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
二是责任明确,行政首长在任期内,对在法定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负完全责任。
领导集团内部各个成员也分清职责。
三是分工合作,行政首长与其他成员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在实践中实行“归口管理”,职责明确,分工不分家。
我国之所以要实行首长负责制,是因为在“我们的党政机构以及各级企业、事业领导机构中,长期缺乏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缺少对于每个机关乃至每个人职责权限严格明确的规定,以致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独立负责地处理他所应当处理的问题,只好成天忙于请示报告,批转文件”。
有些单位、有的领导人甚至推卸责任,相互扯皮。
所谓集体领导,实际上是无人负责,造成行政机关工作效率低得惊人。
国内案例: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开创云南粮食流通工作新局面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即所谓“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规定各省区市的行政首长负责本地区粮食的供需平衡和粮价的相对稳定。
2004年,根据国务院“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在省政府领导下,经过认真调研,从云南省情、粮情出发,云南省决定实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把“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落实到基层。
到2010年,全省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比2004年增加了66.5%,其中,省级储备增加117%,地级储备增加27%,县级储备增加63%,建立了1.5亿斤的省级动态储备。
落实了3500万公斤地方食用植物油储备,食用植物油储备增加了100%。
“十一五”期间,我省各地粮食储备处于历史最多时期,为确保我省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行政组织体制中的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及其运用
首长制的优点: 第一、事权集中,办事果断,指挥统 一,行动迅速,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二、责任明确,权责统一,可避免 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等弊病发 生。 第三、易于保密。
•
首长制的缺点:
• 第一,首长个人独揽全权,容易形成 个人专制。
• 第二,首长容易滥用职权,拉帮结派, 营私舞弊。
•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实施: • 第一,建立岗位责任制; • 第二,严格考核制度; • 第三,以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作保证; • 第四,建立健全各种具体规章制度。
报告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硕士生导师
韦玖灵
• 行政组织体制是指行政组织内各个层 级、各个部门间的权力关系。行政组织代 表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管理职能时, 要按照一定的法律原则和实际情况的需要, 将自身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归属于不同层级 和不同部门的行政单位和个人行使,由此 形成行政组织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部门之 间的权力分配关系。行政组织体制就是这 种权力关系的制度化、法制化。
• 委员会制的优点: • 第一,能集思广益,容纳各方意见,
集中众人智慧,考虑问题较全面。 • 第二,集体承担责任,有利于协调一
致地推行计划。 • 第三,互相监督,不易营私舞弊。
• 委员会制的缺点 : • 第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经常出
现争论,许多事情常常议而不决,行动迟 缓,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 美国行政学家怀特也主张:执行与指挥 的事务应采用首长制,制定政策法令宜采 用委员会制,因为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 智慧。
•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在探讨 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运用时,基本上表明 了较类似的看法,即首长制运用于行政、 执行、技术、军事等性质的事务,委员会 制则运用于顾问、讨论、立法、决策、调 节等性质的工作。
浅论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浅论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作者:李菱菱来源:《管理观察》2014年第30期摘要: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现代政府和企业中较普遍的领导制度,我国政府根据我国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应急性和执行性强的特点,也采取了这种行政组织体制。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搞“一把手”工程、偏向强调“集体领导”等,并提出完善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首长负责制集体领导党委制1.行政首长负责制西方国家确立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时间较早。
在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便提出:“政府几乎时时需要急速的行动,所以由一个人管理比几个人管理好些;反之,属于立法权力的事项由许多人处理比一个人处理要好些”。
[1]在现代民主国家中, 80%以上的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2]行政首长负责制已成为政府和企业中比较普遍的领导制度。
行政首长负责制也称为首长负责制或首长制,是指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首长在所属行政机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本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时享有最高决定权,并对该职权行使后果向代表机关负个人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
[3]行政首长负责制具有决策权集中、指挥灵敏、传递迅速等优点。
但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现实操作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使行政首长负责制走向科学化、法制化。
2.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我国政府根据行政机关执行性、应急性强等特点,不采取合议制的决策模式,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1982年我国通过第四部《宪法》规定: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和副主席;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首长、市长、县长、乡长、镇长负责制度;实行限任制,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这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和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在我国,行政首长的选举、任命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对本级政府工作有全面领导权、最后决定权、人事任命或提名权、工作程序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以及主持集体会议的权力,并根据权责对等原则负有相应的责任。
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区别及互鉴重点
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区别及互鉴1.什么是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两种不同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
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两种决策机制出现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的场合,却压制民主、个人独断,家长制的作风盛行。
而在该行政首长负责的时候,又不敢负责、无人负责,延误了决策时机。
而且,在发生错位的地方,往往既贯彻不好民主集中制,也贯彻不好行政首长负责制。
纠正这种错位,当然先要从认识上正本清源,正确解析这两种决策机制的关系。
 党委制,完整地说,是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所谓集体领导,就是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由集体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决定,而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这是党委制的实质和根本。
所谓个人分工负责,就是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就党委决定的贯彻落实以及党委其他的日常工作,在党委成员中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并在具体工作中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与支持。
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必须同时兼顾而不可有所偏废。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在政府工作及其他行政领域中,由政府首长及行政主管全权负责的领导责任制。
我国的各级政府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他们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召集和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我国政府的这种首长负责制的体制,正式确立于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时候,随着宪法的修订,制定通过了新的国务院组织法,修正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这就基本确定了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模式,换言之,就是我国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基本定型。
浅析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
浅析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浅析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吴仲强在日常工作中,时有“我们这里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局长说了算”的说法。
对此,有必要搞清楚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那里的党组织就有战斗力,领导在群众中就有威信,反之,如果民主集中制遭到践踏,专断之风盛行,那里的党组织就形不成整体合力,那里的工作就没有起色。
叶剑英同志在党的十二大讲到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时说:“今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要这样做,以保证党的正常生活和正确领导,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并指出:“希望大家把这个治党治国的根本原则坚持下去,一代一代传下去。
”我们正在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党的坚强领导,而要实现党的坚强领导,就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集中制则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
因为,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能集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正确地执行这些路线、方针、政策。
可见,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不好,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二为了弄清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系,有必要搞清楚这两个概念。
现行党章总纲部份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一致”。
这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制度。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四、行政首长负责制
• • • • 一、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三、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 四、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 弊端 • 五、改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五、原因
• 历史背景
• 国情 • 社会制度
六、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领导制度的比较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 行政领导制度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三个 层次: • 一是从根本性上制约行政活动的制度安排; • 二是足以保障领导者个人可以与组织协调 行动的制度,以使领导者个人的能量与组 织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 • 三是足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 的制度性措施,使行政活动富有成效,不 致无的放矢。
1、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二主要内容2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三行政首长负责制3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一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三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四行政首长负责制四行政首长负责制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弊端五改善行政首长负责制五原因社会制度六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领导制度的比较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小组成员:聂小飞 陈晨 陈富美 董小红 耿玫 何海鹏 谢进林
目录
• • • • •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概述 二、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沿革 三、行政领导制度的划分 四、行政首长负责制 五、我国选择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因
• 六、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领导制度的比较
一、概述
• 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领导活动中,行政 领导权限的划分和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所 形成的用以规范行政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 的制度体系。 •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概述:就政府的决策形 式看,属于首长制;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 权力配置来看,属于集权制;就行政机关 内的权利统属来看,属于完整制;就各级 政府间的节制关系来看,属于层级制;就 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置来看, 属于功能制。
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区别与联系
2009年国家公务员⾯试练习题详解
党委制与⾏政⾸长负责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党委制与⾏政⾸长负责制的区别:党委制是党委集体领导与个⼈分⼯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政⾸长负责制是在政府⼯作和其他⾏政领域中,由⾏政⾸长及⾏政主管全权负责的领导责任制。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①决策主体不同。
党委制是集体领导,领导的主体是集体⽽不是个⼈,个⼈⽆权决定重⼤问题。
⾏政⾸长负责制的决策主体是⾏政⾸长,他负有决策的全权,拥有对决策事项最后的单独决定权。
②领导层的关系不同。
党委制下党委全体成员都是平等的,只是分⼯不同,参与决策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关系。
⾏政⾸长负责制下,正职与副职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副职向正职负责,接受正职的领导。
③决策原则不同。
党委制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决定重⼤问题。
⾏政⾸长负责制在决策过程中,⾏政⾸长也会征求各⽅⾯的意见但最终要以他个⼈对问题的看法做出决定,其他⼈都要服从。
(2)党委制与⾏政⾸长负责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的。
党委制与⾏政⾸长负责制的联系:
①党委制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前提下,也强调个⼈分⼯负责,建⽴领导核⼼,书记负总责,防⽌出现名为集体领导,实际⽆⼈负责的现象。
这是对⾏政⾸长负责制的借鉴。
②⾏政⾸长负责制强调⾸长敢于负责,有责有权,提⾼⾏政效率,同时也要求⾏政⾸长要有民主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善于集思⼴益,这也是对党委制的借鉴。
③把这两种制度混淆起来,该⾸长负责时,不敢负责,⽆⼈负责;在党委决策中,该充分发扬民主时,压制民主,搞个⼈专断,就既执⾏不好⾸长负责制,也贯彻不好民主集中制。
行政领导负责制
行政领导负责制行政领导负责制是指政府机构中,行政部门的领导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担任主要责任的责任制度。
在行政领导负责制下,各级领导都要肩负起责任,切实履行职责,为政府机构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首先,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好处在于能够提升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根据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原则,每个领导都要对自己所负责的部门实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在一个领导没有履行职责的情况下,其他领导得以相应的补位,这相当于对该领导的激励,促使他们更好地工作。
其次,行政领导负责制有助于提高政府机构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公检法等公共部门的工作具有高度敏感性,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深入了解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及时地采取措施,增强市民的信任感。
此外,行政领导负责制还可以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各领导部门之间的透明交流,让全民参与和监督工作,提高公开政府的透明度。
最后,行政领导负责制可以提升行政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行政部门要想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体制下,每个领导都要对自己所负责的部门中的事情旗帜鲜明若有责,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决策的能力,更可贵的是要有担当精神。
这样才能保证团队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断迈进。
总之,行政领导负责制可以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公开和透明,同时也能够增强领导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提高行政部门的整体水平。
这也是现代政府相当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前,先扪心自问:我是否遵守了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原则呢?。
政府部门党组制度与行政首长负责制
On the Relation of the Party Group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Chief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作者: 李宜春[1]
作者机构: [1]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页码: 238-24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党组;行政首长负责制;民主集中制
摘要: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行政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强行政工作的相对自主性。
近年来,政府部门普遍设立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为了健全政府部门党组制度与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首先要坚持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政府“独立负责、协调一致”两者并重,其次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原则,处理好地方党委与政府部门党组的关系、政府部门党组与行政的关系、政府部门行政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党组主要负责人与行政首长合一是必然趋势。
政府领导:首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统一
政府领导:首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统一
王思未
【期刊名称】《领导科学》
【年(卷),期】1991(0)6
【摘要】我国行政领导制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已经有多年的实践。
实践证明,《宪法》和《组织法》确定的这种制度,既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又符合我国行政机关的性质、地位以及行政工作的要求。
行政首长负责制具有责任明确、权力集中、责权统一、决策果断、指挥灵敏、行动迅速、效率较高等优点。
但是,这种制度在执行中也反映出两个不容忽视的缺点:一是由于个人智慧和经验有限。
【总页数】2页(P9-10)
【关键词】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行动迅速;个人智慧;政务工作;权力集中;公开办事制度;事务工作;根本组织原则;社会监督
【作者】王思未
【作者单位】中共内乡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3
【相关文献】
1.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首长负责制而不是民主集中制--与《政治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考指南有关作者商榷 [J], 吴显庆
2.用好“定海神针”建强党委班子——贯彻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
制需要把握的十个问题(一) [J], 王峰;张先达(图);
3.用好“定海神针”建强党委班子——贯彻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需要把握的十个问题(二) [J], 王锋
4.在领导实践中实现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统一 [J], 朱的毛
5.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应防止十种倾向 [J], 范继超;邓安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区别及互鉴1.什么是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两种不同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
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党委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两种决策机制出现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应该充分发扬民主的场合,却压制民主、个人独断,家长制的作风盛行。
而在该行政首长负责的时候,又不敢负责、无人负责,延误了决策时机。
而且,在发生错位的地方,往往既贯彻不好民主集中制,也贯彻不好行政首长负责制。
纠正这种错位,当然先要从认识上正本清源,正确解析这两种决策机制的关系。
 党委制,完整地说,是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所谓集体领导,就是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由集体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决定,而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这是党委制的实质和根本。
所谓个人分工负责,就是在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就党委决定的贯彻落实以及党委其他的日常工作,在党委成员中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并在具体工作中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与支持。
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必须同时兼顾而不可有所偏废。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在政府工作及其他行政领域中,由政府首长及行政主管全权负责的领导责任制。
我国的各级政府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他们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召集和主持本级人民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我国政府的这种首长负责制的体制,正式确立于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时候,随着宪法的修订,制定通过了新的国务院组织法,修正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这就基本确定了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模式,换言之,就是我国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基本定型。
 2.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家长制、合议制的区别是什么? 家长制是在小生产的背景下,家庭事务由家长独断专行的管理方式,引申到政治生活中就是指有的领导干部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把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同志关系,搞成君臣父子关系、猫鼠关系的现象。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与独断专行的家长制是有严格区别的。
行政首长负责制从属于现代政府体制,与民主法治的国家体制紧密相联系。
政府首长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是依法行政,其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定,并需要向国家的权力机构,即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而在政府工作的范围之内,政府首长也不能独断专行,在重大问题上必须听取和尊重政府其他组成人员的意见。
我国的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地方人大和政府组织法也规定,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就是说,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封建家长制是有严格区别的。
 但是,如果我们以各级政府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作为根据,而得出我国政府同样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或者是“合议制”的结论,那显然是不恰当的。
有人以“各级政府内部的民主集中制”为题作文,题目本身就站不住。
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举产生的,但决不能据此就推断出政府自身的运行机制也是民主集中制。
它是由什么机制产生和它自身按什么机制运作是两回事。
而且,政府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是独断专行,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民主集中制的做法,并不等于它本身的运行机制也就是民主集中制了,这种运行机制由行政首长主导的基本属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我国政府同样也不实行“合议制”,合议制是我国法院的审判制度,即由法官集体审理案件作出判决的审判制度。
合议制的决策机制相同于委员会制,依行多数决定的原则。
合议制是没有首长负责的。
 3.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究竟不同在哪? 这确实是一个理论上常常不清楚而实践中更是容易出现混乱的问题。
我们试作以下的归纳分析。
 第一,决策的主体不同。
党委制实行集体领导, 决策的主体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个人无权决定重大问题;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决策主体是行政首长,他负有决策的全权。
 第二,领导层的关系不同。
在实行党委制的情况下,党委的全体成员都是平等的,每个人所享有的决策权是平等的,一人一票,效力相等。
党委内部只是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上下级关系,书记“负总责”是指书记主持党委的工作,并对党委的日常工作作出处理;而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运作环境里,正职与副职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副职向正职负责,接受正职的领导。
 第三,决策的原则不同。
党委制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决定重大问题;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决策的过程中,行政首长也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但最终并不以是否形成多数作为决策的依据,而是依据他个人对问题的看法作出决定,其他人都要服从。
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行政首长在决策时都会争取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但这与“多数决定”的民主原则并非是一回事。
 第四,决策的责任也不同。
党委制实行集体决策,当然也就由集体承担决策的责任。
在集体负责的前提下,党委成员因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具体承担的决策责任也会有所不同。
但总体上说是集体决策、集体负责。
行政首长负责制则不同,作出决策的行政首长理所当然地对决策的后果负全部责任。
 4.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怎样相互借鉴的呢? 由上可以看出,党委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机制,其区别是明显的。
但不能说这两种决策机制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性可言。
事实上,在我们的领导体制和决策环境里,这两种决策机制又是相辅相成的,彼此借鉴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各自的决策机制臻于完善。
 党委制的好处是益于发扬民主,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但是也容易出现名曰集体负责实际无人负责的倾向,其表现一是延误决策的时机,二是决策以后无人具体执行,三是一旦决策失误便难以追究决策的责任。
为了避免出现或者尽可能少地出现这种状况,就有必要在坚持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引入分工负责的机制。
这种引入实际是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一种借鉴。
 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是有确定含义的。
第一,党委集体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之后,就要分工由专人去具体贯彻落实。
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
失职者要追究责任。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1页)第二,党委大量的日常工作也需要分门别类,由专人负责。
“集体领导解决重大问题;某一件事、某一方面的工作归谁负责,必须由他承担责任,责任要专”。
(同上,第282页)第三,在党委的分工负责中,书记负总责,负第一位的责任。
书记的责任,是主持、组织、协调党委的工作,对处理党委日常工作负总的责任。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人负总责。
”“集体领导也要有一个头,各级党委的第一书记,对日常工作要负起第一位的责任。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34页、第2卷第341页)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最大特点,是责任明确,决策效率高。
但它的缺陷就是过分依赖于行政首长个人的素质,包括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等等,然而个人的素质总是不能尽善尽美的,而且受个人情感和看法变化的影响,还会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为了弥补行政首长个人素质的不足,在我国政府的决策机制中,就又引入了一些党委制也就是委员会制的决策方式,即在坚持行政首长全面负责,强调行政首长要敢于负责,有责有权,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要求行政首长要有民主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集思广益,在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尤其应该如此。
这样,行政首长负责制就一方面有别于党委制,一方面又严格区别于独断专行的家长制。
 5.党委与政府为什么要实行上述两种不同的决策机制? 人们不免会问,为什么党组织要实行委员会制而政府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呢?党组织实行首长负责制、政府实行委员会制不行吗? 党组织实行委员会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是由党和政府的组织性质、工作性质和决策性质的不同而决定的。
 从党组织来说,首先,党是政治组织,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党完全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
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全体党员。
全体党员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直接或者间接地管理决定党的事务。
因为在很多层面上,难以做到全体党员直接参与对党内事务的管理,于是就要选举党的代表大会。
而代表大会又不能天天开,就又要选举产生党的委员会,由委员会来主持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党的工作。
党的委员会是集体接受代表大会的委托,就必须集体行使决策权,集体向代表大会负责。
其次,党是领导核心,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都是该地方的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施对重大决策的领导。
这个决策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需要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由党委集体行使决策权,集体承担决策责任也成了必需。
 而政府的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
政府是行政组织,是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它的工作性质是执行性的,内在地要求高效运行。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责任明确、反应灵敏、决策快捷的特点恰恰适应了政府工作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核心是追求效率,行政首长负责制也就是效率机制。
它的安全性在于,第一,政府工作中所要作的决策一般不属于重大问题,重大问题是由党委或者人大决策,这就如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一样,总经理虽然也作决策,但不对企业的重大问题作决策。
第二,对政府工作管理范围内比较而言的重大问题,组织法明确要求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进行决策,也就从制度安排的某个方面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第三,行政首长负责制不是孤立的,与政府决策有关的还有很多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比如政务公开、决策公开、决策咨询、决策听证,特别是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等等,共同构成了防范行政首长任意妄为的警戒线。
 6.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机制出现错位的原因是什么? 出现决策机制错位的情况,尽管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