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七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七年级(下)月考语文试
卷(3月份)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4分)把下列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shāi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zhuò食,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2.(6分)默写。

①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但余钟磬音。

②是她 ,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③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④油蛉在这里低唱, 。

3.(6分)名著阅读。

(1)填空:悟空闯入东海龙宫,向龙王索取镇海神针﹣﹣ 。

龙王上玉帝处告状,玉帝派 下界招抚猴王,封他做了 。

当悟空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马夫后,大怒之下回转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称 。

(2)请完成《西游记》相关情节的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起因: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生不老。

观主镇元子嘱咐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

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

经过:
结果:悟空为医活果树救出师徒,请来观音复活果树。

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4.(4分)请根据提示修改病句。

①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再到《朗读者》,播出的文化类节目近期“出尽风
头”。

对此有人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

②董卿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她说:“文化类节目真的很难做,有人觉得这个节目会不会老百姓看不懂,可是首期最后一位嘉宾、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他应该说是节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③但他的讲述却引起了最多的关注、称赞和赞赏。

④我觉得文
化类节目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并不在于大众是否熟悉嘉宾的事情,而是他的讲述能不能调动我们的共鸣。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将 调到 前面。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3)第③句成分多余,语意重复,应删去 。

(4)第④句搭配不当,应将 改成 。

三、标题
5.(2分)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四、标题
6.(3分)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

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7.(16分)阅读文言文《赵普》,完成下列各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及为相 ②既薨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④卒用其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3)填空。

①选文分别写了有关赵普的哪两件事?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所表现的赵普的个性特点。

(4)赵普因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而被大家熟知,请联系你的读书经历,说说你如何看待赵普一生只读一本书这件事?
8.(12分)阅读贾平凹《月迹》(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

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
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②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
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③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
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④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
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⑤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
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⑥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
灿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⑦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⑧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
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⑨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请你在文中找出“我”们寻月的具体地点变化的词。

中堂里﹣﹣ ﹣﹣ ﹣﹣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的妙处。

(3)请你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

(4)你如何理解第⑧段划线句的含义?
9.(17分)阅读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粽子里的乡愁》,完成下列各题。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

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
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

荤的豆沙粽、
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

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

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

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

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

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

滴下的热
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

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

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

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

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

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
与故乡的快乐时光。

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

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
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

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
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

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

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

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

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
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

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

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

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⑧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

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
给她吃。

”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

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

”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

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

”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

”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

”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份。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⑨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
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

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

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⑩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

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文章前三段,围绕“粽子”,写了故乡端午的哪些习俗?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中的“敲”
包含了“我”哪些复杂的情感?
(3)文章第⑧段写了一个讨粽子的小女孩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说说“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文章以“粽子里的乡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三、作文(50分)
10.(50分)请以“刚刚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章要记叙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主题。

②选材真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规范书写,不少于600字。

2016-2017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三墩中学七年级(下)月
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 ;2.清晨入古寺;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那对世界无私的爱;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蟋蟀在这里弹琴;3.金箍棒;太白金星;弼马温;齐天大圣;悟空在八戒的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童子发现辱骂,一怒之下推到人参果,最后师徒众人被观主囚禁。

;4.近期;播出;最高;嘉宾;称赞;调动;引起;
三、标题
5.C;
四、标题
6. ;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7.等到;已经;曾经;最终;8.院子里;小河边;沙滩上;9. ;
三、作文(50分)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