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名词解释

能力结构的名词解释能力结构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各种不同的能力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组合和关系。
这些能力和技能可以是各种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技巧能力等。
能力结构的形成是个体经历和学习的结果,也是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实现目标和应对挑战的基础。
能力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方面:组成、关系和发展。
首先,能力结构的组成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和技能的构成。
这些能力和技能可以是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例如,在学术领域中,一个人的能力结构可能包括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等等。
在职业领域中,能力结构可能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和技能相互作用、相互支持,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基础。
其次,能力结构的关系是指不同能力和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些关系可以是正向的、负向的或相互作用的。
例如,在学术领域中,语言能力可能对数学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而科学能力的提升可能对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职业领域中,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互支持的,同样,沟通能力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相互关联的。
最后,能力结构的发展是指个体能力和技能的变化和演进过程。
能力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个体的经验积累、学习和发展而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和实践,个体可以不断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能力结构,提高各种能力和技能的水平。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个体的能力结构也可能发生调整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挑战。
总之,能力结构是一个人在不同领域中所具备的能力和技能的组合和关系。
它由各种能力和技能的组成、相互关系和发展构成。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能力结构,实现自身的目标和应对各种挑战。
了解和发展个体的能力结构对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20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20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能力的种类和结构业务课名称:心理学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1.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2.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感受节奏的能力等。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1.模仿能力模仿能力又称再造能力,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的能力。
2.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不受成规的束缚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1.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与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即主要决定于先天的因素,很少受后天教育因素的影响。
流体智力的发展趋势是先提高后降低,一般在20岁后达到高峰,30岁后逐渐降低。
2.晶体智力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表现为语言、数学知识等能力,它是后天习得的,主要由后天教育和经验决定,是经验的结晶。
晶体智力在一生中一直发展。
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存在密切关系。
一方面,晶体智力的发展依赖于流体智力;另一方面,对于晶体智力的发展,只有流体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环境作用。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1.认知能力(1)认知能力指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2)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属于认知能力。
2.操作能力(1)操作能力指器械操作、工具制作、身体运动等方面的能力,包括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仪器操作能力等。
(2)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紧密联系,没有认知能力积累的知识经验,操作能力就得不到形成和发展。
心理学概论第9章能力

职业能力倾向可分为一般能力倾向和特殊能力倾向。一般能力倾向是指广泛适用于各种职 业的基本能力,如智力、语言和数学能力等;特殊能力倾向是指特定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 和知识,如音乐、体育或机械操作等。
评估方法
职业能力倾向可以通过心理测验、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心理测验包括智力测 验、能力倾向测验和个性测验等,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选择 适合自己的职业。
实施
心理测验通常由经过专业 培训的心理学家或专业人 士进行,以确保测验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投射测验
定义
投射测验是一种通过分析个体对模糊 刺激的反应来评估其心理状态和人格 特征的测验方法。
常用测验
常见的投射测验包括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等。
原理
投射测验假设个体对模糊刺激的反应 能够反映其内在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 征,因此通过分析这些反应可以评估 个体的心理特质。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认知过程和发展轨迹,共同构成个体能力的整体 结构。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对于教育、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 指导意义。
02
能力的测量
心理测验
01
02
03
定义
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 客观化的评估工具,用于 测量个体的心理特质和能 力水平。
种类
心理测验包括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 等,每种测验都有其特定 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自我发展与能力提升
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个 人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激励,激发内在动力, 促使自己不断努力提升能力。
持续学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 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社会环境。
能力结构浅谈

能力结构浅谈作者:李书慧来源:《职业时空》2009年第03期摘要:立志成才者必须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合理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合理的能力结构是成才的基础,其中,应用能力是一个人具有竞争的重要资本,创新能力是生发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关键词:能力结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能力结构是指能力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
从功能上看,它是各种符合某方面专业需要的能力的组合。
能力结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能力系统,能力只有在合理的结构中才能发挥其潜在的创造功能。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所谓一般能力,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人要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又需要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愈强、愈发展,就愈能为特殊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各种专业活动中特殊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一般能力的提高。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努力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尤其要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起合理的能力结构。
一、应用能力在未来社会,应用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人们就业和创业的重要资本。
应用能力作为一般能力的主体,主要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能力。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成才的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成才的关键。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对学习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
对学习技术的掌握能力即运用各种先进的媒体技术不断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对互联网、学习软件的应用等;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是指运用有效的方法,学习并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包括对自己的能力、特点的系统的自我认识,能够找到适合个人条件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自觉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能力必须作为自觉的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只有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学习、会学习,并能够熟练应用媒体技术,才能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自己职业能力的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 和S 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换言之,各人的S 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 因素,这些S 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 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
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 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 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知识点2能力的结构

能力的结构一、能力的因素说1、独立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rndike,1901)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述。
在他看来,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例如,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Thorndike,1911)等。
根据这种学说,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彼此是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
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
心理学家们很快发现,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他们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
这说明各种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2、二因素说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1863--1945)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
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
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
由于这些因素起作用,人们的作业成绩才没有完全的相关。
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人的智力。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 和S两种因素参加。
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图中的圆圈代表G因素,三个长方形代表三种作业。
其中1,2两种作业渗透了较多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较高;而1,3两种作业,只有少量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很低。
3、智力多元理论智力多元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83)倡议的。
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精讲通关第九节能力和人格(1).pps

能力的分类
结构: 一般能力(智力) 特殊能力
涉及领域: 认知能力(智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天赋和文化: 液体能力 晶体能力
创造程度: 模仿能力 再造能力 创造能力
二、能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的 二因素论:一般因素 G 和 特殊因素 S 塞斯顿的 群因素论:7种 彼此独立的智力因素 吉尔福特的 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构
个性 —— 苏俄 人格 —— 欧美
(特殊人格特征)
(精神刺激因素)
在心理障碍的发生过程中人格因素 和精神刺激的相互关系
外祖父
外孙女
教育
环境和教育因素:
儿童正常发育的物质条件 —— 营养 儿童的家庭 儿童所在的学校 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
能力发展的土壤:社会环境 能力发展的基石:和谐的家庭氛围 能力发展的关键:教育
遗传与环境 相互关系
遗
环
传
境
遗传潜势 好 → 能力发展范围 大 → 环境作用大
第二单元 人格概述
一、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 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人格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 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 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否则“人格分裂”. 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 命运。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制约性
三维智力模型
吉尔福特 智力结构理论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正态分布)
能力类型的差异
能力结构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理论可分为 三个分理论:①情境分理论,阐明智力与环境的关系;②经验分理论,阐述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③成分分理 论,揭示智力活动的内在心理结构。其中,智力成分结构有三个层次:①元成分,是高级管理成分,其作用是实 现控制过程,包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计划、鉴别和决策;②操作成分,其作用是执行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 认知加工操作,如编码、推断、提取、应用、存贮、反馈等;③知识获得成分,学会如何解决新问题,如何选择 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2.群因素说。.群因素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经运用由他创造的另一种因素分析方法对能力因素进行处 理而提出的。塞斯顿反对斯皮尔曼的强调一般能力的二因素说,而是认为:任何能力活动都是依靠彼此不相关的 许多能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因此,可以把能力分解为诸种原始的能力。
智力三维结构模型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 容、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智力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评价5个因素;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行为4个因素;第三个维度是产 品,即智力活动的结果,包括单元、门类、关系、系统、转换、蕴含6个因素。把这3个变项组合起来,会得到 4×5×6=120种不同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把这些构想设计成立方体模型,共有120个立体方块,每一立方块代表 一种独特的智力因素。
感谢观看
弗农智力层次结构模型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弗侬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是按等 级层次组织起来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相当于斯皮尔曼的G因素;其次是言语一教育能力和操作一机械能力两 大因素群;第三层是小因素群,如言语一教育能力又可分为言语因素、数量因素等;最后是特殊因素,相当于斯 皮尔曼的S因素。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人格-能力

中度
IQ 25-50 生活半自理
重度
IQ 25以下 生活不能自理
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 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
• 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认识的基础上, 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 调节,来反作用于主体的认知活动能力
第二节 关于智能的理论
1. 二因素理论
•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包括两种潜在的因素:一般因素、特 殊因素
• 一般因素(又称g因素):应用于所有任务的单一的智 力能力,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智力 的关键因素
1.Ability——即个人在行为上所表现的实 际能力,它是个人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在后天环 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有时也称为成就 (achievement)。
2.Capacity——指容纳、接受,或保存事 物的可能性(类似的概念还有potentiality,潜力或 潜能;aptitude,潜力,又称性向)。在这个意义 上,能力不是现有的成就,而是指个体具有的潜力 和可能性。
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 素;
智力加工的内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符号(由字母、数字和其 他记号组成的事物)、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共4个 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6个因素,即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 蕴含。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
最新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能力与人格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能力与人格第九节能力与人格一、能力(一)能力的概述1.能力的含义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2.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和知识、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4.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4)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能力结构理论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主要观点:能力是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个部分构成的。
G体现在各种活动中,是人人都有的;S则对应于各种特殊的能力,因人而异。
2.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
主要观点:任何智力活动都是由许多彼此互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3.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主要观点:把一般智力活动所共有的操作方式、操作内容和操作的产品作为智力的三个维量,并把这三个维量作为长、宽、高构成一个智力的三位立体结构模型。
(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的因素。
(2)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3)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
(4)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二、人格(一)人格的含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性1.独特性不同遗传素质、不同发育成长的环境条件,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
2.整体性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八章 能力和智力

?思考题:
⒈什么是能力?能力有哪些特点? ⒉能力与知识、智力的关系是什么?
校级精品课
心理学 第二节 能力种类和能力结构
第二节 能力种类和能力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能力按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照能力的倾向性不同, 按照能力的倾向性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 一般能力 又称为智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又称为智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 有的最基本能力 2. 特殊能力 . 又称为专门能力,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又称为专门能力,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 专门领域内必须的能力
校级精品课
心理学 第二节 能力种类和能力结构
(三)智力的多因素理论 1.桑代克的三因素理论 存在着三种智力: 存在着三种智力: 1)抽象智力,包括心智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 (1)抽象智力,包括心智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数学符号等从事抽 象思维推理的能力 (2)具体智力,即个体处理具体问题、具体事物的能力 )具体智力,即个体处理具体问题、 (3)社会智力,在社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能力 )社会智力,
校级精品课
心理学 第一节 能力概述
二、能力与知识和技能 能力的发展是在知识、 能力的发展是在知识、技能掌握与运用的过程中完善的 知识的获得依赖学习,而技能的掌握依赖练习,离开学习与练习, 知识的获得依赖学习,而技能的掌握依赖练习,离开学习与练习,能 力不会得到发展 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在知识和技能掌握上所取得的成就 能力、知识和技能三者之间虽紧密联系,但也有重要的区别,从范畴、 能力、知识和技能三者之间虽紧密联系,但也有重要的区别,从范畴、 概括水平和发展水平角度可以对它们进行分析 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 能力和知识、 能力和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不同,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不同,即三者发展不同步 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 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最新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精品课件ppt

流体能力又叫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 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它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 个人的禀赋(先天)。
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 逐渐降低。
Copyright© XieWei
晶体能力又叫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 数学等知识的能力。
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 切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晶体能力一直在发 展,只是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④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 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 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Copyright© XieWei
具有成功智力者有这20个特征(斯腾伯格认为):
能自我激励;
三元理论(斯腾伯格)
Copyright© XieWei
观点:
①智力包括的三个方面的亚理论,即智力成分亚理 论、智力背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②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 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③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和 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适应环境、塑 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Copyright© XieWei
2、塞斯顿的群因素论
L.L.Thurstone(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的 结果,塞斯顿发现在智力中并没有像斯皮尔曼所 说的普遍因素,而且也未发现所谓的特殊因素。
Copyright© XieWei
他认为人类的智力结构中包含七种基本因素:
(1)词的理解:了解词汇意义的能力; (2)词的流畅性:迅速选择同义词或音近词的能力; (3)计数: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数字的能力; (4)空间知觉:正确判断空间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5)记忆能力; (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的抓住细节与分辨同异的 能力; (7)推理:从特殊事例中发现抽象规则的能力。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因素),和“特殊因素”(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和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适应能力。
对地理解单词和句子,但不能将单词组成句子。
()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
大脑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
大脑的右后部受伤的病人,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易于迷路,其辨别面孔和关注细节的能力明显减弱。
()音乐能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
大脑右半球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其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右半球损伤会造成成人的“失歌症”或音乐能力丧失。
()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身体运动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控制。
大脑的每一个半球都控制或支配对侧身体的运动。
()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大脑额叶在人际关系的知识方面其主要作用,这一区域受到损伤,虽然不会影响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但会引起性格的很大变化。
()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像社交智力一样,大脑额叶对自知智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能力构成的因素方面,学者们的看法还不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换言之,各人的S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因素,这些S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
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1941年塞斯顿根据这七种基本能力编制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rimary MentalAbilities Test,PMAT)。
塞斯顿曾认为他的七个因素结果是与斯皮尔曼的G因素假设相矛盾的。
但是,后来人们认为,如果能够在塞斯顿的七个因素中进行第二因素分析并且能够找出一个一般因素,那么斯皮尔曼的G因素将得到支持。
也就是说,如果塞斯顿的七个因素中都有第二因素的话,这个因素就可以被认为是一般智力。
(三)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83)倡议的。
他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7种智力成分是:(1)言语智力(linguisticintelligence):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
大脑的“布洛卡区”负责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
这个区域受到损伤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单词和句子,但不能将单词组成句子。
(2)逻辑-数学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3)空间智力(spatialintelligence):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
大脑右半球掌管空间位置的判断。
大脑的右后部受伤的病人,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易于迷路,其辨别面孔和关注细节的能力明显减弱。
(4)音乐能力(musical intelligence):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
大脑右半球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其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右半球损伤会造成成人的“失歌症”或音乐能力丧失。
(5)身体运动智力(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身体运动由大脑运动神经皮层控制。
大脑的每一个半球都控制或支配对侧身体的运动。
(6)社交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大脑额叶在人际关系的知识方面其主要作用,这一区域受到损伤,虽然不会影响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但会引起性格的很大变化。
(7)自知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像社交智力一样,大脑额叶对自知智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在能力构成的因素方面,学者们的看法还不一致。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能力中的一般因素大致相当于智力,而完成各种特殊活动又需要一些特殊的能力。
二、能力的结构说把能力看成具有多种成分的复杂结构,称为能力的结构说。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弗农(Vernon,P. E.)的层次结构理论和吉尔福特(Guilford,J. P.)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一)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1971年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 Vernon)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他以一般因素为基础,设想出因素间的层次结构。
他认为,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与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叫大因素群;第三层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阜南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像生物分类学的分类系统那样来设想能力的结构。
(二)智力三维结构理论最初,吉尔福特(1959)曾认为,智力包含记忆能力因素和思维能力因素两大类。
思维能力因素又包含认知能力因素、生产能力因素、评价能力因素,以及生产能力因素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新的信息在寻求正确答案中的聚合式思维能力和发散式思维能力。
1977年他根据智力测验研究结果的因素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
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的、视觉的(我们所听到、看到的具体材料),符号的(字母、数字及其他符号)、语义的(语词的意义和观念)、行为的(本人和他人的行为)。
它们是测验时给与的信息,是智力活动的对象和材料。
智力操作指智力的加工活动,它根据测验时所给与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
智力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和评价、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指智力加工所产生的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单元),可以分类处理(类别),也可以表现为关系、系统、转换和蕴涵。
由于三个维度中含有多个因素,因而人的智力可以区分为5×5×6=150种。
吉尔福特认为,这些不同的智力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测验来检验。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同时考虑到了智力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不仅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也有助于发现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对因材施教也是有助益的。
三、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intellectual 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
这种理论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个过程,它由不同的阶段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的。
智力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进行的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Nesser,1967),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言语、问题解决、决策等(Reed,1982)。
认知心理学关于智力结构的研究,以斯腾伯格(1985)提出的三元理论(triarchic theoryof intelligence)、纳格利尔里和戴斯(Naglieri & Das,1990)提出的“智力的PASS理论”最具代表性。
(一)智力三元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1985)试图用智力的三元理论来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
他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它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componentsubtheoryofIntelligence)、智力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subtheoryofintelligence)和智力经验亚理论(experienced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它们在智力活动的信息加工中起着不同作用。
所谓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
它包含有三种机能的成分。
一是元成分(metacomponents),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
例如,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阅读时分配在每一段落上的时间是与他要从该段落中准备吸收的知识相一致的。
这个决定就是由智力的元成分控制的。
二是执行成分(或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
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
三是知识获得成分(knowledge-acquistion components),是指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所谓情境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
它有三种形式。
一是适应,指人们通过发展有用的技能和行为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
区分有毒和无毒植物是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人们的重要技能,而就业面试技能则是工业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技能,他们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二是选择,指人们在环境中找到自己适当位置的能力。
例如,同样是很聪明的人,有的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在事业上有建树;有的则不会选择,毫无建树。
三是塑造。
如果个人不能或不能很好地适应他的环境或不能选择一个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智力活动可能对环境本身进行塑造。
关于经验智力,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
一个有能力的人比无能力的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新的环境;他(或她)能较好地分析情况,用脑筋去解决问题,即使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经过多次解决某个问题之后,有能力的人就能不加思索、自动地启动程序来解决该问题,从而把节省下来的心理资源用在别的工作上。
有些人能很快做到,有些人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种能力就称为经验智力。
它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经验的形成),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经验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