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3篇

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3篇

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报告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摘要:对称在自然界中处处存在,对称操作不仅在几何和反常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理解原子和分子运动的工具。

本实验重点研究了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研究和理解物理规律的意义。

导言对称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从极微小的分子运动,到我们身边的自然物体,都蕴含着一定的对称性。

对称操作不仅在几何和反常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理解原子和分子运动的工具。

对称操作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理规律、探究自然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对称操作对研究和理解物理规律的意义。

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的主要工具和设备有:偏振板、游标卡尺、光吸收液体样品等。

步骤一:光的线偏振和圆偏振用偏振板将自然光转化为线偏振光,再使用一组偏振片,改变偏振方向,控制线偏振光透过偏振片的光强。

步骤二:计算透过偏振片的光强测量偏振片的透光方向,并使用游标卡尺计算入射光线相对于该偏振片的角度,然后依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出物体吸收的光线强度。

步骤三:测量圆偏振光在步骤一的基础上,再次使用偏振板,将线偏振光转化为圆偏振光,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出透过偏振片的圆偏振光的光强。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 偏振片透光方向相同时,偏振片的旋转角度和光强负相关,即角度越大,透光光线的强度越小。

2. 经过一组偏振片的光强,与透过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3. 经过两组偏振片的光强,与透过第二组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4. 圆偏振光的透过率,与透过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操作,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论:1. 对称操作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控制偏振片的角度和方向,我们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透过率和光线的偏振方向,从而研究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

2.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偏振片的光强和偏振片的角度成正比。

这一结果说明了对称操作的重要性,并且为研究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课题实验报告范文大学生物理版

研究性课题实验报告范文大学生物理版

研究性课题实验报告范文大学生物理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的反射现象,通过实验验证光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规律,以及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光的反射特性与波长、频率、介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光的反射定律是指当光遇到物体表面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具体来说,如果已知入射角和反射角,那么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解:sin(反射角)/ sin(入射角)= n2/n1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光源、反光镜、直尺、量角器、玻璃板、半透明胶带等。

2. 实验方法:首先将光源放置在一个位置,然后将反光镜固定在光源下方的支架上。

接着,将玻璃板斜放在反光镜上方,使光线经过玻璃板后反射回来。

此时,观察从玻璃板另一侧看到的光线路径,并用直尺测量出反射光线的长度。

然后,用量角器测量出反射角的大小。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记录下不同条件下的反射角度数和长度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反射角度数和长度数据。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介质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来说,在空气中,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度;当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时,反射角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线以一定角度倾斜入射时,反射角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些结果表明了光的反射特性与入射角度的关系。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斜着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其反射角会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当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玻璃板时,其反射角会比直接垂直入射时更大;而当光线从玻璃板斜着射向空气时,其反射角则会比直接垂直入射时更小。

这是因为在两种介质之间存在折射现象,导致光线发生了偏折。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的反射特性不仅受到入射角度的影响,还受到介质种类和方向的影响。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篇1一、什么是光污染光污染问题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他们认为光污染是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造成对天文观测的负面的影响。

后来英美等国称之为“干扰光”,在日本则称为“光害”。

目前,国内外对于光污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现在一般认为,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但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将会对于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为“光污染”。

从波长十纳米至一毫米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二、光污染的分类白亮污染、眩光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激光污染、红紫外线污染等白亮污染: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

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眩光污染:汽车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头灯,厂房中不合理的照明布置等都会造成眩光。

某些工作场所,例如火车站和机场以及自动化企业的中央控制室,过多和过分复杂的信号灯系统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视觉锐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焊枪所产生的强光,若无适当的防护措施,也会伤害人的眼睛。

长期在强光条件下工作的工人(如冶炼工、熔烧工、吹玻璃工等)也会由于强光而使眼睛受害。

三、光污染的危害近视与环境有关,人们都知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没有发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人们关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并采取措施大力整治,但对噪光污染却重视不够。

其后果就是各种眼疾,特别是近视比率迅速攀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实验报告篇1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物理小实验研究报告

物理小实验研究报告

物理小实验研究报告引言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对物理原理进行验证和实际应用的探究,增进对物理学的理解。

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数据,探究与分析物理学原理。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常用物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技巧;2.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一些物理学原理;3.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器材和仪器1.弹簧振子实验:弹簧、质量挂钩、定滑轮、细线、定尺、计时器等;2.行星运动实验:模型行星、模型太阳、定滑轮、线轮、质量挂钩、细线、计时器等;3.声音传播实验:音叉、共振管、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弹簧振子实验1.准备实验仪器:弹簧、质量挂钩、定滑轮、细线、定尺、计时器等;2.挂上质量挂钩,使弹簧伸长一定长度;3.假设弹簧振子处于平衡位置,使用定尺测量振子的长度;4.打开计时器,开始记录时间;5.使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后释放,观察振动过程;6.记录振子振动的时间间隔,重复实验多次并取平均值;7.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振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

行星运动实验1.准备实验仪器:模型行星、模型太阳、定滑轮、线轮、质量挂钩、细线、计时器等;2.搭建实验装置:使用定滑轮和线轮来模拟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3.将质量挂钩挂在模型行星下方,使其受到引力作用;4.打开计时器,开始记录时间;5.观察模型行星绕模型太阳旋转的过程;6.记录模型行星旋转一周的时间,重复实验多次并取平均值;7.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模型行星的运动周期和角速度。

声音传播实验1.准备实验仪器:音叉、共振管、测量尺、计时器等;2.准备共振管,在一端固定音叉,另一端开放;3.打开计时器,开始记录时间;4.用手或气流摇晃音叉,使其发出声音,并将音叉靠近共振管;5.观察共振现象,当共振管内的空气柱长度与声音波长匹配时,共振现象达到最大;6.测量共振管内的空气柱长度,并记录对应的音叉频率;7.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弹簧振子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振子振动周期和频率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振动周期 (s) 频率 (Hz)1 0.52 1.922 0.54 1.853 0.53 1.89平均值0.53 1.89行星运动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模型行星运动周期和角速度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运动周期 (s) 角速度 (rad/s)1 1.62 3.872 1.57 4.013 1.64 3.84平均值 1.61 3.91声音传播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声音传播速度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空气柱长度 (cm) 音叉频率 (Hz) 声音传播速度 (m/s)1 30 440 132002 32 430 137603 31 435 13485平均值31 435 13482结论通过对三个物理小实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与振子的长度相关,振子长度越短,振动周期和频率越大; - 模型行星的运动周期和角速度与受到的引力和质量有关,引力和质量越大,运动周期和角速度越小;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柱长度以及音叉频率相关,空气柱长度越长,传播速度越小。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高一物理实验课题,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万有引力定律实验、波动实验等。

通过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本质和原理,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正文:
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实验中,使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力大小和方向,并使用牛顿环测量
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符合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表明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物理定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天体运动规律和引力作用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实验中,使用牛顿摆轮和行星计测量天体的周期和运动速度,并使用测力计测量
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

实验结果符合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表明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物理定律。

三、波动实验
本实验旨在探究波动现象和波的传播规律,通过实验验证波动方程。

实验中,使用光学干涉仪测量光的干涉现象,并使用激光笔测量激光束的传播速度。

实验结果符合波动方程的基本原理,表明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物理定律。

拓展:
实验探究是科学方法的核心,通过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本质和原理,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实验探究也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自从我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来,我就一直致力于深入了解这门学科。

通过参加实验、观察自然现象和研究相关文献,我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以下是我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电流的影响因素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产生的现象,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流的影响因素上,通过实验和测量来验证与探究这些因素。

我首先以导线的材料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通过选取不同材质的导线,我发现不同材质的导线导电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铜导线的导电性能最好,而铁导线的导电性能较差。

这一研究结果得出了结论:电流的强度与导线材料的导电性能相关。

另外,我还探究了导线的截面积对电流强度的影响。

通过选取具有不同截面积的导线,我的实验结果表明,截面积越大,导线中的电荷流动越容易,电流强度也相应增大。

这一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导线截面积与电流强度之间的关系。

二、光的折射规律在研究了电流的影响因素之后,我将目光转向了光学领域。

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

我以折射定律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我发现,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且改变的角度与两种介质的界面以及光的入射角有关。

我用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照射不同介质的界面,并测量了光线的折射角和入射角,得出了折射定律的实验数据。

我的研究结果与折射定律的预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光的折射规律。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我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定律。

我的实验设立了一个小球从一个高处滚落到一个斜坡上的场景。

通过测量小球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和高度,我得到了实验数据。

我发现,在重力做功的情况下,小球的机械能会逐渐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根据我的数据分析,总机械能在小球滚落的过程中保持不变,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吻合。

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研究性报告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姓名:**“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的研究性报告一、布拉格衍射实验任何的真实晶体,都具有自然外形和各向异性的性质,这和晶体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密切相关。

晶体内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占据着点阵的结构,两相邻结点的距离叫晶体的晶格常数。

真实晶体的晶格常数约在10-8厘米的数量级。

X射线的波长与晶体的常数属于同一数量级。

事实上晶体是起着衍射光栅的作用。

因此可以运用X射线在晶体点阵上的衍射现象来研究晶体点阵的间距和互相位置的排列,以达成对晶体结构的了解。

布拉格衍射实验的仪器布置本实验是仿照X射线入射真实晶体发生衍射的基本原理,人为的制做了一个方形点阵的模拟晶体,以微波代替X射线,使微波向模拟晶体入射,观测从不同晶面上点阵的反射波产生干涉应符合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布拉格方程,它是这样说的,当波长为λ的平面波射到间距为a的晶面上,入射角为θ,当满足条件nλ=2aCOSθ时(n为整数),发生衍射。

衍射线在所考虑的晶面反射线方向。

在一般的布拉格衍射实验中采用入射线与晶面的夹角(即通称的掠射角)α,这时布拉格方程为nλ=2asinα我们这里采用入射线与靠面法线的夹角(即通称的入射角),是为了在实验时方便,由于当被研究晶面的法线与分光仪上度盘的00刻度一致时,入射线与反射线的方向在度盘上有相同的示数,不容易搞错,操作方便。

实验仪器布置如上图实验中除了两喇叭的调整同反射实验同样外,要注意的是模拟晶体球应用模片调得上下左右成为一方形点阵,模拟晶体架上的中心孔插在支架上与度盘中心一致的一个销了上。

当把模拟晶体架放到小平台上时,应使模拟晶体架下面小圆盘的某一条与所研究晶面法线一致的刻线与度盘上的00刻线一致。

为了避免两喇叭之间波的直接入射,入射角取值范围最佳在300到700之间。

二、单缝衍射实验单缝衍射实验如图,当一平面波入射到一宽度和波长可比拟的狭缝时,就要发生衍射的现象。

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报告以某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观察、分析和总结,探讨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为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某中学七年级物理教师及学生2.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三、研究内容1. 物理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教学观念: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2)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教学资源:学校物理实验室设施不完善,实验器材不足,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 物理教学实践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加大物理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验设施,教师应充分运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2.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 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

4. 家校合作得到加强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物理实验研究报告

物理实验研究报告

物理实验研究报告物理实验研究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物理相关的实验,通过对比不同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关物理性质和现象的结论。

引言:物理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可以验证理论模型和推测,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物理规律的了解。

本次实验主要探究了几个物理实验,包括测量物体密度、测量摩擦系数等内容。

实验一:测量物体密度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中用到了天平和容器,首先在天平上称量物体的质量,然后用容器容纳物体,再注满水,测量容器中水的体积。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

实验二:测量摩擦系数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实验中通过在平滑的水平表面上放置物体,并施加水平力,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施加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物体与表面的摩擦系数。

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一,测量了若干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了它们的密度。

发现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较大,存在较大的误差。

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操作不当或者测量仪器存在误差。

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精度,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实验二,测量了不同物体在不同表面的摩擦系数。

发现不同物体与不同表面的摩擦系数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物体和表面的材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更多物体和表面之间的摩擦性质,为实际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物理性质和现象的结论。

物体的密度受到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影响,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较大;物体与表面的摩擦系数受到物体和表面的材质和粗糙程度的影响。

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

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报告以“电磁感应实验”为例,介绍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2. 掌握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4.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本实验采用螺线管产生磁场,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导体运动速度,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四、实验器材1. 螺线管2. 铁芯3. 直流电源4. 导线5. 开关6. 电流表7. 钳形电流表8. 电压表9. 秒表10. 导体(如金属棒)11. 支架12. 磁场计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将螺线管、铁芯、直流电源、开关、电流表、导线连接成一个闭合电路。

2. 设置实验参数:调整螺线管与铁芯的距离,使磁场均匀分布;调整直流电源电压,使电流稳定。

3. 改变导体运动速度:将金属棒固定在支架上,通过改变支架的高度,使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 测量数据:打开开关,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记录电流和电压数据;使用秒表测量金属棒运动的时间。

5. 分析数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分析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导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随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与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2. 数据分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导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发现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成正比,与导体运动速度成正比。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研究性课题实验报告范文大学生物理版

研究性课题实验报告范文大学生物理版

研究性课题实验报告范文大学生物理版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实验——研究性课题实验报告范文大学生物理版。

这个实验可不是一般的实验,它可是让我们这些物理爱好者大开眼界的好东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来探究物理学中的一些奥妙。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二、实验目的我们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这次实验的目的是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实验原理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一下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如杠杆原理、牛顿第三定律等,来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

四、实验器材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

这些器材包括:弹簧秤、滑轮、杠杆、细绳、小球等。

这些器材虽然简单,但在实验中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实验步骤1. 我们需要组装实验器材。

将滑轮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然后将杠杆插入滑轮的一端。

接着,用细绳将小球系在杠杆的另一端。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实验器材的组装。

2.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操作。

让小球从杠杆的一端滚下,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杠杆的平衡点在哪里。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细绳的长度,来改变小球滚动的速度和方向。

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不同速度和方向下的小球运动情况。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例如,要确保滑轮和杠杆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小,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还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因为外部因素导致实验失败。

4. 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小球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物理学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发现在平衡点附近,小球受到的阻力最小;而在远离平衡点的地方,小球受到的阻力会逐渐增大。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物理学的魅力。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磁光效应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磁光效应

物理研究性实验报告_磁光效应一、概要本实验报告主要研究了磁光效应的物理现象及其相关应用。

磁光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描述了磁场与光的相互作用,其研究对于磁性材料、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磁光效应进行实验探究,深入分析了磁光效应的产生机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采用了一系列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对样品的磁性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磁光效应与材料本身的磁性和光学性质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外界环境如温度、磁场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本实验报告还探讨了磁光效应在磁性材料、光学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报告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介绍了实验过程和所获得的数据;第四章则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第五章总结了本实验的主要结论,并展望了磁光效应的研究前景。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为磁光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阐述研究背景:介绍磁光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其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重要性。

是一种揭示磁场与光的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独特物理现象。

这一效应描述了磁场对光的传播、偏振和发射等方面的影响,在物理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光效应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拓展至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为现代科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物理学领域,磁光效应作为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是深入研究和理解磁场与光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途径。

它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光的量子本质、磁场的物理属性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从而推动物理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磁光效应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一些新的物理现象和效应,为物理学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在工程领域,磁光效应的应用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在光学领域,磁光材料的应用为光学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磁光开关、磁光隔离器以及磁光存储器件等,都依赖于磁光效应的原理实现其独特的功能。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1. 光的折射现象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利用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解释。

同时,研究了折射率与介质性质的关系,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2. 电磁感应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了电磁感应电流的产生和大小。

同时,探讨了电磁感应的逆过程,即电流产生磁场。

3. 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本研究通过对力学系统的观察和分析,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说明了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动能、势能的变化关系。

同时,探讨了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重力加速度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重力加速度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推导了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同时,探讨了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说明了系统内能的变化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研究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6. 电流的热效应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

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电流的热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电容器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容器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利用电容器的定义和公式,解释了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压、电荷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电容器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8. 交流电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交流电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

利用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频率和相位等概念,解释了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同时,探讨了交流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9. 分子运动论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

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以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报告(3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初中物理实验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实验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效果。

二、实验目的1. 分析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措施。

2.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三、实验内容1. 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验内容与教材脱节,部分实验过于简单或复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不规范,部分学生实验技能较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实验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4)教师对实验的指导不足,学生实验过程中缺乏指导。

2. 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效果(1)结合教材和学情,合理设计实验内容,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规范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4)加强教师对实验的指导,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演示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实验竞赛:举办实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技能。

四、实验实施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物理实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指导能力。

2. 教材分析: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验设计。

3. 实验教学:根据实验设计,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确保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准确。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物理

高中学生研究性课题报告范文——物理引言物理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科研能力,我们决定选择一个研究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所选择的物理研究性课题,并总结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课题背景我们选择了物理实验中的“光的狭缝衍射”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狭缝衍射是光线通过一个或多个狭缝后,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的过程。

在光的狭缝衍射实验中,通过调节狭缝的宽度和距离,我们希望研究不同条件下的衍射现象,探究光的性质。

研究方法1.实验装置搭建:我们使用了一个光源、一个狭缝装置和一个接收屏来进行实验。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后面,调整狭缝的宽度和距离,让光通过狭缝后投射到接收屏上,并记录各个位置的光强度。

2.数据收集:通过实验装置搭建后,我们记录了不同狭缝宽度和距离下的光强度。

每次实验结束后,我们记录光强度的变化,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的实验数据,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计算和分析,包括计算狭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如光程差、干涉级数和主极大位置等。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不同狭缝宽度和距离对光的狭缝衍射现象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相同狭缝宽度下,随着狭缝距离增加,主极大位置线性增加。

2. 对于相同的狭缝距离,随着狭缝宽度的减小,主极大位置增加。

结论与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光的狭缝衍射现象的规律。

通过研究光的狭缝衍射,我们对光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1.Young, T. (1804).。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规律和相互关系。

物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和实验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的物理研究性学习经历和成果,分享其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研究设计和实施在物理研究性学习中,我选择了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夏季高温时房间内的空气流动情况进行研究。

首先,我查阅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文献,了解了空气流动的物理原理和影响因素。

然后,我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改变窗户的开启程度、引入风扇等方式来观察和测量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方向。

实验过程中,我认真记录了各项实验条件和结果,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比较。

在实施过程中,我还运用了一些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模型建立。

通过模拟计算,我得出了一些关于房间内空气流动特性的结论,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三、研究结果和发现通过我的实验和模拟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1. 房间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和方向与窗户的开启程度和风扇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开启窗户能够促进空气流通,而风扇的位置对空气流动方向有显著影响。

2. 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会对空气流动产生影响。

空气流动可以改变房间内的温湿度分布,从而影响人们的舒适感。

3. 在研究中发现,房间内的家具布局和空间结构对空气流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家具摆放和房间设计可以促进空气流动和舒适度。

四、研究启示和对物理学的贡献通过这次物理研究性学习,我不仅对空气流动的物理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物理科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改进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原理合理调整房间布局和窗户开启程度,以提高空气流动效果,增加舒适度。

此外,对于空调等设备的使用,我们也可以结合空气流动原理,进行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节能措施。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

物理实验报告什么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探究指导: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 39052719
姓名:张超
“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的研究性报告
一、布拉格衍射实验
任何的真实晶体,都具有自然外形和各向异性的性质,这和晶体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密切相关。

晶体内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占据着点阵的结构,两相邻结点的距离叫晶体的晶格常数。

真实晶体的晶格常数约在10-8厘米的数量级。

X射线的波长与晶体的常数属于同一数量级。

实际上晶体是起着衍射光栅的作用。

因此可以利用X射线在晶体点阵上的衍射现象来研究晶体点阵的间距和相互位置的排列,以达到对晶体结构的了解。

布拉格衍射实验的仪器布置
本实验是仿照X射线入射真实晶体发生衍射的基本原理,人为的制做了一个方形点阵的模拟晶体,以微波代替X射线,使微波向模拟晶体入射,观察从不同晶面上点阵的反射波产生干涉应符合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布拉格方程,它是这样说的,当波长为λ的平面波射到间距为a的晶面上,入射角为θ,当满足条件nλ=2aCOSθ时(n为整数),发生衍射。

衍射线在所考虑的晶面反射线方向。

在一般的布拉格衍射实验中采用入射线与晶面的夹角(即通称的掠射角)α,这时布拉格方程为nλ=2asinα我们这里采用入射线与靠面法线的夹角(即通称的入射角),是为了在实验时方便,因为当被研究晶面的法线与分光仪上度盘的00刻度一致时,入射线与反射线的方向在度盘上有相同的示数,不容易搞错,操作方便。

实验仪器布置如上图
实验中除了两喇叭的调整同反射实验一样外,要注意的是模拟晶体球应用模片调得上下左右成为一方形点阵,模拟晶体架上的中心孔插在支架上与度盘中心一致的一个销了上。

当把模拟晶体架放到小平台上时,应使模拟晶体架下面小圆盘的某一条与所研究晶面法线一致的刻线与度盘上的00刻线一致。

为了避免两喇叭之间波的直接入射,入射角取值范围最好在300到700之间。

二、单缝衍射实验
φ
α
单缝衍射实验
如图,当一平面波入射到一宽度和波长可比拟的狭缝时,就要
发生衍射的现象。

在缝后面出现的衍射波强度并不是均匀的,中央最强,同时也最宽。

在中央的两侧衍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衍射波强度的最小值,即一级极小,此时衍射角为αλ1-=Sin φ ,其中λ是波长,a 是狭缝宽度。

两者取同一长度单位,然后,随着衍射角增大,衍射波强度又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极大值,角度为:
⎪⎭⎫ ⎝⎛•=-αλ231Sin φ 实验仪器布置如下图
单缝衍射实验的仪器布置
仪器连接时,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⑴、开启DH1121B 型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

⑵、调整DH926B型微波分光仪单缝衍射板的缝宽,将该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狭缝平面与
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900-900刻线一致。

⑶、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的指针在小平台的1800刻度处,此时小平台的0刻度就是狭缝平面的法线方向。

⑷、调整信号电平使表头指示接近满刻度。

然后从衍射角0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0 读取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下来。

⑸、画出单缝衍射强度与衍射角的关系曲线,并根据微波波长和缝宽算出一级极小和一级极大的衍射角,并与实验曲线上求得的一级极小和极大的衍射角进行比较。

实验曲线的中央较平,甚至还有稍许的凹陷,这可能是由于衍射板还不够大之故。

三、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见图六,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成45
0的半透射板。

由于该板的作用,将入射波分成两束波,一束向A方向传播,另一束向B方向传播。

由于A、B处全反射板的作用,两列波就再次回到半透射板并到达接收喇叭处。

于是接收喇叭收
到两束同频率,振动方向一致的两个波。

如果这两个波的位相差为2π的整数倍。

则干涉加强;当位相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因此在A处放一固定板,让B处的反射板移动,当表头指示从一次极小变到又一次极小时,则 B处的反射板就移动λ/2的距离.因此有这个距离就可求得平面波的波长。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仪器布置
实验仪器布置如图;仪器连接时,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⑴开启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

⑵使两喇叭口面互成900。

,半透射板与两喇叭轴线互成450;
⑶将读数机构通过它本身上带有的两个螺钉旋入底座上,使其固定在底座上;
⑷在读数机构和平台上分别插上全反射板使固定反射板的法线与接受喇叭的轴线一致;可动移全反射板的法钱与发射喇叭轴线一致。

实验时将可移反射板移到读数机构的一端,在此附近测出一个极小的位置,然后旋转读数机构上的手柄使反射板移动,从表头上测出(n +1)个极小值,并同时从读数机构上得到相应的位移读数,从而求得可移反射板的移动距离L 。

则波长n
L 2=
λ 四、原始数据处理:
五、实验分析研究
本学期物理实验中我选做了“微波实验和布拉格衍射”实验,做完实验,感触很深。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布拉格衍射的原理,对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测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次实验我学会了一种测量布拉格衍射的方法,对我来说本次实验比较成功,但自己仍旧觉得本实验的设计不是很完美,还有待改进。

我觉得本实验操作过程中误差来源太多,导致实验误差比较大。

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布拉格衍射的晶体模型铝球并未固定在尼龙绳上,可以左
右移动,并且尼龙绳也不是完全伸直,可以在附近位置晃动,远离本身的位置,这样破坏了简单立方晶体的规则性,使实验中模拟的立方晶体不能准确地表现实际立方晶体地结构,从而破坏了衍射公式的准确性,产生无法避免的误差。

2、实验过程中微波分光仪的发射臂和接受臂不能保证完全
成180度夹角,在实验过程中会左右晃动,使得在后续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

3、在转动微波分光仪接受臂的过程中,由于偏心作用使得所
读出的角度不准确,出现误差。

4、在做单缝衍射实验过程中,难以保证单缝衍射板与微波入
射方向完全垂直,使得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所画单缝衍射图形不准确。

5、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中半反射半透射板与反射板A、B没有
成45度角,使得测量极值位置时出现偏差,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6、由于本实验采用的是3厘米微波,其自身的波长与实验室
中的很多仪器设备的限度较为接近,容易发生干涉,衍射,也会干扰微波的测量产生影响。

7、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结果偏差。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认为在本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几个比较重要的
方面,其中人为误差可在操作过程中改正。

而其他几个方面我觉得则应该通过改进实验仪器,进而提高实验精度来实行。

晶体模型我觉得可以通过对绳打结,将铝球固定在绳上,使之不
会在绳上随意移动,这样就可以减去梳理珠子的步骤,并且可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铝球不会随着外部晃动发生较大移动;尼龙绳也可以由刚度较大的细金属丝代替,这样每排金属小球可以基本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

微波分光仪我觉得也应该做相应的改进:
首先,应该仿照分光仪的设计,给接受臂增加固定装置,例如在其转轴处增加一个固定螺母,当其转到某一位置时可以固定下来,这样,就可以使得发射喇叭和接收喇叭共线而不会随意摆动,使得实验数据的测量更加准确,现象更加明显。

其次,在接收臂上应该安180度的对称方式各安装一个读数指针,这样就可较好的消除偏心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同时也使得调节过程简单,例如调节发射臂与接收臂成180度角时,只需让接收臂的指针与发射臂指针重合即可。

再者,为保证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过程中的位置关系,可在实验过
程中添加一个量角仪器,如三角板,确保反射板互相垂直,并与玻璃板成45度角,以保证实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六、总结
做完了本实验,虽然感觉最后所得结果误差较大,但总体上感觉还不错,既学到了有关微波的一些知识,又熟悉了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并为以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

针对实验误差较大的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以及相关看法,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这些改进方法仅为我的个人想法,如有不合适或错误的地方,请老师予以指正!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