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版-《端午粽》教案

合集下载

《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表演法: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情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端午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引出课题:《端午粽》。

2. 讲授新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读情况,重点指导“端、粽、总、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字的读音。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一自然段写端午节到了,外婆包了许多粽子;第二自然段写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子和种类;第三自然段写外婆把粽子分给邻居们吃;第四自然段写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端午节到了,外婆做了什么?理解“总会”的意思,体会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种类?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粽子的样子,理解“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说外婆包的粽子的种类。

《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2.教学难点
(1)词语运用: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如用“粽”字造句,表达与端午节相关的活动。
难点解析:指导学生如何将词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句子仿写:掌握句子分析方法,能根据课文的句型进行仿写,表达自己的观点。
难点解析:针对学生仿写过程中的困难,如句子结构、语法等,给予个别指导与纠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端午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端午节吗?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吃过粽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端午节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基本概念、习俗和文化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端午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端午粽》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学习课文内容,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端午节的基本概念。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端午节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端午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词语理解和句子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词语理解和句子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例子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词和句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精选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精选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端午粽》一文。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独特的食物——粽子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课文理解、生词学习、句子解析等,重点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关于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的描述。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句子,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的习俗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词、难句。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解析生词、句子。

4.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例,讲解如何描述一个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描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粽子的制作过程,分享家庭过端午节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内容: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粽子的制作过程3. 结构:课文第二自然段:端午节的习俗课文第三自然段:粽子的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写一篇关于粽子的制作过程的短文。

2. 答案: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粽子的制作过程:选用上等糯米,浸泡、洗净后,将糯米与红枣、豆沙等馅料包入竹叶中,用线绳捆扎,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端午粽》一文,使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

《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端午粽》详细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端午粽的制作过程以及端午节的习俗。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

2. 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能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端午节的习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端午节的习俗的掌握。

难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粽子模型、粽子图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粽子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粽子,引出端午节。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4. 课文讲解: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一种粽子,并介绍其特点。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并写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端午粽制作过程:习俗:七、作业设计1. 调查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答案:略2. 写一篇短文,介绍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行勾画出生字词,提高了自学能力。

在课文讲解环节,通过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粽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并写一篇短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并调查其习俗,写一篇短文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端午粽》1. 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食材、包裹粽子、煮粽子等步骤。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端午粽》的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端午粽》的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端午粽》的优秀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为《端午粽》一课。

本节课通过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特色食品粽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掌握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学会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描述粽子制作过程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主要内容:端午节:历史背景、习俗粽子:制作方法、特点描述方法:生动形象、细节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端午粽》为主题,写一篇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

2.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重午节。

这一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其制作方法如下:准备好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

将粽叶洗净,放入热水中浸泡,使其变软。

接着,将糯米洗净,泡水一小时。

红枣洗净备用。

然后,开始包粽子。

取一片粽叶,折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糯米和红枣,再覆盖一层糯米。

将粽叶包裹严实,用线绳捆绑紧实。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一、童谣导入,说“已知”1、师生板书“节”字。

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通用20篇)《端午粽》教案篇1教材分析《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三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

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分开红豆鲜肉带去知道据说纪念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部编版端午粽的教学设计

部编版端午粽的教学设计

部编版端午粽的教学设计导语:《部编版端午粽的教学设计》是一篇以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为主题的教学设计,适用于部编版小学教材。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亲手制作端午粽的过程,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食物粽子的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制作端午粽的基本步骤。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食物粽子的制作方法。

2. 端午粽的种类和口味。

3. 粽叶的选择和准备。

4. 制作端午粽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与学生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粽子的制作方法,简要介绍不同地区的粽子种类和口味。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粽子的外观和制作过程。

3. 操作演示(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同制作端午粽,讲解粽叶的选择和准备、填料的包装和绑扎等具体步骤,并传授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分组实践(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让他们根据老师的指导和演示,一同制作端午粽。

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加强小组之间的互助和协作。

5. 作品展示和品尝(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端午粽,学生们可以互相品尝,分享制作心得和经验。

老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制作端午粽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反思。

同时,与学生一起分享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端午粽的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教案教案:《端午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情节及故事的含义;(3)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准确地朗读课文中的生词。

2. 过程与方法:(1)唤醒学生对端午节的记忆;(2)通过图片、图文结合等形式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3)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思考故事的含义;(4)通过分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间的关爱、互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含义;2. 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含义;2. 运用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自由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粽子的制作过程;2.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用于激发学生对粽子的联想;3. 粽子包装纸或手工纸、颜料、彩纸等材料,用于分组合作活动。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与学生谈论端午节,唤醒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端午节,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以前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2. 引入课文主题,介绍故事情节。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它讲的是端午节的一个故事。

你们猜猜故事讲的是什么?3. 引导学生合作,猜测故事的情节。

教师:请你们分组合作,猜猜这个故事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猜到的答案。

(学生发言)教师:很棒!你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们猜到的一样。

Step 2:讲授(2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大家刚才听了课文录音,有没有听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一)

人教部编版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一)

人教部编版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人教部编版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这篇课文是一篇富有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情感、展现家庭和睦的优秀篇章。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粽子的由来和制作过程,了解粽子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识。

以下是一个适用于初中生的《端午粽》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由来、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2、理解“陈、母奶奶、阿妹、余老乡”之间的家庭关系。

3、能够正确使用“封闭、密封、煮沸、沉没”等词汇。

4、通过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发现亲情与家庭和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端午节、粽子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2、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通过粽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烹饪方法。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睦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粽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阅读理解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3、词汇讲解针对重点词汇“封闭、密封、煮沸、沉没”等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及用途,并在不同场景下使用正确。

4、课文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例如:粽子的形状为什么要用布包裹?是什么不让刘长春帮家里做粽子,最后他还是有机会参与粽子的制作?5、巩固训练让学生分组讨论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然后,让其中几个小组利用课本中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粽子,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还进一步理解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煮熟粽子。

6、落实评价通过问答、见面会、绘画等多种模式,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学到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自由发挥。

【总结】《端午粽》这篇文章不仅富有传统文化和历史情感,同时也能通过这篇文章来加深学生对家庭和睦的情感认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亲情和家庭关系。

2023最新-《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5篇《《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容。

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么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聪明。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

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

”预设:粽子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将谜底揭晓了。

说到粽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二、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粽》,看看稳重的小朋友喜欢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10、端午粽(引导小朋友一起板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复习生字。

师范读。

“想想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三、再读课文,探讨研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优秀13篇)

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优秀13篇)

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案(优秀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页是编辑给家人们找到的13篇《端午粽》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粽子2、艾蒿等实物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三、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较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根据史书的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

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

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端午粽》教案(5篇

《端午粽》教案(5篇

《端午粽》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端午粽》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传统文化渗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的渗透。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解析和课文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课文录音。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端午粽》。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做笔记。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语法知识和表达方式。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点评。

7. 例题讲解:针对课后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学生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粽子、艾叶、龙舟、屈原、雄黄酒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及表达方式。

4.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围绕端午节,写一篇短文,介绍你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

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

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包粽子,把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里,蒸煮后香气四溢,美味可口。

2. 课后反思: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端午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端午粽》教学设计(精选13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

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评一评谁包的粽子最好,并请幼儿将粽子送到小吃街中开展角色游戏。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查找屈原的资料和端午节的习俗。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9《端午粽》(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9《端午粽》(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端午粽》这篇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课文用四个自然段,条理清晰的先介绍了端午节,外婆煮好了粽子等我们回去;然后具体地介绍粽子的色、香、味;再重点写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端午吃粽子原因。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在养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待提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引导学生加以联想;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初步养成;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

三、教学策略理解课文内容,要从阅读课文中去感受,学习分自然段地理解,再串联内容,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新词,学习词语积累。

生字地书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长句子的朗读,引导学生把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来读。

四、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五、教学重点1.会写“午、节”等7个生字。

2.注意短语“()的()”的朗读,学习读好长句子。

六、教学难点1.学习读好长句子。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练写、评价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2.你们吃的粽子是谁包的呢?3.同学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教师解惑:根据民间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主张联齐抗秦,可是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官,发配到偏远的地方。

有一年,楚国快要灭亡了,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楚国人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食物,后来,每逢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就拿着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纪念屈原。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
活动概述
观看新闻《端午节活动》赛龙舟和包粽子。
教与学的策略
学生观看,在老师的引导下谈感受。
反馈评价
品德源于生活,以学生视觉了解端午节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活动4
活动目标
动手实践。
解决问题
学习包粽子。
技术资源
视频
常规资源
包粽子的材料
活动概述
播放视频学习包粽子。
教与学的策略
老师发放包粽子的材料,让学生实践包粽子。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操作,老师指导。
常规资源
黑板
活动概述
播放《端午节童谣》视频,学生跟唱。
教与学的策略
1、播放唐老鸭先生和小朋友的一段对话,从对话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跟唱《端午节童谣》。
反馈评价
贴近学生生活,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活动2
活动目标
学习、交流,了解传统文化。
《端午粽》
教学设《端午粽》。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反馈评价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端午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传统文化的情怀。
2、通过找节日,让学生初步认识有公历和农历两个历法,知道传统节日是以农历计算的。
教学活动3
活动目标
走出课堂,感受生活。
解决问题
知道端午节是公休假,知道人们在这天有哪些庆祝活动。
技术资源
Ppt、视频
常规资源
教学内容
分析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
2、主动参与,感受节日的魅力。通过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3、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交流、合作、实践的动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反馈评价
让学生通过实践包粽子,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创意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兴趣,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
评价量规
其它
参考书
备注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观看图片,听录音对话。导入课堂。
2
学习、交流,了解传统文化。
3
走出课堂,感受生活。
4
动手实践。
5
……
……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
活动目标
观看图片,听录音对话。导入课堂
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技术资源
《端午节童谣》视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端午节。
学情分析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重点、难点
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各种有关端午节的ppt、视频、图片资料及实践材料。
解决问题
1、端午节在什么时间?纪念谁?为什么要纪念他?2、看2017年端午节日历图片,找出端午节时间。
技术资源
Ppt、视频
常规资源
挂历
活动概述
看动画片介绍屈原。
教与学的策略
观看端午节的由来视频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观后感。1、端午节在什么时间?纪念谁?为什么要纪念他?2、看2017年端午节日历图片,找出端午节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