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赤壁知识点及训练题答案
完整word版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标准答案版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1)七月既望: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 (10)正襟危坐:端正....(11)方举酒属客:通“嘱”,劝酒其破荆州:当 (2)..(12)横槊赋诗:朗诵。
(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如,往.....(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辽阔的.....(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暂样子..(15)逝者如斯:(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浮动的清澈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的江水。
溯,逆流而上...兮予怀:悠远渺渺(6)和增长..(17) (7)倚歌而和之:依,按。
唱和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还、简直...(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享细丝不绝如缕(8):.... (9)苏子愀然忧郁的样子:...二、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1之间徘徊于斗牛)..今义:一种游戏方式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横江)白露..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义:白茫茫的水汽凌万顷之茫然(3)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4 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美貌的女子:【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2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4歌窈窕之章(名作动,吟咏)二、名词意动用法5/ 1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三、名词作状语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3桂棹兮兰桨(名词作状语,用桂树,用木兰)四、动词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五、形容词作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2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一词多义】1望: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眺望,向远处看)2歌:歌曰(歌词)扣舷而歌(唱)倚歌而和之(节拍)、如: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纵一苇之所如(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文言句式】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判断句 1.2. 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3 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5(省略句3.5/ 2(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 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山川相缪o liá....B.徘徊i 枕藉幽壑冯虚御风pínɡhájièhè....C.嫠妇lí桂棹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nà....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答案.B.(愀:音qiǎo;棹:音zhào;扁:音piān)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答案D.(适:享有)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6. 解释“沉沙”在诗句中的含义。
7. 解释“磨洗”在诗句中的含义。
8. 解释“东风”在诗句中的含义。
9. 解释“铜雀”在诗句中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0. 将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将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4. 折戟沉沙______未销,自将磨洗认______朝。
15. 东风不与______便,铜雀春深锁______乔。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16. 概括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所表达的历史意义。
六、描写手法(5分)17.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句子赏析(5分)18. 赏析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9. 分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所蕴含的人物形象。
20. 分析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所表达的情感。
21. 分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所体现的环境特点。
九、主旨剖析(10分)22. 结合全诗内容,剖析《赤壁》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答案:A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答案:D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答案:A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赤壁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由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与孙权联军的对峙。
这场战役以赤壁之战而闻名于世,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描写之一。
赤壁之战是一场智勇激烈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斗之一。
它不仅展现了曹操和孙权两位伟大军事家的智谋和勇气,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精髓。
因此,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赤壁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赤壁之战和中国古代战争思想。
1. 赤壁之战的发生时间是?答案:公元208年。
2. 赤壁之战的主要对抗双方是?答案: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和孙权联军。
3.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答案: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掌握南方。
4.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答案:曹操派出大军进攻孙权的江南地区。
5. 赤壁之战中,孙权联军采取了什么战略?答案:采取火攻战略,利用风助火,烧毁曹操的船只。
6. 赤壁之战中,曹操采取了什么战略?答案:曹操采取围困孙权联军的战略,但未能取得胜利。
7.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什么?答案:曹操大军被孙权联军击败,曹操败退北方。
8. 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答案: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精髓,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重要题材。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思想的智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希望这些练习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赤壁之战,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兴趣。
11赤壁之战参考答案
赤壁之战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1.“卒”“猝”仓猝2.“雷”“擂”敲击3.“禽”“擒”捉拿4.“炎”“焰”火焰;“张”“涨”弥漫5.“住”“驻”驻扎6.“画”“划”谋划二、1.凭借2.打算3. 慰问4. 对付5. 能够6. 等到7.不久8. 升起,扬起9. 帝王或贵族的子孙10. 拿11. 插12. 完全13. 仍旧14. 功业,名词15. 辅助16. 迎击17. 方针18.引,退避;次,驻扎19.①侍奉②事业③事情,事物20.①动词,是②副词,甚至,乃至③副词,才④连词,于是21.①介词,在②介词,跟③介词,向④介词,对三、1.中原地区 2.恳切慰问 3. 形,形势;成,形成 4.他实际上 5.土地方圆 6.妻子儿女 7.一旦 8.刚刚开始四、1.名词活用作动词,以礼相待 2. 名词作状语,向南 3. 名词作状语,从水上,从陆地4. 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实际上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抢先 6.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 7.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交 8.使动用法,使……跟从 9. 使动用法,使……立 10. 使动用法,使……失望 11. 使动用法,使……逃走 12. 使动用法,使……受挫 1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残暴、丑恶的坏人,互文【课堂练习】一、1.①副词,将要②动词,率领③动词,扶,持④连词,和,与⑤名词,将领⑥副词,且,又⑦动词,拿、取⑧qiāng,动词,愿;请求。
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2.①动词,死亡②名词,兵,士卒③副词,通“猝”,仓猝④副词,终于⑤动词,终,结束⑥动词,终二、(1)①从②比③对④跟⑤向⑥在⑦由于,表原因⑧表被动⑨到(2)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
②从这时③在这职业上(3)用于动词之前,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
(4)往、去三、5.(1)判断句。
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2) 状语后置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赤壁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1028369
第09课赤壁赋·知识概览·【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
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
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后因奔母丧回蜀,嘉祐四年始沿长江、经江陵再度赴京。
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这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要求改革。
苏轼凤翔任满,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
其时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
如王安石主张“大明法度”,多方理财,并迅速向全国推行新法。
苏轼则强调择吏任人,而反对“以立法更制为事”(《策略》第三);主张“节用以廉取”,而不赞同“广求利之门”(《策别》十八);他还提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在兴革步骤上力主稳健,因此,他连续上书反对变法。
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在这期间,他曾经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对邑政进行了某些改革,收到了“因法便民”之效。
苏轼不满意变法,尤其当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东坡先生墓志铭》)。
王安石罢相后,何正臣、舒亶、李定等新进官僚却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因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侥幸被释,谪贬黄州。
在元丰时期的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缄口搁笔,他仍然关心现实,同情人民,写了不少有价值的作品。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赤壁赋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
赤壁赋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一、基础夯实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
纵(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答案】①属(劝请)②横(笼罩,覆盖)③纵(放任)④如(往) ⑤凌(越过) ⑥万顷(广阔的江面)⑦冯(同“凭”,乘) ⑧虚(太空) ⑨御(驾)⑩羽化(飞升成仙)(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扣( )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
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而和( )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①扣(敲)②溯(逆流而上)③渺渺(悠远的样子)④倚(循,依) ⑤和(同声相应,唱和) ⑥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⑦缕(细丝)(第3段)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 )得,托遗响( )于悲风。
”答案①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②危坐(端坐)③缪(同“缭”,盘绕、围绕)④方(当) ⑤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⑥酾酒(斟酒)⑦固(本来) ⑧骤(一下子,很轻易地) ⑨遗响(余音,指箫声)(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 )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 )也。
《赤壁》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赤壁》习题及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赏析简答题: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暗示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
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4、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答: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5、后两句的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统编版《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乘着风飞行,漂浮在天空中,飘飘欲仙,脱离了现实,不问前方,不知止地的一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在《赤壁赋》中,苏轼之客期望自己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在客人的想象中,自己与仙人把臂同游,和日月同生。
3.《赤壁赋》一文,苏轼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着重描写了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婉转悠扬的悲戚箫声,它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釐妇”,想象奇特,笔力深刻。
4.《赤壁赋》中,苏轼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泛不起一丝波纹,也恰好体现作者夜游赤壁时怡然自得的心情的语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回答客人,提出了对宇宙与人生的看法。
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
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那么“则物与我皆无尽也”O7.《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纵8.《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寄蜉蜘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消极至极。
9.曹操的英雄形象历来备受文人称赞,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下“丽酒临江,横象赋诗”两句,把曹操把酒临风,举矛吟诗的潇洒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10.在《赤壁赋》中,苏轼以“诵明月之诗,歌窃窕之章”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吟咏明月之诗。
H.苏轼在《赤壁赋》中,开端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二a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飘职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二13.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以下是该诗的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答案:杜牧的《赤壁》中,有很多词语或句子都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寓意着历史上的成功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还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话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在杜牧的眼中,历史和现实都是梦境般虚幻的,而未来则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问题: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绘历史和现实?答案:杜牧的《赤壁》中,作者使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历史和现实。
例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作者用“铜雀”代指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用“二乔”代指吴国的美女大乔和小乔,从而避免了直接描述历史事件的枯燥乏味。
同时,作者还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作者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慨。
问题:请简要概括杜牧的《赤壁》这首诗的大意和中心思想。
答案:杜牧的《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认为历史的成败有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是需要机遇和外在因素的帮助。
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和期许,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赤壁练习题
赤壁练习题一、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多少年?A. 208年B. 209年C. 210年D. 211年2. 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军队主要来自哪个地区?A. 荆州B. 益州C. 豫州D. 兖州3.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的是哪一方?A. 曹操B. 袁绍C. 董卓D. 吕布4. 赤壁之战中,使用了哪种战术导致曹操军大败?A. 火攻B. 水攻C. 地攻D. 风攻5.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哪个方向?A. 南方B. 北方C. 西方D. 东方二、填空题6.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其结果是曹操的军队被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联军击败。
7.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在_________上遭遇了重大挫折,导致其势力范围受到限制。
8.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成为主要的三个势力。
9.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在_________上遭遇了火攻,这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10. 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三国时期的_________开始形成。
三、简答题11. 简述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原因。
12. 描述赤壁之战中火攻战术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13. 赤壁之战对三国时期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四、论述题14. 论述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已经统一了北方,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材料二: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军队因为不熟悉水战,加之疾病流行,战斗力大减。
材料三: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智谋,以及火攻战术的运用,对曹操军队造成了致命打击。
六、综合应用题16. 如果你是赤壁之战中的一名谋士,你会给曹操提出哪些战略建议以避免失败?七、判断题17.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此说法是否正确?18.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因为使用了火攻战术而大败,此说法是否正确?八、连线题19. 将下列人物与其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进行匹配。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请简要描述赤壁之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答案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由于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各自的战略考虑。
曹操统一北方后,向南方扩张势力,威胁到刘备的地盘。
刘备联合孙权,希望对抗曹操的进攻。
赤壁之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到荆州,而曹操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是刘备与孙权在赤壁联合,决定共同对付曹操。
周瑜、诸葛亮等人发挥智谋,利用火攻战术,火烧曹军的船只,使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第三阶段是刘备、孙权联军成功击退曹操,曹操败退北归。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标志着曹操南征未果,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题目二】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请简要介绍火攻战术的运用及其效果。
【答案二】火攻战术是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联军采用的一项重要战术,对于战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火攻战术是通过利用火势破坏敌军水军舰队,达到使敌军混乱、士气低落的目的。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等人研究了敌军的布阵情况,发现曹军重视水军的利用。
于是,他们决定采用火攻战术。
他们在船上携带火油和火把等物品,等到战场上时,利用风助火势,纵火点燃曹军的船只。
火攻战术的运用使得曹军船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火势蔓延,曹军水军几乎被焚烧殆尽,曹操只能败北。
这一战术不仅造成了曹军的重大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操的军心士气,削弱了他的威胁。
火攻战术的运用与赤壁之战的结果密切相关,它在战局上起到了扭转的作用。
由于火攻战术的精妙运用,曹操的南下征战失败,刘备与孙权联军获得了重要的胜利,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题目三】赤壁之战中的周瑜、诸葛亮等人展现了出色的智谋和领导能力,请分别介绍周瑜和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贡献。
赤壁考试题及答案
赤壁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赤壁之战的主要双方是?A. 曹操与刘备B. 孙权与刘备C. 曹操与孙权D. 孙权与刘备答案:C3. 赤壁之战中,哪一方使用了火攻战术?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曹操与孙权联军答案:D4.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何处?A. 长安B. 洛阳C. 许昌D. 荆州5. 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的主要弱点是什么?A. 兵力不足B. 粮草不足C. 不熟悉水战D. 士气低落答案:C6. 赤壁之战中,哪一方的军队人数相对较少?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曹操与孙权联军答案:D7. 赤壁之战后,谁成为了荆州的实际控制者?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刘表答案:C8. 赤壁之战中,哪一方的军队主要来自北方?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曹操与孙权联军答案:A9. 赤壁之战中,哪一方的军队主要来自南方?B. 孙权C. 刘备D. 曹操与孙权联军答案:B10. 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三国鼎立的格局有何影响?A. 加速了三国鼎立的形成B. 延缓了三国鼎立的形成C. 没有影响D. 导致了三国的统一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______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答案:208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由于不熟悉______战,最终败给了孙权和刘备联军。
答案:水3.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对______的控制,使得刘备得以扩大势力范围。
答案:荆州4.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利用______战术,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答案:火攻5.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______战役之一,对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以少胜多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答案: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它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对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答案
《赤壁之战》复习学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致殷勤...之意( ) 3.当横行..天下( )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5.邂逅..不如意( ) 6.地方..数千里( ) 7.北面..而事之( ) 8.初一..交战( ) 9.鼎足之形成..矣( ) 10.刘琮束手..( ) 11. 宜别.图之( ) 12.此帝王之资.也( ) 13. 与曹有隙.( ) 14.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 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 ) 16.必蹶.上将军。
( ) 17.近者奉辞伐..罪( ) 18.动以朝廷为辞.( ) 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 )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 ) 二、一词多义:足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 )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 )4.鼎足之形成矣。
(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 ) 事1.亦别图之, 以济大事( )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3.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 )4.北面而事之( )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 2.操军方连船舰( )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5.挟天子以征四方(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卒1.鲁肃闻刘表卒( ) 2.五万兵难卒合( )次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 )2.余船以次俱进( )3.次第岂无风雨?( )乃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2.乃罢会。
(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09天津)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安徽)三、特殊句式1、定语从句(慧眼识别下列定语从句的特点并翻译)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知识梳理参考答案doc -
一、1.此帝王之资.也凭借 2.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和睦..3.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4.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图谋打算,成就5.不足以图.大事谋划6.唯.君图.之希望,谋划7.以共济.世业成就 8.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成功9.同舟共济.渡过..,天下可定也能够,成功.. 10.如其克谐11.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 12.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正13.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慰问 14.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掌权的人15.共治.曹操对付 16.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部署17.刘表治.水军部署 18.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退却,驻扎19.引.军北.还率领,向北 20.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带领2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等到 22.备南走.,肃径.迎之逃跑,直接23.与苍梧太守有旧.老交情... 24.为.孙权长史做是25.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拜见 26.北面而事.之服侍侍奉27.必蹶.上将军使……受挫折 28.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投降29.今肃可迎.操耳投降 30.将兵与备并力逆.操抗击31.芟夷大难,略.已平矣大致 32.何不按.兵束甲放下33.若.事之不济.假如,成功 34.安能复为.之下乎在3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拿 36.今将军诚.能命猛将果真37.成败之机.关键 38.近者奉辞.伐罪皇帝的命令39.动以朝廷为辞.借口40.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覆盖包住,引申为完全41.上建.旌旗竖立.. 42.向.察众人之议刚才43.累.官故.不失州郡也积累,仍然44.兵精足用.物资....器用45.兼仗父兄之烈.功业..二袁、吕布、与孤耳只,顾忌..46.徒忌47.斫.前奏案砍48.今以实校.之核对49.疲敝之卒御.狐疑之众驾驭控制 50.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51.助画方略.策略..52.盖以十舰最著.前居 53.去.北军二里余距离 54.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逃跑.. 55.悉使羸.兵负草填之瘦弱 56.不复料.其虚实估计57.而操皆冒.行之冒然,草率 58.众人徒.见操书言水兵八十万只二1、致殷勤之意古:恳切慰问今:热情周到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古:中原地区今:中国大陆及台港澳3、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古:表面上,内心里。
赤壁练习题(打印版)
赤壁练习题(打印版)# 赤壁练习题(打印版)## 一、填空题1.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____年。
2. 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军队数量约为____万。
3. 赤壁之战的双方是____和____。
4. 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了____计策,成功打败了曹操。
5.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____地区。
## 二、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A. 208年B. 209年C. 210年D. 211年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主要来自哪个地区?A. 江东B. 荆州C. 河北D. 蜀地3. 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的军队主要来自哪个地区?A. 江东B. 荆州C. 河北D. 蜀地4. 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兵力不足B. 战术失误C. 疾病流行D. 火攻5.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三国?A. 魏国B. 蜀国C. 吴国D. 秦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合作是如何实现的?3.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四、论述题1. 结合赤壁之战,谈谈火攻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2. 赤壁之战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瑜曰:‘今操船舰,连樯接舳,首尾相衔,可烧而走也。
’”> 材料二:《三国演义》中描述:“操军水寨,火光冲天,烟焰张天,人马烧死者无数。
”1. 材料一中的“瑜”指的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战术?2. 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一次战役的场景?这场战役对曹操军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一、填空题1. 2082. 203. 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4. 火攻5. 黄河流域## 二、选择题1. A2. C3. A4. D5. D## 三、简答题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曹操统一中国的企图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训练题知识点及答案
《赤壁》(杜牧)
1.直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2)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及理解
2杜牧,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___________代诗人。
人称____________,以别于杜甫。
与 _____________ 并称“小李杜”。
3、解词(1)将——(2)磨洗——
4、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是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7、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所指的历史事
件是______,东风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周郎”是指_____________.
8、诗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9、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018年中考训练题知识点及答案
《赤壁》(杜牧)
答案: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牧之樊川居士唐小杜李商隐 3、(1)拿起(2)磨光洗净 4 东风不与周郎便。
5、铜雀春深锁二乔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火烧赤壁“东风”象征人生偶然的机遇。
周瑜8、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9、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是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现的,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形象地揭示了英雄的成功都
有某种机遇的道理,抒发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二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全文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
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
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
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下文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
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
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
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