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8期
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
2)社会分工的出现
时间特点原因
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
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生产力水平低
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
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大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分布: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中美洲等地区。
原因: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二、城市化
1、定义: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阶段城市化水平特征产业
缓慢发展阶段低于30%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第一产业比重大
加速阶段高于30%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
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拓展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
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成熟阶段高于70% 城市化水平的增长又趋于缓慢甚至
停滞,城乡差距缩小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5、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7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33% 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
6、郊区化: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一些城市已开始出现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现象,随着人口向郊区迁
移和郊区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使得市中心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城市总人口增加。
商业和制造业也相继向外迁移,造成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落。
7. 逆城市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的中小城镇和乡村,结果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中小城镇和乡村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逆城市化的原因:
1)大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中小城镇和乡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闲适2)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公路等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立,缩短了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及乡村之间出行的时间距离。
移动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为弹性工作时间和家庭办公等提供保障。
3)新商业区发展和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缩小了城乡差别。
8、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或者两类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增长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表现为郊区化、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表现为农村流向城市。
小结:.城市化最早在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也是英国,逆城市化最早出现在英国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家则普遍较低。
时间:2012、3、28 编辑:高玉晓
1、积极影响
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保护耕地;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
2、不利影响
①造成资源短缺,加剧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有些城市因水资源短缺而过量开采地下水,
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
②交通拥挤
③住房紧张
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秩序混乱
3、措施:发展经济、政策调控、合理规划、完善法律法规
四、城市热岛
1.城市热岛成因
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城市生活,生产,交通,等消耗的燃料产生大量的废热,使市区形成一个明显的高温区
①在城市热岛作用下,近地面产生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环流。
②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结核,故城市降水比郊区多。
称为“湿岛效应”。
五、活动答案
1.城市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地表结构,可能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2)影响城区的大气环境,改变气温和降水情况,造成大气污染
3)改变城区的水文状况,水污染加重
4)破坏植物生存环境。
生物多样性减少
5)耕地减少,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2.城市化过程中如何有效的保护耕地
1)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已发展促保护
2)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
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法实施
六、上海市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1)建立卫星城
2)开发新区
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