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指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形象,创设典型的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情境,“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李老师总是智慧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她真切地体会到:“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捕捉信息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好领悟到:实践有一个过程。
光靠摸索帮不深也做不长,只有把学习理论和探索的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的认识。
产生新的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新的境界: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以李吉林老师的教学理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我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情境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心理学原理指出,学生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掌握的东西,会理解得更好,知识记得更牢固,更长久,也就促成了学习活动的最大收效。
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强化生活感受。
强调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这就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了生动的形象,丰富了具体的知识,激发了真的情思,学到了活的语言。
为此我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精心设计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要学生置身历史情境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例如: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终为什么还是没有杀掉蒋介石反而把他给释放了?”再如:讲唐朝历史时,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这样问题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感受李吉林老师的“力”的学问本着“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目的,我在心情也放假的时候,捧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
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我了解到她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善于探索的老师。
从她的著作中,我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力”,一种求真求实的研究力;她的学生身上有一种“力”,一种乐学乐写的学习力。
而这种“力”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为了达到这种“力”的学问,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下而求索”!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敬意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她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动,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
细细地品位李老师教育的思想,更多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从李老师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要准备好把自己的全部追求和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老师,我们为孩子的成功、进步、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孩子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
孩子的欢乐就是我们老师的欢乐,孩子的不幸就是我们老师的不幸。
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吗?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
用心做教育,就要不断学习教育大家的智慧,借鉴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型老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快乐读书,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
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读师范的时候,就从教教育心理学的老师那里知道了“李吉林”,也对她略知一二。
知道当年18岁的她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50年前的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知道她也如所有新毕业的学生一样,在最初工作的日子里,因为缺乏经验,班级管理糟透了。
但幸运的是老校长听了她的课后,认为她是棵好苗子,要好好培养。
而她也极为聪明好学,仅仅两年后就被市教育局派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写室编写教学参考书。
从此,她又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参加各种研讨培训,认识了许多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她成长得更快了;知道是她凭着毅力顶着压力在困境中实验,创造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以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和谐发展……这一次研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感触颇深。
虽说这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但是李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太多的真情实感,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情境教育的诗篇》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个曾面生动地再现了李老师直面挑战、搏击人生、实现教育人生三次飞跃的生命旅程。
李吉林老师创造出的情境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是因为: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强化生活感受。
强调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这就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了生动的形象,丰富了具体的知识,激发了真的情思,学到了活的语言。
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她在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特别是以图画、音乐、演示和语言描绘来设置的情境,大都有意识地粗略一些,简易一些,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天地,使学生在“求异”想象中不断迸发创造性。
三、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十分强调开发情感效能。
综观她的教学实录也好,设计也好,我发现她总是以充满情感的教学,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情境教育的诗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冷丽丽即墨二职中专《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冷丽丽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编著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从中获益非浅。
我被李吉林老师的探索精神所感动。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发现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上的问题,她主动要求到一年级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经过二十多年的创造性探索,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那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境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有关语文教学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纷争,将语文教学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情境教育受到教育界一致好评。
情境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获得全国教育专家的好评。
李吉林老师为构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新模式作出很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在进行这次素质改革时,已是40岁的中年女教师。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样一个无情感的活动结构,李吉林老师主动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文章和名著;她从《小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她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道了意境说,她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美国的《课堂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名著。
她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开展了情境教学的初步研究,在情境教学的起步阶段,李老师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采用了“运用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带入情境,为学生提供题材”;她多次带领学生跨出校门,到河边、田埂上、树丛中、公园里,去寻觅,去感受;李老师优选各种场所,使孩子们流连忘返;她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各种事物,让孩子们领略到时情境的诗情画意,孩子们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作者:丁玲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第6期丁玲《情境教育三部曲》是李吉林老师的力作。
我在李老师身边工作,不仅第一时间读到李老师的书稿,还见证了这套书的诞生。
读这套书,我们还可以读到著作以外的一些东西。
每次读李老师的论文、著作,我们总觉得特别亲切,犹如在与李老师面对面交谈。
文如其人,李老师那看似朴素、浅近的文字,却不乏高屋建瓴的理论和令人钦佩的创新。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情境学习,是李老师从1978~2018这40年间探索与研究跨越的四个台阶。
出于对儿童至真至纯的爱,李老师一路研究。
《情境教育三部曲》便是李老师沉浸其中,与儿童情与智互动的记录、反思和收获。
第一本书,《田野上的花朵——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以对话体展现,读来特别亲切。
它是李老师回顾、整理和反思几十年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作品,对一线语文教师开展情境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
第二本书《云雀之歌——纪实:情境教育的拓展》,李老师在原先《情境教育的诗篇》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删减,加入新的感悟、理论概括。
《美的彼岸——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是在《为儿童的学习》的基础上增删凝练而成,将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汇总结集。
认真。
读李老师的著作,抑或看李老师的为人,“认真”是我们读到的一大关键词。
李老师在带实验班期间,写下了大量论文、反思,积累了大量教案。
五年实验班带完,第一部专著《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出版。
带实验班期间,面临四面八方的压力,她还是挤出大量时间读书学习,著文立作。
看到李老师大量的课堂实录,我们常感叹,那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设计,现在来看一点都不过时。
究其原因,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解释,“我做事确实很用心的,我就爱想主意,那时候每一堂课我都上得相当认真。
我一个人备课,做教具,做得真是有滋有味”。
这套书,从内容架构到封面设计,甚至照片的选择等,李老师都一一把关,其间每个环节都是经多次修改,精益求精。
“诗人”教育家李吉林
书, 给我 感受最深 的一个字就是 “ 。 诗” 不仅“ 情
境教 育” 是一 首诗 , 李老师本人也是 一首诗 , 实 事
上 教 育本 身 就 是 一 首 诗 。
是这样 写的 :
因为 自己本 身就是 一个儿 童。 因此 , 真正 的教 育 家, 他肯 定拥有一颗 童心 , 有一颗无瑕 的 、 拥 天真 李老 师年 轻的 心还 表现在 她是 一个“ 永远 的 学生” 作 为一名普通 的小 学教 师 , 国有 那 么多 。 全
育” 满诗 意和激情 , 充 充满 挚爱和智 慧。
是 的 。 曾读过 李老师的《 我 情境教 育的诗篇》
一
种 心 态。 特 级 教 师 于 永 正 先 生 曾说 要 “ 下 身子 蹲
来看孩子 , 和孩子 交流” 我认 为只要拥 有一颗儿 。
童 的 心 ,根 本 不 需 要 去 选 择 和 儿 童 交 往 的 方 法 ,
和 支持我 们的 “ 新教 育实验 ” 让我 感动不 已。更 , 加 让我感 动 的是 , 每次 见面 , 李老 师总是精 心 地
准 备 礼 物 , 天 真 可 爱 的 圣 诞 老 人 , 温 暖 可 心 从 到 的羊 毛 背 心 。
一
第一 , 李老 师葆有一 颗年轻 的心 。诗人 没有
境 课 程 的 三 部 曲 里 , 写 下 一 首 首 小 诗 , 首 首 我 一
慈祥 的笑容 , 当想起她 那温和 而持 久的教 育情 每
怀 , 中总是涌起许 多感动。 心
李老师 身上有一种 特别的 “ 魔力” ,让你 亲 近、 让你感 佩。从年龄上 来说 , 是长者 , 她 但她 开
孩 子 的 瞳 孔 里 / 一颗 母 亲 的 心 。 有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假期里,我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李老师以大家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情境教育的探索历程,阐明了情境教育的内涵,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体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喜爱和对教育的热情。
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是对李老师的真实写照。
李老师放弃了搞文艺、练跳伞、考大学等很多机会,走进了小学校园,走上了三尺讲台,走近了孩子,至今已经快50年了。
虽然也曾遇到过挫折、遇到过困难,但当好一名教师的心没有变。
李老师经历过十年浩劫,1978年也就是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总结。
四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到了万事休的时候,但对于李老师,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她说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确实是这样,她的情境教学就缘与一次与蒋兆一先生的谈话。
蒋先生是一位中学的外语老师,他很欣赏李老师的一篇论文里介绍的训练语言的方法,他觉得那些方法在外语里也可以用。
李老师听了很高兴,随即就问他在外语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汉语里也可以用?蒋先生就给她介绍了当时外语里流行的一种情景教学。
那时的李老师正感觉到当时教育的弊端,重知识传授,重分析,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的发展。
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找来《中小学外语教学》这本杂志来看,并把它移植到了汉语的小学语文中。
这样,情景教学逐渐诞生了。
但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
此后,李老师又找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来读,在那里她知道了意境说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
所谓境中生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于是,她汲取意境说的营养,改革作文教学,并逐渐延伸到阅读教学及其他各门学科。
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
这一路,一走就是26年。
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是这样界定的: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也就是通过所创设情境本身的丰富美感、鲜明的形象,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沉浸,以激起儿童的情绪,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读《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发表时间:2017-11-02T14:12:16.73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作者:于海音[导读] 情景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山东省青岛市升平路小学于海音《情景教育的诗篇》,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由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著。
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小学教师二十余年富有创新性教学的过程。
情景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英语教师必须改革以往以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情景教学法的特点1.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情景教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2.传统课堂形式单调,情景教学的课堂融知识和趣味性为一体,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形式活跃。
3.传统课堂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情景教学使学生既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的操作程序1.热身练习,复旧引新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开课前,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为新课的知识点做铺垫。
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简短对话,如:‘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 are you? What colour is it?’等等,这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英语的氛围当中。
每个学生都想和老师交流,并敢于开口讲英语,为下一步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正像《情景教育的诗篇》中作者所说:“我真想不到,情景的创设孩子们是这么欢迎。
语言活动热烈地进行着,思维非常活跃,词语的检索快速地运转着。
”[1]2.创设情景,教授新课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也学老凤鸣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也学老凤鸣作者:朱丽来源:《江苏教育》2020年第15期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情境教育展馆里,有李吉林老师亲笔书写的一幅字:师德为上,真情倾注,终身乐学,方为人师。
这16个字是李老师60多年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李老师从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儿童教育家的成功秘诀。
李老师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每位教育者学习,尤其值得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向大国良师目标努力迈进的年轻教师学习。
1. 在小学里读大学。
李老师师范毕业,为了赡养母亲,在同学们纷纷走进大学的时候,她毅然走进了小学,“在小学里读大学”。
学习的习惯伴随她终身,直到七八十岁的高龄,仍在学习哲学、美学、脑科学等。
今天的年轻教师,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读不起大学,大多在入职时就获得了大学文凭。
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光有大学文凭远远不够,必须像李老师那样“终身乐学”。
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书写规范、美观,表达清晰、精准等。
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背景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和累积,动态性地去把握和领会。
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特殊技能,如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实施、评价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给学生营造出生动而丰富的学习场域。
此外,还要像李老师那样,善于把握发展大势,倾听时代声音。
在钻研学科知识、阅读教育经典、人文书籍的同时,还要多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关心新出台的教育政策文件,以使我们的工作能与时俱进,与国家和时代要求同频共振。
2. 在小学里成大师。
李吉林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大师,而且是从小学校园里走出去的大师。
她创立的情境教育学派,打破了认为学派只能出现在高等学府的传统观点,为我们小学教师攀登学术高峰树立了典范。
我们要像李老师那样,带着思想去教书,去努力追求理论建树、学术建树。
我们要学会思考。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刘明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
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
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
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
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
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
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
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
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
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
《诗篇》读后感
《诗篇》读后感《诗篇》读后感(通用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篇》读后感篇1在平坦的绿茵场上,一帮孩子在踢球,沉浸在欢乐中。
然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金色头发的少年站在那里,不!不是站!他用双手支撑着地面,他没有腿,是一个残疾人。
但,他并没有为自己是个残疾人而感到自卑,他和其他孩子一样,露出洁白的牙齿,送给大家灿烂洁白的笑容——这就是《生命的诗篇的封面》。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叫肯尼的美国儿童。
他出生不久,双腿就因畸形而全部被锯掉了,可怜的肯尼只能以手代足,而且视线只有狗的眼睛那么高,他接受了几次化疗,也并未痊愈。
在生活中,因为残疾,他必须忍受来自各方面的不便与嘲笑,每次上学的路上都能听见背后的窃窃私语。
我替他感到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这样残忍的事情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呢?但令我吃惊的是,这个小男孩并没有彷徨,也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用毅力支撑起了生命的脊梁。
他也渴望自己是个正常人,和其他孩子一样玩游戏,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并没有自卑和气馁,他用他那坚强的心灵来安慰自己,使自己勇敢地“站”了起来。
我今年十三岁了,和他比起来,我却是如此的渺小。
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中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开始怨天尤人。
记得上星期回到家里,父母不在家,我自己饿的不行,却连饭都不会做,还因为此事和父母大吵了一顿。
想想自己以前的种种,我真是又羞愧又自责,与肯尼比起来,我是多么的无能啊。
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顽强的生命力,还看到了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希望”是支撑我们生活的韧力,是推动我们人生前行的动力。
人生的旅途中并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失意经常会伴随我们。
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会显示出来。
所以我们要鼓起勇气,向前出发。
“不依赖别人才是真正的自由”,我要让这句话埋藏在我的心底,让它萌生,让它陪我一起成长,也让它成为我成长的一个动力。
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育
科技型农民
这些意象表明,李老师非常愿意使自 己成为教育这方天地中的“田野的躬耕者, 作物的实验者”。很有隐喻意义的一个典 型镜头:城南郊外,带孩子们赶在挤奶前 去观察奶牛。这是实践,也是研究。她的 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的过程,可以称 为“实践着的研究”,或者“研究着的实 践”,甚至“研究实践”。
• 在即将步入古稀之年时,李老师毅然决然地向 “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的实验研究”进发。
向李吉林老师学“研究”
一、攀援的凌霄花 二、执着的掘土机 三、早行的拓荒者 四、科技型农民 五、灵巧的织锦人 六、 理性的诗人
(七、文化的使者 九、个人史学家)
八、首席执行官
攀援的凌霄花
一、攀援的凌霄花。(将汲取理论滋 养与扎根实践土壤高度结合起来。)
意:警惕自己/ “学会放弃”/ “坦然等待”
情境教学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实验,然而 一开始却出现了数学学科特征被模糊、教 学效率受影响的情况。“我又十分警惕, 千万不能因为害怕情境教学不能在数学中 得到拓展而牵强附会。”
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 停滞就萎缩。” 南怀瑾说:“老年人的智 慧比较成熟,如配合年轻人的荣誉感的冲 劲勇气,就会开创新的历史境界。”
科技型农民
四、科技型农民(将教育实践与教育 实验、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高度地结合起 来。)
叶圣陶:教师是农民,而不是工人。 (“顺其天性而育之”。)
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无数次地出 现过“农民”这个词眼。其中有好多数是 以“农民”自喻的。
科技型农民
——倘若失声了,怎么再当老师?我悲 哀地想,这就像农民离开了土地。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情境教育的诗篇》这部纪实性的作品真实地展现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的创造性生命旅程,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人生的三个高度,向我们讲述了她从一个教师成长为著名教育专家的快乐和艰辛。
李老师那充满诗意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口气读了下去。
从李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首先感动于她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热。
李老师自己也认为,她就是“一团扑不灭的火”。
改革开放以后,她本来是教中高年级的课,后来主动要从一年级教起,为呢?她说:“改革绝对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儿的.。
”而这股干劲就是来源于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李老师自己曾经讲过:“正是出于对儿童的爱,使我不怕吃苦,不怕麻烦,意志使我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力量。
我觉得意志会使人的情感持续、稳定、强化。
心理学中写情感和意志是人的两大品质。
其实在人的内心世界里两者却难以一分为二,它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
”因为只有强烈的情感,才会有持续的坚持的力量。
差不多在她的每一篇文章里面,我们都可以读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
她不断充实自己的方法。
李吉林老师是个喜爱阅读,提倡阅读的人。
她认为:阅读是人一辈子的事。
她说:“每天清晨坐在学校荷花池边沐浴着朝霞,背诵我喜欢的诗篇,郭沫若的,艾青的,闻一多的,普希金的,裴多菲的,伊萨可夫斯基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
”李老师就是这样每天诵读诗篇、阅读文艺理论及教育理论等书籍来滋养自己的头脑。
我想:只有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合学生的需求。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课题组成员喻琼英“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
《情境教育的诗篇》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李老师直面挑战、搏击人生、实现教育人生三次飞跃的生命旅程。
读她的文章,感觉内容实在,文笔平实但却充满美感。
一、对情境课程的认识。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情景教学在逐步向前发展。
学校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50平方米教室的课堂教学,而从单科走向多科,从课堂教学走向校园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
这和封闭传统教育相比,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出去,构建一个开放的儿童教育空间。
”于是,“拓宽教育空间”逐渐沁入我的教育理念之中。
与此同时,我还特别考虑到儿童成长空间地优化,有情有境,富有美感,把各科教学的目标统一在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目标上”“拓宽教育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拓展了儿童活动的生活空间”“一系列教育的效果表明,儿童成长需要宽阔的空间、开放的空间、适宜他们成长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开展的各种活动,儿童的身心俱适,这是学习,是活动,是游戏,儿童就在这欢乐而充分的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可见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情境体现了教育环境全面的和谐的统一,具有一种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它既和很多的心理学流派所提出的“情境”有其相似之处,有其共性,但也有它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厚的底蕴,那就是审美的智慧,情感的文化内涵。
二、情境课程的作用。
1、整合作用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一个零散的知识点。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发生的背景,学生一般不太知晓。
学生只能是浅表的孤立的理解知识,谈不上知识的综合运用。
而情境课程则是把知识镶嵌在情境之中,又凭借情境进行相关的能力训练,并在其过程中启迪智慧。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拜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李老师是一个勇于直面时代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职责的智者、勇者、仁者,她不懈地追求、探索、实践、创造,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楷模。
李吉林老师创建的情境教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以“情”为纽带,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情操,为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品德、情感、意志的基础。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实验,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意发展和个性展现的过程,情境正是客观和主观相熔铸的产物。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它吸取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意境”论的有益养分,又借鉴了当代西方教学论中“启发学”的某些做法。
她在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融合、汇流、发展、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气派、符合中国儿童身心特点的情境教育。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十分重视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李老师说:“情境教育往往从观察入手。
大量的观察,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意象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儿童头脑中的表象。
儿童对世界认知的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观察力只有在观察中才能培养,而观察力是进行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
在一定的情境中,儿童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观察的对象,不仅观察客观事物,而且“观察”自身情感的变化。
例如,李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大多选择在中秋。
月到中秋分外明,深蓝的夜空显得格外明净。
在那样的时刻,孩子们已经沉浸在“秋夜”的景色中了。
他们在写“秋夜看月亮”的作文时,浮现在脑海中的“秋夜”已不单单是夜空、秋月以及月光倾泻下的田野……而是浸透着感情的“秋的情境”。
此时孩子们除了用形象思维编织语言,还在用深沉的感情渲染语言,由此而领悟: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意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情境教学的探索
从《人间词话》和《文心雕龙》中汲取营养,获取情境教育的启示。
把学习理论和探索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认识,再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一种新境界。
每次孩子观察以前,先实地观察。
优选理想中的场景,优选实践,优选观察程序。
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社会生活的光明面,选择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他们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
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小学的孩子毕竟小了些,我总想用“美”首先去占据儿童的心灵,用美滋润他们的心田,进而引发他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进而去崇尚美、追求美。
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
以图画再现情境放大插图、课本插图、剪贴画,教师启发和揭示学生感知角度和侧重点。
以音乐渲染情境音乐与教材语言有一致性或相似性
以表演体会情境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儿童诗审美的主题,情境成了审美的客体。
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促使课好懂有趣,兴趣的培养建立在对儿童人格的尊重上。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指导儿童观察大自然,做到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观察,拓展想象空间指导观察—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陶冶情操
选择鲜明的感知目标。
生活的真实情况,课堂模拟情境,联想真实情况,丰富模拟情境。
安排好观察顺序,设计好启发性的导语,“当班主任需要母爱,当语文老师需要童心。
”比如,观察挤牛奶,远—近,看奶牛的模样,细节上奶牛咀嚼的动作等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词”的运用,培养儿童思维的准确性
野外观察,利用积累的表象理解词;在描述周围环境中学习运用词,以加深对词的理解。
既通过周围世界的形象,在具体环境中体会词的内涵、细微差异及感情色彩,又借助已学词帮助认识、表达周围世界,儿童思维的准确性在词的教学中渐发展起来。
引导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儿童思维形象性,儿童的思维天生伴随形象性;
进行篇章训练,发展思维逻辑性;
思维逻辑性建立在思维条理性上,引导“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或“抓住中心,区分主次”,教给自学方法,有意识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如抓住核心词,步步深入提问,启发阅读。
在想象性作业中,发展思维创造性。
以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以形生情,“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别林斯基)
以情激情
以辞表情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描述插图带入情境;用第一人称体验其心理活动;用呼告式的句式与小提琴对话,进行连贯性训练。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突出体会语感训练如《桂林山水》中,静、清、绿—很静、很清、很绿—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课文)
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
一年级第一学期“说一句话”,第二学期“每月写一句话”二三年级让学生每天参与观察日
记,四五年级“情境作文”“情境短文”“想象作文”“纪实作文”
应用文训练,便条、书信、读后感、小报道、广播稿等。
分散练习,关键要做到“减法”,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减去低效无效的练习,才有可能使有效训练位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承受。
结合感知为媒介的训练。
第二部分情境教育的构建
学校教育
校内校外
校园课外活动课堂野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
各科教学
时间:以季节为特点,依据节日安排具体内容
高年级也适用情境教学,只是情境应更为简约、典型、有内涵。
1. 拓展教育空间,追求教育整体效益。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周”“节”活动,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效果;通过野外情境,不断丰富课堂儿童智能活动的源泉。
2. 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创设亲、助、和的人际情境;
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
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注重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目标。
比如,数学“小小统计员”搜集数据,感知数学;模拟相似操作,如模拟商店等。
个人理论
暗示诱导理论利用无意识原理,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
情感驱动理论“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情绪发展过程
角色转换原理
心理场整合原理关注某一课程流派
核心领域:学科情境课程
综合领域:主题性大单原情境课程
源泉领域:野外情境课程
衔接领域:过渡性情况课程
第三部分情境课程的开发
儿童三大特点:儿童是爱美的,儿童是爱活动的,儿童是潜存着智慧的。
教育是一种人化的情境,是一种创造的情境。
观察说话课
主题性大单元课
野外情境课程结合各科教学,提供源泉;结合主题性大单元教育;结合时令季节,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