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临床路径(2014)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消化内科的临床路径。
消化内科是一门涉及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医学专业领域。
临床路径是指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需求,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流程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疼痛情况、饮食惯等,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2.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超声波、CT扫描等)和内镜检查等,以帮助确诊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3. 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4. 治疗方案制定:医生会根据病情和病人个体化的特点,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5. 治疗执行和观察:根据治疗方案,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6. 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医生会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 出院和后续管理:当患者的病情稳定或痊愈后,医生会安排患者出院,并提供必要的后续管理和指导,以确保疾病的预防和复发的风险降至最低。
临床路径的优势1. 标准化: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使治疗过程更加标准化,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治疗效果不确定性,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效率:临床路径的制定将治疗的步骤和时间节点明确化,提高了医生和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
3. 患者中心:临床路径的制定重视患者的需求和参与,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得治疗更加个体化和贴近患者的生活。
4. 质量改进:通过临床路径的执行和评估,医疗机构和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治疗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治疗质量,提升医疗水平。
结论消化内科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管理手段,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19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缓和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方案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表单 Microsoft Word 文档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滞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为:R25.901、K26.901、K2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2、疾病分期(1) 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满、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肠(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肠(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和“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A1期、A2期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消化科上半年临床路径总结分析-pdca
消化科上半年临床路径总结分析-pdca消化科上半年临床路径总结分析-pdca 消化科上半年临床路径总结分析与持续改进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和《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渝红院〔2011〕68号)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至2011年以来我科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确定了临床路径小组成员及职责,有效管理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案。
一、上半年入组情况30消化性溃疡252015收治病人数纳入路径数10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16急性非重症胰腺炎14收治病人数12纳入路径数1086421月2月3月4月5月6月16上半年每月入组路径汇总示:14纳入路径数121086421月2月3月4月5月6月二、可见,入组率较低的月份主要是1月、2月和6月。
分析其入组率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1、病人方面:1月、2月、6月因天气、节日原因,病人就诊减少;且部分患者带有其他系统的基础性疾病入院,以及住院中发现其他方面的疾病或者出现并发症,导致无法入组临床路径。
2、科室方面:部分医师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不够,导致部分可以入组的病人没有入组;另外,部分医师未重视临床路径分重要性,即使知道可以入组的,但为了工作上的便利,就故意遗漏部分病人。
3、医院反面:医院对入组临床路径的条件部分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治疗时间过短,费用的限度,导致入组率下降。
医院方面科室方面医师重视、认识不够时间、费用的限制过窄入组率降低带有其他基础疾病需治疗发现新的疾病出现并发症病人方面三、整改措施1、科室组织学习院临床路径相关文件,加强了解科室临床路径入组条件,并每月检查各位医师入组情况,对入组数较差的医师调查情况,合理培训辅导。
2、加强医患沟通,宣传临床路径的优点,让更多的患者同意治疗。
3、与医院医务科协商,共同修改科室临床路径不合理规定以增加入组率。
消化科疾病临床路径
+2
治疗前总积分
确诊
7
疑诊
6
注:界面性肝炎、汇管区和小叶内淋巴浆细胞浸润、肝细胞玫瑰花结样改变被认为是特征性
AIH 组织学改变,3 项同时出现时为典型 AIH 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第十四版),以及 2011 年英国胃 肠病学会和 2010 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发布的自身免疫性肝 炎实践指南。
□ PPI 和其他胃肠保护药治疗
重 □ 对症及支持治疗
点 临时医嘱:
□ 保肝药物
医 □ 大便潜血
□ 其他医嘱
嘱 □ 血常规
临时医嘱:
□ 血糖
□ 大便潜血
□ 肝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 □ 血常规(必要时)
白
□ 血糖(必要时)
□ 其他医嘱
□ 肝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
□ 其他医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四)标准住院日为 12–20 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K75.400。 2.符合需要住院的指征:转氨酶升高超过 2.5 倍正常上 线(ULN);转氨酶超过 2ULN 同时伴有临床症状或结合胆红素 升高;血清-球蛋白超过 2ULN;肝活检存在桥接样坏死或多 小叶坏死的组织学表现。
项目
因素
评分
性别
女性
+2
ALP/AST(或 ALT)比值
>3
-2
<1.5
+2
γ 球蛋白或 IgG(大于正常值的 >2.0
+3
倍数)
1.5-2.0
+2
1.0-1.5
+1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3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4大肠息肉临床路径5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6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2011)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2011)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1)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临床路径(2011)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2011)12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1)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2011)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2011)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3/K80.5)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⒈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3/K80.5胆总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
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胃炎
K29.101
K29.100X001
—
1、必符一诊诊断;(1)有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诱因(应激状态、酒精、进食不洁食物、特殊药物等)(2)急性起病,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4-5天
必要时
2016年版P183
缺血性肠炎
K55.900X002
K55.900X001
K55.900X002
—
第一诊断必符缺血性肠炎,局限性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病情排除急性坏死型。
10-14天
建议早期使用广谱抗菌素预防菌血症
2016年版P236
16
消内
功能性肠病
K59.900
—
1、必符一诊诊断;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5-7天
预防感染
2016年版P240
17
消内
腹泻
K52.916
—
无
5-10天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平等
2016年版P244
18
消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K76.000X002
—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且分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初步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同时有他病,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一诊CP实施,可进入CP。
13-14天
酌情可短期内应用抗菌药物
2011年版P285
27
消内
肝硬化
肝性脑病
K74.100
K72.903
—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胃溃疡合并出血临床路径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2009年版)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大肠息肉临床路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有呕血和/或黑便。
2.有心悸、恶心、软弱无力或眩晕、昏厥和休克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氮质血症及发热表现。
3.胃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9):449–5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152–158)。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2.应用各种止血药物、抑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204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有呕鲜血、呕吐咖啡渣样物、黑便等表现,怀疑上消化道出血,同意胃镜检查且无胃镜禁忌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消化系统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3)腹水检查;(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2.术前准备:除外合并纤溶亢进或DIC;3.麻醉方式:局部麻醉;4.术后处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大量放腹水时,应于术后补充白蛋白,按每升腹水补充8-10g白蛋白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一、慢性胃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K29.502)(无并发症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症状: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
2.胃镜或钡餐检查提示慢性胃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刺激及辛辣药物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抑制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K29.502)(无并发症患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血清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规、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等);(3)心电图、胸正侧位片;(4)腹部超声;(5)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2)13C-或14C-呼气试验;(3)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4.胃镜检查2小时后再进食(大量活检者或容易出血者可延长禁食时间)。
(八)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1.合并Hp感染者进行根除Hp治疗:(1)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2种相关抗菌药物三联疗法,或加用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2周);(2)抗Hp治疗后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
2.未合并Hp感染者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3.症状无改善者可给予消化酶、益生菌以及镇静抗焦虑治疗。
(九)出院标准。
症状消失或减轻。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胃镜结果提示高级别瘤变、癌变等需要内镜下EMR、ESD 以及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临床路径或外科手术治疗。
二、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K29.5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加用抗菌药物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保肝药、PPI、白蛋白、血浆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血清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规、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等);(3)腹水检查;(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5)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1)腹水病原学、脱落细胞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腹部CT 或MRI,超声心动检查;(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3)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2.术前准备:除外合并纤溶亢进或DIC;3.麻醉方式:局部麻醉;4.术后处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大量放腹水时,应于术中或术后补充白蛋白,按每升腹水补充8-10g白蛋白计算)。
(八)保肝药、利尿剂及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1.按肝硬化治疗要求,选用保肝药物。
2.利尿剂:呋塞米单用或联合应用安体舒通。
3.根据病情选择核苷或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治疗。
(九)出院标准。
1.腹胀症状缓解。
2.腹围减小。
3.体重稳步下降。
4.无严重电解质紊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性胸水等)转入相应路径。
2.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肺部感染等转入相应路径。
3.顽固性腹水,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74+ R18)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症状: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
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降低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7/K26.7/K27.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血清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规、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等);(3)心电图、胸正侧位片;(4)腹部超声;(5)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2)13C-或14C-呼气试验;(3)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4.胃镜检查2小时后再进食(大量活检者或容易出血者可延长禁食时间)。
(八)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1.合并Hp感染者进行根除Hp治疗:(1)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2种相关抗菌药物三联疗法,或加用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2周);(2)抗Hp治疗后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疗程十二指肠溃疡4-6周,胃溃疡6-8周)。
2.未合并Hp感染者进行抑酸治疗(疗程同上)。
3.症状无改善者可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治疗。
(九)出院标准。
反酸、腹痛消失或减轻。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难治性或顽固性溃疡,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大肠息肉临床路径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 D12.6/D12.8/K62.1/K63.5)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2.6/D12.8/K62.1/K63.5大肠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3天。
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肝炎全项、艾滋病、梅毒等);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EA、AFP 、CA724等);4.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七)内镜下治疗为入院后第≤5天。
1.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