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体概况
青海简介
青海省简称青,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
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
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
省内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有汉、藏、回、撒拉.蒙古、哈萨克等民族。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三江源头”“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青海有太多梦中的景象,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恍然间,以为自己走进一场梦境。
虔诚之地——塔尔寺这是一方净土,这是一块圣地。
朝拜、旅游观光的队伍涌向这里,人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千里之外。
信徒们几乎是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大地,虔诚地奔向他们心中的神灵;旅行家瞄准的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青藏高原民族信仰和地域风光交织而成的神奇画卷——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
塔尔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塔尔寺经扩建,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黄教中心及佛教圣地。
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
青海省省情简介(英译)
青海省省情介绍一、概况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彼岸翻译工作室(Qinghai Beyond Translation Studio)mikevan@Brief Introduction of Qinghai1. Summery:Qingha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Qinghai is named after Qinghai Lake, the largest inland salt lake in China (Short for Qing). The four fifths of area in Qinghai is plateau with its average altitude over 3,000 m above sea level so that Qinghai has its typical plateau continental climate with its strong solar radiation, longer sunshine hours, grea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triking vertical changes.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
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
大美青海PPT汇总
民族分布
在全省常住人口中, 少数民族人口271.45万
人,占常住人口的 46.98%。全年人口出生 率14.16‰,比上年下 降0.14个千分点;人口
死亡率6.13‰,提高 0.07个千分点。全省人 户分离的人口为73.35 万人,其中流动人口
61.30万人。
完毕 谢 谢!
日照时数在2350——。29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
率达51——85%年末全省常住 人口577.79万人。按城乡分, 城镇280.30万人,占常住人 口的48.5%;乡村297.49万 人,占51.5%。按性别分, 男性292.65万人,占常住人 口的50.6%;女性285.14万
查里)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玉树市(结古镇)、 杂多县(萨呼腾)、称多县(周均)、治多县( 加吉博洛格)、囊谦县(香达) 、曲麻莱县(
约改滩)
三、地形和气候
青海省全省均属青藏高原范围之内,东部 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 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 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 民和县下川口村,海拔高度为1650米。青南高 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
右。
三、地形和气候
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东北 和东部与黄土高原、秦岭山地相过 渡,北部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 北部通过阿尔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 地相隔,南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 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
相连。
三、地形和气候
青海深居高原内陆,气候属高原大陆性 气候,全省平均气温0.4℃——7.4℃,1月最低 平均气温-5.0℃——10.3℃,7月最高平均气温 10.8℃——19.0℃。黄河、湟水谷地无霜期为 3—5个月,其它地区仅1个月,有的地区无绝 对无霜期。省内年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高原, 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140——177千卡/厘米,
青海省简介-1.doc
青海省简介
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东经89°35′~103°03′,北纬31°4′~39°19′,面积72.4万平方公里,大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
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气温低,平均气温1月在-8℃以下(西南部达
-20℃)。
7月为0-20℃。
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日差达15℃左右。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年均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下。
人口:518万(2000年),主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39%。
行政:全省共划1地级市、1地区、6自治州、2县级市、30县、7自治县。
风味菜肴: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地方文艺: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
藏族热贡艺术。
青海省简称青。
省会西宁。
古为西羌居地,汉设郡,隋设二郡,唐、宋属吐蕃。
元多属,明为西番地,1928年置青海省。
青海省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以石油、天然气、原盐、盐碱化工、毛纺织品居重要地位。
青海地处高原,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湖泊沼泽星罗棋布,珍禽异兽数不胜数,黄羊、野驴、棕头鸥、斑头雁、天鹅不时出没,青海湖鸟岛尤为突出;雪山和冰川景色壮丽;古丝绸之路与唐蕃古道经过青海,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高原牧场绿草如茵,牛羊成群。
青海盛行喇嘛教,湟中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故多有寺庙,且规模宏伟,建筑辉煌,更形成独特的宗教艺术,驰名中外。
少数民族聚居,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可考察和体验藏、土、撒拉等族的传统和习俗。
《青海省情教育班会》课件
特色农产品
青海省的特色农产品包括青稞、小麦 、油菜、马铃薯等,这些农产品在国 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为了推动农业发展,青海省还积 极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等现代农 业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省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 体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 产业化水平。同时,加强与农业相关 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 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 加值。
青海省地域辽阔,面积超过72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 的省份之一。
历史沿革
青海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发祥地之一。
青海省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 通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古代的青海地区是羌族、藏族等少数 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 和传统。
民族文化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藏族、回族、土家族、撒拉族等。
信息设施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 深度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资源节约
推广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环境治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青海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铜矿、金
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0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青海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部分矿产资
源的开采和加工已经形成了规模,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
2023年青海总结报告
2023年青海总结报告
一、概况回顾
2023年是青海省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青海省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新动能加快培育。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畜牧业发展良好。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消费市场逐步恢复。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三、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青海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电力、油气等能源供应能力得到提升。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青海省省情
青海基本省情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
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
青海东北部湟水流域是主要农业区;西部、南部均为牧业区;西北部是著名的额柴达木盆地。
青海辖6州、1地、1市、48个县(区、市、行委),总人口495.6万人。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
在全省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2.77%。
199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202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3亿元。
『气候状况』11青海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数2300--3600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地区为17.6毫米,较多地区为764.4毫米。
西宁市及海东地区东无酷寒,夏无暑,最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
『自然资源』青海自然资源丰富,是个资源型省份。
现已发现各种矿产123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0种居全国前十位。
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锂、锶、冶金用石英岩、芒硝、电石用石灰岩、化肥用蛇纹岩、钠盐、钾盐、镁盐、石棉、玻璃用石英岩等11种;居第二位的有溴、硼矿、压电水晶、铸石用玄武岩、饰面用蛇纹岩等5种;居第三位的有铷、锢、自然硫、硅灰石、长石、石膏等7种。
青海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65种,保有储量的额潜在总17.26万亿元,人均占有量345万元(全国人均占有量为7.52)。
水力资源:青海河流众多,落差较大,水力蕴藏量十分丰富,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3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37.6万千瓦,居西北各省区第一位。
初步规划500千瓦以上水电站站172处(6处与其他省份共有),总装机容量约1800万千瓦。
黄河在青海境内从龙羊峡到寺沟276公里的河道上,落差865米,可建设6座大型水电站和7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125万瓦,年发电量360亿千瓦时,是中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带。
2021年中考地理---青海省的概述与知识点
2021年中考地理---青海省的概述与知识点青海省的概述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
青海西北邻新疆,北和东接甘肃,东南紧靠四川,南和西南毗连西藏。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青海省主要地理信息:1.青海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2.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3.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
4.青海省农业作物以旱作为特色。
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
青海省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省牧区均以草原牧业为主。
5.青海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历史悠久,民俗风情别具一格,极富情趣。
青色的海——青海湖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
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
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
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
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
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青海省简称青,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
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
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
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七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八十一万。
省内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有汉、藏、回、蒙古、哈萨克等民族。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
农业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
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牡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
本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有牦牛500多万头。
远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游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这是从飞机上鸟瞰所得印象。
飞机飞近横亘于甘肃与青海间的祁连山时,看到这千尺绝壁的高山会感到惊呀;飞机越过界山后的起伏山地,却见大片的青海湖,以及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面积大约二十七万平方公里),使人难于置信这是高原上的平川。
再往南飞,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过五百至一千公尺之间的缓坡,起伏于高原之上。
山脚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达雪线(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头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许会把那片草原当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
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
黄河水像摇篮似的抚育中华民族;长江水则滋润中原大地。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总体概况
美丽的青海,可爱的家乡——青海省总体概况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地球第三极”,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带,有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的美誉,有“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与有千里蜿蜒祁连山,天然屏障阿尔金山、飞雪弥漫唐古拉山,嵯峨峻峭的巴颜喀拉山,雄峙独耸的日月山,云缠雾绕的阿尼玛沁山等群山,共同构筑了青海高原的奇莽和挺拔。
在群山环抱中,孕育出纵横交织的湖泊水系,400多个湖泊千姿百态,200多条江河源远流长,4256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水天一色,万鸟竞翔,令人为之神往。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全省总计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6个市辖区 3个县级市27个县 7个自治县3个县级行委。
省会为西宁市。
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
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万人。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
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
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
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
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放牧。
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
青海省简介
● 明洪武六年(1373年) [7] 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 曲先、罕东(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连山北麓地区)。 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 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 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矿产资源
● 青海省境内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 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 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大致 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 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部分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 点。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 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各类矿产135种, 查 明 矿 产 8 8 种 , 单 矿 种 产 地 数 11 2 1 个 , 其 中 , 大 型 1 8 4 个 , 中 型 2 2 4 个 , 小 型 7 1 3 个 。 在 已 探 明 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 矿 、 石 棉 矿 、 饰 面 用 蛇 纹 岩 、 电 石 用 灰 岩 、 化 肥 用 蛇 纹 岩 、 冶 金 用 石 英 岩 、 玻 璃 用 石 英 岩 等 11 种 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5种排在前三位。
青海省省情介绍
青海省省情介绍青海省省情介绍青海省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势复杂,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以日月山为界,以东是农业区,以西是牧业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和96%。
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
青海省辖西宁市、海东市、海西、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六州二市,总人口约为58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74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区。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东部和北部与甘肃接壤,东南部同四川搭界,西南毗邻西藏自治区,西北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是西藏、新疆连接内地的重要纽带之一。
青海省境内的公路、铁路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连接着甘肃、新疆、西藏、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的枢纽,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的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通道。
由高速、国道、省道干线公路构成四通八达公路网。
已建成运营的青藏铁路、兰青铁路、兰新高铁第二双线等干线铁路,建设中的格尔木至敦煌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规划中的西宁至成都、格尔木至成都铁路,将形成东连陇海、北接兰新、西通南疆、西南连接拉萨、东南通达成都的铁路网。
“一主八辅”的机场格局在建设中,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400万人次,成为青藏高原最大的民用机场,西宁国际航空口岸建成开通。
格尔木、玉树、德令哈机场的通航,花土沟、果洛、祁连等机场的建设,使青海不再遥远。
地下的输气输油管道、光缆,空中的输电线路不断延伸。
这些不但为已经掀起大发展热潮的青海注入了提速发展的新动力,而且将有力地支撑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繁荣。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每年向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青海湿地面积达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之“中华水塔”,青海自然条件多样,有森林、灌木、草原、荒漠、草甸以及水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类型,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270多种,各种鸟类294种及各类野生动物约为2000多种,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是现代物种分化和分布的中心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珍稀物种繁衍地和世界高原种质基因库,也是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地区,青海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和探险活动场所。
青海概况
湟山和高山三种地形组成,除湟水河自西向东流径县境 北部外,大南川、小南川、康缠川、云谷川等13条。
中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 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邻。总面积6896平方千米。
门总人口15万人(2004年)。以回族为主,占总 人口的40%左右,还有汉、藏、土、蒙古、撒 拉等民族。
源
乐都区是青海省海东市政府所在地,乐都县地处青 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南侧,西与西宁市区相邻,东 与民和县毗连,南接化隆县以青沙山为界,北与互
都乐助县隔河相望,距省会西宁市95公里,距甘肃省省 会兰州市115公里。2011年底人口32.19万,共有藏、 羌、土、汉、等15个民族,汉族占大多数。
靓 丽 乐 都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 与甘肃省毗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 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
⊿东山的云彩西山里来,西北风吹给这雨来;
拔草的尕妹们,一溜儿啊,一个是闹地肉儿!
⊿花儿本是心里滴话,不唱哈由不得个家;
亲戚们劝来老汉门骂,不死是就这个唱法!
⊿三泡台的碗子跨啦啦响,云南的细茶哈下上。
阿姐的清眼泪唰啦啦淌,这就是想你的下场!
⊿尕锅洗净着水倒上,清清儿滚上点米汤,
棍子俩捋罢着鞭子响,吓着个裤腿里尿淌!
青海概况
一·青海简介 二·青海音乐
青海概况
青海概况青海省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全境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约72.12万平方公里,为全国总面积的7.5%,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
继续成长的年轻高原,这是青藏地貌的一大特点。
青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距今4000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由于地壳开始上升,海水退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升出海面,但高度并不大。
距今1200万年时,青藏高原造山运动开始,高原逐渐隆起。
距今200万年的第四起以来,由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加剧,青藏高原的隆起也加快。
距今100多万年时,高原已上升到海拔3000米左右,喜马拉雅山区升到海拔5000米以上,逐渐形成了今天高大的青藏高原,而且现在仍然在缓缓上升。
据考察研究,1万年以来,喜马拉雅山区上升了500米,祁连山上升了100米,整个青藏高原上升了300—400米,珠穆朗玛峰每年以1.27厘米的速度继续成长增高。
所以青藏高原是正在成长的年轻高原,青海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地区之一。
地势高峻,是青海地貌的根本性特点。
青海境内,地势高耸,山脉连绵。
全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85%。
最高点在西部青新交界处的昆仑山主峰青新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河谷,海拔1650米。
除东部湟水、黄河谷地和柴达木盆地底部低于3000米以外,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4500米。
许多山峰超过5000米,雄踞于高原之上。
祁连山透迤于北,昆仑山横亘于中,唐古拉山屹立于南,三大山脉构成了青海地形的基本骨架。
山脉绵亘,冰峰林立,不仅更加衬托出高原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而且是难得的探险、觅奇、登山、考察的旅游资源。
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是青海地形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青海地势由西向东和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由南北向中间倾斜。
青海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青海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一.青海省概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
全省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第四位),辖6州、1地、1市、48个县(市、区、行委)总人口495.6 万人。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2.77%。
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
草原面积5.79亿亩,耕地885万亩,森林400万亩,其余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
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
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数2300--600小时,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地区为17.6毫米,较多地区为 764.4毫米。
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
二.青海省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青海省山脉湖泊及此次实习路线图从遥感图像上看,青海省这片区域大致呈现三种色彩——绿色的草原,黄色的荒漠戈壁和蓝色的湖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青海的山主峰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
昆仑山是青海高山的主体,横贯中部,平均海拔5500米;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位于青海西北部;此外,还有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著名的高山。
青海河流众多,境内有大小湖泊2043个,水体总面积13665平方公里。
青海自然地理环境最显著的特点是海拔高。
全省海拔在3 000m 以上的面积占74%,海拔2 000m 以下的面积只占0.1%, 所以青海虽处在北纬31°39′~39°19′暖温带的纬度位置,却形成了以低温、大风、缺氧、干旱为特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比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要低8~20℃。
《青海省情教育班会》课件
未来青海省有望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 发展,为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 YOU
民族文化
民族构成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 藏族、回族、土家族、
撒拉族等。
语言文字
青海省内的民族语言属 于藏语系和汉语系,各 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
文字。
宗教信仰
青海省的民族宗教信仰 以藏传佛教为主,还有 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民俗风情
青海省的民俗文化独具 特色,包括民间艺术、 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
主要农作物
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 稞、油菜等。
农业现代化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青海 省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 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发展
旅游资源
青海省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旅游景点
青海省的著名旅游景点有青海湖、塔尔寺、茶卡盐湖等。
05
青海省未来展望
发展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青海省在 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方面面临诸多发展机 遇。
挑战
青海省地处高原,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 过程中需要克服自然条件、人才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挑战 。
重点发展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发展支撑能力 。
等。
02
青海省经济发展
总体经济状况
总体经济状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 近年来经济增速较快,经 济结构逐步优化。
经济增长率
近费和出口 的共同拉动。
青海情况介绍
附件三:青海省省情介绍一、概况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
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
青海东西长约1200 公里,在东经89° 35' ——103°04' 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 ——39°19' 之间,面积72.2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
到2007 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 万人。
二是多民族聚居。
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
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
三是资源丰富。
共发现各种矿产127 种,其中54 种储量居全国前10 位,9 种居全国首位。
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四是生态地位重要。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 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资源基本情况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 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 ,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 4 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 位,23 种排前3 位。
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 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全省已发的矿种129 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 4 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 3 种。
青海可行性研究报告谁编写
青海可行性研究报告谁编写一、青海省概况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总面积75.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第四大的省份。
青海省地形复杂,山地占总面积的90%,多为高原山地和草甸荒漠,是黄河上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省属高原气候,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多山地和草原。
青海省是多民族地区,主要民族有藏族、回族、汉族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铜、铁、铅、锌等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窗口之一。
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光伏资源,具有较高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潜力。
二、青海省的优势与劣势1. 优势:(1)资源丰富: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光伏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潜力和发展空间。
(2)生态优美:青海省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3)地理优势: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与内蒙古、甘肃等省份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运输和资源开发。
2. 劣势:(1)经济基础薄弱:青海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发展水平较低。
(2)交通条件欠佳:青海省地形复杂,交通条件欠佳,交通运输成本高,限制了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
(3)生态保护难度大:青海省地处高原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难度大,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投入。
三、青海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 发展机遇:(1)“一带一路”倡议:青海省位于“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发展机遇巨大,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对外经济合作。
(2)产业转型升级:青海省是资源型经济重要基地,可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绿色发展理念:青海省生态环境优美,可以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2. 发展挑战:(1)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青海省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2)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需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监管,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青海,可爱的家乡
——青海省总体概况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地球第三极”,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带,有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的美誉,有“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与有千里蜿蜒祁连山,天然屏障阿尔金山、飞雪弥漫唐古拉山,嵯峨峻峭的巴颜喀拉山,雄峙独耸的日月山,云缠雾绕的阿尼玛沁山等群山,共同构筑了青海高原的奇莽和挺拔。
在群山环抱中,孕育出纵横交织的湖泊水系,400多个湖泊千姿百态,200多条江河源远流长,4256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水天一色,万鸟竞翔,令人为之神往。
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全省总计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6个市辖区 3个县级市27个县 7个自治县3个县级行委。
省会为西宁市。
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
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3.46万人。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
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
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
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
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
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
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
放牧。
牧畜以耐高寒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
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种植作物,以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耐寒种类为主。
雅鲁藏布江河谷纬度低,冬季无严寒,小麦可安全越冬。
高原上建有不少水电站、煤矿、钢铁厂、化工厂、毛纺厂、造纸厂。
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条公路进入高原,新建成高原铁路。
民航班机通西宁、格尔木、拉萨。
青海高原拥有我国第二大湿地资源的青海省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个高原省份境内的各类天然湿地资源由此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这里的高山大川间河流密布,湖泊与沼泽众多,是国内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仅次于西藏的国内第二大湿地资源分布区。
由于有大面积湿地,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据了解,公分布栖息在青海高原各类湿地中的脊椎动物就有123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
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
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在青海有着广泛的影响。
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已成为民族宗教圣地。
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发展、进步,相互学习、影响、融和、吸收,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多元化特色。
各民族在建筑、雕塑、绘画、刺绣等方面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传统。
热情豪放,能歌善舞是各民族的共同特点,高亢奔放的“花儿”,风趣盎然的“社火”,舞姿婆娑的土族“安昭”,激越真挚的撒拉族“新曲”,清脆婉转的藏族“拉伊”,喜气洋洋的回族“宴席曲”,以及悠扬的马头琴声,足以令人流连忘返。
青海自然风光原始神秘,雄浑壮美、狙犷新奇、旖旎迷人;古老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莽莽昆仑,风雪祁连、江河源头、广袤草原、盐湖奇景、
万丈盐桥、青海湖、日月山、孟达自然保护区,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独特;塔尔寺、瞿坛寺、柳湾氏族公墓、热贡艺术、玉树文成公主庙等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源地之一,龙羊峡、李家峡水电站、青藏铁路和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
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青海已成为外来投资的热土、资源开发、城市建设、体育、文化活动交流、物资经贸洽谈等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浪。
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的连续成功举办,展示了青海的新形象、新发展、新姿态、新作为。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壮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姿多彩,具有生态、资源、稳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青海的美,具有原生态、多样性,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李白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正是青海山河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