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之二)

合集下载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8、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基础;(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

9、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那些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0、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是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等世界情况的变化所要求的;(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出现新的情况等国内情况变化所要求的;(3)是党的执政方位和党的队伍等党自身情况变化所要求。

12、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4、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2--2008.7)列为重点复习的思考题及解答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1)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常和全国人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提纲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历史条件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
5.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
6.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9.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13.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
14.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15.“三通”是指哪三通
16.“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和前提条件
17.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的世界格局
18.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19.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全面理解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
22.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23.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24.邓小平理论确立的时间
25.政府职能的转变。

《毛思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毛思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

《毛思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知识点第一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第三世界的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照搬了()A、苏联模式B、匈牙利模式C、波兰模式D、南斯拉夫模式3、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A、高速度的经济增长特点B、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特点C、封闭和半封闭的特点D、备战型或准战型特点4、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是()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C、1997年党的十五大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8、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A、1942年延安整风B、1945年党的七大C、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D、1956年党的八大9、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坚持关系B、继承关系C、发展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想信群众,依靠群众B、发展和解放生产力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B、马克思主义C、马克思列宁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1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问题D、社会主义实践问题1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实事求是的理论D、改革开放的理论1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十年“文化大革命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C、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义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经济特区建设1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爱国统一战线17、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A、初步形成时期B、形成轮廓C、形成理论体系D、发展完善18、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9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A、形成轮廓时期B、初步形成C、形成理论体系D、发展完善19、从1989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A、初步形成B、形成轮廓C、形成理论体系D、发展完善2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新的伟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辨析题1、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毛思概论课堂复习资料(ok版)

毛思概论课堂复习资料(ok版)

.本次期末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复习重点是教材的1-6章节,具体复习内容如下:P1 1983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P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P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P16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18 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的科学思想体系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区别开来?答:毛泽东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其晚年错误是个人思想没有转换,还停留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造成的。

我们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辩证唯物主义,不能把个人的错误放置于集体之上。

(本题答案来自“百度百科”,若同学们有更好的答案欢迎共享)P2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P21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知道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22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P23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毛、邓、三个代表学习资料

毛、邓、三个代表学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1935年的【 B 】1P1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2.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是【 A 】1P2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3.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A )P2(08.10)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4.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著作是( B )1P2(09.1)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新阶段》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5.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1P2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大6. 1945年中共七大,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 B 】1P2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1P1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初步形成于( B )1P11(09.1)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1P14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立D.自力更生10.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 D 】1P14A.组织路线B.独立自主C.实事求是D.群众路线1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B 】1P15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12.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形成的现实依据。

考研政治邓论和三个代表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邓论和三个代表第二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代世界正在发⽣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第⼀,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第四,各种思想⽂化相互激荡。

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重要历史经验,就是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理论创新。

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我国社会⽣活发⽣了⼴泛⽽深刻的变化。

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出现了多样性;物质利益的多样化⽇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

我们党也发⽣了许多新变化。

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变化;党的⼲部队伍正在进⾏整体性新⽼交替;党员⼲部队伍中出现了⼀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这些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是辩证统⼀的关系,发展先进⽣产⼒是发展先进⽂化、实现最⼴⼤⼈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民群众是先进⽣产⼒和先进⽂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利益的根本⼒量。

不断发展先进⽣产⼒和先进⽂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化⽣活需要,不断实现最⼴⼤⼈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产⼒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向,代表中国最⼴⼤⼈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产⼒是发展先进⽂化、实现最⼴⼤⼈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民群众是先进⽣产⼒和先进⽂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利益的根本⼒量。

毛邓三复习提纲

毛邓三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提纲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的、协调的、均衡的发展,强调统筹坚固,那么科学发展观有没有重点?(围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与重点发展观的辩证统一‛展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大革命时期有人提出‚天然领导权‛思想,请分析这种观点并且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主要内容。

【材料1】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材料2】彭述之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天然领导者的观点。

在四大召开的前夕,彭述之写了《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他虽然肯定无产阶级应当领导革命,同时又认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

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这个领导权是“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用不着去争取.【材料3】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已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问题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的错误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答案要点】(1)材料1中的观点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必然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实际上取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邓三期末复习

毛邓三期末复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简答)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8(多选,简答)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13(选择)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19(选择,简答)5.科学发展观P22(大题)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31(辨析,多选)7.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P44(选择,简答)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69.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6610.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74(多选,简答,辨析)1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P81(单选,多选)1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87(大题)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P10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110(大题)1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15(为什么改革是第二次革命)1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P123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301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P13119.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P13920.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P1442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67(辨析)22.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P180(大题)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P196(28字,多选,简答)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P201(大题)25.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P21926.维持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P23527.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P24328.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P26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简答)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毛邓三复习资料

毛邓三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3707一、简答题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6.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

答:祖国统一的前提是一个中国;两制并存,我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港、澳、台保持原有社会制度不变;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绝不承诺放弃武力。

8.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第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治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9.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答: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0.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关于毛邓三的复习资料

关于毛邓三的复习资料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答:P13、14: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P22.、23: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的转换时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一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P27 、28:有三个方面:1)党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世情:国际格局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P33: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界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答:历史进程: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严重的曲折。

遵义会议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邓三 复习资料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邓三 复习资料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目录二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

十:科学发展观。

形成、背景。

第二章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

第三章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四:三大法宝。

第四章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

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

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

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五章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

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

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七章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

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八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7.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8.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9.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的必然性:11.分配理论的的发展过程:1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第九章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1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1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18.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1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20.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十章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2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第十一章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2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十二章2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0.胡四点:31.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第十三章32.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33.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3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十四章35.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36.为什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第十五章3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9.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40.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观题复习材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观题复习材料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简答1.(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1)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这一理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3.(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中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4.(2)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在一定意义上,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包含的三个基本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全)一、单选:●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C.贫穷与富裕●2.我国在(B )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1956 C.1957年3.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题目是(C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A )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5.邓小平在(A )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6.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B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B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 )A.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C 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9.明确了自身工作的责任,特别是认识到(B )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考问题和理论创新的重点。

A.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加强我们党作为国家执政党建设C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0.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 )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B人民的当前利益C人民的长远利益11.“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B )的关系。

A.相互区别,相互独立B相互联系,相互促进C相互独立,相互制约●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 )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B会主义精神文明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3.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 )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思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必看(之二)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改的理论基础。

(单选)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单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2)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4)分析了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5)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有:(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二、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单选)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单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被称作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单选)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应是全面的改革。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单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硬道理,是改革和稳定的目的。

(2)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的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4)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单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单选)邓小平在1980年,正式提出“对外开放”的表述。

(多选)邓小平在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时,提出的两个观点是:(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多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单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和主题。

二、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单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提出来的。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1)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2)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3)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

(4)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

(多选)实行对外开放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对外开放会导致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多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是:(1)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立、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衽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多选)我国的外开放是采取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办法。

(多选)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1)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

(2)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3)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

(4)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多选)邓小平有关我国的经济特区描述是:(1)是具有综合职能的经济特区。

(2)是技术、知识、管理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是对开放政策的窗口。

(单选)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

(单选)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单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1)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

(3)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等。

(4)经济特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当前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1) 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2)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3)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

(4) 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5)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单选)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以质取胜的战略。

第7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单选)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并在1956年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单选)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边到小康水平。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单选)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单选)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内容是:(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二节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多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1) 国家发展战略的方针。

(2)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 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多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单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单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多选)“两个坚持”,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要做到的“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1)“两个坚持”,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2)“三个转变”是指: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支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过去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单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多选)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1) 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2) 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3) 坚持城乡协调以展。

(4) 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单选)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单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单选)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单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多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1) 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2) 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3) 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4) 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多选)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

(1) 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