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词谱大全
十六字令词谱大全
十六字令词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用十六个字,每句四个字,共四句。
下面是十六字令词谱的大全,包括了唐代和宋代的作品。
唐代十六字令词谱:
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长恨歌》:楼高情远今古多情,悠悠生死别经年。
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宋代十六字令词谱:
1.《清平乐·仙吏深深任好事》:举杯邀月渡琼林,踏歌迷彩鸞。
2.《满江红·登高》:归来见友天涯泪,不似苍鹰已羽翼。
3.《眼儿媚·寄生草》:逝水东逝,含泪赠人歇马。
4.《离亭燕·卜算子》: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5.《长亭·汉宫秋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以上是唐代和宋代十六字令词谱的经典作品,其中《将进酒》《春晓》等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十六字令词虽然字符有限,却能形成精彩
短小的诗歌佳作。
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译文赏析《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⑴。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⑵。
【其三】山,刺破青天⑶锷未残⑷。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⑸。
【题解】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
单调,十六字,是现存唐宋词中以字数命名的词牌。
四句,三平韵。
*一生爱山,长征中登了大大小小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山、高山、险山。
《十六字令》中所写的山,不仅仅“我见青山多妩媚”的爱恋,也不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山川,而是经过作者的艺术想象而升华出的山的原型。
《十六字令》之所作非一时一地,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修改和润色才定稿的,故词题下标名写作时间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完全符合创作实际。
【注释】⑴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
”⑵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
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
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
”⑶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
”⑷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锷(è),剑刃。
⑸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译文】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
猛然一回头,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山,此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山,高耸入云,像一把宝剑一样刺破天空,但剑刃锐利,丝毫未损。
天空都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指山),以他为倚靠。
【鉴赏】顾名思义,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
在这短短的十六字里,要填充出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来是非常困难的,而*做到了。
诗歌教学实践分享:《十六字令三首》教案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一直以来都很注重诗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推荐了一种备受青睐的诗歌教学方法——《十六字令三首》教案。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们的诗歌欣赏能力,又能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老师们。
第一部分:《十六字令三首》的诗歌欣赏《十六字令三首》是一种古体诗歌,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只由16个字组成,格式为“句型十四字,韵脚二字”。
三首诗合称为“十六字令三首”,它们分别是《春晓》、《登乐游原》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下面是这三首诗的详细内容: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是一首表现春天自然景色的诗歌。
整首诗采用了五言句式,抒情自然,情感真挚。
2.《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是一首表现秋天自然景色的诗歌。
整首诗采用了七言句式,情感深沉,感人至深。
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是一首表现秋天自然景色的诗歌。
整首诗采用了五言句式,意境深远,令人感慨。
通过以上三首诗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欣赏到不同时间和季节的美好景色,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第二部分:《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练习在学生们充分了解这三首诗歌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最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练习《十六字令三首》写作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简练,表达精准。
2.诗歌主旨明确,情感真实,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3.遵从诗歌的格式,用韵脚来缀接。
4.注意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情感表达,以达到言志于心的目的。
通过对每一个点的练习,学生们将不断提高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他们的作品,从中学习和分享,增加班级团结和合作。
《十六字令三首》全文及赏析
《十六字令三首》全文及赏析《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创作的一组小令,原文如下: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小令,以“山”为主题,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出了山的雄伟、壮阔和坚韧,也寄托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革命精神。
首先来看第一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开篇一个“山”字,简洁明了地引出主题,给人一种直接、干脆的感觉。
“快马加鞭未下鞍”,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势的险峻和作者勇往直前的决心。
仿佛是骑着快马在陡峭的山上奔驰,一刻也不停歇。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这一句突然转折,当回头望去,才惊讶地发现,离天竟然只有“三尺三”。
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峻,也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险和自身的无畏。
第二首“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将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大海和翻滚的巨澜,展现出山的磅礴气势和强大力量。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进一步描绘出山的动态之美,仿佛无数的骏马在奔腾激战,充满了激烈和紧张的氛围。
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山的雄伟,也象征着革命斗争的激烈和壮阔。
第三首“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把山比作一把锋利的宝剑,刺破青天而剑刃未残,突出了山的坚韧和锐利。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想象奇特,当天快要塌下来的时候,依靠这座山来支撑。
这不仅表现了山的顶天立地,更暗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的革命斗争中所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三首小令,在语言上简洁明快,节奏紧凑,富有韵律美。
每一首都仅仅十六个字,却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不同特点和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意境上看,作者通过对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宏大、壮阔、激昂的意境。
山的形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作者革命意志和理想的象征。
在情感表达上,这三首小令充满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艰难险阻面前,作者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展现出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十六字令三首
“刺破”看出山的陡峭、高耸、险峻,锐 不可挡。 “锷未残”看出山的坚韧、陡峭、挺拔。 “赖以拄其间”体现了山的高大挺拔和磅 礴的支撑天地的作用。
“快马加鞭未下鞍”与“人过要低头,马过要 下鞍” 形成比较,写红军战马奔腾穿山而过的英 姿,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英雄 气概。 面对“离天三尺三”,“未下鞍” “惊回首”, 反衬了红军的无畏、豪迈气概。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万马奔腾、鏖战正 酣,极言战斗的激烈,传递出红军战士气势昂扬、 痛快淋漓的战斗激情。
“赖以拄其间”表面是写山,实际也是在写人 的志向,象征着诗人及红军战士崇高、坚韧的革 命意志,和愿做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雄心壮志。
《阻,但也象征着革命者不畏艰难险 阻,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和勇挑革 命重担的革命精神,也了革命者对 革命必胜的信念。
第二首:写出山的连绵、雄伟、壮阔。
“倒海翻江卷巨澜” 读出了山的气势磅礴。重峦起伏连绵不断, 山在这里如狂涛巨浪成倒海翻江之势,奔 腾朝前 “倒”、“翻”、“卷”、“奔腾”等词语, 让沉睡着的群山一下子“觉醒”了,化静 为动,其动态显得气势磅礴无比、力量强 大非凡。
第三首:写出山的峻峭、挺拔、伟岸。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词牌
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句子长短 变化,还规定了词的声韵。
十六字令”是现存唯一以字数来命名 的词牌,也名苍梧谣。 注:词牌不是词的题目,也与词作内容无关
第一首:写出山的高耸、巍峨、险峻。
“离天三尺三” 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山的 高耸、巍峨。 “惊回首”的“惊”字体现了山的惊险, 又写出了履险不惊的自豪情怀。
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原文赏析
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原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拼音解读:shí liù zì lìngshān,kuài mǎ jiā biān wèi xià ān 。
jīng huí shǒu,lí tiān sān chǐ sān 。
shān,dǎo hǎi fān jiāng juàn jù lán 。
bēn téng jí,wàn mǎ zhàn yóu hān 。
shān,cì pò qīng tiān è wèi cán 。
tiān yù duò,lài yǐ zhǔ qí ji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诗词赏析:闲来无事,翻开毛泽东诗词,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六字令三首》,读这首诗,仿佛又看到了丛山竣岭之中,一支武器低劣、饥累疲劳的军队,面对数十倍敌军的前堵后追,上有飞机扫射、下有江河拦路的千难万险,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在近二年的时间中,征途万里,披荆斩棘,攻关克难,终于突出重围…………而这支军队的统帅,在颠簸的鞍马倥偬之中,依然如闲庭信步,不时抒扬着他那蔑视一切困难的人格意志,以其豪迈的'气概,吟诵出雄视千古的宏伟诗篇。
十六字令的介绍和意义
十六字令的介绍和意义十六字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管理指导原则,也被称为“六字诀”或“十六字令”,其内容由《职技品》、《军书十六字令》、《史品》等古籍传承下来。
这种指导原则实质上是一种简洁明了的管理哲学,以十六个字概括了管理者在领导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该遵循的原则。
十六字令的内容包括“博厚敦诚,温敦敬慎,择善而从,理忧而顺,知迢而作,遇难而强”。
它们分别对应着以下六个方面的管理原则和素养:1. 博厚敦诚:指管理者应当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修养,做到温文尔雅,为人正直,兼容并蓄,真诚待人。
只有博采众长、虚心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
2. 温敦敬慎:指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温和的态度,体现敦厚的品质,保持敬畏之心。
温和而敦厚的待人方式可以增加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敬慎而考虑周到的思考能够减少错误和风险。
3. 择善而从:指管理者应善于选择优秀的人才,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尊重和鼓励团队成员的发展和创新。
只有择善而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和能力。
4. 理忧而顺:指管理者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应保持理性思考和顺势而为的态度。
管理者能够理性分析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才能保持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5. 知迢而作:指管理者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效的执行力。
在知识和行动上都要迅速、果断,不拖泥带水,做到及时行动。
6. 遇难而强:指管理者应具备坚定的意志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毫不退缩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只有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才能够带领团队共同克服各种困难。
十六字令作为一种精炼而简洁的管理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概括了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素养,引导管理者做到温和、真诚、坚毅等,从而提高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力。
其次,十六字令强调了管理者应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人才选拔、问题处理、执行力等方面。
管理者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团队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再次,十六字令也是一种管理智慧的传承和积累,通过对古人的的总结和提炼,给予了现代管理者宝贵的借鉴。
词牌十六字令》简介和写作技巧
词牌《十六字令》简介及写作技巧小渔村词六评阅-半水清《十六字令》:此调因全词只有一十六字而名《十六字令》,其实此调起名之初是《苍梧谣》。
宋代蔡伸用此调填了《苍梧谣》词,所以有人把此调叫《苍梧谣》,见《友古居士词》。
后来周玉晨按此调作词,见全词只有一十六字而冠名《十六字令》,见《花草粹编》,《天机余锦》也载有周玉晨这首“十六字令”。
而袁去华、张孝祥都有用“归”字起韵的词,故又名《归字谣》(有人误作《归梧谣》)。
【十六字令】(标准格式谱)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单调,四句,三平韵。
按,张孝祥词三首,皆以归字起韵,蔡伸词以天字起韵,袁去华词亦以归字起韵,皆一字句。
《天机余锦》所载有周玉晨这首“十六字令”,词曰:“眠,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圅边。
”本以一字起句,但《词综》及《草堂别集》,误把“眠”字作为“明”字,遂以“明月影”三字为起句,这是不对的。
[按] 谱式据《词谱》,调中五.七字句均律句,又,毛泽东《十六字令》中“离天三尺三”因系民谣,故不可更改,突破格律。
有人以此来认为是变体也是不对的。
“苍梧谣”即《十六字令》。
宋蔡伸《苍梧谣》:“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见《友古居士词》。
由此可见“苍梧谣”即是《十六字令》。
“归字谣”袁去华、张孝祥二人所作的《十六字令》都是用“归”字起韵的,故又名《归字谣》“花娇女”调名来源不详,我们查阅大量的古籍也未见此调名的来源。
“归梧谣”“归梧谣”是“归字谣”误笔所致,也有可能是与“苍梧谣”串名所致。
蔡伸苍梧谣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十六字令”起名之初就是蔡伸这首“苍梧谣”。
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后以区域名称延用下来,称为古苍梧。
苍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时期。
《战国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苍梧。
”《汉书音义》曰:“苍梧越中王,自命为秦王。
”可见,历史上苍梧早已有之。
苍梧在秦始皇时为桂林郡地,是印度佛教从海上传入中国的第二站。
十六字令资料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翻江倒海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第一首,狂飙过后——长征,一路狂奔第二首,斗志昂扬——战斗,四渡赤水第三首,自信满满——彼可取而代之!刺破旧世界,改换新世界词人借助想象的写作手法,通过形象地比喻,化静为动,生动地勾画了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的景象。
以群山的磅礴宏大的气势,表现红军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气势,也体现词人雄姿英发、气吞山河的气概。
我快马加鞭飞越过山头的时候没有下马,但是当我回头一看,这才惊奇的发现:这座山是如此之高,山顶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势蜿蜒犹如翻腾的江海,狂卷着怒涛和巨浪;又好像是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战马一样,气势汹涌。
山,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把青天刺破却没有折损了剑刃。
青天好像要倒塌下来一样,但是幸好有这座山像柱子一样支撑在天地之间。
说明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毛泽东手书《十六字令三首》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
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
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太平御览》引汉代《三秦记》:“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尺。
”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
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
金代王特起《绝句》:“山势奔腾如逸马。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犹酣战。
”刺破青天:将青天刺破。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连山刺天。
”锷未残:剑刃没有残缺。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锷(è),剑刃。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题解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等。
单调,十六字。
四句,三平韵。
毛泽东一生爱山,长征中登了大大小小不可胜数的名山、大山、高山、险山。
十六字令笔记
《十六字令》三首
一、文学常识
十六字令,亦名苍梧谣,整首词仅十六字,是现存唐宋词中极少以字数命名的词牌。
二、内容理解
第一首:
山,我策马扬鞭向前飞奔,未曾落马。
猛然回头一看,惊奇地发现此处山势极高,距离天空仅有三尺三!
第一首写的是山的崔嵬和险峻。
第二首:
山,此山犹如翻江倒海,狂卷着巨浪;气势奔腾汹涌,好比千军万马在战场激烈厮杀!
第二首写的是山雄浑的气势。
倒海翻江卷巨澜: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山峰如同波涛翻滚。
万马战犹酣:千军万马战斗得正激烈。
以万马酣战比喻山势奔腾(体现山的动态)。
第三首:
山,高耸入云,像一把宝剑一样刺破天空,但剑刃锋利,丝毫未损。
天空都好像快要倒塌下来了,唯有倚傍着这宝剑『指山』,以他为倚靠!
第三首写的是山的宏大。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险峻,更表达了红军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首词是一个整体,毛泽东写的是山,但是通过对山的描写,毛泽东那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品格完全显露了出来。
从行军到战斗,浑然一体,表现了红军在过山时那种不怕困难,毫不退缩,勇敢的精神,表达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革命志向和宏大的情怀。
山是他的道路,是描写的对象也是创作的灵感;山是他的性格,他的形象,他的情怀;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精深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以山来赞颂红军。
《十六字令三首》原文及赏析
《十六字令三首》原文及赏析《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于 1934 年到 1935 年期间创作的一组词。
这三首小令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展现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伟大抱负。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这首词开篇一个“山”字,简洁而有力,直接点明主题。
“快马加鞭未下鞍”描绘出一种勇往直前、毫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骑马之人在险峻的山上疾驰,连马都没有停下休息,可见其急切和决心。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突然回头一看,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离天如此之近。
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山峰的高耸入云,也从侧面烘托出前进的艰难和不易,以及作者毫不畏惧的勇气。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将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大海,掀起巨大的波澜,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景象。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形容山势如万马奔腾,战斗正酣,充满了动态和力量感。
这两句词生动地描绘了山的雄伟气势,也暗示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激烈和残酷,以及革命者们英勇无畏、奋勇向前的精神。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山峰直插云霄,像一把利剑刺破天空,而剑刃依然锋利。
此句再次凸显了山的高大险峻和坚韧不拔。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如果天塌下来,这座山就会支撑住。
这表达了作者对山的无比信任和依靠,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地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具有顶天立地的伟大气魄。
这三首《十六字令》短小精悍,却韵味无穷。
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语言简洁明快。
每首词仅十六个字,却能生动地描绘出山的雄伟姿态和磅礴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离天三尺三”“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再者,意境深远。
通过对山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更寄托了作者的革命情怀和坚定信念,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十六字令格律
十六字令格律十六字令格律,即每行十六个字,每行间有规定韵律和押韵方式的诗歌形式。
这种诗歌形式源于唐代,至今仍流传于文学界并有较高的使用率。
下面从历史起源和韵律押韵两个方面对十六字令格律进行介绍。
历史起源十六字令格律最早源于唐代,是唐代诗歌的一种流派。
唐代时期,由于唐诗的风靡,很多的文学家并没有满足于过去的詠史、頌德等传统题材,开始尝试诗歌的轻松风格,十六字令格律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唐朝诗坛上,很多诗人都曾尝试过这种诗歌形式,如王之涣、王昌龄、白居易等。
这些诗人都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有些较为清新、有些较为浪漫、有些则更加抒情。
十六字令格律也成为了唐代一种重要的诗歌流派。
韵律押韵十六字令格律的韵律押韵和其他的诗歌形式有所不同。
它的韵律和押韵有一定的规则:首先,每行都有十六个字,每个字的字数不可变动,句式也要行亘标语,不得换行。
其次,这种诗歌有着一定的韵律。
每四个字为一句,在四个字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句与句之间则没有标志性的断句。
在韵律上,一般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韵脚,要求偶数句韵脚相同,在第六句、第十句和第十四句要使用相同的韵脚。
这种韵律押韵的方式更有利于读者的朗读和诵读。
十六字令格律在现代诗歌中也有其地位,一些著名的现代诗人也尝试过这种类似五绝的写法,如北岛、余光中等。
通过这种传统的诗歌形式,可以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表达文学家对生命之美的感悟和对生命之殇的痛悼。
总之,十六字令格律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歌形式,具备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并不断秉承传统,创新创作。
它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后来者不断学习、借鉴和发展的经典典范。
十六字令三首的创作背景
十六字令三首的创作背景
十六字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艺创作,每首仅有十六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十六字令三首的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十六字令的起源。
由于古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人们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简练、生动的表达方式。
十六字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不仅有利于口头传承,也可以更好地保存下来。
人们在有限的字数内,巧妙地展现了情感与意境,使得这种形式的创作成为当时文坛的一股清流。
其次,我们来了解十六字令的创作特点。
首先,它的字数严格限定为十六个字,这要求创作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其次,十六字令要求语言简练、生动,不拖泥带水,直抒胸臆,抓住读者的心灵。
再次,它还要求情感与意境的融合,通过线索的交织和意境的抉择,展示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最后,十六字令的创作背景对于我们理解这种文艺形式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传播形式的特点,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学创作的要求。
十六字令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生动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上所述,十六字令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它凭借其简练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今天的社会中,十六字令仍然具有一定的创作价值和审美价值,它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希望大家在享受十六字令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于其背后创作背景的理解。
好了,这就是《十六字令三首的创作背景》的全部内容。
谢谢大家的阅读!。
十六字令三首
这三首小令有什么特点?
读三首词中的关键语句,完成以下表格。
山的特点 修辞手法 其一 例句
高耸
反衬 夸张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倒海翻江卷巨澜。 万马战犹酣。 刺破青天锷未残。 赖以拄其间。
其二
壮伟
比喻
比喻 夸张
其三
险峻
毛泽东熟悉大山,酷爱大山,与大 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他诞 生在韶山冲,大山养育了他,大山 铸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大山给 予了他高远豪迈的胸怀。在他投身 革命并领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的每一征程,都和大山密切相关。 现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有五十 多首,其中大约用了五十五个“山” 字,直接以“山”作为标题者九首, 长征途中的七首诗词,更是篇篇都 离不了山。毛泽东爱山,情有独钟, 由爱山到写山,把山写得千姿百态, 出神入化。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令”是词的一种,16—58字的词称 为“小令”,59—90。“十 六字令”是词牌名,指每首小令由 十六个字组成。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其二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惊回首, 奔腾急,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
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 写下这三首《十六字令》。长征途中 词人率领红军翻越了大大小小数不胜 数的高山险峰,利用高山险峰摆脱敌 人的围追堵截,所以词人对高山很有 偏爱。新中国建立后,词人在繁忙的 国事政务中也还会抽空登山,词人一 生许多诗词都写到山。《十六字令三 首》的三首词不是作于一时一地,是 在词人戎马倥偬的长征途中抽空所写 的,写于不同时间,经过长时间的酝 酿、修改和润色才定稿的。故《十六 字令三首》写作时间写为“一九三四 年到一九三五年”。
最美十六字令大全
最美十六字令大全(一)风(中华通韵)
风。
夜半无眠听雨声。
人初静,花落满闲庭。
(二)风
风。
轻拂柔枝弄影红。
桃花笑,雨霁月明中。
(二)梅
梅。
冷蕊疏枝雪半堆。
迎风处,一任逸瑶台。
(三)烦
烦。
月下花前独自眠。
思无尽,梦绕复魂牵。
(四)人
人。
潇洒江湖几度春。
青衫泪,海角陌途迍。
(五)愁
愁。
夜雨无情淋上头。
凄风至,泪眼望高楼。
(六)情
情。
爱恨交加梦未成。
红颜笑,泪洒雨丝冰。
(七)春
春。
嫩绿新抽碧草茵。
花开艳,蝶舞醉芳芬。
(八)秋
秋。
枫叶萧萧暮雨愁。
西风紧,江畔看孤舟。
(九)云(中华通韵)
云。
聚散随风梦无痕。
苍茫处,一抹入丹林。
(十)龙
龙。
鳞甲生辉耀昊穹。
云中舞,江海倒翻雄。
最短的词调是什么
最短的词调是什么?
研究词史的专家们认为,在词史上,最短的词调是《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等,因全词仅有十六字,故有此称。
《十六字令》共四句,第一句仅一个字,第二句七个字,第三句三个字,第四句五个字。
单调,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填词图谱》(清赖以邠著,查继超增辑)有解。
《十六字令》写得较好的词人主要有两宋之交的蔡伸、南宋的张孝祥。
毛泽东也长于填词,也曾写过这种词调的作品。
张孝祥《十六字令·其一》写道:“归。
十万人家儿样啼。
公归去,何日是当时。
”因为这首词开篇有一“归”字,所以《十六字令》又名《归字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字令*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十六字令[宋]蔡伸天。
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说明:十六字令,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捣练子*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捣练子[南唐]李煜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说明:《捣练子》又称《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
*忆江南*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说明:又名《江南好》《望江南》《夢江南》《望江梅》《夢江口》《謝秋娘》《春去也》《歸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
*忆王孙*(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忆王孙[宋]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说明:《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如梦令*(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例词参考·如梦令[宋]秦观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乌夜啼*[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例词参考·乌夜啼[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说明: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长相思**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末句不能犯孤平。
)·例词参考·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说明: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生查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例词参考·生查子[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说明:又名《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点绛唇*(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例词参考·点绛唇[北宋]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又称为《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
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浣溪沙**(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阕前两句往往对仗。
)·例词参考·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说明: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菩萨蛮**(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共用四个韵。
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
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说明:双调四十四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卜算子**(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例词参考·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寞寂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说明: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采桑子[丑奴儿]**(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采桑子(丑奴儿)[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说明:又称《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调笑令*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注:·表示可平可仄。
△表示韵脚。
本词格三整句三换韵。
调笑令·团扇唐五代王建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调笑令·杨柳唐五代王建杨柳,杨柳,日暮白沙渡口。
船头江水茫茫,商人少妇断肠。
肠断,肠断,鹧鸪夜飞失伴。
调笑令·罗袖唐五代王建罗袖,罗袖,暗舞春风依旧。
遥看歌舞玉楼,好日新妆坐愁。
愁坐,愁坐,一世虚生虚过。
调笑令·蝴蝶唐五代王建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君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
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暮。
调笑令·边草唐五代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注:戴叔伦的这一首调笑令个别处有破格,如“千里万里月明”等,但均不失吟咏和谐。
这便是词有格而不拘泥的典范。
词格本身是为了吟咏上的和谐,若在不得已情况下,用一些人们能够在句中读得顺口的成语、名词或词组来稍有破格,是不无不可的。
说明:三十二字。
词首叠句。
后面叠句为上句末尾二字的颠倒。
通篇三换韵。
*唐多令*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第三句多作仄平平、仄仄平平)注:·表示可平可仄。
△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唐多令(寒食)陈子龙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
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唐多令李天植新绿满沧州,孤帆带远流。
更甚人同倚南楼。
一片伤心烟雨里,犹记似,别时秋。
华发渐蒙头,相思如旧不?怪江山不管离愁。
二十年前曾载酒,都作了,梦中游。
唐多令曹雪芹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说明:六十字,通常一韵到底*迈陂塘(摸鱼儿)*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因为这一格式略与前面《摸鱼儿》格式有别,特另附于此。
注:·表示可平可仄。
△表示韵脚。
·例词参考·迈陂塘金元好问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中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饮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迈陂塘(和元遗山雁丘)元李治雁双双,正分汾水,回头生死殊路。
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摧劲羽,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
诗翁感遇,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
仍为汝,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
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
霜魂苦,算犹胜,王嫱青冢贞娘墓。
凭谁说与?叹鸟道长空,龙艘古渡,马耳泪如雨。
说明:又名《摸鱼儿》、《陂塘柳》,双调一百一十六字,前后阕各七仄韵,上去通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