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李树》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如李子、桃子、苹果等,问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

2、引入课题:在古代,有一个叫王戎的小孩,面对道旁的李子却不取,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戎、诸、竞、唯。

(2)指名读,正音。

(3)全班齐读。

(三)理解课文1、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

(1)重点理解以下字词:①尝:曾经。

②诸:众多。

③游:游玩。

④竞走:争着跑过去。

⑤唯:只有。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四)深入探究1、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小组讨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事例。

2、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

(六)总结全文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王戎的品质。

2、鼓励学生向王戎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图片,请大家来看这是一副什么图(李子),大家摘吗?可是这么多李子在挂在路旁,却没有人去摘,想想这是为什么?咱们这节课学习一位七岁的小朋友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看看他是怎么解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探究新知(一)理解课题,了解出处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题目比较长,要注意停顿,谁能将它读准确?2.指导生字“戎”,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这个字的演变过程,它是一个“会意字”,戈代表兵器,里边代表铠甲。

两部分合在一起指的是武器。

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斜钩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也有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出锋芒。

3.说说题目的意思?(王戎不摘道路旁边的李子)4.王戎(234年—305年),晋朝名士,出身魏晋高门琅玡王氏,长于清谈。

“竹林七贤”之一,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栏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5.《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书中有1200多个小故事,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把握好语速,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停顿,读出节奏。

那么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究竟该如何停顿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尝试读准节奏。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语文教案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七岁小孩王戎在面对道旁李子树时,能够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其他小孩去摘取李子的故事,体现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文言文简短精炼,语言简洁却含义深刻,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良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的理解还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引导。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有趣的故事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引导他们学习文言文。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等字。

-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 引导学生运用注释、插图等方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风。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戎、诸、竞、唯”等。

-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 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性、省略性等。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词类活用(“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走”,古义为“跑”)、省略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等。

- 能够从王戎的行为中领悟到思考和观察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种品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教学目标:1.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简介《世说新语》。

3.介绍王戎。

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的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故事?(王戎)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教师巡视。

(2)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

3.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有“戎、尝、诸、竞、唯”,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然后分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4.教师指导:“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书写时,注意斜钩要长一些。

5.“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6、能初步理解古今异义和一字多义。

教学过程:一、链接已知,揭示课题1、相信大家读过许多的故事,你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两个故事,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自幼聪明)2、是的,司马光、曹冲自幼聪慧,他们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这样年幼聪慧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指读——齐读),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指名读课题。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很有特色,“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七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情、地点稍作停顿,谁来试试?(2)再次齐读课作好题。

(出示停顿)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1)“戎”是个生字,读一读。

(PPT出示“戎”的古字)大家看,“戎”这个字特别意思。

你看,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部分代表铠甲,两部分合起来是武器的总称,这是“戎”的本意,这样的字在古汉字中叫会意字。

后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

观察图片,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就叫“戎装”、“兵戎相见”(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了解了这个字,能写好它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一长横一短横,最后两笔是撇、点4、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古文,感受文韵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1)生自读(2)指名读(2-3人),相机正音。

(3)读好多音字“折”。

师:在这篇小文章里有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折”,你们还知道它另一个读音吗?生:she师:为何在这里读zhe枝,而不是she枝?师:(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李子特别多)多到把树枝都压弯了,你看,观察不同读音的意思,你发现当表示弯曲时我们只能读“zhe”,这就叫音随意走,字的读音会随着字义的变化而变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选自《世说新语》。

文章讲述了王戎小时候,与众不同的聪明才智。

在李树旁,其他小朋友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去。

他认为李树在道旁,李子必定是苦的。

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要善于观察,思考,不能盲目跟随他人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不盲目跟随他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翻译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文言文翻译资料。

3.学生分组讨论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

边读边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b.王戎为什么没有去摘李子?c.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采用问答、填空、连线等方式进行巩固。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善于观察、思考,不盲目跟随他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交流分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教学内容《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本文主要讲的是王戎小时候,其他小孩都去摘路边的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因为他根据李树在路边的位置和树上有很多李子,判断这是苦李子。

这是一个关于观察、思考、判断、推理、实践和取得成功的过程。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戎、诸”等5个生字,会写“戎、尝”等7个字,会写“王戎、诸小儿”等词语。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文言文句式节奏划分节奏,并正确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跟从的道理。

## 教学难点1. 通过朗读、借助注释和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 根据文言文句式划分节奏,正确朗读课文。

##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2. 生字卡片3.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1. 课件出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图画。

提问:同学们,图画中一群孩子在争着摘李子,为什么王戎却站在一旁不动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简介出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随机正音。

3. 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4. 交流对“诸、戎”等字词识记的方法。

5. 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停顿,理解字词。

6.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结合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道旁李树》教案

《道旁李树》教案

《道旁李树》教案
求实中学赵红英
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熟读成诵
2、了解因此及彼的推理方法,体会对比手法的精妙。

3、学习古人的智慧,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朗读课文的方法。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因此及彼的推理方法,体会对比手法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释题道旁李树:道路旁边的李树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抽点学生试读
3、抽点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四、翻译课文
1、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及学过的文言知识试译全文。

2、同桌之间互译
3、教师答疑解惑
4、抽点学生翻译
五、探讨人物形象
1、看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是怎么做的?王戎是怎么做的?
2、王戎为什么不动?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吃?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3、他的推理判断正确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比一般小孩聪明的地方是什么?
5、作者不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是怎样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什么作用?
6、从王戎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合作探究
1、如果把结尾改为“取之,未然”可以么?如果可以,那么王戎的看法就不正确了,你能理解树在道旁,果实压断树枝却无人摘取的原因吗?
2、分小组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描述诸儿竞走,攀枝摘果,因苦涩不能吃的一系列神态。

七、当堂检测
八、布置作业。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

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让学生在读中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 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 能正确流利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能够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篇课文。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时,在备课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哪些是学生明显知道的信息,哪些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引导提升的方面,以何种方式来引导,突破重难点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最多的方面。

一般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大概过程是: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2、再读注释,理解词义,3、联系上下文,逐句翻译,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5、背诵全文,体悟内涵。

一、整堂课下来,觉得呈现比较好的方面:1、首先我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从课题入手,抓住一个“戎”字,理解“戎”的字义,联系上下文解读课题。

2、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古文,最后全班一起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体会王戎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理解意思,读中领悟道理。

3、小古文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故事性体裁的文言文,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哲理蕴含深刻。

本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

简要复述课文”。

根据课后练习的编排“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教学重点,为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以理解为根本,以积累为落点,采取两步讲述:第一步:朗读课题,知题预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朗读课文,分清层意,按照情节顺序简要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和音韵;2.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朗读人物的对话句,在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想法,从而赏识评价人物;4.诵背课文,联系实际,补充情节。

创造性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释题感知。

1. 单元导读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导读中两句诗揭示我们本单元主题。

(齐读)师:是啊,时间如河,大浪会淘洗掉沙子,留下真金。

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名字的都是上才智出众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并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就被收录在《世说新语》这本书当中。

(《世说新语》简介)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个人物,他就是:王戎。

“戎”是我们既要读好也要写好的生字,出示“戎”的演变图示,解字义并指导书写。

2. 释题根据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指明古文的停顿与意思有关。

题意指的是:王戎不摘取道路旁的李子。

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质疑是啊,路旁的李子多么诱人,他为什么不摘呢?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鄂教版 世说新语三则 咏雪 道旁李树 复裈 教案

鄂教版 世说新语三则  咏雪 道旁李树 复裈 教案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5273a636-7165-11ec-8e3e-7cb59b590d7d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湖北教育出版社;《世说三句新语》&rsqb(永学时期;路边的梅树和时期;复杂&rPar;教学计划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

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

《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1.阅读和背诵文言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积累一些文言文单词。

(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2)从整体上理解文本,理解文本的含义。

(1)翻译文言文(2)积累一些文言文单词。

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讨论和练习。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很多聪明、足智多谋的孩子。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1.作家作品简介。

刘亦卿(403-444)是南朝的一位作家。

来自彭城(现江苏徐州)。

西丰临川王宋宗石曾任南方兖州知事。

热爱文学,招募学者。

原来的藏品已经丢失了。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一课时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一课时

讨论如何将王戎的智 慧和勇气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分享个人经 验和案例。
交流各组对于故事主 题和意义的探讨,互 相启发和补充。
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邀请学生分享阅读《王戎不取道 旁李》后的心得和感悟,包括对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意义
等方面的理解。
引导学生将阅读心得与现实生活 相结合,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类似 王戎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如何从
05 思考练习与课堂 互动
思考问题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探究其背后的动机和性格特点。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 王戎的智慧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提问学生王戎在故事中展现的智慧和 勇气,以及这些品质对现实生活的启 示。
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王戎的性格 特点和行为动机,分 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一课 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讲解与拓展 • 思考练习与课堂互动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材分析与定位
教材内容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古代寓言 故事,讲述了王戎通过观察和思考, 避免盲目跟从他人而做出错误选择的 故事。
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 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其书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 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
(诸:多)
(尝:常常。)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
课件
ppt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自主调控区
自主预学,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学生背诵)(课件出示14)
生汇报。师总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课件出示2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元
第八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时间
第2课时
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2.结合理解句子,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点
1.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道旁李树 精品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道旁李树 精品

道旁李树【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之”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积累重点实词,理解虚词“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1.虚词“之”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2.背诵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咏雪》,感受了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世说新语》的第二则《道旁李树》,感受西晋才子王戎小时候的聪明(板书课题)2.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个同学把收集到的王戎的资料说一说。

二、释题:1.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什么释题2.谁来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道路旁边的李树。

道:道路,路。

3.过渡:路边的李树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抽点学生读。

老师提要求:同学们注意听他的音读得准不准,句中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得对不对。

3.抽点学生评价,并请评价的学生再读。

4.生齐读。

四、翻译全文。

1.这篇文章很简单,请大家根据注释来翻译全文,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实在不会翻译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一会儿大家共同解决。

2.学生试译。

3.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词,老师把他写在黑板右边,师生共同解决。

3.抽点学生翻译(一句一个学生地问),不足之处师生共同补正,(注意补充句子的成份,使之完整)提示:重点和难点注意做笔记五、巩固重点词句。

1.刚才同学们翻译得很好,但如果把这些词单独拿出来,你们还会翻译吗现在请大家解释一下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这几个词语的意思都写对。

(1)尝与诸小儿游。

()()孔子东游。

()(2)诸儿竞走。

()()()(3)唯戎不动。

()(4)此必苦李。

()()(5)取之信然。

()公欣然曰()所以然者何()2.“之”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句中有不同的意思,看看下面句子中的“之”分别是什么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旁李树》教案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明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例如:4岁的孔融让梨的故事、5、6岁的曹冲称象的故事、7岁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应该非常熟悉。

在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再来认识这样一个小孩——王戎。

1、释题——谁来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道路旁边的李树。

道:道路,路。


——路边的李树下,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习文言文,朗读是关键。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3、读得好不好,听听就知道。

请学生朗读。

(老师提要求:同学们注意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句中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得对不对。


4、学生评价,并请评价的学生再读。

5、学生齐读。

1、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共49字,理解起来也并不难。

请同桌之间互相合作,根据注释翻译全文,实在不会翻译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一会儿大家共同解决。

2.学生试译。

同桌间探讨:
1、看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是怎么做的?王戎又是怎么做的?
板书: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2、王戎事先尝过树上的果实吗?那他怎么就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涩的呢?
他观察到李树生长在路边却还挂满了果实,并且果实压断了树枝。

正常情况下如果李子是甜的,长在路边没人管,恐怕早被人摘光了,由此推断出这树上的李子一定是苦涩的。

2、其他小孩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有敏锐的判断力、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从聪明机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

(师:如果做到这样,你也会像王戎那样聪明)
●这样一篇不足50字的文言故事,我们完全有能力当堂把它背诵下来。

3分钟强背,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课文拓展:(《世说新语》中关于王戎还有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砍掉了老虎的爪子和牙,任凭百姓观看。

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

老虎趁
机攀住栅栏大吼,它的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吓得惊慌逃躲,摔倒在地。

王戎却安详沉静,一动不动,完全没有害怕的神色。

(王戎——沉着冷静,有胆量,善于观察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