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工艺技术

合集下载

4第3章微胶囊技术详解

4第3章微胶囊技术详解

(三)微胶囊造粒方法
1.物理方法 喷雾干燥, 喷雾凝冻, 空气悬浮, 真空蒸 发沉积, 静电结合, 多孔离心 2.物理化学方法 水相分离, 油相分离, 囊心交换, 挤压锐 孔粉末床, 熔化分散,复相乳液 3.化学方法 界面聚合,原位聚合,分子包囊,辐射包囊
(四)微胶囊的释放
1. 释放时间 立即 延时(缓释) 2. 释放方法 物理 电磁 化学 机械方法( 加压 破形 摩擦) 加热方法 燃烧 熔化 用酶, 溶剂或水对其溶解
2. 特点
包裹率高;多余壁材与微胶囊产品的分离效 果好。 壁材一般为纯物质,为热熔型,最好熔化后 粘度小于5000cP;
心材最好为球形(可小于150m)。
工作原理图:
三、物化法微胶囊造粒技术
(一)相分离法(水相,油相分离法) (二)囊心交换法 (三)挤压法 (四)锐孔法
(五)粉末床法
(一)相分离法
形成胶囊壁(薄膜)。
原理示意图:
活性单体举例:
2.特点
(1)聚合反应 缩聚或加聚反应, 如为前者,反应时会放酸, 不适合易酸变性的材料; (2)用于酶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单体; (3)可使疏水性也可使亲水性材料的溶液或分散 液微胶囊化; (4)膜极薄,约20纳米,有半透性; (5)其物性受反应时间影响; (6)微胶囊大小 1 至几微米,由第一种单体分散滴的大小决定 也受搅拌速度及乳化剂浓度影响。
第三章 微胶囊技术
概 述
微胶囊 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品。 微胶囊造粒技术
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 封存在一种微
型胶囊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
简 史
胶囊化:源于十九世纪---药物 微胶囊化: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设想用天然高分
子材料来包裹微小液滴;

微胶囊造粒技术

微胶囊造粒技术

挤压法虽操作简单、成本低、能保持较高的菌体密度和活 性,但难以获得干燥的粉末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培茜,郑昌江,阎喜霜,等.香辛料精油喷雾干燥法微胶 囊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19(12):27~29. [2]王璐,许时婴.香精香料微胶囊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9,25(3):52~58. [3]郑建仙.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255~259. [4]许萍,雍国平,盛良金,等.香兰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J].食品工业科技,1998,19(5):28~29. [5]郭本恒主编.益生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曹永梅.肠溶性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J].食品与发酵工 业,1998,25(2):71.
微胶囊造粒的分类
喷雾干燥法、喷雾凝冻法、空气悬浮法
物理法
真空蒸发沉淀法、静电结合法等
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
化学法
分子包裹法、辐射包装法
物化法
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法、挤压法
囊芯交换法、融化分散法、复相乳液法
4、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优势
1、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物料的质量与体积
将不易加工贮存的气体、液体原料固体化,从而提高其溶解性、流动性和贮藏 稳定性,如粉末香精、粉末食用油脂、粉末乙醇等。
5、降低毒性、保持活性
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毒理作用等。且能保持食品中微量营养素和生理活性物质 对人体的活性作用。
5、食品中常用的微胶囊造粒方法
1、喷雾干燥法 2、挤压法 3、凝聚法 4、分子包埋法
5、喷雾凝冻法
1、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原理是:首先制备乳 化分散相,即把芯材分散在已液化的壁囊材中混合 形成溶液,后加入乳化剂,热分散体系经均质变成 水包油型乳状液,最后进行喷雾干燥即可。 传统喷雾干燥法的工艺流程为: 芯材和壁材→混合→均质、乳化→乳化液→在热空 气中雾化和干燥→脱水→微胶囊产品 喷雾干燥的过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 预处理、乳化部分、均质部分、喷雾干燥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

microencapsulation (微胶囊技术) 指将物质细微分散包覆后,并在所需的时候将其释放出来的方法capsules--粒径大于1000μmmicrocapsules (or microcells)--粒径分布在1~1000μmnanocapsules--粒径小于1μm2.Principle:微胶囊技术主要是根据Bungenbergde Jong所提的聚集(coacervation)原理(1) 运用高分子的聚集是微胶囊形成主要方式(2) 它是利用分子间的化学或物理产生的边界作用力,让分子自行形成微胞的一种方法3.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1) 将液体形式的食品转变成固体,以利于干燥食品中使用(2) 留滯挥发性物,以供最佳条件时释放(3) 避免蒸发及受水分影响(4) 使不容(incompatible)成分均匀混合(5) 掩蔽不良味道(6) 藉由特定的溶释机构,达到特殊效果(7) 改变固体物质的质地与密度(8) 保护敏感物质(1)corematerial(芯材)或nucleus(核心物质):包覆于壁膜内的物质。

重量约占整个微胶囊的80-99%,并于适当的时候被释放出來。

(2)wallmaterial(壁膜材料或囊壁)或shell(外壳)a.如芯材为亲油性物质,则囊壁材料选择亲水性材料b.如芯材为亲水性物质,则囊壁材料用水不溶性的合成聚合物壁材选择基本原则芯材和壁材的溶解性能相反,芯材亲油、壁材一般要亲水,反之亦然。

壁料对芯材无不良影响壁材有适当的渗透性、溶解性、可降解性、弹性、流动性、乳化性等壁材成膜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与稳定性2.核/壳比值(1)典型的胶囊含有70-90%wt的核心物质,外壳厚度约为0.1-200μma.胶囊外壳的厚度与颗粒大小和相对密度有关b.微胶囊中核心物质和外壳的关系有许多表示方法,最常见的是「核心量」和「核/壳比值」两种表示方式(2)核心量a.心材在整个微胶囊中所占百分比b.核心量可作为商品的重要准则(3)核/壳比值a.定义:核心与外壳的重量比值b.核/壳比值是假设核心是一完美的球体,胶囊外壳厚度也是均匀不变的。

食品化学微胶囊化技术

食品化学微胶囊化技术

微胶囊化技术一、基本概念微胶囊造粒技术:或称微胶囊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一种微型胶内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这样能够保护被包裹的物料,使之与外界不宜环境相隔绝,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性能和生物活性,防止营养物质的破坏与损失。

二、微胶囊技术的优越性1、可以有效减少活性物质对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氧、水)的反应2、减少心材向环境的扩散和蒸发3、控制心材的释放4、掩蔽心材的异味5、改变心材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分散性能)、化学性质等对于食品工业,可以使纯天然的风味配料、生理活性物质融入食品体系,并能保持生理活性,它可以使许多传统的工艺过程得到简化,同时它也使许多用通常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工艺问题得到解决。

二、基本原理微胶囊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包装技术 ,其效果的好坏与“包装材料”壁材的选择紧密相关,而壁材的组成又决定了微胶囊产品的一些性能如:溶解性、缓释性、流动性等,同时它还对微胶囊化工工艺方法有一定影响,因此壁材的选择是进行微胶囊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微胶囊造粒技术针对不同的心材和用途,选用一种或几种复合的壁材进行包覆。

一般来说,油溶性心材应采用水溶性壁材,而水溶性心材必须采用油溶性壁材。

心材:微胶囊内部装载的物料。

壁材:外部囊的壁膜。

一种理想的壁材必须具有如下特点:高浓度时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在微胶囊化过程中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

能够乳化心材并能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

在加工过程以及储存过程中能够将心材完整的包埋在其结构中。

易干燥以及易脱溶。

良好的溶解性。

可食性与经济性。

三、功能1、液态转变成固态液态物质经微胶囊化后,可转变为细粉关产物,称之为拟固体。

在使用上它具有固体特征,但其内相仍是液体。

2、改变重量或体积物质经微胶囊后其重量增加,也可由于制成含有空气或空心胶囊而使胶囊而使物质的体积增加。

这样可使高密度固体物质经微胶囊化转变成能漂浮在水面上的产品。

3、降低挥发性易挥发物质经微胶囊化后,能够抑制挥发,因而能减少食品中的香气成分的损失,并延长贮存的时间。

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与优化

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与优化

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与优化化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则为化妆品产业带来了新的突破。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活性成分进行封装,并通过微小胶囊的方式释放的技术。

它可以延长化妆品的保质期、提高成分的稳定性、增加使用效果,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化妆品的需求。

本文将从应用场景、优势与挑战以及优化方向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与优化。

一、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场景1. 护肤品中的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在护肤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封装多种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透明质酸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释放,延长护肤品的保湿效果,改善肌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同时,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将抗氧化剂等稳定性较差的成分进行封装,保持成分的活性,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 彩妆产品中的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在彩妆产品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在口红中添加了微胶囊,可以使口红更持久、更鲜艳,并且可以在唇部干裂时释放滋润成分,起到修复的作用。

此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眼影、粉底等产品中,增加颜色的饱和度和持久度,提升妆容的效果。

3. 美发产品中的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在美发产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护发类产品中。

比如,在洗发水中添加了微胶囊,可以封装油脂调理剂等成分,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调理发质。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封装天然植物精华,如薄荷、龙舌兰等,为头发带来清爽、香气怡人的效果。

二、微胶囊技术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微胶囊可以保护活性成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其在产品中的稳定性。

其次,微胶囊可以提高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让活性成分更好地被皮肤吸收。

最后,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化妆品的个性化,因为不同类型的微胶囊可以封装不同的成分,满足消费者对化妆品个性化需求。

2. 挑战微胶囊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要求高,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胶囊破裂、成分泄露等问题,降低产品的质量。

微胶囊包埋技术工艺

微胶囊包埋技术工艺

微胶囊包埋技术工艺
微胶囊的包埋技术是一种将活性成分包裹在聚合物壳内的方法。

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1. 准备聚合物:选择合适的聚合物材料,通常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明胶等。

2. 准备活性成分:选取需要包裹的活性成分,通常为药物或香料等。

3. 制备胶囊核心:将聚合物和活性成分混合,通常需要采用乳化或溶液聚合法制备。

4. 包埋:将胶囊核心浸入包裹用的聚合物溶液中,使其完全包裹在外层聚合物壳内。

该过程通常需要在低温、低搅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胶囊核心的损伤。

5. 固化:将包裹好的微胶囊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和固化处理。

这一步可以通过减小胶囊壳内的水分含量来保证长期储藏的稳定性。

6. 包装:将制备好的微胶囊分装在密封包装袋中,以免受空气、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

微胶囊的包埋技术具有对活性成分进行保护、控制释放速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在药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胶囊制剂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研究热点,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微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性能研究。

一、微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微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微胶囊制剂制备方法。

1. 包裹层法包裹层法是最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核心物质包裹在一层壳材中,形成微胶囊。

包裹层可以由天然材料如明胶或纤维素等制成,也可以采用合成材料如聚合物等制备。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药物、香精、调味品等微胶囊制剂。

2. 油包水法油包水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通过在核心物质中悬浮药物或其他功能性物质,然后将其置于外相中,外相可以是水或其他溶剂。

油包水法可以制备出稳定性较好、释放速率可调的微胶囊制剂。

这种方法常用于调味品、环境材料等领域。

3. 浸渍法浸渍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微胶囊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核心物质浸渍到载体中,然后通过烘干等工艺将其固定在载体表面,形成微胶囊。

由于浸渍法制备的微胶囊具有高载药量和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因此在药物、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微胶囊制剂的性能研究微胶囊制剂的性能研究是制备微胶囊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研究,可以评估其适用性和优缺点。

1. 尺寸与形态微胶囊的尺寸和形态直接影响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效果。

通过粒径分析和形貌观察等手段,可以研究微胶囊的尺寸分布和形态变化。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制备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2. 载药量与释放速率载药量和释放速率是微胶囊制剂的关键性能指标。

通过载药量的测定和释放速率的测试,可以评估微胶囊的药物负载能力和控释性能。

这些数据可用于合理调整微胶囊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3. 物理稳定性物理稳定性是评价微胶囊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研究微胶囊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评估其抗破裂性和抗浸出性等性能。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包括内包法、外包法和共包法三种方法,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制备工艺流程。

1. 内包法:内包法是指将需要包裹的活性成分直接包裹于胶囊内部。

其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准备包裹材料(如壳聚糖、明胶等)和活性成分(如药物、颜料等)。

2) 胶液制备:将包裹材料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制备成胶液。

3) 增稠:可根据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增稠剂,增加胶液粘度,以便后续包裹操作。

4) 包裹操作:将活性成分加入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物滴加到搅拌中的油相中,使其形成微小的液滴。

5) 固化:将包裹好的液滴置于固化剂中,使其固化成为胶囊。

2. 外包法:外包法是指将需要包裹的活性成分包裹于一层保护壳中,再将保护壳与胶囊材料包裹在一起。

其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准备包裹材料(如聚合物材料)和活性成分(如药物、颜料等)。

2) 包裹壳制备:将包裹材料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搅拌均匀,制备成包裹壳的溶液。

3) 包裹壳形成:将活性成分和包裹壳溶液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将混合物滴加到搅拌中的油相中,形成微小的液滴。

4) 包裹壳固化:将包裹好的液滴置于固化剂中,使包裹壳固化成为胶囊。

5) 胶囊制备:将包裹壳固化的液滴与胶囊材料一起加入到模具中,经过加热或其他处理,使其成形为胶囊。

3. 共包法:共包法是指将需要包裹的活性成分和包裹材料混合后一起包裹在胶囊内部。

其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准备包裹材料(如明胶)和活性成分(如药物)。

2) 混合物制备:将活性成分与包裹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制备成混合物。

3) 包裹操作:将混合物滴加到搅拌中的油相中,使其形成微小的液滴。

4) 固化:将包裹好的液滴置于固化剂中,使其固化成为胶囊。

以上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实际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药物性质、包裹材料的选择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通过制备微小的胶囊来封装和传递药物、食品、化妆品等物质。

这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创新。

本文旨在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微胶囊技术是在微米尺度下制备胶囊,通过材料的包覆和包裹来封装物质。

它可以使用多种材料,例如聚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备胶囊。

微胶囊技术的制备过程包括胶囊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包覆和固化,最终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微胶囊。

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1. 药物封装和控释微胶囊技术在药物传递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微胶囊技术,药物可以被封装进胶囊中,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传递效率。

在控释方面,微胶囊可以实现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浓度,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

2.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微胶囊技术,食品添加剂可以被封装在胶囊中,以提高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例如,香精、色素、维生素等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封装,使其在食品中的使用更加方便和稳定。

3. 化妆品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通过微胶囊技术,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被封装进胶囊中,保护这些成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其传递效果。

例如,抗氧化剂、美白成分、保湿剂等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封装,使其在化妆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其他领域除了上述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农业领域,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植物保护剂的封装和控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纺织工业中,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改良,如防水、防尘等。

此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传感器、能源储存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三、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方向1. 制备工艺的改进微胶囊技术的制备过程需要考虑胶囊材料的选择、包覆和固化步骤,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改进制备工艺,提高胶囊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

食品新技术-微胶囊技术

食品新技术-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micro-encapsulation)技术是一项用途广泛而又发展迅速的新技术。

自从1953年微胶囊技术问世以来,经过许多科学家和专业公司的努力,微胶囊技术获得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微胶囊技术在国际先进国家发展很快,已达到将此技术应用于细胞载体及液晶等高精尖水平,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在食品、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许多领域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尤其在食品工业,许多由于技术障碍而得不到开发的产品,通过微胶囊技术得以实现,使得传统产品的品质得到大大的提高,为食品工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展现了良好前景。

食品中应用微胶囊技术的目的主要为将液体或气体成分转化成易处理的固体;保护敏感成分,防止其被氧化;控制释放的速度和时间等。

由于这些特点,使该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胶囊技术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食品中的应用十分活跃,美国、日本、西欧的食品中微胶囊应用较多。

我国在此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直接应用于食品中的实例不多。

一、微胶囊技术原理及意义微胶囊技术又称微胶囊化,是用特殊手段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裹在一微小的、半透性或封闭胶囊内的过程。

微胶囊的直径一般为2~2 0 0μm,囊壁厚10~20μm,此种微胶囊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有控制的将所包裹的材料(称为心材)释放出来。

微胶囊可简单地看作由心材和壁材组成,食品工业中心材的范围很广泛,如维生素、色素、挥发性香料、风味物质、油脂、抗氧化剂、防腐剂、缓冲盐及无机盐等;此外,食品中一些不易贮存的或对其它组分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均可作为心材。

常用的壁材物质有蛋白类、植物胶类、纤维素类、缩聚物类、油类、无机盐类等,这些壁材既可单独使用,又可混合使用,同时还可添加一些增塑剂、表面活性剂、色素等改良剂来提高品质。

食品工业中,壁材的选用需根据产品的粘度、渗透性、吸湿性、溶解性及澄清度等因素来决定,并要求无毒、无嗅,对心材无不良影响。

微胶囊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可有效减少活性物质对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氧、水)的反应;(2)减少心材向环境的扩散或蒸发;(3)控制心材的释放;(4)掩蔽心材的异味;(5)改变心材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分散性能)、化学性质等。

微胶囊香精制作工艺流程

微胶囊香精制作工艺流程

微胶囊香精制作工艺流程
微胶囊香精是香精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市场中很受欢迎。

它主要利
用由大型机械设备制成的微胶囊技术将香精物质原料分散浸润包裹整合在一起,形成以水为基础的稳定、可控、快速吸收的精华香水产品,从而获得无
过敏反应、风味持久的卓越性能。

它的制作流程如下:
一、准备原料。

首先准备好原料,如植物油、乳化剂、调制剂、提取精
油等,并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配制香精原料液;
二、静电穿孔原液制作。

处理后的原料液投入到设备中,然后在设备上
编程控制,利用静电穿孔技术把原液转换成微胶囊;
三、瀑布冲洗、离心分离。

利用瀑布冲洗法,将分离出来的固体微胶囊
从混合液中洗净,然后把他们通过离心分离法分离出来;
四、干燥。

将分离出来的微胶囊用空气加热、干燥、破碎,得到香精微
胶囊粉末;
五、选择添加剂。

将必要的添加剂加入到粉末,使其形成更加稳定的微
胶囊;
六、成品。

粉末上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如抗过敏剂,抗氧化剂,调味剂,皂素和胶剂,来组成完整的微胶囊香精成品。

以上就是微胶囊香精制作工艺流程,它是由大型机械设备把物理成分和
化学成分整合在一起,形成水性稳定的卓越性能的高科技产品,用于生产香
精类的产品。

它的好处是持久性强、芳香性持久、风味稳定、可调性强,适
用于各种产品。

三聚氰胺微胶囊制备工艺流程

三聚氰胺微胶囊制备工艺流程

三聚氰胺微胶囊制备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
三聚氰胺微胶囊制备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原料有:三聚氰胺、壬基丙烯酸、过硫酸铵、苯乙烯、乙酸乙酯等。

二、溶剂制备
1. 将苯乙烯和乙酸乙酯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搅拌下使其充分溶解,制备成苯乙烯-乙酸乙酯共溶剂。

三、三聚氰胺微胶囊制备
1. 将三聚氰胺和壬基丙烯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苯乙烯-乙酸乙酯共溶剂,搅拌均匀,得到三聚氰胺溶液。

2. 将三聚氰胺溶液缓慢滴入含有过硫酸铵的水相中,同时搅拌,使其形成乳状液。

3. 将乳状液继续搅拌,并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乳化聚合反应,使三聚氰胺微胶囊逐渐形成。

4. 经过一定时间的乳化聚合反应,得到三聚氰胺微胶囊。

四、后续处理
1. 将制得的三聚氰胺微胶囊进行过滤和洗涤,去除余下的溶剂和未反应的原料。

2. 用适当的方法将洗涤后的三聚氰胺微胶囊进行干燥,使其得到固态产品。

3. 对固态产品进行粒度分析和包封率测定,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五、质量控制
在三聚氰胺微胶囊制备过程中,应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包括原料的质量检验、工艺参数的控制、产品的质量分析等。

六、应用领域
三聚氰胺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微胶囊化效果,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如在食品中,可以用于添加香精、色素等,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色彩。

七、总结
以上就是三聚氰胺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

通过适当的原料选择和工艺参数控制,可以得到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三聚氰胺微胶囊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适用性。

农药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

农药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

农药微胶囊剂的制备工艺1、原位聚合法把36%浓度的甲醛溶液488.5g与240g尿素混合,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 =8,并加热至70℃,保温下反应1h得到粘稠的液体,然后用1000ml水稀释,形成稳定的尿素—甲醛预聚体溶液。

把油溶性原药活性成分加到上述尿素—甲醛预聚体溶液中,并充分搅拌分散成极细微粒状。

加入盐酸调节pH在1-5范围,在酸催化作用下缩聚形成坚固不易渗透的微胶囊。

控制溶液pH值很重要,当溶液pH值高于4时,形成的微胶囊不够坚固,易被渗透;而当pH在1.5以下时,由于酸性过强,囊壁形成过快,质量不易控制。

如要获得直径在2.5μm以下的微小胶囊,加酸调节pH的速度要慢,比如在1h内分3次加酸,同时要配合高速搅拌。

而在碱性条件下,同样可得到尿素—甲醛预聚体制成的微胶囊,pH控制在7.5-11范围,反应时间为15min-3h,温度控制在50-80℃。

温度高,反应时间则可缩短。

当缩聚反应进行1h后,适当升温至60-90℃,有利于微胶囊壁形成完整,但注意温度不能超过原药活性成分和预聚体溶液的沸点。

一般反应时间控制在1-3h,实践证明,反应时间延长至6h以上并没有显著改进效果。

用尿素—甲醛预聚体进行聚合形成的微胶囊有惊人的韧性和抗渗透性。

这种方法制得的微胶囊有别的制法无可比拟的良好密封性。

缺点是甲醛的气味难以全部除干净。

2、锐孔—凝固浴法把褐藻酸钠水溶液用滴管或注射器一滴滴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时,液滴表面就会凝固形成一个个胶囊,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锐孔—凝固浴法操作。

滴管或注射器是一种锐孔装置,而氯化钙溶液是一种凝固浴。

锐孔—凝固浴法一般是以可溶性高聚物做原料包覆香精,而在凝固浴中固化形成微胶囊的。

用1.6%褐藻酸钠、3.5%聚乙烯醇、0.5%明胶、5%甘油等水溶液作微胶囊壁材,凝固浴使用15%浓度的氯化钙水溶液。

用锐孔装置以褐藻酸钠包覆原药活性成分滴入氯化钙凝固浴时,在液滴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有光滑表面、有弹性但不溶于水的褐藻酸钙薄膜。

制药工程中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

制药工程中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

制药工程中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在制药工程中,微胶囊制备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它可以用于药物输送、缓释控释、保护活性成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微胶囊制备方法与工艺的相关内容,包括微胶囊的定义、制备方法、材料选择、工艺步骤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微胶囊的定义。

微胶囊是将核心物质包裹在一个微小的囊泡中,核心物质可以是药物、香料、微生物等,而胶囊外壳可以是聚合物、脂质等材料。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方法是喷雾干燥法。

首先,将核心物质和包裹材料溶解或悬浮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包裹物质的乳液或悬浮液。

然后,将乳液或悬浮液通过喷雾器喷雾成小液滴,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液滴逐渐凝固,形成固体微胶囊。

除了喷雾干燥法,还有其他制备微胶囊的方法,比如乳化法、凝胶滴定法、共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在选择微胶囊的包裹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可降解性等指标。

常用的包裹材料包括聚合物(如明胶、壳聚糖)、脂质(如油脂、磷脂)等。

这些材料可以根据核心物质的性质和需求进行选择,以保证微胶囊的功能和稳定性。

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包括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准备包裹材料和核心物质的溶液或悬浮液,其浓度和比例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

然后,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进行包裹,如喷雾干燥法、乳化法等。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工艺参数,如喷雾速率、干燥温度等,以保证微胶囊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对制备好的微胶囊进行后处理,如洗涤、干燥、包装等,以便后续的使用。

总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在制药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包裹材料和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稳定、功能性强的微胶囊。

这种微胶囊可以用于药物输送、缓释控释、保护活性成分等方面,为制药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胶囊技术的生产工艺

微胶囊技术的生产工艺

微胶囊技术的生产工艺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小胶囊中的制备技术,具有稳定性好、控释性强、载体选择性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微胶囊生产工艺。

首先,选择适合的包裹材料。

通常常用的包裹材料有明胶、聚乙烯醇(PVA)、聚合物、脂肪酸和硅酸盐等。

根据所要包裹的成分特性和目标释放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裹材料。

接着,进行胶囊原料的准备和预处理。

将活性成分与包裹材料分别溶解或悬浮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其形成胶状或悬浮液。

此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剂,如乳化剂、稳定剂等,以增强胶囊的稳定性。

然后,进行胶囊制备和包裹。

一般有三种常见的包裹方法:单滴法、喷雾干燥法和固相聚合法。

单滴法是将活性成分的溶液滴入包裹剂的溶液中,形成胶囊颗粒;喷雾干燥法是将活性成分和包裹剂的溶液喷雾在热风中,使其快速干燥,形成胶囊颗粒;固相聚合法是将活性成分和包裹剂的固态混合物放置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胶囊。

最后,进行胶囊的干燥和表面包膜。

通过烘干、真空干燥等方法将胶囊中的溶剂完全蒸发,使胶囊固化。

然后,可根据需要对胶囊进行表面包膜,以增加胶囊的稳定性和控释性。

以上介绍的是一种常见的微胶囊生产工艺,不同的成分特性和
目标释放特性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方法。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为医药制剂、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的产品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改进。

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

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

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
1. 选择合适的壁材料:根据需要包裹的精油性质和稳定性要求,选择合适的壁材料,常用的壁材料包括明胶、脱水乙酸、聚乙烯醇、聚乳酸等。

2. 壁材料溶液制备:将壁材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得到壁材料溶液。

溶液中的浓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精油包封:将精油加入到壁材料溶液中,并进行充分搅拌,使精油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4. 调节pH值和温度:根据壁材料和精油的性质,调节溶液的pH值和温度,以促进微胶囊的形成和固化。

5. 微胶囊形成:将调节好pH值和温度的溶液缓慢滴加到固化
剂中,形成微胶囊。

6. 固化:根据壁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将微胶囊浸泡在固化剂中,使其固化。

7. 洗涤和干燥:将固化后的微胶囊进行洗涤,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固化剂,然后进行干燥,使微胶囊完全干燥。

8. 质量检测:对微胶囊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粒径分布、包封率、释放性能等指标的检测。

以上为一般的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不同的壁材料和精油可能
有所不同。

具体的工艺参数和步骤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应用领域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应用领域
加热壁材使其熔融,然后降温使其 结晶或固化,形成微胶囊。
生物法
微生物发酵法
植物细胞培养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壁材物质,将芯 材包裹其中形成微胶囊。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产生壁材物质,形 成微胶囊。
基因工程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特定壁材蛋白 或多糖,形成微胶囊。
03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领域
医药领域
药物控制释放
02
微胶囊技术的制备方法
物理法Hale Waihona Puke 010203
离心铸造法
通过离心力将芯材和壁材 在旋转过程中分离,形成 微胶囊。
喷雾干燥法
将壁材溶液和芯材溶液混 合后,通过喷雾干燥形成 微胶囊。
悬浮成膜法
将芯材悬浮在壁材溶液中, 通过蒸发溶剂或改变pH值 形成微胶囊。
化学法
界面聚合法
通过两种或多种聚合物在 界面上发生聚合反应,形 成微胶囊的壁材。
如何应对微胶囊技术的挑战
加强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微胶囊技术研发的投入, 推动技术创新和降低成本。
建立行业标准
制定和完善微胶囊技术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 进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合作与交流
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系 统,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实 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药物的 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生物医学诊断
微胶囊技术也可用于生物医学诊 断,如将生物标志物或抗体包裹 在微胶囊中,用于免疫分析或生 物传感器。
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
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包裹食品添加剂 ,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以改善食 品的口感、颜色和保存期限。

食品的微胶囊造粒技术

食品的微胶囊造粒技术

色素的微胶囊化
将色素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防止色 素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降解,保持 食品颜色鲜艳。
营养强化剂的微胶囊化
维生素的微胶囊化
将维生素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保护维生素不被氧化,同时控制 其在食品中的释放速度,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
矿物质的微胶囊化
将矿物质包覆在微胶囊中,可以提高矿物质的稳定性,使其在加工 和储存过程中不易损失,同时提高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增加食品安全性
微胶囊技术可以掩盖食品中的不良味道或气味,提高食品的接受度, 同时还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的载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降低生产成本
微胶囊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挑战
技术难度高
微胶囊造粒技术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参数, 如颗粒大小、壁材选择、工艺条件等,
以达到最佳效果。
食品的微胶囊造粒技术
目录
• 引言 •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原理 •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微胶囊造粒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食品加 工技术,通过将食品成分或活性物质 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以改善食品的 品质、口感、稳定性及延长保质期。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 品等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 美味的食品选择。
微胶囊造粒技术的定义
01
微胶囊造粒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 化学手段,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包 裹在微小的胶囊中,形成微小颗 粒的技术。
02
这些微胶囊通常由天然或合成的 高分子材料制成,直径通常在微 米级别,可以包含液体、固体或 气体。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微胶囊造粒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广泛应 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品质和稳定性, 以及延长保质期。

微胶囊染色的生产工艺

微胶囊染色的生产工艺

微胶囊染色的生产工艺
微胶囊染色是一种将染料包裹在微胶囊内的技术,常用于纺织品、纸张、皮革等材料的染色。

微胶囊染色的生产工艺大致如下:
1.准备材料:微胶囊、染料、溶剂、助剂等。

2.将微胶囊置于溶剂中,使其膨胀。

3.将染料与助剂混合,形成染料溶液。

4.将染料溶液与膨胀的微胶囊混合,使染料溶液渗透进微胶囊内部。

5.通过控制温度、压力、酸碱度等条件,使染料与微胶囊内壁交联固化,并形成颜色。

6.将得到的微胶囊染料经过充分洗涤、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

需要注意的是,微胶囊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项条件,以确保染色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对于不同的材料和染料,需要制定适合的工艺流程和配方,以获得
最佳的染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胶囊工艺技术
微胶囊工艺技术是一种在微米尺度下制备胶囊的工艺技术,主要用于制备药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微胶囊。

该技术通过包覆药物、活性成分等物质于微米尺度的胶囊中,能够保护物质的稳定性、延缓释放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化妆品、食品等产品的质量。

微胶囊工艺技术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包埋、凝胶化和硬化。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包覆材料,例如壳聚糖、明胶等,然后将药物或活性成分溶解或悬浮于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包被物。

接着,将包被物滴入一定温度的凝胶溶液中,形成初级胶囊。

最后,使用交联剂或酸碱交互作用等方法使初级胶囊的壳层变得坚固,形成最终的微胶囊。

微胶囊工艺技术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微胶囊能够将药物或活性成分包覆在胶囊内部,有效地保护药物的稳定性,减少氧化、光解、水解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药物的保存期限。

其次,微胶囊能够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持续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

此外,微胶囊还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方式,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剂量。

最后,微胶囊工艺技术还可以使两种或多种不相容的药物或活性成分在同一囊内共存,实现复方药物的制备。

微胶囊工艺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药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缓释药物、靶向药物和肿瘤药物。

例如,通过包埋抗癌药物在微胶囊中,可以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

在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抗衰老、
保湿、美白等功能性化妆品。

例如,将抗衰老成分包覆在微胶囊内,可以延缓抗衰老成分的氧化,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

在食品领域,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调味品、营养添加剂等。

例如,通过包埋食物添加剂在微胶囊中,可以改善添加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总的来说,微胶囊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制备胶囊的技术,具有保护、缓释、控制释放和组合多种活性成分等功能。

该技术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微胶囊工艺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