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有限产能直销优先策略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博弈模型

有限产能直销优先策略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博弈模型
1、有限产能下智能电子产品供应链的产量博弈模型对于供需平、优化生产与采购策略、加强库存管理和强化供应链 合作伙伴关系是应对有限产能环境下智能电子产品供应链挑战的关键措施。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限制垄断行为,防止价格操纵和市场垄断,保障 市场的公平竞争。
内容摘要
综上所述,优化供应链、定价策略和风险管理是不同直销渠道下生鲜农产品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关键要素。通过建立全球采购网络、优化物流配送系统、 合理规划库存和加强售后服务管理来优化供应链;选择合适的定价模型并根据不 同直销渠道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以及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信用评 估体系和建立反垄断机制来降低风险。
内容摘要
例如,在传统渠道中,可以采取较高的价格策略,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 和安全性的需求;而在数字渠道中,可以通过打折、优惠券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 买,同时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进行精准定价。
内容摘要
在风险管理方面,首先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 施。通过加强对市场行情和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预防潜 在风险。其次,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供应商、生产商、物 流企业等各个环节的参与者进行信用评估,建立信用档案,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此外,建立反垄断机制也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结论
然而,本次演示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有限产能直 销优先策略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博弈模型,考虑更多影响因素和复杂的市场环 境。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 议。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着越 来越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高市场竞争力,生鲜农产品供应 链需要不断优化并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本次演示将基于不同直销渠道下生鲜农 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分别从优化供应链、定价策略和风险管理三个方 面进行探讨。

基于服务敏感型顾客考虑促销服务水平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

基于服务敏感型顾客考虑促销服务水平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

基于服务敏感型顾客考虑促销服务水平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双渠道供应链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

双渠道供应链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覆盖率和顾客满意度。

在制定定价策略时,考虑到服务敏感型顾客的需求和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服务敏感型顾客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更加重视服务水平和售后服务。

如何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制定促销服务水平相匹配的定价策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双渠道供应链的建模和定价策略方面,但很少考虑到服务敏感型顾客的特点。

本研究旨在基于服务敏感型顾客的考虑,探讨如何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制定能够促进服务水平的定价策略。

通过分析服务敏感型顾客的需求和行为特点,结合促销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使之更加符合服务敏感型顾客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

.1.2 研究目的在双渠道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满足服务敏感型顾客的需求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服务敏感型顾客考虑的促销服务水平对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的影响,旨在通过建立相应的供应链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双渠道供应链在促销服务水平下的运作机制,探讨服务敏感型顾客对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对促销服务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策略,提高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敏感型顾客,调整定价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促销服务水平下的管理启示,推动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服务敏感型顾客考虑促销服务水平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双渠道供应链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思路,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供应链效率和服务质量。

供应商保鲜努力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研究

供应商保鲜努力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研究

供应商保鲜努力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特别是当供应商在保鲜技术上投入大量努力时,如何协调双渠道供应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供应商保鲜努力下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问题,以期为相关企业和行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阐述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包括直销渠道和零售渠道的并行运作、产品的新鲜度需求以及供应链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等。

将分析供应商保鲜努力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的影响,包括保鲜技术对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合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供应商保鲜努力、市场需求、产品新鲜度等因素,探讨如何实现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最大化和整体效益最优化。

将运用博弈论、优化理论等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和讨论,揭示各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策略和协调机制。

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应用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保鲜努力水平和供应链协调策略下的供应链绩效,为相关企业和行业提供具体的决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也将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保鲜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供应商作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起点,其保鲜努力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近年来,生鲜农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决策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在生鲜农产品保鲜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了保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例如,通过改进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等技术手段,延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期限,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一些研究还探讨了保鲜成本与产品定价、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为供应商制定合理的保鲜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新零售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物流服务定价

新零售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物流服务定价

统计与决策2021年第6期·总第570期世界经济,2015,38(7).[7]刘伟,童健,薛景.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工业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17,38(5).[8]柒江艺,许和连.行业异质性、适度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技术进步[J].中国工业经济,2012,(2).[9]余道先,邹彤.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异质性分析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世界经济研究,2017,(7).[10]王伟,杨娇辉,王凯立.风险敞口、国家异质性与合意外汇储备规则[J].世界经济,2018,41(3).[11]贾镜渝,李文,郭斌.经验是如何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基于地理距离与政府角色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5,(10).[12]Bauer F,Matzler K,Wolf S.M&A and Innovation:The Role of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A Central European Targets Perspec⁃tive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6,25(1).[13]杜江,宋跃刚.制度距离、要素禀赋与我国OFDI 区位选择偏好——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12).[14]Erel I,Liao R C,Weisbach M S.Determinants of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67(3).[15]Head K,Mayer T.Illusory Border Effects:Distance MismeasurementInflates Estimates of the Home Bias in Trade [R].Working Paper,2002-01.(责任编辑/方思)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03002);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9A0581)作者简介:吴传良(1989—),男,安徽淮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运营与供应链。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与协调机制研究综述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与协调机制研究综述

c ha n n e l s up p l y c h a i n, c o mpa r e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f t h e d e ma nd f un c t i o n, c l a s s i ie f s t he p ic r i n g a p p r o a c h e s a nd
HU Do n g b o,Z HAI We n y a o
( Ma n a g e me n t S c h o o l , J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2 , C h i n a )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v a r i o u s me t h o d s o f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t h e p a p e r a l s o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t h i e d o -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2- 0 1 8 3— 0 4
Re v i e w o n Pr i c i ng Ap pr o a c h a nd Co o r di n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o f Dua l— — c ha nn e l S up pl y Cha i n
在双 渠道 定 价 策 略 研 究 的 文献 中 ,学者 一 般 都 首先 定义 需求 函数 。 双渠 道模 式 下 的需 求 受 到 多 种 因 素 的影 响。历 来 的文献 研究 中还 没 有 统 一 的 表述 , 因为 渠道 的不 同特 点 ,导致 需 求 的 定 义 和 组成 不 同 。较早 的文 献 主要是以确定性需求为研究假设 ,近来越来越 多的 文献 都是 围绕 随机 性 需 求 的假设 来 展 开研 究 的 ,这 与不 同产 品 的性 质 和 外 部 环 境 有关 。总 结 学者 的模 型 ,需 求 的 主要 影 响 因 素 有 :价 格 、消 费 者 效 用 、 消 费者渠 道 的偏好 、需 求转 移 系数 、渠 道 服务水 平 、 电子 商务 实施 程 度 和 购 买 成 本 。渠 道 偏 好 有 的 文献 中是 简单 的指 消 费 者 因为 个 人 年 龄 、文 化 的 多样 造 成 的单纯 喜好 ,而有 的 把 它细 分 为 价 格 或 者 服 务 等 方 面敏感 度 的异 质 性 造 成 的对 渠 道 的偏 好 。对 于需 求转 移系 数 ,也 叫做 交 叉 价 格 弹性 系数 ,或 者 有 的 文献 中称 为 渠道 的替 代 效 用 系 数 ,是 两 个 并行 的 渠 道 间需求 的转 移 指 数 。 而服 务 水 平 在 有 些 文 献 中 是 用 于表述 两种 渠 道 中不 同的 促 销努 力程 度 ,而 有 的 文献 中传统零售商的服务水平是指产品的可接 近程 度 ,同时网上直销中的服务水平是指物流交付 的能 力等 。在 电子 商 务 较 为 成 熟 的 环境 中 ,消 费者 对 于

博弈视角下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双渠道动态定价研究

博弈视角下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双渠道动态定价研究

博弈视角下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双渠道动态定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博弈论的视角,深入探讨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在双渠道模式下的动态定价策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实体零售渠道与在线电商渠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作为连接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关键环节,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将对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接着,将引入博弈论的理论框架,分析双渠道模式下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决策过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动态定价模型,探讨供应链成员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最优定价策略。

本文还将考虑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渠道冲突等因素对定价策略的影响,以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在动态定价中的作用。

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旨在为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的双渠道动态定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最终,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供应链成员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优化定价策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益,并为社区生鲜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研究领域,动态定价策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区生鲜食品市场的快速崛起,关于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双渠道动态定价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将从博弈视角出发,对社区生鲜食品供应链双渠道动态定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于动态定价策略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传统零售和电子商务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多渠道供应链中的动态定价问题。

双渠道供应链的动态定价策略成为研究热点。

双渠道供应链指的是制造商或零售商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销售产品。

在这种模式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动态定价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研究的重点。

社区生鲜食品市场作为新兴的零售业态,其供应链管理和运营策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综述

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综述

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综述内容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从需求函数构建、双渠道存在条件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最后从完善需求函数形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供应链双渠道需求函数价格决策引言随着互联网电商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根据联商网公布的数据近两年来有上百家的公司集中爆发,上线电商,供应链双渠道分销模式已经成为未来产品分销的一个主流趋势。

供应链双渠道问题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大热点,现有对供应链双渠道的研究根据基本决策变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价格决策研究和库存决策研究。

作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价格决策被广泛地讨论和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需求函数构建价格决策的相关研究一般先从构建需求函数开始。

需求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及其表现形式反映了一篇文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是一篇文章的基础。

现有研究中构建需求函数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由分段效用函数导出需求函数和直接构建线性需求函数。

(一)由分段效用函数导出需求函数根据消费者效用理论建立的分段效用函数可表述为:消费者得到的产品效用非负时才会消费,并且在双渠道之间消费者选择效用价值大的渠道来进行消费。

在分段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导出需求函数。

Chiang等(2003)认为消费者剩余(效用)是产品估值和价格的差值,并且认为对于同质品,消费者对于网上直销渠道产品的估值小于传统零售渠道。

在Chiang等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双渠道供应链的效用函数做了不同的扩展和补充。

许传永等(2010)增加不同渠道的购买成本来构建效用函数。

陈远高和刘南(2011)构建效用函数时考虑了传统渠道提供服务的情况。

郭亚军等(2008)认为同质品在双渠道的估值是相同的。

陈云等(2006)认为产品估值是价格和购买成本的函数,分情况讨论了双渠道价格估值不等的情况下供应链成员的决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价格折扣模型

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价格折扣模型

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价格折扣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双渠道供应链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模式。

本文旨在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问题,特别是价格折扣模型的应用。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价格折扣策略,实现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协同优化,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利润。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我们综述了国内外在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双渠道供应链的价格折扣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了不同价格折扣策略对供应链协调效果的影响。

我们考虑了消费者需求、渠道成本、价格敏感度等因素,分析了价格折扣模型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和可行性。

本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启示,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和实践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优化双渠道供应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理解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在双渠道供应链价格策略方面,许多学者探讨了线上和线下渠道的价格竞争和协调问题。

例如,(年份)研究了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如何设置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以最大化自身利润,同时考虑到零售商的渠道偏好和消费者需求。

(年份)则分析了当线上和线下渠道存在价格竞争时,制造商如何设计价格折扣策略来协调供应链,以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

在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机制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协调策略,如收益共享、成本共担、价格折扣等。

(年份)研究了收益共享契约在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应用,分析了契约参数对供应链成员利润和供应链整体效率的影响。

(年份)则探讨了成本共担契约在协调双渠道供应链中的作用,并指出该契约能有效降低渠道冲突,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综述教案资料

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综述教案资料

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综述内容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从需求函数构建、双渠道存在条件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最后从完善需求函数形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供应链双渠道需求函数价格决策引言随着互联网电商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根据联商网公布的数据近两年来有上百家的公司集中爆发,上线电商,供应链双渠道分销模式已经成为未来产品分销的一个主流趋势。

供应链双渠道问题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大热点,现有对供应链双渠道的研究根据基本决策变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价格决策研究和库存决策研究。

作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价格决策被广泛地讨论和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双渠道供应链价格决策研究,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需求函数构建价格决策的相关研究一般先从构建需求函数开始。

需求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及其表现形式反映了一篇文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是一篇文章的基础。

现有研究中构建需求函数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由分段效用函数导出需求函数和直接构建线性需求函数。

(一)由分段效用函数导出需求函数根据消费者效用理论建立的分段效用函数可表述为:消费者得到的产品效用非负时才会消费,并且在双渠道之间消费者选择效用价值大的渠道来进行消费。

在分段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导出需求函数。

Chiang等(2003)认为消费者剩余(效用)是产品估值与价格的差值,并且认为对于同质品,消费者对于网上直销渠道产品的估值小于传统零售渠道。

在Chiang等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双渠道供应链的效用函数做了不同的扩展和补充。

许传永等(2010)增加不同渠道的购买成本来构建效用函数。

陈远高和刘南(2011)构建效用函数时考虑了传统渠道提供服务的情况。

郭亚军等(2008)认为同质品在双渠道的估值是相同的。

陈云等(2006)认为产品估值是价格与购买成本的函数,分情况讨论了双渠道价格估值不等的情况下供应链成员的决策。

供应链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国际商务黄晨阳 2015050002摘要:供应链管理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

供应链理念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大型公司的普遍运营模式。

因此,了解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供应链理论的起源,内涵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且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一,供应链管理的起源供应链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物流学(后勤学),70年代发展为物料需求计划,进入80年代后,著名的迈克尔波特在“五力”模型中揭示了企业和它的供应商、竞争者、替代者、产业潜在进入者及顾客之间的对立和竞争,许多企业采取了对其它企业的投资、兼并、控股的“纵向一体化”管理以占据支配地位。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的出现加快了供应链的发展进程。

虽然这些方法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 但由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不能完全共享使企业在经营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

然而差不多从1993年开始,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兴起,供应链与网络结合从而进入了新的供应链时期,也就是供应链网络时代,在这个时期,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引发了行业热潮,各大企业开始将供应链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

尽管供应链管理很早就出现并且发展,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来定义供应链管理。

Mentzer 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及企业之间的职能从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 目的是提高供应链及每个企业的长期绩效。

Stevens 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 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而Phillip 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 而是一种新的基于时间的竞争策略, 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

科研课题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决策问题研究

科研课题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决策问题研究

105466 电子商务论文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决策问题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面临国外市场疲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等多重压力,“扩大需求、促进消费、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和制造企业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创新,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扶持政策,目的在于在传统零售渠道的基础上开展网络销售业务,形成网上直销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的“双渠道”销售融合的局面。

这既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企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二、“双渠道供应链”的相关研究(一)“双渠道供应链”的选择研究制造商开展网上直销业务可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顾客的偏好与需求,能够对需求市场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既能增强顾客的忠诚度,也可提高市场覆盖率与利润回报率,因而实施“双渠道供应链”已逐渐成为当前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

国外一些知名企业通过实施“双渠道供应链”管理策略不仅大大提高市场的渗透能力,而且还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转移模式。

一些传统零售商将制造商开展网络直销渠道视为对自身的威胁,对制造商的这一举措充满了敌意甚至抵制,使“双渠道供应链”的冲突变得更为突出。

这不但不能实现“双渠供应链”管理的目的,甚至导致运行“双渠道供应链”失败。

目前,众多学者围绕“双渠道”选择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Park和Keh 指出制造商选择“双渠道”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利润和“双渠道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但零售商的利润会减少;Chiang等在Park和Keh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只要顾客对网络销售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制造商选择“双渠道供应链”总是有利的;Yao和Liu通过分析竞争模型,认为制造商开展网络直销业务会引起两个渠道的价格竞争,但也将促使零售渠道不断改善服务;Yan和Pei认为制造商开展网络直销有助于提高零售商的服务水平,并改善“双渠道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

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

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来自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的挑战,如何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优化供应链运营,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将对双渠道竞争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线上和线下渠道的特点及其对供应链定价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构建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将供应链中的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纳入考虑,全面反映供应链的运营状况。

文章将探讨定价模型中的关键因素,如市场需求、成本结构、渠道竞争等,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定价策略的制定。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验证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启示和建议,为企业优化供应链定价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本文将全面系统地研究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优化供应链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闭环供应链作为一种将传统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旨在通过有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定价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还直接影响着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双渠道竞争与定价策略:学者们探讨了双渠道竞争对定价策略的影响,指出在双渠道竞争环境下,制造商需要平衡直销渠道与零售渠道之间的利益关系,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以最大化整体利润。

同时,学者们还研究了不同定价策略对供应链成员的影响,如批发价格契约、两部定价契约等。

闭环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闭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定价策略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竞争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竞争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内容摘要
2、库存管理: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管理需考虑各渠道的需求波动、补货周期 等因素,以确保库存既能满足需求,又不会造成过多的库存压力。
内容摘要
3、服务水平:在竞争环境下,提高服务水平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然而, 双渠道供应链中的服务水平很难达到均衡,容易引发渠道间的矛盾。
内容摘要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假设: 1、价格策略:为避免价格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使线上和线下渠道的价格趋于一致。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补偿 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其次, 结合实际案例,对补偿策略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企业制定有效的补偿策略提 供指导。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竞争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决 策与协调研究
01 结论
目录
02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渐开始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进行销 售。然而,双渠道供应链在竞争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对竞争环境 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内容摘要
在现有的研究中,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主要集中在价格策略、库存管 理、服务水平等方面。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未能充分考虑竞争环境下的具体情况。 本次演示将探讨在竞争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相应假设。
五、未来研究方向
3、探讨双渠道供应链协调补偿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为企业实施补偿策 略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五、未来研究方向
4、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双渠道供应链协调补偿策略中的应用, 提高策略制定的效率和精度。

基于服务合作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研究

基于服务合作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研究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3
中文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传统零售渠道的基础上引 入直销渠道,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经济利润。但是,开设直销渠道也 会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方面,实证研究显示直销渠道的服务质量成为严重影响消 费者网购的因素,而零售商具有直接面对顾客、服务成本较低的优势,制造商的 直销渠道的服务处于劣势,制造商如何做好与零售商进行服务合作已经成为其着 重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会对零售商的零售渠道构成威 胁,产生渠道冲突。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双渠道价格,协调好渠道成员的利益, 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本文考虑制造商将直销渠道的服务交给零售商完成的情形,构建了双 渠道服务合作模型, 根据博弈论, 得到双渠道服务合作制造商和零售商的 Bertrand 博弈下、制造商领先的 Stackelberg 博弈下以及集中决策模式下的定价模型,得到 双渠道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分析了服务水平、服务成本以及批发价格 对渠道价格和需求的影响,得到双渠道的定价策略,发现制造商和零售商为了弥 补大量的服务成本会提高直销价格和零售价格;制造商应适当降低直销渠道的服 务成本且应寻求与服务成本低的零售商合作;制造商总是愿意选择 Stackelberg 博 弈环境与零售商进行竞争。 并用 Matlab 模拟了双渠道价格及利润在不同的服务水 平及批发价格下的变化趋势,对双渠道服务合作定价策略中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且发现分散决策模式下的双渠道总利润小于集中决策模式下的双渠道总利润。 其次,本文对数量折扣协调机制和两部定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无论是在制造 商领先的 Stackelberg 博弈还是 Bertrand 博弈环境下,双渠道利润都可以得到协调 与优化,通过设置协调模型中的参数,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得到增加。 关键词:服务合作,双渠道,定价策略,博弈论,协调机制

带有资金约束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融资策略研究

带有资金约束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融资策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带有资金约束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融资策略研究作者姓名李璐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周永务教授所在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4月20日Research on Pricing and Financing Strategy of Dual - 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Capital Constraints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Candidate:Li LuSupervisor:Prof. Zhou Yongw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China分类号:F224 学校代号:10561 学号:201420126664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带有资金约束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融资策略研究作者姓名:李璐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周永务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论文提交日期:2017年4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7 年5月24 日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7年月日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李志宏教授委员:牛保庄教授后锐教授摘要在整个电商行业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许多制造企业为增加潜在客户,提升市场份额,纷纷在传统零售渠道之外,增设网络渠道进行产品直销,形成双渠道分销的供应链系统。

同时为了缓解冲突,制造商考虑在两个渠道分别销售不完全相同的具有替代性的产品。

于是,伴随着新渠道的开发,市场潜在需求的增加,很多上游的制造企业和下游零售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在如此复杂的决策环境下也很难做出风险态度中立的决策。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当双渠道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时,面对不同的融资方案,企业如何决定融资策略以最大化自身利润的问题,并分别考虑双渠道产品的替代性、制造商的风险态度对双渠道供应链中资金约束企业最优决策的影响。

电子商务背景下双渠道制造商的定价策略研究

电子商务背景下双渠道制造商的定价策略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I第1章引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31.3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31.3.1研究框架……………………………………………………………….31.3.2研究方法……………………………………………………………….51.4创新及不足……………………………………………………………………5第2章文献综述……………………………………………………………………..62.1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62.2供应链的定价研究……………………………………………………………62.2.1单渠道供应链………………………………………………………….72.2.2双渠道供应链………………………………………………………….82.3现有研究小结……………………………………………………………….11第3章电子商务与双渠道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基础………………………………133.1基本概念……………………………………………………………………133.1.1电子商务与产业市场…………………………………………………133.1.2供应链与营销渠道……………………………………………………143.2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153.2.1独立竞争结构…………………………………………………………163.2.2制造商双渠道结构……………………………………………………173.2.3零售商双渠道结构……………………………………………………183.2.4一体化结构……………………………………………………………193.3消费者需求行为…………………………………………………………….203.3.1影响消费者渠道选择的因素…………………………………………203.3.2消费者需求函数………………………………………………………223.4相关博弈模型……………………………………………………………….243.4.1Stackelberg竞争模型…………………………………………………24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2Bertrand竞争模型……………………………………………………25第4章双渠道制造商的定价模型及策略研究……………………………………274.1基本模型的构建…………………………………………………………….274.1.1消费者效用函数………………………………………………-……274.1.2基本模型假设…………………………………………………………284.2基于批发价外生的单、双渠道模型分析………………………………….294.2.1单一传统渠道的定价模型……………………………………………294.2.2制造商双渠道结构的定价模型………………………………………304.2.3单、双渠道博弈结果比较分析………………………………………344.2.4对比结果总结…………………………………………………………394.3基于批发价内生的单、双渠道模型分析………………………………….404.3.1单一传统渠道的定价模型……………………………………………404.3.2制造商双渠道结构的定价模型………………………………………414.3.3单、双渠道博弈结果比较分析………………………………………434.3.49对均衡结果的影响………………………………………………..454.3.5制造商双渠道的定价模型结论………………………………………464.4制造商的竞争策略一技术创新…………………………………………….474.4.1存在技术创新时的制造商定价模型…………………………………474.4.2技术创新与双渠道均衡结果的比较分析……………………………484.5本章小结……………………………………………………………………50第5章总结与展望………………………………………………………………..515.1全文总结…………………………………………………………………….515.2未来展望……………………………………………………………………..52参考文献……………………………………………………………………………..53致谢……………………………………………………………………………………58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品的价格;v是消费者对产品效用的估值(consumervaluation),即理想状况下消费者对所购产品的最大效用;0是消费者对网络渠道的接受程度(customeracceptance)。

J药品零售企业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

J药品零售企业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

学校代码:10004 密级:公开北京交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J药品零售企业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J drug retail enterprises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pricing strategy作者姓名:郭琪学号:18125509导师姓名:卞文良职称:副教授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物流工程学位级别:硕士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6月致谢两年,时光转瞬即逝。

回首在交大的时光,在兴奋、激动、彷徨、期待中度过,对交大满怀感恩与不舍,在交大的两年,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在即将离开交大、踏入社会之际,我要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卞文良副教授和企业导师黄奕斌总经理。

本论文是在我的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和框架、论文撰写和修改的过程中,两位导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

卞老师孜孜不倦的帮我把握论文方向,当我写论文遇到困难时,卞老师总是耐心指导,和我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卞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深深影响着我,也是卞老师的严格要求使我变得更加优秀;黄总为我论文选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我介绍企业情况、分析行业特征及现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论文写作意见,为我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未来我能像我的两位导师一样,成为优秀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此之际,向卞老师和黄总表示真挚的谢意!也衷心的祝愿两位导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感谢交大物流专业的所有老师。

无论是平时课堂中专业知识的讲解,还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老师们都以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满腔的热情来帮助我,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顺利解决了很多难题。

每一位老师都为我的学术、人生树立了好榜样!感谢我的家人、研究生同窗以及身边的朋友。

感谢我的家人给予了我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和师门同窗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尤其感谢牛胜男、赵紫祎在我遇到论文难题和生活难题时的帮助和陪伴;感谢杜莉莉同学在论文写作和找工作时的讨论与分享;感谢原景成同学对我各个方面的包容与支持,是你的陪伴和帮助使我更加坚定了前进的脚步。

公平关切行为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

公平关切行为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

公平关切行为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6.1 引言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及行为学的博弈实验(如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Güth et al.,1982;独裁者博弈,Dictator Game,Camerer and Thaler,1995;信任博弈,Trust Game,Cox,2000;礼物交换博弈,Gift Exchange Game,Fehr et al.,2000;公共品博弈,Public Product Game,Fehr and Gächter,2000;等等)表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仅仅关注自身的收益,同时也关注是否能够得到公平待遇,即人们具有公平关切的行为特征(Fairness Concerns)。

公平关切指人们在关注自己收益的同时也关注他人的收益,如果认为收益分配不公平,就会产生不公平厌恶心理(Inequality Aversion)。

该理论认为,如果人们认为自身获得的收益小于公平的收益份额,就会感受到不利的不公平性,反之会感受到有利的不公平性。

因此,在供应链的运行过程中,供应链成员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收益分配产生公平偏好心理,从而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即供应链系统绩效产生影响。

Cui et al.(2007)在传统的两级单渠道供应链中引入公平关切,研究公平关切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链成员具有公平关切的情况下,渠道协调不需要通过复杂的价格契约,制造商只需要通过一种简单的高于边际成本的批发价契约就能促成协调,从而同时实现系统利润和效用的最大化。

Liu et al.(2012)将公平关切分为四个方面:渠道、程序、人际和信息,分别研究了这四个方面对供应链上下游关系的影响。

Loch and Wu(2008)通过一组实验说明社会偏好会系统地影响供应链交易中的决策者。

特别的,在供应链实际运行过程中,供应链各方的实际决策偏好与传统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模型预测不相符合,比如关系偏好促进了合作、个体绩效、提高系统效率和合作的可持续性;而身份偏好会导致强硬行为并且降低系统效率和个体绩效。

供应链管理制度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制度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作者:————————————————————————————————日期:2文献综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

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

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

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

“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文献综述作者:李雄来源:《财讯》2019年第13期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成为现代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渠道供应链是各行各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所以本文对双渠道供应链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本文中,主要研究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问题,对不同研究角度下的定价决策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考虑到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开通网络直销渠道。

如果一家企业既通过传统渠道销售产品又通过直销渠道销售产品,那么我们就称之为双渠道供应链。

在双渠道供应链研究中,Chiang等比较早地研究了直销渠道的开通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影响,考虑了传统渠道与直销渠道之间的价格博弈,并指出直销渠道的开通是有策略目的的,会诱导零售商的价格下降,但伴随着批发价的下降,零售商的收益并不总是受损。

之后的研究中Arya等有相似的观点,认为零售商能从供应商入侵中获利,因为供应商入侵导致了批发价格的下降,但是并未导致传统渠道需求的大幅下降。

Yoo等分析了在不同的混合渠道结构和不同的市场条件下,网络渠道的进入对渠道成员产生的影响。

王栋娜等根据Hotelling模型构建需求函数,探讨了制造商采取双渠道战略的均衡情况,并分析了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弊。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浪潮下,开通直销渠道是不可逆的,零售商并不一定在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中受损,研究和探索双渠道下的定价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具有极大的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库存和协调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成果,并还在不断深入挖掘。

本文主要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进行分析,归纳了不同研究角度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

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双渠道供应链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不同研究角度下的双渠道定价决策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研究可以为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当前的研究中,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丰富多样,但主要研究角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一致定价与非一致定价,考虑服务或广告因素,考虑供应链成员的行为因素,考虑信息因素以及考虑竞争因素。

(1)一致定价与非一致定价在双渠道供应链研究中,如果传统渠道和直销渠道销售同样的价格,我们称之为一致定价,反之,则称为非一致定价或者价格歧视。

王虹等在考虑需求同时取决于价格和广告的投入下,对一致价格和非一致价格的情形进行了研究。

盛昭瀚等考虑了在地区差异化定价基础上再引入网络渠道的情况,讨论了制造商的四种定价策略,分别为零售价不变、所有渠道统一定价、渠道间差异化定价、总利润最大化。

李海等对双渠道供应链中零售商统一定价、制造商统一定价、渠道分别定价三种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定价模式与讨价还价能力之间的关联。

在考虑价格相关的随机需求市场下,Li等假设零售渠道和直销渠道一致定价,研究了制造商和风险规避的零售商对批发价、零售价和订购数量进行谈判的纳什讨价还价问题。

Saha则分析了一个具有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三级双渠道供应链,对传统供应链、非一致定价双渠道和一致定价双渠道这三种不同结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契约协调机制。

考虑到销售产品的特性、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约定等因素,一致定价与非一致定价两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上述文献总体上研究了一致定价与非一致定价的区别,分析了制造商与零售商在不同定价模式下的定价与利润情况。

一致定价和非一致定价通常适合不同的情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研究,为企业商家的运营决策提供了参考,对于改善企业的收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常来说,一致定价情况下,上游制造商对渠道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此时商家会规定经销商的产品销售价格,从而保持双渠道产品价格的一致性,非一致定价情况下,下游零售商通常具有较强的话语权,此时零售商可以自由制定产品销售价格,从而与上游商家在直销渠道的产品产生价格差异。

当然,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博弈,不仅存在于双方的话语权方面,还表现在于双方在经营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例如服务努力与广告支出等。

(2)考虑服务与广告因素雙渠道供应链成员为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往往会采取多种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和提升广告投入是最常见的措施,带来的效果也最显著,所以很多学者也考虑了服务、广告与双渠道定价的关系。

如黄松等对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定价与合作广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肖剑等对直销渠道的服务交由零售商的情形下,建立Stackelberg和Bertrand博弈模型来分析双渠道定价决策。

Dan等考虑了零售服务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并评估了零售服务和消费者在零售渠道的忠诚度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行为的影响程度。

孔庆山等研究了服务策略与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之间的关系。

许明星等也研究了服务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对服务对需求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李海等则分别讨论了存在消费者退货风险的传统供应链和双渠道供应链的情况,得到了最优定价和服务水平,并分析了退货率对定价与服务水平的影响。

张学龙等进一步考虑加入价格和服务水平两个替代系数扰动的情形下,建立了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来进行研究。

广告和服务的投入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会引起相关的成本,过度的广告和服务反而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广告和服务自然会对制造商的零售商的定价决策产生影响。

投入适量的广告和服务以及广告与服务对定价带来的影响,也是双渠道供应链研究的重点。

广告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信息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促进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特性,这两方面作用都可以促进产品销售。

而对于服务来说,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体现,无论是售前服务还是售后服务的提升,都能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可以说广告因素和服务因素对于产品定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类研究是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此进行研究对于商家的服务努力程度和广告投入程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考虑供应链成员行为因素大多数双渠道供应链文献只考虑了制造商和零售商是风险中性的情况,但实际情况下,制造商和零售商也有可能是风险规避的,也会考虑公平偏好,这都可以归属于供应链成员行为因素。

加入供应链行为因素的考量,可以使得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更加贴近實际。

王虹等考虑了供应商是风险规避情况下的双渠道定价与协调,研究表明只有当期望效用增加时,风险规避的供应商才会建立直销渠道。

之后王虹等接着分析了风险规避制造商和零售商在竞争环境和非竞争环境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并探讨了风险规避度对定价决策的影响。

邢伟等也在双渠道供应链环境下,探讨了渠道公平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之间的关系。

赵晓明等考虑了需求不确定和零售商风险厌恶的情形,研究了其对供应商网络直销渠道的影响。

王磊等对供应商风险偏好和零售商风险中性的双渠道供应链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消费者风险喜好程度的增大,均衡价格和零售商收益均呈上升趋势。

同时王磊等也从制造商关注公平、零售商关注公平和双方均关注三个角度,分析了公平关切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把人的行为因素加入到经济与管理中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考虑供应链成员行为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能使得双渠道供应链模型更具说服力。

目前的双渠道供应链研究中,行为因素的考量主要集中于风险偏好和公平关注,往后的研究可以考虑更多其他的行为因素加入到模型中,使得供应链模型更加贴合现实,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大量研究表明人所表现出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这与传统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相违背,所以大量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行为因素的研究已经在社会科学领域取得诸多成果,尤其在经济学领域。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更表明经济学界对行为科学的认可。

人并不总是理性经济人的观念将会在未来越来越深入人心,将行为因素引入运营管理领域,发展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学模型,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4)考虑信息因素信息不确定性往往会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双方的决策造成较大的影响,信息因素不仅包括产出和需求信息,也包括制造商和零售商对互相的风险偏好认知等。

Yue等研究了共享需求预测信息在双渠道供应链中的作用。

李书娟等在预测信息共享与不共享的情形下,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影响。

王虹等对批发价格和传统零售价格确定的情况下,面对随机市场需求时的直销渠道最优库存与定价决策进行了研究。

曾敏刚等考虑了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并提出二部线性契约来缓解渠道冲突。

Li等对分销商能够获取比供应商更多信息的非对称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供应商入侵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双边际效应。

Ke等在不确定环境下,加入了渠道偏好和销售努力因素对双渠道供应链进行了研究。

生产成本的扰动会打乱原先的生产计划,Huang研究了在成本扰动情况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与生产决策,并发现生产成本扰动环境下,最优定价和产出具有一定鲁棒性(robustness)。

Xiao等在因随机产出而导致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决策和渠道优先策略。

王虹等假设制造商和零售商均为风险规避的,分别讨论了制造商风险规避度为共有知识和私有信息这两种条件下,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并研究表明,制造商信息私有下,存在多种均衡定价。

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会引起牛鞭效应,造成供应链管理的低效,最终造成资源的浪费。

双渠道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谁掌握的信息越多,通常就对自身越有利。

在信息不确定性情况下,如何对产品定价是上述文献研究的重点,也是往后需要研究的重点。

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对于信息的收集工作,因为在信息化时代,谁掌握更多的信息,谁就会在经营管理中具有先发优势。

在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中,信息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消费者需求信息的预测历来是难点,其次,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博弈中,双方谁掌握关于对方的更多信息,谁就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对于信息因素的研究,一方面要用到博弈论,一方面要用到大数据技术,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企业就能更好地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

所以,在未来的企业经营中会更加注重数据分析,但同时也会更注重隐私保护。

(5)考虑竞争因素当前也有学者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市场竞争包含供应链内外部的竞争、也包括多种产品的竞争。

Ma等假设双渠道供应链中有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其中一个制造商占主导地位,在主导制造商的批发价主导策略和渠道主导策略这两种情形下进行了研究。

Li等摒弃垄断供应商的限制,研究了竞争供应链情景下的供应链入侵,发现供应商之间可能存在囚徒困境。

陈高远等研究了差异性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即考虑零售商通过外部采购引入另一种替代产品进行销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