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移植的办法
法的移植名词解释
法的移植名词解释引言法的移植是指将一国的法律制度或法律条文引入另一国家的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法律交流和法律融合越来越频繁,法的移植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本文将对法的移植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意义、方式、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法的移植的定义法的移植是指将一国的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或法律原则引入另一国家的过程。
它是一种跨国的法律交流和融合方式,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法律经验,来改善和完善自己的法律制度。
法的移植的方式法的移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常见的方式包括:1.文字翻译移植:将原国家的法律文件翻译成目标国家的语言,然后逐字逐句地引入目标国家的法律体系中。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法律的准确传递,但可能会忽略目标国家的特殊情况和文化背景。
2.制度借鉴移植:将原国家的法律制度或法律原则引入目标国家,并根据目标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修改。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目标国家的需求,但需要对原国家的法律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3.案例引用移植:通过引用原国家的法律案例,来解决目标国家的法律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借鉴原国家的判例经验,但需要注意目标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的差异。
法的移植的意义法的移植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法律发展:法的移植可以加速目标国家的法律发展,通过引入其他国家的先进法律制度和经验,来填补自身法律体系的不足,提高法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法律改革:法的移植可以为目标国家的法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法律经验,可以为目标国家的法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避免走弯路,提高改革的效率和质量。
3.法律统一:法的移植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统一和协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日益频繁,法的移植可以帮助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共同的法律规范,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法的移植的影响法的移植对目标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体系的变革:法的移植可以改变目标国家的法律体系,引入新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增加法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法律全球化趋势下的法律移植
法律全球化趋势下的法律移植法律全球化趋势下的法律移植【摘要】本文从法律移植概念入手,进而讨论对法律移植的评价标准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分析当今法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表现特征,探讨如何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中国化的法律移植。
【关键词】法律全球化法律移植法律竞争一、法律移植概述法律并不总和社会相适应,有的法律可能是希望达成的或应该达成的期待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索引,更有的法律直接构成了它所需要适应的“社会背景”本身,那么这就为法律移植提供了可能。
所谓法律移植,就是通过吸纳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为本国所用。
法律移植的范围,一是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二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和法规。
真正的法律移植不仅仅是表面的法律规则移植,更是法律规则的内在涵义的移植,这里所讲的“涵义”包含了某種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立法主旨,所以此种差异是非常不容易做到完全迁移的。
法律移植并不需要所谓“精确”,重要的是要达到意图或者预期的意图。
比如在近代中国法学家移植法国法时,选择的是在法国本国处于边缘化地位的学说,留法的中国法学家们作为法国法的旁观者,认识到了法国当时主流的立法至上理论极端理想化的狂热以及与实践理性的脱节,选择了一种适合中国的法学理论,同时采用了“新瓶装旧酒”的策略,通过改造理论适应本土环境。
那如何界定法律移植的成功呢,现代法律制度被引进,单技术上的所谓“成功”也许并不一定永远是好的,比如日本在移植外国法的时候,专门从法德聘请了学者完成法律起草工作,但由于不了解国情,开始的草案都成了废案。
“法学移植,必须以法学理论的移植为先导。
如果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做先导,法律的移植不可能成功。
”通过现代法律制度被引进到日本的例子,由于没有系统的法学理论为先导,引进新的法律规则既能够带来稳定也可能扰乱了既存的规范实践,这也是日本之所以因为迁入的法律而产生“不真实感”的原因。
二、法律全球化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广泛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法律全球化亦成为当今法律发展的一大趋势。
法的移植 名词解释
法的移植名词解释法的移植:一个国家或地区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法规或法律原则引入到自己的法律体系中,对外来法律进行选择、整合和调整的过程。
引言:法的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解决自身法律问题时,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现象。
这一行为可以推动法律的现代化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正与效率,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冲突、制度差异等挑战。
本文将探讨法的移植的概念、模式与影响,并思考其在法律体系的演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法的移植的概念与背景法的移植是指将外来法律引入到本国法律体系中,并对其进行调整和适应。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民族、文化和法律体系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法的移植成为一种常见而必要的现象。
同时,各国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共同关注也推动了国际法律合作和知识的交流。
法的移植不仅仅体现了法律的跨国性,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在法治建设上的共同努力。
二、法的移植的模式法的移植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模式,包括直接移植、间接移植和混合移植等。
1. 直接移植直接移植是指将外国的法律完整地引入到本国法律中,不作任何调整和适应。
这种模式下,移植的法律在新的国家或地区中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法律现代化的目标。
然而,直接移植也面临着文化差异、法律转换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
2. 间接移植间接移植是指通过对外来法律进行整合、调整和翻译,最终形成适合本国情况的法律制度。
这种模式下,法律移植的过程需要经历深入的学术研究、对比分析和实践验证等环节。
间接移植能够更好地解决文化冲突和法律制度差异,为本国的法律体系提供更合适的选择。
3. 混合移植混合移植是指综合借鉴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形成一种独特的法律模式。
混合移植融合了不同法律制度的优点,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种模式下,法的移植更加符合本国的法律发展路径,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和需求。
三、法的移植的影响与挑战法的移植既能够推动法律现代化和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影响与挑战。
法律移植的范式
法律移植的范式法律移植是指将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引入到另一个国家的过程。
这种跨国法律传播的现象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变得越来越普遍。
法律移植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然而,在进行法律移植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差异,以确保移植的法律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有效运行,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首先,法律移植需要注意目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法律体系和社会背景,因此,在进行法律移植时,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制度。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目标国家的法律体系,我们才能确定哪些法律可以被移植,以及如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目标国家的实际情况。
其次,文化和历史因素也是法律移植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法律不仅仅是一套规则和程序,它还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传统。
因此,在进行法律移植时,我们需要尊重目标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传统,并在制定法律时考虑到这些因素。
这样可以确保移植的法律在目标国家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此外,法律移植还需要考虑到目标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
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差异巨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目标国家的实际情况调整移植的法律。
例如,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发达国家在法律移植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移植法律时,我们需要根据目标国家的社会需求和发展阶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法律在目标国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法律移植是一种促进国际合作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
然而,为了确保移植的法律能够在目标国家有效运行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必须考虑到目标国家的法律、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差异。
只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目标国家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合适的调整和改变,以确保移植的法律能够适应目标国家的需要,并在新的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样才能实现法律移植的真正目的和价值。
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
当代中国立法中的法律移植摘要:当代中国在立法实践中法律移植有三种不同形式,即有关涉外法律方面借鉴外国法,在国内事务领域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在全球化条件下制定国内法参照国际标准。
关键词:中国立法;法律移植;国际标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广泛地参考了外国法和国际惯例。
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立法的过程中,都要求起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部门在提出立法动议时必须将我国现行立法情况、外国调整同一问题的法律文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一并向立法的工作部门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上报,这实际已经成为我国立法程序中的重要一环。
一些重要的立法,都事先通过征求意见的方式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关于外国同类立法的意见。
在地方一级许多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为了慎重起见,也要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
如北京市最近在制定有关养宠物的法规的时候,就广泛地参考了像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世界大城市的相关规定。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彭真同志就在中国法学会成立大会上指出:“研究法学必须吸收中外的有益经验。
”“法学会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法律,不管进步的、中间的、反动的,不管是奴隶主的、封建的,还是资本主义的,都要研究。
取其有用精华,去其糟粕和毒素。
”[1]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借鉴外国法、运用比较法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有关涉外法律方面借鉴外国法;第二种情况是在国内事务的领域中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第三种情况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制定国内法参照国际标准。
一、在有关涉外法律方面借鉴外国法、国际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在立法过程中吸取外国的经验还主要限于涉外法律方面,下面是这方面的一些立法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几个涉外税法中关于税目和税率的规定,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对涉外案件的规定,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时,这些法律如不参照外国法,不研究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关起门来立法,肯定会行不通[2].1985年在制定《继承法》时,涉及到涉外继承问题,王汉斌同志指出:“草案参考了一些国家的规定,为了便于实施,规定中国公民在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的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的法律。
法律移植_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法律体系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日益频繁。
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借鉴、吸收、引进另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以促进本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本文以我国某省引进德国法律制度为例,分析法律移植的过程、效果及启示。
二、案例简介我国某省为提高司法效率,借鉴德国的司法制度,于2010年开始实施法律移植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进德国的诉讼程序、证据规则、法律文书格式等法律制度。
2. 培训省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3. 建立健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移植过程1. 研究阶段:我国某省首先组织专家团队对德国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2. 制定方案:根据研究结论,制定详细的移植方案,明确移植的目标、步骤、时间表等。
3. 实施阶段:按照方案,逐步引进德国法律制度,包括诉讼程序、证据规则、法律文书格式等。
4. 培训阶段:组织省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参加德国法律制度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5. 评估阶段:对移植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法律移植提供参考。
四、法律移植效果1. 提高司法效率:德国的诉讼程序、证据规则等法律制度有助于缩短诉讼周期,提高司法效率。
2. 保障公民权益:引进德国的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 提升法律工作者素质:通过培训,省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4. 促进司法公正:德国的诉讼程序、证据规则等法律制度有助于确保司法公正。
五、启示1. 法律移植要注重本土化:在引进外国法律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文化、法律传统等因素,避免盲目移植。
2. 注重人才培养:法律移植的成功离不开法律工作者的支持,要加大对法律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
3. 加强法律文化交流:通过法律文化交流,增进各国法律制度的了解,为法律移植提供更多借鉴。
法的移植的范围
法的移植的范围以《法的移植的范围》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法律是一个国家及其公民维护其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法定机制,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社会治安与繁荣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不断发展,法律也在随之发展。
与其他国家的法律相比,中国的法律秩序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从其他国家“移植”适当的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的方法对中国的立法工作来说是必要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有必要讨论法律移植的范围。
移植指把其他国家的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搬到自己国家来应用。
移植的范围也可以称为移植的模式、移植的技术、移植的方法以及移植的财产等。
首先,移植的模式应该具有泛泛性,可以涵盖各类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同时把握移植的原则,准确地把其他国家的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移植到自己国家,以保护自身的法律秩序和公民的权利。
移植的模式往往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因此,它应该以科学、合理的原则来确定,并适当考虑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其次,移植的技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直接移植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而且还可以用于吸取外国法律精髓、调整法律制度,形成适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可以保证从其他国家移植的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都能够适合本国的现实需求,使之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之后,移植的方法应该以合理、实用的程度来考虑。
比如,可以采取自愿移植的方法,即由多个国家自愿根据自己国家实际情况去接受外国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也可以采取强制移植的方法,即一个国家强制应用外国法律机制和法律制度。
在使用移植的方法时,必须注意各国实际情况,尽量保证移植的方法具有合理性、实用性和易于实施的特点,以确保移植的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最后,移植的财产应具有可信性、可实施性和适应性。
这就是说,移植的措施应满足一定的法律和社会条件,以保障移植的财产能够正常在当地实施。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如移植的利弊、实施的可能性、技术障碍等,以确保移植的措施能够真正符合本国实际条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
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法治建设已成为各国对外交流与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实践中,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法律体系差异较大,不同国家间的法律移植有其独特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开始探索法律移植的有效方式,以借鉴和推广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促进其自身法治建设。
一、法治建设中的法律移植是必然选择法律移植是指将某国的法律、制度或惯例移植到另一国家的过程。
在全球化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产生了很多相互借鉴的倾向,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律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借鉴和追捧。
这种趋势表明,法律移植是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各国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本国法律体系难以适应和解决,此时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可以更快地解决当地的法律问题,更好地确保人权、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法治。
二、成功的法律移植应具有的条件成功的法律移植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拓展文化视野:外来法律制度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差异和背景,避免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扭曲。
2.技术水平和资源保障:法律移植需要充分保证技术水平和资源保障,确保新法律可以在当地的实施和操作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3.法制体系一致性:外来的法律体系必须和被移植国家的法制体系有所契合,做到法制体系的一致性。
4.民意和法律问题的关注:当地议会、公众和相应组织对移植的法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能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应予关注和关怀。
三、法治变革中的法律移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法律移植无疑是法治变革中一种有效推进方式,但是不同国家间的法律文化和传统背景差异较大,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
需说明的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法律移植的固有弊端,而是当前法治建设进程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导致法律冲突:外来法律文化与本土法律制度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很容易会导致法律冲突。
比如,将普通法体系移植到中国,可能会出现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冲突的问题。
法律移植
法律移植何谓法律移植?法律移植,按照英国著名法律史学者阿兰·沃森的说法,即一条法规,或者一种法律制度自一国向另一国,自一族向另一族的迁移。
移植涉及两个方面,即移出和植入。
就移出而言,法律移植即为法律的输出、传播。
就植入而言,法律移植是引进、吸收。
两者共同构成一个“迁移”的过程。
法律的输出和传播主要依赖军事扩张或法律文化本身的优越性,有时二者兼而有之。
中外法律史上法律的输出和传播不乏其例,它是形成法系的必经过程。
法律移植方式:法律移植,是法律文化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它是指“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其他国家(或地区)”。
在法律移植的方式问题上,国内外法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法律移植的三种方式是:立法移植、司法移植和理论移植。
在法律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制度相互借鉴,相互模仿,乃是常见的事实。
中世纪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通常被看作是法律移植成功的例证,近代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如印度、中国也是通过法律移植实现传统法律的转型。
尽管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差异,上述国家进行法律移植的动机、方式、成果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把借鉴、模仿别国先进法律作为完善、发展本国法律的必要途径。
似乎昭示了一条规律,一种完善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仅仅依靠某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力量是难于达到的,只有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法律制度的合理成分,才能促进本国、本地区法律制度的发展,才能促进世界法律文明的进步。
但法律移植毕竟是一个制度、一种体系的移植,正如著名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德所说:“每个法事实上是一个体系,它使用和一定概念相对应的一定词汇,它把规定分成一定的种类,它包含对提出规定的某些技术解释这些规定的某些方法的运用,它和一定的社会秩序、观念联系着,这种观念决定法的实施方式和法的职能本身。
”或者如庞德所说,这个体系“包括各种律令、技术和理想。
”既然每一种法律制度都是由各因素紧密联系而成的体系,那么发生在两种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移植便不可能像把某个新零件机械地嵌入原来的机器那样的简单。
关于我国的法律移植问题浅探
关于我国的法律移植问题浅探【摘要】我国对外引进外国法律的现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增加,对外引进外国法律的意义在于借鉴他国成熟的法律体系,促进我国法治建设。
我国外国法律移植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移植和改造移植,但存在着文化差异、法律适用问题和法律制度碰撞等问题。
外国法律移植也带来了规范权威、法治理念、司法效率的提升。
为此,我国需要加强对外国法律移植的监管及评估,提高我国自身法律体系的完善性。
建议我国在外国法律移植过程中注重文化适应性,同时加强法律教育和人才培养,以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随着全球合作加深,我国外国法律移植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法律移植、我国、外国法律、现状、意义、方式、问题、影响、应对措施、建议、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我国对外引进外国法律的现状我国对外引进外国法律的现状可以说是日益频繁和深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法律经验,积极开展法律移植工作。
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来自国外的法律制度和观念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了借鉴国外法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和多边的法律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法律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国内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我国对外引进外国法律的现状是积极向前的,充满了发展潜力和机遇。
1.2 我国对外引进外国法律的意义我国对外引进外国法律的意义在于可以借鉴和吸收外国法律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弥补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不足和缺陷,促进法律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外国法律的引进可以帮助我国立法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发展趋势,提高我国法律体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引进外国法律还有助于促进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推动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国法律,我国可以不断提高法治水平,增强国际法律合作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法律体系的创新和进步。
法的移植的范围
法的移植的范围在现代社会,法的移植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经济到社会,从公共政策到企业法务,法的移植是一种推行和实施政府政策的有效方式,也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讨论了法律移植及其范围,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提高社会对法律移植的认识。
首先,什么是法律移植?简而言之,法律移植就是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的法律框架下的法律实践。
它不仅包括国家各部门的法律移植,也包括一般法律形式的移植,以及国家以外的社会组织以各种方式在政府法律框架下进行法律移植。
其次,法律移植的范围有哪些?在私法方面,法律移植的范围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破产法、抵押法、公司法等。
在行政法方面,法律移植的范围包括知识产权法、电信法、交通法、出入境法、环境保护法等。
在国际法方面,法律移植的范围包括国际公约、国际习惯法、欧盟法等。
此外,法律移植还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特征和情况划分为:向他国移植,即一个国家向他国移植法律,或者一个国家向他国移植部分法律;国际移植,即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移植法律;国内移植,即一个国家内部各部门移植法律;国际社会移植,即国际社会向各国和国际组织移植法律;国际全球移植,即国际社会向世界各地移植法律。
再次,法律移植的机制有哪些?一般而言,法律移植的机制有:文书制度机制、法律经验制度机制、国际发展机制、国际监督机制等。
文书制度机制是法律移植的基础,是一国向其他国家移植法律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文书、法律意见、协议和条约等;法律经验制度机制是指对法律移植及其实施的评估,以确保移植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国际发展机制和国际监督机制则是国际社会在国际法律移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有助于保护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全球法律移植的发展。
最后,法律移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法律移植对维护社会正义、维护公民权利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移植的法律不仅有利于支撑国家的经济体系,还能够预防因政府政策及其实施的不均衡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使整个社会更加公平和公正。
法律移植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借鉴、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的基础上,将其适用于本国的法律制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法律移植已成为各国法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我国《公司法》为例,探讨法律移植的案例及其影响。
二、我国《公司法》的背景与法律移植过程1. 背景我国《公司法》于1993年颁布,旨在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公司法》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我国于2005年对《公司法》进行了全面修订。
2. 法律移植过程在修订过程中,我国借鉴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制度,包括德国、日本、美国等。
具体移植过程如下:(1)借鉴德国公司法:我国在修订《公司法》时,借鉴了德国公司法中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借鉴日本公司法:日本公司法在股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东大会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立法水平。
我国在修订《公司法》时,也借鉴了日本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3)借鉴美国公司法:美国公司法在信息披露、股东权益保护、公司治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在修订《公司法》时,也参考了美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三、法律移植的具体案例1. 公司治理结构在借鉴德国公司法的基础上,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和权力进行了明确规定。
具体表现在:(1)董事会: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借鉴德国公司法,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2)监事会: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进行监督,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借鉴日本公司法,我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由监事组成,监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2. 股权结构在借鉴德国和日本公司法的基础上,我国《公司法》对股权结构进行了改革,具体表现在:(1)引进股东分类制度:借鉴德国公司法,我国《公司法》将股东分为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赋予不同股东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移植(1)
四、法律移植的缺陷
4)我国现在的法律体系中有着大量的舶来品, )我国现在的法律体系中有着大量的舶来品, 其中不乏许多二手、 其中不乏许多二手、三手货
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 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有的在法律的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有的却被作为一堆死板的文字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 大的作用,有的却被作为一堆死板的文字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为“外来” 本土”的冲突。 我们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为“外来”与“本土”的冲突。 无论什么法律,它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当地的法律文化。 无论什么法律,它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当地的法律文化。或 者说,移植来的法律, 者说,移植来的法律,必须和本土的移植时的文化达到某种程度 的契合,才可能真正达到成功的法律移植。 的契合,才可能真正达到成功的法律移植。
四、法律移植的缺陷
1)“左”的政治思维对法律移植的影响依然 ) 较大
近二十年多来, 近二十年多来,中国对法律移植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是在实事 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理论禁区当中获得的。 求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理论禁区当中获得的。 在其中,法律移植的研究和实践不时受到“ 的和“ 在其中,法律移植的研究和实践不时受到“左”的和“右”的政 治思维倾向的影响,特别是“ 治思维倾向的影响,特别是“左”的政治倾向在法学界还根深蒂 其对我国法律移植研究与实践的负面影响仍是相当大的。 固,其对我国法律移植研究与实践的负面影响仍是相当大的。法 学界的学者们每每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或见解,总是有人戴着“ 学界的学者们每每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或见解,总是有人戴着“左” 的政治透镜来审查,动不动就给戴上一顶顶政治帽子, 的政治透镜来审查,动不动就给戴上一顶顶政治帽子,致使对法 律移植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得到客观的研究、论证,很显然, 律移植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得到客观的研究、论证,很显然,如果 不继续在法治领域清除“ 的政治思维倾向的影响, 不继续在法治领域清除“左”的政治思维倾向的影响,我国法律 移植很难有正确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移植很难有正确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法律移植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法律移植是法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指一个国家对与其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的法律或国际条约的引进、吸收和摄取。
法律移植具有普遍性、特殊性、相互性和变动性的特征。
法律移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保证法律移植的成功。
在实践过程中,要防止南橘北枳的现象出现,注意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防止移植过来的法律成为书本上的法律而变为空法,影响法的权威。
并在出现问题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以保证法律移植实践的成功开展。
关键词法律移植必要性具体方法作者简介:顾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1-007-02法律移植是具有一定的实践难度和可研究性的。
对法律移植进行研究,首先要探讨法律移植的概念特征,也就是法律移植的基础理论。
同时必须明确法律移植的具体方法从而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并对法律实践的失败案例给予分析和思考,以总结出一些法律移植实践时的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法律移植成功高效地进行提供方便。
一、法律移植的概念与特征要深入研究法律移植的有关问题,首先必须研究法律移植的基础理论即法律移植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律移植的概念法律移植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引进和吸收法律这种实践的术语,它是两种法律制度在时间上相同而在地点上不同的发展途径。
法律移植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规范、原则、制度和法律观念等),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事实上,法律移植在其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引进与吸收,法律移植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决定了它实践的复杂性。
具体地说,法律移植的内涵一般包括广泛的移植对象、区别于自愿与否以及移植内容的移植方式、将法律移植实践化、具体化的移植步骤和最为重要的移植结果的内容。
法律移植的对象不仅仅限于法律制度,其对象可以涉及许多方面。
中国法制史 如何为法律移植“培植土壤”,避免水土不服
如何为法律移植“培植土壤”,避免水土不服一、法律移植的概述(一)概念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二)原因1、社会的不平衡性是其主要原因人类在进步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落后的国家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就有必要移植发达国家的制度,其中当然包括了法律。
[1] 2、是当今国际社会一体化的要求当今世界有一个趋势就是求同存异,一方面要能在各个领域能多方位地接轨,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这种趋势在法学领域也不例外。
3、是法制现代化的需要法律观念的形成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沉淀与积累,如果落后国家通过是闭门造车,去实践发达国家早已形成的原则和观念,消耗的时间未免太大。
二、我国的法律移植(一)近代以来的法律移植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其主要代表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变法,“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谭嗣同主张“尽变西法”。
戊戌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
为了维持清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在扼杀了戊戌变法之后,自己提出了变法的主张,于1902年下谕旨,并且任命沈家本和伍庭芳为修律大臣。
然而对当时摇摇欲坠的清朝政府来说,移植西方国家的法律实质上仍然是为了救亡图存。
清末修律虽然大幅度地改变了传统的中国法律体系,很多法律虽有其进步性,但是这些移植来的法律尚未在社会中实施,清朝政府就垮台了。
例如《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一步关于法院组织和敏形式诉讼法的综合法典,较之以前,已经规定了进步的司法审判原则和制度,但却未正式颁行。
再例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内容虽然具有采用近代资产阶级的刑罚体系、仿效西方设《缓刑》,对青少年犯施行感化教育等进步性的特点但清朝政府就垮台了。
此外,清末修律还出现了一个一反常态的现象,即颁布了《公司律》等一系列商事法,不再重农抑商,可以说这真是破天荒。
这些法律还没有机会成长就被扼杀在摇篮里,未免让我们深感可惜。
论法律移植的方法
论法律移植的方法摘要法律移植是法律文化中常见的现象,它通常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些法律制度或规则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在比较法学中,法律移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是否可以移植以及法律移植的可能性程度。
本文以我国移植“违宪审查制度”为例,结合法律移植的方法论和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分析我国移植该项法律(制度)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法律移植;法制现代化;本土化引言法律移植是比较法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也是我国法学界在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讨论中所提出的一个热门话题。
法律移植相当于我国通常所讲的借鉴和吸收等,与移植、借鉴、吸收相类似的词还有引进、模仿等。
具体而言,法律移植指在对国外(或地区)的法律制度、法治观念、法律精神、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以及这些法律(制度)所产生和存在的特定的国家历史、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立法、司法环境等条件进行全面、清楚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进行全面的把握,有选择地借鉴或移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从而促进和改进本国立法。
法律移植具有快速、节约成本等优点而被各国(或地区)广泛运用,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法律现象。
但是由于法律移植同时存在被移植的法律(制度)的内生性差,演化能力有限;与本国实际相距甚远等缺点所至的“水土不服”而颇具争议。
笔者认为,法律移植是包括许多西方法治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现在争议的问题不应该是法律(制度)可否移植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移植法律。
笔者认为,法律移植与法律的本土化必须同时进行,而且法律移植的方法对移植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法律移植的方法论必须注意的三个要点第一,认真考察拟移植的法律(制度)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该项拟移植的法律(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各项环境因素。
第二,认真研究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充分挖掘拟移植的法律(制度)移植的必要性、存在的价值性和移植成功的可能性。
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
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立法领域也不例外。
法律的移植和法律的本土化成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并分析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法的移植的概念和意义:法的移植,指的是将一国的法律制度纳入另一国的国内法中,以解决特定的法律问题或实现一定的法律目标。
这种跨国借鉴和引进法律制度的做法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法治建设的进程,提高全球法律治理的效率。
法的移植的意义在于,不同国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兴问题和挑战。
同时,法的移植也可以促进法律的现代化和发展,提高法律体系的适应性和韧性。
二、法的本土化的概念和意义:法的本土化是指在移植外国法律制度的同时,结合本国的法律制度和国情对其进行调整、适应和发展。
它强调了法律的接地气和可操作性,使得移植来的法律能够更好地融入本国社会,使之符合国情、文化和法治原则。
法的本土化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本国的法律文化和制度特色,使移植的法律更好地适应本国的实际需要,确保法律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这种本土化的调整可以使移植来的法律更加贴近民众,并提升法律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三、法的移植与本土化的方法:1. 建立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各国之间应加强对话与合作,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机制,及时分享法律发展经验和成果,为移植和本土化提供有效支持。
2. 灵活运用立法手段:在移植外国法律时,应综合考虑本国的法律传统、立法方式和程度,遵循宪法和法治原则,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立法方式和手段,确保新法与旧法的平稳过渡。
3. 依法开展民意调查:法律的移植和本土化应该充分考虑民众的意愿和需求。
在法律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公开听证等方式,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法律的可接受性和公正性。
法律移植
中国需要法律移植吗?中国可否进行法律移植,前些年确实是激烈地争论了好一阵子。
最后终于确定下来了,中国可以而且应当进行法律移植。
原因很简单,通过法和移植,以借鉴和学习现有的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有关法的规则及其法律制度为我所用,是建立和完善我国法治的一条非常有效的捷径。
当然,这种移植决非是照搬、照抄,而是有鉴别的利用、学习和吸收。
我国当前所进行的法的移植,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先进的成熟的法的规则、原则和概念及相关法律制度所进行的学习、借鉴和吸收。
由于文化传统、历史发展、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有许多甚至是根本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法的移植的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全面的考查和研究,有选择地予以学习、借鉴和吸收,以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治,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些法律移植概念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刑法的发展历程是刑法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西方法律精神对中国刑法学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移植西方法律概念、体系成了一种主导性趋势。
其中消化外来文化较快的日本刑法理论,以其汉字文化的显著成分和大陆法系的鲜明特征,成了我国移植的重要中介。
时经数十年的变迁,近年我国刑法理论在借鉴中繁荣,但一些表述重要刑法概念的日文词汇被我国理论著述直接搬用,忘却了必要的翻译,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差误。
“该当”等于符合“犯罪构成该当性”是我国刑法著述中出现频度极高的词汇,其中“该当”不是现代汉语,而是日文。
看到这一词汇,人们只能联想起古汉语中似乎有“该当何罪”的说法,其含义与“犯罪构成该当性”之“该当”相去甚远,且文法不通。
除了台湾学者,内地较早使用这一语汇的当属第一部《外国刑法学》作者甘雨沛老先生(1907年-1998年),甘老先生会日、英、俄、法、世界语,学贯中西,现代汉语却不甚地道,因为毕竟不是汉语专家,本书思想流畅而语言却有些晦涩。
学界由于对其学术成就的推崇,以致忘记了语义的转译,因袭至今。
法律移植的办法
当前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之下应如何进行法律移植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大业,在所进行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进行法律移植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必须进行有的放矢的移植。
实际上,作为我国法律移植的主要对象的西方法律文化并非都是精华。
从历史上看,西方社会曾经历过中世纪封建法与宗教法专制的暴虐;从现实来看,今天西方的实然法中仍然包含着许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的因素。
因此,在进行法律移植时,必须剔除西方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有鉴别、有选择地移植西方法律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同时选择移植的同时应结合本国具体国情,不结合国情以致移植失败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例如近代日本最初移植的是《法国民法典》,但《法国民法典》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根本不符合日本的实际,尚未施行便遭到包括政界和法学界在内的许多人士的反对。
后来日本吸取教训,为此专门设立了法典调查会,重新起草民法典转而移植德国民法而成功。
一般而言,对于法律规范的移植来说,不涉及或较少涉及伦理技术性规范比较容易移植并获得成功。
相反的是,涉及人、婚姻、家庭等领域的伦理性法律规范较难移植,而且即使移植了在施行中也将阻力重重,很难成功。
其次,应着重培养移植的法治精神和观念需要。
事实上,法律制度是一种观念下的法律制度,属于法治的硬件系统,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移植的,但它们若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则必须同时植入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和观念,即需要法治的软件系统予以基奠和支撑。
结合我国的实际,梁治平认为,“中国固然制定了不少的法律,但人们实际上的价值观念与现行法律是有差距的。
而且,情况往往是制度是现代化或近于现代化的,意识则是传统的或近于传统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完善法制移植的措施
通过法制移植,可以快速引进其 他国家的先进法律制度,提高本 国法制的国际竞争力。
本国法制建设的需要
在本国法制建设中,由于历史、文化 、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存在一 些法律空白或法律漏洞。
通过法制移植,可以快速弥补这些空 白和漏洞,完善本国法律体系,提高 法律制度的整体水平。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加强司法监督和制约
在司法层面,需要加强司法监督和制约,防止司 法腐败和权力滥用,确保移植法律的公正性和权 威性。
法律文化层面的移植
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
在法律文化层面,需要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 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移植法律的认同和接受。
促进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法律文化层面,需要促进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借鉴 和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法律文化成果,为本国法律文化的 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通过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许多先进的法律制 度和经验。
通过法制移植,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提高本国法制建设的效率。
为了完善法制移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1. 充分调研和评估
2. 结合本国实际
在移植之前,要对目标国家的法律制度进 行充分调研和评估,了解其适用环境和社 会背景。
促进法律文化融合的措施
在法制移植过程中,应重视法律文化的融合,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等方式,促进不 同法律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同时,应尊重本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特点,确保法制移植与本国法律文化相 协调。
05
成功案例分析
国际法律制度的成功移植
总结词
国际法律制度的成功移植是指一个国家借鉴和引入其他国家 的法律制度,并取得良好实施效果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之下应如何进行法律移植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大业,在所进行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进行法律移植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必须进行有的放矢的移植。
实际上,作为我国法律移植的主要对象的西方法律文化并非都是精华。
从历史上看,西方社会曾经历过中世纪封建法与宗教法专制的暴虐;从现实来看,今天西方的实然法中仍然包含着许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的因素。
因此,在进行法律移植时,必须剔除西方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有鉴别、有选择地移植西方法律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同时选择移植的同时应结合本国具体国情,不结合国情以致移植失败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例如近代日本最初移植的是《法国民法典》,但《法国民法典》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根本不符合日本的实际,尚未施行便遭到包括政界和法学界在内的许多人士的反对。
后来日本吸取教训,为此专门设立了法典调查会,重新起草民法典转而移植德国民法而成功。
一般而言,对于法律规范的移植来说,不涉及或较少涉及伦理技术性规范比较容易移植并获得成功。
相反的是,涉及人、婚姻、家庭等领域的伦理性法律规范较难移植,而且即使移植了在施行中也将阻力重重,很难成功。
其次,应着重培养移植的法治精神和观念需要。
事实上,法律制度是一种观念下的法律制度,属于法治的硬件系统,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移植的,但它们若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则必须同时植入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和观念,即需要法治的软件系统予以基奠和支撑。
结合我国的实际,梁治平认为,“中国固然制定了不少的法律,但人们实际上的价值观念与现行法律是有差距的。
而且,情况往往是制度是现代化或近于现代化的,意识则是传统的或近于传统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对中国社会的改造中,除了对属器物层次的具体的制度改造外,必须对作为法治主体的人的改造,要注重移植法律背后深层次的法治精神与法治观念。
最后,移植的法律必须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所谓“本土化”按照学者的解释,一方面是指“按照本民族的特质而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以及风俗习惯等密切相结合”。
我国法制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本土化,不仅指要使引进的法律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民情相协调,更要在保持所引进的法律具备先进性的前提下,将其改造成适合我国现实社会需要的形式,以获得最大程度的社会调整效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提高。
能否落实本土化是实现法律移植的关键。
要想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了解所移植的法律起源的生长土壤和社会环境,同时对之加以适当调整,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本土资源结合。
否则单纯的移植法律规定将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导致事与愿违。
如我国的期房制度主要是借鉴香港的期房预售制度,香港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律师制度,分期付款制度和设立廉正公署调查科三个制度来保障消费者利益的,而在大陆引入了其制度后却并没有及时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让房地产开发商钻了法律的空子,消费者利益遭到极大地损害,导致近年来期房的房地产开
发上牟取暴利,房价飞涨,房地产纠纷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对此英国学者格伦顿等人指出,“必须记住法律是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的价值和一般意识与观念的集中体现,任何两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法律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果不经过某种本土化的过程,它便不可能轻易地从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
”就我国而言,悠久的历史形成的传统根深蒂固,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搬外来法律,不但难以实现在我国推动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预期,反而可能引起外来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律传统的激烈冲突。
本土化原则要求我们周密地研究我国本土资源社会环境,使移植的法律能够顺利地实现本土化,发挥应有作用。
法律移植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要让移植真正推动历史的发展,必须十分慎重,考虑移植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法律移植,只有完善各方面的条件,才能使法律移植成为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
法律移植历史的延续下来,迎着时代的崭新需求,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
尽管移植艰难异常,但本着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精神,我国法制建设在法律移植的推动之下会更加完善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