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国际贡献奖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定一杯”中医临床国际贡献奖

邓铁涛 (1)

路志正 (2)

任继学 (3)

石学敏 (4)

唐由之 (5)

周仲瑛 (6)

刘茂才 (7)

罗鼎辉 (8)

梁世海 (9)

田小明 (10)

广东邓铁涛

邓铁涛(1916-),当代著名中医学家。70年学术生涯,融古贯今,学验宏富,继承与创新中医理论学说,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

邓铁涛擅用中医理论辨治疑难杂病,先后研制“五灵止痛散”、“冠心丸”、“冠心止痛膏”等制剂,其“气虚痰浊、调脾护心”的理论与诊疗技术,已形成冠心病独特诊疗特色。1987年主持国家“七五”攻关课题――重症肌无力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SARS)发生之际,邓铁涛率先发表《论中医诊治非典》,躬身实践,指导中青年医师辩证用药,出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防治SARS专家顾问组组长,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并被《中国中医药报》评为2003年度新闻人物。

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第一、二、五版全国统编教材,为《中医诊断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确定邓铁涛为“中医诊法”项目传承人。

邓铁涛非常重视研究近代医学史,1999年主编《中医近代史》,2001年主编《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其“临床史观”获得学术界高度评价,主持“中医近代史研究”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邓铁涛提出“五脏相关”理论并不断拓展其研究领域至今已半个世纪。1961年最早提出“五脏相关学说”。1988年在《广州中医学院学报》发表“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代表性论文。2005年主持的《中医五脏相关学说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同年被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邓铁涛先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澳洲、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讲学,1989年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2001年12月被香港浸会大学授予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1977年日本神户中医学研究会翻译其“冠心病辨证论治”刊于日本《汉方研究》。1982年日本燎原书店翻译其主编《中医诊断学》。1995年,英国玛丽尔•艾吉尔翻译其主编《实用中医诊断学》,1999年由英国伦敦CHURCHILL LIVINGSTONE 出版社出版英文译本。2005年“中医与未来医学”分别在澳大利亚文化交流出版有限公司《健康与家庭》和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中医临床》全文刊登。

邓铁涛于2003、2005年两次出席北京香山科学会议并担任执行主席,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为中医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以高屋建瓴之势,站在中西文化对撞之上,从“天人合一”观点来看待中医药发展以及它在人类发展中的重大

作用,指出未来医学,将是西方医学与中医相结合而成为更加完美的医学。

北京路志正

路志正教授行医六十余年,临床涉猎内妇儿外,并对胸痹、眩晕、风湿病、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等隶属中医痹病的现代重大疑难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见解独到,疗效显著。

路志正教授精通中医经典,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以胃气为本的祖国医学理论。如对于现代高发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强调饮食失调损伤脾胃的致病因素;对以此引发的气虚、血少、湿蕴、痰阻和气机紊乱的病候,辩证寻求发病之源;论治着眼于“调中央以通达四旁”;法取中庸勿劫胃津、勿伤脾阳。组方升降相宜而顾润燥;用药讲求四两拨千斤。路志正教授对湿邪为患独具心得,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邪论;将湿邪分类为感触雾露等“天湿“、居处卑湿等“地湿“、饮食所伤的“人之湿“;辨别湿证从头重如裹、肢身困倦、口感黏腻、舌胖苔腻水滑、脉濡细涩等特征入手;治疗投以通化渗三法。对于疑难病症提倡综合疗法,内外合用、针药并施、食药配合、身心同治。

他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方法,且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其编写的《实用中医风湿病学》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路志正教授参加组建和领导中国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并分别担任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为我国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心病和风湿病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临床研究和学术上注重调理脾胃与辨治湿邪为患,路老医术精湛,在国内中医界是德高望重的名医大家,他多次为国内外首脑诊病疗疾为国外友人解除病痛,为祖国医学的传播立下卓越贡献。

路志正教授奖掖后人,提携后学,培养博士3名,硕士12名,学术继承人7名,指导徒弟无数。路老大医大德,对待患者无论长幼妍媸一视同仁,对于贫困的外地患者常常免费诊治,对于老弱不便患者常常嘱咐学生要多加照顾,路老谦虚致学,高尚的医德和风范受到国家领导人在全国范围内的表彰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吉林任继学

任继学,男,生于1926年1月。吉林扶余县人。长春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内科急症专家。中医急症医学的开拓者之一,主编的中医急症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中医急症学术的加速发展。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任继学,1940年至1945年,师从于吉林省名医宋景蜂先生,学习中医。先后在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学院教学研究班学习。1960年至现在,任长春中医学院内科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风病急症临床中医技术总指导、顾问等职。

任继学从医50余年,致力于中医脑病、心病、肾病的研究。曾先后提出肺胀、胆胀、真心痛、脾心痛、厥心痛、时行感冒、虚损性肾衰、急性肾风、慢性肾风等20余种病名及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出血性中风等,提出“气血逆乱、痰瘀内结、水毒伤害脑髓元神”的病机观。创立了“破血行瘀、泻热醒神、化痰开窍”的治疗原则。创建了较为完整的中医急诊医学体系。主编我国第一部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专著有《悬壶漫录》、《任继学经验集》。主编《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粹》、《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副主编《建国四十年中医药科技成就》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任继学教授在2002年“非典”肆虐期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扛起中医药抗击“非典”的大旗,始终在第一线指导治疗,并因此获得2004年的“白求恩奖章”。

任继学教授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内科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病研究顾问、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兼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承担国家科委“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重大攻关课题,并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证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和“中医药治疗真心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等课题。近5年来指导博士研究生开展邪祟病、慢性肾风和虚损性肾衰的研究。研制出醒脑健神胶囊、益脑复健丸、中风脑得平、澳泰乐冲剂、肺宁口服液、反魂草冲剂等10余种新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任继学教授为第一批及第二批被国家确定为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是吉林省英才奖章获得者,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