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及信息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及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现状,指出上课环境、老师态度、学校态度、家长和学生的态度等等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结合以上两点,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最后从培养学生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和信息道德这两点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怎样改进信息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这个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
所以,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现状在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最时髦的学科,本应该受到重视,但事实上,它却是最容易受到冷落的学科。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许多农村学校领导感到这门课程难指导、难评价、难控制,因此采取了不过问的“冷”处理办法。
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校内是兼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上好信息技术课。
即便安排了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也常常会被叫去帮老师做课件和担起学校的文印工作等,自然也就会“冷”了这门学科。
而学生则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不用考试的课程,不必花功夫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则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玩电脑,听听歌曲、玩玩游戏……而有些老师也没有认清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上信息技术课,看着学生玩,没有安排上课内容。
这些都严重违背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初衷。
二、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指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利用信息技术推到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战略任务。
三、改变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概念性与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以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设备为工具和媒介,来引导学生学习。
素质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素质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多采用“教师——知识呈现的媒介——教科书——学生”的方式,主要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这样的教学是必造就一批呆板的没有创造力,跟不上社会步伐的学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本人就从信息技术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儿童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重人的个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
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1、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比如:讲到文字处理时,扩展语言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输入法等最新流行的非键盘输入方法等。
这不仅没有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反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合理调整知识呈现顺序,一般地,课本首先出现的都是些理论性很强的课题,空洞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如果第一节课就滔滔不绝的介绍这些枯燥的术语,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大多数学生只见过计算机,而没有亲自操作过的好奇心理,教师应打破教材的顺序,第一节就安排学生上机,这节课只介绍机房的注意事项、安排座次,介绍了计算机的外观组成,并引导学生开机,利用“纸牌”游戏练习了鼠标的使用方法,第二节课安排在教室进行理论课的学习。
通过这样的调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交给学生任务。
任务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一样。
任务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操作数量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习汉字输入后,教师要学生完成一段文字的输入;一种是操作速度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习指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输入速度应达到多少以上;一种是操作质量上的任务,如学生学会画图后,教师要求学生画一幅完整的画,要求主题鲜明,色彩协调,充分使用画图技巧。
信息技术课中的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课中的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课程,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成为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本文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的粗浅做法。
1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培养1.1 建设教学环境。
信息素质的培养,中学及其信息技术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应该创设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如信息技术教师开设信息技术咨询信箱,开办橱窗――“信息技术园地”,不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专题讲座,举行电脑制作比赛,程序设计比赛,开办课外兴趣小组(或研究性学习小组),电脑第二课堂,举行现场教学,建立并开放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馆,建立网上学习研究中心等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
1.2 优化教学内容。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内容。
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以教材中提供的软件为例,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使用新软件的方法。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处理信息。
优化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从而学会把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是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谈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等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搜索和筛选信息,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学会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创造和分享信息。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将得到提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和职场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密切相关。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应该被鼓励和引导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和创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项目,让学生参与通过信息技术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获取、评价、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素质之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来解决问题,学会分辨和评价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学会合理利用和分享信息,同时也要学会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安全问题。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有着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
而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培养出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
浅谈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学会学习在信息时代,教育的责任已经不是教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即不仅让学生在上课时知道老师讲什么、为什么,下课后也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指导自己在网上、生活中学习。
现当今,教育的责任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教会学生更有效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学会学习中起到工具的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是课堂中反馈测评的工具,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工具。
1.1 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思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导入、讲授新课和复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论是以旧引新、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导入等,还是其他那种形式,教师都可以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做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兴趣为前提,有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注意,引发积极思维;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导言要简而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2 营造学习氛围,培养求知欲望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的对话情境,提出有效的问题,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当提示和评价,尽可能地解决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信息,达到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目的。
例如:波的传播,在生活中它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但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时比较难以理解。
这个时候,老师以动画的形式让波在屏幕上动起来,这样不但形象而且直观。
1.3 尝试学习是一种探究学习尝试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
尝试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从小不断地尝试,为长大后的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工作总结及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工作总结及思考2023年,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到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来说,更需要注重如何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工作总结1.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互动电子白板和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信息敏感性,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并培养他们的信息分析、整合和创新能力。
3.注重配合与协作信息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而且需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学校的IT教研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协作,使整个信息技术教育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思考1.信息技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的融合信息技术和素质教育理念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都强调“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意义深刻的教学场景的创设及真实问题的解决等资源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能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
2. 学校与社区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学校和社区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加速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推动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通过学校与社区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精准定位和深度拓展,并让信息技术应用真正服务于社区的各个方面。
3. 加强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新时代需要全社会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而作为信息技术的传播者和教育者,教师们需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课后评估等方面,注重自身信息能力的不断提升,并帮助学生明确信息行为规范和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培养信息伦理素养。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谈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
作为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备的能力。
中小学作为青少年的主要学习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面向素质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信息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综合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等方面。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指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使用信息的价值,积极探索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思想意识。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技术使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的学生不仅在信息技术使用中更加谨慎,而且在真实生活中也更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信息知识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信息综合素养和领域知识,能够正确、准确地理解信息,正确评估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信息技能是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实践中实现人类认知、交往、合作和创新的操作技能,其中包括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和信息安全能力等方面。
信息素养是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中小学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科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
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历史学科中,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资料,从而更好地开展历史研究和教学;在语文学科中,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构建语言文化资源库,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数学学科中,信息技术可以利用数模软件,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素质教育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素质教育宇宙浩瀚,世界神奇。
信息与人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是为人类认识世界、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提高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才能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
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积极利用内容设置、过程管理、节日活动等,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等人生价值观教育。
一、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等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使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信息环境污染”、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面对信息时代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我们要学会负责、安全、健康地作用信息。
在实际教学中,我给学生播放一些有正义的宣传教育片,让学生学会辨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自觉抵制垃圾信息。
教育学生不阅读、不散布、不制造妨害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造成信息环境污染的各类信息。
教会学生在浏览网页时要有辨识和选择能力。
浅析信息技术课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析信息技术课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渗透德育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和其它学科一样,也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要贯穿和渗透德育因素。
如在初期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起始课对比式特点,给学生介绍计算机在半个世纪中的发展史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身的感受和带学生到机房去参观不同时期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介绍不同时期的计算机能干些什么?最大的差异是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到在短暂的几十年时时间计算机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领悟到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的道理。
在介绍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史时,要告诉学生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计算机科研水平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还要对学生实事求是讲我国计算机业发展水平和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振兴科技,赶超领先水平还要经过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火焰,启迪学生爱国热情、强国志,促使学生更进一步树立“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的宏伟理想,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攀高峰,立志科学献青春的雄心斗志。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风,,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教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引导,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在计算机操作中的违规和犯罪行为。
如给学生介绍“病毒”的破坏性、网络黑客的危害性时,可举些实例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正义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安全意识和自律能力,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有益的人。
二、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这一点正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突出优势。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考验教师智慧和能力的重要课题。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编程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软件编程设计一款小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分组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不仅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再次,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课外拓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自主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只有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谈
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浅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使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利用互联网。
而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以下将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应该在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信息,进行有效的搜索和评估,在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创造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发明,提出独特的思路和想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挑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制定项目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和学习,促使学生相互激励和共同进步。
探究学习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指导。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和记忆。
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评价、作品评价和综合评价等,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不同能力。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与素质教育在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时期,一些常规科目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我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必再重复传统学科的这些过程,而应当直接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的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只罗列了当前阶段的大多数人所应当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而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更新发展的变化,更没有照顾到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显著。
层出不穷的计算机软件、日益通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这些都不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一时完全学到的。
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指明,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
明确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自学时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上述仅仅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自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同样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
例如,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像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等专题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识,像各种简单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阅读书籍,或查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掌握,在一段规定时间的自学之后,经过测评,让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要素已经不同于传统学科,除了教师、学生、教材之外,还应该包含教学媒体——计算机。
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素质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素质教育3、在上课期间,如果计算机突然出现故障,可先看同桌的屏幕,等老师讲完后再举手示意。
4、为了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不欢迎把饮料、水和零食带入机房。
5、上完课后,请同学们正确关机,整理好鼠标、键盘,放置好桌椅。
我把这份公约在每次讲课前都要给同学们出示一遍,一学期坚持下来,“公约”在同学们心中就慢慢扎根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教师就不必因管理课堂纪律而浪费时间,因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软件”是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好课堂教学。
1、尽量记住每位同学的名字,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得听过老师的一节优质课,她在上课的时候,让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便利贴,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贴在显示器的右上角,这样,她在上课来回走动的时候,就能随时叫出学生们的名字了,学生们觉得老师记住他了,就会真正用心跟你交流,因此这样更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从“玩”引导到“学”,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就像玩游戏,每节课不用老师去提醒,他们都会主动去玩。
那如何把学生从“玩”引导到“学”呢?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中,教师首先需要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然后提出要求,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本目的需要去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及操作要领。
例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报刊类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一节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是:制作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电子板报。
教师设计了导学案并上传到学科教研网上,资源共享。
学生登录学科教研网,根据教师的任务分配,自主探索电子报刊制作的流程,通过观摩教师提供的电子报刊,归纳出版面设计的要点及报刊版面的结构;通过浏览教师提供的常用局部排版的方法,掌握不同的图文混排版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教师则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可在巡视的过程中进行辅导。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与其它学科教学的结合,提倡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
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
也就这个在信息发达的帮助人们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主法。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在信息化相当发达的今天,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有着相当重要的一席。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方面的原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的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
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教什么?到底应该怎么教?教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该学科教师共同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我校如何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拙见。
一、树信息教育素质观,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学校教育、学科教育、课堂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在这个主阵地,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纵观国外经济的迅速发展无不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
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学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应加强在学生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与教育观念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标准实施为契机,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教师要善于将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用计算机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有成就感,这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长期兴趣尤为有效。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素质教育第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素质教育在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是铺天盖地,传统应试教育虽然已经过时但模式遗留问题依然很严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触计算机以及网络的年龄也越来越年幼化。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三年级就已经进入了小学课堂安排。
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课堂分析,阐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能力的作用。
素质教育这个教学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孔老先生提出来的。
“子曰:‘有教无类。
’”这是孔老夫子对教育受众的分析,他主张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品行的善恶,无论年龄的大小,无论职业工作是什么,都可以而且都应该去接受教育。
在教育方面,孔子重视品德,礼仪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学生素质心境方面的教育和熏陶,以此来使学生的人格等方面全面发展。
如:“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先于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他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因材施教”,他主张教学相长,《论语》中以师生交流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开拓者应该就是孔老夫子。
素质教育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大力推进,通过我在承德兴隆县半壁山中学的半年顶岗实习和三年的小学教学工作,现在学校都在开展“高效课堂”、“学生活动第二课堂”等一系列的素质教育发展活动。
虽然素质教育在中小学中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学生和当地老师并不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素质教育不等于自由活动。
在高级中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应试教育仍然占领着主导地位,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压力下,依然呈现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态势,学生的优势素质并没有被开发。
信息技术课上的素质教育面面观
信息技术课上的素质教育面面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课不仅是学习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语言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涉及广泛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如信息搜索、网络安全、信息处理等,这些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较好的教学实践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更深层次地教育学生如何利用科技创造全新的价值。
计算机技术驱动并引领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已经越来越广泛。
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着学生逐渐了解计算机科学本质、编写程序的操作及应用,更多地了解计算机领域内的前沿技术与各个科技领域的应用。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的兴趣得以激发和拓展。
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着手编写线程安全的程序或者进行数据分析项目,更能进一步去尝试一些有创新性的应用,以及打破陈规,实现全新的价值,这一价值的创造直接促进了其自身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力有很大帮助。
课上的编程项目或信息素材的收集与汇总等方式都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学生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更能用个人知识产权做项目,其中涉及到的思考、改进、沟通等能力也得到了锤炼。
而在创造性的思考与建设中,则能将学生们的创造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合作则能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能力,比如可以分工合作来完成大型项目,当然如果有任何困难,一个团结的团队更容易共同解决。
最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安全性则保证了更多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教育,不会被网络安全问题所束缚。
作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安全对学生们不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信息技术上的学习过程中,安全措施也会自然而然地纳入教学中,籍此提高危机意识与反应。
对于学生们而言,反复演练和尝试面对网站骗局中需要采取的关键识别策略,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德阳市实验小学郑伟21世纪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和信息!”。
我把现在素质教育理解为:
素质教育=教育的传统+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创新意识
在这样的公式中,“教育的传统”是基础;“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手段;“创新意识”是目的。
换一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在教育传统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那怎样在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现在我就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谈一些体会。
一、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乃是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应该定为:1、使学生切实学好现代生活与学习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操作。
2、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史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现在的计算机已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
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学生在学习演示文稿时,就可以以英语单词或句子为素材,插入相应的图片、声音制作出形象、生动的单词卡片或情景对话,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中乐、乐中学”,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成就感,同时学习效果也事半功倍,真正做到了相得益彰。
三、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党的《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重要内容。
所谓的信息素养应包含三个方面,即:“信息辨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应包含这三个内容: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可以将从老师提供的、有一定量的信息库中,收集、辨析并加以处理来形成自己的作品。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