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
深入理解散光表

深入理解散光表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就是否存在散光。
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瞧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就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如瞧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瞧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就是1、5×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常被学生问到: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就是轴位?轴位不就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不?为什么瞧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就是30°才对,为什么就是60°?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就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首先要知道,瞧散光表时,要求就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
(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瞧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就是什么性质?就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就是最小弥散圈。
散光盘乘30规则

散光盘乘30规则什么是散光盘乘30规则?散光盘乘30规则是一种用于散光矫正的方法。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眼睛视力问题,其特征是眼球的角膜或晶状体不规则,导致光线在视网膜上聚焦不准确。
散光盘乘30规则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眼镜片来纠正散光,以提高视力和减轻视觉不适的症状。
散光盘乘30规则的原理散光盘乘30规则的原理是根据散光的程度和方向来设计合适的眼镜片。
眼镜片的度数和轴向会根据散光的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力矫正效果。
根据规则,度数的调整应该是散光度数的30倍,而轴向的调整应该是散光轴向加90度。
这样设计的眼镜片能够使光线在眼球内正确地聚焦,从而提高视力。
散光盘乘30规则的步骤1.眼科检查:首先,需要进行眼科检查来确定散光的程度和方向。
这通常包括视力检查、角膜地形图、验光等。
2.散光度数的计算:根据眼科检查的结果,眼科医生会计算出散光的度数。
度数是一个表示散光程度的数值,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3.散光轴向的确定:除了度数,还需要确定散光的轴向。
轴向表示散光的方向,通常以0度到180度的角度来表示。
4.眼镜片设计:根据散光度数和轴向,眼科医生会设计出适合的眼镜片。
根据散光盘乘30规则,度数会乘以30,轴向会加上90度。
5.配镜:根据眼镜片的设计,配镜师会根据个体的需要来制作眼镜片。
制作完成后,眼镜片会被安装在适合的镜框上。
6.视力矫正和调整:佩戴新眼镜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视力矫正。
如果视力矫正效果不理想,可以返回眼科医生那里进行调整。
散光盘乘30规则的优势散光盘乘30规则有以下几个优势:1.准确度高:根据散光盘乘30规则设计的眼镜片能够更准确地矫正散光,提高视力。
2.个性化设计:每个人的散光情况都不同,根据个体的需要进行定制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的矫正需求。
3.提高舒适度:散光盘乘30规则的眼镜片可以减轻视觉疲劳和不适感,提高视觉舒适度。
4.镜片薄轻:根据散光盘乘30规则设计的眼镜片可以使镜片更薄更轻,增加佩戴的舒适度。
《高级眼镜验光员》实操内容1-5

《高级眼镜验光员》实操内容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就业技能训练中心2011年10月10日高级眼镜验光员实操一:《检影》一、检影(30分,二个片,10分钟时间,球、柱、轴各5分) 举例:+1.25DS/+1.00DCX180 → +2.25DS/-1.00DCX901、检查设备:首先要打开电源,检查是否正常;调整模拟眼瞳孔大小;检看试镜片箱内缺损情况等; 2、确认《模拟眼》处于中和状态:将模拟眼筒套刻度调节至-1.50D ,并用带状检影镜观察模拟眼瞳孔是否处于中和状态及中各状的形状、细微动向。
3、待测镜片轴位放置正确:镜片凸面朝外放在模拟眼上,写有字的朝上面,模拟眼上有三个插槽,其中外面那两个中和模拟眼屈光状态用;(注意:模拟眼有三个插槽,第一个插槽放待测镜片,第二、第三个插槽放插片,第一个球镜度插片可先放在外面的插槽内,防止放在中间的插槽内有时会碰到里面第一个插槽内待测镜片,容易把水平线给搞歪了。
当用到第二个插片时,再把第一个插片移到中间那个槽内)4、四个方向观察轴位:45度,90度,135度,180度四个方向进行平移观察轴位;5、通过破裂现象找到轴位:如果球镜度为0,比较容易找到轴位,可见破裂现象; 如果球镜度高,就要用四个方法找轴位,1)、先将检影镜光带调整为垂直状态,左右摆动检影镜观察光带与轴位状态(图A ); 2)、把光带左右各施转45度,瞳孔里面的光带跟着检影镜光带旋转,排除光带没有与轴1.252.251.00 1.251.25+位重合后(图B 、图C );加正镜片±0.50DS 或±1.00DS 后,使得一条子午线顺动,另一条逆动的情况下才能找到轴,光带与轴位不同步,旋转一圈观察,找到轴位,假如轴位在30度;调整光带与轴位平行,拉细光带在瞳孔的中间位置(图D ),精确地读出此时轴位度数;6、中和球镜:球镜在与轴位相垂直的30+90=120度方向,转动光带调到120度方向(图E),看动向,F )7、中和柱镜:施转光带退回90度,与轴位30度重合,用球镜片替代柱镜片中和柱镜,看动向,如顺动加正镜片,直到中和状态为止,记录球镜替代柱镜片度数(图G 、图H );图C图E1)检影暗淡原因:1)镜片多,亮度减弱;2)镜片不干净。
散光表法则原理

散光表法则原理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
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以上,视力在~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如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常被学生问到: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什么看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是30°才对,为什么是60°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
(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
散光表在屈光检查过程中的光学原理与应用

摘要:散光眼是屈光检查中经常遇到的屈光不正状态,检查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被检者戴镜的舒适性,也是屈光检查中最难掌握的部分。
本文主要从光学原理和数学角度推导检查者确定的散光轴位方向与被检者看到最清晰线条钟点数之间的关系,即30倍法则关系,加强理解的同时运用实例说明,散光表在检测散光时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从而有助于临床上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散光表;散光眼;30倍法则散光眼是指人眼调节静止时,由于两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不能汇聚成一个焦点,而是在前后不同的空间位置形成两条焦线的一种屈光状态。
由散光眼的定义可知,最强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光线先汇聚形成第一条焦线,称为前焦线;最弱屈光力的子午线方向光线后汇聚,形成第二条焦线,称为后焦线[1]。
当两条焦线为垂直,即正交时称为规则性散光。
两条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点相对的圆锥体形的散光光锥,称为史氏光锥(Sturm conoid)。
两条焦线之间的间隙称为Sturm间隙,即焦间距,它的长度代表散光程度。
其屈光成像可以用Sturm光锥的图解来说明(见图1)。
规则性散光是验光中最常见的屈光状态,因此本文是以规则性散光为例进行阐述。
图11 散光眼焦线的成因与矫正由散光眼定义可知,规则性散光眼两个子午线上屈光力不等,等效于两个屈光力不等且都不为零的圆柱透镜正交组合,或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即相当于球柱镜。
因此远处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性散光眼的屈光系统后将会形成史氏光锥,且在前后不同位置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焦线。
散光眼进行矫正时,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后焦线方向一致)和屈光力恰当的圆柱透镜(轴向与前焦线方向一致)组成的正交圆柱透镜,分别使得后焦线和前焦线全部移动到视网膜上,即矫正的正交圆柱透镜和屈光不正眼组成光学系统,形成正视眼,此时所用屈光力大小和方向与前后焦线与视网膜相对位置有关。
第二种矫正方法是在实际验光矫正时,离视网膜近的那条焦线清晰,而垂直焦线离视网膜较远,比较模糊,因此需要使用恰当屈光力的圆柱透镜(轴向与模糊焦线方向一致)将模糊焦线移动到清晰焦线位置,在清晰焦线位置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样会矫正散光度数,然后使用适当屈光力的球镜将圆形光斑移动到视网膜位置,达到正视眼效果,此时矫正镜片等效于一个球镜与一个柱镜的组合,相当于球柱镜。
眼镜验光员练习题(附答案)

眼镜验光员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模糊像是产生()的始动因素。
A、调节B、集合C、近视D、远视正确答案:A2、复视是产生()的始动因素。
A、集合B、混淆视C、调节D、离焦正确答案:A3、 0.52毫米是用光学方法测量活体角膜( )的正常值。
A、周边部厚度B、厚度C、曲率D、中央部厚度正确答案:D4、双眼视力平衡是为了( )。
A、等同双眼视力B、双眼达到最佳视力C、单眼达到最佳视力D、达到清晰、舒适用眼,避免视疲劳正确答案:D5、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A、给与血管扩张剂B、应用糖皮质激素C、应用止血药D、视网膜光凝术正确答案:D6、引起眼压短期波动的因素不包括()。
A、挤眼B、昼夜节律C、瞬目D、体位的改变正确答案:B7、在应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红绿检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眼同时进行检查,右眼戴红色滤光片,左眼戴绿色滤光片B、近视眼病人红色视标清晰说明近视欠矫C、看视标顺序为先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D、远视病人红色清晰说明远视欠矫正确答案:B8、交替遮盖结合三棱镜测量斜视角,麻痹性上斜视须将()的三棱镜置于注视眼前。
A、底向下B、底向上C、底向内D、底向外正确答案:A9、属于压陷式眼压计的是()。
A、Schiotz眼压计B、非接触眼压计C、Goldmann眼压计D、Perkins正确答案:A10、隐性内斜视应用底向外的三棱镜矫正,矫正量最高为隐斜测定量的()。
A、1/2B、1倍C、2倍D、1/4正确答案:A11、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不包括()。
A、治疗糖尿病B、玻切手术C、睫状体冷凝D、广泛视网膜光凝正确答案:C12、视神经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不包括()。
A、眼底镜检查可见视盘充血及水肿B、视力急剧下降C、眼球转动疼痛D、眼前黑色影动漂浮正确答案:D13、负镜度测定Amp时,最后所添加的负镜度总和就是( )。
A、被检者的屈光度B、检查者的屈光度C、Amp的一半D、Amp正确答案:D14、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观验光时,雾视时需使()视标模糊。
散光(乱视眼)

散光(乱视眼)【病因】(一)发病原因散光可由屈光体表面弯曲度的不均一、光学中心偏离视线,或屈光体的屈光率不正常所引起。
1.曲率性散光(curvature astigmatism) 如果散光的度数较高,往往发生在角膜。
这种散光通常是先天性的。
用角膜计测量可以发现正常人眼均存在轻度的散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最常见的散光是垂直弯曲度较水平者大,一般约在0.2D。
达种轻度的散光可以认为是生理性的,是由于上下眼睑的经常压迫所致。
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生理缺陷有轻度增长的倾向。
获得性的散光也较多见。
可因角膜病变(最突出的例子是圆锥角膜)、累及角膜的眼外伤(例如眼部手术之后尤其是角膜切口的手术)也可产生同样结果。
眼肌切断术后,也可引起轻度散光。
角膜散光亦可由眼睑肿瘤压迫所造成。
在正常情况下,用手指压迫眼球时,眼睑的收缩或眼外肌的作用,均可产生暂时性的眼球形状的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散光。
由晶状体引起的曲率性散光也不少见,但这种病例发生的程度都较轻,由圆锥晶状体引起的散光可达到极为明显的程度,但极为少见。
2.光心偏离性散光(astigmatism of optical decentration) 晶状体的位置轻度偏斜,或离开光学系统的轴线,并不少见。
但这种先天性的缺陷往往非常轻微而被忽视。
外伤引起的晶状体半脱位,使其光学性质变化不大,但所造成的结果非常明显。
3.指数性散光(index astigmatism) 这是由于晶状体不同区域的屈光率有少量差异所造成的,是生理性的。
这种散光程度轻微,没有实际意义。
但因白内障引起的屈光介质变化,则影响极为明显,可以产生各种散光,出现视物变形与多视症等。
(二)发病机制眼散光主要来自于角膜散光,故以角膜作为眼的屈光面,光线经过角膜后形成两条焦线,分别称为前焦线F1与后焦线F2。
以两焦线为界限,平行光线经角膜屈光后形成的为一个圆锥体形的散光光锥,称为Sturm光锥(Sturm conoid)。
散光表的原理及使用问答

散光表的原理及使用问答Q:有散光的患者在看散光表时,感觉那一根线条最清晰?散光表上的清晰线条为什么总是与眼的轴位相差90度?A:其实散光表的原理可以结合史氏光椎图来进行分析。
根据史氏光椎图可知,相互垂直的线条成像在散光眼视网膜上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一个靠前一个靠后,中间存在一个距离差,这个距离相差多少直接与散光度的高低成正比,这两条线究竟哪一条让人眼看起来更清晰取决于它们与视网膜的距离,离视网膜近的那条线人眼就会感觉更清晰。
举例说明:比如说是一只-1.00DC*180的散光眼,再看散光表时,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屈光度,所以垂直方向的线条会直接成像在视网膜上,因而垂直方向的线条是清晰的。
反之垂直方向存在-1.00D,所以水平方向的线条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因而水平方向的线条是模糊的。
在实际眼光操作中,患者会告诉眼光人员6点钟或者是12点钟方向线条最清晰。
以上是单纯性近视散光的案例,混合散光的情况其实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线都不在视网膜上而已。
假设一位患者的眼睛屈光度是-1.00DS/-1.00DC*180,那么着只眼睛看散光表时,垂直和水平的两条线都在视网膜之前。
但是垂直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近一些,理论是它与视网膜的距离是0.333MM而水平方向的线条距离视网膜要远一些.理论上来说为0.667MM。
因为垂直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近一些,所以会感觉垂直方向的线条清晰一些。
因此在实际验光操作中患者也会告诉验光人员6点钟或12点钟的位置最清晰。
假设一位患者的屈光度是+1.0DS/+1.00DC*180的散光眼,这只眼睛看散光表时,垂直和水平的两条线条都在视网膜后,但水平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更近一些,理论上它与视网膜的距离是0333MM,而垂直方向的线条离视网膜要远一些,理论上来说为0.667MM。
因为水平方向的线条比垂直方向的线条距离视网膜的距离要近一些,所以也会感觉水平方向的线条要更清晰一些。
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患者会告诉验光人员3点钟或是9点钟的位置更清晰一些。
超视立:眼科验光之光学十字换算

比较红色与绿色的亮度
红色视标(字体)清楚 →加入(-)度数
绿色视标(字体)清楚 →加入(+)度数
散光的检查方法
钟面图视标检查
蜂巢式视标检查
(交叉圆柱镜检查)
钟面图视标
(粗调散光)
1.检测视力约在(VA:0.5或0.6)【正常使用是没有 V.A限制】
2.红、绿检查(红>绿)PS:在视网膜前面 3.请问视标上的线条粗细是否平均,还是哪一条比较黑 4.如果有较黑的线条(用数值较小者乘以30∘)为散光
验光基本仪器设备
• 试镜架、试镜片 • 遮眼板 • 综合验光仪 • 视力表 • 幻灯机
视力幻灯机
遮眼板
试镜架
近用视力表
远用视力表
自觉式验光的基本观念
首先要避免被检查者介入调节
• 近视眼:焦点影像在视网膜前面,介入调 节时会变的更模糊
• 远视眼:焦点影像在视网膜后面,介入调 节时会变的更清楚
近视眼
-3.00 -1.00 *180
-4.00
*90
(球面+散光)-(球面)=散光
(-3.00)-(-4.00)=+1.00
所以度数处方为:
-4.00 +1.00 *90
由上一张图得知
两者为同一个处方 又称之为度数转换 -3.00-1.00*180
-4.00+1.00*90
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十字光学图 -4.00
眼内屈光状态
-4.00 -1.00
-3.00
-3.00 -3.00
-1.00
-3.00
-0.00
+ -3.00
-1.00 -1.00 -0.00
-0.00
散光表法则原理完整版

散光表法则原理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本文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
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以上,视力在~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如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常被学生问到:1.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什么看到6-12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2.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是30°才对,为什么是60°?3.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
(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图一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一)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一)散光表30倍法则一、引言眼偏瘸,瞳孔不圆形,灵活度不好,是有散光的人常见的症状。
散光表是一种帮助测量和纠正散光的工具。
在使用散光表时,常用到的一个原则是散光表30倍法则。
本文将从浅入深,详细解释散光表30倍法则的相关原理。
二、散光表的基本概念散光表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的,可通过调整两个透镜的位置来改变光的折射,并帮助测量和纠正散光。
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凸面使光聚焦。
它可以在散光表中用于纠正散光。
凹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凹面使光分散。
它可以在散光表中用于测量散光。
三、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散光表30倍法则是指,在使用散光表时,通过将凹透镜旋转30度来测量和纠正散光。
散光的原理散光是由于眼球不完全球形引起的。
当眼球呈现畸形形状时,光线在进入眼球时会出现折射的差异,导致光线聚焦不准确,从而形成模糊的视觉。
散光表的应用散光表通过使用凹透镜,可以测量眼球的散光程度。
凹透镜使得光线分散,观察者可以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找到能够清晰看到散光边缘的位置。
30倍法则的原因散光表使用30倍法则的原因在于经验观察标准。
经验表明,当凹透镜旋转30度时,散光的效果最为明显,观察者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散光的程度和边缘位置。
四、如何使用散光表30倍法则使用散光表30倍法则需要以下步骤:1.保持眼睛与散光表的距离适当,一般为10cm左右。
2.确定凹透镜是否清洁,避免影响观察。
3.将凹透镜插入散光表,并注意确保透镜的正确方向。
4.通过旋转凹透镜,将凹面朝下30度角,观察眼球的边缘。
5.根据观察到的边缘位置,来判断散光的程度和需要纠正的方向。
五、总结散光表30倍法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测量和纠正散光。
通过了解散光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正确使用散光表30倍法则的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散光表。
请记住,若有眼偏瘸和视觉问题,最好咨询眼科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散光表30倍法则介绍散光表30倍法则是近视矫正眼镜度数计算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从浅入深,解释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以及适用情况。
原理1.近视度数:近视度数用负数表示,例如-,表示屈光度数为的近视。
2.散光度数:散光度数用正负数表示,例如-或+,表示屈光度数为的散光。
3.散光表:散光表是用来度量散光度数的工具,常见的有JacksonCross Cylinder散光表。
4.30倍法则:根据散光表30倍法则,散光度数的影响力是近视度数的1/30。
应用散光表30倍法则适用于具备以下条件的患者:1.通过验证散光表30倍法则需要经过验证,确保患者的眼睛对散光的反应符合标准。
2.低散光度数患者散光表30倍法则更适用于低散光度数,通常不超过的患者。
3.普通散光情况散光表30倍法则适用于普通的散光情况,而非特殊复杂的散光情况。
使用步骤患者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散光表30倍法则:1.测量近视度数首先,使用合适的方法测量患者的近视度数,得到一个负数数值,例如-。
2.测量散光度数接下来,使用散光表测量患者的散光度数,获得一个正负数数值,例如+。
3.计算矫正度数使用散光表30倍法则计算患者的矫正度数。
将散光度数除以30,然后与近视度数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的矫正度数。
例如:近视度数:- 散光度数:+计算矫正度数: / 30 + (-) = -注意事项1.散光表30倍法则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结果可能与精确计算存在差异。
2.对于复杂的散光情况,建议寻求眼科专家的意见,采用更精确的度数计算方法。
结论散光表30倍法则是一种简便的近视矫正眼镜度数计算方法,适用于低散光度数患者和普通散光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验证并且注意其近似性。
如果患者散光情况复杂,建议咨询眼科专家,采用更准确的度数计算方法。
散光盘乘30规则

散光盘乘30规则散光盘乘30规则是眼科领域中一种用于计算散光度数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确定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的关系,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眼球的健康状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散光盘乘30规则的原理、应用以及可能的局限性。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问题,特别是在近视患者中较为常见。
当眼球形状不规则或角膜曲率不匀时,光线无法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视觉模糊和畏光等问题。
散光度数的测量需要利用专业的仪器,并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测量。
散光盘乘30规则是一种简化计算散光度数的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视网膜上光点的偏移程度与散光度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规则,当视网膜上的光点偏移1mm时,相应的散光度数为30度。
这个规则的提出是基于统计数据和临床实践,旨在给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个更直观、更易于理解散光度数的方法。
在使用散光盘乘30规则进行散光度数计算时,医生会先用专业的仪器进行眼球的测量,获得散光度数的数据。
然后,根据散光盘乘30规则,医生可以直接将散光度数乘以30并得出相应的偏移程度。
比如,如果散光度数为1.5,那么偏移程度就是1.5乘以30,即45度。
散光盘乘30规则的应用有一定的方便性和优势。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散光度数,尤其对那些不太了解眼球解剖学和光学原理的患者来说,更直观地了解散光问题的严重程度。
其次,它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标准,用于快速估算散光度数并进行初步诊断。
对于一些临床需要迅速决策的情况,例如配镜或角膜手术前的筛查,散光盘乘30规则能够提供一个快速的近似值。
然而,散光盘乘30规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只是一种估算方法,并不能替代正式的测量和检查。
因此,在确诊和治疗散光问题时,还需要进行更为严谨和准确的检查。
其次,散光度数的计算结果往往是个体差异较大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角膜形状和轴向长度等。
散光盘乘30规则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存在误差。
总结起来,散光盘乘30规则是一种简化计算散光度数的方法,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散光问题。
主觉验光新-冯

2
3 4
•
• •
JCC(交叉圆柱镜)精确调整散光
精确散光轴向 精确散光度数
• 组成:两片 力(绝对值)相等 符号相反 轴垂直 • 常见:±0.50DC,±0.25DC • 红点:负轴,白(黑)点:正轴,呈90° • 手柄方向力为0
• 精调轴位——追红点,进十退五 • 操作:1.将JCC放置在原试镜片前 2.手柄与试验性负柱镜的轴位一致 3.进行翻转,观察蜂窝图,比较两面,哪面更清晰 ,还是差不多 4.一样清晰→重复确认→轴位正确 5.不一样清晰→向负柱镜方向(红点)转10°→重 新将手柄调至与试验柱镜重合→继续翻转两面→直至等清 →轴位
• P7/101.交叉圆柱镜的用途为( ) A、避免镜度过矫 C、精调散光
B、避免镜度欠矫 D、客观验光的一种方法
• P7/102.交叉柱镜精调散光的轴向时将交叉柱镜的手柄与( )对齐 A、负交叉柱镜轴向方向 B、正交叉柱镜轴向方向 C、柱镜试片的轴向 D、柱镜试片的轴向垂直方向 • P7/103.P32/103.交叉柱镜精调散光的度数时,当交叉柱镜的红点方向 与试戴片相一致时视力清晰,则应( ) A、增加负柱镜片 B、增加正柱镜片 C、增加负球镜 D、增加正球镜
主觉验光I
主讲:冯璐
验光三目的: 清晰视力 舒适用眼 持久阅读
验光三阶段: 初始阶段 精确阶段 终结阶段
• 验光处方原则:验光准确、处方合理
①问诊 ②瞳距测量 ③客观验光 精确阶段 ①球镜精确 ②柱镜精确 ③双眼平衡 终结阶段 ①试戴调整 ②确定处方 初始阶段
• 验光三阶段
初始阶段—问诊
①年龄:判断老视、弱视的可能
• P19/95散光盘检测时,在客观验光基础上雾视,雾视到视力( )左右 A、1.0 B、0.4 C、0.6 D、0.2 • P19/97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散光轴向的方法常用清晰的线条对应的较 小钟点数乘以( )的规则 A、10倍法则 B、20倍法则 C、30倍法则 D、40倍法则 • P20/101交叉柱镜中的白点代表( ) A、负柱镜和轴向 B、正柱镜的轴向 C、手柄的方向 D、与正柱镜轴向平行的方向 • P20/102交叉柱镜检查时所使用的视标是( ) A、红绿视标 B、斑点状视标 C、十字环形视标
眼科视光学系-主观验光

3.2 交替遮盖法
• 单眼主观验光的基础上 • 双眼同时注视 • 所能看到的最小视标 • 交替遮盖左右眼 • 比较左右眼的清晰度是否一样
交替遮盖法
• 如果清晰度不一样 • 在较清的一侧加+0.25DS • 再交替遮盖,再比较,再调整 • 直到双眼的清晰度一样, 然后MPMVA
交替遮盖法
• 如果左右眼的清晰度一样 • 左右眼同时加上+0.25DS • 清晰度一样 已平衡, 然后MPMVA • 清晰度不一样 再调整
new axis
操作步骤
1.轻度过矫球镜
– 在球镜确定的终点度数上增加-0.25DS – 或取双色试验中达到绿比红清的第一个球
镜度
• 使视标看起来更锐利一些,有利于被检者区别细微 的变化
2.将JCC加在原试镜片前,其手柄与初始柱镜的轴 位 相一致(又称“骑跨”),这是“1”
3.以JCC的手柄为轴,180°翻转交叉圆柱镜,这是 “2”
为什么要先看绿色再看红色,然后 回到绿色?
绿色相对于红色聚焦在前,类似于雾视的 情况,为了看清绿色背景上的视标,就要 放松调节
注意事项
• 色觉异常者可以进行双色试验的判断吗? – 可以 – 提问方式有所不同
• 某些对此检查不敏感或调节状态不稳定的被检者 慎用该方法。
试镜架换片原则
负镜和负镜之间的更换,先取下原镜片再 加上新镜片;
MPMVA后 散光眼
-0.25/-1.光 1.00D
残余散光0D
散光度数精确后
-0.25
+
+0.25
-0.25
+
+0.25
操作
• 调整JCC的位置,使其红点或白点与初始柱镜 的轴位相一致,这是“1”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图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综合验光仪:置辅镜: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OC:关闭状态;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P45(P):左眼45°偏振片;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GL:左眼用绿色片;+/-0.50:交叉圆柱镜;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10△I:左眼用,基底向的10个棱镜度;调整部件: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调整高度;调整瞳距;打开集合掣;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屈光检查流程:1.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5.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镜,再置入柱镜轴位,最后入职柱镜度数);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置辅镜调整到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状态,按置入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置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力能达到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理,在此时间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9.雾视后,将左眼关闭(置辅镜在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则去掉散光,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可记录下来作为参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以上均为查看E字形视标)10.打开散光表视标,询问患者散光表各条线的粗细深浅是否一样(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相同或差不多,则无散光或散光很小,可不加散光度数,如能清晰指明某条线很清晰颜色很深,则根据30倍法则找出散光轴位,调整散光手轮轮盘调整轴位,再加度数,可逐加-0.25DC(柱镜),直至各条线的粗细深浅基本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此时已测出粗略的散光轴位和度数;11.此时应对单眼进行一次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的操作,此时仍有雾视效果,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的调整可超过雾视的度数;只求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2.第一次红绿视标测试(精调球镜度数),步骤为打开红绿视标或者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做红绿覆盖(本人认为红绿覆盖视标比较好),让患者看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每一面大概停留3-5秒左右),询问患者红绿色里面的视标或数字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清完不要询问患者哪一面清楚或哪一面模糊,这样会误导患者;由于此时未精调散光,所以很可能红绿里面的视标均不会太清晰),如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则不需调整,如红色里的数字或视标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上调一次,如绿色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下调一次,直至两面等清晰或等模糊,如不能相等,则取绿色面清晰的度数(为了让眼睛能用少许调节,可以使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能让接下来的交叉圆柱镜的调整比较精确),如出现患者连续认为某一颜色里的视标清晰,则有可能为此颜色爱好,则需询问红绿颜色里的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视标,观察时间长短来判断患者情况;(小常识:如患者散光未完全矫正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看视标上下开口方向清楚左右方向不清楚的情况或者左右开口方向清楚上下开口方向不清楚,此为散光所影响,所以一定要询问开口方向一致或相反的来比较,否则不准确)13.交叉圆柱镜检查(精调散光轴位与度数),此时先将视标打开到点群视标(蜂窝视标),先调整轴位,将外置辅镜放下,将交叉圆柱镜上的A 点与轴位重合,翻转1面与2面(自定),每面停留3秒左右,翻转时一定要迅速,否则会影响患者的判断,询问患者两面是否等清晰,如等清晰则轴位正确,如不等,则按追红原则调整轴位,转动散光手轮调整轴位,散光度数≤-1.00DC时,则已进10退5来调整,如散光度数>-1.00DC时,则已进5退2来调整。
综合验光仪操作程序

垂直水平手轮
垂直平衡游标
a、调整平衡管游标
b、调整平衡槽游标
图2-1 调整垂直平衡
a、调整光心距手轮
b、观察视孔间距的移动量
图2-2 调整光心距
图2-6 镜眼距读窗
额托
图2-6 调整镜眼距
第三章:主觉验光规范步骤
一、单眼主觉验光 二、双眼平衡
一、单眼主觉验光
分为三阶段:
初步 MPMVA
(最大正镜度数下的最佳视力)
9
3
6
5
P H O E S Z D A R N C F
7)双眼平衡视标
8)Worth四点视标
• ⑴ 配合镜片 红色滤光镜 片和绿色滤光镜片 • ⑵ 测试方法 双眼测试 • ⑶ 定量分析被测双眼同 时视功能及融合能力 • ⑷ 注意 本检测方法尚能 检测不全黄斑抑制和交替 性抑制等
9)立体视视标
• ⑴ 配合镜片 偏振 滤镜 • ⑵ 测试方法 双眼 测试 • ⑶定量分析被眼 立体视功能 • ⑷可以辅助诊断隐 斜视
– 散光轴=清晰线的钟点 数×30°
3)远交叉视标
• ⑪ 配合镜片 ±.50 内置辅镜和球镜试 片 • ⑫ 测试方法 单眼 测试 • ⑬ 定量分析球镜验 光试片矫正焦量
4)红绿视标
• ⑴ 配合镜片 球镜 验光试片 • ⑵ 测试方法 单眼 测试 • ⑶ 定量分析球镜 验光试片矫正焦量 • ⑷ 注意 比较红绿 视标亮度,遵循红 加绿减原则
– ⑨去除Risley棱镜 – ⑩双眼平衡完成后,进行双眼MPMVA,去雾 视,测量双眼视力
• 记录验光结果和矫正视力
注意:双眼平衡检查过程中视标应必须可以辨认
一、单眼主觉验光
• • • • • • • 置入客观验光结果 雾视 散光盘检查 第一次红绿测试 交叉圆柱镜检测 第二次红绿测试 确认最佳视力
散光眼的几种检测方法及其光学原理

散光眼的几种检测方法及其光学原理乔庆军【摘要】该文列举了散光的几种检测方法:检影验光法、散光表法和JCC交叉柱镜法,详述了散光度数及散光轴向的检测操作步骤,并对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解释。
%This paper enumerates several kinds of detection method of astigmatism: the retinoscopy optometry, the astigmatism table method and JCC crossed cylinder lens method, detailing the astigmatism and astigmatism axis detection proced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methods was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11【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散光;检影验光;散光表;JCC交叉柱镜【作者】乔庆军【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眼视光教研室,河南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散光是指由于眼的屈光系统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造成的视物模糊不清。
散光的轴位和度数的确定常见的方法有检影验光法、散光表法和JCC交叉柱镜法。
不少医生和眼视光从业人员虽能正确操作,但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若弄清楚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将会有助于准确、科学的操作,使验光技术更上一层楼。
轴向的确定:检影验光中,四个现象可以帮助确定轴向:破裂,宽度,强度以及剪动。
破裂现象是指当光带偏离轴时将观察到破裂现象。
当轴和光带平行时,破裂将消失;宽度现象是指当在轴旁的位置旋转光带时,反射的宽度是各异的。
当和轴重合时,光带最窄,当偏离轴时光带变宽;亮度现象是指在柱镜轴旁旋转光带,其亮度将会有微小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光表30倍法则的原理
本人在长期验光培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验光员咨询散光表的问题,特撰写此文以帮助大家。
散光表主要用于粗验散光,可初步确定眼睛是否存在散光。
一般要求,当远视力矫正高于0.5以上,视力在0.6~0.8之间时,用红绿视标对比,当红比绿清为基础下使用散光表,方法就是30倍法则。
散光30倍法则(Rule of thirty):初验散光轴位=钟表最清楚线条对应的最小阿拉伯数字×30)(钟表型散光表)
举例:在测试时,告诉顾客以钟表面为例,看散光表内黑线的深浅,细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说明此眼有散光存在。
如看到2点与8点钟方向比较清晰、黑,说明此眼粗验散光轴位在2×30°=60°,如看到1~2点(7~8点)之间清晰,那么粗验散光轴位就是1.5×30°=45°。
下面为目前世界通用的散光表与TABO散光轴位标记法:
常被学生问到:
1. 为什么最清晰的方向不是轴位?轴位不是最低屈光力的方向吗?为什么看到6-12
点垂线清晰,负散光轴位却在水平180°?
2. 为什么2与8点清晰,轴位就是60°?很多学生认为2点钟清晰时,轴位应该是
30°才对,为什么是60°?
3. 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怎样处理?
一、为什么最清晰的线不是轴位?轴位为什么在最模糊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看散光表时,要求是当红比绿清的状态下进行(眼处于轻度雾视状态),因此所用的散光度数用负柱镜来矫正。
(综合验光仪内也只有负散)。
当眼睛看到黑线深浅不一致时,那眼睛内的散光是什么性质?
就是有正散存在,如图一:
图一
图一,眼睛内屈光度数为:+0.50DS/+1.00DC×90°,眼内屈光成像如下:两个焦点都成像在视网膜前,其中水平焦点靠前(成像为垂线),垂直焦点靠后(成像为水平线),两线中点就是最小弥散圈。
看散光表时,想成所有的线条都由很细微的横线(因为更靠近视网膜)组成,因此看到3点与9点(水平线)最为清晰,最模糊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
图一(1)
需用-1.00DC×90°(轴位方向为最低屈光力的方向)负散光来矫正眼内的正散光,就形成图二:
图二
屈光不正的矫正原理,就是用中和法来矫正眼睛多余的度数。
当顾客觉得看6点-12点最清晰时,所有的散光表想成是小竖线组成的,最模糊的方向在水平方向,也就是顾客散光轴在180,而矫正的散光必须是负散才能中和顾客眼内多余的正散光。
二、为什么2点与8点清晰,轴位在却在60°?初学者经常弄不明白,此处用图解法
作答。
以上解释可以很好地理解当轴位是水平或者垂直位时,当顾客散光在斜位时又发现用上面的方法不好理解斜轴位问题,如2点与8点清晰,为什么轴位是60°,而不是30°?
如图三:
图三
图三中,2点最清楚,相对于顾客角膜方向就是在150°方向,并不是30度方向。
再看图四,图五:
图四
图五
上面图三、图四、图五,解释了斜散光轴位矫正的原理。
此眼矫正度数为-0.50DS/-1.00DC×60°。
30倍法则总结:散光眼看到的散光表清晰方向要去顾客眼内的最清晰方向相对应(眼内清晰方向=180-散光线条角度)而眼内最清晰方向和最模糊方向是互为垂直的,最后要矫正的散光轴就是眼内最模糊方向。
比如1与7点最清楚,对应于眼内最清楚就是180-60=120,最模糊方向就是120-90=30,这30=1×30.这就是30倍法则的由来。
三、加上散光后,最清晰的线也会移动,那应该轴位怎样处理?
上面解释了一些原理,实际操作比原理复杂多了,有时候,用散光表进行散光粗略验配时,加了一定散光后,散光表的最清晰线会移动。
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绝打多数是“实际散光度数与轴位”和“所加散光度数与轴位”偏差所引起。
(当然过矫正散光度数也会引起类似的问题,此处略。
)
眼内的散光轴位与所加散光轴位偏差时,就相当于两个散光镜片进行叠加后产生一个新的散光,此时眼所看到的散光表情况就有所改变,最黑、清晰的线就会旋转或改变,说明现在所矫正的散光轴位不正确。
当顾客告诉我们6点钟最清晰(可能顾客自己说错或说不清楚时),轴位在180°进行散光矫正后,如加上-0.50DC后,顾客又告诉你,现在感觉5点与6点中间那线最清晰,说明散光度数不足还有轴位就应该顺时针进行调整(轴位从180°到170°移动),一般是调整10°为宜。
又例如图六
图六
图六图解:眼内实际有+0.50DS/+1.50DC×90°,应该看到水平线最为清晰,但顾客由于某种因素,说成是3点与4点中间那条最黑。
那就会用近散000DS/-1.00DC×105°来矫正(这样会产生一个大致新屈光:+1.00DS/-0.75DC×160°)。
顾客此时视力会更好,感知最黑、最清晰的线就会向逆时针方向改变,在2点与3点之间,矫正用的负散光轴就应顺时针改变(从105°向95°旋转);当最黑线往顺时针旋转时,矫正轴位往逆时针旋转来矫正。
多数情况下,是不知道正确轴位的,根据上面现象可以得知:当散光表最黑、最清晰线在改变时,线顺转,轴逆转;线逆转,轴顺转。
简称:追线。
一般不能旋转太多,建议每次改变在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