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学》课程标准
《组织胚胎学》(一)课程说明
课程说明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护理类专科、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的与医学相关专业适用性、应用性人才。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
两者均属于医学形态学科范畴,是基础医学的组成学科之一。
本课程使学员获得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意义、人胚发育过程及规律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相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打下必要的基础。
预修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后续医学基础课程。
树立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
坚持人文关怀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立志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3.课程内容与要求在课程内容选取上,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包括人体组织学和人体胚胎学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
人体组织学包括基本组织学和系统器官组织学两部分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详细观察和阐述人体四大基本组织和各系统器官的微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基本技能熟练并正确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正确识别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以及主要细胞、组织的超微结构。
概括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的技术(如组织切片标本制作、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术的基本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理论课学习,感受人体微细结构特征及其功能,感受人体早期发生的基本特征。
生物技术专业《组胚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对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制:4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从事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或生物制品、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够在医药、工业、环保等领域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技术应用、技术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级人才。
就业领域:生物制药,实验室诊断,医学实验研究。
学位:理学学士《组织学和胚胎学》课程类型:考查《组织学和胚胎学》课时:48(理论30:实验18)一、性质和任务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本理论知识1. 熟悉生物学有关概念、细胞的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2.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并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3.掌握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4.熟悉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形成、构造和机能意义,熟悉人体各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况,了解主要器官的发生过程及常见畸形,以及主要致畸因素和致畸敏感期。
(二)基本技能1.能有效使用教科书和学校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能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提高自学能力。
2.熟练使用和维护普通光学显微镜。
3.熟悉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的基本过程。
4.能用光镜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并能辨认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超微结构。
5.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
6.了解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的技术,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等。
《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
《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胚胎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二、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组织胚胎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整合了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学科的内容。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而胚胎学则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这两门课程均为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规律,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取舍课程内容。
注重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密切联系临床知识,适时插入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课程目的(一)总体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及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规律,为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具体目的1.知识目的巩固生物学有关细胞学的概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
掌握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光镜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理解其相关功能。
掌握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联系。
掌握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形成、结构和机能意义。
2.能力目的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的技术方法,如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畴等。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光学显微镜等实验技能。
3.素质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54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组织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它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学科,隶属于医学的形态学范畴。
《胚胎学》(embryology)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关系、先天性畸形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过程和先天畸形发生及防治。
因此,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后续的基础医学、临床专业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贯彻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等教学新理念思想。
2.教学内容设置上,学生除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思维和方法。
3.教学方法突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灵活利用案例法教学、团队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学习中困难。
4.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2个问题:(1)结构与功能关系人体所有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密切相关的,有功能就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决定它能完成什么样功能。
使学生看到结构联想其功能,知道功能就明白需要什么结果。
(2)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目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和实际应用,重要的知识点均有“临床病例”和提出相关问题,在每一章节都引入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科研进展、医学史、医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思考、讨论,同时,加深在专业课中培育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理念。
解剖组胚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解剖组胚)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 90合用专业: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解剖组胚)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涉及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可以对的结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
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也为护理专业对的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绪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的, 结合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规定, 对该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突出重点, 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
总学时90学时, 其中理论62学时, 实践28学时。
二、课程目的(一)知识目的1.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 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
2.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3.熟悉重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二)能力目的1能在标本和模型上准确触摸全身常用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肌注部位, 指出重要的血管、神经的名称、位置。
2.观测辨认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体表定位、毗邻关系;观测辨认重要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
3.能掌握一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检查、操作的定位方法。
(三)素质目的三、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与职业情感(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四、《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解剖组胚)课程内容与规定(一)教材选用建议1.教材选用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郑向红主编的《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出版)。
本教材为医学基础课程教改创新教材。
2.本教材根据教育部、卫生部、高职高专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教学大纲, 坚持护理学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 定位实用性、适度性和针对性。
《组胚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护理专业本科学制:4年培养目标:本课程为医学基础课,是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只有学好了正常的人体组织学,才能进一步学好人体功能、人体代谢、人体免疫、异常人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培养适应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医学新目标,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比较系统地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具有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具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基本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就业领域: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预防保健。
学位:理学学士《组织学和胚胎学》课程类型:考查《组织学和胚胎学》课时:48(理论30:实验18)一、性质和任务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本理论知识1. 熟悉生物学有关概念、细胞的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2.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并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3.掌握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4.熟悉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形成、构造和机能意义,熟悉人体各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况,了解主要器官的发生过程及常见畸形,以及主要致畸因素和致畸敏感期。
(二)基本技能1.能有效使用教科书和学校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能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提高自学能力。
2.熟练使用和维护普通光学显微镜。
3.熟悉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的基本过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适用,48学时)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教学任务:《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特别是微细结构的自组织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个体从生命确立、发育、生长到成熟、衰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形态结构演化的科学。
现代人体组织学是细胞学、胚胎学和传统组织学及其发展而来的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组织生物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一门重要现代综合性生物学科。
三、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获得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教学,充分运用标本、模型、多媒体、图表、幻灯片、教学电影、电视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光镜观察,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了解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对从微观形态学角度研究人体形成、发展与衰亡过程及人体生命过程中从整体到细微结构的发生、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②熟悉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并能熟练地使用和维护显微镜;③能用光镜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结构,能够初步识别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亚微结构;④能用文字及绘图正确描述或描绘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
四、教学时间安排:五、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
组织学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生理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的进步也促进了组织学的发展,例如,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组织化学及分子细胞学,将免疫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免疫组织化学等。
从而使人们得知各种细胞与组织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基本生命现象;组织学也是病理解剖学等基础医学和妇产科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故医学生要通过学习组织学,系统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为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形态学基础和基本技能。
《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切生物体无不由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细胞不但为数甚多,且其形态与结构各异。
人体不是众多细胞的杂乱组合。
一些形态近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由细胞产生的细胞间质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
毫无疑问,细胞是构成机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但细胞间质及其中的体液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构成了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细胞的作用,并且与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密切相关。
人体内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这几种组织按一定规律相互结合,构成了人体内各器官和系统。
研究基本组织及各器官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称为组织学。
成人体内的所有细胞均来自受精卵,而受精卵则由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相互融合而成,这个融合过程称受精。
受精卵在母体内不断增殖分化、生长及发育为成熟胎儿直至娩出。
研究个体发生、发育及其机理的科学称为胚胎学。
近代医学有两个趋势:一个是由整体水平向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断深入,另一个是各学科间广泛渗透,形成众多边缘学科,从不同角度探讨生命规律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发展也充分体现这两个趋势,一方面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向亚细胞乃至分子水平不断深化;另一方面组织学和胚胎学又与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内分泌学和生殖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
一些近代医学的重大课题,诸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细胞间的通信与识别、细胞突变与癌变及逆转、组织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组织工程乃至生育、不育与节育、畸形与优生等,无不基于对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深刻认识。
总之,组织学与胚胎学已交织在现代生命科学的体系网络中,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人体的发生、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3.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微细结构的技能;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
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组织胚胎学课程代码:12019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54 学时理论:40 学时实验:14 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影像一、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它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微细结构及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经过 266 天发育形成一个人的变化全过程。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1 / 8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应对以后临床工作奠定知识和技能操作。
2.重视人体解剖知识,在课程结构上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整体性。
在讲解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同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整体性。
3.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课程实施上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在课程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组织胚胎学》课程的设置围绕培养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为以后医学桥梁课、专业课打好基础、根据境内社区卫生院各科医师、护师、药师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以体现高职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54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组织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它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学科,隶属于医学的形态学范畴。
《胚胎学》(embryology)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关系、先天性畸形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过程和先天畸形发生及防治。
因此,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后续的基础医学、临床专业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贯彻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等教学新理念思想。
2.教学内容设置上,学生除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思维和方法。
3.教学方法突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灵活利用案例法教学、团队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学习中困难。
4.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2个问题:(1)结构与功能关系人体所有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密切相关的,有功能就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决定它能完成什么样功能。
使学生看到结构联想其功能,知道功能就明白需要什么结果。
(2)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目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和实际应用,重要的知识点均有“临床病例”和提出相关问题,在每一章节都引入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科研进展、医学史、医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思考、讨论,同时,加深在专业课中培育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理念。
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授课教研室:组织胚胎学学时:51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组织胚胎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整合的学科课程,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这两门课程均为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属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考试)。
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坚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施教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理解胚胎发生过程和常见畸形成因,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全面发展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在目前条件下理论为主课程可基本保持学科体系和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需解决问题的生活事件、社会事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人体的微细胞结构和发生规律,为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巩固生物学有关细胞学的概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2).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3).掌握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4).掌握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形成、构造和机能意义。
熟悉人体各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况,掌握主要器官的发生过程及常见畸形。
《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
《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组织胚胎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部分内容。
组织学是借助显微镜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发生、发育规律和机制的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医学上习惯将其合称为组织胚胎学。
一、课程理念《组织胚胎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临床课程和护理课程的必修内容。
本学科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组织胚胎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人体重要脏器的微细结构特点以及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要按照大纲各个不同章节要求,做好充分准备,写好讲授提纲,明确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容要着重讲解,讲清讲透,务求学生完全掌握并能实际运用,难点内容要深入浅出,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显微镜识别人体四大基本组织和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关功能;掌握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育过程和颜面、消化管、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器官发生和心脏发生概况、常见畸形和防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组织胚胎学》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体的组织构成原理,掌握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等基本组织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
在理解四大基本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肝、脾、肺、肾等人体重要脏器的组织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内涵,为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理解人体不同脏器的生理功能和分析病变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学习本课程还要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胚胎学》的学习,能够辨认人体各部结构分别由何种基本组织构成,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标本,能够镜下辨认四大基本组织的组成和结构,并在理解人体各重要脏器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对相应组织切片进行镜下观察和辨认。
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能够根据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分析其功能机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6分参考学时:总学时:96理论学时:66 课内实践学时:30 实训学时:适用对象: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科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
只有正确认识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才能充分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发展过程,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是根据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医科类各专业”大专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医学的有关领域打下比较广泛和必备的理论与基础知识,以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人体解剖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课程总课时78学时,理论为68学时、实践为10学时。
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安排表二、课程目标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本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标准(中医、中西医等专业)一、性质和任务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组织学部分1、了解基本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功能。
2、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分类。
3、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功能。
4、熟悉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了解淋巴的概念和基本成分。
5、熟悉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掌握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6、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熟悉神经元(神经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类型;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
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神经纤维的结构和类;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了解神经末梢的类型及功能。
7、各系统组织学(1)循环系统:掌握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
了解微循环的概念、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2)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了解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概念。
掌握淋巴组织的组成、淋巴结和脾的结构和功能。
(3)消化管:了解食管一般结构,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掌握胃、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4)消化腺:熟悉唾液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掌握肝、胰的结构以及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了解肝的血液循环特点。
(5)呼吸系统:了解气管与主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肺的结构和功能。
(6)泌尿系统:掌握肾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了解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了解输尿管、膀胱的结构。
(7)男性生殖系统:掌握睾丸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附睾、输精管、的结构和功能。
(8)掌握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子宫的结构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了解输卵管、阴道的结构。
胚胎学部分1、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和获能,熟悉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
掌握胚泡形成和植入过程以及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2、熟悉绒毛膜、羊膜和脐带的形成、结构和功能。
了解卵黄囊的形成和演变,了解蜕膜的形成和分部;。
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孪生和多胎、先天性畸形及致畸原因。
(二)基本技能1、了解石腊切片的一般制作过程和HE染色方法。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
3、能在光镜下辨认各种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能初步辨认电镜照片中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超微结构。
4、能绘光镜图并用文字描述光镜下所见主要结构。
三、参考性学时范围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0.6。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前言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组织学与胚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对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和主要器官的发生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根据全国统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科书内容制定,规定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以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
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指出要掌握、熟悉与了解的三级要求。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通过讲课、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
理论课与实习课学时约为1:0.6。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性质和任务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了解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现状。
三、了解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四、了解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一、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基本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二、组织学发展简史和现状。
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四、组织学技术简介。
光镜技术:石腊切片术。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的含义。
电镜技术: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的图象观察。
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象分析术、细胞培养术和组织工程等(自学)。
【实习内容】录像片: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电镜图像:透射电镜的细胞结构图像、扫描电镜的结构图象。
【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二、实验室教学第二章上皮组织【目的要求】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外分泌腺的结构。
四、熟悉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一、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的分类。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的结构和功能。
三、腺上皮和腺: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浆液性腺、粘液性腺、混合性腺。
(自学为主)四、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与功能。
(自学)【实习内容】录像片:上皮组织光镜标本: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电镜图像: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二、实验室教学第三章结缔组织【目的要求】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
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三、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内容】一、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及来源。
二、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的特点。
基质(蛋白多糖生物大分子和分子筛、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
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自学为主)【实习内容】录像片:固有结缔组织光镜标本:疏松结缔组织切片。
电镜图像: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胶原纤维。
【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二、实验室教学第四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目的要求】一、熟悉血液的组成。
二、掌握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
三、了解淋巴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成分。
四、了解骨髓的结构。
五、了解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概念。
六、了解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规律。
【教学内容】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
二、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
正常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网织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和计数意义。
三、白细胞:白细胞的分类。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及功能。
四、血小板的结构及功能。
五、淋巴的形成及基本成分。
(自学)六、骨髓和血细胞发生:骨髓的结构。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及形态演变规律。
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的发生。
(自学)【实习内容】录像片:血液光镜标本:血涂片电镜图像: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二、实验室教学第五章软骨和骨【目的要求】一、了解软骨组织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二、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了解长骨的结构。
三、了解骨发生的基本过程和骨发生的方式。
【教学内容】一、软骨(自学)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软骨的纤维与基质。
软骨膜的结构与功能。
软骨的分类,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
软骨的生长方式。
二、骨(自学)(一)骨组织的结构:骨基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
骨板、密质骨、松质骨的结构。
骨组织的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二)长骨的结构:骨干(环骨板、哈佛氏系统和间骨板)的结构、骨骺的结构、骨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骨的发生(自学)(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骨组织的形成和骨组织的吸收)。
(二)骨发生的方式:膜内成骨与软骨内成骨。
(三)骨的进一步生长:骨的加长和骨的增粗。
【教学方法】一、(自学)第六章肌组织【目的要求】一、熟悉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
二、掌握三种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三、了解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和功能联系。
【教学内容】一、肌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二、骨骼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原纤维、肌节、明带与暗带)。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质网、三联体)。
肌肉的结构(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
三、心肌: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
四、平滑肌: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
【实习内容】录像片:肌组织光镜标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纵横切面电镜图像: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纤维【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二、实验室教学第七章神经组织【目的要求】一、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及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二、掌握神经元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了解神经元的分类。
三、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
四、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功能。
五、了解神经纤维的类型与结构。
了解神经的结构。
六、了解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和几种代表性神经末梢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一、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
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二、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形态。
神经元的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神经元的分类。
三、突触:突触的概念。
化学性突触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功能。
四、神经胶质细胞:各种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五、神经纤维和神经: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
神经的一般结构。
六、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的概念与分类。
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及肌梭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运动终板的结构与功能。
内脏运动神经末梢的基本结构。
【实习内容】录像片:神经组织光镜标本:脊髓运动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面。
电镜图像:神经细胞、突触、运动终板。
【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二、实验室教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目的要求】一、掌握大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二、掌握小脑皮质的结构及功能三、熟悉脊髓灰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四、了解脊神经节的结构及功能五、了解血-脑屏障的组成及功能【教学内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丛的概念。
二、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种类。
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及神经传导通路。
三、小脑皮质:小脑皮质的神经元种类。
大脑皮质的三层结构(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颗粒层)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