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甲骨文清末发现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盘庚迁殷后至殷亡时的遗物,距今已三千多年。
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
甲骨卜辞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但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这些占卜之辞,短的只有几字,长的有百余字,比较完整的如:癸已卜,壳殳贞,旬亡田(咎)?王■曰,■(有)■(祟),其■(有)来■(艰)。
气(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
沚■告曰:“土方正于我东鄙,■(灾)二邑。
{工口}方亦牜帚我西鄙田。
”(郭沫若《卜辞通纂》第五一二片)。
这条卜辞,时、地、人、事齐全,叙述较为详细,略具叙事要素。
这些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
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商周时君王、公侯、臣子都可作铜器铭文,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铜器铭文有长有短,广泛记述了社会生活。
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
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上二六·后)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内容大多是殷王的赏赐,最后还有告于先祖的祭日,周代铭文字数增加了,内容复杂了。
历史散文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 上将军, 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 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 “千金,重币 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 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 君 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 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 乎?”
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 “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 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 固然,君知之乎?”
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 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 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 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 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乃夜发书,陈箧书事,得《太公阴符》之 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 人主不能出其金市锦绣,取卿相之尊者 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 世之君矣!”
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 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 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张仪说赵王:
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 大王收率天下以傧秦,秦兵不敢出函谷 关十五年矣。
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 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 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 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 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 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 宣君有微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 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 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 臣先以闻于左右。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重难点突破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
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
烛之武临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晋矛盾,任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离散秦晋盟约,劝退秦师,智走晋师,保卫郑国。
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忠义智勇,辞令精妙绝伦,是一篇历史散文佳作。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学习本单元,要在重视诵读和背诵上;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打好基础,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一、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好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难点:烛之武的劝说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是教学难点。
二、针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必学,本文特点必掌握,思想教育必做到。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
因此,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结合我的教学特点,我将用一下方法进行教学:A、自学、诵读、讨论、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
B、范读、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启发讨论、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生成教学。
刚踏入高中的学生,古文学习的兴趣还有所缺乏,学习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针对这一现状,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进行学法指导。
先秦文学之《左传》
文学素养——先秦文学之《左传》一、介绍1、《左传》概说:《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3、记载时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二、《左传》的内容1、《左传》按照鲁国先后12个国君在位的年代编年纪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工254年。
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所谓的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过程中,各诸侯国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情况,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活动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2、《左传》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它善于叙事,能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和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通过叙写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并富有故事性。
3、《左传》叙写战争尤为出色。
总是围绕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写。
三、左丘明1、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
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2、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学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四、《左传》文学特点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4、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五、出自《左传》的成语1、东道主:《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先秦散文——精选推荐
1 先秦散文先秦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一、先秦历史散文我国的史官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
《汉书·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记载了商周君王对臣民发布的各种政令,文辞简练。
《春秋》是鲁国的遍年史,记事严谨,语言精炼。
应该说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是其代表。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采,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
《曹刿论战》和《秦晋摇(没找到这个字)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就是这样。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
先秦历史散文 ——左传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左传》的人物描写特色
(四)人物行动、对话构成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 人物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通过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展现人物性格。如
齐晋鞌之战中郤克、解张、郑丘缓三人的形象。
第四节 《左传》的语言特色
(一)《左传》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 包括出使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文字“文 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 有致,栩栩如生。
第四节 《左传》的语言特色 (二)《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如晋楚邲之战中,写晋师溃败之状云:“舟中之指
可掬也。”
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 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 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 局,1990年。
(2)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常用“初” 字领起。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特色 (三)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叙事范式。
(1)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神秘化特点。
①道德化。如在总结城濮之战经验时云:“谓晋于 是役也,能以德攻。”(僖公二十八年)。
②神秘化。以常出现的预兆为例,大都有道德化倾 向:符合礼义要求之事,常有吉兆,而悖于礼义之事, 则常有凶兆。如“僖公十四年”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 几亡国”的预言。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特色
(四)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
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视角广阔灵活。
如“密室之谋”与“床笫之私”。有的不是对历史
的真实记录,而出于臆测或虚构。
第三节 《左传》的人物描写特色 (一)人物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
《左传》参考资料
人们对故事的兴趣,是产生文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是小说和戏剧的基本要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戏剧的产生相当迟,但与此有关的文学因素,却不可能很迟才出现。只不过它借了历史著作的母胎孕育了很久才分离出来。而《左传》正是第一部包含着丰富的这一类文学因素的历史著作,它直接影响了《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这种传统既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写作提供了经验,又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文学上看,《左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还在于它记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而是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显著的文学因素。
一般说来,史籍记载中,愈是细致生动的情节,其可信程度愈低。因为这一类细节,作为历史材料的价值不大,在发生的当时或稍后,也不大可能被如实地记载下来。尤其所谓“床笫之私”、“密室之谋”,更不可能是实录。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左传》作者所依据的材料,虽主要出于史官记录,但也有不少原来就是社会上以各种方式流传着的历史故事,其中已经包含了若干虚拟的成分;在完成这部著作的过程中,作者又根据自己对历史的悬想、揣摩,添加了不少内容。当然,这种虚拟和揣摩,不同于小说、戏剧的虚构,它是完全依附于历史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历史,并表现作者的历史观念。但不能够说,这里就没有追求一种“故事趣味”以满足作者自身和读者的搜奇心理的潜在意识。
先秦散文
理解诸子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3、从《论语》与《老子》中体会儒家与道家的思
想精华及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一)、先秦历史散文: 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本是记言的古史,是我国最 早的历史散文集。
曾子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 曰:“知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庄子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一位蔑视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同时他又是一个 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 然而已。”所以妻死则“鼓盆而歌”。
1、了解先秦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状况,进一步 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泛读一些儒家文化的主要作品,体会儒与道的思想 精华。
一、填空题
1、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___散文和___散文 两大类。 2、老子为我国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左传》是我国很早的一部____体史书。 4、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___、___和___。 5、____和___是先秦时期两部国别体史。 6、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________言行的史料汇编。
二、选择题
1、《左传》采用的是__纪年 A、周王朝 B、鲁国 C、齐国 D、晋国
2、《左传》同《春秋》相比,所记载的年代__。 A、相同 B、长 C、短
3、《战国策》的现存本为__整理 。 A、刘向 B、陈寿 C、苏秦 D、司马光
论先秦历史散文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以《左传》为例
先秦历 史散文是后世文 章的重要源头之一 ,包 括形成于魏晋 时期的 志怪小 说,其对志怪小 说的影响是诸 多方面的 。下面 以 《 左传》为例 , 分析先秦 历史散文对 于魏 晋六朝志怪小 说之影响 ,主 要体 现在 以下三个 方面 。 灵异的 内容 先秦 时期 由于 科技局 限 ,导致 人们认 识和 思想 上的落 后 ,信仰神 灵 ,致使 先秦巫术发达 ,鬼神思想盛行 。或许 《 左传 》作 者有双辨别真
三 艺术追求 《 左传 》对 于魏 晋六朝志怪小 说在 艺术上 的影 响主要有两方面 :虚
构性、细节描写 。
《 左传 》作 者有 时就 像一个 故事 讲述 者,把 事件 叙述得 颇具 戏剧 性 ,不仅如 此 , 《 左传 》 许多叙 事记 言 明显不 是对历 史事 实的 真实记 录 ,而是 出于作 者 的臆 测 和虚构 。钱 锺书对 此见 解独 到 : “ 盖 非记 言 也 ,乃代 言也,如后世 小说、剧本 中之对话独 自也 。 ” 如僖 公二十 四 年 ,记载 介子推母子 间的对 话, 当时不 会有第三人在场记 录 ,当是作者 的猜想和 虚构 。虚构是小 说的基本特征之 一,志怪小说 因为非出于 “ 有 意为小说 ”虽不算上真正 意义上的小说 ,但 是早 已具备 了小说的诸 多要 素 ,其虚 构性 更是随处可 见,可 以说是 受了先秦历史散文 的启发 。如晋 葛洪 《 神 仙传》 中一篇 《 麻姑》写蔡经 与仙人的大量对话 ,仙人本 为虚 构 ,其对话 自然也虚构 的。 《 左传 》的 一些 生 动 的细 节 描 写 也为 文 学 的人 物 刻 画积 累 了经 验 ,增 强了作品的艺 术效果 。如桓 公元 年描写宋 国华 父督见到孔父 嘉的 妻 子时 的神态 云 :宋 华父 督见 孔父 之妻 于路 , 目逆而 送之 , 日 “ 美 而 艳 。” “目逆而送之 ”这 一细节描 写把 华父督爱慕孔父 嘉之妻而垂涎 三 尺 的内心 世界揭示得淋漓 尽致 同样 ,魏 晋六朝志怪 小说 也从先秦 历史 散文 中汲 取营养 ,不 少优 秀的篇章 出现 了细节描写 。如西晋张华 《 博物 志 》中 《 猴猩》一篇 ,写猴猩盗妇 时有 句 “ 行者或每遇 其旁 ,皆以长绳 相 引,然 故不免 。”这 一细节表 明猴猩偷 盗技术的高超 ,用绳子拴住 妇 人仍被盗去 ,同时反映 出人对猴猩 的恐惧心理 。
浅析《左传》的叙事艺术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0浅析《左传》的叙事艺术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刘沁淳 河北大学文学院摘要:《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的重点篇目,是叙事文成熟的标志,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也由此肇始。
《左传》为经部十三经当中《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在内容上不仅客观地列举了历史事件,而且表达了著作者对其特有的认识和理解。
《左传》是在儒家学说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道德伦理,其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可为后人提供借鉴。
关键词:《左传》;后世文学一、《左传》的叙事记言艺术《左传》作者左丘明,内容主要记述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68年,前后共两百五十余年的史料,与《春秋》所记时代基本重合,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战国初年的史料。
《左传》为传述《春秋》而作,受其影响也因循周朝礼乐制度来评判人物,同时增加了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并在记录时描摹刻画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记述较《春秋》更为丰富多彩。
《左传》继承了“春秋笔法”的微言大义,《左传》相比于《春秋》,前者将后者中的简短记事扩展成完整的叙事散文,但是《左传》不单是事件的简单罗列,或仅以个别字的褒贬色彩来彰显思想倾向,而是把事件和人物的道德评价,通过生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详细描写人物的举止形态来体现。
《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在叙事当中或叙事之后直接引入评论,也是为了对事件和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
这种形式增强了叙事文学的情感色彩,使作者的立场和感情表达更鲜明直率。
《左传》作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其叙事记言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七条。
首先,《左传》虽为编年史,但是除了按照时间线索以顺叙手法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之外,还会补充以插叙、倒叙、预叙和补叙。
其次,《左传》叙事强调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前后内在因果关系,情节谋篇布局别具匠心,叙事详略得当、虚实结合,这一点在对战争的描写上尤其突出。
再次,《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中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明显,叙述中“预兆”时常出现带有鲜明时代烙印。
第四,《左传》作者在记录历史之外,还用颇具戏剧性、故事性的语言讲述故事,对事件的叙述方式也对后代小说家构建虚拟对话产生影响。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PPT课件
八卦重叠组合,成64卦,每卦6爻成384爻,每爻
有爻辞,说明本爻在本卦中的性质,每卦有说明本卦
性质的总的卦辞,卦爻辞简单而晦涩难懂,蓍人可以
灵活解释。
7
乾
•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
12
三、《尚书》
1、《尚书》的基本概念 尚书即上书,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时只叫《书》,到汉代 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
《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 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 汇编。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 君的劝谏颂祝之辞。
• 《尚书》的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
15
• 《无逸》 • 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
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 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 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 德哉!” • 《金縢》 •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 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 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 《秦誓》
3
卜辞举隅
• 戊辰卜,及今 夕雨?弗及今 夕雨?癸卯卜, 今日雨。其自 西来雨?其自 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 南来雨? ——郭沫
若《卜辞通纂》
• 八日庚戌,有 各云自东 (现),毋昃, 亦有出虹自北, 饮于河 。
——《甲骨文合集》第 10405片反面
4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 生的认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 模具中,连同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 铭文。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战国策》
•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 • 宏富辩丽的文风 。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 “辩丽 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 横肆” 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 生动、形象的语言。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 生动、形象的语言。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 句式错综变化。文中常常用铺陈、排比及夸张、 句式错综变化。文中常常用铺陈、排比及夸张、 比喻等手法, 比喻等手法,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 节奏。寓言故事、佚闻掌故 。 节奏。寓言故事、 • 叙事写人的高度成就。一系列“士”的形象 。不 叙事写人的高度成就。一系列“ 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 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 战国策》 不是史实, 《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 颇多。 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 颇多。 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
秦历史散文-《战国策》
• • • • • 《战国策》的思想特点 : 战国策》 重士的思想。 重士的思想。 崇实尚利的观念。 崇实尚利的观念。 权藉” 时势”的思想。 重“权藉”、尚“时势”的思想。 战国策》思想价值在于反映了战国时代“ 《战国策》思想价值在于反映了战国时代“士” 阶层的崛起, 士贵耳,王者不贵”的声音, 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的声音, 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 诸侯之间,纵横捭阖, 所在国重, 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 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 轻”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 阶层,尤其是策士阶层行迹的生动写照。 阶层,尤其是策士阶层行迹的生动写照。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 《左传》的艺术特点 : 左传》 • 精彩细密的叙事。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 精彩细密的叙事。 因果关系,故事性强。 郑伯克段于鄢” 因果关系,故事性强。“郑伯克段于鄢”。 战争 描写;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闻。 描写;占卜释梦和神异传闻。 • 个性鲜明的人物 。主要采取随事写人的方法,把 主要采取随事写人的方法, 主人公放到尖锐的矛盾冲突中, 主人公放到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具有典型意 义的细节、场面和对话, 义的细节、场面和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情和 心理。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 心理。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 描写。 描写。 • 微婉巧妙的辞令。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 。“文典 微婉巧妙的辞令。 而美” 语博而奥” 简洁精练,委曲达意, 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 婉而有致,典雅从容。 婉而有致,典雅从容。
先秦叙事散文左传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二、关于“微言大义”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微言大义:
《春秋》的语言言简意赅,以致 有人说它“微言大义”。
那么什么是微言大义?即在极 少的言辞中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历史上,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 法作了精当的概括: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 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 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三) 《左传》的内容
《左传》全书共十八万二百七十三个字,是当时规 模最大的历史著作。其体例属编年体。主要记录 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春秋时期 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活 动,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 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 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2、司马迁对《春秋》的评价。 《太史公自序》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 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 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事变 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 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而不通于《春 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 名。……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教材谈到如下问题: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 响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教材讲述的知识点两个。 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开始具有较为完备的叙事结构 。 铜器铭文:商代铭文、周代铭文。 记言叙事文之祖: 《尚书》:一部什么书、几个部分、语言风格。 《春秋》:一部什么书、记载什么时期的历史、 特色。(本节的重点)
先秦文学史讲稿(《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部分课件稿)
先秦文学史讲稿(《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散文是文字出现之后才出现的文体。
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
《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和记事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散文的传统。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早在文字使用之前,诗歌已在原始人的口头产生、流传。
散文的产生,是文字大量问世之后的事。
关于文字产生,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
《淮南子》有“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的记载。
我国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经历了一个书写符号化、确定一定读音的过程,才形成文字。
这个过程,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完成的,它需要漫长的时期和集体的力量。
因此,文字是上古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的。
我国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还不清楚,今天所能看到材料,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卜辞为书写工具所限,其内容简单,字数也不多(短的只有几字,最长的也不过一百多字)。
它只初步具有朴素的文学形式,有的只是说明和记录,而没有抒情和描写的成分,更谈不到辞藻的修饰。
尽管如此,其中还是有一些完整可读的句子。
例如:“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 郭沫若《卜辞通纂》,363)又如:“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同上,363) 文字完整,意思明白,语法句式也初具规模。
甲骨卜辞是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二、商周铜器铭文商周铜器铭文则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以记事为主的如《曶(hū)鼎》,以记言为主的如《毛公鼎》。
《毛公鼎》中的训诰,与《尚书》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三、《易经》《易经》包括“经”、“传”两个部分,是一本筮书。
《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它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周文王。
现在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当时的巫觋之流,具体的姓名已不可考。
《易经》有八卦。
先秦历史散文
《国语》 国语》
• 4、赏析《叔向贺贫》 赏析《叔向贺贫》
•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 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 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 何故? 何故?” • 对曰: 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 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 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 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 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 欲无艺 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 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 桓之罪, 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 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 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 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 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继 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承)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忧虑)不暇,何贺之有? 将吊(忧虑)不暇,何贺之有?” • 宣子拜,稽首焉, 也将亡,赖子存之,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 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春秋》 春秋》
• 3、特点:仅18000余字,记事简略,类 特点: 18000余字,记事简略, 余字 似新闻标题 • 4、“春秋笔法”:即 “一字寓褒贬”、 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目的是“避讳”(为尊 微言大义” 目的是“避讳” 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 比如杀有罪为“ 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 上曰“ “杀”,下杀 上曰“弑”等
先秦散文
先 秦 历 史 散 文
三、善于议论的《战国策》
先 秦 历 史 散 文
(一)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或名《国策》,或称《国事》、 《事语》、《长书》、《修书》 等。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定 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策, 分纪东周、西周、秦、齐、楚、 赵、魏、韩、燕、宋、卫、中山 诸国之事。记事上继春秋,下迄 楚、汉兴起,得二百四五十年间 之事。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策士 谋臣的言论与活动。
先 秦 诸 子 散 文
艺术特点: 1.构思新颖.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 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在整体构思 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 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 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述观点,极 大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先 秦 诸 子 散 文
2.论证上,多用形象比喻说明 抽象道理,用比喻说理多是由个 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类比论 证,如“居于虚”之井蛙,“笃 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 士之间的比较、对比,如“束于 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 已知己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 间的比较。
练 习 题
先 秦 诸 子 散 文
一.填空题 1.同属( )学派的”老庄”是指( )和 ( ). 2.出自课文的成语有( )和( ). 3.本文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 )与 ( )对话的寓言故事.
二.选择题 1.课文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 与北海若
先 秦 诸 子 散 文
先 秦 诸 子 散 文
· 1984年,美国《世界名人大辞典》把孔子 列为世界十大思想之首。英国《人民年鉴手 册》也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 人之首。 · 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巴黎开会结束时发言宣言,“如果人类要二 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二千五百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2002年9月教师节前,北师大校园孔子铜像 揭幕。《论语》为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 意蕴深刻,说理富有条理,用语委婉、明达 平易、朴实,一般一问一答,是“语录集 锦”。有的所记对话能显示人物的神态和性 情,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先秦历史散文
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 第一、《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 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 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 高节之士如鲁仲连、颜
第二、《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 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 节来描写人物。 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 《秦策一》中《苏秦始将连横》记苏 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 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
第一,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
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 发展和 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 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
第二,《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
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第三,《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
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第四,《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
第三,《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
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 绝少对人 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 态描写。 第四,《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 过程、 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
左传》 五、《左传》的语言特点 第一,《左传》的行人辞令,无不“文
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 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第二,《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 约义丰。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 一、《战国策》成书过程和纵横家思想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 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 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 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 士游说诸侯 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 作者大多是战国 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 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 向编校整理成书, 定名为《战国策》。
左传简介——精选推荐
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传》的简称,⼜名《左⽒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书,丰富多彩。
其主要内容是记载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事等⽅⾯的活动及⾔论。
另外,关于天⽂、⿁神、灾祥、占⼘等⽅⾯,也有记载。
《左传》本是⼀部历史著作,却在⽂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它从⽂学⾓度看有着显著特点。
⾸先是记叙历史事件时不是平铺直叙,毫⽆选择,⽽是抓住事件中的重要环节着⼒描写,使所叙之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如“赵盾弑君”事件是由情节异常紧张、变化莫测的⼩故事串联⽽成,使所叙之事既有历史的真实,⼜有传奇的⾊彩。
其次,《左传》⾮常善于描写战争。
描写战争不只是简单地写军事⽃争,⽽是把它与政治经济外交联系起来写,并且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千姿百态,绝少雷同。
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鞍之战、晋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不仅以委屈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场⾯,⽽且能够写出战争的性质和成败关键。
第三,《左传》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物形象。
这些⼈物⼏乎都是以鲜明的⾯⽬出现,或善良、或正直、或阴险、或邪恶,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如《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对郑庄公兄弟母⼦间⽭盾⽃争发展过程的⼊微刻画,表现了郑庄公阴险虚伪的丑恶⾯⽬。
《左传》的另⼀个特点,是它的辞令⼗分优美,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简括,却含义丰富。
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语⾔,也为它增添了光彩,前⼈将《左传》这个特点称之为“⾏⼈辞令之美(⾏⼈:外交特使)。
”《左传》是我国第⼀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三经”之⼀。
因为《左传》和《公⽺传》《⾕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作,所以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名《春秋左⽒传》。
也有⼈认为《左传》是⼀部独⽴的⾃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七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
生的认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
模具中,连同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 铭文。 比较常见的有鼎、簋等食器,爵、觚、 尊、卣、壶等酒器,盘、匜等水器,钟、 毛公鼎
钲等乐器以及戈、剑等兵器。已发现有铭
文的商、周青铜器数逾万件。著名而较完 整的铜器铭文有《毛公鼎》等,其性质、 篇幅与《尚书》已相当接近。
乾
•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 2、《周易》的文学色彩 (1)象征思维。 ● 卦名观念化。 •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健 顺 动 入 陷 丽 止 悦 ● 精确隽永的形容、比喻语词的运用。 • 《旅》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 丧牛于易。
• 四、《春秋》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春秋》 鲁国编年史,经过孔子整理。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起止年代:隐公元年(-772)~鲁哀公十 四年(- 481) 它以记录鲁国的历史为主,兼及周王室及 其他诸侯。
• • • • • • • • •
简洁的、大纲式的叙事。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语言简练、准确,用词谨严。 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 能赞一词。‛ (《史记· 孔子世家 》) •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表现作者的爱憎态度。 • ‚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孟子》)
遂 公 盨
二、《周易》的卦爻辞
1、《周易》的基本思想和哲学价值
《周易》是一部用蓍草的茎占卜、记录卦辞的书。
单卦八,取自自然界的八种物质现象:天、地、 风、雷、水、火、山、泽(乾、坤、巽、震、坎、离、 艮、兑),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八卦重叠组合,成64卦,每卦6爻成384爻,每爻 有爻辞,说明本爻在本卦中的性质,每卦有说明本卦 性质的总的卦辞,卦爻辞简单而晦涩难懂,蓍人可以 灵活解释。
• 4、叙事言约事丰,意蕴厚实。 • 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 师皆如挟纩。 • 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 5、丰富的想象和合情入理的虚构 魏颗受结草之报 (申包胥)立,倚于庭墙而哭,勺饮不入 口七日,秦哀公乃为之赋《无衣》。
作业
• 请查出以下词语典故的来源: ‚染指‛、‚贪天之功‛、‚政出多门‛、 ‚上下其手‛、‚食肉寝皮‛、‚欲加之 罪,何患无辞‛、‚病入膏肓‛。
(2)简洁生动的叙述语言,有人物、情节, 堪称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小品。 • 《睽》:小事吉。 •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 有终。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 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 3、行人辞令之美 有的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有的辞气激切、 语挟风霜。能够紧紧抓住矛盾的焦点,从分 析利害入手,说理透辟、用词雅正得体。 • (韩厥)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 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事,敢告不敏, 摄官承乏。‛ • 《烛之武退秦师》
三、《尚书》
1、《尚书》的基本概念 尚书即上书,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时只叫《书》,到汉代 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 《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 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 汇编。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 君的劝谏颂祝之辞。
• 2、《尚书》的成书年代及流传情况 《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 但先秦古籍如《论语》、《左传》、《荀 子》、《韩非子》等,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 中的句子,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 子,名称叫《书》。 • 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 今本《尚书》分虞、夏、商、周四部分。
• 3、《尚书》的思想内容和文学价值
• 《尚书》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用人、 理政的原则、方法和勤勉治国、力戒逸乐的主张。 • 《尚书》之文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 样表达方式,记叙简明扼要,描写用笔不多而颇生 动,议论要言不烦,抒情皆直抒胸臆而富于感染力。 • 但《尚书》毕竟是散文萌芽阶段的作品,文字古奥, 语句拗口,韩愈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进学解》),指出了《尚书》语言的这一特点。 • 《尚书》的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
第二节 《左 传》
• 1、《左传》的名称和性质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按照春秋的纲目撰写的编年体史书 起止年代:隐公元年(- 772)~鲁哀公二 十七年(- 468) 2、《左传》的作者 左丘明(?) 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 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 秋》。(《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
• 2、善写战争 春秋五大战役: 晋楚城濮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 战、秦晋崤之战、齐晋鞍之战。 对战争的酝酿、起因,战前军事外交谋 略,双方的进退,战后胜负的结局,各方 的反应,人事的处理等详加叙述,笔力纵 横,章法变化有方。
• 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郗 克,郑秋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 • 郗克伤于矢,流血及履,未绝鼓音。曰:‚余病 矣!” • 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 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 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 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 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君子勉之!‛ • 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
《归妹》
• 征凶,无攸利。 •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 袂良,(月几望,吉)。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 攸利)。
(3)比兴艺术初见端倪,富于诗歌的情趣。 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 明夷于飞,垂其冀。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明夷》初九)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中孚》九二)
• 《无逸》 • 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 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 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 时人丕则有愆。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 德哉!‛ • 《金縢》 •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 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 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精神的政治人 物,予以热情的赞扬。 齐国晏婴、晋国的叔向、郑国子产。
三、《左传》的艺术特色
• 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重视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记叙每一件事必详其 发生、发展和结局,尤其注重前因后果;描述事 件经过或重大场面,多用白描手法,较少渲染和 烘托。 《晋公子重耳之亡》:别隗、过卫、醉遣、窥浴 《晋灵公不君》:锄麑行刺、提弥明搏獒、翳桑饿 人
二、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
春秋时期的战争、外交、祭祀、燕享、婚丧嫁娶、 自然灾害等等。春秋时期的“百科全书”。 1、民本思想 重视百姓的力量,以民为本,争取民众直接关 系到国力的盛衰 和战争成败。 逢滑:‚国之将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 亡也,视民如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 哀公元年》) 2、先进的军事思想,是当时丰富的战争经验的总 结。 诱敌设伏、避实击虚、先声夺人、连环计、激将法
第二章 先秦历史散文
• 散文的概念:散文在古代专指不押韵的散体 文,与韵文、骈文相对。包括史传文、论说 文、书信、序跋等。 •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 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 事的不同体例。 •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 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 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据考古鉴定,甲骨文是灼龟甲占卜
的记录,属殷商文化。已发现约 3500多字,能识者约2000。
卜辞举隅
• 戊辰卜,及今 • 八日庚戌,有 夕雨?弗及今 各云自东 夕雨?癸卯卜, (现),毋昃, 今日雨。其自 亦有出虹自北, 西来雨?其自 饮于河 。 东来雨?其自 ——《甲骨文合集》第 北来雨?其自 10405片反面 南来雨? ——郭沫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 甲骨卜辞——叙事散文的萌芽。 • 铜器铭文——铸之鼎器重宝之文字。 • 《易》卦爻辞——卜筮文字,亦事亦理, 亦韵亦散。 • 《尚书》——记言文之祖。 • 《春秋》——记事文之祖。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 铭文
1、甲骨卜辞
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 南安阳县小屯村发现刻有文字的兽 骨,龟壳,这便是甲骨文的发现。
铜器铭文举隅(遂公盨)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 迺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迺自 作配乡 享)民,成父母。生 我王作臣,厥沬 贵)唯德, 民好明德,寡 顾 在天下。用 厥邵 绍 好,益干( )懿德, 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 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祓 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 克用兹德,亡诲(侮)。 ——李学勤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