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1972年,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指的是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41年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议程设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从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环境受众参与一、“议程设置”的理论背景“议程设置”概念源于李普曼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一书。
在该书中,李普曼将柏拉图“洞穴人”的思想引申,认为“我们就像这些囚犯一样,也只能看见媒介所反映的现实,而这些反映便是构成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图像的基础”。
①在此基础上,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受众所认识的世界是由媒介参与构建的虚拟世界,这肯定了媒介影响受众的力量。
然而,“议程设置”仍是一个模糊的、还未成型的概念,但早期思想已经萌芽。
在40多年以后,1963年伯纳德·科恩出版了《报纸与外交政治》一书,该书的一些论述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成型打下了基础。
书中提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
”②这一论述堪称早期议程设置思想的经典表述,并几乎被所有涉及议程设置理论的论著所引证。
但科恩的论述还仅仅停留在假设层面,正式提出“议程设置”这一具体概念并予以证实的,是美国著名传播学者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
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媒体的报道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研究,并在1972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
这一成果的问世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的正式诞生。
该理论最基本的观点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
互联网时代下“议程设置理论”与“沉默的螺旋”的变化探析
王 晓 冬
( 作者 单位 :山 东大学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
见是多数意见时 ,他们会更大胆地表达 出 属于 自己的 “ 态度 ”,也将这种 “ 态度” 的碰撞 ,并呈现 出新 的变化走 势。 传播 到 网络平 台 上。因此 ,对一 个事 件 1 “ 议 程 设 置” 与 “ 沉 默 的 螺 旋 ” 理 来;当感觉 自己的意见是少数意见的时候 , 他们会沉默下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 引发 的观 点和态 度也 越来 越多 地涌现 在 论概 述 在传播学中, “ 议 程 设 置 ”与 “ 沉 是表达意见的人表达的意见越强大 ,越 是 网络 环境 里 。原 因在于 :首先 ,热 门网
面”的平台 , 匿名 、 言论 自由的网络环境 , 改变 了受众停 留在简单的 “ 思考对 象” 上,
意见环境” 这种理论认为大众传媒虽然不可 以决定对 和制约舆论 ,便可通过营造 “ 于某一事件 的具体看法和意见 ,但是可 以 来实现 。 通过安排相关 的议题顺序 、数量来影响受 2 “ 议 程 设 置 理 论 ” 的变 化 走 势 众去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的先后顺序 。 “ 议
摘
要 :笔 者主要从 “ 议 程设置” 与 “ 沉默的螺旋 ”理论 出发 ,分析其在互联 网时代 下的整体 变化 走势及原 因,预测二 者的
发展前景 ,使其 更好地为社会传播服务 。
关 键 词 :议 程 设 置理 论 ;沉 默 的 螺 旋 ;走 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欢迎阅读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议程设置的源头和概念议程设置的思想可以追朔到李普曼发表于1922年的经典着作《公众意见》中的着名思想:“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创造了我们关于世界的图像,由新闻界提供的图像常常是不完整的和扭曲的。
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以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展开调查,以夏普希尔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0个还未明确投票意向的选民以及影响这一地区的几个主要的媒介,探究媒介报道与选民议题的相关性。
1972年他们根据这次研究成果发表了《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并且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这个概念。
文章指出,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信息,同样作为大事反映在选民的认知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选民的重视程度也越高,传媒的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大事及其重要性的感知。
二、议程设置的研究领域自议程设置理论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一个被全世界的新闻传播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得到许多项目的验证,并逐渐超出了它的原始领域——议题显着度从媒介议程到公众议程的转移,涵盖了五个理论研究领域:即: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属性议程设置、议程设置效果的心理学、媒介议程的来源和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碎片化的媒介环境和竞争性媒介议程,使得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者麦库姆斯都在质疑这个理论的效果是否会与几十年前基本相同还是会最终消失。
201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的讲座上,三位理论提出者麦库姆斯、肖以及Weaver认为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依然光明,并且确认将议程设置理论由原先的五大领域、两个层面扩展为七大领域和四个层面。
(一)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议程设置的第一层)从议题的显着性、政治人物和其他注意力客体方面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
从麦库姆斯和肖的研究开始,在关键公共问题和政治传播的其他方面上,新闻传播学者的很多研究都采用对比分析媒介焦点和公众焦点。
网络时代媒体的议题与属性议程设置变化
网络时代媒体的议题与属性议程设置变化作者:王雪婷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11期摘要:互联网时代,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也出现改变,本文分析了媒体议题议程设置与属性议程设置的现象,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发展提出引导。
关键词:网络;议题议程设置;属性议程设置;媒体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152-02议程设置理论假设是在1972年由麦库姆斯和肖发表了一项系统的研究成果: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
随着研究不断发展,议程设置被丰富为两层,议程设置的“第一层次”指的是媒介强调的议题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注重媒体议程的显要性。
“第二层次”议程设置研究关注的是受到关注的议题、话题被关注的属性特点,即人们关注已被关注的议题的哪些方面和怎样认识些议题[2]。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麦库姆斯等人研究时是电视时代,那么现在无疑是网络时代。
全球互联网发展环境下,中国互联网发展更是迅速。
据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
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3]。
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议程设置两方面分别出现不同发展,媒体在第一层即议题议程设置得到加强,而在第二层即属性议程设置减弱。
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体包括媒体和个人自媒体,尽管网络具有双向性互动性特点,受众主动性增加,一些网络热门话题来自受众个人自我设置,然而个体议题关注度与影响力却不高,只有少数突出个体设置的议题被媒体关注才引起大家注意。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功能的新变化——由微博热门话题引发的思考
纸媒长久 流, 了解受众 的心理和需 求 , 为受众提 供 满足受众不 断提高 的阅读需求 。
2 9 0刎 锑 4 翊 ,
耪 闻啦母
学 子 论 文 选 登 I N E W S W O R播学
家 M. E . 麦库姆斯 和 D . L 肖于 1 9 7 2年在
使原有的议程设置理论基础受到了冲击 。
这组 图后来在微博 微博 、 微信 这些基 于数字化传播 平台的新 续成为 了微博热 门搜素 的关键词 , 大有成 着脸一脸委屈的样子 。 成为微 博的头条关键 字以及人们茶余 方式也发生 了改变 。 受众 的 自主性 越来 越 页游戏 、 视频 配乐等相关作品。 原来 , “ 妈 红 ,
妈再 打我一 次” 是微博用户 “ 黄博 楷 b k ”
发 布的一个 四格 漫画, 讲 的是一位母 亲微 笑 的对 女儿 说 : “ 学 习了一天 ,妈妈带你 去 公 园 玩啊 ! ” 但 小 女 孩却 对母 亲说 ;
近年来 , 随着科技 的发展 , 网络和智
能手机 的普及 , 这些新 的传播媒介 的影 响 力和使用率逐渐超过 了报纸 、 广播等传统
3 、 加强政府 监管, 加 强信 息接受者 的
自我保护意识 。 政府不仅要加强对新媒 体 经 营者 的管理 , 同时也要对传播内容进 行 监管 ,保证信息传播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 让受众能放心享受服务 。 结语
①宫承 波: 《 新媒体概论 , 中国广播
电视 出版 社 , P3 - 4
品牌 塑 造 ,华 中师 范 大学 学位 论 丈 ,
2 0 0 4
1 、 信息传播方面 , 纸媒应 该保 证信 息 的真实性作 为品牌信息传播首要原则 , 同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方法与展望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方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在信息传播和媒介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展望。
我们将对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核心思想进行概述,以明确其在当代信息传播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网络议程的识别、测量和分析等方面,以及这些方法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展望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网络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解,推动其在媒介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
二、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概述网络议程设置理论是传统议程设置理论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与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议程设置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视为媒体影响公众认知的重要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议程设置理论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主张,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平台,能够通过议程设置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网络议程设置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网络用户的议程感知以及网络社区的议程互动等。
网络媒体通过选择、强调和解释新闻和信息,为公众设定关注的重点和议题;网络用户则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接触和解读网络媒体传递的议程;网络社区则成为用户之间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进一步塑造和扩散议程。
与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相比,网络议程设置理论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和挑战。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更加复杂和多元,包括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博客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增加了议程设置的难度。
网络用户的议程感知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和解读信息,这对议程设置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社区的议程互动更加活跃和开放,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迅速扩散和放大议程的影响力,这对议程设置的控制和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理论转向及发展对策作者:狄欣然来源:《今传媒》2024年第07期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由媒介主导到受众主导、由重视内容分析到重视受众分析的现代化转向。
本文通过阐述传统媒体时期和新媒体时期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对议程设置理论的现代化转向进行梳理,总结议程设置的主要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现实启示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媒体时代;理论转向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4)07-0032-04一、引言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唐纳德·肖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提出,强调媒体对人们认知与判断的影响。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介技术和平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形式,传统的单向信息传播已经转变为互动式多向传播,信息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议程设置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对公共议题的影响,还涵盖了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影响。
随着网络媒体的广泛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该理论、正确看待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Theory)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具有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20世纪20年代,政治家瓦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头脑图像和身外世界”的观点,这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1972年,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对“议程设置”的概念作出了系统阐释,即大众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也就是说,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注意”和“兴趣”,而对这种“注意”和“兴趣”的安排构成了“议程”[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媒介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且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_2018议程设置理论案例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_2018议程设置理论案例》摘要: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李普曼,他在《民意》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明显增强,个人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总的来看,网络媒体还是依赖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素材”,以转载传统媒体文章为主,还缺乏实际的专业的采编队伍,综上所述,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的变化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李普曼,他在《民意》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科恩在谈到报纸作用时说:“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者怎样去想(what to think),却可以告诉读者想些什么(what to thfnk about)。
”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首先明确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理论。
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程”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直到21世纪的今天,议程设置理论所强调的受众议题与媒介议题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的假设,不仅已经基本得到全世界许多实证研究的证明,而且这一理论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发展。
如今,伴随着网络的强大冲击,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似乎已经到来。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受到了哪些修正和充实,是一个吸引人们关注的话题。
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到了修正。
网络传播使单一议题的设置更加有效,但同时使受众淹没在信息洪流之中产生“审美疲劳”麦肯姆斯在发表议题设置理论时,对议题设置的具体模式提出过4个模型,其中之一是“调查在一段时间内媒介就某一单个议题的报道对公众意见倾向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观点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社交媒体等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这种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一种关注社会舆论导向和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工具,对于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舆论场的动态变化。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关注媒体对政治议程的塑造作用,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议程设置的范围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个人和群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到舆论场的讨论中来,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和去中心化的舆论格局。
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场的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依据。
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应用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对政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加重视民意的表达和反馈。
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进行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从而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这种研究也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理论演进及应用,有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分享经验和成果,推动国际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其对议程设置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媒体的传播速度受到地域、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些束缚,使得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遍全球。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议程设置
第二,网民成为议程设置的主体。在 网络环境下形成的议程,公众占据着主体
151
NEWS WORLD 传 媒 e 时 代
地位。网络的传播权属于每一个网民,而 不是像大众传媒那样集中于媒介组织。在 无限的网络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像在真实 世界一样拥有自我的空间,并发出自己的 声音。受众不仅拥有信息的发布权,还拥 有对信息的修改权和设置权。网民可以通 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吸引和影响其他网 络受众,同时,也可参与议题设置,发布对 该议题的观点和看法,左右议题的走向。
一、关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回顾
议程设置理论是用来解释媒介有意 或无意构建公共话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该 理论最早见诸于柏拉图经典著作 《理想 国 》一 书 中 的“ 洞 穴 理 论 ”。随 后 李 普 曼 在《舆论学》中,对柏拉图的思想做了进 一步的引申,提出了“外在世界与我们头 脑中关于世界的图像”的假说。关于议程
其后,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正式提 出了“议程设置”这一术语。他们在《大 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中指出:“媒介 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 什么,受众越关心什么,换言之,媒介议程 不仅与受众的议程吻合,而且受众的议程 就来自媒体的议程。” ③议程设置理论提 出后,在新闻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随 后的 30 多年里,很多学者都加入到了议 程设置理论的研究中。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念发展研究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念发展研究王溪(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 要:美国的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进行查普尔希尔研究时,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发表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和媒介环境出发,对“议程设置”理论进行了研究与创新,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议程设置”理论在现实的应用中也表现出了新的内涵和特点。
关键词:议程设置;网络时代;新特点一、议程设置的理论框架(一)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李普曼在他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传播媒介选择、加工信息并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拟态环境中,拟态环境是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1]。
这被称为是最早的关于“议程设置”的思想描述。
1988年,美国学者麦克斯威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进行查普尔希尔研究时发现,媒介突出强调的选举议题对公众判断选举议题重要性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麦库姆斯和肖将这种现象称为“议程设置”理论。
媒介突出强调的事情也会作为大事反映到公众的心智中,媒介给予事件的关注度越高,那么公众也会越重视。
“议程设置”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时媒介对公众的态和世界观发生作用。
(二)议程设置的三个层次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从传统议程设置到属性议程设置再到网络议程设置三个层次的理论发展。
在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中,媒体是议程设置的主体,拥有绝对的权力,新闻媒体是连接现实环境和公众认知的桥梁,媒体设置的议题直接影响了公众对周围事件重要性的判断,大众媒体虽然不能决定公众怎么想,但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事情。
该理论着眼于认知层面的效果,媒介通过突出报道某件事或者忽略某件事来改变公众对于事件重要性的认知。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媒体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将众多信息进行归纳、筛选,对于那些符合媒体自身价值标准的信息会通过整合后传达给公众,并且通过增加报道频率和曝光度的方式来改变公众对周围大事的判断。
简析网络传播条件下议程设置的“三步曲”——以大旗网为例
以互联 网为主 的新媒体迅 速发展 , 使人们对信息 的接触 量空前扩张 , 每天面对各种各样 的 、 海量 的信息 , 有种应接 不
暇 的 感 觉 。大 量 网 民 的存 在 , 现 为对 社 会 事 件 关 注 度 的提 表
大 旗 网 ( W . q. m) 2 0 W Wd io 于 04年 1 成 立 ,0 6年 3 a t 1月 20
月正式更名为“ 大旗 网” 大旗 网作为话题 门户这方面做的很 。
出色 , 在社 区 营销 咨询 和 服 务 方 面 也 是 领 先 出现 的 。
大旗 网宣称 以“ 浓缩 中文社区精华 ” 为首要任 务 , 分凝 充 聚了以 We 20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 网精髓 ,致力于为新时 b. 代 网民提供最热点 的网络话题和消费潮流信息。大旗 网共积
程” 的功能 。传媒 的新 闻报 道和信 息传达活 动赋予各种 “ 议 题 ” 不 同程 度 的显 著性 (Me c ) , s i e 的方 式影 响 着 人对 周 围 n 世界 的“ 大事” 及其 重要性 的判 断。① 也就是说 , 在公众对 社
会 公 共 事 务 中重 要 问 题 的认 识 和 判 断 与 传 播 媒 介 的 报 道 活
播 学者 M・ 库姆 斯和 D・ E麦 L肖通 过实 证研究 发现 的 。他
们在 《 舆论 季刊 》 发表 的第 一篇 论文是 《 上 大众 传播 的议程 设置功 能》 。这篇论 文是通过 16 9 8年美 国总 统选举 时期就
传 播 媒 介 的 选 举 报 道 对 选 民 的 影 响 所 做 的 一 项 调 查 研 究 的 总 结 。他 们 认 为 , 大众 传 播 具 有 一 种 为 公 众 设 置 “ 事 日 议
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嬗变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嬗变与发展一、本文概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介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嬗变与发展,分析新媒体环境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以及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
文章首先对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明确其在传统媒体时代的基本框架与核心观点。
然后,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分析新媒体环境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冲击与挑战,包括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受众的碎片化、媒介形态的多元化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包括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议程设置方式的多样化、议程设置效果的复杂化等。
文章将对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思考,以期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议程设置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二、媒介议程设置理论概述媒介议程设置理论自其提出以来,一直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介议程设置理论也经历了嬗变与发展。
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信息传播相对单向,议程设置的效果较为显著。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议程设置的效果受到挑战。
新媒体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议程设置主体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也成为了议程设置的重要主体,这些新媒体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
二是议程设置方式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不再仅仅依赖于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内容生产、社交互动、用户参与等方式,实现议程设置的目标。
新媒体时代下议程设置新变化与发展
电 视 上 面 一段 视 频 信 息 的报 道 、广 播 上 面 一 段 声 音 的报 道 。受 众 随着 时代 的发 展 希 望 得 到 关 于 这 个 事件 全 面 的 信 息 , 而这 些 信 息包 括 了传 统 媒 体 时 代 所 有 的报 道方 式
以及 在 新 媒 体 时 代 全 新 的 方 式 。
萱 圭 垡 曼
_ .
CHUA NB O Y U
B A N Q U A N
… / U  ̄ / 年第 平 / 期 总第5 常3 0 u 期 删
新媒体 时代下议程设置新变化 与发展
韩 玄 飞
【 摘 要】 议 程 设 置 理 论 是 大众 传 媒 时代 传 播 学 最 重要 的 理 论 之 一 ,但 是 在 新 媒 体 时代 ,随 着社 会 环 境 、媒 介
拓 宽 了 许 多 , 人 人 都 可 以运 用 新 媒 体 为 自 己 进 行 利 益 表 动 也 是 延 迟 的 。在 大 众 传 媒 时 代 ,受 众 与 媒 介 的 互 动方 式 大 抵 有 受 众 与 媒介 通 过 电话 等 工 具 联 系 、受 众 通 过 写 达 。在 网络 时 代 ,每 个 人 都 可 以成 为信 息 传 输 的渠 道 , 信 的方 式 与 媒 介 进 行 联 系等 。这 些 方 式 基 本 不 能 与 媒介 都 可 以成 为 意 见 表 达 的主 体 。有个 形 象 的 比喻 即每 个 人 进 行 实 时 的互 动 ,例 如 写信 这 种 方 式 ,等 受 众 的 信 抵 达 面 前 都 有 一 个 麦 克 风 ,新 媒 体 成 为 不 同利 益 群 体 进 行 权 媒 介 时 ,媒 介 的 信 息 等 已经 向社 会 公 众 发 布 出去 ,这样 益表 达 的发 声平 台 。 的话 ,这 个 反 馈 不 存 在 很大 的价 值 。而 在 新 媒 体 时 代 , 新 媒 体 时 代 的到 来 ,使 得传 播 主体 更 为 多元 ,传 播 受 众 与 媒 体 之 间 的 互 动 更加 频 繁 ,在 新 媒 体 时 代 ,受 众 主体 的 身份 更 为 丰 富 ,现 在 的 传 播 主体 有 老师 、学 生 、 在 信 息 传 播 过 程 中的 地位 得 到 了一 定 的提 升 ,技 术 赋 权 白 领 、农 民等 各 种 职 业 身 份 ,在 人 人 都 是 传 播 者 的 时 使 得 受 众 发 表 意 见 和 表 达 的权 力 得 到 了一 定 的提 高 。最 代 ,传 播 主 体 的 多元 使 得 传 播 内容 更 多丰 富 。每 个 人 都 明 显 的地 方 就 是 在 新 媒 体 时 代 , 许 多 媒 介 都 是 秉 持 着 有 自己 关注 的热 点 问题 ,每 个 人 也 有 自 己对 待 问题 的意 “ 受众 本 位 ” 的媒 介 受 众 观 来进 行 新 闻传 播 活 动 。在 新 见 ,而 新 媒 体 使 得 人 人 都 可 以将 自 己的 意 见 发 出 并形 成 媒 体 时代 ,受 众 可 以通 过 多 种 形 式来 与 媒 介进 行 互 动 , “ 观 点 的公 开 市场 ” 。 例 如媒 介 自身 所 开 设 的 微 博 、 论坛 、贴 吧等 方 式 、受 众 2 . 传 播 形 态 多维化 。 伴 随 着 数 字 信 息 技 术 的发 展 , 现 在 已经 不 是 被 动 去 接 受 信 息 ,而 是越 来 越 主 动 地 参 与 受 众 对 于 信 息 的 认 识 程 度 也 逐 渐 加 深 。 受 众 对 信 息 的 需 到信 息传 播 过程 中 。 要 更加 多 元 , 不再 满 足 于 报 纸 上 面 文 字 与 图片 的报 道 、
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的功能及变化
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的功能及变化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的功能及变化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过程,它通过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下,尽管媒体信息流量有限,但受众相对传者来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媒介可以通过对社会事件报道程度的控制来影响公众对事物的关注和对环境的认知,进而形成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这个有着海量信息的交互平台上,人们是传播者、接受者和反馈者,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势必会发生变化。
一、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功能及特点表面来看,网络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给予人们同等的使用权限,可随意在网上发表言论,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传播中会相对弱化。
然而从实际上看,正是络能加速信息的传播与繁殖,使其可以轻易提高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频率与强度。
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相互交织的,而在议程设置方面,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利用互动技术,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当事人的影响会更直接传递给受众,这对于提高一个事件的受瞩目程度非常有利。
在网络传播中,由于传播主体多样化,议程设置的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
(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议程相互转化网络使得个人议程设置崛起,传统媒体开始丧失对第一手新闻材料的独占权,单个网民发布信息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逐渐形成一定的传播效果,在受到持续广泛的关注后,就有可能转化为主流媒体议程。
然而,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使其充斥着大量虚假无用的信息,注定无法拥有传统媒体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故传统媒体对网络议程必然具有选择性,传统媒体与网络互相影响着彼此的议程设置。
如一湖北青年在收容所被故意伤害致死的“孙志刚案”,最先由《南方都市报》发文报道并发表评论,随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并引起强烈关注,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后,舆论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即对犯罪分子的谴责和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质疑,进而引起国家的重视并最终导致了一个实施了21年的不合理的收容制度的终止。
关于网络时代议程设置变化的思考
20 世 纪 70 年 代 初 美 国 传 播 学 家 M.E. 麦克姆斯和 D.L. 肖在《舆论季刊》 上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 中首次探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 相关的内容,标志着议程设置理论假说 的产生。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体具有“议 程设置”功能,媒体传播的内容成为人 们谈论的内容,媒体的关注度与人们的 关注度成正比。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互联网技术 的发展及广泛推广,人类步入了网络时 代,议程设置理论也发生改变。网络传 播打破了原来的传者与受众的地位格局, 重新建构了一种新的关系。传播权的分 散、渠道的多元化、传播的多重性导致 传统议程设置效果逐步减弱。本文将围 绕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5W”展开对网 络时代议程设置改变及其带来的问题的 思考。 1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的改变 1.1 议程设置者:从少数到多数 传统议程设置中议题的设置是由专 业的媒介组织设定的,他们会依照自身 的价值观及社会环境的需要设定媒体中 将要被讨论的问题,依照重要性进行调 整性报道。网络议程设置信息源的开放, 使参与新闻生产和扩散的人群体迅速扩 大,从原先的少数群体变成广大的受众。 每个人觉得有趣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晒, 在引起他人共鸣后,范围不断扩散,直 至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1.2 议题设置:从有限到海量 传统媒体时代,报纸、广播、电视 的内容基本集中在时事政治、经济、国 24
样就会使传播的广度有更大的延伸。 优化顺序模式即大众传媒受周边环 境的影响,使议题按既定顺序给予不同 程度的报道,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 的关注程度 。网络上新闻报道次序的依 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时空顺序来排 列,这主要针对实时发生的新闻,由于 受时空限制的影响很小,网络随时发布 消息的能力突显,网络媒体总是争取在 单位时间内增加曝光度,将公众的眼球 与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件上,抢占受众 的第一视角及第一感官。另一种是按事 件的重要程度发布,这是网络媒体对于 社会事件, 从价值大小、 观注度程度高低、 自身立场等给定的评价,主要是考验消 息发布者对新闻价值的敏感度。而在网 络议程时代,重要性的衡量主要是看受 众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围绕受众兴趣展 开相应的话题讨论,这在缺乏互动的传 统媒体时代是难以实现的。 2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出现的问题 网络媒体时代,政府从控制者向主 导者过渡,大众在言论等方面获得前所 未有的自由,大众开始参与新闻话题的 生产。基于社交媒体平台,大众言论表 达权利空前提升。个人议题在社交媒体 表达出来后经过网民的点击、 点赞、 转发、 评论等互动和情绪渲染,成功上升为大 众议题,甚至进入媒体议程。这一方面 可以视为互联网技术对于民众的赋权, 另外一方面也造成信息混杂、泥沙俱下、 众声喧哗的问题。 2.1 舆论引导失焦 传统媒体时代,议程可控,媒体会 本着自身“责任感”引领舆论。但在网 络时代,个人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导致 舆论关注的焦点转变,影响大众的判断。 如网上曾经热议“该不该扶跌倒老人”。 该议题缘于在网上曝光贴 “扶老人被讹” , 贴文发布后引起网民共鸣,诸多网民上
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与网络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两部
造偏激的错误,过度的自信和没道理的
体的机制和功能将发生变革,原来的宣
传平台将演变为公共话语平台,传统意 义上的权威媒体将成为信息内容的制作
理性面对微时代。危险与机 遇并存
通过便捷高效扁平化的传播,人们 可以收集或提供信息、发表意见或建议。 但是。当信息在较高程度上实现聚合的 时候,微时代的传播活动也面临着如下
新的现象与发展
网络媒体由于匿名、互动、无中心 等特性,人们可以完全自由地获取和发
布信息,内容分散多元的议程看似是参
参考文献:
①彭兰:《网络传播概论》fM】.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 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清华大
了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同时也促使信息 产品形态以及服务方式的改变t传统媒
⑦吴鸳霁:《把握物联网时代的三个关键
点》,((communications World Weekly))。2009 年第8期
易导致网民内部分离为大量的小集团。
人们只选择与自己想法相似或有共同点
@凯斯.R.桑斯坦著.毕竟悦译:《信息 乌托邦》.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
版,所以这些网站的议程设置基本和传
统媒介是重合的。 另外一些门户网站的议程设置也会 参考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大部分是一 致的,例如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只会
两个。
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也越来越多
地从网络议程中找热点新闻,但还是有 所选择地报道。所以在媒介审批制度甚 严的传统媒体中,虽然越来越受到网络 议程的影响,但是所占比例不大。因为
弊端: 首先,人们之间的信息差距将显著
扩大。信息移动终端的持有与上网条件
议程设置“大变局”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大变局”议程设置“双议程设置”博弈传统媒体议程设置面临的挑战来自新媒体,两者“双议程设置”博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从议程设置主体看,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过去,传统媒体是议程设置的唯一“把关人”,能决定传播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强度。
新媒体的崛起,削掉了“把关人”权杖的光环,人人皆可传“信”,人人皆可发“声”。
不仅是民自身就可成为议程设置主体,写博客、发帖子,讨论热点问题,进而形成议题。
传统媒体主导议题、受众被动接受的局面被打破,议程设置主体变得多元化。
2.从议程设置内容看,传统媒体的单极权威受冲击以前,传统媒体完全可根据自己的目标、喜好和判断,设定议题,内容对受众具有权威性。
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因渠道的丰富性、发言主体的众多性、涉及话题的自由度,更容易形成广泛的多样化议题。
也正是由于网民的草根性,因而议题往往更贴近老百姓,具有公共化特征,更容易为受众接受和传播。
且议题不会单一和“一边倒”。
这种大众性议程设置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议程设置构成了强烈冲击。
议题难把握,热点难预料。
3.从议程实施过程看,传统媒体的绝对主导受牵制由于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传统媒体的单向度信息传播在网络上变成多向度互动性的信息传播。
传统媒体绝对主导议程设置过程与走向的日子结束了。
网络受众随时可加工信息、发表意见,各种看法产生碰撞,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阶段性热点,合力推动舆情发展、议题走向,受众参与了议程实施整个过程。
由于网民往往有不理性和情绪化倾向,相对传统媒体,议程进展常难控制。
4.从议程设置效果看,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实现受到掣肘网络时代受众广泛接触不同甚至对立的信息,更有利于独立判断,不会轻易受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影响。
同时,网络传播具有实时性,新闻事件可实时报道、实时更新,第一时间影响受众,实现传播的“首因效应”。
但网络传播如出现信息偏差,传统媒体要“矫正”,常要费很大气力。
综上,网络媒体终结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霸主地位,使“双议程设置”成为传播新现象。
浅析议程设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
2018.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一、议程设置的起源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源于政治和战争。
最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被誉为“独立战争之笔”的托马斯·潘恩就以其小册子《常识》和《危机》,鼓舞了无数誓为独立、自由、民主共和而战的美国青年,在这个过程中,《独立宣言》的撰写人之一——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意识到了思想教化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他曾说:“我们政府的基础是民意,因而政府首先就要保障这一(舆论的)权利;如果要我在有政府而无报纸或有报纸而无政府之间加以选择,我将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意味着,在议程设置这一学术理论尚未出现的时候,舆论就已经开始发挥其激励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
半个世纪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也同样在战争宣传中充分体会到了舆论的力量。
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中第一次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概述,他总结了舆论从何而来、如何形成以及如何产生作用,“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一观点也成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963年,美国政治家、历史科学家伯纳德·科恩在其《新闻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提出了对“议程设置”最有影响力的表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这更清楚地指出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也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最直接来源。
二、网络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三大特性使其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它们分别是:渠道容量丰富性、实时性、多元互动性。
“渠道容量”指传播渠道所能传达信息的能力,传统媒体无论是平面媒体的报纸、杂志,还是传统的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在一定的传播周期中,其版面、频道、时段、采编人员等传播资源都是既定的,无法无限拓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新闻就会因为生存需要或道德标准而删减,因而即使是在新闻真实性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媒体也会为受众营造一种“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的假象,媒体没有报道,受众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自然就认为没有发生。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一、引言美国传播学家麦库斯姆和唐纳德·肖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统媒体的选举报道以及对选民影响的调查进行了研究,并于1972年发表了名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的文章,正式提出议程设置理论。
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二、议程设置的新变化(1) 议程设置趋向多元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体、形成渠道、内容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
在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主体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专业新闻传播媒体,而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平台,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模糊,甚至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议程设置的主体就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包括各种传播渠道中的组织、群体以及个人,以媒体和网民为主。
例如,微博大V发布的每条内容,就是他的粉丝关注讨论的内容。
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微博大V进行了议程设置,而他就是该议程设置的主体。
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个能够引发全民关注的议程大多是由多个主体共同推动设置的。
在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形成渠道也呈现多元化。
传统媒体时代就只是通过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来进行议程设置,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除了传统媒体外,还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化媒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及今日头条等新闻APP平台和新闻网站发布信息,形成议题。
且大多数情况下,多种传播渠道是交叉影响、共同作用的。
我们经常在微博上看到了某一个话题,在关闭微博后刷抖音时又看到了相同的话题,这对于议程设置的效果产生了强化作用。
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国计民生的较为严肃重要的话题,而在新媒体时代不论关乎国家大事还是家长里短,不管属于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只要有看点,只要能够激发他人的兴趣,都有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类新闻事实就是在宣传型的
新闻事实之外的,大量存在着的非宣传 型的新闻事实。“非宣传型的新闻事实” 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多半是相对远离于 意识形态领域的,这时,“用事实说话” 概念中的“说话”一词就应该显得比较 客观,不带明显的传播者的意图性。这 样的报道方式是对人类复杂多样的社会 生活的尊重。
综上所述,正如麦库姆斯所言:。不 可否认,因特网的确会带来新闻媒介议 程设置效果上的一些变化,但在目前看 来,这些变化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变化, 细节上的变化,而不是议程设置本质上 的变化。”④
注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②@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④蔡雯戴佳:《对话麦库姆斯:议程设 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新闻界》. 2006年第2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 闻传播学院)
直到21世纪的今天,议程设置理 论所强调的受众议题与媒介议题在一定 条件下呈正相关的假设,不仅已经基本
得到全世界许多实证研究的证明,而且 这一理论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发 展。如今,伴随着网络的强大冲击,麦 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似乎已经到 来。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议程设 置理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受到了哪 些修正和充实,是一个吸引人们关注的 话题。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议程设 置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或得 到了修正。
网络媒体是真正的多媒体传 播,设置议题的手段较为灵活多 变,给受众的“非强制性接触” 的刺激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学者朱克(Hzrokl Ge帕Zueker)提出 的“非强制性接触”,是指公众不能直 接体验的一些议题,③如海地大地震,
网络不仅可以使用传统媒体的图文结合 的方式设置议题,而且还可以同时动用 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手段,形成一 种三位一体的传播环境。在海地大地震 的新闻报道上,传统媒体充其量只能结 合文字和图片去刊发,而网络却可以通 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把当 地悲惨的景象和混乱的场面一起公布, 使受众极为震撼。受众对。非强制性接 触”议题的满足和刺激已经达到了相当 的程度。
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网络媒 体中关于某议题的信息连篇累牍、铺天 盖地地呈现时,加上无数的超链接和相 关专题的罗列,受众多少会感觉陷入信 息洪流之中,产生一种眩晕的感觉,甚 至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条去获取信息, 直至发生。审美疲劳”。
技领域IT业的发展成就时,没有简单 地用抽象的数字图解事实,而是走进北 京市一个高标准的智能化居民小区,走 进居民家里,现场采访一位老太太,以 这位老太太如何使用智能化服务切入报 道,一层一层地分析介绍我国IT业的 发展成就。这样的采访现场感强,提高 了新闻性、贴近性和可看性,使空洞的 数字具体可感,富有生命,整篇报道形 象而又生动,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这样的事实对球迷而言无疑是新 闻,但是并不需要用“事实”来。说话”。
所以这样的新闻事实能够证明“用事实 说话”是规律而不是方法。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 于“用事实说话”不能进行简单的理解, 必须始终强调理解中的变量性,就是从 新闻事实的本身新闻价值为出发点,进 一步判断。事实”的作用,从而保持分 析问题时具有广阔联系性的视野,避免 孤立分析和偏于一端。
在当前阶段,体育事件的新闻事实 最为客观,也不用掺杂更多的意事实”。以一则体育新闻为例:
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2月22日 东莞消息,ffBA总决赛,广东宝玛仕 go:81击败辽宁盼盼,以4:1的总分 第四次获得cB^总冠军,而辽宁队则是 第四次在总决赛中无功而返。
。时滞”(time l&g)是麦库姆斯和 斯通在1981年提出的,指媒介对公众 的影响从发生到产生效果需要多长时 间。②因为网络可以在一天甚至更短的 时间内使某个议题的消息急剧增加,而 且能分出各种角度去引导受众评论,还 可以增加此议题的各种背景资料,事件 回顾等等,所以受众可以在一个地方大 量翔实全面地获取相关消息,从而深刻 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甚至行为层面。 这比从传统媒体相对分散的报道中获取 信息所产生的效果要快得多。也就是说 大大缩短了议程发生效应的。时滞1。
网络传播使单一议题的设置 更加有效。但同时使受众淹没在 信息洪流之中产生。审美疲劳”
麦肯姆斯在发表议题设置理论时, 对议题设置的具体模式提出过4个模 型,其中之一是。调查在一段时间内媒 介就某一单个议题的报道对公众意见倾 向的关系”。同时,他还指出。公众议 题的容量十分有限……无论何时,能引
起公众持续密切关注的主要议题只有几 个……新闻界对议题关注的时间更短。 除非不断有新信息和新角度来充实这条 新闻,否则它会自然消失。。传统媒介 囿于出版周期和版面的限制,很难变换 内容、角度对某一议题进行长期的报道。 而网络却可以在一天的报道中安排大量 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消息,同时,还 可以做到随时更新,更能把往日的相关 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与最新消息连接起 来。网络凭借技术优势,使其对单一议 题的设置在方法和效果上都优于传统媒 体。
上海文广将推国内首个 241J、时网络视频新闻台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文广正在 筹备推出国内首个24小时滚动报道的 网络新闻台,世博会前将上线。
上海文广网络新闻台其实就是此 前媒体报道的上海文广网络电视台。 与其他网络电视台不同的是,它将为 同络平台定制生产内容,不采用文广 集团已有的电视节目内容。第一时间 获得视频素材,并在第一时间内编辑 播出。
理论视里予
●董文娜
网络时代议程设置理论的新变化
0\、,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李
眵~酱曼,他在《民意》一书中说:
。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 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科恩在谈到报纸 作用时说:。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 者怎样去想(what to t蜘k)。却可以告 诉读者想些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 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议程设置理论 的内涵。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 斯和肖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大众 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首先明确提出 了议程设置的理论。他们认为,大众传 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 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 以赋予各种。议程”不同程度的显著性 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 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①
(来源:比特网)
万方数据
注释: ①伯纳德-罗斯科:《制作新闻*.台湾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 15页 ②胡乔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延安《解 放日报》,1946年9月1日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万方数据
理论视野
网络媒体不仅加快了议程设 置的时效性。而且也大大缩短了 产生效果的。时滞”
电子媒介的优势在突发事件发生的 时候表现得尤其突出,它省去了传统媒 体编辑、出版等许多流程,可以随时发 布消息。这样网络可以抢先一步为大众 设置议题,大众第一次获得此议题如果 是在网络上,那么就会产生先人为主的 。第一印象”,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 就是人们在接受外部信息时,往往更容 易相信第一次看到、听到的情况,而对 后来者存在更多的怀疑。因此,新闻时 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媒体对公众议 程的设置能力。比如,在2006年12月 30日北京时间ll点5分,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被执行绞刑这一重大国际新闻爆 发之后,新华网在当天中午12点43分 就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发布了这条消 息。这样的时效性,传统媒体是无论如 何也做不到的,等到报纸发行时新闻或 许已成旧闻。
月29日,国务院调研组到达深圳,专 门邀请。我为伊狂”参加了深圳问题研 讨座谈会,许多媒体对此都做了全程报 道。这一事件集中体现了网络互动性在 个人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进而影响媒体 议程中的作用。除此之外,各大论坛、 bbs,甚至博客经常出现一些个人议题最 后升温为公共议题的例子。
但是,由于网络媒介的参与者大多 匿名发表议题和评论,环境压力较小, 常常不注重事实证据,捕风捉影,甚至 杜撰故事。议题的虚实难分,也使得议 题易立也易碎。
网络媒体不仅可以放大一些重要新 闻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也会弱化传统媒 体所设置议程的影响力。有些议题可能 是传统媒体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如果网 络媒体不予重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 影响力就会弱化。
网络媒介中议程设置主体的 多元化和互动性明显增强.个人 议题更加容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总的来看,网络媒体还是依赖传统 媒体提供“新闻素材”,以转载传统媒 体文章为主,还缺乏实际的专业的采编 队伍。另外,网站之间的议程设置能力 的差别也比较明显,比如一些占有优势 资源的网站自然会成为其他网站的议程 设立者。在许多重大国际新闻爆发时, 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等自然会成为 其他网站的消息来源。而在社会新闻、 财经体育等方面,新浪、搜狐又充当了 领头羊的角色。最后,个体网民也是许 多议程的第一设置者,经过网民的激烈 讨论互动以及各大媒体的转载和重新设 计,最后上升为人人皆知的热门公众议 题。2002年11月16日下午,名为。我 为伊狂”的网友在人民网。强国论坛” 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贴出长文 Ⅸ深圳,你被谁抛弃?》,吸引了网络媒 体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 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都以专 题形式作了突出处理。该文发表后的两 个月,2003年1月19日,深圳市有关 领导与文章作者进行了对话。2003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