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Modic改变及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腰椎Modic改变病因学研究进展
脊柱退变患者MRI检查中常见有椎体终板和软骨 下骨的信号改变。Modic于1988年总结了这些改变并把 它们分为3种类型。此后,“Modic改变”被广泛应用于脊 柱退变疾病的相关研究。既往多项研究表明,Modic改变 与腰痛、腰椎不稳等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进行临床干 预,明确Modic改变发生的机制十分必要。本文就近年 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分型和组织学改变 Modic将退变终板的MRI信号改变分为以下3种类
箜!!鲞蔓!塑!璺!!Q!!坠£!墅211里!!!!!!!塑!!!!!:!!:丝!:!
作者单位:241001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骨二科
通讯作者:徐宏光Email;xuhg@medmaiL眦m
万方数据
垦匪量塾堂苤查!!!!堡!旦
蔓!!鲞笙!塑!翌!』Q!!堑2 1塞堕!婴堕!!!:!!!!!Y!!:!!!塑!:!
・315・
重体力劳动可能使终板或椎骨易于受损,吸烟和超重则 一种病变机制可能涉及厌氧菌的低 毒感染。椎间盘突出伴外层纤维环破裂后很短时间内, 被挤出的椎间盘物质周围会发生新的血管化作用,并出 现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厌氧 菌可通过裂口进入椎问盘(其组织无血管,是厌氧菌生长 的理想环境),引发慢性低毒感染。这种感染会导致局部 组织炎症水肿,同时产生影响骨质的细胞因子,逐渐形成 椎体终板和软骨下骨髓的Modic[型改变。有研究口51发现 终板改变和骨髓水肿也可见于椎间盘炎,但低毒性厌氧 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和侵蚀改变不如侵袭力更强的细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者更易引起椎间盘炎。椎间盘 低毒性厌氧菌感染因组织反应缓慢,破坏性低,其MRI表 现也较轻微,很少被诊断为椎间盘炎。毒力不足可能是感 染不向椎骨之类需氧组织扩散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厌氧 菌在椎体内高需氧环境中生存非常困难,尤其在发生 ModicL型改变区域(高度血管化的组织)。Adams等旧。随访 一组坐骨神经痛患者,发现Modic改变不发生于椎间盘外 形正常的患者,而只发生于椎间盘环状损伤的患者;椎间盘 病损较大可导致M0dic压!改变发生率较高。 Stirling等[163无菌下经腰椎间盘突出术获取髓核组 织,发现53%患者存在低毒性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和丙 酸棒杆菌),经其他脊柱手术患者则无此发现;因此假设:坐 骨神经痛患者椎间盘整体结构中可能存在一个微小创伤裂 口,为低毒微生物侵入提供了通道。Coscia等n力抽取颈椎 和腰椎疝出组织,发现疝出物最常受痤疮丙酸杆菌和葡萄 球菌感染,颈椎和腰椎的感染率分别为59%和71%。这些 低毒性厌氧菌在人体皮肤和口腔中都能发现,它们可通过 皮肤小破口进入循环系统,也常常在刷牙时侵入。由于血 液的有氧环境,它们通常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可是对于特 殊患者(如体内有人工假体)则成为危险因子。疝出物被挤 出的炎性髓核物质中存有大量巨噬细胞,通常携带活的厌 氧菌并在死亡时,将存活厌氧菌释放至髓核组织。 有两项研究显示对Modic改变行抗菌治疗的阳性结 果。Modic等[1田对5例可疑椎问盘和终板感染患者行抗菌 治疗4周并再行MRI检查,发现椎间盘中央区域信号出现 改变,提示椎间盘出现了愈合或退变过程。Albert等‘嘲研 究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1年伴ModicJl型改变的腰痛患 者,结果发现患者在治疗结束和长期随访时的各项临床疗 效评定均有明显改善。然而,也有部分研究结果并不支持 此细菌学机制。Wedderkopp等D叩在一项研究中取24例
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吴昊【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1【摘要】下腰痛是临床常见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症状,许多骨科疾病可以引起下腰痛.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腰椎Modic改变是指在腰椎磁共振成像上终板以及终板下组织信号的改变.大量研究表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密切,腰椎Modic改变在下腰痛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通过对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可使下腰痛的诊断更加精确,对下一步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Low back pain which seriously harm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and many orthopedic diseases can cause low back pain. The etiology is not thoroughly clear yet. The lumbar Modic change refers to the signal changes of endplate and the vertebral body marrow adjacent to the endplates in the lumbar spine MRI. A number of studies indicated that Modic chang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low back pain. The incidence of Modic chang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than the normal population. Study on Modic change will make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more precise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next stage treatment.【总页数】4页(P107-110)【作者】吴昊【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骨科,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下腰痛患者中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J], 贺宪;黄东生;孔畅;直彦亮;刘奕;曾巧;张新亮2.腰椎Modic改变与腰痛及其手术疗效关系的系统回顾分析 [J], Krishnakumar Subbaraman;黄永辉;孙太存;孙炳伟;左华;田进3.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J], 倪婷;徐磊;高畅;邹月芬4.腰椎Modic改变面积与腰痛程度的关系 [J], 张晓冬;王国柱;庄汝杰5.腰椎Modic改变——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与椎间盘退变、下腰痛关系的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 [J], Mok FPS;Samartzis D;Karppinen J;胡玮;杨进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终板ModicI型面积改变率与慢性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痛 患者 2 6例 。男 l 0例 , 女 1 6例 ; 年龄 4 3~ 6 9岁 , 中
位数 5 4岁 。
1 . 2 纳入 标 准
腰痛患者 ; ② 经 MR I 检 查 后 由两 位 高 年 资 骨科 医 生 进 行 独 立 双 盲 分 析 后 认 为 属 于 腰 椎 终 板 变 化 中 的 Mo d i c I 型 改变 的 患 者 ; ③椎 间盘造影 阳性 , 椎 间 盘
造 影 阳性标 准 采用 国 际疼痛 学 会 1 9 8 8年 制定 的 阳性
立时有疼痛症状 , 卧床休息后疼痛无缓 解 , 影响工作
及生活。
2 方 法
2 . 1 MR I 检查 用 G E S i g n a 1 . 5 T磁 共 振 成 像 仪 , 行腰椎矢 状面 T 1 W1 、 T 2 W1扫 描 以 及 横 断 面 T 2 W1
4 8 0 / 2 5 6 , 激励 3次 , 可变带宽为 4 1 . 7 k Hz , 矢 状 面视
野为 2 8 X 2 8 , 横断面视野 为 2 0× 2 0 ; ②腰椎 矢状面
T 1 W1扫 描 , T R / T E为 4 0 0 ms / 9 . 5 m s , 层 厚/ 层 间 隔 为4 mm / 1 mm, 矩 阵为 3 2 0 / 2 5 6 , 激 励 3次 , 可变 带 宽 为3 5 . 7 k H z , 矢状 面视 野 为 2 8 X2 8 。扫描 软 件 为 N o
下腰痛患者其终板面积改变率与患者下腰痛程度 的
关系。
表现为混杂信号改变。
1 . 5 下腰 痛评 分标 准 采用 疼痛 视觉 模 拟评 分 ( v i s —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 资 料 共 纳入 M o d i c I型改 变 的慢 性下 腰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近况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近况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和终板骨质在MRI中信号强度的变化。
在解剖和分型等方面学术界认识较为一致,但在发病机制、腰椎疾病的关系等上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Modic改变的局部解剖、发病机制及其与腰部相关疾病的关系。
[Abstract] Modic changes refers to the signal intensity changes of MRI on lumbar endplate and sclerotin. In such aspects as anatomical features,classification,academia have consistent recognition,but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ar disease,we need further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local anatomy,pathogenesis of Modic chang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aist related diseases.[Key words] Lumbar spine;Modic changes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和终板下骨质在MRI中信号强度的变化。
上个世纪末由de Roos等[1]第一次提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中MRI影像近终板区椎体信号有异常变化,后又由Modic等[2]系统阐明并定义为Modic改变。
近几年,单个方面地报道Modic改变的较多,系统性研究报道的较少。
本文旨在探讨Modic 改变的局部解剖、发病机制及其与腰部相关疾病的关系。
1 Modic改变的局部解剖软骨终板是椎间盘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椎间盘与骨性终板之间的透明软骨,在椎间盘上、下表面,大部分覆盖着骨性终板。
腰椎Modic改变面积与腰痛程度的关系
*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ar modic changes area and low back pain degree in the patients with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Y2110747 ) 通讯作者: 庄汝杰 Email: rujiezhuang@ 163. com
· 17· ( 总 737 ) 中医正骨 2014 年 10 月第 26 卷第 10 期
关键词
腰痛
腰椎
Modic 改变
磁共振成像 Zhang
Clin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ar modic changes area and low back pain degree Xiaodong ,Wang Guozhu, Zhuang Ruji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 Shanxi, China
共振成像仪进行腰椎矢状位和横轴位扫描。腰椎矢状 TR ) / 回波时 位 T1WI 扫描: 重复时间 ( repetition time, TE) = 400 ms /9. 5 ms, 间( echo time, 层厚 4 mm, 层间距 1 mm, 矩阵 320 × 256, 激励次数 3, 可变带宽35. 7 kHz, 视野 28 × 28; 腰椎矢状位和横轴位 T2WI 扫描: TR / TE = 2 800 ms /113 ms, 层厚 4 mm, 层间距 1 mm, 矩阵 480 × 256, 激励次数 3, 可变带宽 41. 7 kHz, 矢状位视野 28 × 28, 横轴位视野 20 × 20。扫描结束后采用 MRI Systems Intera Release 2. 6. 1. 0 软件分别测量患者的腰椎 Modic 改变面积、 椎间隙高度及腰椎曲度。腰椎 Modic 改变面积直接用软件在正中矢状位 T2WI 上测量, 多节 段 Modic 改变者, 取其平均值 ( 图 1 ) ; 腰椎曲度采用 Sweeney 等[3]的方法在正中矢状位 T2WI 上进行测量 ( 图 2) ; Modic 改变节段对应椎间隙高度也在正中矢状 位 T2WI 上进行测量, 其中椎间隙中部出现局部狭窄或 增宽者采用 Dabbs 等 等
I型Modic变会造成人群腰痛
I型Modic变会造成人群腰痛横断面研究一般提示椎间盘退变与腰痛相关,然而,椎间盘退变似乎不影响腰痛效果。
椎体终板的明显变化,称为Modic变,为椎体终板的炎性改变,与其它椎间盘退变类型相比,与腰痛的关系更为密切。
Modic变仅在MRI上可见,X线上看不到,可累及终板全部及椎体。
Modic变主要位于腰椎远端,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年龄相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
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Modic变,在临床患者中则为43%。
尽管Modic变与疼痛明确相关,但其与腰痛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
Modic变有三种,I型,II型和III型。
III型少见,本研究中不加以讨论。
I型MRI上表现为T1相低信号,T2相高信号。
II型T1相和T2相均为高信号(图1)。
文献中也有I型和II型混合型报道,一般归为I型。
存在Modic变的腰痛患者的治疗尚不明确。
丹麦Silkeborg地区医院脊柱中心的学者进行了一项基于随机临床试验的嵌套队列研究,提示影响腰痛患者疼痛和恢复正常工作的退变表现为I型Modic变,文章于2014年11月发表在Spine J上。
图1 Modic变I型和II型。
该研究的病例来自该学者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的351例腰痛患者,该临床试验目的为评估多学科治疗与简单治疗对腰痛雇员随访1年,疼痛、功能和返回工作方面的影响。
从这些雇员中,抽取的前瞻性的嵌套队列,为其中进行腰椎MRI连续检查的140例患者。
对MRI腰椎退变表现由放射科专家分类确定,包括:髓核信号,骨赘,椎间盘高度,高信号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或卡压,椎管狭窄,Modic变类型,程度(椎体的25%,25%-50%及大于50%)。
对腰椎退变表现与三项主要临床疗效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三项指标为:腰痛和腿痛的变化,Roland-Morris量表测得的功能变化以及1年未能成功返回工作。
通过线性和逻辑回归分析相关性,且经预后因素修正,这些预后因素为之前确定影响1年疼痛、功能和未能成功返回工作的。
感染和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感染和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下腰痛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磁共振上Modic改变的存在,特别是Modic Ⅰ型与下腰痛具有明显相关性。
自Modic改变被提出后,学界内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但Modic改变发生的原因仍不明确。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低毒性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Modic改变的原因之一,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对Modic改变的研究用以指导治疗下腰痛并对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The prevalen ce of low back pain is affecting people’s daily lives seriously,and has become the main reason that patients seek treatments for. Modic changes on MRI,particularly for ModicⅠ,has an obvious relation with low back pain. Since the definite of Modic change,medical field has a wide investigation for the 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but the certain reason for Modic change is still unclear. Recently,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low toxic bacterial infection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for Modic change,and it draw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esearch for Modic change can be used to direct the treatments,and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select a better method for low back pain treatment.[Key words] Modic change;Injection;Lumbar;Low back pain下腰痛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引起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且下腰痛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
3 5 . An d e r s e n TE, El k l i t A, Br in k O. P T S D s y mp t o ms me d i a t e
fmodic改变在腰痛人群中出现的概率较高112a3imodici型面积改变率分别与腰痛的疼痛程度有密切关系型面积改变率与腰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iikaapa等5i认为伴有i型modic改变的腰痛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modic改变的程度无关
3 7 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 0 1 5年第 2 5卷第 4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n e a n d s p i n a ! c 0 r d , 2 0 1 5 , V o 1 . 2 5 , No . 4
J ,2 0 0 8 ,1 7 ( 7 ) : 9 3 0 - 9 3 5 .
2 9 .El l i o t t J ,J ul l G,No t e b o o m J T,e t a 1 .Fa t t y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i n t h e
王 善金 , 韩应 超 , 谈爱红, 麻 彬, 赵卫 东, 吴德升 , 谭
星
( 同济 大 学 附 属 东 方 医 院脊 柱 外科 2 0 0 1 2 0 上海 市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4 — 4 0 6 X. 2 0 1 5 . 0 4 . 1 6
展, 而且 具 有 一 定 的 遗 传 易感 性[ 5 1 。 伴 有 Me d i c 改 变 更 容 易
Modic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Modic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苏天霞;王玺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24(37)11
【摘要】下腰痛是由一种或多种已知或未知的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随着全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和老龄化加剧,下腰痛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椎体Modic改变(MCs)是椎体骨髓内的变化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视觉信号表现。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不同MCs表现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病理改变,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ModicⅠ型改变与下腰痛密切相关。
Modic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与椎间盘退改变、终板损伤、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Modic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Modic源性下腰痛提供指导。
【总页数】5页(P170-174)
【作者】苏天霞;王玺
【作者单位】武威市中医医院老年科;武威市中医医院骨伤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2.多裂肌源性慢性下腰痛研究进展
3.腰椎Modic改变源性下腰痛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精血同
源”指导下圣愈汤加减治疗Modic(Ⅰ型)源性下腰痛临床观察5.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患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的患者应用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围术期进行中医辩证治疗,经术前评估排除禁忌症后应用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时间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治疗组的患者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中医辩证与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的方法对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
标签:盘源性下腰痛;中医辩证治疗;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臭氧消融术;Modic改变下腰痛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该疾病的病因较多,且病程迁延,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会导致患者腰部疼痛,并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大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Modic改变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年龄在39岁~68岁,平均年龄为(53.29±6.14)岁。
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2.1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完善常规的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均进行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臭氧消融术进行治疗,患者常规取俯卧位,C臂透视下定好责任椎间盘所在椎间隙后,术野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治疗巾。
使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于椎间隙水平中线两侧旁开8 cm处行局部浸润麻醉。
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进展
髓在组织 学上发 生改变 ; ( ) 复的力学负荷 2反 终板及终 板下骨 显微 骨折 ; 3 椎 间盘重复性创伤 () 髓 核 内部 炎 性 物 质( 肿瘤 坏 死 因 子 /PGP/ 白细
胞 介 素 ) 生 通 过 终 板 扩 散 导 致 局 部 炎 症 ; 】4) 产 [( 低 毒 力感 染等 因素 。
慢 性 受 损 的 终 板 及 终 板 下 区 域 ,大 量 脂 肪 细 胞 沉 积 ; Ⅲ型 改 变 表现 为 终 板 及 终 板 下 硬 化 骨 替 代 [ 。 2 —1
相比有统计 学差异(<0 0 0 P .0 1o表明 Mo i 改变 多 dc 见 于 L / 、L / 节 段 及 椎体 前 1 。 4 5 5 S1 /3 5 Mo i dc改变与腰痛的关联性研究
入椎 体 内部 的作 用外 ,同时兼 有吸 收 脊柱 负荷 产 生 静 水 压 的 功 能 【1 4。终 板 的 病 理 、 生 理 变 化 均 会
腰 椎 M Od C改变 是 指 腰 椎 终 板 及 终 板 下 骨 质 i 影 响 椎 问盘 的 功 能 , 之 亦 然 。 因此 研 究 终 板 退 变 反
【文 献标 识 码 】A
论 临 床 还 是 基 础 研 究 , 其 在 力 学 研 究 中 , 软 骨 尤
【 文章 编 号 】1 0— 2 7( 0 )0— 0 0 9 3 2 9 2 05 - 4 0 5 0 0
终板 与骨性 终板 常被 视 为一个 整体终 板除 具有在
椎 体 和 椎 问 盘 之 间起 组 织 转 换 和 阻 止 含 水 髓 核 突
综 述
Re iw ve
腰椎 Mo d i c改变的研 究进展
镪 锋
安 徽省 马鞍 山 市市 立 医疗 集 团, 安 徽 马鞍 山 2 0 400 3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进展
腰椎Modic改变研究进展罗科锋【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19)5【摘要】Modic changes are the signal changes of lumbar vertebral end-plate and subchondral bone marrow on MR1 which have a close relation with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The incidence of Modic changes with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which increases with age. Different types of Modic change are the sam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hereas the mixed type is thought to be a transitional stage. Whether Modic II change is a stable stage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Modic change is still insufficient,and the exact pathological mechanism is still not clear,which is thought to be the resul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biochemical, biomechanical and genetic factors.%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磁共振成像上的信号改变,椎间盘退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人群其Modic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并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增加.不同类型的Modic改变目前认为是同一病理变化不同时期的表现,混合型则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性表现,ModicⅡ型改变是否为一稳定阶段,仍存在争议.Modic改变的定量测量研究目前仍较少,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及基因等多种因素联综合作用的结果.【总页数】4页(P889-892)【作者】罗科锋【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科,上海,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相关文献】1.腰椎Modic改变的研究进展 [J], 何少锋2.腰椎Modic改变病因学研究进展 [J], 张玙;徐宏光;吴天亮3.感染和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邹日峰;杨勇4.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吴昊5.腰椎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J], 胡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相关性分析》
《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相关性分析》一、引言Modic改变是一种在脊柱MRI(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椎体骨髓信号的异常变化。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而下腰痛则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
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Modic改变概述Modic改变是指MRI上观察到的椎体骨髓信号异常变化,主要分为三型:I型、II型和III型。
其中,I型表现为低信号强度,II型表现为高信号强度,III型则表现为混合信号。
Modic改变多见于腰椎,与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等病变密切相关。
三、骨质疏松与下腰痛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脊柱后凸、骨折等。
下腰痛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与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微骨折、椎间盘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
四、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及下腰痛的相关性分析1. 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Modic改变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骨质疏松患者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较高,且多为I型和II型改变。
这可能与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微环境改变、骨髓水肿等因素有关。
2. Modic改变与下腰痛的相关性Modic改变是导致下腰痛的一个重要因素。
MRI检查发现,下腰痛患者中Modic改变的发生率较高。
其中,I型和II型Modic改变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与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微骨折等因素有关。
3. Modic改变在骨质疏松性下腰痛中的作用在骨质疏松性下腰痛中,Modic改变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微骨折、椎间盘退行性变等病变可能引发Modic改变;另一方面,Modic改变本身也可能导致椎体稳定性下降、神经根受压等,从而引起下腰痛。
Modic分型
3
Modic改变的提出
Modic改变由de Roos于1987年率先报道, 他们发现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MRI上 近终板区椎体骨髓信号发生改变,后于1988 年由Modic系统描述了Modic改变的分型和组 织学改变。
Edited by Vera
4
Modic改变的分型和组织学改变
Modic改变分为 3 型 : Ⅰ型:在 T1 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在 T2 加权像 上表现为高信号,组织学表现为终板区水肿和纤维血 管组织替代; Ⅱ型:在 T1 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在T2 加权像上 表现为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组织学表现为黄骨髓替 代原有的红骨髓,终板及终板下区域大量脂肪组织沉积; Ⅲ型:在 T1 加权像及 T2 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 号,组织学表现为终板及终板下骨质的硬化。
Edited by Vera 14
5、女性患者腰椎Modic改变发生率明显高 于男性患者(P<0.05)(见表1) 6、年龄与腰椎Modic改变的发生无明显相 关性(P>0.05)(见表2) 7、重度体力劳动者腰椎Modic改变的发生 率明显高于轻度体力劳动者(P<0.05) (见表3) 8、肥胖患者腰椎Modic改变的发生率高于 体重正常者(P<0.05)(见表4)。
Edited by Vera 9
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 12月31日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患有腰椎间盘退 行性疾病的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26例。所有入选病例均行腰椎正侧 位和腰椎磁共振矢状位和横断面检查,除外 腰椎肿瘤、感染、畸形等疾病。
Edited by Vera 10
Edited by Vera
5
Modic Ⅰ型
腰椎终板Modic Ⅱ型面积改变率与慢性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者的腰椎终板面积改变率 , 并 采 用 疼 痛视 觉模 拟 评 分 ( V A S ) 来评 估 慢 性 下腰 痛 的程 度 。结 果 所 有 4 5 例 Mo d i c I 1 型 患者均进行M R I 检查后 , 统 计 得 出Mo d i c 改变率为 ( 1 5 . 1 3 + _ 1 0 . 7 5 ) %, 计 算V A S 评分 为( 3 . 9 0 + _ 0 . 4 0 ) 分 ,Mo d i c Ⅱ型 患者 的 面积 改 变 率 与V A S 评 分 经P e a r s o n : # l 关分析 , 呈 正相 关 性 ( r = 0 . 3 1 , P <0 . 0 5 ) 。结 论 腰 椎 终 板 Mo d i cⅡ型 面
MRI e x a mi n a t i o n,t h e Mo d i cⅡ a r e a c h a n g e r a t e wa s( 1 5 . 1 3 ±1 0 . 7 5 ) % ,VAS s c o r e wa s( 3 . 9 0 + _ 0 . 4 0) . P e a r s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Mo d i c I I a r e a c h a n g e r a t e a n d V AS s c o r e s we r e p o s i t i v e l y r e l a t e d( r = 0 . 3 1 ,P<0 . 0 5 ) . Co n c l u s i o n
腰椎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288-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p Clinical OrthopaePas2021Ap/24(2)dW:10.3969/j.ion.1008-0287-2021.02-041.综述.腰椎疾病中Mode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The relaten research progress of Modic changes in lumbar spine diseases胡博综述,丁洪伟审校HU Bo,DING Hong-wet摘要:Mode改变(MCs)作为腰椎脊柱退变的影像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同腰椎疾病的患者多存在MCs,MCs与脊柱腰椎许多疾病逐渐联系起来。
但目前的研究大多以终板MCs后引起的症状为主要方向。
该文就椎体MCs与腰椎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Modo改变;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腰椎滑脱Key words:Modic change;Uw back pain;lumbar dOc herniation;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lumbar spondylolisthesis中图分类号:R681.5;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87(2021)02-0288-05Modic改变(Modic changes,MCs)是指脊柱终板及终板下骨质MRI的信号改变,1987年由Roas X at首先报道,1988年Modic et at系统地阐述了MCs 的特点,认为MCs是由椎间盘退变所引起,其病理演变是椎间盘退变-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消失&邻近松质骨水肿&椎体脂肪浸润&发生纤维化及钙化。
该研究根据MRI信号的差异将其分为MCs I% '、(型:①I型表现为T低信号、T2高信号,临床表现为椎体终板出现水肿及炎症;②'型表现为T1高信号%T2高信号,临床表现为椎体中的黄骨髓代替红骨髓;③(型表现为T低信号、T2低信号,临床表现为椎体终板出现骨纤维化。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进展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06-15发表评论分享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王善金椎体软骨终板分为骨性终板和软骨终板,其作用非常重要,对维持脊柱的整体以及椎间盘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终板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的改变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
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信号改变被称为Modic改变,其发生率正常人群中为6%,腰背痛人群中为40%,Modic改变在中年会进展,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
伴有Modic改变更容易影响腰痛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Modic改变自提出以来,激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情,然至今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仍充满争议。
笔者对近几年国内外临床研究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影响因素Modic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逐渐增加,中老年腰腿痛患者椎体终板Modic改变以Ⅱ型最多见。
男女人群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女性患者发生Modic改变多于男性。
肥胖人群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女性体内的激素变化以及肥胖人群的腰椎应力改变可能是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些研究者认为与职业、娱乐方式等因素有关,Mefford等的一项关于高尔夫球手的研究发现,伴有腰痛的高尔夫球手其右侧Ⅰ型Modic改变明显,认为这与高尔夫球手经常从右侧挥球杆,引起右侧终板损伤加剧有关,从而引起右侧的终板炎性反应。
一些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则认为与Modic改变无明显相关性。
Modic改变在腰痛人群中出现的概率较高,ModicⅠ、Ⅱ型面积改变率分别与腰痛的疼痛程度有密切关系,Ⅲ型面积改变率与腰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Kaapa等认为伴有Ⅰ型Modic改变的腰痛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Modic 改变的程度无关,而与Modic改变的类型有关,Ⅰ型Modic改变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正在向Ⅰ/Ⅱ混合型转化的患者重。
随访4年的观察表明,Modic改变与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则密切相关。
类似的研究证实腰椎Modic改变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出现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1 Mo i dc改 变 分 型 及 组 织 学 表 现 l ’ 、
个, :、 卜终 板 及 终 板 骨 质 的发 率 壤 本
・ ( > .5) 致 P O0 ( 共
Mo i 变 可 分 为 3型 :I型 ( 称 为 炎 症 期 或 水 肿 dc改 又
同 时 作 者 将 每 个 终 板 及 终 板 卜肖质 分 成 l 5个 域
黄 师 . 铁 胜 侯
( 海 医 院 骨 科 21 3 上海 市 1 长 (1 3 ( 4
中图 分 类 号 : 6 I , 6 3 R 8. Q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4 6 20 ) 1- 7 9 0 10 - 0 x(0 6 一 0 0 8 - 3
域 . 大量 脂 肪 细 胞 沉 积 : Ⅲ型 改 变 表 现 为终 板 及 终 板 下 硬 化骨替代。
3 Mo i dc改 变 与 腰 痛 的 关 系
维普资讯
中 国 脊 柱 脊髓 杂志 2 0 0 6年第 l 第 1 6卷 0期 C ieeJunlf iea d ia od 2 0 , o.6 N .0 hns ora o n n n C r ,0 6 V 1 , o1 l 1
79 8
腰椎 间盘 退 变性 疾 病 中 Mo i dc改变 的相 关 研 究 进展
变 化 主 要 南 大量 脂 肪 沉积 所致 : Ⅲ型 ( 质 硬 化期 ) 在 Tl 骨 .
l 0 0个 域 ) 受 累 域 分 布 为 Il 9个 ( 9 l 0 0, 50 . / 2 2 2 /5 0
0 1 % ) L / 8 个 .9 . 23 7 ( .8 ) L / 8 个 05 % . 34 4 ( .2 ) 1 / 03 % ., 5 4
Modic改变和腰痛:下腰痛的出现和缓解
Modic改变和腰痛:下腰痛的出现和缓解编译:张树军审校:孙振中杜世浩Modic改变过去常常被认为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新近一期的《Spine》杂志发表了一份来自丹麦脊柱外科学者对Modic改变和下腰痛关系的长达13年随访的队列研究,对Modic改变和下腰痛的关系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做出如下结论:并未发现Modic改变与长期腰痛、活动障碍、因疼痛请假等评价指标负性相关,相反,有Modic改变的患者相对于无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发生活动受限和因疼痛请假的概率更低[1]。
研究者从2004年到2005年选取了170例下腰痛患者,根据腰椎MRI 结果分为两组:有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69例),无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103例)。
随访13年,并分析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活动受限评分、因疼痛请假等指标上的差异。
如图所示:在Rowland-Morris功能障碍(Row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评分上, 有Modic改变的患者组评分显著优于无Modic改变组;在因疼痛请假时长(Sick leave)这一指标上, 有Modic改变的患者组也显著优于无Modic改变的患者组。
这份研究的结果似乎在暗示:相对于无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有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研究者对此的解释为:有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的后期症状改善与Modic改变本身的自然病理学进程相关。
自Modic教授在1988年于《Radiology》杂志发表基于MRI的椎体骨髓影像学分型以来[2],有众多学者对Modic改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病理生理和细胞学研究[3]。
Modic change Type-I(Modic改变I型)特征性表现为椎体骨髓的水肿和急性炎症反应,Modic change Type-II(Modic改变II型)特征性表现为脂肪沉积,Modic change Type-III(Modic改变III型)特征性表现为椎体和终板的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R esearch progress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TimesPainTimesModic Change and Low Back Pain研究生姓名:吴昊指导教师:王立新学科专业:外科学研究方向:骨科学论文工作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本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已经获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本论文撰写中所引用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时已在论文中给予特别标注和明确说明。
对本论文的实验研究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帮助和建议等贡献的其他人士,也已作了致谢说明。
本人完全理解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以及所涉及的结果将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的共享声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管理条例》,本学位论文,题目: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职务作品,得到蚌埠医学院相关部门科室的物质技术和经费支持,因此,本学位论文的著作权由研究生,导师和蚌埠医学院三方共同享有,均享有署名权和使用权等权益;本学位论文成果归属蚌埠医学院。
根据国家学位授予条例,学校对本学位论文有使用权,包括保存本学位论文;因教学和科研的目的,保留在图书馆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根据国家规定将本学位论文送交国家有部门保留和使用。
学校在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应保障研究生和导师的署名权等权益。
研究生和导师在公开发表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时必须保障学校的署名权等权益,即在发表论文时蚌埠医学院及相关部门科室应署名为作者单位。
声明人完全理解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综述正文 (4)参考文献 (6)附录 (17)病例总结 (23)致谢 (34)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中文摘要下腰痛是临床常见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症状,许多骨科疾病可以引起下腰痛。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腰椎Modic改变是指在腰椎MRI上终板以及终板下组织信号的改变。
大量研究表明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密切,腰椎Modic改变在下腰痛患者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通过对腰椎Modic 改变的研究可以使下腰痛的诊断更加精确并对下一步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就Modic改变与下腰痛的关系予以综述。
并对有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进行初步分析。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1)Modic改变在有下腰痛的患者中的发生率比其他人群高,特别是1型Modic改变与下腰痛更具有相关性。
2)Modic改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表现更加明显。
3)各型Modic改变之间的转化速度对下腰痛病程有影响。
4)有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的治疗还应行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置换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治疗,选用何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能有最好的疗效目前仍有争议。
5)根据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的经验后路Cage植入腰椎融合术治疗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
关键词:Modic改变;下腰痛;椎体终板;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变ess in the Collelation between Modic C hange Progr gr gressR esearch Proain..and L ow B ack P ainAbstractLow back pain which seriously harm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many orthopedic diseases can cause low back pain.The etiology is not thoroughly clear yet.The lumbar Modic change refers to the signal changes of endplate and the vertebral body marrow adjacent to the endplates in the lumbar spine MRI.A number of studies indicated that Modic chang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low back pain.The incidence of Modic chang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than normal population..Study on Modic change will make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more precise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next stage treatment.In this paper,the author,summarize outcom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ic change and low back pain.And for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ith Modic change it’s operation indications,opera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operation were analyzed.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we can conclude:1)The incidence of Mod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is higher than other people,especially in Modic changes type1.2)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segment,modic changes performance more apparent.3) The transformation speed between each modic changes impact the low back pain.4) The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ith modic changes should be treated positively,such as minimally invasive herniated nucleus enucleation,discectomy,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vertebral body fusion surgery,however,which treatment have the best effect is still comtroversial.5)The treatment of lumbar fus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our hospital posterior Cage implanted Modic chang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to a large extent,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pain.前言疼痛是一种让人体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与情感的体验,它与真实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肋缘以下,下臀肌的褶皱以上的疼痛,肌肉紧张,僵硬,伴或不伴有腿部疼痛。
[1]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如椎间盘源性,骨与软组织源性,神经根源性等。
具体病因的诊断对骨科医生是一种挑战[2]。
临床上大约只有20%的LBP的患者能在病理机制层面上弄清LBP的原因。
剩下的80%被称为“非特异性下腰痛”,但是这种命名让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缺乏准确性[2]。
MRI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诊断下腰痛病因的方法,在研究引起下腰痛原因的过程中MRI上腰椎椎体终板信号的改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Modic改变于1988年被Modic等[3]发现,其定义为椎体终板以及椎体终板下组织在MRI影像上信号的改变。
在此后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LBP关系密切[4-5]。
Modic改变被Roos等[5]于1987年被第一次注意到,随后的正式分类在由Modic等[6]提出,他们在一项对474位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许多LBP患者的椎体MRI上有信号改变。
Modic等[6]最初将Modic改变分为两型,:1型(图1):在椎体MRI上Tl加权像终板及终板下组织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相对正常终板表现为高信号。
2型(图2):在Tl加权像上终板及终板下组织比正常信号高,T2加权像上信号相同或略升高。
Modic 等随后描述了3型(图3)的特点:Tl、T2加权像上终板及终板下组织信号均降低,并指出3型是由软骨下骨硬化形成[7]。
混合型1/2、2/3Modic改变也有报道[8],这表明这些改变可以从一个类型转化到另一个类型。
在随后的研究中有学者把缺乏Modic改变,具有正常的影像学表现的LBP,定义为0型Modic改变[9]。
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2006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伴有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外科治疗有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经验进行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对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进行综述,同时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图11型Modic 改变可见L3-4节段T1图22型Modic 改变可见L5-S1节段T1像终板及终板下骨低信号,T2像终板及像终板及终板下组织高信号,T2像终板终板下骨高信号及终板下组织略高信号。
图33型Modic 改变可见L2-3节段终板及终板下组织在T1和T2像上信号均降低腰椎Modic改变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的诊断对骨科医生是一种挑战[1]。
临床上大约只有20%的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的患者能在病理机制层面上弄清LBP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