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_828中国古代文学史培训讲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详细讲义课程教案全文免费
内心世界的表达。其中,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表现了其深邃的
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03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的比较
建安文学注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描绘社会现实来抒发作者的情
感;而正始文学则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通过哲理思考和象征手法
来探索人生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从建安时期的悲凉慷慨,到正始时期的清峻通脱,再到南 北朝时期的多元化发展,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不同的历 史阶段和风格变化。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的乐府诗等,这 些作品在表现自然、抒发情感、描绘社会现实等方面都有 独特的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艺术特色
注重意境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 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同时,魏晋南北朝诗歌还注重音 韵美和形式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跨文化交流
古代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因素,丰富自身内涵。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经典作品
建议学生深入学习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领悟 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关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鼓励学生关注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 面的联系,拓展文学视野。
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分析 文学作品。
宋元戏曲的发展
宋元时期,戏曲艺术逐渐成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和戏曲家。
宋元戏曲的代表作品
杂剧《汉宫春》、《梧桐雨》等,南戏《琵琶记》、《拜月亭》等, 这些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宋元诗文与批评
宋诗的发展与特点
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注重理趣和思辨,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004_828中国古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28】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一)文学史的梳理与总结。
约33%(二)文学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见解。
约33%(三)文学的反思、提升与演绎。
约33%4)题型结构a: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b: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清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清晰真实的轮廓。
2.了解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各种文学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3.深层次认识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人学、文化学、文明进程的文学阐释功能之价值。
考试内容第一章先秦文学(一)文学的起源。
最早的文学便是古老的歌谣和神话故事,特别是原始歌谣的出现,足以说明文学起源的情况原始歌谣:《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是写实的,《礼记·效特性》所录相传为伊耆氏(指神农氏或帝尧)时代的《蜡辞》则是理想主义的了: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二)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是原始社会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时期的产物,是通过幻想征服自然力的产物。
神话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当时又没有文字,后来又散失了,今存《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淮南子》等算是保存神话较多的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
其中保留的大量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材料是相当古老的,是研究古代神话至为重要的典籍。
如夸父追日。
《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集十分宏富,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就保留在《淮南子》。
出以上保留神话比较集中的四部典籍外,还有些散见与经、史、集的各类典籍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导论课件
北齐 北周
北魏
拓跋珪 386年 420年 刘裕
南 北 朝
西魏
北 周
581年 杨坚
隋
589年
隋
建康
灭陈统 一南北
南 方
宋
齐
梁
陈
南朝
隋朝
杨坚 581年 —— 618年 长安 618年
唐朝
李渊 —— 907年 长安
北 辽:耶律阿保机 916年 —— 1125年 金灭辽 方
中 原 和 南 方
五代
后梁
907年 朱温
(2)文学批评,古代文学理论家运用 一定的文学理论观念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 现象所进行的分析和评论。 • (3)文学鉴赏,即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 它是在充分吃透作品的情况下,重温作者在 创作时的心理路程,把文字还原为形象,体 味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识别作者创作的特 色。 • 2.文学传媒。即文学的传播媒介。是文 学创作的物质方面的因素。古代的文学传媒 有口头传说、书写传抄、印刷出版、说唱演 出等。
诗者缘情,赋者体物 。魏晋以后赋吸取了诗的特 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这是赋的诗化;而在初唐,诗 又反过来吸取赋的特点,出现了诗的赋化现象。
③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
齐梁诗歌——陈子昂复古 六朝骈文——韩、柳复古
④文与道之间的离合
文与道合,出现过诸如杜甫、韩愈、
白居易、陆游等优秀的作家。 文与道离,出现过诸如陶渊明、李白、 苏轼、曹雪芹等优秀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的演进
古代文学史反映古代文学的纵向发展及其规律。着重把握四个 时期: ① 先秦及秦汉——中国文学起源和巩固期:两总集、韵文、 散文(文与笔),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语录体、对话体和 散文体制的形成,楚辞与汉赋,司马迁和史记,汉代的政论。 ②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分化和总结时期:文学理论和文 学思想,散文的分化和文体的多样化,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曹操、孔融、嵇康、阮籍、陶渊明。 ③ 唐宋古文运动和唐宋八大家:文学革新运动,唐以韩、柳 为首,宋以欧阳修为首,韩愈的“文以载道”、“唯陈言之 勿去”、“文从字顺各识职”,王安石、苏轼的文学成就。 ④ 明中期以后的文学思想和形式“以李贽为代表的具有启蒙 意义的文学观——《童心说》(注意其中的文论思想以及对 它的评论),市民文学的兴起,新的文学、文章形式;小品 文、笑话、评点文学和文学评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先秦文学教案教学时数:72学时配套教材: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纲要>>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任继愈 <<中国哲学简史>>朱东润 <<中国历代作品选>>总绪论本绪论主要介绍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课时:2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
二、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诗歌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状态。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三、“士”的出现。
第三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四、楚地文化与楚辞原始社会没有文字。
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
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四年制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中“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之一,宋代文学包括诗、词和散文,而以词为代表。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明珠。
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宋代各时期的诗歌流派与诗歌创作,前者如欧阳修诗文改革、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后者如欧阳与苏轼诗歌、陆游等中兴四诗人创作。
宋词为宋代文学之重点,前有柳永苏轼后有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词作。
宋代散文创作,它们构筑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学最辉煌的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
为了完成“宋元文学史”的教学,要以文学史为线索,突出文学史论的学术性、前沿性、理论性,并有重点的讲授和评价文学史中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
元代文学主要包括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而曲是代表,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名家,并出现了《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等经典作品。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宋元文学各时期各类型文学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文学的发展状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文学流变线索,理解唐宋文学显示的民族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和提高阅读古代文学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文学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1)掌握宋元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2)配合“作品选”课程,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3)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4)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宋诗的特点(2)领会: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3)应用: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2、教学内容(1)基本内容:宋代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忧患意识和爱国主题的弘扬;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诗的特点(2)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宋代的社会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宋诗的特点;难点是:宋人的忧患意识和审美情趣对文学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下一、第一章:唐代文学1.教学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掌握唐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唐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唐代文学概述;唐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唐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介绍。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唐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历史背景及文学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唐代代表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
4.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研究资料;唐代文学作品选集。
二、第二章:宋代文学1.教学目标: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掌握宋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宋代文学概述;宋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宋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介绍。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历史背景及文学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宋代代表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
4.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研究资料;宋代文学作品选集。
三、第三章:元代文学1.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掌握元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元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元代文学概述;元代诗歌、散文、杂剧等文学形式的发展;元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介绍。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历史背景及文学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元代代表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
4.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研究资料;元代文学作品选集。
四、第四章:明代文学1.教学目标: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掌握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明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教学内容:明代文学概述;明代诗歌、散文、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明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介绍。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明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历史背景及文学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明代代表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
4.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研究资料;明代文学作品选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IV》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中国古代文学史IV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IV英文名称: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古代文学作品选》IV二、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IV》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明清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揭示明清文学的发展变化及其新的特色、成就。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明清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样式(如诗歌、散文、传奇、拟话本、章回小说等)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牢固掌握本时期著名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文学的多方面的发展过程,加深对封建时代末期中国社会的风俗民情、思想潮流以及社会的变迁等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
As a basic specialized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evolution of literary trend in Ming & Qing dynasties and reveals its development, change, new features and accomplishments. On the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1) gain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literature development of Ming & Qing dynasties; 2)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literary genres [like poetry, prose, legends, vernacular novels, chapter novels, etc.]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3) grasp the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literary works of famous authors in this period so as to hav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multifacet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Chinese social customs, thought trends and social vicisssitudes;4)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 they can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各章节有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明清文学发展的脉络,掌握明清文学中一些重要文本的基本内容,明了明清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发展演变,揭示明清文学的发展变化及其新的特色、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分析一、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所述文学史包括5大历史史段:宋、辽金元、明、清、近代。
教材在编排上分别按照这5大史段划分为5编。
2、以纵向代表史段,以横向代表文学体裁,以教材所划分的编为单位,可将课程内容所涉文学体裁的覆盖面,表格图解如下:3、上述文学体裁,根据其内容和发展特点,笔者将其进一步划分为3大类:①传统文学类:诗歌、散文、词、散曲等;②曲艺文学类:戏剧(包括北杂剧和南戏等)、传奇、民歌、各种讲唱文学形式等;③小说文学类: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长篇白话小说、长篇文言小说、短篇文言小说、短篇白话小说等;作出上述划分,是因为从课程教材上来看,较之以传统文学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史段内的文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是通俗文学的迅速崛起及其深广影响。
小说、戏剧、各种讲唱文学的勃兴,都和民间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在担负明言载道的同时,其满足大众娱乐和消遣的功能也日益发达。
这种特点造就了文学史发展演变的群众基础性和集体创作累积性力量更为强大,文人独创的代表作家和杰出作品都有着更为深广的时代背景。
这种自下(民间文学)而上(文人士大夫文学)的发展特点明显不同于传统文学自上而下的特点。
事实上,如果说,传统文学是由文人士大夫独领风骚、代表了道统学统的正声雅调的话,宋代以后迅速崛起的各种通俗文学,则是不断从民间文学汲取新鲜血液,并给予日渐萎缩的传统文学的创作以灵感的滋养。
因而,非常明显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材中的文学史重心,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移——除宋代依然以诗词为主要内容外,元明清文学基本全是戏剧和小说的天下。
因此,教材依然沿用历史朝代断限的方法对文学史进行分段编排和叙述,虽然从行文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元明清是戏剧和小说这两大文学体裁创作不断探索、演进、分化乃至最终逐步定型的历史阶段,需要进行蝉联学习,如果按照自然朝代更替的人为划分,反而使我们在理解和记忆上很不方便。
中国古代文学史3[2]
本课程参考文献: ①孙望《宋代文学史》上卷; ②刘人杰《中国文学史》卷三;
③章培恒《中国文学史》中卷;
④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
第八讲
1.本讲重点: ①李清照 ②朱敦儒 ③张元干等词人 ④李纲、岳飞等词人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2.本讲目的与要求 ①了解李清照词论的价值 ②具体分析爱国词人创作内容与艺术形式 ③正确评价女性词人在词史上的地位 ④理解朱敦儒词风在不同生活时期的变化
第九讲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1.本讲重点: ①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②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③陆游的影响 ④杨万里和范成大 2.本讲目的与要求 ①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与创作的关系 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分析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③比较陆游七言诗与范成大田园诗的成就 ④评价陆游对前人诗风继承的诗学意义
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 • • • • • • 1.抗敌复国主题 A、写出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写出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金错刀行》) C、抨击统治者但谋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利益 (《追感往事》之五) D、自抒报国壮志和忧国深思(《书愤》)
• 2.隐逸情趣 • A、写农村的平凡生活(《游山西村》) • B、表现书斋的闲情逸趣(《临安春雨初霁》) • 3 .爱情诗(《沈园》二首)
3 .清丽自然的语言与优美淡雅的意境 A、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添字丑奴儿》“窗前”、《声声慢》、《永遇乐》) B、提炼熔铸语言别开生面,风韵天然(“绿肥红瘦”、 “人比黄花瘦”、 “宠柳娇花”、“柳眼梅腮”) C、用生活化的语言精确表现微妙心理情感流程(“才 下眉头,又上心头”、“载不动,许多愁”) D、用白描手法,创造咄水墨画般清婉秀逸的意境 (《鹧鸪天》、《醉花阴》、《怨王孙》、《孤雁儿》) 结果:抒写自我情感世界,比“男子作闺音”真切自然, 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导论课件
• 3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块,方块字,有中
心有外围)a.对称合谐美, b.肢体语言美,象形; c.绘画语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二、学习态度:敬畏经典
–古代文学不是当下最流行的,却是经 过了时间的淘洗和沉淀的。 –“当时间把一切销毁之后,它仍然存 在,这就是经典。” –我们对经典应该有足够的“敬畏”之 心,即重视原典、品读原典,而不是 凭空杜撰、人云亦云。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导论
• 一、学习目的和意义:
• 1、所从事专业需要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未来的社会工作者,缺 失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即便有再现代的观念,再先进的 技术,也很难走得太远。 • 2、古代文学也是一种美感教育。 –文学——美 –历史——真 –道德——善 –古老的中国堪称“诗”的国度。中国古代文学浓郁的抒 情特质,优美的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足 以陶冶性情,休憩心灵,使人在现代生活的浮躁和喧嚣 中沉静下来,更加从容淡定地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文学能培养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
作家的精神面貌也有鲜明的时பைடு நூலகம்特色。
• • 以汉代贾谊与宋代苏轼为例: 贾谊被贬长沙,抑郁而死。原因是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主张打击拥有军 队、税收,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周勃、陈平、刘氏王孙等,然而汉文帝无力对抗 这些强大势力,只有牺牲贾谊。 宋时受贬谪的文人很多,勿说长沙,就是海南岛又怎样?苏轼曾有一篇《贾谊 论》,肯定贾谊的才华,但是批评他太过年轻气盛,政治家要有心里承受能力, 贾谊太不成熟。 贾谊和苏轼就是两个时代的标准。 汉初上承秦朝,去先秦未远。而先秦诸侯林立,权力均衡,掌权者要求助于才 士,士可以在诸侯之间游走,故“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 榱cuī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孟子·尽心下》)(劝说地位高的人,要 轻视他的地位,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哪怕他殿堂高两三丈, 屋檐好几尺宽;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有这些。) ,士人有自尊心。实在不行 还可以“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论语·公孙长》)(大道如果不能推行 于天下,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 当一个时代只有一个主权者时,士人的命运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里,宋人体会 这一点。不是有才就必须要采用你,所以还要平心静气地活下去,以道和佛来 指导心灵,用哲学安慰、开释,这是体制决定的。儒者自秦汉以后,哪有如孔 子、孟子一般自豪的?清代学者除戴震有些个性外,给我们的感觉似乎都是穿 着长衫,坐在书桌前,不苟言笑。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掌握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
公元1279年南宋亡。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北宋南宋南宋亡(960)(1127)(1279)319年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3、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4、审美情趣的转变--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
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一、古文:1、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2、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3、古文风格的变化;4、古文的普及。
二、诗: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三、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四、辽金诗文的成就第一章宋初文学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掌握王禹偁的诗文;西昆派。
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王禹偁是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之一,他不满意晚唐五代以来“秉笔多艳冶”的浮靡卑弱文风,推崇韩柳,认为文章是用来“传道而明心”(《答张扶书》)的,应该做到“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再答张扶书》)。
2024年度-《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12
南北朝民歌及宫体诗风格
1 2
南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南北朝民歌以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为主,情感真 挚,语言朴实。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南朝民歌清 新婉约,两者各具特色。
宫体诗的形成与特点
宫体诗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描 写宫廷生活和女性美为主,辞藻华丽,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
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0
明清小说创作高峰及“四大名著”解读
明清小说概述
介绍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概况, 包括小说的题材、流派、作家群
体等。
“四大名著”解读
详细解读《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部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和文化价值。
其他优秀小说欣赏
介绍《金瓶梅》、《儒林外史》 等其他优秀小说的创作背景、故
16
宋代词坛繁荣与豪放派、婉约派词人
豪放派词人
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他们 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表
现了词人的个性和豪情壮志。
婉约派词人
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他们 的词作风格柔美细腻,善于表现爱 情和离愁别绪,具有浓郁的女性色 彩。
其他词人
如欧阳修、王安石等也有优秀的词 作传世,他们的词风或清新自然, 或沉郁顿挫,各具特色。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与价值
魏晋南北朝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 们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14
04
唐宋文学
CHAPTER
15
唐代诗歌盛世及其代表人物
初唐诗歌
以宫廷诗人虞世南、褚亮等为代表,风格 典雅,对仗工整,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完整版
隋唐五代词
01
词的起源与发展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起源于民间,隋唐时期逐渐发展成熟。中唐以后,
文人开始填词,晚唐五代时期词坛03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风格浓艳华美,注重表现 女性情感和内心世界。花间词派以描写艳情为主,追求辞藻华丽和音韵 和谐。
2024/1/24
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传统,描写 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豪放雄浑。
李白与杜甫
李白诗歌飘逸豪放,充满个性和浪漫主义色彩;杜甫诗歌沉郁顿挫 ,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指的是曹魏后期到西晋初期这段时间,此时文学创作风格开始发生变化 ,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多表达对黑暗现实的 不满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被后人称为“正始之音”。
16
两晋诗坛
太康诗风
西晋时期,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 太康诗人”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 的诗风,其作品多描写贵族生活,缺 乏深刻的思想内容。
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10
2024/1/24
03
CATALOGUE
秦汉文学
11
秦汉散文
01
02
03
《吕氏春秋》
杂家著作,由吕不韦主持 编纂,汇合了先秦各派学 说,“兼儒墨,合名法” 。
2024/1/24
贾谊
政论文作家,代表作有《 过秦论》、《论积贮疏》 等,其文气势磅礴,辞藻 华美,善用比喻。
2024/1/24
33
THANKS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2021/3/12
3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第一堂古代 文学课,任课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授学习古代文学的 意义,传授学习经验。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 尤其注意纠正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应试思维倾向, 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积 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 的良好效果。
2021/3/12
10
❖ 4、教学资料的建设
❖ 在开设古代文学时,我就为学生画出了在未 来一个半学期他们应该掌握的的主要文学作 品。为保证效果,我还定期针对具体作品进 行背诵考核,并把此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 部分。此外,在授课时也提出多种扩展性的 阅读书目,这些书籍,多可在校图书馆或阅 览室借阅。学校图书馆以供学生主动学习或 研究参阅。
2021/3/12
11
❖ 5、课程质量考核方案
❖ 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的教改除了 体现在努力提高课堂质量之外,还体现在考 试的内容和手段上。我们改变了每期一考定 成绩的做法,学生的读书笔记、平时作业、 甚至背诵诗文的数量、课堂答问的质量都可 以参与成绩评定,成为学生学期成绩的构成 因素(一般情况占10%到20%),这样既能 够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减少 学生考试作弊的可能性。
❖ 另外,每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具体指导学生读书和写作,启发他们思考问题,激 发其学习积极性。
2021/3/12
4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 其次,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本课 程组教师始终反对满堂灌的做法,努力通过各种方 式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经常性组织课 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置疑精神。例如,让学生充分准备之后,走 上讲台,讲解古代诗词,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论,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 师范素质。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学习资料分享----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学习资料分享----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精讲8课件[81页]
真题演练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辞赋代表作是( ) A:《登台赋》 B:《登楼赋》 C:《弹棋赋》 D:《校猎赋》
真题演练
南朝著名赋《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 A:鲍照 B:谢脁 C:江淹 D:萧纲
真题演练
南朝著名骈赋《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 A:鲍照 B:谢脁 C:江淹 D:萧纲
真题演练
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
(一)志怪小说: 起于魏晋,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异域奇物及佛法灵异,大多宣扬宗教鬼神思想,
其中也有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搜神记》。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 说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还包括《续齐谐记》、张华的《博物志》。
15.2 志怪小说
(二)《搜神记》
小说创作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小说
山水赋 鲍照
抒情小赋 江淹 庾信
《芜城赋》 赋的成熟期(齐梁以后)
《恨赋》《别赋》
《哀江南赋》 南北赋风完美结合
14.144第.1四第节一节南朝建时安期时期 14.3 第三节 两晋时期14.4 第四节 南朝时期14.5 第五节 北朝时期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魏晋南北朝 散文和辞赋
建安时期 正始时期 两晋时期 南朝时期 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13.5 第五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
13.5.1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民歌: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少数收入《杂曲歌辞》 《杂歌谣辞》。 2.内容:表现男女之情。吴歌中《华山畿》最激切。 3.艺术特色:格调鲜丽明快,语言清新流丽、多用双关比喻,五言四句, 语短情长。 4.艺术水平最高:《西洲曲》,篇幅最长。“ 钩句” 联结上下,一意贯通,回环婉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28】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一)文学史的梳理与总结。
约33%(二)文学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见解。
约33%(三)文学的反思、提升与演绎。
约33%4)题型结构a: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b: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清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清晰真实的轮廓。
2.了解做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各种文学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3.深层次认识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人学、文化学、文明进程的文学阐释功能之价值。
考试内容第一章先秦文学(一)文学的起源。
最早的文学便是古老的歌谣和神话故事,特别是原始歌谣的出现,足以说明文学起源的情况原始歌谣:《吴越春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弹歌》是写实的,《礼记·效特性》所录相传为伊耆氏(指神农氏或帝尧)时代的《蜡辞》则是理想主义的了: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二)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是原始社会人类处于生产力低下时期的产物,是通过幻想征服自然力的产物。
神话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当时又没有文字,后来又散失了,今存《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淮南子》等算是保存神话较多的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
其中保留的大量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材料是相当古老的,是研究古代神话至为重要的典籍。
如夸父追日。
《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集十分宏富,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就保留在《淮南子》。
出以上保留神话比较集中的四部典籍外,还有些散见与经、史、集的各类典籍中。
我国古代典籍上保留的神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与自然作斗争的,一类属于社会斗争的。
在自然作斗争的神话中,又有表现为探索性和征服性的两种情况。
向女娲补天,公共触怒不周山,夸父追日都属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原始人类与自然斗争,不仅表现了探索精神,还表现了征服自然力的大幻想。
如后羿射日。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不少反映古代部落之间发生战争的内容,炎帝与皇帝作战及皇帝伐蚩尤便是有名的故事。
我国古代神话的特点:1:不完整,没有想古希腊神话那样发展为一个神的家族和神的系统。
2:神的自然属性强而社会属性弱,神性多而人性少。
3:带有神话色彩的英雄人物远比关于自然力被神化的自然神的地位更加突出,有关他们的神话更发达,4:同农业生产有关的神话比较突出。
形成我国古代神话上述特点的原因:首先由于封闭环境和农业社会,使得神话的发展受到制约。
其次,周以来重人轻神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正是促成神话古史化的历史背景。
(三)先秦诗歌的发展轨迹及成就。
先秦诗歌发展轨迹:西周和春秋时期,这个时期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是四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周朝统治者为了制礼作乐和考察民情的需要,通过采诗和献诗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来自民间火贵族的歌谣,后经太师和乐工整理,编成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其中的民歌,题材广泛,诸如人民反对剥削压迫,不满战争徭役,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还有对婚姻恋爱衱生产劳动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都有所反映。
《诗经》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如比兴的手法,整齐的章句,优美生动的语言,自然的韵律,都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进步思想和艺术成就,就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写实传统,给后世文学以极大的影响,就四言诗来说,《诗经》一出现便形成了一座高峰,前不见古人,后艺少见来者。
它既标志着四言诗的开创,也标志着四言诗的完成,以后无论民歌还是文人诗的四言,就其总体而言,都不曾超越过它。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下起迄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
《诗经》由风、雅、颂组成,“风”为国风,一百六十篇,“雅”一百零五篇,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四十篇。
国风:题材:1,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以致发出愤怒的控诉,如《七月》、《伐檀》、《硕鼠》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七月》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是最早反映人民的苦难,开创了这类主题,《伐檀》和《硕鼠》是《七月》主题的深化,《伐檀》流露出我国劳动者最早的“乌托邦”思想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的,《邺风·式微》、《魏风·陟岵》、《唐风·鸨羽》、《豳风·东山》3:《国风》关于战争题材的诗篇,除了反映人民反战情绪的篇目之外,也有支持正义战争的诗篇。
如《秦风·无衣》表现了人民同仇敌忾的精神4:外有羁旅之苦,内必有思妇之怨。
《卫风·伯兮》和《卫风·君子于役》《周南·卷耳》《召南·殷其雷》5:反映爱情和婚姻题材的诗篇在《国风》中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如《卫风·木瓜》《邺风·静女》《王风·采葛》《郑风·狡童》《褰裳》《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6《国风》中的民歌也有反映婚后生化的诗篇。
如《唐风·绸缪》《齐风·东方之日》《郑风·女曰鸡鸣》表现婚后的喜悦,但更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反映女子不幸命运的弃妇诗,如《卫风·氓》《邺风·谷风》是这类事的代表7:反映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喜悦心情的诗篇《周南·芣苢》8:《国风》中有一些讽刺诗,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朽和黑暗,讽刺贵族统治者的种种丑行,具有较强的战斗性。
如《鄘风·相鼠》雅颂的主要内容:1:追叙周族创业过程,具有一定史诗性的作品,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组诗系统地追述了周民族的萌生,发展以后以致最后灭商建国的过程。
2:雅颂中数量最多,也较为重要的乃是讽喻诗。
如《大雅·桑柔》《大雅·召旻》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与腐败,希图对统治者起到全舰作用;特别是小雅中很多诗篇对进谗和信馋做了揭露和批判。
如《小雅·巧言》《小雅·小宛》《小雅·小旻》《正月》,当政者听馋弃贤,必然会造成由于良莠不辩所带来的劳逸不均和待遇不公等现象,连一般官员也不免深受其苦,如《小雅·北山》对此作了充分揭露《小雅·四牡》《绵蛮》这种不公待遇在地区种族之间显示出来,如《小雅·大东》统治阶级的腐败也表现在生活方面《小雅·湛露》、《小雅·雨丽》、(四)先秦散文的发展轨迹及成就。
第二章两汉文学(一)两汉散文发展概况。
(二)两汉辞赋的文学成就。
(三)史传文学的形成、发展,及其成就,历史地位。
(四)汉乐府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五)文人五言诗的成就、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文学的历史必然。
(二)两汉诗歌的评价。
(三)陶渊明与田园诗。
(四)两晋南北朝乐府的成就。
(五)南北朝诗歌、辞赋、骈文的成就。
(六)南北朝小说的价值。
(七)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问题。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一)唐代诗歌繁荣之原因、成就、影响。
(二)各种诗歌流派之特征、成就、地位、影响。
(三)李白(四)杜甫(五)白居易(六)唐诗四分法及各期诗歌之特征、成就、影响。
(七)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柳之散文。
(八)唐代传奇。
(九)唐五代词。
第五章宋辽金文学(一)宋词之形成、繁荣、成就、影响。
(二)各种宋词流派之特征、成就、地位、影响。
(三)苏轼。
(四)辛弃疾。
(五)李清照。
(六)宋代古文运动与宋代六大家之散文。
(七)陆游。
(八)宋代话本。
(九)辽金文学。
第六章元代文学(一)元代散曲。
(二)元代杂剧的形成及其体制。
(三)关汉卿。
(四)王实甫。
(五)南戏与《琵琶记》。
(六)元代诗文。
第七章明代文学(一)明代长篇小说。
(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三)明代短篇小说。
(四)“三言”、“两拍”。
(五)明代戏剧。
(六)汤显祖与沈璟。
(七)明代诗文。
第八章清代文学(一)清代戏曲及各流派。
(二)《长生殿》与《桃花扇》。
(三)清代小说。
(四)《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
(五)红楼梦。
(六)清代诗、文、词及讲唱文学。
三、主要参考书马积高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16】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文学作品阅读选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一)作品阅读 50%(二)作品分析 50%4)题型结构a:阅读题(含标点、解释):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b:分析题(含分析、论述):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正确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字、词、句、章、篇的意义,准确解读作品主题、旨意。
2.全面客观分析作品的各种意义、价值,包括思想与艺术方面。
3.继承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考试内容(一)先秦诗歌、散文。
(二)汉代史传作品、汉赋、汉乐府、文人诗。
(三)魏晋南北朝五言诗,骈文,辞赋,小说。
(四)唐诗、宋词、唐宋古文、唐传奇。
(五)元曲(散曲、杂剧),明清传奇、戏曲,明清小说、诗文,清词。
三、主要参考书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