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
小学一年级端午节的主题班会

小学一年级端午节的主题班会小学一年级端午节的主题班会【9篇】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纪念秋瑾。
借端午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操,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端午节的主题班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端午节的主题班会【篇1】一、指导思想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二、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三、主题目标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地点教室、自己家里。
五、活动内容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艾草观察艾草,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活动三: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x月__日前,大队部负责)活动四:粽子、香袋。
1、向自己的奶奶、妈妈学包粽子、品粽子,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学生与家长的自主活动)2、与自己的好朋友、友谊班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包的粽子,增进朋友间的感情。
(学生间的自主活动)六、活动要求1、在整个活动期间,每班至少上传相关活动消息一条,字数不少于100字。
2、各班可以在《学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
小学一年级端午节的主题班会【篇2】一、活动主题:“粽叶飘香话端午”二、活动背景:目前,洋节日在中国倍受青睐和热捧,而民族传统节日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造成了不少人对中华悠久的传统节日逐步淡漠,或是把节日简单的与食品画上等号。
粽香情浓端午节主题班会9篇

粽香情浓端午节主题班会9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明天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我国民间最盛大的一个节日。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认同。
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
就比如端午节,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种习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习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
第一种说法,也是关于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他日夜忧愁,最终投汨罗江而亡。
楚国民众知道后十分哀伤,驾船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年年岁岁,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第二种说法,是比纪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说法,过端午节为了“除瘟去病”。
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天气渐热,各种蚊虫开始出没,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恶月”之称。
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静养为养生原则,有的地方还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五种植物来祛毒。
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国普通百姓过端午的一大主题。
过端午节还有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祈雨”。
端午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时节,而此时雨水稀少,因此人们借包粽子,来引诱天公下雨。
另外端午这天赛龙舟也是为了求雨,人们搅得水面天翻地覆,是为了不让龙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龙”引出来。
由此看来,一个端午节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端午虔诚的纪念,无疑展现了我们华夏礼仪之邦的高尚传统。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比如,春之将至时,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达对未来的希冀,这是中国人赋予春节的原始意义,而清明后的播种和中秋的收获,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品质……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小学“文明习俗—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文明习俗—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介绍屈原、龙舟竞渡、粽子等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 端午节的习俗:介绍吃粽子、佩香囊、挂艾叶、赛龙舟等习俗的含义和由来。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粽子、绘制龙舟等,体验端午节的文化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
2. 讲解:详细讲解端午节的习俗,让学生了解各个习俗的含义和由来。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粽子、绘制龙舟等实践活动。
4.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总结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起源、历史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和习俗。
2. 制作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红枣等。
3. 绘制龙舟的工具:画纸、彩笔、颜料等。
4. 参考资料:关于端午节的书籍、文章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端午节起源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端午节的习俗与民间传说之间的联系。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习俗。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绘制龙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素材,营造端午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任务驱动教学:以制作粽子和绘制龙舟为任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习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制作端午香囊、包粽子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学会制作简单的端午节手工艺品,如香囊、粽子。
2、难点(1)理解端午节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端午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制作香囊和包粽子的材料,如布料、香料、糯米、粽叶、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端午节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视频里播放的是什么节日吗?”引导学生回答端午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1、端午节的由来利用 PPT 展示屈原投江的故事图片,向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2、端午节的习俗(1)展示赛龙舟的图片,讲解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展示包粽子的图片,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3)展示挂艾草、菖蒲的图片,讲解端午节人们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以驱邪避瘟。
(4)展示戴香囊的图片,介绍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中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5篇

中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5篇中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5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希望大家喜欢!中小学端午节主题班会(精选篇1)一、设计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7.3教室四、活动时间:20__年x月x日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活动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活动一】端午说由来(一)端午节别称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二)端午讲故事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一)赛龙舟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二)话粽子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小学主题班会 端午节 课件 (22张PPT)

端午节主题班会 教学课件 传统文化介绍
前言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是夏季驱除瘟疫的重要节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为东亚文化圈的 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壹贰叁肆
端
端
端
端
午
午
午
午
节
节
节
节
由
美
习
诗
来
食
俗
词
Duān wǔ jié yoú lái
端午的习俗
在中国南方,端午 节儿童放飞纸鸢,称为 “放殃”。纸鸢以竹篾 为骨架,糊上纸或绢, 系上长线,借助风力升 上天空,是一种仅靠空 气动力的飞行器。
纸 鸢
端午的习俗
饮 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 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 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 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 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 黄、朱砂等。
端午节美食
五黄
在江浙地区,端午节有享用"五黄"的 传统。这五黄包括黄鱼、黄瓜、黄鳝、鸭 蛋黄和雄黄酒(雄黄酒有毒,通常用普通 黄酒代替)。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黄豆替代 咸鸭蛋。农历五月,当地人称这个月为五 黄月。
Duān wǔ jié xísú
壹
添加您的标题文字内容
端午的习俗
龙 舟
扒龙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民间传统水上 体育娱乐项目,多在喜庆节日举行,由多人 集体划桨竞赛。在国外,扒龙舟同样受到欢 迎,并形成了国际比赛。湖北秭归,屈原的 故乡,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 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 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习俗。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 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 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 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 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的主题班会

小学生关于端午节的主题班会小学生关于端午节的主题班会(篇1)一、活动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这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目的:1.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 通过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时间:端午节前两天四、活动准备:1、将学生分为4组,分课题收集世界各地端午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端午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方案第一阶段: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3、端午节故事演讲。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1、情境导入激情朗诵有关端午节诗歌2、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第一主题:话说端午1、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庆祝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

庆祝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庆祝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庆祝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庆祝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庆祝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篇2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各种粽子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让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三(二)教室四、活动时间:端午节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活动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活动一端午说由来(一)端午节别称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二)端午讲故事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一)赛龙舟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二)话粽子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讲解。
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端午节相关实践活动,如制作端午粽子、编织五彩绳、画龙舟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分享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活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6.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与家人一起开展端午节相关活动。
7. 结束语: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小结,强调端午节的文化意义,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校参加班会,共同参与孩子的端午节活动,增进家校联系。
2. 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举办的端午节活动,了解端午节在社区的文化传承。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实践活动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端午节班会的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评价:听取学生的评价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三篇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1一、活动背景: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为中国的一个个传统节日,从来没有被人遗忘。
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可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因而,学校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根据学生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端午节认识与了解,用节日的传统文化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三、活动主题:“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四、活动时间:5月26日——6月5日五、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要求(一)、具体实施阶段(5月26日——6月5日)1、由大队委干部发表以“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5月26日,大队部负责)2、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6月1日前,大队部负责)3、学校德育处利用校班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端午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5月26日)。
通过讲座,让每个学生对端午节的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动员学生跟随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动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节日美好体验,加强了亲子间沟通、了解,以此和谐亲子关系,也能更好的帮助延续传统文明。
小学“文明习俗—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文明习俗—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
2.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佩香囊、挂艾叶、赛龙舟等。
3. 端午节的诗歌:学习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如《端午》、《五月五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诗歌。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诗歌。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端午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3.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佩香囊等,增强体验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的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诗歌。
3. 案例分析:分析端午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端午节实践活动,如制作粽子、佩香囊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并尝试参与家庭的端午节活动。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制作粽子、佩香囊等。
2. 采用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和传承情况。
七、教学资源1. 视频资源:端午节相关视频,如龙舟竞渡、制作粽子等。
2. 图片资源:端午节相关图片,如粽子、香囊、艾叶等。
3. 诗歌资源: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如《端午》、《五月五日》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诗歌。
2. 第3-4课时:分析端午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端午节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
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
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
二、请学生介绍
端午节的由来
。
三、大家说说怎包粽子?
亲历感悟:
【教师】:
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
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
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
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
“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
可是,就在2007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
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
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
它们代代相传!
【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
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社区的阿姨,就等
她这老师发号施令: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
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
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
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
最高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
了。
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
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
一门学问,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
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
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 的平面三
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
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
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
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都不是随
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
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