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民族常识课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民族常识全册,但民族常识全册教学计划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一课时(四学段)第一学段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阅读并思考,: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3、想一想,连一连。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再连一连。

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西藏自治区银川三、课外拓展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第二学段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

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阐述民族政策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3. 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使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意义。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问题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2. 我国的民族政策3.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4. 维护民族团结5. 学生实际操作:民族团结手抄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维护民族团结。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深刻理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讲解我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维护民族团结,并分享讨论成果。

4. 学生实际操作:布置民族团结手抄报的制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设计版面,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 手抄报制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手抄报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意表现、信息准确性等,了解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手抄报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七、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八、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九、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内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3. 学生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七、教学重点:1.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2. 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八、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2.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策略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及民族政策的实践成果。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四、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 培养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五、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各民族的风貌和文化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运用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结合课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1. 介绍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 分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3. 讲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二、第二章:汉族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1. 介绍汉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汉族的传统文化特点。

3. 讲解汉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三、第三章: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一)1. 介绍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

3. 讲解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四、第四章: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二)1. 继续介绍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

3. 讲解少数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五、第五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 讲解民族团结的含义和意义。

2. 分析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第六章:民族节日与习俗1. 介绍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分析各民族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3. 讲解各民族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七、第七章: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1. 介绍我国各民族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绘画等。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至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学习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

2. 了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汉族1. 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汉族的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 了解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等。

第四章:民族团结1. 学习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第五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的分布、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5章,每章约需2课时,总计10课时。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蒙古族1. 学习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蒙古族的重要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等。

第七章:回族1. 学习回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回族的重要节日如开斋节等。

第八章:藏族1. 学习藏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藏族的重要节日如雪顿节等。

第九章:维吾尔族1. 学习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了解维吾尔族的重要节日如肉孜节等。

第十章:实践活动1.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演讲比赛、手抄报等。

2. 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下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七、教学内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八、教学重点:1. 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九、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亲身体验民族传统文化。

5. 创作展示法:鼓励学生创作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绘画、手工艺品等,展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下)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审美素养。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知道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少数民族,并了解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

2. 网络资源:关于少数民族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3. 实地资源:邀请少数民族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安排: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1课时。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五年级下册民族常识讲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民族常识讲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民族常识民族常识教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五年级五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 51人,在以前学科中,学生也接触过中华民族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对此门课兴趣浓厚。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第一课内容主要从整体上介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至十课分地区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点,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2、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3、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 56 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一个中国的思想,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义务教育课程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建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42人,在以前学科中,学生也接触过中华民族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对此门课兴趣浓厚。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分十二课完成。

四、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五、工作措施(包含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

小学民族常识下册教案民族常识教案(下)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讲授目标: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讲授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讲授过程:1、一起说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咱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春节、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手舞足蹈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同学们,让咱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2、阅无锡服装设计培训读与思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特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少数民政之一、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

男子一般穿对于襟上衣和裤子。

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儿们的服饰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鲜艳别致。

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于襟违心。

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中国服装款式网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持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类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独特的地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看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底下图片中展示的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服饰吗?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阅读,连一连:根据上边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底下的姐姐们别离是哪一个民族的吗?板书: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绚丽多彩的服饰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民族常识课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风格各异的住房。

2.别具风味的饮食。

3.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4.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由四部分绘成,即前言、目录、单元和课目。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前三个模块主要内容是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常识,从56个民族地域分布和居住特点,到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特点,以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第四个模块让学生知道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形成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认识。

2.内容体系
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的文学艺术;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

3.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为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欣赏并了解各民族的工艺品为本学期的教学难点。

4.教学资源
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基本上是汉族人,我们周围的少数民族人少。

本学期学生初次接触民族常识这门课程,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情况知之甚少。

所以教学中首先应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还要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搞好社会调查。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如表)
本册分四个单元,共12课。

本学期学习4课,通过14周的教学来完成,详情附表
六、教学评价方案
1.评价标准
以全面地反映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有关教学原则,跟进
课堂教学现代化。

2.评价方式和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把课堂的改革创新以及师生的发展目标落实到课堂,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转变“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论教;促进教师成长”作为课堂评价的基本理念.
保安希望小学闫永利
2013年2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