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说课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说课稿 ⼀、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学过了长⽅形等基础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观察⽐较⼀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引⼊线段,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
接着结合学⽣熟悉的物体,让学⽣明⽩直尺,⿊板的边以及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
通过⽐较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最后教学⽤直尺和其它合适的⼯具来画线段。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的年龄特征,我设定了如下三维⽬标: 1、知识⽬标:初步认识线段,理解概括线段的特点,学会画线段。
2、能⼒⽬标: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进⼀步增强学⽣的好奇⼼,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来主说是⽐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线,长⽅形纸,⽔彩笔,直尺等。
⼆、说学⽣ ⼆年级学⽣还不能⽤完整的语⾔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定难度。
同时他们喜欢动⼿,有极强的好奇⼼和求知欲,这些⼜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学习者的经验,感觉,强调学⽣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为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新理念。
所以本节课,我将以学⽣为主体,引导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主要采⽤愉快教学法,体验感悟法,引导探究法,让学⽣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掌握新知,在实践中感知线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体验⾃主探究,合作交流,动⼿实践等学习⽅法,发挥学⽣的主体作⽤,让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感受数学的魅⼒。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设计理念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实践水平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动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水平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提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水平的目的。
二、说教材: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口诀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较老教材中在2、3、4口决的基础上来编制口诀,显然这样安排增加了难度。
但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手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使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诀,提升使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水平。
(3)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积极丰富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0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识线段说课《认识线段》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三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
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物感知过渡到图形表象,抽象出线段的图形,直观的认识线段的特征。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看、比、画、折、说”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思考,引导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谜语导入,学生猜谜语,谜底就是毛线,联系了生活实际,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的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中的《认识方向》。
这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方向,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方向感,同时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向知识,能够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蚂蚁迷路了,它需要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将引导学生帮助小蚂蚁找到正确的方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同情心,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我们将分为三个步骤:认识方向、实践应用和巩固提高。
首先,我们将介绍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给出相关的实物或图片进行说明。
接着,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判断教室中的方向。
最后,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方向知识。
3.巩固提高在巩固提高阶段,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和游戏来检验和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和游戏将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多种形式,以此来检验学生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辨认方向。
此外,我们还将组织一个简单的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使用PPT、实物或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希望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四、评价与反馈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注重评价与反馈环节。
具体来说,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提问和练习等方式来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概念,并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统计提供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数据的概念,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数据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整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1.重点:数据的概念与收集方法。
2.难点:数据整理的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入数据的概念,比如让学生统计一下班级里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引出数据收集的概念。
2.核心内容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片等。
然后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比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3.教学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起来,可以让他们在班级中进行小调查,收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种类,并用图表展示出来,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数据的乐趣。
4.巩固提高最后让学生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数据的概念和基本收集整理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对家庭进行一个小调查,收集家庭成员喜欢的食物种类,并用图表展示出来。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据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份说课稿详细介绍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4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4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1,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2,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之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爱好。
优秀的老师常常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特殊的授课技能,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之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之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万之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之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控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之内数的认识”“100之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畴扩大到万之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运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下: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之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控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遭到万之内的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换,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心,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之内的数,掌控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动身认识数。
学生在生活中,积存了许多万之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导语】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的能力,更体现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认真程度,通过说课稿,教师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合理科学的规划使教学作用化。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内容: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二、说教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二年级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知重要的排列的数学思想及其方法。
排列的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在新课部分安排了学生利用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其主要目是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排列入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积累知识、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对多个事物的排列,常常出现遗漏、重复。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对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及我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学情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学生喜欢破译简单的密码入手来引入新课。
我准备了数字卡片的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把重点内容利用板书呈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千以内的数》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它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
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两个例题来达成《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目标。
例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
例2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常能听别人说起比100大的数,也从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听说过;更或许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起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还没有数感。
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三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会读、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教学难点:1、“拐弯处”的数法。
《认识数位和数的读写》(说课稿)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数位和数的读写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位及其表示方法;2.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3.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数位的含义;2.培养学生读写数字的能力;3.帮助学生正确比较数字大小。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准确理解数位和数的关系;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1. 数位数位是数系统中数字的位置,根据位置不同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在十进制数系统中,共有十个数位,分别是:0、1、2、3、4、5、6、7、8、9。
2. 数的读写2.1 数的读法读数时,要先数数位,再读数。
例如:853读作“八百五十三”。
2.2 数的写法写数时,要先写最高位(当最高位为1时可以不写),再写其他位。
例如:361写作“361”。
3. 数的大小比较当需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要先比较它们最高位上的数字,如果相同再逐位向后比较,直到出现不同的数字为止。
例如,比较748和536的大小,首先比较7和5,7比5大,所以748比536大;如果两个数最高位数字相同,则比较次高位数字,以此类推。
五、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数码模型、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来认识数位;通过数位组成的数字和数字组成的数,来巩固学生对数的读写;通过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数码模型或数字卡片等形式,让学生认识数位及其含义。
2. 教学重点2.1 认识数位及其表示方法。
画出数位图,指出每个数位所代表的数值,如下图:千百十个3 6 1 42.2 数的读写。
让学生认真观察数字卡片或数码模型,让他们自己读出现有数字,并写出相应的数字。
例如:读作: 四百五十二。
读作: 三千二十一。
写作: 452。
写作: 3021。
数码模型:数码模型:| 4 | 5 | 2 | | 3 | 0 | 2 | 1 |3.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锻炼学生的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例如:比大小: 按大小顺序排列:9、10、6、15 6、9、10、154. 巩固练习让学生用数字或数码模型,互相出题,让对方回答,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集锦5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拟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三、说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数学思考: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
五、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乐园主题图及各种游乐工程运动现象的局部图等。
学具:学生学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1、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2、观察法与分析法七、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安排了六个层次,分别是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一〕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出示主题图〕,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
在认识的根底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
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3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范⽂【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数学说课稿范⽂ 《数学⼴⾓——简单的推理》 ⼀、说教材: “数学⼴⾓简单推理”是新⼈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下册第109页的教学内容。
这是⼀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是⼈们在⽣活、学习⼯作中很重要的能⼒。
本节课主要要求孩⼦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初步接触和运⽤排除法。
教材试图通过⼀些⽣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法,初步培养学⽣有顺序地、全⾯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学⽣认知发展⽔平,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都不是很⼤,⼀般都有⼀个可以直接判断的条件,学⽣只要找准关系句,就能较为轻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关结论。
让学⽣亲⾝经历对⽣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锻炼学⽣的逻辑推理能⼒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的之⼀。
⼆、说学情: ⼆年级的孩⼦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些简单的推理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组将整堂课设计成⼀节猜⼀猜、做⼀做的游戏课,让学⽣通过⽣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合作能⼒。
三、说教学⽬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标为: 知识技能:让学⽣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法:让学⽣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集合五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授新课。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情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________于生活”。
4、教学重点本着20__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础上,我把这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5、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学生在多种计数方法中筛选出用“正”子计数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在统计时不要忘记统计上自己,能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6、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
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
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