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第六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101页PPT
中国建筑史 第六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资料讲解
角柱 槛墙
c.杀梭柱之制
柱子上段卷杀,称上梭柱;上下段均卷杀,称为上下 梭。
《营造法式》规定:柱分三段,以上段做三瓣卷杀,至 上径比栌斗底周边大出4分时,作覆盘形收束。
明清官式建筑已罕见梭柱。
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做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 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梭柱:在柱上 端1/3处收杀 。使柱顶与斗 底相合,柱肩 梭成圆弧形。
料要求比较高
抬梁式
梁 柱
脊檩 上金檩 老檐檩 檐檩
穿插枋
随梁枋
抬梁式
脊瓜柱 三架梁 五架梁
抬头梁
抬梁式构架的各个构件名称
抬梁式构架的常见梁架形式
2. 穿斗式构架(立贴式)
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
• 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 多用于南方民间建筑
穿斗式
柱 檩
斗栱:
中国式建筑所特有的组合构件,是较大建筑物 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
其作用是,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 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地先传至额枋再转到柱上 。
一、斗栱的作用
1. 增加挤压面的作用 2. 支承挑檐檩 3. 联结柱网 4. 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 抗震 6. 装饰作用 7. 等级标志 8. 模数作用
大梁(大柁):大小、长短 常依梁上所承的檩数为准, 如承九檩为九架梁,依此类 推。
抱头梁(挑尖梁)
3. 檩(桁)
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 屋面荷载的构件
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 例》:有斗栱之大木 用桁,无斗栱之大木 用檩
取名方式与柱的名称一 致:檐檩、金檩
卷棚檩为双数 宋称:梁—栿
檩—槫[tuán]
4. 枋
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之大木作
屋架
基本组成部分: ❖梁 ❖ 檩(桁) ❖椽 ❖柱 ❖枋
屋架
1、举架(宋称举折)
举——屋架的高度,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
h b
屋架
2、推山与收山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的需要要 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斜直线变为柔和曲 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屋架
瓜柱
6、其他构件 瓜柱(宋称侏儒柱或蜀柱):在平梁之 上承托脊槫的矮柱 驼峰:梁额间彼此托垫的木墩子 叉手:蜀柱两边的斜撑,或不用蜀柱只 用人字形两斜撑支撑脊槫 托脚:支持平槫的斜向构件 替木:支承在栌斗或令栱上的短木以承 托梁枋
叉手 托脚
多层木建筑
宋代和以前的楼、阁、塔等多层建筑都是以梁、柱、斗、 栱完整的构架层层相叠而成。除最下一层在阶基上立柱外,以 上各层都在下层梁(或斗拱)上先立较短的柱和梁、额、斗拱, 作为各层的基座,谓之平座,以承托各层的屋身。
屋架
4、桁(或檩,宋称槫) 低部分为 脊桁(脊槫) 上金桁(上平槫) 中金桁(中平槫) 下金桁(下平槫) 正心桁(牛脊槫) 挑檐桁 (撩风槫)
屋架
出际——槫头伸出山 墙面梁架外的部分。 (或称屋废)
屋架
5、椽 ——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按照部位可分为: ❖ 脑椽 ❖ 花架椽 ❖ 檐椽 ❖ 飞檐椽 ❖ 顶椽
柱
2、形制发展
❖ 原始社会已使用木柱 ❖ 早期木柱多为圆形断面 ❖ 商代,柱下置卵石柱础 ❖ 秦代,已有方柱 ❖ 汉代,石柱增加八角、束竹、凹楞、人像柱等式样,并
出现倒栌斗式柱础 ❖ 南北朝,出现高莲瓣柱础、束莲柱、印度、波斯、希腊
中国古建筑木构件的演变
须弥座
• 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 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用须弥山做底, 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 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 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 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 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 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 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 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最早实例见于北魏石窟, 形式比较简单,雕饰不多。从隋唐起使用渐多,成为宫殿、寺观等尊贵建筑专用的基 座,造型也逐渐复杂华丽,并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 宋《营造法式》中规定了须弥座的详细做法,上下逐层外凸部分,称为叠涩,中间凹 入部分称束腰,其间隔以莲瓣。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门、力神已不常用,莲瓣 肥硕,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明清成为定式。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筑物中,清式 须弥座栏杆尺度较宋式为小。 •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大木作 墙壁 屋顶 装修 色彩与装饰
台基
• 普通台基 早期的台基全是由夯土筑成,后来还在其外表面 砌砖石
须弥座
• 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 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分布。后来逐渐出现莲蓬。
中国建筑史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
(二)栱
栱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现存遗
物以汉代最早,已有矩形、曲线形、折线形 以及曲线与折线混合形,大概到了唐代才统 一式样。
(三)昂
昂是斗栱中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又有上
昂与下昂之分。其中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 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栱或斗栱里跳之上。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屋顶的形式
收山 歇山(九 脊殿)屋顶两 侧山花自山面 檐柱中线向内 收进的 做法, 其目的是为了 使屋顶不过于 庞大。
推山 廡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 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抱厦:由两 个九脊殿丁 字相交,插 入部分叫抱 厦。十字相 交的 叫十字 脊。(正定 隆兴寺)
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 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 成等级的象征。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 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 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 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 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 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 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 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重檐攒尖顶——祈年殿
6)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 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在宫殿建筑中, 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简述一、结构形式宋《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
殿堂结构: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体构造层;厅堂结构:由若干长短不等的柱梁组合成屋架,只在外檐柱上使用铺作。
"柱梁作"——用厅堂结构建造小规模房屋,不用铺作。
簇角梁结构:正圆或正多边形平面,每个柱头上的角梁与中心的枨杆(雷公柱)相交,组成圆或方锥形屋顶。
明清官式建筑:大木大式——殿堂结构仅存表面形式,实际均为厅堂结构。
大木小式——普遍应用的"柱梁作" 。
攒尖——簇角梁,多用于小型亭榭。
二、结构类型抬梁式构架:柱承梁,梁上置短柱,其上再置梁…,梁两端承檩优点: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
缺点:用材较大,耗材较多。
穿斗式构架: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穿枋联系。
优点:用材较小,山面抗风性好。
缺点:柱密;空间不够开阔。
三、用材制度:1、宋式:1)宋《营造法式》材分八等,一等最大;2)以材为标准,确定各构件尺寸。
材(高15分,宽10分);契(高6分,宽4分)。
单材——材高15分,宽10分;足材——材+起高21分,宽10分。
3)梁断面高宽比3:2。
2、清式1)以斗口为标准,分为十一等。
斗口——平身科坐斗上部开槽口宽度,明清时期以某斗口尺寸为设计模数。
2)单材高宽比14:10;足材 20:10;3)梁断面高宽比10:8。
3、用材总体趋势:由大到小。
第一节大木作构件详述一、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
1、分类:形状:直柱、梭柱;位置:檐柱、金柱、角柱、中柱、童柱等。
2、四种地盘分槽形式:金箱斗底槽、双槽、单槽和分心槽。
3、名词:副阶周匝、侧脚、生起、移柱造、减柱造二、枋: 柱头或柱脚之间,以及斗拱和斗拱之间,起水平拉接作用的构件。
额枋:檐柱与檐柱之间,起联系和承重的构件。
平板枋(普拍枋):平置于额枋(阑额)之上,承托斗拱的构件。
断面尺寸:变高变窄;:西安兴教寺玄奘塔腰檐.jpg 雀替(绰幕枋):花牙子、骑马雀替随梁枋:明清时有紧贴梁下的枋,称随梁枋。
《中国古典木结构》ppt课件
我国古建筑木构造,主要有“梁架〞、“穿斗〞及“井干〞三种,梁 架构造在全国采用广泛,后两老在南方各省的民居中较多采用。
<营造法式>的中心是材份制。材指木料,<营造法式>根据截面线度将 材从3寸到6寸规定为八等,各等材对应着不同规模的建筑。如规定3-5 开间的殿堂和7开间的厅堂用三等材,殿内藻井和小亭榭用八等材等等。 份是根据截面为矩形的方材所规定的长度单位。“各以其材之广,分为 十五份,以十份为其厚〞,这样,既规定了材与份的关系,又规定了方材的 高宽比例15∶10,即3∶2。材的等份一定,份的绝对长度也就定下来了, 所以说“以材为祖〞。材有八等,故份有八种绝对长度。
1111
5 古典木构的构造体系
11111
5 古典木构的构造体系
11111
琐琐碎碎s
正身构架横剖面图
ffgg
cc
恍恍惚惚hhhh
bbbb
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开展由简到繁、由繁精减, 不断提高,构造的整体性至单个构件及构造,无 不依赖于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古典木构建筑的 梁构造构造力学特性进展分析和把握,了解其构 造上的逻辑性和历史局限性,有利于培育建筑的 设计创作才干。
榫卯衔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才干。
1 古典木构的构造构造尺度
111
<营造法式>八等材制度
2 古典木构的构造平面尺度
11
3 古典木构的构造立面剖面尺度
1111
宋俊柱
宋举折之制
3 古典木构的构造立面剖面尺度 Nhomakorabea11111
4 古典木构的构造节点衔接构造
1111 斗拱的根本构造
5 古典木构的构造体系
为支撑悬挑深远的出檐,发明了“斗拱〞构造。在宋、清两代,就以 斗拱尺度为根本“模数〞,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规范化的独特体系。 斗栱是传统的抬梁式木构架建筑特有的构造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 矩形的栱、斜的昂组成。栱是承接斗的小枋材,就其形可雕成草花或 螭虎,然而因為它具有构造功能,所以通常採素面或浅雕。斗栱是由 假设干个栱件层层垒叠、出跳或出挑,相互搭交成既具有悬挑作用, 又具有装饰效果的倒置的锥形空间支撑梁架。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PPT课件
青 衣
-
19
屋各 面式
的 琉 璃 瓦 及
青 衣
-
20
屋脊和屋面装饰
•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一般用板瓦、筒瓦覆盖,用瓦条、砖或脊筒垒砌 屋脊,按其位置称为正脊、垂脊、戗脊等。
• 屋脊是屋顶上最容易漏雨的地方,在结构上加以覆盖是完全必要的。 古代建筑的能工巧匠在解决这个功能问题的同时,更加注意了它的艺 术处理,由简单的样式逐渐演变发展成形式多样的各种屋脊装饰。这 些装饰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 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 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 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 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 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
青 衣
-
18
琉璃瓦
• 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件,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
衣
-
10
屋顶的做法
• 屋面曲线包括建筑的檐口、屋 脊和屋面的曲线
• (1)檐口曲线的形成是由于檐柱
逐间生起的结果,为了使角部
升的更高,
除
使用由昂和其他角梁外,还在
檐檩下端垫以生头木。
• (2)屋面曲线,应包括纵向曲线 和横向曲线。屋面曲线的形成, 不但有利于雨水的宣泄,而且 为室内争取到较多的阳光,屋 面 秀外丽青衣形。因此也变得更加柔和和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 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 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 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 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 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 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 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 等形式。屋顶使建筑物稳重协 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
中国古代房屋结构形式
中国古建木构特征中国古建木构特征概说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
现存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亦即中国建筑成熟时期以后直到20世纪初的建筑。
唐代以前的建筑,只能从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建筑遗址,以及各种艺术品(如绘画、雕刻等)所描摹的建筑形象等间接资料中知其大略。
据此,大致可以归纳为七项,分述如下: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见大木作),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和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自唐代以后,斗拱的尺寸日渐减小,但它的构件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没有改变。
因此,建筑学界常用它作为判断建筑物年代的一项标志。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西方人称誉中国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建筑的冠冕。
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只是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才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万字形、套环形等平面。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共103页文档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