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端午粽》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课本及教案准备。

2.学生课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准备。

3.准备涂鸦板、图片、生活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入课文《端午粽》。

2.带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端午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理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感悟。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短文或对话表达。

2.鼓励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表创作成果。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端午粽》。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端午粽》的浓厚兴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得以深入领会。

但在朗读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一些学生需要加强,未来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文理解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蕴。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说课稿篇1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听懂、会读、会写《端午粽》这篇课文。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学习方法。

2.能读准文字,会背诵相关内容。

3.能够简单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特殊名词和结构。

2.学生能够简单地表达对端午节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粘贴纸、音频播放设备。

3.其他:端午节相关的素材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端午节的话题,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20分钟)•播放《端午粽》的语音,让学生跟读。

•逐段教授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型。

•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操作活动 (15分钟)•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进行互动演绎。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粽子的制作过程,可支持简单的绘画辅助。

4. 拓展 (10分钟)•播放有关端午节的视频或歌曲,拓展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

•提问: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你觉得端午节最有意思的是什么?5. 提升 (10分钟)•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段有关端午节的小故事,并表演出来。

六、作业1.默写《端午粽》中的关键句子。

2.描述自己家庭端午节的庆祝方式。

3.准备一款包含粽子元素的手工作品或图画,展示给同学们。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本课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端午粽》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课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粽子吃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来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基于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结合。

同时我还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等方面的积累。

让学生多认中国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本课时,我努力把握好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感受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课文长句子的节奏、韵律和意味来。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表达的感情来朗读好课文。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和理解。

2.学习《端午粽》这篇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端午粽》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学习节日文化知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故事书等。

3.材料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粽子制作的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出《端午粽》这个故事。

2.学习:让学生认真阅读《端午粽》,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寓意。

4.练习:布置阅读《端午粽》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4.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过程,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5.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端午粽》故事,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课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感悟。

七、拓展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粽子制作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这堂教学活动。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种,鼓舞幼儿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合作,培育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主动的回答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4、培育幼儿英勇、活泼的个性。

5、鼓舞幼儿大胆说话和主动应答。

教学预备:1、故事录音。

2、各种外形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

T:小伴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知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日老师也为小伴侣带来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外形真好玩!二、品尝粽子,并讲解并描述。

1、熟悉粽叶。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芳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日老师也为你们预备了许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解并描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教学反思:幼儿的爱好特别浓,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争论的这个阶段,我应当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育幼儿对民族文化感爱好。

3、包粽子的。

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与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粽》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得不够扎实。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让学生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制作粽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粽子的制作步骤不够熟悉。为此,我考虑在课前准备一些简短的视频教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基本概念、由来和习俗,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端午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粽子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端午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

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2、请幼儿观察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

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

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粽》。

全文围绕端午节的粽子展开,描述了粽子的制作、形状、味道以及节日氛围。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文化背景介绍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课文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文化背景介绍: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糯米、枣、豆沙、香、煮熟、屈原、爱国等。

3. 课文重点句子: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课本;(2)见课本;(3)开放性题目,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及粽子的文化背景。

2.学习和认读生字:“端午”、“粽子”、“香”3.练习用简单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

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课文《粽子》P292.生字卡片:“端午”、“粽子”、“香”3.包好的粽子样品4.教学图片或视频关于粽子和端午节的相关内容5.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端午节以及粽子的由来和文化意义。

展示教学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 学课文(10分钟)轻声朗读课文《粽子》,带领学生跟读。

侧重讲解生字和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粽子的形状和香味。

3. 学生阅读(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端午节和粽子。

教师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生字练习(10分钟)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端午”、“粽子”、“香”。

练习书写生字,巩固学习成果。

5. 课文理解(15分钟)让学生分组商讨,回答问题:“端午是什么节日?粽子是由什么材料做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6. 创意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手工制作粽子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包粽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 总结与展示(5分钟)引导学生分享包好的粽子,展示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端午节和粽子的文化背景,认读了新的生字,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生字练习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加强巩固。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生字练习的时间,并结合更多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以上为《端午粽》教案设计,仅供参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彩纸、绳子、软陶2、塑料盒、纸盘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4、粽子实物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

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

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

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主题来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活动准备: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2、: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活动过程: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一、开始部分1、打招呼2、手指游戏——《手指歌》二、基础部分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了解其用途。

(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端午节”、“粽子”等生词。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生词。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端午粽》的教材。

2.教具:图片、粽子模型等。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向学生介绍端午节和粽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解释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景再现
利用图片和粽子模型等教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分享自己的
理解。

5. 课堂小结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6.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朗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端午节和粽子有一定了解,但在阅读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巩固。

以上是关于《端午粽》这篇课文的教案,希朋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同时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通用6篇)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通用6篇)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通用6篇)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粽子)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

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

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1)象形字识字。

“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课时)【内容研读】《端午粽》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

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

【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懂得借助标点符号读好长句子,但单纯借助标点符号并不能达到读好长句子的目的,还需分解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做好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认识“粽、端、节”生字,学习新偏旁“米字旁”和“立字旁”;2.通过识字游戏,正确认读“米、豆”等7个生字。

3.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并会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

4.会说“()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1.读好长句子,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2.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儿歌里唱到了很多节日,你都听到了那些节日?端午、元宵、重阳、春节2.不同的节日里,我们会吃不同的美食,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里才会吃到的美食?中秋节(月饼)元宵节(汤圆)重阳节(粽子)3.传统的节日吃传统美食,节日才过的更有滋味。

再过两个月,就到了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是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二、认识课题1.谁来读好这个节日的名字?2.这三个都是生字,伸出你的金手指,我们一起端端正正的写一写。

(要求孩子跟着老师一起书空)3.端午节我们会吃什么呀?一起来说粽子4.(出示卡片)“粽”是平舌音,舌头放平读的准,点读。

5.小朋友们看,“粽”的左边是个“米”字旁,为什么是“米”字旁?因为是用米做的6.再看,它的右边也是一个生字,有小朋友认识吗?7.祖宗的宗,咱们的老祖宗在一千六百年前就已经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

(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

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
上“宗”就成了“粽”。

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

“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

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

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

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

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

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

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

首先来看“节”字,草
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

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

“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

“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

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

“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

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

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

谜底就是肉字。

“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

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
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

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

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

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

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

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
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

(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
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

“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

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

“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

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