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引言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保健方法,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保健方法。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1.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在人体中,脏腑功能和生理活动也遵循阴阳五行规律。
因此,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对于理解中医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2. 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功能各异,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五脏(心、肝、脾、肺、肾)主管人体的精气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主管人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
脏腑功能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3. 六气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引起疾病的外因。
当人体受到六气的侵袭时,脏腑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了解六气的性质和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
4. 养生的目的和方法中医养生的目的是保养生命,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养生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通过养生,我们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四季养生1. 春季养生要点及注意事项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容易受风邪侵袭。
因此,春季养生要注意防风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此外,春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养肝护肝。
2. 夏季养生要点及注意事项夏季心火旺盛,肾水虚弱。
因此,夏季养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上要慎食油腻和粘腻食物,少食苦味食品,多食辛味食品,以养肺脏。
此外,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晒。
3. 秋季养生要点及注意事项秋季肺气旺,饮食应减少辛味食品,适当增加酸味食品,使肝气得到补阳。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大全
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大全中医如何养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1 浅论中医养生保健【摘要】科学运用中医来调养身体,可以减少疾病,精力充沛,保持健康。
本文对中医养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重在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心理健康,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注重起居保健养生,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健康。
【关键词】中医养生;贵在养德;合理饮食;遵循规律;有益健康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
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
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
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
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
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
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5篇]
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5篇]第一篇: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第1篇:浅谈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养生,又称摄生,是保养身体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包括精神、运动、功法、饮食等方面。
所谓“自古名医多长寿”历代名医们在养生保健方面,都有自身独特的经验。
其中,饮食养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养生方法。
因为饮食是人体补充营养、维持生命的一个基本手段,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源泉,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也就是提倡在日常饮食中进行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养。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饮食养生是早已有之。
1饮食养生渊薮中医的饮食养生与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是共生共存的。
在夏朝时期,就已开始有了酿酒工艺,而商王汤的宰相伊尹所制作的具有治疗功效的汤液,成为了中医汤剂的鼻袓。
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在养生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十二病方》中,应用的近250种药物中就包括了谷、菜、果、禽、兽、鱼、虫等食物。
《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以补益精气。
”明确对药物(毒药)和食物的功用做出了区分,对于日常饮食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形成了类似于今天营养金字塔的饮食养生指导方案。
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饮食学专著《神农食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神农黄帝食禁》共七卷,可惜早已失传。
在其他医学著作中也有很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50余种药用食物。
随着饮食养生的逐渐发展,到了晋隋时期,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都出现了用动物内脏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以脏补脏”的篇章。
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养老食方”其弟子孟说在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有《补养方》,收入食药治法138条。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医药卫生、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官方出版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中也收载了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
中医养生保健(范文)
中医养生保健(范文)一、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保健注重阴阳平衡、五行相生,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备,旨在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养生法则、饮食调养、情志调摄、运动锻炼等方面,为您详细阐述中医养生保健的内涵。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1. 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使人体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
2. 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养生保健要注重调整阴阳,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3. 五行相生: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相互资生、相互制约。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与五行相对应,养生保健要注重五行相生的规律,使五脏功能协调。
4. 形神兼备:中医强调形神一体,即身体与精神相互影响。
养生保健要注重调养身体与精神,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三、中医养生法则1. 预防为主:中医认为,未病先防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预防疾病要从生活细节做起,如作息规律、饮食有节、情志调畅等。
2. 因人制宜:养生保健要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3. 因时制宜:养生保健要顺应四时变化,遵循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
4. 综合调养: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包括饮食、运动、按摩、情志调摄等。
综合运用多种养生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四、饮食调养1. 饮食原则: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饮食调养要遵循以下原则:(1)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过饥过饱。
(2)五味调和: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合理搭配,使五味调和。
(3)温热适中:饮食宜温热,不宜过冷或过热。
(4)粗细搭配:粗细粮要合理搭配,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阴阳平衡为基础,通过调理脏腑、扶正怯邪、调节情志等手段,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从调理脏腑、扶正怯邪、调节情志三个方面探讨传统养生术的治病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一、调理脏腑五脏作为身体化生之所,相互协调维持人生命活动。
传统养生术习练中以腰为主宰,强化气血运动功能。
传统养生术注意动静结合,能使肝气舒及条达,肝火自降。
传统养生术能强化体质,调理脏腑,延年益寿。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人们的身体机能普遍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而传统养生术通过练习动功或静功,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此外,传统养生术还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来改善一些慢性疾病的症状,如胃病、肝病等。
因此,传统养生术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扶正怯邪元气充盈决定人身心健康,元气不足导致疾病产生。
传统养生术通过意守及呼吸习练,使肾中元精益固,自充元气。
传统养生术能提高身体抗病邪能力,起到防病、治病、延年功能。
在现代社会,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的身体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而传统养生术通过练习内功和外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传统养生术还可以通过扶正怯邪的方法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此,传统养生术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调节情志“七情”过度起落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外邪”乘虚而入。
传统养生术注重心神宜静、意念引导、崇尚自然理念,调节精神使人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经由心理调适,能排除杂念,入静放松,保持心理平衡,求达身心健康。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原因,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而传统养生术通过调节情志的方法可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提高心理素质。
此外,传统养生术还可以通过崇尚自然的理念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2篇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第一篇:中医养生的原理与实践引言:中医养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方法,已经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医养生的原理与实践,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好、更科学的保健方法。
一、中医养生的原理中医养生的核心原理是平衡和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五行的平衡息息相关。
阴阳是指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的方面,如太阳与月亮、上与下、内与外等。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等自然界的基本元素。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与阴阳五行相对应,相互影响和制约。
中医养生通过调节饮食、锻炼、按摩、针灸等方法来平衡和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
饮食调养就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和调整饮食习惯来增强人体的阳气或阴气。
锻炼包括太极拳、气功、四季养生等方法,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按摩和针灸则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来平衡体内的阴阳能量。
二、中医养生的实践方法1. 饮食调养中医养生强调“药食同源”,即许多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调养身体。
例如,阳气虚弱的人可以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蒜、红枣等;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多食用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石斛等。
2. 锻炼调养中医养生强调四季养生,即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适宜的锻炼方法。
夏季可以选择清凉的锻炼方式,如游泳、打太极等;冬季可以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冬泳等。
此外,中医养生还强调个体差异,建议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
3. 按摩和针灸中医养生中,按摩和针灸是常用的疗法。
按摩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体内的阴阳能量,以达到治疗和养生的效果。
针灸则是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阴阳能量和气血循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养生。
结论:中医养生是一种独特而科学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平衡和调节人体的阴阳五行,以达到增强体质和健康的目的。
饮食调养、锻炼调养、按摩和针灸等方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实践手段。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与系统性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调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本文从养生的意义、方法以及全面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
一、养生的意义1.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古代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一个整体,精气神的统一体对健康长寿起重要作用。
遵循中医养生的方法,对人体健康长寿有重要的作用。
2. 张景岳曾说:“然则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
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
”这段话表明了养生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养生的方法1. 调摄情志: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过之则易伤五脏,致人以病。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的情感表现,但亦须有度。
因此,调摄情志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
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过甚。
愤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的一种情绪,因为怒能伤肝、伤心、伤胃、伤脑、伤肾,还会引起皮肤枯干、毛发憔悴、筋脉拘挛等症。
所以,调摄情志时要注意避免过激的情绪波动。
(2)制怒气:怒气是一种伤人害己的有害情绪,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制怒气的方法有多种,如转移、释放、让步、想象、避免;用情志相克:恐克喜,悲克怒,喜克忧,以达到平和求安的目的。
(3)防惊恐:防惊恐亦是一种极易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有害情绪之一,往往惊恐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等情况,甚至可见到严重的突发性昏厥等症状。
因此,注意防惊恐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4)制忧愁:忧愁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神气已衰,精气亏虚常易发生忧愁悲苦之事,忧愁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进程。
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制忧愁悲愁,以免损害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第一篇:中医养生结课论文在本学期选修选课的时候,我抱着极大的兴趣选择了中医养生这门课,时间过得飞快,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实在是有点舍不得这门课啊,因为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养生之道。
正所谓:没有长生之法,只有养生之道。
这学期的养生知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难得的巨额财富。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颐养生命,是指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涉及了饮食,体质,季节变化等方方面面,下面我要据我这学期所学来一一讲述。
首先,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
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
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
饮食也要“定量”。
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甚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
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
《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
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
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
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
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
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
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
其次,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一:《中医养生浅说》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
心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
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
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
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
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
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
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
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
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
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
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
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中医养生大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养生大学论文范文参考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1浅谈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摘要:本研究以宁夏医科大学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为例,探讨其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
关键词: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教学设计回族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民族,全国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发现,宁夏的百岁老人中,回族老人占绝大多数[1]。
究其长寿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回族的饮食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哲学,食与疗密切相关,“以食养病,以食代药,医食同源”,是我国养生学界的瑰宝。
在历代的回医回药著作中,饮食疗法都作为防病治病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既是回医回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回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更是健康饮食理念的重要内容。
本项目致力于从生活化的角度,面向本校大学生开展选修课“回族药膳与饮食养生”,采用“以身探索”的教学方法,引领医学生体会回族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本课程又是学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整合教学内容(一)合理设计内容体系由于本课程暂无固定教材,授课内容由本项目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材,并参照《中医饮食调护》(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瑞华主编)的章节设计,对整理后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
本课程共分为四大部分:“一、回族饮食养生理念”、“二、常用食材、药材的分类、性质、功用、现代研究”、“三、回族药膳、民间食疗方的类型、功用、制作方法及现代营养分析”、“四、常见病症饮食调护方法”。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主线,讲授药膳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创新体例设计每章内容均以实例或现象、或民俗谚语为引导,提出问题,然后引出正文内容。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篇1浅谈中医养生伦理【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1.1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
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
”[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
”[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
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中药养生疗法,就是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养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养生论文篇一:《浅谈中药养生》摘要: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
文章详细的谈到了中药养生的概念以及意义和作用,更重点谈及了中药与食疗、中药与药酒、中药与膏方等。
总结了养生的重要性。
关键字:中药与食疗;膏方;药酒;中药与养生1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人类的寿限起到积极的作用小而言之,有利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利于陶冶情操,修养身心。
大而言之,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
并且,它的意义还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让他们防范于未然;对于亚健康者,让他们防微杜渐;对于患病之人,让他们祛病康复;对于不治之症者,让他们带病延年。
中药养生无疑会对促进我们民族的健康、延缓衰老[1]。
2中药药性的简介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实际上中药还有平性,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
中药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2,3]。
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
(2)温性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
(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用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2]。
3养生,从脚做起泡脚的时候添加药剂能起到辅助作用: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便、泻火的效果。
爬山累了,脚肿脚胀加盐泡脚很好。
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活血的作用,治疗感冒效果好。
酒泡:温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
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
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
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
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
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
”[2]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
《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中医养生论文【摘要】中医药学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有效的防治原则。
《黄帝黄帝内经》中先民们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病谋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小康。
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意识及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医药以其先进朴素的中医系统理论及丰富易得无毒无害纯天然的各种中药资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追捧。
【关键词】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保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对保健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两千多年前的《黄帝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先河,历朝历代的众多医、佛、道家亦对养生之道作过深刻而详细的发掘与论述,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养生理论。
再结合丰富的中药资源,使中医养生保健更显得朴素而神秘。
养生一词,最初出自《管子》,表达的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的意思。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健康及长寿是人们一贯追求和向往的美好愿望,故此养生保健文化才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养生的理念遍布全世界[1]。
中医药养生荟萃了我国人民经年积累的多种防病健身的方法,综合了儒、道、佛与诸子百家的精华,堪称我国之瑰宝。
中医药养生学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愈后防复,这一思想也是符合现代养生的潮流趋势、体显了绿色保健的养生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各种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而滋生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亚健康疾病的发病率呈大幅上升之势。
成为危害广大民众健康的主要杀手[2]。
同时,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亦引起了严重的医疗危机,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我国最为热点的社会问题。
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对养生保健充满空前的热情。
我们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作如下的总结:1 治未病养生保健理念在《黄帝内经》里最先提出“治未病”的应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
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是治病方法中最为高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精华之所在。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五篇关于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范文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5篇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希望在中医食疗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论文篇一题目:浅析《滇南本草》与现代食疗养生关键词:《滇南本草》;食疗养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500多年前的兰茂先生,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理的经验,撰写了《滇南本草》,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涉及当今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
通过学习,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用价值和运用方法。
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1蔬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补五脏”[1]。
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2水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
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
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苹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3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性凉,无毒。
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精选5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中医养生论文范文,请参考!中医养生论文篇1中医养生术疗效研讨如果阴阳不调,身体就会产生疾病;只有阴阳相互平衡,身体气血运动上下及谐,并总是处在“平衡”,才能身心健康无病。
所以,传统养生术的治病原理,必须也存在于阴阳变化之中。
对阴盛阳虚病人,就应选择练习动功,其经由练功各身体不断变化,起到舒筋活络功能,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病人,则应选择练习静功,就是采取坐、卧、站等身体姿势,意念集中以及各种呼吸方法习练,以求养阴助阳。
阴阳相互平衡体现在传统养生术中就是指动作方向上与下、开与合、屈与伸、俯与仰对称;动作速度快与慢、松与紧互根互用;呼吸中呼与吸相互依存;意念导引中兴奋与抑制相依相存等。
调理脏腑身体功能活动中心是五脏,五脏作为身体化生之所,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维持人生命活动。
脏腑功能状态是否正常,决定身体身心健康及疾病,脏腑失调是身体失去身心健康病理基础。
传统养生术习练中,所有动作是以腰作为主宰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则充溢。
肾阳相火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原动力。
中国传统医学以作为“心主身之血脉”,传统养生术习练,强化了气血运动功能,使周围毛细血管开放增多,体质强化。
五行中,肝属木,肝木喜畅达而不宜抑郁。
传统养生术注意动静结合,放松入静,能使肝气舒及条达,肝火自降。
传统养生术中许多功法。
如腹式呼吸,能使胃液等消化腺分泌增多,强化了气血循环,改变了腹内压,以此对肠胃起到“按摩”功能。
综上所述,传统体育保健能使脏腑调及,这就是传统养生术何以能全面强化体质道理。
传统养生术能使身体中枢及内分泌产生变化。
习练后作为中枢介质多巴胺活性降低。
习练者会轻松、安宁。
这意味衰老过程变慢,系统功能强化。
所以,传统养生术能够调理脏腑,延年益寿。
扶正怯邪中国传统医学以作为,元气充盈是否,能够决定人身心健康。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个人养生规划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
而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提出一份个人养生规划,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养生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身心合一,平衡阴阳,顺应自然”。
这一理念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由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的,而疾病的发生则是由于这些因素失衡导致的。
因此,中医养生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和体内的气血和阴阳。
在中医养生中,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两种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人体的健康状态就是阴阳两种力量的平衡状态。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调节阴阳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个人养生规划的主要内容基于中医养生的理念,我们提出了以下个人养生规划:1. 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饮食养生: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杂粮、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时间和营养搭配,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
3. 心态养生:良好的心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疲劳。
4. 精气神养生:精气神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放松身心;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个人养生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为了确保个人养生规划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具体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每个月的目标和计划。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2篇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中医养生与保健第一篇:中医养生的原理与实践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保健中。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防病于未发”,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以及恰当的饮食和运动方式,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阴阳失衡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行学说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的生理活动受五行的调动而变化。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动,可以达到调整阴阳平衡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根据中医养生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首先是调理饮食。
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平衡和适度,注重调节饮食的五味、热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
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需要不同的饮食方案,比如寒冷的冬天可以适当增加暖性食物的摄入,夏天则要注意清热解暑。
其次是合理运动。
中医强调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和调节心理状态。
不同的人体质和年龄需要不同种类和强度的运动,比如年轻人可以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而老年人则适宜选择轻松的气功或太极拳。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心理调节。
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心情的方法来保持身心的平衡,比如听音乐、读书、做瑜伽等。
总之,中医养生是一种重视防病和保健的方法,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健康保健指南,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借鉴和践行。
第二篇:中医养生的具体实践与效果中医养生作为一种民间传统保健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养生作为中医学的支点之一,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养生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
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中医药养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论文写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之第一篇: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模式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养生保健市场却呈现一片乱象,对中医保健技术挖掘不够,技术研究浅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尤其突出。
该文提出了将健康管理引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整合本产业资源,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带来发展资金,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养生,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产业中国古代即有圣人不知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下医治已病等思想,都体现了现代健康管理的预防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理念。
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水平,摆脱亚健康状态,与中医简、验、廉、效的特点有相似性,由此中医养生保健与健康管理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1.1 中医药健康产业份额少,服务单一我国的医疗体系仅面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应对,并且这个体系还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用于健康服务产业现有资产的80%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人群服务,占人群总数80%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的健康服务,却仍处于萌芽阶段[1],以单一中医技术为主打的如按摩、足疗、药浴、中医经络养生研究所、古方养生会所、养颜养生馆、药膳会馆等此类服务机构并不能系统地满足民众对于健康的要求,整个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缺少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
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
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
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
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
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
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
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
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
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
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
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
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
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
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
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
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
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
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
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
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
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
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
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
再次,秋季气候转冷,阳气收敛阴气滋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阴气的逐渐强盛过渡。
因此,秋季的饮食起居应当以“收阳”为主。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这就告诉我们,秋季要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达到收敛补肺的功效。
此外,秋季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滋阴润燥,维护身体的健康。
接着,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潜藏,阴气极盛。
人体的代谢也趋于缓慢。
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
冬季的养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
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冬季宜食谷类、羊肉、鳖、龟、
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
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
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
人的身体既可强壮也可脆弱,关键就在于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去调理和保护。
其实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需要注重许多细节,这也许是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相悖的,但却是保护身体的唯一途径。
例如夏季少食冰饮以免过寒伤脾胃,这样看似简单的细节在炎热的当下我们却往往很难控制,但要意识到这是有损健康的举动,都应该为了长远的身体健康尽量做出改变。
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
红滋心。
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胡萝卜等。
青养肝。
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对于清理肠胃、促进肝脏的排毒是十分有效的。
黄益脾。
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促进排毒,延缓器官衰老。
白润肺。
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对于养肺的功效是显著的。
黑补肾。
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黑色食品都能为肾脏的健康出一份力。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中医养生之道的初步学习和探索,我感觉获益良多。
这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不曾注意的饮食细节和习惯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我相信这对于身体健康和调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