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论文
翻译中的性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四个中译本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翻译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而译者的性别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则 是一个鲜少被探讨的话题。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这种影响显得尤为明显。本 次演示以《简爱》的三个中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女 性主义译者强调原文中的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与权力关 系。这种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分析《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提 供了理论基础。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用了女性主义色彩的元素,强调了女性的地位和作用。
三、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
而其他三个版本虽然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不及宋海萍版,但也都有所体现。 例如,祝庆英、宋兆霖版在词汇选择上虽然没有大量使用女性主义色彩的词汇, 但在一些关键句子的翻译上,却充分展现了女性主义的立场。例如在翻译简·爱 对罗切斯特的经典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3、李霁野的《简爱自传》
李霁野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他的《简爱自传》于19351936年。在性别问题的处理上,李霁野的翻译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他对简的描 述更加细致和准确,也更多地呈现了原文中的女性主义主题。然而,在描绘罗切 斯特的角色时,李霁野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男性形象的束缚。
四、结论
四、结论
总的来说,《简爱》三个中译本的性别问题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尽管 如此,这些译本仍然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部世界文学经典的机会。通过 对比和分析这三个译本,我们可以看到译者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 如何被翻译者所
四、结论
理解和处理。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原文中的性 别问题,尽可能地保留和传达原文中的女性声音和性别立场。
简爱语言特色赏析六百字
简爱语言特色赏析六百字《简·爱》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小说将一位勇敢的,追求幸福,平等和自由的女性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因为小说中独特的语言特点为后世的叙事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爱》的极具女性主义言语特征首先:小说中女主人公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以女性主义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让读者印象深刻,这种极具现代女性的激烈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将简·爱的反抗精神和勇敢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例如简·爱在面对从小欺负她的表哥约翰时,她并没有逃避或者沉默,而是愤怒勇敢的痛斥他像个“残酷…杀人犯。
”简·爱从小说一开始,就将无畏,勇敢,用语反抗的女性形象展示给读者,以现代女性化的语言风格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简·爱还以激烈的语言表达特点批判舅妈的自私和虚伪,在小说中,她常常以简·爱的恩人自居时,简·爱吼道:“你以为你是什么好女人”,夏洛蒂·勃朗特以这种类似呐喊的语言特点给读者以震撼。
其次,简·爱的婚礼受阻时,她仍以激励的言辞说道:“我在乎自己……尊重我自己”。
这些极具女性反抗主义和个性化的语言特点,与传统女性的委婉形成巨大反差,具有非常大的颠覆传统的意义。
其次:小说中通过重复性女性化语言,彰显《简·爱》的语言富有张力的特点。
在小说中,作者经常对某些特定句子进行丰富的使用,让其承载较深的内涵,尤其是在反映简·爱与男友感情冲突的句子中,夏洛蒂·勃朗特在这些句子中将简·爱的形象和性格蕴含在句子中,越重复,越凸显其勇敢和反抗意识。
除此之外,大量重复性词汇的使用,也应为不同的语境而蕴含了更多的内涵,让读者感受到更多的语言冲击。
重复性的句子和词汇既简单有有力量,遂让相对稍显凌乱,但是又不失其意义的整体性,这也非常符合典型的,时代意味的女性语言风格特点。
总之,小说中女性主义的语言特点成功地塑造简·爱的典型的性格,也将特有的,个性化的女性主义叙事方式展现了出来。
从《简爱》的多种译本比较再谈文学翻译的忠实与叛逆
例 1Isa e eபைடு நூலகம்e o o hutmebc ruhy : h l rm mbrh w yu t s ak—o gl l r
n i ln h u tme b c n o t e o m,a d l c e n o k d me 《 简爱》 最普及 的中译本 。 笔者尝试着在本文中以对祝译 、 吴译 a d voe dy t r s a k-i t he r d-r o
这里黄译 的措辞显得多样而生动 。而祝译就有单调 和呆
3 词 的复数 的表达 名
方面加 以调整 和改换 , 以求译本 的通顺 精彩 , 使读者喜欢并产 板之嫌。 名词复数 的不 同表达 的方法 是英 汉两种语言 的主要 区别 之一, 英语 的表 达简 单一致 , 而在汉语 中 , 表达方式 就千 差万 例 1 …adte i u c sw ne i ar t 、 的 : n nhs nl at h t ab rs r h e d mo i e他
英汉两种语 言是不对等 的, 在处 理表层信息 的时候 , 要在 面 , 我到死都不会忘记。( 黄译 ) 词性 、 词形 、 和词之 间的搭配 , 词 以及 句子 的结 构和顺序 等多 生审美愉悦 ,真正做到许渊 冲先生概 括的文学翻译的三个境
界 : 之, 之 , 之 。 知 好 乐
1 类 转换 . 词
一
、
引言
转换在其他文体中也是很常见的 ,但在文 学翻译中这种转换
H a ev a do e 他把一只手沉 重地 按在 我肩 eli ahayhn nm . d
文学翻译 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翻译 , “ 是 第二 自然” 的创造 。 要进行的更彻底 , 以能传达原作 的精神为第一要 旨。如 : 这种创造 的过程包括 了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对原 文的叛逆与忠 作者真实意义 的传达 。笔者认为文学 翻译 可以不必拘泥于原 意和境等方面接近原文 。 实 , 种叛逆 是针对语 言形式而言 的 , 这 而这 种忠实则指向原著 上 。( 吴译 ) 他把一只沉重的手搭在我肩上 。( 黄译 ) 这是罗切斯特先生从马上摔下后 ,靠 简爱 的帮助站起 身 本身是没有特别 的沉重与漂轻 的区别 的 ,而沉重往往用 来形 文 的形 式 , 大胆地进行 “ 造” 不 以辞害 义 , 最大程度 地在 来 的描述 , 创 , 要 黄译按照原文把手用沉 重来修饰 , 但是我们知 道手 由于《 简爱 》 这部作 品在世界文 坛上 的较 高地位 , 国在 容心情 , 我 而且按 照原文读下 去读者期待 可能还有“ 另一只不沉 改革== }放后先后有很多人在 以自己不 同理解 的角度上对 原著 重 的手搭 在我 的腰 上” 而且 , l , 这里 “ 沉重 ” “ ” 和 搭 也显得 不很 尝试 了翻 译实践 。在这诸多 的中译本 中, 早期的祝庆英译本 , 协调 。所 以这里吴钧燮把原来的名词短语转 化为动词短语更 8 0年代后期 的吴钧燮译本 和 9 0年代初 的黄源深译本较 为流 能传 达原文作者 的意图 : 男主人公 摔的很重 , 不能 独立站起 , 行。由于当时国内对于这部作品及作者的研究有 限, 以译者 全靠别人 的支撑 , 所 所以用力很沉重 。虽然原文 的形容词被转化 对作品挖掘的不够深入 , 直译 的痕迹较为明显 。而黄源深在精 为副词 , 这形 式上好象 是“ 叛逆”但 内容上却是对原文最 大的 , 确领会原作者意 图及更好地符合 中国读者 的阅读习惯等方面 忠实 , 因为它更准确 、 更贴切。 有所 突破 。黄 的译本读起来更显流畅 、 自然和亲切 , 它的意译 的色彩较为浓郁 。而吴钧燮 的译本被人民文学 出版社采用 , 是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英汉译艺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领域。
《简爱》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很多译者翻译出来,但这些译本对于中文读者来说有着不同的风格,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英国文学的不同之处。
本文以《简爱》两个中文译本为例,对英汉译艺进行浅析,旨在从新的角度探讨英汉译艺的一些特征。
《简爱》是由英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创作的,讲述了小女孩简爱及其家庭成员们卷入英国上层社会的荒谬时代中,被迫屈服于社会的种种客观条件下的爱情的故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作品就被世界各地的读者熟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其中有两种中文译本,分别是张梓敏译本和李元应译本。
张梓敏的译本重视文字的表达形式,将英文的精髓准确地传达出来,在表达和意义上贴近原文。
但他的译文中仍会有些陌生、生硬的词语,使得人们难以理解。
同时,他在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李元应的译本则比较注重叙事的流畅性,他的译本的文字更加流畅,但有时也会改变原意。
此外,他的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从新的角度理解这部作品。
从上述对两种中译本译者英汉译艺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译艺本质上是根据原作的内容和文体特征,将英文表达的思想准确地传达到中文中,并采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使译文准确、丰富、流畅。
首先,译者需要熟悉英语语言特点,例如英式及美式语法、词汇及句子构造等,其中的趣味及表达也要搞清楚。
其次,译者也要深入理解原作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把握译文的灵魂,全面准确地表达文字的精髓。
此外,译者还要把握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免违反文学惯例,使译文更具有文学性和文学质量。
因此,在实践中,译者们要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文学思想,把握译文表达的重点,尽最大可能还原原作的内容,使译文表达准确、流畅。
同时,在译文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丰富读者阅读体验,让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全面把握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有趣。
Jane Eyre三种汉语译文对比及复译
Jane Eyre三种汉语译文对比及复译谢培瑶(20102810018)一、前言《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回忆自述的口吻,写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简爱如何从小就受到收养她的舅母及其子女们的歧视和虐待,如何在冷酷艰苦的慈善学校中长成一个勇敢刚强的少女,踏上了社会后如何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而突然遭到惊人的意外变故,在经过出走、流浪甚至乞讨的生活后如何终于跟她一向眷恋的男主人结合而最终获得了幸福。
1作者以简洁而传神、质朴而生动的文笔,描摹了每个时期不同的人物环境、生活细节和思想感受,同时始终以主人公的自我心理反省把它们贯穿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善于思考、敢于抗争、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20余种。
其中,李霁野译本(193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祝庆英译本(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吴钧燮译本(1990)较具有代表性。
本文拟从词义把握、英汉对比、语篇组织、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上述三个译本第十一章的其中两个段落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
为了复译的方便,本文将逐句进行分析。
二、第十一章内容简介洛伍德环境恶劣,生活单调,简爱不安于这样的现状,渴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Thornfield)做家庭教师。
初到这里时,费尔法克斯太太(Mrs. Fairfax)的嘘寒问暖、热情接待,让简爱受宠若惊,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重视和款待。
费尔法克斯太太(Mrs. Fairfax)还为她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卧房,这使简爱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卧房,仿佛找到了避风港一般。
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疲倦的简爱很快就酣然入睡,一觉醒来时,天已经大亮。
本文节选的就是简爱醒来之后的所见所想,既有景物描写,也有心理描写,读起来节奏欢快,充满生机。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今天,语言的文字范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一个作品在不同文字范式之间的译艺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
本文以著名英国现代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创作的小说《简爱》(Jane Eyre)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比分析两种中译本,进行浅论英汉译艺之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简爱》的故事背景。
该小说原名Rose Eyre,首次出版于1847年,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以18世纪英国的上流阶层、中产阶级和穷苦阶层的生活为背景,以女主人公简爱的命运为主线,记叙了一个从孤儿走向自立的故事。
《简爱》改写了欧洲古典爱情小说中的典型模式;叙事手法多样,叙述多层次;多彩的文字色彩和丰富的情感锤炼出简爱的坚强意志,表达了勃朗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使它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不衰,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之一”(Victoria Period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s)。
《简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出版成多个版本。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简爱》的两种中译版本。
其中,一种为夏家新编译永乐版,另一种为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
从译者的让译角度来看,夏家新的译本以简约汉风、文辞宏伟表现出夏家新对语言文字范式的熟悉,用词准确、叙述明确;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则采用更加平实的翻译风格,层次分明的叙述,体现了其对中文语言的把握。
在具体的文字译艺上,从句法结构来看,夏家新译本注重文字的宏伟感,句子长、结构复杂,颇多的比喻、典故,对读者有不小的挑战,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则更加注重阅读的轻松感,句子结构简单,添加了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以便读者更快地理解该作品的宗旨和意义。
此外,在词语的翻译上,夏家新版本有更浓郁的古典色彩,用词传神,也有过多的仿拟,使得故事的内容可能容易被中国读者所忽视;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为了使小说新而浓,充分挖掘英汉差异,不断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
- 233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简爱》第一章两篇译文对比评析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宋澄《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小说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历经磨难仍不断追求自由和尊严,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第一章作者用主人公,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和舅母一家的关系,为后文作铺垫。
现试从词汇,语义,和风格方面将祝庆英的译文和学生习作加以对比评析。
一、词汇1.penetrating rain 祝庆英:透骨的雨;学生:冻雨。
Penetrating 英语解释为:spreading deeply or widely ,汉语解释为:弥漫的,渗透的。
祝庆英翻译的十分到位,“透骨的雨”把天气的寒冷描述的入木三分。
该学生理解应该是对的,她想把雨的寒气逼人表现出来,又简洁有力,展开一番头脑风暴后给出“冻雨”一词,却又犯了用词上的错误。
根据字典上释义,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多见与我国南方。
这毫无疑问会给读者造成困惑。
启示:译者在翻译每一个词时都要用心理解,细心选择出合适的词,切忌用容易引起误解的词,造成词不达意。
2.questioners 祝庆英:寻根究底的人;学生:好事的人。
Questioner 在字典上的解释为“提出问题的人,提问者”,这里小简爱对舅母的话有些不服,略带质疑的问她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事要受到那样的冷遇,被舅母无情的驳回。
祝庆英翻译成“寻根究底的人”,表达出舅母对她提问的厌烦和不以为然,让读者联想到她嫌恶的打发外甥女的形象。
而学生译为“好事者”,虽然考虑到简爱和舅母的关系,用了贬义词,但意思准确性大打折扣,“好事者”出自古文《黔之驴》,一般指多管闲事的人,与原文意思大相径庭。
启示:做好翻译离不开文学素养和一定知识的积累,但做翻译时一定要控制好“引用”的欲望,一切以原文为主,首先做到忠实原文,不能望文生义。
简爱两译本研究
简爱两译本研究《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据不完全统计,自1935年第一个译本问世以来,在中国大陆《简爱》迄今已拥有40多个译本。
国内有关《简爱》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研究概括起来集中在6个方面:(1)《简爱》心理与自然风光的描写;(2)《简爱》的故事情节架构;(3)勃朗特姐妹的生平与创作;(4)书中人物形象刻画及人物性格阐释;(5)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6)《简爱》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
其中,关于译本对比研究主要就其语言、文化、意境传达、再现艺术手法和风格以及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估。
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从阐释学的角度对不同译本语言的时代性进行过研究。
本文选取了《简爱》的两个译本———李霁野译本(简称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简称黄译本)———进行研究。
李译本于1933年7月完成,黄译本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
笔者认为,以前的译文对比研究中,有些文章虽然指出分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李译本,可实际参考的却是上世纪80年代李先生改过的译本,这样势必会影响其研究结果。
本文将用阐释学理论对比分析两个译本语言的时代性,并揭示隐藏在翻译背后的译者的前见,包括社会语言、文化环境和翻译思想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一、阐释学的衍生与前见理论阐释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阐释学”、中世纪的“文献学”、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狄尔泰(W.Dilthey)的“古典阐释学”,以及海德格尔(M.Heidegger)和伽达默尔(H.G.Gadamer)为代表的西方现代阐释学等几个阶段。
其中施莱尔马赫的“心理移情”方法和狄尔泰的“体验诠释学”本质上是“一种重建的解释学”(加达默尔1994:11)。
他们认为,为了清除理解的主体与理解的对象由于时间距离造成的历史隔阂,理解者必须不断地超越自身,放弃自己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下造成的偏见,以达到对理解对象正确、客观的把握。
《简·爱》两种中译本的差异比较
陈晨(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简·爱》两种中译本的差异比较陈晨(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17)摘要: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自一八四七年问世,就被看作是英国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然而,作品中寓意深刻的用词、变幻复杂的句式、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巧妙紧凑的情节安排却也造成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自1935年《简·爱》首次被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祝庆英译《简·爱》和黄源深翻译的《简·爱》两个译本最为出色。
本文比较了祝译本和黄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及译本对原著的人物、环境、情节还原上的差异。
关键词:简爱;译文比较;原著还原;差异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19)03-0088-07集宁师范学院学报/May.2019/No.3《简·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很浓的自传特征。
作品仅仅凭借其曲折离奇的情节、流畅优雅、感人肺腑的语言、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营造等独特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这部绝代巨著自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各国翻译家和学者的推崇,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从国内来看,《简·爱》也有多个译本,最脱颖而出的就是祝庆英翻译的《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以下简称祝译本)和黄源深翻译的《简·爱》(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黄译本)两个译本。
众所周知,一个译本的评判标准是看该本是否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而达到优美境界。
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很多情况下,一个英文单词在汉语中可以翻译成多个同义词,而在汉语中,同义词之间又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本文一方面将通过对比祝译本和黄译本在语法结构,以及对原著的人物形象还原、环境氛围营造和情节设置的角度,比较研究得出哪一译本更忠实于原著。
《简·爱》两本中文译本翻译策略比较
《简·爱》两本中文译本翻译策略比较作者:肖纯雷莺莺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5期摘要:本文将通过对祝庆英及吴钧燮译本进行比较,浅析在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简·爱》;翻译策略;文学翻译一、祝庆英与吴钧燮《简·爱》中译本介绍(一)祝庆英中译本简介祝庆英译本《简·爱》于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出版,第四次翻译高潮在此时出现。
当时译者希望译出优秀、忠实的作品,以填补我们在引进外国文化上的十年空白。
祝庆英的《简·爱》就是其中优秀的译作之一。
祝庆英译文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恰当地运用拟声词来刺激读者产生想象。
例:It would wail in its cradle all night long not screaming heartily like any other child, but whimpering and moaning.整夜在摇篮里呜咽,不像任何别的孩子那样痛痛快快地号叫,而是呜呜咽咽、哼哼唧唧。
祝译本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丰富。
(二)吴钧燮《简·爱》中译本简介吴钧燮译本于1990年出版。
吴译本见证了经过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国文化与文学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
与祝译本相比较,吴译本修改了带有“文革”印记的词语,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与进步的翻译理论融汇变通,为原文中许多西方文学增加注释,语句更流畅,更具文学可读性。
吴钧燮译本出现时,新文学系统规范已建成,译者更注重译本的可接受性,因此吴钧燮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翻译策略简介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是连接宏观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
本文将着重从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角度对比分析祝庆英与吴钧燮《简·爱》中译本。
奈达提出的“形势对等”(formal equivalence)与“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在本质上与意译和直译是一致的。
论《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
论《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
《简爱》是查尔斯狄更斯于1815年发表的一部浪漫时期小说,由简爱、本宁哈密尔顿等人共同构筑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里,狄更斯写尽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复杂心理及情感变化等,这部小说也因其贴近生活的描绘而受到赞誉。
关于《简爱》的语言特征,最初的框架用英国中古英语建立,狄更斯把多种英语元素重新组合,强调了13世纪至19世纪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化。
这种古老风格的语言极具格调,是《简爱》最为demarcation 的特点。
此外,《简爱》更用语言传达了多层次的情感和思考,从而营造出一片深藏着浪漫精神的世界,给读者以极大的感动。
语言方面,《简爱》的翻译以精准性为主,基本上不改动原文的语言,以保留原著的风格为目的,译者力求表达的恰切,故此其结构、句式等语言特点也大体和英文原著保持一致。
此外,《简爱》的精确性译文中还着重把握了原著情节和情绪表达,以感性的语言表达出原著情感的深刻,呈现出最真实的状态,尽可能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意图。
这正是《简爱》的翻译特色。
从上述可以看出,《简爱》的语言特征和翻译特色都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的理解《简爱》的主题,即用细腻的情感和精确的语言描绘人们的感情,这也是狄更斯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所表达的最核心的思想。
总之,《简爱》被赞誉为百年来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沉淀了狄更斯深刻的思想哲学和精湛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和翻译特色都反映出狄更斯的创作方法和独特的文字风格,其突出的特点也是它成就如
此辉煌的极大助力力。
因此,《简爱》仍然是一部具有持久文学魅力的优秀作品,也是受到众多读者青睐的文学佳作之一。
《简·爱》两种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简爱》两种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高颖;曹钰敏;朱丹妮【摘要】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简爱》以其抒情浪漫的语言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并凭借其提倡自由平等的社会意义推动着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简爱》众多中译本虽主题相同,但因语言与交际概念的变化,语言风格千差万别.本文将从词语、句子、段落三个层次对《简爱》两种中译本——李霁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以探求译者不同的表达习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翻译手法对译本语言风格的影响.【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作者】高颖;曹钰敏;朱丹妮【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196;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学部,江苏南通 226196;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学部,江苏南通 2261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I046《简爱》塑造了一个敢于斗争、争取平等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所体现的自尊、独立、勇敢的女性特征与追求尊严和爱情的价值观,迎合了当时主导社会的男性对于女性的期望。
其蕴含的女性斗争精神与民主意识,第一次将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目光转向女权这个主题。
1847年《简爱》出版后,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译者将《简爱》引介到各国。
1927年,由伍光建节译的《孤女飘零记》标志着《简爱》中译本的开端。
此后,《简爱》在中国译界掀起潮流,截至2016年,《简爱》仅中文全译本就多达三十部,与其相关的中文节译本、编译本、缩译本更有百余部,《简爱》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人最为熟知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译者翻译文学作品,是将不同语言符号进行转述。
由于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性别、知识储备以及所采取的翻译手法各不相同,《简爱》不同的中译本在语言风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罗柳萍的简爱中语言风格叙述分析
罗柳萍的简爱中语言风格叙述分析笔者对小说中三个主人公对Life隐喻的运用进行了整理分析。
简爱的隐喻运用可通过"Life isajourmey which purposeless and uncontrolle d”这句话表现出来,这体现在童年和洛伍德学校时期,是简爱当时无法把握未来的无可奈何的表现,与简爱乐观开朗、坚忍不拔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而之后也有很多隐喻表现出了简.爱对丰富多彩的人生生活的认知。
罗切斯特对Life隐喻的运用则以"Life is a journey which is uncontrolled and da ngerous"和"Life is an exile/banishment "形式出现,这不正是早年经历不堪、痛苦人生、不幸生活的写照?而圣约翰的Life隐喻却是" Life is a purposeful journey"以及"Life is a journey with diffculties along the way"这种隐喻方式的体现是单一的,能够绝佳地描写出传教士对宗教的那种虔诚信奉的态度。
简.爱的叙事分享成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社会关系中举足轻重,在人生早年阶段,是对未来愿景的承诺。
罗切斯特叙事目的更多的是赢取简.爱的同情,乞求对早年错误的原谅。
圣约翰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宗教责任的忠诚。
中国最早的〈简.爱》版本由李霁野先生翻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早期译者只能通过直译的方式将原著的大致意思翻译出来,这是受时代所限,因为当时对《简.爱》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
众所周知,译事三难:信、达、雅。
这是严复先生在其名著《天演论〉中提出的。
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文辞畅达谓达,达者,至也,至者,无过无不及也;有文采谓雅,雅者,文学性也,文学性者,当雅则雅当俗则俗也。
论《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
论《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简爱》作为多次改编的文学名著,其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也是备受重视的话题。
英国作家大卫布莱克1817年发表的《简爱》,有着同时被多家翻译出版社重新翻译的现象。
在不同版本中,《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可以分出较大的差别,本文就来讨论一下《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
首先,针对《简爱》的语言特征,布莱克采用了“劣质的社会类型和过时的语言风格”,即以拙劣的语言描绘下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盛行的语言模式。
在布莱克的作品中,人物的话语往往受到限制,使其难以灵活表达出情感,这种明显的意识形态反映了布莱克所处社会的文化气候,有时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尴尬和不适。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简爱》的翻译特色。
不同版本之间,翻译特色差异明显,从把《简爱》以现代化的汉语译出来的版本到编织出精准完美的诗句的译本,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亨利古德曼对《简爱》进行了翻译,他把特殊的语言运用到了汉语中,这样使得译文更有可读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孙瑞旋在翻译《简爱》时,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他译出了一段精准完美又充满沧桑感的诗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
此外,《简爱》的翻译还受到语言活动的影响。
尤其是章节中涉及的语言,翻译者还需要考虑不同语言的语义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因此,他们在翻译中有时会做出一些小的改动,以使译文更加流畅。
例如,在《简爱》中有一句“he had kept his promise”,在孙瑞旋的译文中,这句话被译成“他遵守诺言”,把简单的动词短语变成了比较流畅的句子,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氛围。
综上所述,《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值得我们去探讨。
布莱克采用的拙劣语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气候,通过翻译者的巧妙运用,使得译文更有可读性和艺术性;另外,由于语言活动的影响,翻译者有时会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译文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只有熟悉《简爱》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特色,才能更好地理解布莱克的文学本意,也才能有可能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浅析《简·爱》两种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浅析《简·爱》两种译本语言风格比较张玉琴甘肃省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摘要]《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一直以来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其中,在整部作品中语言结构完整,文章思想突出,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语言创作风格,用衔接紧凑的中心内容和语言风格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给人们带来阅读享受的同时,也给翻译家带来了一定的作业难度,现阶段,我国《简·爱》的翻译主要分别为李霁野与祝庆英两种译本,其中,译本语言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家需要面对的难题和讨论的重点范围,将这两种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全方面的解析和比较,有助于帮助读者更深层次的掌握全书的文化价值和语言魅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将对《简·爱》两种译本语言风格比较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简爱;译本;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简介]张玉琴(1965-),女,汉族,河南省舞阳市人,文学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前言:《简·爱》作为一部在世界文化历史中都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爱好者和研究学者讨论的热门作品,也是一部具有英国阶级文化特征的作品。
其中作者对女主人公简爱赋予了更多的人物特征,具有一定的人物革命精神,整篇作品中作者用巧妙的语言描写以及用细腻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主人公在当时资本阶级发展背景下,勇于反抗,敢于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妇女精神。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与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拉近了读者与书本之间的距离,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注意和目光,可见《简·爱》在整个外国名著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研究地位。
一、选择的语言小说作品中的语言词语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珍珠,只有将其全部完整的连接在一起,才能够更深层次的表达出作品中的语言含义和文学魅力,可见,在语言的内容上翻译者就要根据自身的风格特色,围绕整部作品的中心含义,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真正含义。
推陈出新+各领风骚——从《简·爱》两个译本比较中看外国文学名著复译的必要性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推陈出新 各领风骚——从《简·爱》两个译本比较中看外国文学名著复译的必要性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指导教师:***20000401推陈出新各领风骚推陈出新各领风骚——从((简-爱))两个译本比较中看外国文学名著复译的必要性研究生郑雪青指导教师杜林专业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擅要:近些年来,我国翻译界出现了外国文学名著复译的热潮。
作者认为对外国文学名著进行复译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对Ⅸ简爱》两个不同时代的译本——李霁野与祝庆英的译本进行了比较,对比和分析了两个译本在原语理解、语言表达、文化信息传递以及语言风格诸方面的差异。
指出7旧译本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指出了复译本对旧译本的改进与提高之处,并提出了作者个人的见解。
作者通过对《简·爱》两个译本相异点进行比较,得出:复译在整体上提高了译文的质量,更符合当代读者的审美要求。
毫无疑问,复译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起到7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原文译文比较对同一作品的两种以上的译本,包括同时代与不同时代的译本的对比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谢天振说:“翻译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所占的主要地批似乎无须多说,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诸如文学的联系、接受、影响等等,都与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刘介民也指出:“英国比较文学家和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BassnetL)在她的《比较文学评介》中指出,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重新重视翻译在文学里的边缘地位。
…”我国近儿年来,外国文学名著的翻译版本日趋增多,在翻译界山现r外国文学名著复译的热潮。
这对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人有益处。
荧国著名的比较学者乌尔利希-韦斯坦冈在其《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书中曾指出:“…些外国经典作品隔一段时间需要重泽。
这一方面可以衡量不同译品的活力,在每一个同合的‘竞争’中把较弱的对手淘汰掉,.冗一方面义可以产生经典的译作。
简爱黄源深译本
简爱黄源深译本简介简爱黄源深译本,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个版本。
黄源深先生的译本流畅且自然,用词精准,保留了原作的味道,同时也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以下是我对简爱黄源深译本的简短评价和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黄源深先生的译本在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
他深入理解了原著的精神,并用生动的中文表达出来。
他的用词精准,语言流畅,读起来非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生硬或难以理解。
他成功地保留了原著的韵味和风格,同时又让中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其次,黄源深先生的译本在细节处理上也非常到位。
他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著中的主要内容,还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恰当的处理。
这些细节处理让读者对原著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完整。
同时,黄源深先生对一些难点和重点也进行了注释和解释,这对于读者理解原著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三,黄源深先生的译本在情感表达上也非常出色。
他成功地传达了原著中的人物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入地理解原著中的情感世界。
在处理情感表达时,他运用了丰富的中文表达方式,使得原著中的情感世界更加立体和生动。
最后,黄源深先生的译本在文化背景的处理上也做得非常好。
他充分考虑到了中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对原著中一些特殊的文化背景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和解释。
这样可以让中国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原著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总的来说,简爱黄源深译本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译本。
它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内容和精神,还在语言的运用、细节处理、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的处理等方面都非常出色。
如果您是《简爱》的爱好者,那么黄源深先生的译本绝对值得一读。
它可以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简爱》,同时也能让您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
当然,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阅读习惯,对于译本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总的来说,黄源深先生的译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秀,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
如果您还没有读过《简爱》或者想要重新读一遍《简爱》,那么不妨选择黄源深先生的译本,相信您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美感和启示。
《简·爱》中译本之比较
2012.11学教育27《简·爱》中译本之比较——以李霁野和黄源深译本为例王慧娟(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简·爱》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唤醒了众多女性的独立意识,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简·爱》也被翻译成众多版本流传至今,一直以来众多的《简·爱》中译本备受关注。
不同的版本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选取了李霁野和黄源深的两个版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个版本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简·爱》;中译本比较;翻译方法;艺术风格一、两个中译本的主要介绍《简·爱》出版之后受到广泛的欢迎,对于《简·爱》的中译本也受到了相应的重视。
目前我国主要有影响的的《简·爱》中译本主要有祝庆英本,李霁野本,黄源深本等。
李霁野先生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从事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传播工作。
对于《简·爱》的翻译,李霁野先生忠实于原著,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采用简练的语言对原著做了最真实的再现。
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致使一些语言读来比较生硬拗口。
但是李霁野先生的译本在整体上是比较流畅优美的,李霁野先生的译本是当时社会中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译文版本,在当时的《简·爱》中译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黄源深先生的译本晚于李霁野先生的译本,同李霁野先生的译本不同,黄源深先生的译本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对原著进行翻译。
黄源深先生的译本读来优美流畅,对于原著整体意蕴的把握十分独到。
如果运用绘画理论进行评价的话,李霁野译本是形似,而黄源深译本则是神似。
这两种译本都有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对《简·爱》的流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比较对于《简·爱》这样一部有着巨大影响的英语文学作品来说,它的译本是会受到很大的关注的。
《简·爱》是由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完成的。
《简·爱》的两个译本比较
68语言研究《简·爱》的两个译本比较钟璐瑶1王越21上海海事大学;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摘要:《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在各种磨难中,敢于坚持自我,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语言简洁生动,极具艺术魅力。
在我国,《简·爱》有很多译本,本文从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的角度对祝庆英的译本和黄源深的译本进行比较。
关键词:《简·爱》翻译;译本比较;直译;意译一、背景介绍1.1 作品简介《简·爱》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在各种磨难中,敢于坚持自我,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语言简洁生动,极具艺术魅力。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1.2 译者简介祝庆英,著名翻译家。
从1953年起,先后在平明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文艺出版社任外文编审。
精通英语、西班牙语,毕生耕耘于外国文学翻译事业。
70年代,两眼深度近视,仍孜孜从事《新英汉辞典》的编辑工作,白天校订别人的译稿,晚上精心翻译外国文学名著。
主要译作有《简·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黄源深,1940生于浙江新昌,大学毕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摘要:《简爱》是英国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由于其语言风格独特、用词寓意深刻、句式变幻复杂、形式多样、人物语言丰富高雅而被译成多种语言。
在李霁野和祝庆英的两个中译本中,从其所用词语、句子和段落等方面比较,可以看出二者语言风格的不同。
关键词:《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1)2-125-001
《简爱》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自1935年首次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李霁野和祝庆英的译本最为突出。
李译本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模仿了英语句子的结构,多把时间状语放在句末,并频繁地运用系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得句子定语较长且句子结构复杂,充分体现了当时翻译界所使用的欧化汉语的特点。
祝庆英的译本,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四字短语或成语的频繁使用,长短句交替,这使得祝译本的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同时使文章更有韵律感,可读性更强。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用另一种语言去阐释原作者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更是对原著语言的再创造。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将原著要表达的意思传递给读者之外,同时也会尽力去体现原著的语言的风格。
然而,由于不同的译者会受其所在时期、外语程度、思考方式、生活经验以及自身语言风格等等的影响,不同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词语、句
子甚至段落的选择都会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一、词语的选择
词语之于句子就像珍珠之于项链一样。
为了能够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译者必须仔细选词。
两部中译本中,李译本喜欢直译词语的意思,而祝译本则更多联系上下文译出词的隐含意思,有时还会加上原文中没有的词或猜测原有词的内在含义,使得表达更形象生动。
例1:everything appeared very stately and inposingto me;but then i was so little accustomed tograndeur.
李译:一切东西在我看来都庄严堂皇;不过那时候我对富丽堂皇的东西是见识很少的。
祝译:对我来说,一切都显得雄伟和庄严;可是当时,我对富丽堂皇也不太习惯了。
英语的词汇可分为字面意义和内涵意义。
词汇的内涵意义蕴含在语境和情景之中。
译者要理解其内涵意义需要联系话语,话语所处的客观环境提供的信息,以及上下文的内部信息。
这个译文中祝译的“so little accustomed to”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义,没有联系主人公当时的状况。
在来桑菲尔德之前,简爱一直生活在寄宿学校,从未接触过这般的富丽堂皇,因此不存在“习惯”与否;李译挖掘出词语的内涵意义,意译为“见识很少”,将简爱浅显的生活阅历描述出来,准确再现出原文所传递的信息。
二、句子的选择
句子是文章的灵魂,我们能从句子中看出整个文章的风格。
在翻译的过程中,李倾向于保留英文原著的句子结构,这使得他的句子都用的是英文句法。
但是,祝则喜欢调整句子结构以符合汉语的习惯。
例2:showing papered walls and a carpeted floor.sounlike the bare planks and stained plaster of lowood.
李译本:显出纸糊的墙和铺地毯的地板,和罗沃德的光板同褪色的粉墙很是不同。
祝译本:照亮了糊着墙纸的四壁和铺着地毯的地板,这跟劳渥德的光秃秃木板和玷污的灰泥墙完全不同。
汉语讲究句式平衡,结构匀称。
李译“bare planks andstained plaster of towood”为“罗沃德的光板同褪色的粉墙”,念起来拗口别扭;stained plaster的翻译也欠妥,stained在简明英汉字典中的释义为1、沾污的,2、褪色的。
而piaster并没有粉墙的含义,因此选用第一个释义较为合适。
相比祝译的“劳渥德的光秃秃的木板和沾污的灰泥墙”句式工整,表达准确。
三、段落的选择
段落是另一种可以看出作者语言风格的方式。
在李译本中,他保留了原文的语序和结构,并且仅仅对段落进行直译。
而在祝译本中,原文的语序通常都经过了调整,使得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连贯,可读性更强。
例3:traversing the long and matted gajlery,idescended the slippery steps of oak;then i gainedthe hall.;i halted there in minute:i locked at somepmtare on the walls.at a bronze lamp pendent fromthe ceiling.at a great ebon black with time andrubbing.
李译本:我穿过了铺席的长走廊,下了那光滑的橡木楼梯;于是我来到了过厅,在那里站了一会,我看着墙上的画,看着从天花板悬下的黄铜灯,看着一座大钟。
祝译本:我穿过铺着地席的长过道,走下滑溜溜的橡木梯级,来到大厅,在那儿停了一会儿,看看墙上的几幅画,看看天花板上挂下来的一盏青铜灯,再看看一只大钟。
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结构严谨;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注重语义内在的逻辑连贯,常用无主句。
原文中出现了3个”i”,李译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对应重复使用了3个主语“我”,显得多余而拘谨;而祝译仅用一个“我”来作为话题,读起来流畅自然,是地道的汉语表达。
此外,祝译对动词的翻译也准确到位,4个动词“穿过、走下、来到、停”用来描述简爱的一系列动作,紧凑连贯;3个“看看”的排比用法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简爱充满兴趣好奇地依次打量大厅的过程,体现出动作上的递进,使得文章有了空间感,层次感。
参考文献:
[1]charlotte bronm.jane eyre[m],bantam classic edition,
1981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