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教学课件(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拟人练习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教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教学ppt课件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把小苍蝇人 格化了,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小苍蝇快 乐的心情。
常见修辞手法,将比喻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之情。
拟人
答题技巧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之情。
排比
答题技巧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强调 ,表达了作者之情。增加了表现力。
狂吠。
这段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白鹅与 狗对比, 突出了鹅的高傲与忠诚。
作用 强调问题,引人注意, 引起读者思考和 注意,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 技巧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对象 +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13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
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
画“”的句子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小练 笔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将白桦树 的树皮比喻成涂了银 霜, 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白桦树的树皮洁 白。
19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
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
PC
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夸张
答题技巧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内容),表达了 (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比
答题技巧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 与 对比,突出了 。
设问
答题技巧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答题技巧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有力地强调了
18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PPT课件 图文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PPT课件 图文

连续反复 里?你在哪里?
间隔反复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 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 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 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具 体、形象,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2.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语言生 动、形象。 3. 夸张: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 氛,加强渲染力。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 达效果,能激起读者共鸣,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
1、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
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 一半。
3、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 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 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 男人眼没闭,她早就看上旁人了。
回民大院的“院长”是个大 妈,她是属爆仗的,一点就着。 院里搬来个陈大爷,捻儿更急, 你还没点着哪,他就炸了。(陆 明生《今昔大院》)
(5)妈妈被病魔夺走了,
用比喻、 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
拟人, 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
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
可以使 入了困境。
干瘪的句子 (6)妈妈被病魔夺走了,
生动形象起 离开了我,离开了多病的爸爸,
来。
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一
下把一个温馨的家掷入黑沉沉
的冰窟。
谢谢! 学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换工作了,这次是销售。电话里,她絮絮叨叨说着一年多来工作上的不如意,她说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找不到半点成就感。 末了,她问我:学姐,为什么想找一份 自己热 爱的工 作这么 难呢? 我问她上一份工作干了多久,她说不到 三个月 ,做的 还是行

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共37张PPT)

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共37张PPT)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 共37张 PPT)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 共37张 PPT)
二、修辞手法 —— 排比
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 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语句排列起来。
作用:增强语势,使文章节奏感强,更有利于表达 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 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 共37张 PPT)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 共37张 PPT)
二、修辞手法 —— 反语
定义:即通常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 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 作用:否定、讽刺以及嘲弄,抒发强烈感情等。 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 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 扭。实在标致极了。
二、修辞手法 —— 比拟
定义: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一种 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分类:拟人、拟物。
如:1、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
2、小鸟在枝头唱歌。
(拟人)
比拟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问题: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 共37张 PPT)
2020年山西省中考语文专题修辞手法( 共37张 PPT)
反语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句: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 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问题: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解答:本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标致”一词反 话正说,讽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只顾赏花打 扮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反感。

修辞手法精品ppt课件

修辞手法精品ppt课件

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
比喻
通过相似性,将一个事物描述为另一个事物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夸张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或程度,来强调 其重要性或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境。
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 其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感。
排比
将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排列在一起,以便更 好地比较和突出其特点。
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追求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应该追求表达效果 ,根据文章或句子的内容和目的选 择合适的修辞手法,以达到最佳的 表达效果。
02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
比喻
01
02
03
定义
通过相似性,将一个事物 描述为另一个事物,以便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子
月亮像银盘一样高悬夜空 。
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本体, 增强表达效果。
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描写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刻画,使读 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说中的
场景、人物和情感。
倒叙
打破时间顺序,先讲述结果再 揭示原因,增强小说的悬念和 吸引力。
伏笔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设置暗示和 线索,为后文埋下伏笔,增强 小说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讽刺
通过夸张、反语等手法,对小 说中的人物或社会现象进行讽
评价修辞手法的优劣
修辞手法的优点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好地理 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意思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缺点
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可能会使 读者产生困惑或误解,甚至影响作品 的整体效果。因此,在使用修辞手法 时需要注意适度、恰当、自然。
06
修辞手法的实践与运用
反讽

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共4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常见修辞手法   课件(共4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反复
为了强调某事物或突 出某些感情,有意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 子。
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 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顶真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 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 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 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效果:(1)上下文联系严密; 续接(正或反)或强化内容; (2)反复吟唱,强化语气; (3)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对偶
1、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相衬的对偶形式 。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
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每当看见这条红领巾,我就 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关键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有相似点
比喻的种类
本体 喻词 喻体 例
:
明喻
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
色的圆盘。
暗喻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喻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
花。
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它可能是一片海
它可让能你体是会一壮片阔海, 让你体会壮阔 ; 它让可你能明是白一雄首健交响乐它,可让能你是领一悟座激雕越像;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让你明白雄健;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 粹。
夸张
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夸张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夸大; 夸小与超前夸张。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作者情感。拟人则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情感色彩。反复强调某一内容或情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排比通过并列相似的句子或词语,使语言更加工整有力,强化表达效果。设问在文中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本的互动性。反问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突出表达重点。夸张则通过故意超出常情的表达,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读者的印象。这些修辞手法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丰富表达体系。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经典实用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经典实用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
• 把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 把事物说理说得透彻、全面。
• 例如: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
• 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赞扬了鲁迅先 生的高尚品质。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
——对偶
•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式汉 语所独有的修辞格。作用有: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 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式整齐,结构 匀称,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 忆和传诵。
• 根据对偶上句和下句的意思上的联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 型:
正对。
反对。
串对(流水对)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
1、正对
• 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 式。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
2、反对
• 上下句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 方面来说,意思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
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
(明喻) 啄木鸟成了医生。(暗喻)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
——夸张
• 夸张: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 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不是浮夸, 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 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
• 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的群众。 • 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
文章富有变化。但设问一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要有针对 性和启发性。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共37张幻灯片)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共37张幻灯片)
❖ 例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 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 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 十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 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 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耐人 回味。
❖ 1.意义双关 ❖ 【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谐音双关 ❖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
老师寄语
❖1、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2、多读书,努力扩大阅读面 ❖3、经验积累,举一反三 ❖4、学习是一种感觉,跟着感觉走 ❖5、相信自己,矢志成功
❖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
❖ 十一、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 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 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修辞方法。
❖ 如:你真是美丽啊!(原意表达不美丽。)
❖ 十二、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 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 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 音律和谐、气势如虹,强烈地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爱好之情。
四、排比
❖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答题格式:
❖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中学语文知识(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ppt课件

中学语文知识(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ppt课件

PPT课件
9
4、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强化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用排比, 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
抒情: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地表达了……情感, 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写了……,渲染 了……气氛(或:突出了……的美),表达了……
而强烈的印象。
四:排比 增强语势,
六: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七: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富有感染力。
八:设问 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
下。
九: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
十: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PPT力课件
3
作用分析公式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作用) 地
体现了 (主要内容) ,表达了

PPT课件
议论: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 了……,增强了说理力量,有雄辩的气势。
PPT课件
10
例如: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 雪。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 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 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3
6、反问 加强语气,发人深省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强烈 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PPT课件
14
例如:1、这能全怪我吗?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 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 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 之情。
PPT课件
15
7、夸张
PPT课件
7
3、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 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课件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ppt课件

( 反问 )
2021精选ppt
2
10、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
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
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拟人

11、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拟人

12、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
•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
• 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
2021精选ppt
22
2021精选ppt
23
——夸张
• 夸张: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 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不是浮夸, 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 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
• 海真是个多变的怪物。昨天,满眼好似黄滔滔的浊浪,几天却 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的草原。(魏巍)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
2021精选ppt
43
2021精选ppt
44
——对偶
•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式汉
语所独有的修辞格。作用有: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
1 作比较。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 表猜测。例如:这天阴沉沉的,像要 下雨了。
3 表想象 。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很 高兴,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战士。
4 表举例。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 木耳、猴头……
5 表说明。例如:在这里,你要像20个21精主选ppt人
14
• 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常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常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PPT课件
11
❖ 课外:《西风胡杨》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选句出
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 神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虽断臂折腰,仍坚 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 朗朗的本色。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 ❖ 格化,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
13
例如: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在给树治病。
(明喻) 啄木鸟成了医生。(暗喻)
14
❖ 拓展例:《西风胡杨》 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
耸立的雕塑。(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
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
17
❖ 3、反复的答题模式 ❖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
强调突出____(事物)的特点,强烈 表达了作者____的情感。
18
例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作者 的动作至轻至柔的特点,强烈表达了 作者对康桥的热爱之情。
19
❖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7
2.拟人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 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 方法。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儿。
8
选出没有使用拟人修辞的一项( C)
❖ A、影子说:“天要下雨了,我们快些走吧!”
❖ B、“是我。”一只萤火虫在回答。 ❖ C、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
2、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 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 星期,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 点东西的必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 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答题格式: 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 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 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 地表达了……
抒情: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地表达 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增强语势,铺写 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 了……的美),表达了…… 议论: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烈(层层 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 有雄辩的气势。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 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 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 之情。
五、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分为:连续 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和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3、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 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叫夸张。
答题格式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 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 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 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 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 印象。
六、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 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的意思。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骈句、对仗,汉语特有)作用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 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 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 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 奏感和音乐美。
分类:
⑴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 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 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⑵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 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⑶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1. 文学单位不同—词语、短 语与句子。 2. 出现次数不同。 3. 作用不同。
答题格式: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 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 了……的情感)。
例如: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 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 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分类:
(一)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 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 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二)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
如: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浪)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狼)
七、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 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 回答。
设问作用: 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 (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 出下文 ②中间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 和思考
例如: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 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 下文。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般性答题格式:
运用了 (作用)
的修辞手法, 地体现了 (主要内
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1、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 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 修辞方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 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 景)、喻体和 比喻词 (比喻关 系的标志性词语)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如:火山发出一声嘶鸣。(火车)
注:比喻一定是有喻体的,而拟物没有。
答题格式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 (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 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现了……,表 达了……, 拟物:运用拟物的修辞手法,将抽象变为 具体(或:将…… 拟成…… ),生动形 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现了……, 表达了……,
明喻: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 《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 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 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 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 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答题格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 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八、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 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 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 句中。
【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 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

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 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