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化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 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 城市化教案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意义2.结合实例和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2.分析城市化的阶段、特点及地区差异难点:1.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及逆城市化的原因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教学方法】五步三查(分五步,并进行三查)第一步:自学。

依据学案个人自学,找出疑惑;(课前自习时间完成)第一查:学习进度及疑惑;第二步:互学。

互助合作,解决疑难;第三步:展示。

展示成果;第二查:暴露出的问题;第四步:共学。

师生互动,全班共学,解决暴露的问题;第五步:整理。

总结整理。

第三查: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案】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2.城市化的动力(1)推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力因素指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在图中如何读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及速度快慢?(1)A(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____,市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_,出现_______城市化;(3)C(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人口比重增长____________;城市化速度_____;出现____城市化,整个大城市人口______。

3. 案例分析:①归纳:英国的城市化之路。

将下面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①逆城市化②人口增长微弱,再城市化③城镇数目迅增,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城市化起步④出现郊区城市化;形成英格兰城市带19世纪:________-- 20世纪________---20世纪下半叶_______—近20年来____【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据城市化的概念归纳总结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数目: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从第_____产业逐渐向第_____产业转移注:其中城市化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0:2.3 城市化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0:2.3 城市化

3节《城市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主要标志和发展的动力。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4、能够针对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良影响的途径和措施。

重难点
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各阶段的特点。

2、能够针对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不良影响的途径和措施。

课前预习案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不断扩大、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①;
②;
③。

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3、意义:不仅带来的变化,还带来了、、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表现: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特点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使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根据课本P36概括)
(1)生物:
(2)水:、和运动发生变化
(3)土地:废渣影响城市土地
(4)大气:城市等要素变化,出现城市“”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

2、城市环境问题
①自然环境问题:环境(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面积小。

②社会环境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1)措施
①要发展建筑和交通,
②减少各类活动对;
使景观与保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2)目的:降低城市化对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2.3《城市化》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2.3《城市化》课程教学设计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地理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志趣、习惯、地理能力、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随着广州的快速发展,作为广州人的学生们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教学过程着重体现地理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注重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学情分析】高一4班大部分为广州市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大城市,而近年广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解这一课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影子,所以,讲解本课,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影响系统的思维: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许多例子发生在学生周围,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感兴趣,回答问题也较为主动。

由于高一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和恰当的语言总结。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是《第三节城市化》的第二课时,是对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2、难点:联系实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够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通过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分析,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案9:2.3 城市化

学案9:2.3 城市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
1、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
一、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______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________、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
⎪⎨
⎪⎧
推力:促使人口离开 的因素拉力:吸引人口来到 的因素
3.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__,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进聚落形态、________、生活方式、________等的变化。

(3)是一个地区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主要标志:__________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阶段和特点(如图)
(1)A(______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________。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3.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城市化的内涵、进程、特点及其环境问题。
2.学生归纳: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课堂所学,加深对城市化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如分析某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问题。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提交时间和质量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
3.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我国某城市为例,设计了城市化的进程和环境问题的研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如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和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3.能够运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等,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问题导向: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城市化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设计9:2.3城市化

教学设计9:2.3城市化

2.3 城市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城市的发展历程(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对教材图表信息的分析,初步学习运用地理图表来获取和表达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通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如:实事求是、辨证法、理论联系实际等)(3)坚持人地关系理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教学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自从自然孕育了我们人类以来,人类就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人们总喜欢群居在一起,直到现在,这一特性仍未改变。

人类聚居的地方,无外乎两种,要不就在农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村庄),要不就在城市。

我想了解一下,我们班的同学是农村的多,还是城市同学的多呢?那么,那么到底是居住在农村好呢,还是在城市好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过渡】除了以上优点以外,与村庄相比,城市还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请看世界著名大城市的图片:两幅纽约照片,得出结论:与农村相比,城市规模较大,高楼大厦很多;两幅上海图片,直接结论:人口集中,商业发达。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向往的——城市【板书】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阅读:“城市的起源和发展”部分的内容思考:1.城市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形成的条件)?2.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那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回答:1.城市的起源(1)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b.社会分工:________和农业分离,______出现c.社会组织机构出现(2)起源地:(图2-1-2)2.城市的发展二、城市化及其特点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什么叫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评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许多农民买户口的现象?梳理知识体系:1.城市化:a.概念:b.标志:(图2-1-1)c.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的必然结果,二者必须相适应学生交流:阅读图(2-1-4、2-1-5、2-1-6)同桌分享: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有关城市化特点的信息点拨:2. 城市化的特点:a.进程:b.数量和规模:c.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活动”要求探究|: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让大家共同参谋参谋.(多鼓励)点拨: (1)对乡村:耕地、水资源等(2)对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社会秩序等拓展:看着学校前面这轰轰烈烈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总结与思想启迪】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施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定要积极投身到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的大潮中去!。

2.3城市化教学设计及教案

2.3城市化教学设计及教案

2.3 《城市化》教学设计【引入】请大家结合学案进行自学(5-10分钟左右),一会我们请几位同学为我们讲解他的学习所得,学习的知识框架,大家可以参照黑板——【课程讲授】一、城市化1、概念2、标志3、表示方法4、推拉力5、城市化的意义6、进程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该知识点,以课后作业形式,给出空白表格,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为下【学】自学,填写学案并思考学习思路,引导部分学生当堂展示其成果,学生老师角色互换;【学】学生讲解【教师点评】城市化的意义一块,学生可能不容易想到,要注意引导他们从个人以及城市建设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思考即可。

内容参考:城市化1、概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2、标志: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表示方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推拉力解释:(结合当前农村进城买房等实例)5、城市化的意义:1)使聚落形态发生变化;2)使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3)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6、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课堂总结】我们都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同学们应该能够切身地感受到城市化。

对于本节课内容,需理解好城市化的概念,以及一些主要的标志。

同时知道城市化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

重点要理解好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这个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观察。

至此,同学们是否还有问题?2.3《城市化》教案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城市化的阶段图,掌握基本读图技巧,并能够运用图来分析城市化处于不同阶段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2.3 城市化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2.3 城市化  教案

《城市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2.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认识到城市化的双刃性,以及对城市化中产生的问题有基本的解决方法3.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分组对本地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拿出方案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教材内容及分析】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

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

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是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问题。

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情景创设下的研究也可以是实地调查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组间诘疑性的研究。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情境创设,设疑导学>学生观看:1,影像《民工潮》片断2,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3,课件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并提出:1,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什么是城市化?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通过土地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溧阳城市用地变化,诸如“溧阳新汽车总站地区以前是什么样子”等(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中地理2_3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2_3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3《城市化》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定义与表现指人口向集聚和城市不断扩大、乡村变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因素(动力)(1)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民收入,社会服务;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指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城市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教育水平高;交通便利等3.城市化水平:用来表示。

它体现了社会水平。

4.城市化的意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1).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

(2).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加速阶段。

后期阶中期阶段初期阶段(3)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由于大城市环境恶化,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现代交通的发展,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等原因,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

★2.地区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1)不利影响:生物减少;城市土地质量下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的设施使降水、、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现象,改变局部小气候;环境污染严重。

2.过快的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如污染、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3.实现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发展低污染的建筑和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会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的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答案1~5BDCAB 6~9 CCAD10.(1)中心地理论三 1 4 17 人口人口的需求(2)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11.(1)上海杭州(2)1 2 8 城市的级别越高,城市的数目越少(3)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相互距离就越大,城镇的级别越低,城镇之间的相互距离就越小。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学案

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掌握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结合实例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难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流程第一步:尝试练习(2009·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考点二: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知识点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的过程。

2.动力推力: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拉力: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3.意义(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

(2)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4.世界城市化进程(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曲线。

(2)表现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和阶段知识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减少水质、水量和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出现城市“热岛”现象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3.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策略(1)要发展低污染的和,减少城市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第四步:变式训练(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第五步:解惑答疑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1.有关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就是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B.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是城市人口的多少C.城市化水平高低用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作为标志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读图,据此回答2~4题。

高中地理 2.3 城市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2.3 城市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2.3 城市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1.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学法指导】图表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第一个标志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后两个标志是体现城市化是否合理的标志。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3.城市化的意义二、世界城市的进程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如下图所示:2.城市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改变及其影响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市化则降低城市环境质量。

如下图所示: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基础达标】1.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

该图表示的是()A .逆城市化B .城市化C .郊区城市化D .再城市化读下表,回答2~3题。

2.1980~2010年( ) A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B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C .世界城市人口终始多于农村人口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3.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80万辆,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80%以上是私家车辆),预计到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700万辆。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2.3城市化》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城市化的客观认识,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社会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国家城市化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城市化现象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认知角度看,高中生正处于理性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城市化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如过分强调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2.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城市化现象,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阐述。
2.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城市,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该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什么是城市化?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认为城市化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教学设计13:2.3城市化

教学设计13:2.3城市化

2.3 城市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城市化的定义、动力和意义;(知识铺垫)
世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缓解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压力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和建设发展生态城市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
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
三、课时安排
四、教学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编写人:刘好沛审核人:刘晓敏授课人:班级:姓名:编号G020508【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动力机制2,结合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掌握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和各阶段的特征、主要问题。

3,结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会比较两者的差异。

【自主预习】: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乡村变为的过程。

结合图2.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读图思考。

写出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的具体表现?2.动力机制: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拉力原理3.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用来表示,它体现了。

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曲线。

读图分析:总体来看,三条曲线随时间变化的发展都呈上升趋势,世界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差异: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2.时间差异阶段和特点(重点)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A初期阶段(25%--3 0%以下)较发展较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B中期阶段(30%---7 0%)较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推进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 ,人口和企业开始迁往出现现象C后期阶段(70%以上)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甚至城市化地域不断向推进,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大城市人口。

(中心区衰落)出现现象问题探究一案例4 英国的城市化进化进程P34 结合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案例4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阶段。

问题探究二P35 活动分析图2.2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重点)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郊区城市化: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或城市外围地带扩展逆城市化: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用地紧张等城市问题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市区人口减少,中心区衰落。

再城市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人回城的现象【课堂检测】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1,反映C阶段城市化特点的是()①城市化进程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城市化进程速度慢④城市化水平低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2.在C阶段出现的现象有()A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B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C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开始出现D城市化地域不断缩小3.下列国家目前城市化进程处在C阶段的有()①英国②美国③巴西④印度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④4、目前下列国家城市化问题相对严重的是()A英国B美国C巴西D印度5.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A城市数目B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总人口D城市人口比重6.在城市化中期阶段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化水平低B城市化进程缓慢C城市空间扩展快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7.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②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③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9.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B.就业机会多C.文化设施短缺D.交通便利10.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少B.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城市化速度有所下降D.中小城镇发展迅速11.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不断恶化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市区失业人口增多、④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右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12.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甲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1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2: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 ,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________ 、________ 等。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对生物圈,减少。

(2)对水圈,水质、水量和发生变化。

(3)对岩石圈,废渣影响城市。

(4)对大气圈,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环境。

不利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等环境污染问题。

还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保护和治理环境;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等。

P37问题探究三结合材料和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回答(1)说明我国城市化的特点?(2)结合生活实践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压力?(3)缓解城市压力的措施?3.城市发展方向:建设和发展_________城市的目标。

(1)发展低污染的和,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

活动)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

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

从图2.28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A模式优点: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的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为如此B模式优点:在a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并净化城市空气。

缺点: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的作用有限C模式优点:在b模式的基础上,绿地在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

缺点: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较低知识拓展: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社会治安不稳定等推进郊区城市化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处理好各功能区的关系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增强市民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属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是()A城市建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B工业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C城市道路硬化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D城市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2.以下行为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A.北方城市居民冬季由分散供暖为集中供暖B.规定汽车禁鸣区域C.增加建筑密度,改善居住条件D.将垃圾分类处理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右图为某城市化前后相同降水量下的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5.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B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C 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D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6.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天然调蓄能力增强B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增多C地面透水能力增加 D 植被覆盖率降低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