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6篇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6篇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6篇

中医药学学习心得篇一

试谈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

摘要:在医学课程中,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针对该层次学生,我们认为采取“中西医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

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生理学中西医融合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

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

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

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

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

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中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中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中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作为古老而深厚的医学传统,逐渐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的发展现状、历史渊源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二、中医的发展历程

1. 古代中医学的起源与演变

- 中医的起源与黄帝时代

- 儒家、道家、阴阳家和五行学派对中医的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家学派与医药著作

- 汉代医学的巅峰和发展

2. 中医的现代转型与发展

- 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医药法的出台与中医药现代化建设

- 中医在国际医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三、中医的理论与实践

1. 中医的核心理论

- 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

- 中医的气血理论及其应用

- 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调理方法

2. 中医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

- 中医四诊合参与望闻问切

- 中药的配伍与煎煮技巧

- 针灸与推拿的疗效与应用

四、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1. 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 中医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疗效

2. 中医药在健康养生中的价值

- 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

- 中医药在调理体质与增强免疫力中的应用 - 中医药在心理健康与抗衰老中的作用

五、中医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1. 中医的现实挑战与问题

-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难题

- 中西医结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 国际中医药标准化的挑战与困境

2. 中医的未来发展前景

- 科技与中医的结合对中医的推动作用

- 现代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验证与应用

- 中医药国际化与国际交流的机遇与挑战

六、结论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在现代医学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医的发展历程、理论与实践、应用和挑战的综述,可以看出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巨大潜力和前景。然而,中医在面临着传承与发展、国际标准化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中医的传承、研究和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推动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中医学子与中医药文化论文

中医学子与中医药文化论文

中医学子与中医药文化论文

中医学子与中医药文化论文

【摘要】中医药作为我国的魂宝,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祖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医药学子与中医文化的传承,引起重视,成为新课题。本文中阐述了中医药学子及中医药文化的现状,提出了多种想法,相应的策略力求中医药超越现状,再创辉煌。

中医药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我国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及全球化的发展,中医药在我国医疗界占据市场己十分紧迫,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中医是最具特色的文化,要想做到真正的中西医并举,还是要靠我们这一代中医药学子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让中医药改变现状,超越现在,真正深入人群、走向世界!

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优势

“神农尝本草”,自古以来,中医药有着悠久历史,中医药治病救人的优势有目共睹。中医治病求本,中药不良反应少,很少产生耐药性,这些种种却鲜为人知,由于对中医中药的了解不够,使大家对中医药产生很多偏差的认识,中医药的优势应被广大群众所了解。中医过去在疾病治疗中总是处于从属地位,患者经常是走过很多家医院、做了全套的医疗检查、治疗未果,才想起中医。在2003年的“非典”中,中医对于这种病因不明,来势汹汹的疾病,通过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屡获良效,中医彰显了它无穷的魅力。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办法防治“非典”,不仅疗效确切,而且费用大大节省。不仅在“非典”中中医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接下来几年发生的甲流、龠流感中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医的论文

中医的论文

中医的论文

有关中医的论文

有关中医的论文已经为大家整理好,欢迎各位学习中医的同学阅读借鉴!

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及应用【1】

【摘要】中医理论研究的目是了解中医理论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中医理论既包括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同时现代医学的知识也应包含于其中。

传统中医理论研究和应用在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和内容应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注重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中医理论;医学研究;临床应用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医理论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追溯其渊源,相当遥远。

中医理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全面的健康科学的活动。

中药的现代化,因为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思维去理解的偏差,中医中药的特点和优势的概念的局限性过程中不能完全实现。

抛开或偏离中医理论,不仅猛烈地冲击中医的基础地位,也使得它很难得到适当的中医临床的发挥,对传统中药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产生严重影响。

1 中医理论的研究现状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

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中医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再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诸多学派、各家学说盛行于金元时期直至晚清,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

浅谈中药养生保健论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中药养生论文篇一:《浅谈中药养生》摘要: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文章详细的谈到了中药养生的概念以及意义和作用,更重点谈及了中药与食疗、中药与药酒、中药与膏方等。总结了养生的重要性。

关键字:中药与食疗;膏方;药酒;中药与养生

1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人类的寿限起到积极的作用小而言之,有利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利于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大而言之,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并且,它的意义还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让他们防范于未然;对于亚健康者,让他们防微杜渐;对于患病之人,让他们祛病康复;对于不治之症者,让他们带病延年。中药养生无疑会对促进我们民族的健康、延缓衰老[1]。

2中药药性的简介

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实际上中药还有平性,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中药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2,3]。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2)温性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

(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用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2]。

中药养生论文

中药养生论文

活血与养生

摘要: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对于强身、防病、益寿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对于健康人来说,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者而言,可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本文深入浅出的论述了中药养生中的活血化瘀药来说明活血与养生。关键词:养生;血瘀;活血化瘀药;心血管;血脂

1、养生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中药养生作为几千年的历史也备受青睐,养生的意识也逐日增长。所谓的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1]。换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2、血瘀形成

血液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循环于全身,周而复始。气血和畅是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条件。循环于全身,周而复始。所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中医认为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血液在脉管中的运行受到有关因素的影响,血液流动不畅,淤滞不行,就成为血瘀。现代医学的病理学分析则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出血后的淤血,如头颅、肺、胃、子宫等出血后的淤血;局部缺血,如冠心病、脉管炎的局部缺血;循环障碍性淤血,如慢性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的循环淤血;血液成分的异常变化,血淤者的血液常处于浓、黏、凝、聚的状态;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如微血管扭曲、畸形、弹性差、脆性增高等,心脏收缩力差。由于血流的停滞、阻断、不畅,或缺血、郁血、出血等障碍,会使人体组织、器官等引起损伤,产生组织水肿、发炎、变性、溃烂、坏死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说中药活血化瘀非常重要。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药脱敏食疗方法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药脱敏食疗方法

中药脱敏食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常见症状主要有喷嚏、鼻痒、流清涕和鼻塞等,呈阵发性发作[1]。其中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最突出,鼻塞严重时常可见到张口呼吸。现代病因学调查认为其发病可能与患者体质、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以及季节气候因素变化等有关系。本病多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鼻喷”、“鼻嚏”、“鼻鼽”等范畴,其病位多在肺系以及脾肾[2],发作时多因风邪外犯[3]。目前临床中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多采用西医西药的对症治疗为主,以抗过敏、脱敏为主,并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目前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由于其复发率非常高,无法单靠西医药控制症状,故有必要借助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辨证来实施食疗论治,从根本上提高其治疗率和减少复发率。根据过敏性鼻炎中医临床证型特点,依据中医辩证理论,可从虚实两方面进行辩证食疗以及平时必要的中药脱敏食疗。以下介绍一些不同证型的食疗方,以供参考。

1虚证

临床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多以虚证最为常见,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段,但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居多。

1.1肺气虚

本证型在过敏性鼻炎中发生率最高,患者除可见到喷嚏、鼻痒、流清涕和鼻塞等症状外,还常有少气乏力,稍动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语声低微,面色淡白,神疲体倦,自汗、畏风,体质差,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表现。治则:益肺固表食疗方1:玉屏风粳米粥黄芪12g、防风6g、白术6g、淮山15g、红枣5枚,生姜3片、粳米50g。先将黄芪、防风、白术、淮山洗净后温水浸泡30min,然后与生姜、大枣、粳米同置锅

中,加入适量水,共煮至米烂粥成。每日晨起即可复用,本食疗方对于素体虚弱,易患感冒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不发作时期复用,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率,亦可起到巩固康复的效果。食疗方2:黄芪黄精粥:黄芪15g、黄精10g、红枣5枚,同粳米100g煮粥,不发作时可长期服用有效。食疗方3:黄芪大枣粥:黄芪30g、红枣10枚,粳米50g。将黄芪与大枣一起放人锅内,加水1000ml,熬至500ml,然后加入粳米同放人锅内,再加水至1000ml,武火烧开,文火慢炖成粥,加人姜糖搅匀即成晨起或晚餐服用。

中医药学论文范例

中医药学论文范例

中医药学论文范例

中医药学传统深邃,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中医药学研究生至关重要。首先要继承,然后才能创新。理论方面,要合理安排中医传统经典课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课程要做到精而深,指导研究生到图书馆深入挖掘中医典籍,以满足中医药学研究生高层次研究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知名的中医理论专家、学者,来为本校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活动。这些大牌的专家、学者往往具有独到的中医传统理念,他们的传统理论会对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起到启发作用,此时年轻人的想法与老前辈的思想容易产生交汇互融效应,可以让研究生们的理论学习更上一层楼。

实践方面,大力倡导研究生跟随中医导师学习传统,感受文化底蕴。导师的中医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实际、更具操作性的学术指导。在跟随导师进行中医传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多学习、多实践,“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导师只是给研究生们一把打开中医大门的钥匙,而最终需要研究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大门,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中医研究生们勤劳扎实,苦练内功,尽可能多地通过实践操作,继承更多的中医传统。“继承中医传统”的教育,应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

2创新科研能力

中医药学研究生尤其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创新。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区级乃至部级先进的重点实验室,近距离接触各种仪器设备,引导中医药学研究生自觉感悟现代实验思维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再有,在中医药特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科研技术手段,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学,用科学的方法支撑中医药学的发展。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健康论文

中医药与养生

【摘要】发展中医摄生保健及征询运用古代医学和祖国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医疗实践,重视整体与部分、心理与生理的同一和平衡,保持治病与防病、治疗与康复并重的准则,对每一位病患进行全面、科学、专业的健康和疾病评估,制订完全的个性化预防、治疗、保健、痊愈计划, 药品在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扰,譬如感冒、腹泻、发烧等,小到身体不适,大到身体重大疾患,都必须使用药品予以调节或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因此,健康离不开药品,我们的生活离更不开药品,药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医药代谢平衡饮食燥热食品养生保健高血糖皮肤

【正文】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

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

“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明确定位不仅仅局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于所有中医院校而言,首

先是要对自己学校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教

授指出,每个大学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本科学制

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硕连读学制的目标是什么,本硕博学制的目标是什么。各个学制之间的目标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各学制的培养方案进

行调整,根据自己的学校条件来对学生因材施教,探索出属于各学制的独

特的培养模式。

循序渐进在对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不可追求过快的速度,追

求过快的速度只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正如金字塔需要将地基稳固,再一层

一层往上累积一样,如果地基未垒好就往上添砖加瓦,看似牢固的金字塔

实则岌岌可危。中医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医基础理论就是

地基,只有将基础理论掌握牢固了,才能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

阶的知识。因而要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程,一步一步地稳固知识。

注重经典中医经典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四部经典巨著,它们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医药理论体系

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甚者有,不读《伤寒》不

知辨证,不读《金匮》不知病源的言论,经典作用可见一斑。但学生目前

学的东西过于繁杂,不仅有经典,还有英语、各种西医教材,这样反而导

致学生的中医根基不扎实,导致进入临床后茫然不知所措。因而,各大中

医学校应立足于经典知识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加强临床任何一门医学都离不开临床实践,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学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

中药论文范文大全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药论文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的重要学术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理论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论文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一】

题目: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黄芪,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芪甙、黄芪酸、黄芪醇等。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抗氧化、抗炎症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脾胃虚弱、自汗盗汗、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症状。黄芪还可用于治疗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能够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二】

题目:人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人参,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具有补气养血、益气生津

的功效。人参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等。人

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血管循环、抗

疲劳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心脑血管疾病、疲

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人参还可用于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

功能,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范文三】

题目:枸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枸杞,中药名。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

的功效。枸杞主要化学成分为枸杞多糖、枸杞甙、枸杞碱等。枸杞

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视力、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临床

上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视力减退、疲劳乏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枸杞还可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论文 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养生

论文 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养生

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养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都渴望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可能获得健康长寿,先天禀赋(遗传因素)对寿命的影响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但后天养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因素,有目的地进行养生保健,使健康者永葆青春,生命之树常青,让亚健康者走向健康,在铸生命辉煌。

关键词:民族医药养生养生社会意义养生思想饮食养生民族医药养生前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goods, people are eager to journey in a short life as much as possible access to health and longevity, Congenital (genetic factors) on the impact of life have an undeniable role in the same regimen, bu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t should be stressed that people's initiative to overcome the inherent deficiencies or acquired disorders to the health of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there is the destination for health care, so that the healthy forever young, evergreen tree of life, so that sub-health those towards health, life, brilliant cast.

养生论文3000字

养生论文3000字

养生论文3000字

篇一:关于保健养生论文

陈文靖关于保健养生2021481106建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所谓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人们想要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来享受这个社会的美好。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保健养生了。

养生,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体质是健康的基石,人的体质决定抗病力,抗病力是发病与否的主导因素——内因,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呵护体质,体质(抗病力)是“养”和“练”出来的,调养体质是预防和战胜疾病的根本,体质不同养生保健的方法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体质类型,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养生保健,所以辨明体质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为此,我们想要保健的话就必须先拥有良好的体质。锻炼时必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运动,我们的生命会失去朝气。自古以来都是“生命在于运动”是永远的真理。,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运动,拥有会让很多体育器材和宽敞的运动场。开设早操和晚跑的项目。体育课上开设太极拳,武术拳操,练功十八法等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加强体质锻炼,这也是保健养生的一种。

中药学概论论文

中药学概论论文

中医中药与美容

摘要: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大众,特别是女性,越来越多的尝试用中医药方面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容貌.这一点,可以从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主打中草药的美容美发产品看出来.其实医药美容从很早之前就有了,但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中草药美容品牌也是从近十年才开始风行的,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馥佩,相宜本草,佰草集,羽西等等.

关键词:中药中医美容

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是取其广义。中医美容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的标准和美学的标准对人的外形和内在的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

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或颈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

在历代各类医书中,表明有驻颜、悦色的作用的药物多达上百种,而方剂更是数量可观,各种洗手面方、令面悦泽方、增白方、祛皱方、驻颜方、白牙方、染发方、香身香口方,应有尽有,甚至有发蜡、口红、胭脂的配方。这些方药具有极浓的生活美容的色彩,它们不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而是着眼于修饰人的容颜,使之更光彩夺目。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医家已把对人体美的维护作为医学的任务之一,所以他们关注人体的修饰,并以医学的手段介入,使修饰品和修饰手段更完善,更符合人体健康要求。这种介入扩大了中医美容的内涵,使中医美容以其深度和广度并存,在世界美容史上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疕”、“癣”、“疣”等损美性疾病。

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燕脂”,战国时的《山海经》146 种药物中,有12 种与美容有关。《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

中医学毕业论文1 “固本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衰竭 30 例临床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 2010 年 1 月~2011 年 6 月在我院肾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 60 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 例:男 14 例,女 16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年龄

(47.8±16.68)岁;病程 5~26 年,平均病程(7.27±6.32年);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8 例,糖尿病肾病 7 例,紫癜性肾炎 3 例,狼疮性肾炎 2 例;对照组 30 例:男 15例,女 15 例;年龄 30~68 岁,平均年龄(54.83±17.31)岁;

病程 6~25 年,平均病程(11.68±10.37)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5 例,糖尿病肾病 10 例,高血压肾损害 3 例,狼疮性肾炎 2 例。

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1-2]拟定。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符合脾肾两虚、湿浊型中医辨证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即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高热量饮食,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贫血( 贫血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次 3000~4000U,每周 2 次,并配合服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同时,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预防感染等。

关于中医学的论文

关于中医学的论文

关于中医学的论文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中医学的论文篇1

浅谈中医学口腔内科医学

【摘要】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如急性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颌面部间隙感染等,临床很多见。按中医辨证其属“牙痛”、“颌架风”、“头面红肿”等范畴。其病理、机理为:风火实热及温热时毒等。中医“败毒饮”[1]中的药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养阴生津,散结消肿,祛风止痛等药理作用[2]。中药随症加减与西药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可起到扬长避短,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中药;结合;西医西药;

一般资料

统计2001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口腔颌面部炎症病人,有效完整病历资料者共计300例。其中,采用西药治疗者1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者180例;年龄18~70岁,男172例,女128例。

2治疗方法

2.1西药治疗组:根据病人病情酌情采取2~3种抗生素口服加肌注给药,或静注给药。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及灭滴灵等,必要时做药敏试验后调整药物。

2.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根据病情及病理病机,以中医“败毒饮”为主方临症加减。急性炎症早期局部症状明显、疼痛较剧多属实热表症者,重用生石膏、大黄、元参等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泻下攻积,凉血解毒为主,佐细辛以祛风止痛[2]。同时,配合西药(常用药物:阿莫西林、磺胺药、灭滴灵、替硝唑、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2种口服或肌注。急性炎症晚期脓肿形成属热症多湿者,重用黄芩、生地等以清热、燥湿,养阴、散结为主,佐以栀子,蜂房等以凉血除烦,攻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养生论文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并根据自身属于气虚体质的特点,从自己本身的饮食、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民以食为天药食同源无为而治

【正文】

名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饮食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合理地调配饮食,才能固气养精,供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长期合理的饮食规划,从长远看来对身体的衰老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

饮食也要“定量”。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甚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

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

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

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

道。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

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

最后,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五色是指赤青黄白黑,可以滋补心肝脾肺肾。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

药食同源:药物与饮食来源同出一辙,五谷(麦、黍、稷、谷、豆)、五果(桃、李、杏、栗、枣)、五菜(葵、藿、薤、葱、韭)、五畜(鸡、羊、牛、马、猪)等,既是食用之物,又是健身之药,健身以扶正,亦有祛邪之力。从狭义上讲,蔬菜瓜果,肉禽蛋鱼之类为常用膳食;由广义上看,举凡能滋养脾胃,补益正气,健身强壮之品,皆可谓“药”。利用食物防病治病,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实惠经济,既无某些中药之苦口之味,又无某些西药副作用之弊,人乐于食而有祛病之效。

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出自《老子》,无为而治不是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不管不顾,而是提醒我们应该以最适合最稳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身体。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身体保持最好的状态面对每一天。

什么叫无为而治就是说要遵守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自己主观地蛮干与妄为。比如,秋风一来就把落叶全扫光,而你连着扫一个月可能都扫不干净。大自然的规律不会在乎这么点儿人力,也不会疼惜你付出多大的代价。所谓道“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大自然无所谓仁慈和仁爱,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一样。但是,大自然这种无情其实正是一种大情,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人们如果顺应自然,不去勾心斗角,也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就能活得非常自在,就不会生病。

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请教过着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王蒙大受启发,联想到生活中有不少人,有的吃补药吃出了大病,有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有的炼丹服药把自己毒死,有的练长跑把自己累死,都是因为养生过头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