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1 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欣赏了西湖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课题)(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诗人简介)(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阅读要素训练】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7个生字,会写“楼、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对鹳雀楼的印象。
引出古诗《登鹳雀楼》。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楼”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娄”;“依”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衣”。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楼”可以组成“楼房”“高楼”“楼梯”等;“依”可以组成“依靠”“依然”“依依不舍”等。
4.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等词语的意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5.朗读指导,体会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6.书写指导出示“楼、依”等6个字,让学生认读。
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23年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1 古诗二首 教学教案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16)1-背诵古诗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
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堂作业新设计1-选择正确的读音。
堤(tí dī ) 莺(yīnɡ yīn) 拂(fúfu) 醉(zìu zuì) 柳(liǔ niǔ)2-选一选。
(1)“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纸鸢”的意思是( )A-蝴蝶 B-燕子 C-风筝(2)“东风”指的是()A-春风 B-东边刮来的风 C. 吹向东边的风(3)“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春烟”指()A-春天的烟雾 B-春天的水汽 C-做饭燃起的烟3-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放学归来早,忙趁放纸鸢。
这一句是写的生动情景。
诗句的意思是【答案】1.dī yīnɡ fú zuì liǔ2.(1)C (2)A (3)A3-儿童东风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
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
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
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
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介绍】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1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
“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
“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1)范读引领,感受韵味。
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3分钟)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又被称为钱塘湖。
人们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西湖的美景令人心醉神往……2.出示图片: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图片: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4.老师导入:美丽的西湖令人神往,六月的西湖令人心醉,看啊——西湖美景六月天……5.齐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解诗题:请你读一读诗的题目,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交】同桌交流【导】晓:早晨净慈寺:西湖南岸的一座古寺。
送:送别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好友了解诗的由来是: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二、字词闯关(10分钟)【学】(2分钟)自由读诗圈生字,自读生字。
【交】(1分钟)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导】(7分钟)1.带拼音,开火车抽读生字,全班跟读。
2.去拼音读生字,男女生开火车抽读。
3.抽生交流: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慈前鼻音:含后鼻音:竟、映、鸣、岭边音:鹂多音字:行hánɡ(银行)(行业)xínɡ(行走)(言行)三、学习第一首古诗(17分钟)(一)品韵律之美,读通读顺(5分钟)【学】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古诗)过渡语:这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请你赶快来读一读吧!【交】展示朗读引导语:请一位坐姿端正的同学展示朗读。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课《古诗二首》教学设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计板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
《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开满鲜花的小路》《找春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字词句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
让学生在课外实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村居》《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诗古《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的柳树的美丽姿态,情景。
2去寻找春天奔向田野,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找春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天》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开花籽让小路开满了生寄来一包花籽,满鲜花到了第二年春天,告诉我的小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
路》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邓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平爷树的经过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植树个字。
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1.《古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二首》。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3. 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4. 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个字。
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个生字;会写认识1.5434 3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古诗二首》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要求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重点)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重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1. 认识“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等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课件。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1.教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出示课件1)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
但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写出无数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古诗题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通过西湖美景的图片以及老师的描述,引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2)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杨万里传世诗作达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的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二、自读古诗,识字解词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难写的字和不懂的词等。
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
(出示课件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教师提示:“慈”的读音是cí,“映”的韵母是ing。
(2)指导朗读: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第三句诗语调要略带激昂,第四句诗要重读“别样”。
(3)学生反复读诗,读熟后尝试背诵古诗。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联系熟字识记:竟—境。
(2)偏旁归类识记:“晓”和“映”都是日字旁。
(3)组词识记:知晓、慈祥、毕业、竟然、反映。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4)湖:注意三部分的占位,“月”的竖撇和“古”有穿插关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This lesson introduces two ancient Chinese poems to second grade students. The first poem is "Autumn Wind" by Ma Zhiyuan, which describes the melancholy feeling of autumn. The second poem is "Quiet Night Thoughts" by Li Bai, which conveys the poet's lonely and introspective mood in the quiet of the night.这节课为二年级的学生介绍了两首古代中国诗歌。
第一首诗是马致远的《秋风词》,描述了秋天的忧郁感。
第二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宁静中感到孤独和沉思的心情。
By studying these poems,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about the richness and beauty of Chinese poetry, but also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appreciation for literature. The imagery and emotions expressed in these poems provide a window into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of ancient China, helping students to connect with their heritage and broaden their perspectives.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诗歌的丰富和美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技能和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第15课《古诗二首》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主问题3预设答案
学生朗读感情不到位,体会不了作者的情感。
第四学程:指导书写
学习任务
主问题4.会写湖、莲、穷、荷四个字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观察生字,如何写好这个字。
第二步:互学要求
1、交流写这4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绝 左窄右宽,注意“纟”是由三笔组成的。
含 上边是“今”,不是“令”,下边的口写得扁一些。
岭 左窄右宽,右边是“令”,有点无点分辨清。
吴 上小下大,上收下放,上边的口写得小一些。“天”的第二个横最长,把整个字稳住。
第三步:展学要求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临写。
4、学生评价、展示。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主问题1预设答案
节奏划分错误,识字环节局限于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第二学程:熟读古诗,理解大意
学习任务
主问题2.古诗里都写了哪些景物?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圈画出诗中的自然景物。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在朗读、评价。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意。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杜甫被称为“诗圣”。你了解诗人杜甫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4.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是“绝句”?
小结: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学习“绝”字,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纟+色=绝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
2.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静夜思》1.教师出示《静夜思》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学习《春晓》1.教师出示《春晓》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自主朗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生僻字和词语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认读和书写。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诗句或诗歌,让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六、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营造氛围,猜谜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2.“对,就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
那什么季节最适合放风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高鼎走进春天,走到野外去放风筝。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的意思。
(居住在乡村)5.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1.学生自读,出示要求。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2.指名读,教师正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不要念成前鼻音。
“趁”是前鼻音,不要念成后鼻音。
“纸鸢”的“鸢”要读准。
教师顺势出示“风筝”的图片,指出“纸鸢”即风筝。
3.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讲解“醉”。
(1)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2)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
(3)用“醉”组词。
(4)想一想,诗中的“醉”是什么意思?4.再读古诗。
(1)出示要求:圈画出句末韵母是“an”的字,这些字要读得响亮。
(2)学生先练读,然后指名读。
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地方,如读得不够好,可以教师范读。
三、想象画面,体悟美好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学预设:若学生说得不够好,只是粗浅地点到为止,教师可做如下指导:(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结合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快乐游戏时的情景,想象诗中的孩子们会是怎样的。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莺、拂、堤” 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
3.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形成诗歌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村居课时目标:1. 会读“莺、拂、堤” 等 5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 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村居》。
3.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 的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
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 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 的读音(平舌音“cūn” ) 。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二首(春雨、咏柳)》教案_2

6.让我们一起看着这幅画面来背一背《咏柳》
1.读诗,借助图片,说说诗人赞美了柳树什么特点。
2.理解诗句中的字词,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柳树的美。
4.有感情诵读、背诵古诗。
4、拓展春天的古诗
1.春光无限好,古代诗人都喜爱春天,他们写下了很多赞美春天的古诗
引领学生读好诗句。
4.出示第三、四句诗。
①自读诗句,理解:裁、似。
②春风会“裁”吗?这是作者的巧妙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什么的赞美?
③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④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你发现这两句写了柳叶的什么特点?[细]
⑤引导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是怎样的?柳叶和春风又会怎样友好的对话呢?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春雨”在大诗人杜甫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古诗,读好节奏。
3.说说见过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
想想这春雨对万物来说是一场(好雨),那它好在哪呢?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提问:想想这春雨对万物来说是一场(好雨),那它好在哪呢?
读读古诗,找找答案吧!
2.读课题。
3.齐读诗题:春雨
4.说说见过的春雨样子。
二、初读诗句,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解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色。
2.介绍诗人杜甫。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再读古诗,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出示节奏符号)
4.你见过的春雨是什么样子的?(不大;雨丝很细;春雨贵如油)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教学设计

5.创作实践,激发创新:
(1)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2)组织创作分享活动,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人文素养:
(1)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朗读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课堂检测: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古诗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掌握情况。
3.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
(2)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树立和谐共生的观念。
7.课后拓展,延伸学习:
(1)推荐与古诗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古诗朗诵、书法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图中黄鹂鸣叫、翠柳依依,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描绘的景色。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5.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取一位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了解其生平和作品,下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6.课后反思: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有创意,体现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二首》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二首》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3.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准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
2.通过学习古诗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如何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发掘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本课的古诗共有两篇,分别是《我的母亲》和《送别》。
《我的母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是一篇以家庭为主题的抒情小诗。
《送别》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相思之情。
2. 学习古诗文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一遍《我的母亲》、《送别》。
重点听取诗歌朗读的语音语调,尝试模仿诗歌的语音语调和音乐节奏,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美感。
2.老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形式和特点,例如各句的字数、韵脚形式等方面。
3.学生可以试着朗读古诗,老师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把握诗歌意境,体现诗歌里的情感和意境。
4.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与古诗文作比较,深入分析诗歌中包含的情感和语言特点。
3. 诗歌解析和感悟1.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发现其中的深度和价值。
2.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言前可以剪好彩纸或小卡片,写上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稍作压缩后,放在桌上作为提示,便于集中表达。
五、教学方法1.以感性认识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多种方式,感性体悟古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互评等,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省意识,反映课程效果。
六、教学过程与安排时间教学活动方法5分钟课前热身教师播放相关教育影片或歌曲,营造课堂好氛围。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思念家乡以及赞美梅花品行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英勇的象征。
2、学会本课生字5个,词语4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预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静夜思》,学会诗中3个生字,理解“疑”“举”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该诗。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思念家乡的情感。
过程:一、揭题。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
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二、自由读。
自学3个生字。
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同学试解。
3、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情感。
六、作业。
其次课时目标: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读背全诗。
3、体会梅花的风格,学习梅花不怕困难的精神。
过程: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自同学字,读通诗句。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 句。
正确朗读这两句诗。
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试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学习3、4两句话。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
范读。
自读。
沟通争论,朗读品尝。
五、作业。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熟悉“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伴侣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伴侣一样也特别喜爱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日老师就和小伴侣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的儿童舒臂(bì)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 的喜悦和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赞美。
《咏柳》一诗,诗人通过对初春二月柳树的描写,歌颂春天, 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学有所得
这两首诗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特有的 明媚、迷人的景色,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早春二月, 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长长的柳条垂落下来, 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儿童在醉人 的春光中兴致勃勃地放着风筝。看到此情此景,我们感受到了那 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画出来。 草、莺、堤、杨柳、春烟、儿童、纸鸢。
2.《村居》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是什么?请用“ ”画出来。 这 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呢?
二月。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3.《咏柳》中作者把柳树和柳条分别比喻成什么? 作者把柳树比喻成碧玉,把柳条比喻成丝绦。
4.《咏柳》中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 这细细的柳叶是“二月春风”裁剪出来的。
识字方法(部件识字法) 利用已经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字的偏旁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如“寸”,加上木字旁,就是“村 居”的“村”;“寺”加上言字旁,就是“诗歌”的“诗”。
语境识字 堤边拂晓景色丽,春风裁剪柳丝碧。村景妆饰如诗画,绿色丝绦 牧童系。 横坐牛背咏诗句,黄莺也唱醉人曲。 词语拓展 出自古诗的成语:草长莺飞 柳暗花明 万紫千红 粉身碎骨 寸草春晖 人面桃花 春风得意 心有灵犀
风吹又生”的顽强精神做好铺垫。 2.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仿佛也具有 作 者的思想和感情,做到情景交融。比如杜甫通过“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抒发亡国的感伤,在这里,花、鸟都具有了人的感 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春天单元导语春天里,春风暖暖拂大地,草芽染新绿,柳叶弯如眉;春天里,春雨细细落大地,远山蒙水汽,大泽蓄春潮;春天里,春花朵朵竞吐艳,梨花白胜雪,桃花抹胭脂;春天里,春鸣声声唱春光,麻雀叽喳叫,燕子啁啾吟……。
春天,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人不禁迈开双脚,张开双臂,用满怀热情去拥抱她。
走进本单元,我们挽臂共赏春之美景:二月仲春时节,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散学归来放纸鸢;柳条轻垂,春风似剪,裁出细叶妆饰高树;奔向田野,寻找春天,万物焕生机,春情满大地……。
看完春景,我们还可以听听春的故事:鼹鼠先生无意间漏掉花籽,来年小路上开满鲜花,给小动物们带来美好;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植树,挖坑、选苗、填土,亲力亲为毫不含糊……本单元既有经典古诗、写景散文,还有童话故事、名人故事,风格或典雅庄重,或活泼生动,或朴实无华,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材分析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二首课文安排了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背诵古诗。
2课时找春天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通过对“我们”寻找春天的过程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光的美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课时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叙述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被鼹鼠弄破了,以至于里面的颗粒状物品都漏撒在去往松鼠太太家的路上,鼹鼠很沮丧,第二年春天那条路上开满了鲜花,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是一袋花籽。
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2课时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叙述了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事情。
朗读课文;默读第3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2课时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通过引导语和两组句子的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懂得不同的语气会带来不同的交际效果,恰当的语气能使沟通顺畅、愉快。
与人交流时,能用恰当的语气说话。
1课时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借助公园导览图,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识记10个生字。
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2课时字词句运用一是补充合适的词语,再说说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是根据不同的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书写提示会写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
日积月累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我爱阅读阅读散文《笋芽儿》,感受春天的美好。
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包括内容导读目录和推荐书目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乐于和大家分享阅读成果。
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
1课时1 古诗二首文本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仲春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
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有乐趣的事,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
咏柳,即歌咏柳树。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情感与意境。
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联系生活,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教师看图引说。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图片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用你喜欢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吧。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干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2.引出诗题。
过渡:春天来了,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衣,迎着和暖的春风,和小伙伴们在原野上奔跑,在小河边折下柳条编花环……。
多么快乐呀!古时候,春天来时,小孩子又会干些什么呢?(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景物、人物,并说说自己看图后的感受。
(2)教师引说:清朝诗人高鼎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于是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村居》(3)简介诗人。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后期诗人。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诗稿》。
(4)教师板书诗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之意。
)二、识记生字,把握节奏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欣赏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景,乘着和煦的春风,去和乡间的小伙伴一起放飞纸鸢吧。
1.学生观看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一边看一边听。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带拼音的生字,读通诗句;然后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读,教师正音。
“莺”是后鼻音;“堤”的声母是“d”,不要读成“提”;“醉”是平舌音。
“柳”的声母是“l”不是“n”,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教师借助图片解释“纸鸢”就是风筝。
4.教师指导识记字形。
(1)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识记字形的方法。
①猜字谜识记:◇草下鸟戴帽——莺。
②加一加识记:◇扌+弗=拂◇土+是=堤◇木+卯=柳◇酉+卒=醉(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醉“醉”是一个会意字,左边“酉”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指喝酒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学生通过想象,再结合插图中柳条与堤岸的状态,感知“拂”的意思,即轻轻擦过。
5.指导朗读。
(1)(课件播放朗读音频)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古诗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意:教师范读时,发音饱满,轻重分明,速度较慢,每句有较明显的停顿,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
(2)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时圈出句末韵母是“ɑn”的字,注意把这些字读得响亮些,防止唱读。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注意教师朗读的节奏。
(4)男女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出示“诗、村、童”的生字卡,指名读并用该生字口头组词。
诗:古诗、诗歌、诗人、诗词村:山村、村庄、村口、农村童:儿童、童话、童年、童心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桌相互说。
(2)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字。
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字的点相互避让。
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反馈评价:使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出示问题范例,予以纠正。
(5)学生将自己写得不规范的生字在田字格里重写一遍。
四、想象画面,感悟美好过渡:同学们彼此合作,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出了古诗的节奏,接下来可以和诗人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啦!1.学习第一、二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进行描写?(2)同桌相互交流。
(草、莺、杨柳、春烟。
)(3)指导观察插图,启发想象:诗句中的小草长什么样?黄莺在干什么?杨柳长什么样?杨柳的状态是怎样的?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受?①学生自由发言。
生1:小草都长出来了,绿绿的。
黄莺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
生2:柳枝长长的、绿绿的,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②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下列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4)师生合作读古诗,老师读前4个字,学生读后3个字,多读几遍。
(5)教师朗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景物与细节,如燕子、鲜花、天空等。
(7)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仲春二月,小草的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
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8)重点探究。
①“拂”“醉”二字有何表达效果?(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②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春天所见之景。
)2.学习第三、四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过渡:在这样醉人的春光里,小孩子们会做些什么呢?(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情景,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指导。
①字词释义。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②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喜欢参加的其他活动,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画面,如放风筝的场地,小孩子放风筝的动作、欢声笑语及心情。
③【诗意】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3)重点探究。
①“忙”字表现了儿童怎样的心情?(迫不及待放纸鸢的心情。
)②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春风所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