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学案

合集下载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城市与城市化教案目标:1. 了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3. 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城市的照片,引起学生对城市的兴趣;2. 提问:你们都住在城市里吗?你们喜欢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为什么?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城市化的原因,如人口增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3.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城市化的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城市化案例,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美国的城市化问题等;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方法;3. 每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解决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2.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3.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可持续城市化发展。

教案延伸活动:1.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2. 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城市化项目或城市规划展览;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如城市化与教育、城市化与医疗等。

教案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3. 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4. 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拓展:1. 将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2. 分析城市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如农民工、城市贫困人口等;3. 进一步研究城市化的国际比较,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和经验。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课标要求】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逆城市化的成因分析。

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学习重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学习过程】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结构预习】1、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2、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3、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哪些影响?【协作指导】4、阅读教材43活动内容完成几个小题二、城市环境问题【拓展探究】1、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衰败吗?三、我国的城市发展趋势【结构预习】1、阅读教材分析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拓展训练】1、同时能造成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生产部门是A、工业B、商业C、运输业D、服务业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B、制约经济发展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3、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主要是控制A、住房高低的规模B、工厂大小的规模C、公共设施的规模D、人口和用地的规模4、解决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进城5、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6、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7、城市建设中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路况变差,使交通和出行困难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8、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9、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减少就业压力阅读材料,回答11—13题。

高中城市化的现象教案

高中城市化的现象教案

高中城市化的现象教案引言在课堂上引入城市化的概念时,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我们身边有哪些变化表明我们的城市正在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城市化现象的兴趣。

目标设定1. 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3. 探讨如何平衡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与环境保护。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城市化: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 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寻求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二部分:城市化的积极影响- 经济发展: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 生活便利:城市提供了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文化交流:城市化使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有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部分:城市化的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 社会问题:人口密度增加引发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

- 生态破坏:城市扩张占用大量耕地和绿地,威胁生物多样性。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与讨论-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城市作为案例,分析其城市化进程中的亮点和问题。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城市规划者、企业家、环保人士等角色,就如何解决城市化中的问题进行辩论。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 组织实地考察或在线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城市化带来的变化。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城市化的利弊,并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在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以其深刻的影响和复杂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育者,将这一现象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对现实世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本,帮助教师构建一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理课。

城市化是一个涉及人口迁移、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因此,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影响,以及它对环境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教案的开篇可以引入一些直观的数据和案例,比如世界上几个典型城市的发展历程,或者中国近年来城镇化率的变化图表,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这些数据和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

接下来,教案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城市化的原因。

这包括工业发展、农业转型、政策因素等多个层面。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城市化进程。

了解了城市化的原因后,教案将转向城市化的特征。

这里可以介绍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用地的扩张、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特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地考察活动,如带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或进行社区调研。

教案的核心部分是对城市化影响的探讨。

这一部分需要全面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等,同时也要讨论它带来的积极效应,比如经济增长、文化交流和技术创新。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和挑战。

最后,教案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城市化。

这要求学生结合前面学到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出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型,或者提出改善现有城市问题的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城市化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学案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学案

知识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知识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表现(1)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

(2)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2)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3、应用“推拉理论”说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知识三、地区差异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导致世界城市化进程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城市中心“岛屿”效应(1)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是: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

(2)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3)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高。

(4)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5)湿岛: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 .逆温现象B .水土流失C .热岛效应D .“臭氧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 带来的污染,应该( )A .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 .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 .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 .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答案:(1)C (2)A(11江苏高考)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案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8期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2)社会分工的出现时间特点原因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生产力水平低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大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3.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分布: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中美洲等地区。

原因: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二、城市化1、定义: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主要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新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原因: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阶段城市化水平特征产业缓慢发展阶段低于30%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第一产业比重大加速阶段高于30%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拓展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学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为新课标选修Ⅱ-4内容)第三节城市化情景激趣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导引目前,许多大城市居住困难,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居民幸福感下降。

这些被称为“城市病”。

其“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

世界城市化过程有何特点?解决“城市病”的“药方”是什么?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什么是城市化|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31~P32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微讨论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吗?提示(1)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绝对规律。

(2)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规律。

(3)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南美洲这种状况最为突出。

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案例分析|2017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上中央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

城市化第二课时学案导学

城市化第二课时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演练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 结合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回答1-2题1.从城市的起源来看,麦加、拉萨两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疗养城市B.以军港和兵营为中心的城市C.矿业城市D.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2.从城市选址来看,上海、伦敦、纽约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位于海岸、河口的城市B.临近了矿业资源丰富的地方C.居于灌溉条件便利的大河冲击平原D. 位于当地物资易于汇集的军事要冲 3.下图中的四座城市形成均与河流有关,对应正确的是①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②两点河流的汇合处 ③过河点位置 ④河口位置 A.甲—① 乙—② 丙—③ 丁—④ B.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 C.甲—③ 乙—④ 丙—① 丁—② D.甲—① 乙—③ 丙—② 丁—④读右图,a 、b 、c 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回答4-5题:4.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A.A B.B C.C D.D5.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A.A B.B C.C D.D辽宁省在清王朝时期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

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清王朝时期辽宁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政治B.宗教C.交通D.军事7.使辽宁省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的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B.交通C.自然要素D.宗教8.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C.交通运输是辽宁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D.人口迁移是辽宁省城市发展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

分析此图,完9—10题。

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A.乳畜带分布图B.重工业区分布图C.大中城市分布图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10.就美国而方,影响此类景观分布较小的区位因素是A.开发时间的长短B.宗教与军事C.经济基础与科技的发展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二、综合题11. 读图,完成(1)~(2)题。

学案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学案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次较高,它承载着城市化的知识考查和图文转换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等。

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化问题是社会热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成为高考的热点。

对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1.直接读图,根据城市用地规模演变的一般规律判读城市的演变过程,即城市的发展,一般按由小到大,由集中到建设卫星城,再到形成城市群、城市带。

如图所示:图1 北京城市发展图2.提取城市规模扩大的内涵信息,综合判读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在示意图上还可能通过另外一些信息判读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数量增多;区域交通线路增多,密度增大,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功能区更加完善;生态城市是城市化追求的目标。

如图所示:图2 某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对点演练(2016·沈阳模拟)下图为湖南省1997~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 ) A.商业用地 B.交通用地C.工业用地 D.住宅用地2. 图中信息反映,该省1997~2014年城市化( )A.过程失调 B.速度变慢C.拉力减弱 D.水平降低(2016·广州模拟)下图表示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外迁 B.环境因素C.住房价格 D.农村工业化4.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是( )A.就业压力增大 B.交通拥堵加剧C.人均耕地减少 D.社会治安变差(2015·北京模拟)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

2014届一轮复习学案18——城市化

2014届一轮复习学案18——城市化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3讲城市化高考目标定位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内涵和本质,能够说出城市化标志与衡量指标;2.理解并记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能够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程的差异;3.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能够根据问题说出解决措施。

一、知识框架:二、考点分频:课堂探究探究一:城市化的内涵【典型例题·1】(2008·四川)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B.20%C.30%D.40%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典型例题·2】(2013高考题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3~4题。

表13.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4.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探究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S”型曲线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典型例题·3】(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5~7题。

5.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7.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典型例题·4】(2012福建卷)图2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2《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案(含答案解析)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2《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案(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理解衡量城市化的指标,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4.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概念: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①___________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衡量指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与城市经济发展③__________。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④______,发展水平⑤______,与经济发展程度⑥____________。

(2)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a.发达国家城市化阶段相对完整城市化→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形成了低质量的城市化。

c.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1.城市环境要素a.自然要素:大气、土地、生物、园林绿地及水体等。

b.⑩____________: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工业设施、文化设施、城市垃圾等。

2.城市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问题a.城市环境⑪________:⑫________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⑬______污染、电磁波污染、⑭______________污染。

b.生态失衡。

(2)社会环境问题a.城市交通⑮________。

b.居住条件差。

c.⑯________困难。

d.社会秩序混乱。

3.成因:⑰__________、⑱__________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必修2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必修2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

必修2第2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学习过程】一、城市化【结构预习】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二、城市化动力机制【结构预习】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三、城市化特点【协作指导】1、阅读教材P37-38阅读材料,回答P39活动问题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3、阅读教材P3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如何?【拓展训练】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③城市化起步早④出现逆城市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经达到70%左右②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交通工具的现代化③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④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以后5、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6、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在70%以上B.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D.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7、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8、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9.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0、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地迁往苏南地区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C.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1、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能很快的原因是A.城市规划还没有经验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C.人口的素质不高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参考答案一、城市化【结构预习】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及测试卷含答案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2节城市化特点(学案)

第2节城市化特点(学案)

序号:高一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第2课时)审核签名:编制编制时间:2月24日使用:高一(1-2)班完成所需时间:20+25分钟班级姓名第小组【目标解读】——定位定向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一、城市化特点1.发展中国家:,;水平低;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

处于阶段。

2.发达国家:;;出现现象。

处于阶段。

二、中国的城市化【合作探究】1、读“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图”及“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讨论后回答:(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2).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哪一阶段?(3).城市化进程中各有何特点?(4).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出你判断的理由2、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阶段反映的是____________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

(2)图甲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简述其成因。

(3)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两种类型。

指出图乙中①属于__________国家,②属于______国家。

分别说明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特点。

【巩固练习】1、下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图,符合实际情况的叙述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但城市化进程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城市化大大减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仍未超过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以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2、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素质还不高 B.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4、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4、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

地理教案《城市化的利与弊》

地理教案《城市化的利与弊》

地理教案《城市化的利与弊》一、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概念;3.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2.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引出城市化的概念和定义,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例如:“大家都知道城市是什么吗?城市和农村有什么区别?”等。

2.探究(25分钟)2.1城市化的利(10分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化带来的利益,如就业机会增多、教育与医疗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等。

2.2城市化的弊(10分钟)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弊端,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人口压力等。

3.拓展(20分钟)3.1城市化的影响(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指导他们了解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

3.2城市化的挑战(10分钟)通过观看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4.总结(10分钟)对前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学到的知识,进而加深对城市化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阐述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可能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六、黑板设计:城市化的利与弊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挑战作业:写一篇文章,阐述城市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城市化可能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城市化的利与弊,并深入思考和探讨城市化的影响和挑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和观察等,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提高了课堂效果。

但在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只能涉及到城市化的一部分内容,而没有深入探讨特定城市化案例。

下次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必修3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

必修3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

必修3第2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展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理解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学习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64—71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2.改革开放初期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表现。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各阶段的特征。

5.工业化对城市化有哪些推动作用?6.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4.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区域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巩固训练】1.“有一位老人有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大致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海南D、广西壮族自治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3.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5.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A、外向型B、内销型C、辅助型D、内向型6.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正在加速相互分工与合作,以构建泛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下列城市中不是这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是()A、深圳B、珠海C、广州D、香港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高一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预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城市与城市化预学案

高一地理第单元预学案制作人:高一地理组制作时间:2014-03-05使用时间:,第份;总份学生姓名:,所在班级:,所在学队:,预学评价:一、本章须知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2、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什么差别?3、城市化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会有哪些影响?二、理解掌握(知识、概念、术语、原理、公式)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城市的不同等级4、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5、什么是城市化6、世界城市化的进程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背诵识记内容1、城市内部因的不同,一般将城市用地分为、、、、、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各有特点,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的需求往往相同,这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这就是集聚效应。

商业用地的要求:接近,交通,因此商业活动多分布在3、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集中起来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常见的有、、等。

一种功能区中也可兼有其它类型的用地。

住宅区:是一天中居民活动时间的场所,因此是城市中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有些城市分化为和。

商业区:多位于、或,主要为或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特点:工业企业,而且它们之间有很强的。

由于工业企业有大量运输需求,这决定了它们需要靠近、、等交通比较快捷的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

在一些大城市还会形成其他功能区,如、等4、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

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和。

距离市中心或交通干线越,土地租金越。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5、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一些市区工厂开始外迁,工业用地可改造为其他用地。

城市化学案

城市化学案

第三节城市化(学案)一、什么是城市化1.城市化: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三个标志:①;②;③。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指标是:。

4.城市化的动力:※拉力因素:城市就业机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文化设施;城市交通;※推力因素:农村人口增长, 对土地压力;农村收入,社会服务;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

5.意义:①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

②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a 生物的多样性;b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c 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d 出现“”现象,影响、风速和风向。

2.过快城市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等。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是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污染的建筑和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建立一种循环。

实战演练:1.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B.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3.下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①表示__________国家,②表示__________国家的情况。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_________,目前城市化的速度已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学案39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学案】———39必修三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考纲解读】1、了解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措施。

2、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条件,学会分析该区域迅速发展的特殊的国际条件和国内背景。

3、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二个阶段的进程、特点。

4、通过学习,学会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基础回顾】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课本74页,图4.17)珠江三角洲由东江、北江、西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中山、肇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深圳,现还包括香港、澳门。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课本79页活动,掌握图4.24课本82页活动【课堂探究】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进程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9 资料二:见图20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资料三:见图21图21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城市化171105考试大纲:
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

能够描述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能够分析其解决措施
3、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过程和特点
(1)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从经济发展看,核心动力——
从人口迁移看,动力
(3)城市化的标志:
(4)世界城市化进程
表格归纳: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时间差异
起步时间快速发展
时间
目前城市
化水平
目前发展
速度
目前所处
阶段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城市化
阶段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社
会问题
阶段阶

阶段
农村推力因素:
城市拉力因素:
1.该国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C.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D.目前,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高
2.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C.信息不发达,但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
【答案】1.A 2.D
【解析】1.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超过30%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70%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

故选A。

2.城市化发展,畜禽园艺产品市场扩大,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化过程中会促进区域文化建设;城市化地区地面硬化率高,地面径流汇集量增大、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

故选D。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重在积累)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③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④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⑤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⑥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表现原因
建筑格局美国城市
市中心高楼大厦,离开市中心,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移民国家,形成有别于欧
洲的文化特色
欧洲城市
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事务所等,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

历史发展悠久
建筑风格北京皇宫雄踞市中心,以其为中轴线皇权至高无上
华盛顿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两条轴线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
会大厦居于高处
体现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

杭州山水城市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结构中国
围墙(四合院)、中国园林含蓄内向性、封闭性的文化特

西方少有围墙,园林整齐划一,对称平衡,直率敞明外向、开发的文化特征
针对训练:
近10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南京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不断扩宽主干道,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但收效甚微。

2017年2月,南京市规划局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合作完成了《南京市街道设计导则》,指出今后城市街道设计的规划方向为分割大社区,建设开放式社区,增加变通微循环。

据此完成5—6题。

5.扩宽主干道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路网密度低ﻩﻩﻩﻩﻩﻩﻩB.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C.私家车拥有量大ﻩﻩﻩﻩﻩD.交通违规现象频发
6.建设开放式社区的作用是
A.降低社区噪声污染ﻩﻩﻩﻩﻩB.减少交通违规现象
C.优化道路资源配置ﻩﻩ D.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
【答案】5.A 6.C
【解析】5.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路网不畅、设施不足、路网密度低是城市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拓宽主干道不能解决路网密度低引发的交通拥堵。

6.建设开放式社区的作用可以优化道路资源配置。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图甲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乙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

读图完成1—2题。

1.1965~2005年,我国属于图乙中的
A.Ⅰ型ﻩﻩB.Ⅱ型ﻩﻩﻩC.Ⅲ型ﻩﻩﻩD.Ⅳ型
2.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答案】1.C 2.D
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是否快于经济发展要看图中线的倾斜程度。

选D正确。

“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①骑单车出行②经营手工业作坊③去速食店就餐④建大型游乐场
A.①②ﻩB.②③
C.①③ﻩ
D.②④
11.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①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②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③从季风水田农业到商品谷物农业④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10.A11.B
(2017•天津河西区质量调查一)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

读北京市城市风道规划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北京市城市规划与设计优先参考的依据是
A.盛行风向及城市热力环流ﻩﻩﻩB.河流流向及城市主干道的走向
C.城市功能区的结构及分布ﻩﻩD.地面高大建筑及河流湿地的分布
14.规划设计城市风道的根本目的是
A.调节局地气候,减轻沙尘暴对主城区带来的危害
B.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提高地下水位
C.为主城区输入新鲜空气和充足水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D.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8.北京市城市风道规划首先考虑盛行风向及城市热力环流,风道和盛行风向一致可以疏散城市的污染物,同时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再关注河流流向及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功能区的结构及分布和地面高大建筑及河流湿地的分布,借助河流、主干道等建设风道。

9.规划设计城市风道的根本目的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驱散雾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D正确;风道不能减轻沙尘暴对主城区带来的危害,A错;也不能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提高地下水位,B错;输入新鲜空气和充足水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这不是主要目的,C错。

17.(2017•湖北襄阳五中第三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105公里、105公里、155公里、30公里。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

雄安新区将建设成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1)分析雄安新区选址的区位优势。

(2)简述雄安新区的建设对北京产生有利的影响。

(3)在雄安新区规划中,为建设成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17.【答案】(1)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地理位置优越;雄安新区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生态环境良好;开发程度低,地价房价低、产业基础弱,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

(2)首都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大气环境差(雾霾、沙尘暴天气多),建设雄安新区,可解决首都大城市病问题,疏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可以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3)新区规划采用组团状城市形态;保护好新区的湿地面积,充分利用白洋淀湿地对城市的调节作用;设置好城市通风走廊,减轻沙尘暴、雾霾天气对新区的影响;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好地下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和雨水分离,建设好污水处理系统;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减少污染排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