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
微课设 计
本课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微课视频中通过介绍“唐人”的由来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引入本课,从而为学生更好的了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突出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是比较活跃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种交往对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启发?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遣唐使来华的史实、探寻日本古代文明的源头、“唐僧西行求取真经”等内容,了解唐朝时的中外交流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话文化探源头”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寻古代日本文化与唐朝文化的渊源,学会层层深入分析、探究问题。
2、通过“唐僧西行求取真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教学重 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 点
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 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有效点拨、拓展为辅。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发兴 趣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唐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同时唐朝的经济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

[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 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 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2.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科举制, 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 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日本的和同开珎唐朝的开元通宝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材料三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唐服日本和服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析材料, 回答问题。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鉴真东渡主要目的是(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友谊D. 求取佛教精义2.六次东渡日本,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鉴真B. 吉备真备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3.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4.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课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下册知识与能力:本单元旨在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隋唐时期中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XXX六次东渡、XXX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XXX东渡、XXX西行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的歌曲,引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新课讲授一:漫漫征途求真经——XXX西行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引出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学生了解XXX西行的基本史实,包括西行的时间、起止地点、历时和经历。

学生在课本上勾画相关内容,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课讲授二:唐风洋溢奈良城——遣唐使教师出示日本唐人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会有唐人街,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遣唐使,让学生了解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研究中国的先进文化的情况,称为“遣唐使”。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XXX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了解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以及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同时,通过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没有格式错误,但是有明显问题的段落已经被删除。

一、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文化交流意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板书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中外文化交流”这个课题。

初步讨论:“你认为中外文化交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二、发现问题(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唐朝时期为什么能够出现中外文化交流?2.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有哪些?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三、解决问题(30分钟)1. 同台赛车: 交流的形式——通过同台竞技让中外文化交流(学生自由发挥)2. 文化杂交: 交流的内容——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3. 走出去: 交流的方式——让唐朝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讨论)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阅读《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本P32页,完成课后习题。

2. 在网上搜索关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些新的交流方式和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完成小结:整合本课所学,用50词左右的话概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板书设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交流形式:同台赛车交流内容:文化杂交交流方式:走出去【教学反思】本堂历史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板书式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自我发现中,掌握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课堂活动生动有趣、话题有深度、探究内容丰富,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应和热烈的讨论。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七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课程标题: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地区的交流情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大历史事件。

2. 让学生认识到唐朝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阶段,理解这些交流活动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体会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对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遣唐使制度及其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的历史意义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及其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分析中外文化交流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或故事引入,如讲述唐代长安城的国际都市景象,引出唐朝的对外交流背景。

2. 主体教学:环节一:遣唐使与中日交流展示图片资料,介绍遣唐使的派遣背景、任务以及他们在中国学习的内容。

分析遣唐使对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作用。

环节二:鉴真东渡与中日佛教交流讲述鉴真的生平事迹,特别强调他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和在传播佛法、促进两国文化交融上的贡献。

环节三:玄奘西行与中印文化交流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引导学生了解玄奘取经的故事,并探讨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3. 拓展延伸:组织小组讨论:唐朝为何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这些交流活动对现代有何启示?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5. 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题,深化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唐朝对外交流的资料,以报告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根据实际教材内容调整上述教案细节,确保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概况,知晓其典型例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及其重要影响;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通过听讲,研读课文及相关史料,思考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感受、崇仰鉴真六次东渡、玄奘西行求法体现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了解居当时世界第一流地位的唐文明的世界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课三大历史事件,重点是遣唐使与玄奘西行;以此为例认识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思考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理解唐代中国作为中华(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地位。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__年5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访问了奈良县(奈良古称平城京,唐朝时为日本国都),会见日本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并赠送鉴真塑像。

这是胡锦涛同志同荒井正吾为塑像揭幕。

思考:你知道何为遣唐使吗?鉴真在日本备受尊崇,被认为是“日*化的恩人”又是为何?(二)新课展开整体感知:读《唐朝中外交通图》唐朝以其强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高度繁荣的文化,博大开放的胸怀,不仅吸引着周边少数民族,也令周边邻国仰慕。

大唐盛世对外文化交流广泛、频繁,对外来文明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政策,使得唐朝文化呈现繁花似锦的景象。

上节课我们也了解到,唐朝时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在唐朝为官者为数不少,长安城内波斯商人聚集,本节课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Ⅰ自读课文:遣唐使部分结合教材思考讨论:问:什么是遣唐使?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Ⅱ史料研读:(1)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mdash;mdash; 《日本书纪》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故事。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运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知识。

2、这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与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2、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2、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1、归纳比较法2、自主探究法3、史料展示法课时安排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展示晁衡的诗,首先请同学们看一首日文诗,大家试试能不能看懂,有没有我们熟悉的内容呢?中文就是: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这是一位在唐朝做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侣,思念家乡而做的诗,日本诗里为什么会有汉字呢?日本人为什么会在唐朝为官呢?唐朝与日本有着怎样的交流呢,除了日本,唐朝与其他国家还有往来吗?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课题,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感知理解】中国和日本从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还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中的日本,对唐朝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

因此,它向唐朝派遣大量的遣唐使。

(一)遣唐使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同时注意几个问题: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要来唐朝?这些遣唐使回国后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有使臣、留学生、留学僧、翻译、医师、画师、工匠、乐师等很齐全。

都是饱学之士,专家里手。

特点:官方使团,人才多元。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唐朝时期的国际地位、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波斯文化在唐朝的传播、唐朝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感到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2.课件: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国际地位,让学生了解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呈现(10分钟)展示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波斯文化在唐朝的传播等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篇1一、牢固树立课标意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研读“课程标准”自然是我展开教学设计的起点。

《课程标准》(20xx年版)对本课作出如下规定:“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这是较为典型的以“点”带“线”的呈现方式,指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个典型事例——“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它们在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知识结构的综合考量下,我将这两点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鉴真东渡”这一重点的处理,我运用图片导入法,出示《鉴真坐像》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信息并关注“双眼紧闭”的细节,询问学生其中的缘由。

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通过充分提取书本信息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唐大和尚东征传》选段,化身为小导游为游客讲解家乡园博园内“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这一景点。

之所以创设这一情境,我主要是为了吸引初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将知识点变为“活的”、“可用的”知识,既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在活动中渗透基本技能、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我提供了鉴真在日本医药学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传布佛法外,鉴真还传播了中国许多的文化成就,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另一重点“玄奘西行”的处理,我考虑到大部分的学生阅读过青少版的《西游记》或观看过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对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感兴趣,对相关的情节也较为熟悉,只是在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未能作很好的区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内容分析唐朝时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交往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既展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外文化的影响力。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等史实,了解唐朝中外交流的盛况,构建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自主说明唐朝中外交流的发展史实。

史料实证:研读相关史料,认识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

唯物史观:通过相关史料和小说《西游记》对比,进行史料辨析出虚构的成分和真实的历史。

家国情怀:感受鉴真和玄奘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坚忍不拔的人生观;通过学习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深化家国情怀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主要有哪几个?其交往的事例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教师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的相关内容,及下列材料展示,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遣唐使?②为什么日本要派遺唐使来中国唐朝?③遣唐使回去后给日本带去了什么?(2)学生活动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3)教师活动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过程背景,并在日本宣传中国文化,直至圆寂的情况。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学生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看法,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

2.资料: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向学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③知道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出示大量的文字、视频、图片等素材,引起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学生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②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PPT展示:全世界的唐人街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称中国人为“唐人”?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十分活跃,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人习
惯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二、新课学习
(一)遣唐使
1.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PPT播放日本遣唐使图片)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

(>>>PPT展示日本模仿唐朝的各个方面)
2.想一想:日本为什么会派遣那么多的遣唐使来中国?
答: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因为日本当时刚刚进行“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

(二)鉴真东渡
(>>>PPT播放鉴真东渡视频)
1.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
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2.鉴真(688~763年)(ppt展示鉴真铜像)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

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3.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11建筑、绘画等。

鉴真根据中国唐
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ppt展示日本奈良招提寺和鉴真手迹)
想一想:鉴真为促进中日友好交往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鉴真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鉴真东渡
1.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天竺的寺院,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 ppt展示玄奘西行图)
2. 玄奘(602—664)( ppt展示玄奘画像)
唐朝着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

佛教法相宗创始人。

他是我国佛教学界崇高声望的大德,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历尽千难万险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
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他的事迹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写入中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根据的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 ppt展示大唐西域记封面)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寻复结冰。

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4.动脑筋:
问题: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答案:靠的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唐朝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意义深远。

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

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玄奘西游取经,加深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B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唐朝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技术
D.玄奘西游
2.从贞观年间起,先后遣唐使来中国达10多次的国家是( D )
A.新罗 B.波斯
C.大食 D.日本
3.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重要人物唐僧是根据什么人物模型而设计的( D )A.鉴真 B.郑和
C.义净 D.玄奘
4.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①都是唐朝时期的僧人;
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唐朝(唐玄宗)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2)郭沫若为什么说鉴真“一片精诚照太清”?
前后六次东渡日本
(3)“奈良城”属于哪一国家?哪一句诗体现了鉴真“传道艺”的影响?
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的第四课,讲述唐朝的中外交流。

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